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快速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徐爱群;边旭明;刘俊涛;姚凤霞;张为民;郝娜;周京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 产前诊断, 非整倍性, 染色体畸变
摘要:目的 探讨用于快速产前诊断的多重荧光定量PCR(QF-PCR)方法的建立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5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170例,其中收集羊水123例,新鲜绒毛9例,脐血20例,自然流产绒毛18例.孕妇均为汉族,平均年龄(34.1±4.6)岁,平均孕周为(19.6±1.0)周.采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羊水、绒毛及脐血标本中DNA.采用3种荧光素标记的引物,针对人类染色体中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参照基因库(GenBank)和文献资料设计并合成20对引物,其中21号染色体6对引物,18号染色体4对引物,13号染色体4对引物,X和Y染色体1对通用引物,另有X染色体4对引物,Y染色体1对引物.设计检测方案为每份标本均进行两套8重QF-PCR(8×QF-PCR),共检测21、18、13号染色体及性染色体各4个位点;如果无法达到诊断要求,再追加第3套4个位点.同时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核型分析:170例标本均成功进行了核型分析,其中正常核型151例(89%,151/170),异常核型19例(11%,19/170).(2)QF-PCR检测:170例标本中,QF-PCR成功检测167例(98%),失败3例,QF-PCR检测均在2~3 d得出结果.QF-PCR检测结果正常134例,均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核型分析异常的19例中,QF-PCR检测出异常18例(其中8例21三体及3例18三体).167例QF-PCR成功检测标本中,第1套+第2套引物组合共确诊150例(90%,150/167),加用第3套引物组合共检测3例(2%,3/167),另有14例不提供信息(8%,14/167).(3)QF-PCR诊断效率:QF-PCR用于常见非整倍体异常产前诊断的敏感度为95%(18/19),特异度为100%(134/134),假阳性率0(0/134),假阴性率5%(1/19),阳性预测值为100%(18/18),阴性预测值为99%(134/135).(4)QF-PCR检测常染色体及性染色体结果:21号常染色体STR位点中D21S1270和D21S1411杂合度高,性染色体中DXS8377杂合度高,扩增较稳定.结论 多重QF-PCR技术能成功用于常见非整倍体异常的快速产前诊断,检测结果准确,适合于规模较大的产前诊断中心进行大样本检测.
中华妇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三种围手术期镇痛方法对子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手术可引起细胞因子的释放,这些促炎细胞因子进而可促使其他炎性介质的释放,并刺激外周前列腺素(PG)的合成,创伤部位局部也释放PGE2,这些炎性介质的释放可抑制细胞免疫功能[1-2].临床中常用阿片类物质缓解手术疼痛,其本身也可导致细胞免疫抑制[3].研究表明,PGE2参与了肿瘤细胞转化和生殖道肿瘤的形成[1].

    作者:卢静;谢贝贝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快速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用于快速产前诊断的多重荧光定量PCR(QF-PCR)方法的建立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5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170例,其中收集羊水123例,新鲜绒毛9例,脐血20例,自然流产绒毛18例.孕妇均为汉族,平均年龄(34.1±4.6)岁,平均孕周为(19.6±1.0)周.采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羊水、绒毛及脐血标本中DNA.采用3种荧光素标记的引物,针对人类染色体中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参照基因库(GenBank)和文献资料设计并合成20对引物,其中21号染色体6对引物,18号染色体4对引物,13号染色体4对引物,X和Y染色体1对通用引物,另有X染色体4对引物,Y染色体1对引物.设计检测方案为每份标本均进行两套8重QF-PCR(8×QF-PCR),共检测21、18、13号染色体及性染色体各4个位点;如果无法达到诊断要求,再追加第3套4个位点.同时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核型分析:170例标本均成功进行了核型分析,其中正常核型151例(89%,151/170),异常核型19例(11%,19/170).(2)QF-PCR检测:170例标本中,QF-PCR成功检测167例(98%),失败3例,QF-PCR检测均在2~3 d得出结果.QF-PCR检测结果正常134例,均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核型分析异常的19例中,QF-PCR检测出异常18例(其中8例21三体及3例18三体).167例QF-PCR成功检测标本中,第1套+第2套引物组合共确诊150例(90%,150/167),加用第3套引物组合共检测3例(2%,3/167),另有14例不提供信息(8%,14/167).(3)QF-PCR诊断效率:QF-PCR用于常见非整倍体异常产前诊断的敏感度为95%(18/19),特异度为100%(134/134),假阳性率0(0/134),假阴性率5%(1/19),阳性预测值为100%(18/18),阴性预测值为99%(134/135).(4)QF-PCR检测常染色体及性染色体结果:21号常染色体STR位点中D21S1270和D21S1411杂合度高,性染色体中DXS8377杂合度高,扩增较稳定.结论 多重QF-PCR技术能成功用于常见非整倍体异常的快速产前诊断,检测结果准确,适合于规模较大的产前诊断中心进行大样本检测.

