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瘢痕妊娠及相关问题》一书由石一复教授主编、郎景和院士作序,是为配合我国的“二胎政策”、降低剖宫产率以及我国妇产科医师面临的“重任”而由人民军医出版社于2015年11月出版发行、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Chitty和Kroese撰写的评论“如何实现基于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的遗传咨询”中,重申了NIPT的有效性优于传统的产前筛查方法,NIPT检测的是母体血浆中的游离胎儿DNA(cell-free fetal DNA, cffDNA)。然而,这个比较是基于Norton等进行的一项研究,该研究比较了NIPT与标准的妊娠早期筛查方法,并没有与其他有更高敏感度及特异度的方法进行比较。Norton等的研究团队还进行了一项包含了452901例孕妇的研究,其中74%的孕妇年龄小于35岁,NIPT(基于cffDNA)的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检出率为75.4%,略低于标准的联合筛查方法(81.6%)。总体来看,联合筛查的检测效能高于NIPT。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COH)作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的首要步骤和关键环节,患者获卵率高但临床妊娠率并不理想,这与COH过程产生超生理量的雌、孕激素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COH过程中的超生理量雌、孕激素可导致机体凝血功能变化,引起微循环不同程度的障碍,从而引发种植失败、反复流产等不良妊娠事件的发生[1]。对纤溶过程特别是D-二聚体,目前主要的研究着力点还是在正常妊娠人群[2]或者正常月经周期[3]上,对IVF过程中需要进行COH的人群还没有系统的临床研究。本研究前瞻性通过不孕症患者COH前后D-二聚体水平的自身对照,了解COH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作者:何嘉欣;叶云;吴日然;许婷;伍畅;杜彦;林秀峰;杜静;廖月婵;李洁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由于淋巴瘤播散累及生殖系统发生较晚,因此以卵巢肿瘤为首发体征的淋巴瘤较少见。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于2014年1月2日收治了1例临床表现类似晚期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卵巢Burkitt淋巴瘤患者,鉴于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对于化疗敏感且患者未婚育,因此术中仅切除了一侧附件,并剔除了对侧卵巢的肿瘤组织,保留了生育功能,并于术后接受了辅助化疗。本文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李勤;胡卫国;周先荣;张国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引用参考文献是反映论文的科学性及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体现,并可向读者进一步提供有关信息。作者引用的参考文献应限于其亲自阅读过的、主要的、发表于正式出版物的原始文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自2014年11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指南与进展巡讲(产科)”在重庆启动第一站巡讲并得到热烈反响后,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妇产科杂志于2015年在全国7个城市(泰安、沈阳、哈尔滨、福州、深圳、成都和郑州)先后举办了巡讲活动;共开展140余个专家讲座,共有5300余人参加。产科指南巡讲项目主席是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长杨慧霞教授,授课专家为起草或参与讨论相关专业诊疗指南的国内知名教授,巡讲内容紧密围绕产科指南及新进展。
作者:王晨;张慧婧;杨慧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在所有卵巢癌患者中,10%~15%为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HBOC)患者[1]。HBOC与BRCA1/2基因有关,在高级别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中,高达16%~21%的患者存在BRCA1/2基因致病性突变[2]。2007年的1项荟萃分析表明,携带BRCA1、BRCA2基因致病性突变的妇女70岁前患乳腺癌的平均累积风险分别为57%、49%,患卵巢癌的平均累积风险分别为40%、18%[3]。近1项对1887例BRCA1/2基因致病性突变携带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BRCA1、BRCA2基因致病性突变携带者70岁前患乳腺癌的平均累积风险分别为60%、55%,患卵巢癌的平均累积风险分别为59%、16%[4]。由此可见,对卵巢癌患者进行BRCA1/2基因检测并筛查出其致病性突变,进而明确其子女或其他一级亲属是否携带致病性突变,使BRCA1/2基因致病性突变携带者得到个体化体检及适当干预,这将对提高卵巢癌及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降低发病率产生巨大的作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尚处起步阶段。本研究采用第2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检测高级别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BRCA1/2基因全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并进而明确患者子女致病性突变的携带情况,为HBOC家族的基因筛查工作提供信息。
作者:吴霞;狄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关于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的定义,美国生殖医学学会的标准是2次或2次以上妊娠失败;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协会(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 RCOG)则定义为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并于妊娠24周前的胎儿丢失;而我国通常将3次或3次以上在妊娠28周之前的胎儿丢失称为复发性流产,但大多数专家认为,连续发生2次流产即应重视并予评估,因其再次出现流产的风险与3次者相近[1-4]。RSA病因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在病因诊断过程中需要针对性进行一系列的筛查,此外,对RSA的部分治疗措施尚存在争议。为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特别制定RSA诊治的专家共识。因国内相关研究资料有限,尤其是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等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本专家共识以美国生殖医学学会及RCOG发布的“RSA诊治指南”为基础,同时结合我国临床工作中的经验及实际情况进行组织撰写,旨在为RSA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本专家共识中推荐的部分观点仍为初步认识,尚需更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予以验证。