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丽;王建六;魏丽惠
早产是常见的产科并发症,早产儿脏器功能不成熟,常导致较高的围产儿病率及死亡率.因此,减少早产的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改善和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的关键.早产治疗的目的是抑制子宫收缩,延长孕龄以赢得促胎肺成熟的时间.我院采用硫酸镁联合硫酸舒喘灵治疗先兆早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淑霞;杨培红;吕素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及其信号传导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的HGF和核转录因子(NFkB)抑制剂PDTC刺激培养的SKOV3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卵巢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变化;采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卵巢癌细胞VEGF 蛋白和核蛋白NFkB的变化.结果 HGF促进卵巢癌细胞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随时间和浓度增加作用增强,PDTC可以抑制HGF的刺激作用;HGF促进细胞核NFkB蛋白的活化,且随时间延长作用增强,于刺激1 h达高峰,PDTC可以抑制HGF对NFkB的活化作用.结论 HGF通过NFkB途径在核酸和蛋白水平调节卵巢癌细胞分泌VEGF.
作者:王化丽;张淑兰;鲁艳明;姜继勇;朱晓钰;曾伟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一、病例摘要患者,女,24岁,孕2产1,剖宫产术后5个月,早孕入院.未哺乳.既往体健.末次月经2004年11月12日.停经50 d查尿妊反阳性,阴道少量出血淋漓不净,于外院行药物流产术(具体用药剂量不详),未见胎囊排出,术后无阴道出血.
作者:肖娜;陈升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闭经指育龄期妇女月经未来潮.导致闭经的病因很多,有病理性和生理性两类.病理性原因导致的闭经多见于原发性闭经,解剖原因所致的闭经少见但也很重要.妊娠和哺乳期闭经属生理性闭经.闭经通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闭经两种.原发性闭经指16岁时仍无月经来潮,而继发性闭经是指≥6个月无月经来潮.导致闭经原因常常多个混杂,所以区别两者的实际意义不大.
作者:方芳;李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虽然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失败的患者采取的是输卵管切除手术这种有创治疗,这无疑于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又有减少再孕的机会,我们利用内镜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以下是我们的有关资料.
作者:吴萍;方晓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一、病例摘要 患者22岁,未婚,有性生活史.因停经2个多月到私人诊所要求终止妊娠,诊所大夫在此后长达3个月的时间内先后给予口服中药6次打胎,直到孕5个月时,患者方在家中娩出胎儿、胎盘,继而出现阴道大量出血和下腹疼痛,2 d后因失血性休克急诊入院.
作者:苗华艳;郑和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采用阴道B 超引导下向盆腔注入生理盐水造影的方法,对607例不孕症妇女进行输卵管形态及通畅度的观察,准确评价输卵管对不孕产生的影响,以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对其中47例患者在本检查后进行的腹腔镜/开腹手术的自身资料进行对比.从而判断本技术的准确性,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玉华;汤丽莎;许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阴道血肿是阴道分娩的并发症,常由于产后阴道伤口止血不彻底,缝合时留有空隙,或分娩时软组织过度伸展,使深层组织的血管断裂、出血所致.临床上处理阴道血肿较棘手.自1995年~2003年在我院阴道分娩的产妇并发6例阴道血肿以及由基层转入9例产后阴道血肿患者共15例,均采用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填塞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静;琚玲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正常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因素对产程的影响已逐渐引起产科人员的高度重视.根据WHO推荐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模式[1],我院在产房推行包括生理、心理的全面情感支持的新产时保健措施,对提高自然分娩率起了一定促进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秀敏;张水治;金丽珠;罗丹丹;张玲玲;陈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产科DIC常发病急,病情凶险,母婴死亡率高.如能早期诊断,及早有效地治疗,可显著地改善母儿的预后.现将我院自1990年1月~2004年4月收治的9例总结如下.
作者:徐元春;李筠;吴月琴;吕春风;张利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枕后位是头位难产中较常见的胎头位置异常,如何能更好地将枕后位转至枕前位而获阴道分娩,减少因枕后位而行剖宫产的几率,直接影响到一个医院的产科质量.为此我院对140例枕后位产妇进行研究,随机选择52例在分娩过程中指导产妇跪式待产,利用胎背重力使胎方位从枕后位逐渐旋转至枕前位而娩出.
