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仁;王文蓉;燕东海;李兰元;徐兴平
妊娠期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in pregnancy,NSP)是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一种特殊类型,也称为妊高征Ⅲ型[1].临床除具有妊高征特征外,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 g/d)、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 g/L)、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7.77 mmol/L)、伴有水肿为特征.我们对1998年~2002年住院分娩的78例重度妊高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便寻求更好的诊治方法.
作者:李兰芬;宋学英;蒙占松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支原体是一类不需要寄生于细胞内而能够独立生长的原核微生物,其中解脲支原体(Ureaplesma urealyticum,Uu)及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是引起人类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两种常见致病性支原体[2].近年来,支原体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且Uu、Mh耐药株越来越多,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研究支原体感染率及药敏情况,再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病史、症状、体征指导临床用药,并确定治疗方案是尤为重要的.本文对217例妇科病人进行了检测,并对117例阳性病人进行了药敏试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树仁;王文蓉;燕东海;李兰元;徐兴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在卵巢上皮性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2例卵巢上皮性癌、16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环氧合酶-2的表达,并对其在卵巢上皮性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之关系进行探讨.结果环氧合酶-2阳性表达率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中明显高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P<0.05);在G3级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明显高于G1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环氧合酶-2阳性表达率在卵巢上皮性癌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氧合酶-2过度表达可能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赵先兰;乔玉环;史惠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一、病例摘要患者,女,57岁,孕3产1,主因绝经5年,反复腰腹痛45 d,发现盆腔包块1个月于2002年9月17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绝经前5年月经明显增多伴血块及痛经,月经经期正常,但未诊治.绝经后无阴道不规则出血及排液,从未查体.4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及腰部疼痛,呈间歇性坠痛,无放射,多以夜间加重,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无异常,曾在多家医院就诊未明确诊断.
作者:刘晨;赵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16蛋白及E-钙粘附蛋白(E-cad)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SP免疫组化技术对54例子宫颈癌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p16蛋白和E-Cad表达的检测.结果①p16蛋白和E-Cad在子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性;②p16蛋白的表达与子宫颈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无显著关联,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③E-Cad的表达与子宫颈癌的病理分级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但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p16蛋白和E-cad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和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p16蛋白和E-cad的表达降低或缺失在子宫颈癌的发展过程中有协同作用.检验p16蛋白和E-cad的表达可以作为判定子宫颈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并为正确估计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程丽坤;郑冬梅;艾志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甲氨喋呤(MTX)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因其具有对卵巢损伤小、给药方便、费用低等优点,在有生育要求妇女的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率大大提高,为保守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MTX单次肌肉注射方案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已经成为国内外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的标准方案.单次肌注MTX后第4~7 天复查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如第4~7 天内下降<15%或继续上升,则在第7 天予以相同剂量MTX重复用药以避免保守治疗失败[1].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不少患者因hCG下降不理想而须再次用药.本文就重复用药问题的临床现状和对策作一综述.
作者:朱亚飞;吕忠士;罗新;史玉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卵巢移位术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1999年9月~2002年1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14例绝经前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行卵巢移位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患者的更年期症状,并与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① 14例患者均为绝经前,平均年龄37.36岁(27~43岁),宫颈原位癌累腺2例、Ia 3例、Ib7例、Ⅱa2例;② 14例患者中,双侧卵巢移位术6例,随访8.3个月,5例未出现更年期症状;单侧卵巢移位8例,4例无更年期症状;③术后辅助治疗6例,均为宫颈浸润癌术后辅助放疗和/或化疗,其中5例分别于术后6~18个月出现更年期症状,术后未辅助治疗8例,其中1例(43岁)于术后6个月出现更年期症状.结论宫颈癌患者术中行卵巢移位术,可保留卵巢的功能,但术后辅助放疗仍直接影响卵巢的功能,卵巢移位术的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建六;李文莉;富琪;张晓红;屠铮;魏丽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方法,因其具有安全、方便、痛苦小而有效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仍存在药流后流血时间长、量多等缺憾,严重者只能行清宫术.而大部分患者对宫腔操作又很恐惧,因此,对预防和减少药流后的出血量及降低清宫率的研究是目前备受关注的问题.其中运用激素等药物治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就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刘海燕;王利春;丛惠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指受精卵着床于正常子宫体腔以外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输卵管妊娠为常见,占95%以上,其他有卵巢妊娠、腹腔妊娠、残角子宫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甚至阴道妊娠者,均较少见.异位妊娠一旦发生破裂,常引起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诊断和积极抢救,可危及生命,作为一种常见妇科急症,一直受到临床医生的普遍重视.
