杨林青;Martin Masimba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损伤,导致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密度BMD(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质量.
作者:杨欣;商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阴式子宫切除术(transvaginal hysterectomy,TVH)是传统手术.因手术视野狭窄,暴露困难.技术操作难度大而难于广泛开展.在我国长期以来此术式多限于子宫脱垂的小子宫患者.我院自2004年5月~2005年12月对55例大于12孕周非脱垂大子宫施行TVH,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昆林;曹清;叶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在足月胎盘中的表达及与胎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对足月分娩的巨大儿与正常体重新生儿胎盘组织中IGF-Ⅱ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其差异性.结果 ① IGF-Ⅱ在巨大儿组及对照组中均有表达,巨大儿组中IGF-ⅡmRNA表达水平为(1.19±0.31),表达率为93.8%,对照组中表达水平(1.15±0.28),表达率为88.9%,两组间表达水平及表达率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②胎盘组织中IGF-ⅡmRNA的表达丰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相关性(r=-0.216,P=0.213).结论 IGF-ⅡmRNA在足月妊娠胎盘组织中有表达,其表达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相关性,IGF-Ⅱ可能不是妊娠晚期胎盘中影响胎儿生长的主要因子.
作者:梁梅英;陈梦捷;孙蓬明;魏丽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卵巢肿瘤发病特点及其发病规律,为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描述1951年~2000年我院收治的2 668例卵巢肿瘤发病情况.结果 各型卵巢肿瘤例数随年代进展逐年增加,各年代以表面上皮-间质肿瘤和生殖细胞肿瘤多,两者构成比之和均达到85%以上,其次为性索间质肿瘤、继发性肿瘤等;不同发病年龄组各类卵巢肿瘤构成比仍以表面上皮-间质肿瘤和生殖细胞肿瘤多,两者构成比之和均达到77%以上,其中恶性肿瘤以41~60岁发病年龄组较多,交界瘤以21~50岁发病年龄组较多.结论 鉴于各类卵巢肿瘤发病人数日趋升高,临床应对其引起高度重视;各类卵巢肿瘤具有不同的发病年龄特征,为正确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田扬顺;黄高升;王红英;陈必良;马向东;杨红;赛晓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phospho-Tyr705-STAT3,P-STAT3)和Ki67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腺癌组织,16例正常组织(包括增生和分泌期内膜各8例)中P-STAT3和Ki67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腺癌中P-STAT3的阳性表达率(67.39%,31/46)显著高于增生(37.50%,3/8)和分泌期内膜(25.00%,2/8)(P<0.05);Ki67在腺癌中的标记指数显著高于增生和分泌期内膜,分别为(28.56±9.21)、(0.22±0.05)、0(P<0.01).P-STAT3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手术分期相关(P<0.05),且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STAT3异常活化可促进内膜腺癌细胞过度增殖,Ki67较好的反映了癌细胞的增殖状态,二者结合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艳杰;乔玉环;郭瑞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经阴道行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经过筛选68例要求保留子宫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经阴道穹隆切开,继而行卵巢肿瘤切除术,对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手术效果等进行记录并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9±11)min,平均出血量(60±10)ml,切除肿瘤大小4~12 cm,无一例膀胱及直肠损伤发生.结论 经阴道行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腹部刀口疤痕、医疗费用低,相比较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切实可行和值得推广的新术式.
作者:杨林青;Martin Masimba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分析绝经与未绝经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绝经期组21例,未绝经组21例,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绝经组平均发病年龄(60.40±10.07)岁,未绝经组平均发病年龄(48.40±5.40)岁.绝经后的子宫内膜癌合并高血压者多于绝经前,差异有显著性(P=0.044).在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情况、合并糖尿病、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二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绝经后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合并高血压者多见,子宫内膜癌在病理分化、病理分期、病理类型上等方面与绝经与否无关.