    作者:徐爱群;边旭明;刘俊涛;姚凤霞;张为民;郝娜;周京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人绒毛膜癌鼠肺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

    目的 建立1种较为符合临床特征的人绒毛膜癌(绒癌)肺转移动物模型,初步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并探索成功建立模型的合适的细胞浓度、细胞数量.方法 将40只5~6周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只,人绒癌细胞系JEG-3分别以1×107个细胞/ml×0.1 ml(A组)、5×106个细胞/ml×0.2 ml(B组)、1×106个细胞/ml×0.1 ml(C组)注入SCID小鼠尾静脉,另设对照组.接种后每3天观察1次小鼠状态,称量1次小鼠的体质量,绘制小鼠体质量变化曲线;当小鼠处于濒死状态时,用小动物成像CT(Micro CT)系统检查肺部有无转移灶、转移灶数目及大小.Micro CT检查后,解剖SCID小鼠,取肺部转移灶进行细胞的原代培养并行病理取材,HE染色、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的表达情况;原代培养细胞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β-hCG的表达情况,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A组小鼠接种时全部死亡;C组接种时死亡2只,存活的8只在(30.0±2.0)d时,处于濒死状态,进行解剖未发现肺转移灶.B组接种时死亡3只,存活的7只在(18.0±2.0)d时,处于濒死状态;Micro CT检查,肺转移率为5/7,肺转移灶直径1.5~3.5 mm;病理检查证实为绒癌.原代培养的细胞行人绒癌标志物β-hOG染色,呈阳性表达;原代培养的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为单体、三体和多体人源性染色体,细胞染色体数目19~128条,染色体众数为70~79条,符合恶性肿瘤的遗传学特征.结论 通过尾静脉注射JEG-3细胞可以成功建立人绒癌SCID小鼠肺转移模型,5×106个细胞/ml×0.2 ml为建立模型的较为合适的细胞浓度及容积.

    作者:郑井红;陆佳琦;程明军;徐丛剑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Ca2+及其通道与子宫内膜癌非基因转录效应关系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与高雌激素状态相关,多见于老年妇女,近年来发病有升高趋势.过去认为,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是雌激素与其核受体(nER)结合,激活下游元件调控相应的基因转录使细胞增殖;而近年来发现,细胞膜上存在雌激素膜受体(mER),雌激素能通过mER引起快速的非基因转录效应,而Ca2+作为第二信使在非基因转录效应中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对Ca2+及其通道与子宫内膜癌非基因转录效应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包晓霞;王建六;魏丽惠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北京协和医院健康体检妇女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北京协和医院常规体检妇女的盆腔器官脱垂(POP)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8月在本院行常规健康体检的972名成年妇女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以及妇科检杳,由专人采用POP定量分度(POP-Q)法九格表进行测量,并记录各项指标的测量值.结果 (1)观察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2±10)岁(22~78岁),平均身高(162±5)cm(142~180 cm),平均体质量(59±8)kg(42~91 kg);83.8%(815/972)为已分娩妇女.972名妇女的平均阴道长度(TVL)为(8.20±0.35)cm.所有观察对象均未达到POP的诊断标准,其中35.5%(345/972)存在阴道后壁轻度膨出,96.7%(940/972)存在阴道前壁轻度膨出,但均无自觉症状.(2)972名妇女中,未分娩者的生殖道缝隙(gh)、TVL测量值及C、D点距处女膜缘的罡巨离分别为(2.26±0.32)、(8.08±0.30)、(-7.08±0.24)和(-8.08±0.30)cm,均小于已分娩者[分别为(2.33±0.39)、(8.22 ±0.35)、(-7.14±0.28)和(-8.22±0.35)cm],Ap、Bp点距处女膜缘的距离分别为(-2.87±0.22)、(-2.87±0.22)cm,均大于已分娩者[分别为(-2.81±0.25)、(-2.81±0.25)cm],以上各项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分娩妇女比较,已分娩妇女阴道后壁膨出的风险增加(OR=1.819).(3)22~34岁、35~49岁及≥50岁者的POP-Q各项指标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34岁者与35~49岁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34岁、35~49岁者分别与≥150岁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2~34岁者比较,35~49岁及≥50岁者发生阴道后壁膨出的风险增高(OR=1.713、3.765).(4)绝经后妇女的POP-Q各项指标测馈值均小于未绝经妇女,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绝经妇女比较,绝经后妇女阴道后壁膨出的风险增加(OR=3.354).结论 在我国健康体检的成年妇女中,以POP-Q法作为评价POP程度的指标时,轻度的阴道前、后壁膨出很常见,阴道前壁膨出较后壁膨出的检出率高,但通常并无症状,临床上不需干预.分娩史和年龄是影响阴道壁膨出严重程度及检出率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朱兰;王静怡;郎景和;徐涛;李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关于重视引用国内文献的意见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体质指数在评定巨大儿中的价值