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胎儿胸腔积液的产前诊断及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母胎医学中心收治的胎儿胸腔积液病例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儿的胸腔积液诊断孕周平均为37周,均经产前诊断除外胎儿先天性畸形及染色体异常和孕妇本身的疾病。5例患儿中,例1、2、4为单侧胸腔积液,例3、5为双侧胸腔积液。对例1、2、3实施产前胸膜腔穿刺术,其中例1穿刺后5d因积液再次增多行剖宫产术及产时子宫外处理(EXIT);例2在行胸膜腔穿刺过程中,胎心率突然降至40~50次/min,立即于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及EXIT;例3在胎儿胸膜腔穿刺后,同时行剖宫产术及EXIT。例4及例5均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积液分别于孕期及产后逐渐消退。5例患儿均采取剖宫产术娩出,均存活,例1、2、3患儿出生后转入新生儿科,行呼吸机辅助通气、胸膜腔闭式引流等治疗,其后,胸腔积液逐渐消退,喂养耐受,顺利出院;例4患儿娩出后无呼吸困难,喂养耐受,未住院治疗;例5采取呼吸机辅助通气及保守治疗,胸腔积液逐渐消退,喂养耐受。结论明确的产前诊断与适当的产前处理(胸膜腔穿刺术)可能对改善胸腔积液患儿的预后有一定的作用,对不同类型的胸腔积液患儿应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以争取佳预后。
作者:张志涛;张杉杉;尹少尉;廖姗姗;刘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随着胎儿即患者的理念不断铺陈,胎儿医学在中国大陆正逐渐规范化。近年来,胎儿医学借力于信息科技平台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胎儿医学管理包括胎儿的宫内诊断、遗传咨询、宫内监测及评估、宫内治疗等方面,如何进行系统管理以降低胎儿及新生儿近、远期并发症,并提高生命质量是胎儿医学所追求的目标。
作者:赵扬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新的编委会成立,意气风发。新的起点,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应该有新的作为。
作者:郎景和;沈平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作者姓名应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进行更改。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对、修改,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终同意该文发表者;(4)除了负责本人的研究贡献外,同意对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诚信问题负责。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统计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添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黄体支持后获临床妊娠者的妊娠、分娩经过及出生子代的随访结局,分析添加GnRH-a的黄体支持对母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215个黄体期长方案新鲜周期移植后获临床妊娠的临床资料,根据黄体支持方法不同,分为黄体酮+地屈孕酮组124例,添加GnRH-a组91例(在黄体酮+地屈孕酮组的基础上于取卵后第6天加用1次曲普瑞林0.1 mg)。随访患者的妊娠、分娩经过以及新生儿出生情况、子代出生后1~2年间生长发育情况。结果(1)黄体酮+地屈孕酮组与添加GnRH-a组间在孕早期的流产率(8.1%、12.1%)、流产绒毛异常率(50.0%、9.1%)、异位妊娠率(10.5%、5.5%)、双胎率(19.4%、28.6%)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孕中晚期,染色体异常率、胎儿畸形率、死胎率、晚期流产率无论是以单胎妊娠还是双胎妊娠比较,两组间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3)在分娩期,双胎妊娠中,添加GnRH-a组较黄体酮+地屈孕酮组有较高的早产率(60.0%、39.1%;P=0.041)和低出生体质量儿率(56.0%、34.8%;P=0.037)。(4)在出生后1~2年间随访,常见病罹患率、语言障碍率、智力低下率、身高异常率、体质量异常率无论是以单胎妊娠还是双胎妊娠比较,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控制移植胚胎数、减少双胎发生的基础上添加GnRH-a黄体支持可能是相对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周卫琴;潘艳平;庄燕燕;夏飞;茅彩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背景剖宫产术是世界范围内普遍使用的一种外科手术方式。术后肠梗阻(POI)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定义为:外科手术后协调性肠蠕动短暂停止,从而阻止肠内容物和/或摄入物的有效输送。POI延缓术后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并使医疗费用增加。尽管有证据表明胃肠(GI)术后嚼口香糖有助于减少肠梗阻,但一项相冲突的循证证据限制了其在剖宫产术后的使用。本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评价了剖宫产术后咀嚼口香糖的效果,以确定此方法在常规术后护理中的效果。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产前行MRI检查在诊断及鉴别诊断胎儿先天性支气管肺隔离症(BP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共16例行产前MRI检查,诊断为BP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均为单胎,产前常规行超声检查后24~48 h内,再行MRI检查。所有患儿均顺利出生并存活,出生后均行增强CT复查或手术病理检查,并与产前MRI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MRI产前检查结果:16例BPS患儿中,病变位于左肺10例,右肺6例。根据病变肺叶范围分为左侧全肺3例,左肺下叶6例,左侧膈下1例,右侧全肺2例,右肺下叶4例。合并羊水减少1例,胸腔积液1例,病变处可见供血血管分支14例。(2)患儿出生后的对照结果:16例BPS患儿中,15例患儿的产前MRI检查结果与出生后诊断结果一致,其中,叶内型10例,叶外型5例;1例产前MRI诊断为右肺下叶BPS,出生后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CCAM),产前MRI诊断BPS的准确率为15/16。产前超声检查漏诊1例;误诊2例,其中1例误诊为CCAM,1例左侧膈下BPS误诊为囊性畸胎瘤。结论产前MRI检查对胎儿BP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志;朱铭;董素贞;罗志琴;费正华;方向明;戚凌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