作者:李小毛;黄曙方;李田;杨越波;沈慧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卵巢甲状腺肿(struma ovary,SO)是单胚层高度特异性肿瘤,为成熟畸胎瘤的一种特殊类型,甲状腺组织为其唯一或主要成分.本病临床少见,术前难以确诊,恶性SO罕见[1].本文收集11例该病例,探讨其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
作者:王晓平;栾汛;王红秋;李荣;赵明誉;王晓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卵巢囊肿蒂扭转是常见的妇科急腹症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将扭转的附件切除以避免卵巢静脉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近年来有关保守治疗附件扭转的治疗方法开展较多,包括附件扭转复位术、附件扭转复位后固定术、超声引导下囊肿抽吸术、手法复位等[1,2],但上述保守治疗方法虽保留了卵巢,但均不能解决卵巢静脉血栓脱落的问题.我科自2005年开展了新术式,即采用高位结扎卵巢动、静脉后将扭转的附件复位并核除卵巢囊肿的方法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至今共11例患者成功地保留了患侧卵巢.术后定期随访,并分析保留卵巢对于患者术后代谢及精神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影响.
作者:薛丹;李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吡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05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予吡格列酮口服12周.检测治疗前后BMI、血脂、外周胰岛素敏感度(SI)、FSH、LH、游离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 、雄烯二酮、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等指标.结果 ① BMI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于治疗后均降低(P<0.05),SI于治疗后升高(P<0.05);② FSH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LH、游离睾酮、DHEAS、雄烯二酮于治疗后均下降(P<0.05),SHBG于治疗后升高(P<0.05).结论 吡格列酮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进而改善高雄激素症,恢复排卵月经.
作者:常桂霞;崔建男;吴才凤;杭国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重复(或再次)异位妊娠者是指首次异位妊娠经手术或保守性治疗(手术或药物后)再次在子宫以外的输卵管、卵巢或腹腔内妊娠者.首次异位妊娠之后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发生再次异位妊娠,多为对侧输卵管的妊娠[1].同侧输卵管的重复妊娠临床上并不多见.现将1991年~2005年间山东省宁津县人民医院、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山东省德州市妇幼保健院三所医院收治的41例同侧输卵管重复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书韧;王成春;张金秀;王世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作为一种比普通产前诊断更早的方式,在胚胎着床之前即对配子或胚胎进行遗传物质分析,选择没有遗传物质异常的胚胎移植.自1990年诞生了世界第1例经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健康女婴以来[1],全世界进行了7 000多个PGD周期,已经有超过1000个经PGD诊断的正常孩子出生[2].
作者:黄锦;刘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前,尚无成熟的卵巢癌早期诊断方法,且卵巢癌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故确诊时约75%已属晚期.尽管近年来在卵巢癌的治疗方面,尤其手术、化学治疗、免疫治疗方面有许多进展,但即使是已达到临床缓解的患者仍有60%~70%终将复发[1].然而对复发性卵巢癌目前尚未确立佳的治疗方案,手术治疗对复发性卵巢癌的意义尚不明确,二线化疗有效率低.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仍是妇科肿瘤医师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拟试论复发性卵巢癌的诊治策略,以引起更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作者:崔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对宫内残留物的检测方法与临床价值研究.方法 对151例应用经腹、经阴道超声诊断出宫内残留物的病例,将其超声诊断结果与清宫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在151例超声诊断出宫内残留物的病例中,经病理检查证实残留绒毛、蜕膜或同时残留者为146例,占总病例数的97%(146/151),其中约95%(138/146)的病例在超声检查时见到子宫肌壁近内膜处有丰富的局灶性血流信号,仅有约5%(8/146)的病例未见到血流信号.结论 药物流产后,CDFI对近子宫内膜处血流的探测结果,是诊断宫内残留物的关键依据,它为临床提供了重要信息.