    目的 通过比较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体质指数(BMI)两种标准判定巨大儿的差异,探讨BMI用于评定巨大儿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4年1月-12009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产妇(无任何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分娩的单胎、足月、出生体质量>2500 g的5522例新生儿,其中4989例出生体质量为2510-4000 g(<4000 g组),533例t≥4000 g(≥4000 g组).测量新生儿的体质量、身长.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BMI界值及敏感度和特异度,以BMI界值重新作为巨大儿判定标准进行判断分析.结果 (1)当新生儿身长为40~43 cm时,平均出生体质量为(3010 ±351)g,BMI为(17.0 ±2.7)kg/m2;身长为48~51 cm时,平均出生体质量为(3450±313)g,BMI为(13.2 ±1.4)kg/m2;身长56~60 cm时,出生体质量为(4332±456)g,BMI为(12.5±1.3)kg/m2.随着身长增加,出生体质量逐渐增加,而BMI逐渐下降.(2)ROC曲线得出,巨大儿的BMI界值为14.2 kg/m2,敏感度为78.4%,特异度为85.0%,曲线下面积为0.892.(3)以BMI 14.2kg/m2作为界值±4000 g组的新生儿中有111例新生儿为非巨大儿(20.8%,111/533),422例为巨大儿(79.2%,422/533);<4000 g组的新生儿中有728例新生儿为巨大儿(14.59%,728/4989),4261例新生儿为非巨大儿(85.41%,4261/4989).以14.2 kg/m2为界值,≥4000 g组中的巨大儿和非巨大儿的身长[分别为(52.2 ±1.8)及(55.6 ±1.3)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0 g组中的巨大儿和非巨大儿的身长[分别为(49.0 ±2.2)及(50.8 ±2.2)cm]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14.2 kg/m2作为BMI界值,两组中总的巨大儿发生率为20.83%(1150/5522).结论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BMI两种标准在判定巨大儿之间存在差别,且身长因素与两种判定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相关性,表明身长在判定巨大儿时起着重要作用.在巨大儿的诊断及管理中,有必要以BMI14.2 kg/m2作为界值判定巨大儿.

    作者:刘小霄;宋薇薇;刘红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自然清除状况分析

    目的 研究宫颈病理结果正常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阳性的妇女HPV感染的自然清除情况.方法 选取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于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门诊行高危型HPV检测结果阳性、而宫颈病理检查结果为正常的妇女,随访HPV感染状态(随访时间中位数为11.6个月),分析HPV感染自然清除所需的时间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入选本研究的妇女共172例,平均年龄(34±10)岁(18~62岁);随访过程中有107例(62.2%,107/172)HPV感染自然清除,总体HPV感染自然清除时间的中位数为11.3个月(95%CI为10.6~16.6个月).不同年龄组中,<30岁、30~39岁、40~49岁、>49岁妇女HPV感染清除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11.3、12.0、10.9和8.5个月,4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4).HPV感染自然清除妇女的病毒相对拷贝数中位数为22.6,HPV持续阳性者为9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结论 宫颈病理结果正常且高危型HPV检测阳性的妇女在无临床干预的情况下,大部分的HPV感染能自然清除,年龄、病毒拷贝数对HPV感染自然清除无明显影响.

    作者:张文璎;马成斌;肖金银;周红荣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轴突导向蛋白4D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的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总的5年生存率仅为30%左右,其原因与癌组织血管丰富,易发生转移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1].卵巢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是评价血管生成的重要指标[2].