作者:王爱芹;岳晓燕;周应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妇女性激素变化及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酶免疫法对4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性激素水平测定.结果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血清E2水平远高于正常绝经后妇女血清E2值,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FSH、LH与正常绝经后妇女比较明显降低(P<0.05).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的患者雌激素水平增高者分别占71.4 %和57.1%.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与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
作者:金海英;纪竹菌;李云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妇女的妊娠结局.方法对自2000年9月~2002年11月在我院实施IVF-ET的75例患者,80个妊娠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个周期中,宫内妊娠率96.25%(77/80),其中自然流产率23.75%(19/80);妊娠<16周流产率16.25%(13/80);妊娠>16周流产率7.50%(6/80),其中5周期均发生双胎妊娠;分娩率72.50%(58/80),早产率15.00%(12/80),宫外孕发生率3.75%(3/80).新生儿死亡率3.61%(3/83),均死于三胎妊娠早产.结论减少IVF-ET后多胎妊娠率,加强多胎妊娠的整个孕期监护,以利于减少多胎妊娠>16周流产率及早产率,是降低IVF-ET后妊娠胎儿丢失的有效方法.
作者:田莉;沈浣;关菁;方颖;王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不但重视手术的效果,而且对手术创伤和痛苦的大小以及伤口疤痕对美观的影响也十分关心.因此,微创手术在妇科领域内广泛开展,探讨创伤小,恢复快,手术质量高的术式是妇产科界的热点问题.我院自2002年3月~2003年3月开展了改良式子宫切除术,对若干手术步骤进行了改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闫翠珍;王永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受体Ⅰ、Ⅱ型(TβRⅠ、TβRⅡ)在子宫内膜及早孕(孕3个月以内)蜕膜组织的表达规律,了解其对子宫内膜生物学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25例增生期、29例分泌期子宫内膜及12例早孕蜕膜中TGFβ1 及其受体的蛋白表达.结果 TGFβ1、TβRⅠ、TβRⅡ在早、中增生期腺体及间质细胞大多无表达或弱阳性,晚增生期三者染色强度明显增加,与早、中增生期相比,在腺上皮细胞染色有统计学意义(P<0.01). TGFβ1及受体在中分泌期腺体和间质细胞表达丰富,与早分泌期比较TGFβ1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1),TβRⅠ、TβRⅡ仅在腺上皮细胞有统计学意义.晚分泌期三者表达强度较中分泌期相比下降,无统计学意义 .三者在早孕蜕蟆腺体及蜕膜细胞均有强染色.结论 TGFβ1调节子宫内膜生长、分化,可能参与胚胎的着床过程,同时调节胚胎生长、发育.
作者:魏兆莲;李美芝;陈咏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孕激素对人卵巢癌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孕酮对卵巢癌细胞株HO-8910体外生长的影响;免疫组化法观察孕酮作用后HO-8910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雄激素受体的变化.结果 1×10-6~1×10-5 mol/L的孕酮作用48 h和72 h对HO-8910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21 d后1×10-5 mol/L时出现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孕激素未影响HO-8910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雄激素受体蛋白的表达,为孕激素临床应用提供间接依据.结论孕激素可抑制卵巢癌细胞株的体外生长但未改变细胞的激素受体表达.