作者:曹少曼;刘燕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s,GnRH)是由下丘脑神经元细胞体合成并由其末端直接分泌入垂体门脉系统的一种十肽化合物.GnRH选择性的刺激促性腺细胞释放促性腺激素LH和FSH,接下来LH和FSH分别刺激性腺细胞产生性激素并促进配子形成.GnRH 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生理特征:①它的分泌是脉冲性的,其分泌的节律和频率决定LH和FSH的脉冲分泌,对性腺的正常功能起决定性的作用;②持续性应用天然序列的GnRH或是长效的GnRH-a(agonist)都会使垂体GnRH受体敏感性降低,导致FSH和LH分泌下降;③下丘脑分泌GnRH呈现一种精确的发育模式,是与新生儿期的短暂性激活,婴儿期及儿童期的静止,以及青春期激活并增加直至成人水平的模式是相一致的.
作者:张超;刘欣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卵巢上皮性癌中免疫球蛋白IgG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兔抗人IgG多克隆抗体对42例卵巢上皮性癌、10例卵巢良性肿瘤、10例正常卵巢进行检测,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IgG的表达情况.结果 上述三类组织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IgG表达,阳性表达基本定位于细胞浆.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IgG阳性表达的相对面积和平均光密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P <0.01),正常卵巢与卵巢良性肿瘤之间在阳性表达相对面积上有明显差异,在平均光密度比较中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卵巢上皮性癌中存在免疫球蛋白IgG的高表达.
作者:叶雪;郭慧方;昌晓红;程洪艳;付天云;邱晓彦;崔恒;冯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mRNA在正常妊娠和子痫前期胎盘中的表达差异及相应的母体外周血中sFlt-1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15例子痫前期孕妇(子痫前期组)和14例孕周与之相匹配的血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用ELISA方法测定其外周血中sFlt-1的水平;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两组胎盘组织中sFlt-1 mRNA水平.结果 外周血中sFlt-1的水平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9±8.32)μg/L、(5.48±2.09)μg/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sFlt-1 mRNA在两组胎盘中均有表达,在子痫前期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表达分别为(4.11±4.09)、(1.69±1.6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子痫前期组血清sFlt-1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明显正相关(r=0.741, P<0.05).结论 sFlt-1 mRNA在子痫前期组孕妇的外周血中及胎盘组织表达升高,可能与子痫前期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有关.
作者:魏俊;梁梅英;孙蓬明;王大鹏;魏丽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EMS)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内异症所引起的痛经、慢性盆腔疼痛和不孕,严重影响着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内吗啡肽是1997年新发现的一种调节多肽,其与生殖系统的关系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为此,我们自2006年3月至2006年4月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观察内吗啡肽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及生殖系统的分布及变化,希望从新的角度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
作者:段丽君;杨永秀;毕海霞;张蕾;柴红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对人宫颈永生化上皮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方法 宫颈永生化上皮细胞系(H8细胞)单层培养,应用磺酰罗丹明B(SRB)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获得抑制50%细胞生长所需药物浓度(IC50).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应用免疫荧光分析检测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D1、CDK4、p21的蛋白表达.应用RT-PCR半定量检测cyclin D1、CDK4、p21的 mRNA表达.结果 DFMO对宫颈永生化上皮细胞(H8)有生长抑制作用,DFMO对H8细胞作用第5天的IC50为1mM.DFMO作用后使H8细胞阻滞于G1期.DFMO作用后降调节H8细胞cyclin D1蛋白(P<0.01)和mRNA(P<0.05)的表达.DFMO对H8细胞的CDK4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但使CDK4 mRNA的水平降低(P<0.05).DFMO对H8细胞p21蛋白和mRNA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DFMO使宫颈永生化上皮细胞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其作用机制之一主要是通过降调节cyclin 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DFMO可能作为一种细胞周期调控剂来治疗宫颈癌前病变.
作者:陈庆云;卞美璐;陈志华;向青;徐梅;徐波;刘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近年来,结核病疫情呈全球上升趋势.肺桔核由于具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较易诊断.而宫颈结核由于较少见,其临床表现又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我院2002年以来诊治宫颈结核患者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柯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