    作者:陈颖;张磊;潘毅;刘文欣;吴卉娟;郝权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诊断中期妊娠子宫破裂二例报告及临床分析

    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瘢痕子宫妊娠破裂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且多发生于分娩期和妊娠末期[1].由于子宫破裂的发生常危及患者生命,分娩期和妊娠末期的子宫破裂易被关注,而中期妊娠子宫破裂发生率低,妇产科临床医师和超声医师容易忽视和漏诊,此外,超声检查对完全性子宫破裂,胎儿破入腹腔的病例诊断正确率高,但对中期妊娠不完全子宫破裂容易漏诊或误诊,导致延误抢救的佳时机[2],增加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杜欣;陈欣林;杨小红;张幼鸿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放疗治疗子宫颈癌的远期疗效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放疗治疗宫颈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兰州军区总医院自1999年1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间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的632例Ⅱ~Ⅳ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6例患者接受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根治性放疗(动脉化疗+放疗组),506例患者仅接受根治性放疗(放疗组).晚期放射损伤按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和欧洲肿瘤治疗研究协作组(RTOG/EORTC)分级标准评价.对两组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并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放疗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生存情况:所有患者总的1、2、5、8年生存率分别为94.4%、82.3%、48.8%、29.1%,其中动脉化疗+放疗组患者分别为96.0%、82.1%、37.2%、25.7%,放疗组分别为94.1%、80.8%、51.1%、31.5%,两组1、2年生存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09,P=0.993;x2=0.158,P=0.691),5、8年生存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197,P=0.001;x2=9.649,P=0.002).随访期内,动脉化疗+放疗、放疗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77.0%(97/126)、73.3%(371/5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05,P=0.401).(2)放疗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所有患者Ⅱ级以上迟发性膀胱损伤发生率为5.5%(35/632),其中动脉化疗+放疗、放疗组分别为11.1%(14/126)、4.2%(21/5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44,P=o.002).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显示,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是与迟发性膀胱损伤相关的危险因素(x2=6.440,OR=2.869,P=0.011).结论 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比较,宫颈癌患者5、8年远期生存率明显降低,且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为迟发性膀胱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不推荐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作为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常规辅助治疗措施.

    作者:田种泽;李莎;刘茗露;朱向辉;赵瑞;岳养军;陈小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产前诊断泰国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1引起的胎儿巴氏水肿

    地中海贫血(地贫)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珠蛋白链合成减少或缺乏,所致的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危害大的遗传病,临床上主要分为α地贫和β地贫两种,以α地贫更为常见.目前,国内报道的α地贫产前基因诊断主要是针对常见的3种α地贫缺失型和非缺失型基因突变类型的胎儿产前基因诊断.本研究报道2例极为少见的泰国缺失型α地贫1和东南亚缺失型α地贫1双重杂合的产前诊断.

    作者:黄海龙;林娜;徐两蒲;许金榜;何德钦;李英;郑琳;吴小青;刘合焜;林元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0.8 mm控释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胎膜早破促宫颈成熟的多中心研究

    目的 探讨0.8 mm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其他名称:欣普贝生)用于足月胎膜早破促宫颈成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孕足月、单胎、头位,宫颈Bishop评分<6分、无严重合并症及引产禁忌证、胎儿情况正常的足月胎膜早破产妇1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条件相同、具备引产指征的180例胎膜完整产妇作为对照组.在无菌操作下,将0.8 mm控释地诺前列酮阴道栓剂1枚横向置于产妇的阴道后穹隆深部,药物放置后产妇卧床2 h.记录两组产妇药物放置至宫缩开始、临产及分娩的时间;药物平均放置时间;胎心率异常、羊水粪染、子宫过度刺激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两组共280例产妇中,26例置药后24 h未临产(9.3%,26/280),其中观察组3例,对照组23例;观察组24 h内临产率为97.0%(97/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157/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73例阴道分娩(75.3%,73/97),24例剖宫产分娩(24.7%,24/97);对照组107例阴道分娩(68.2%,107/157),50例剖宫产分娩(31.8%,50/157),两组阴道分娩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放置至宫缩开始时间、药物平均放置时间、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缩过频发生率为11.3%(11/97),对照组为19.1%(30/1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73,P>0.05);两组均无新生儿窒息发生.结论 0.8 mm控释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胎膜早破促宫颈成熟安全、有效,但用药期间应加强监护.

    作者:邹丽颖;范玲;段涛;王子莲;马润玫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子宫颈癌SiHa细胞中NDRG1基因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2位,仅次于乳腺癌,严重威胁妇女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发现,人类N-myc下游调节基因1(NDRG1)与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普遍分布于人体多种组织中,包括生殖、泌尿、消化、免疫系统,具有调节肿瘤细胞生长、分化、应激反应及侵袭转移的作用.NDRG1基因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脑肿瘤、黑色素瘤等[1].本研究使用基因转染技术增加NDRG1基因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NDRG1基因对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及侵袭转移的影响.