作者:高琨;李力;陈心秋;张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为了了解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型的E6/E7基因在细胞恶性转化中所起的作用,利用腺病毒伴随病毒载体(AAV Helper-Free System)构建和表达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E6/E7基因.方法在pLXSN16 E6E7质粒中经PCR扩增回收HPV 16 E6E7基因片段,连接于T载体上进行测序,将正确的HPV 16 E6E7插入pAAV-IRES-hrGFP质粒,协同pAAV-RC质粒和pHelper质粒共转染HEK 293细胞,包装表达HPV 16 E6E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伴随病毒,收获病毒,并检测病毒的感染效率.结果在包装细胞系HEK 293细胞中能形成较高感染效率的腺病毒伴随病毒,激光共聚焦检测可发现HEK 293细胞内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HEK 293细胞经PCR可扩增出特异性的HPV 16 E6E7基因片段,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组病毒的感染效率为71.3%.结论携带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E6E7基因的腺病毒伴随病毒可感染细胞,并在细胞内表达,可望用于宫颈癌病因学的研究.
作者:赵健;曹泽毅;廖秦平;杨怡殊;周玲;曾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旨在研究两种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和ERβ)在绝经前后子宫的不同表达,探讨其在绝经发生中意义.方法选取61例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标本,制成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雌激素受体亚型在绝经前后子宫的不同定位及强弱区别.结果绝经前ERα在子宫中粘膜层、肌层、浆膜层所有细胞的细胞浆中均有表达,以粘膜层腺上皮细胞表达强,ERβ只有粘膜层腺上皮细胞的细胞浆中表达,且强度明显较ERα弱;绝经后ERα在子宫中粘膜层、肌层、浆膜层所有细胞的细胞浆中均有表达,以粘膜层腺上皮细胞表达强,但与绝经前比明显减弱, ERβ在绝经后子宫中几乎未见表达.结论绝经前后雌激素受体两种亚型的表达明显不同,提示绝经可能与两种雌激素受体亚型的改变有关.
作者:薛晓鸥;牛建昭;王继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I)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 22例宫颈浸润性鳞癌石蜡标本,选取3、5、6号染色体上的3个微卫星位点D3S1289、D5S406、D6S277进行MI分析;选用HPV 16/18型特异引物进行HPV检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宫颈癌标本中3个位点均未发现MI和杂合性缺失(LOH)的改变;HPV16/18检出率为77.3%,Ki67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3个微卫星位点未见MI和LOH的改变,与国外报道不同,可能与种族差异有关.HPV分型及Ki67蛋白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宫颈病变的评价.
作者:石淑贤;耿力;康宏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仅在乳腺癌之后,但在某些发展中国家甚至位居首位.据世界范围内的统计,每年大约有50万左右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5%,其中80%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全世界每年死于宫颈癌的患者约24万人.近几年来,据一些国家和地区报道:每年25岁以下的年轻妇女HPV感染率为2.3%,其中0.03%感染者发展为CIN Ⅲ和宫颈浸润癌,HPV感染的年轻化对宫颈癌的病因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廖秦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TGF-β1、VEGF的表达和MVD值.结果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TGF-β1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9%和62.8%,MVD值为17.2~114.6,平均值为57.42±23.15.TGF-β1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无关(P>0.05),TGF-β1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MVD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TGF-β1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间接刺激血管生成而促进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进展.
作者:柯楚真;何莲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CA12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992年3月~2002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41例,术前及随访中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CA125水平,CA125≥35 U/ml 为阳性结果.对其中14例行子宫内膜癌组织CA125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CA125与这些资料的关系以及复发患者复发前后CA125变化.结果 CA125免疫组化检测14例均呈阳性,阳性细胞着色率与血清CA125之间无明显相关.141例患者术前血清CA125阳性32例(22.7%), Ⅰ、Ⅱ、Ⅲ和Ⅳ期患者血清CA125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1例(12.1%)、6例(31.6%)、12例(46.2%)和3例(60.0%). 血清CA125阳性率随子宫内膜癌期别的增加而升高.深肌层浸润、宫颈受累、附件转移、腹腔洗液细胞学阳性、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宫内肿瘤病灶≥2 cm者,血清CA125阳性率增加.随访中13例复发,其中9例术前血清CA125>35 U/ml者复发时均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而另4例术前血清CA125正常者,复发后血清CA125水平仍正常.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血清CA125的测量有助于了解肿瘤的侵犯范围.术前血清CA125水平异常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定期复查血清CA125水平,将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病情的监测.
作者:刘喆;温宏武;王建六;魏丽惠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