作者:杨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法治疗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及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度ICP患者35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 A组血浆置换配合药物治疗15例;B组药物治疗20例; 疗程均为2周.比较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的改善以及围生儿预后.结果治疗前后比较A组患者瘙痒及黄疸症状,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B组无明显改善(P>0.05).与B组相比,A组早产、胎儿窒息、羊水粪染、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浆置换法配合药物治疗是重度ICP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美茜;曹来英;林爱丰;徐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机制与单纯疱疹病毒(HSV)和人乳头瘤病毒(HSV)感染有密切关系,目前临床上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有很多,多以局部治疗为主,我院自2004年1月~2004年12月应用射频治疗宫颈糜烂18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肖力;苏光华;刘桂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困扰育龄妇女的常见妇科疾患,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时有发现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由于其年龄等特殊性,尚未引起患者及家长以及医务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容易引起误诊误治.现将近10年我院收治的确诊的青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毕蕙;李克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微创手术在妇科领域内的深入开展,探讨创伤小、恢复快、手术质量高的术式是妇产科界的热点问题.我院在新式剖宫产术的基础上,改良应用于子宫切除,使手术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张玲艳;周永来;李青华;易友香;金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对宫颈癌分期的价值.方法对33例宫颈癌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依临床分期制定治疗计划.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将临床、磁共振成像分期结果中癌浸润的部位和范围、淋巴结转移,尤其对宫旁浸润采用患者自身对照法与手术病理所见进行对比,评价宫颈癌分期.结果 MRI 对宫旁浸润判断的准确度为94%,特异度为96%,敏感度为90%.MRI对宫颈癌总的分期预测的准确性为75.7%.在局限性和宫旁浸润的区分中MRI有着94%的准确性.结论 MRI在宫颈癌中对区分局限性和浸润性病灶有着较高的准确性.引入MRI技术于临床,有利于治疗计划的制定,应成为宫颈癌术前常规的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刘建文;杨大明;赵瑞峰;李海学;张冬娅;李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点.方法对1998年2月~2005年4月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的患者55例(研究组)及随机抽取普通平滑肌瘤120例(对照组),就其症状、体征、手术所见、大体标本及预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子宫富于细胞平滑肌瘤的发病年龄、肿瘤的增长速度、大小、质地与普通平滑肌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子宫富于细胞平滑肌瘤发病年龄相对较轻,增长速度较快,较易向阔韧带内生长,质地偏软.随访有3例复发,5例妊娠或生育.结论子宫富于细胞平滑肌瘤发病年龄相对较轻,增长速度较快,瘤体较大,向阔韧带内生长,术中易出血,术后应加强随访.
作者:季新梅;赵丽萍;刘洪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PID),传统观点认为:静脉滴注抗生素是治疗盆腔炎的主要措施,只有抗生素无效或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TOA)和盆腔脓肿时方考虑手术治疗.而近年来对PID及TOA的治疗模式已由单纯药物治疗转变为手术干预的治疗模式[1].本文通过对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68例的对比分析,初步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高丽;帅桂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儿童及青春期少女妇科疾病中常见疾病的构成比.方法收集1990年1月~2004年12月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19岁以下的患者,分为Ⅰ组(3个月~14岁)及Ⅱ组(15~19岁),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中各类疾病的构成比.结果两组中构成比高的疾病均为妇科肿瘤,尤以Ⅰ组为著.Ⅰ组中构成比位于第二位的是外伤性疾病,功能失调性疾病的构成比在Ⅰ组中位居第三,在Ⅱ组中居第二.妊娠相关性疾病在Ⅱ组中位居第三.Ⅰ组中外伤性疾病及畸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而Ⅱ组中的妊娠相关性疾病明显高于Ⅰ组(P<0.01).其他疾病还有生殖器畸形、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结论生殖器肿瘤患病率高,其他患病较多的有外伤、畸形、功能失调性疾病及妊娠相关性疾病等.
作者:孙秀丽;王建六;魏丽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小儿和青春期妇科学面对的人群是特定的年龄段的女性,这一人群的妇科疾患因其生理解剖的特点而与成人的有所不同,需要分别对待.我们的观察显示在小儿青春期妇科患者中,月经病的就诊率占26.7%,而青春期PCOS患者多以月经异常就诊.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以雄激素过多、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和无排卵为主要临床特征.PCOS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仍有未阐明的问题.目前已发现PCOS多起病于青春期初潮后,病理生理与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有一定联系.
作者:杨冬梓;陈晓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