    作者:王静;李智敏;胡沙;于利利;王泽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改良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报告

    目的 探索官颈癌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的手术范围,改进其手术技巧,以降低术后泌尿道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输血量.方法 2000年6月至2005年5月,196例Ⅰ b期及Ⅱ a期宫颈癌患者,按改良的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进行手术,为研究组;1994年6月至1999年5月,176例Ⅰ b期及Ⅱ a期宫颈癌患者,按常规的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进行手术,为对照组.手术范围及手术技巧的改良主要包括用电刀协助分离阴道膀胱间隙;用电刀切断宫骶韧带的1/2;分离、贯穿输尿管隧道,断扎宫颈膀胱韧带前叶,同时断扎子宫动脉,保留子宫动脉输尿管支;用S状拉钩将输尿管拉向外侧,扩张膀胱侧窝,暴露主韧带,切除主韧带的3/4,保留该韧带后部部分组织;断扎阴道旁组织2 cm;切断阴道2~3 cm.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3.0%(45/196),对照组为51.1%(90/1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泌尿道感染率为8.2%(16/196),显著低于对照组[16.5%(29/1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人均输血量分别为(132±20)min、(322±100)ml、(154±79)ml,均较对照组减少,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7.8%(172/196)及88.6%(156/1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3).结论 改良的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手术范围及手术技巧的改进是有效的、可行的.

    作者:蔡红兵;陈惠祯;张帆;聂道梅;熊艳;刘龙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妇产科手术后组织粘连的形成与防治

    手术后的组织粘连是(手术后粘连)手术医师关注的棘手问题.在美国,每年用于手术后粘连的治疗费用高达1100亿美元[1].虽然,随着抗生素的应用、微创手术的普及和防粘连物质的使用,粘连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尚不能完全避免.妇产科手术后粘连可引发慢性盆腔痛、不孕及不育等后果,因而越来越多地受到妇产科医师的重视.如何大限度地防范手术后的粘连是手术医师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作者:朱兰;俞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后人工阴道脱垂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人工阴道成形术术式多样,形成的人工阴道发生脱垂相对罕见.本文报道了2009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例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后发生人工阴道脱垂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特点和处理方法.

    作者:周慧梅;朱兰;郎景和;史宏晖;龚晓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熊脱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研究进展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主要发生在妊娠晚期的一种妊娠并发症,其发病与雌激素有密切关系.主要特点为全身皮肤瘙痒,可伴有黄疸、肝功能异常、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升高.

    作者:曾丽;邵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诊断孕妇宫颈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官颈活组织检查(活检)诊断孕妇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07年8月1日至2009年2月28日在北京妇产医院产科门诊初次检查的孕13~34周、1年内未进行过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的孕妇,先进行TCT筛查,对TCT结果异常者,在知情同意后进行阴道镜检查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 (1)TCT:TCT筛查孕妇共计17 828例,其中TCT结果异常1502例,发生率为8.425%.(2)阴道镜检查:204例孕妇进行了阴道镜检查.阴道镜图像满意度为92.6%(189/204),阴道镜拟诊宫颈炎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125例,CIN Ⅱ25例,CIN Ⅲ或宫颈鳞状细胞癌(SCC)54例.(3)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204例行阴道镜检查者全部进行了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为宫颈炎及宫颈湿疣共33例,CIN Ⅰ 95例、CIN Ⅱ28例、CIN Ⅲ36例(包括官颈原位癌13例)、SCC Ⅰ a期12例.(4)符合度:与宫颈活检病理结果比较,阴道镜检查拟诊炎症和CIN Ⅰ 125例,其中113例与宫颈活检病理结果相同,符合率为90.4%(113/125),125例炎症和CIN Ⅰ患者中无一例病理结果为SCC.阴道镜检查拟诊CIN Ⅲ或SCC共54例中,23例活检病理结果为CIN Ⅲ、10例为SCC Ⅰ a期,符合率为61.1%(33/54例).(5)并发症:阴道镜检查及官颈活枪后,8例孕妇因官颈局部压迫止血无效行创面缝合止血,发生率3.9%(8/204),未发生其他与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对1年内未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杏的孕妇进行TCT检查是必要的,对TCT结果异常者应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拟诊官颈炎或CIN Ⅰ者可以随诊,对阴道镜检查拟诊CIN Ⅱ及更高级别宫颈病变的孕妇,应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以明确病理学诊断.

    作者:王彤;吴玉梅;宋芳;朱力;李宝珠;郝霞;孔为民;段微;范玲;张为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