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孕三烯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脂代谢、性激素水平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56例,年龄20~45岁,以40岁为界限分为Ⅰ组20~39岁(30例),Ⅱ组40~45岁(26例).于术后1周开始口服孕三烯酮,每周2次,每次2.5 mg,连服6个月,分别于服药前、服药6个月时、停药6个月时测定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水平及骨密度.结果服药6个月时,血清HDL-C、ApoA1,Ⅰ组为(1.13±0.26) mmol/L、( 0.91±0.76) g/L ;Ⅱ组为(0.95±0.24) mmol/L 、(0.92±0.16)g/L;血清LDL-C、ApoB,Ⅰ组为(2.6±0.8)mmol/l、(1.28±0.16)g/L;Ⅱ组为(3.7±1.1) mmol/L、(1.47±0.44)g/L;服药6个月时雌二醇及骨密度也显著下降,而TG、TC、FSH、LH水平无明显变化.停药6个月时,上述各指标均能恢复至服药前水平,骨密度回升,但未能完全达到服药前水平,但停药后1年,骨密度基本接近服药前水平.结论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降低雌二醇水平和骨密度,对血脂代谢有不利的影响,故不宜长期使用;停药6个月后各指标基本恢复.
作者:郑萍;张玉芳;王建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 ADM)是1993年由日本学者Kitamura等自人嗜铬细胞瘤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多功能肽类物质,因其在肾上腺髓质中的含量高,被称为ADM[1].随着对ADM结构及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实验发现,ADM在人类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均具有重要作用.现将ADM在女性生殖过程中的作用及在生殖器官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综述如下.
作者:靳钰;袁捷;田雪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是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与功能障碍造成的主要后果,它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也有密切关系.对POP的诊治是妇科泌尿学与盆底重建外科(urogynecology and reconstructive pelvic surgery,URPS)的基本内容.
作者:郎景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LISH)、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SH)、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4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各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2272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保留子宫颈的两种术式中,LISH 1323例(LISH组),手术时间为(91±21)min,出血量为(93±23)ml,并发症发生率为4.1%;LSH 229例(LSH组),手术时间为(70±18)min,出血量为(69±17)ml,无一例并发症发生;LISH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LS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去除子宫颈的两种术式中,LAVH 588例(LAVH组),手术时间为(119±28)min,出血量为(156±23)ml,并发症发生率为1.0%;LTH 132例(LTH组),手术时间为(121±30)min,出血量为(193±38)ml,并发症发生率1.5%;LAVH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LT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LTH组明显多于LA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4种术式均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的有效术式,且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术式.
作者:李光仪;尚慧玲;陈露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宫颈癌放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放疗后宫颈上皮细胞,包括正常上皮细胞和癌细胞等细胞的形态改变具有一定的特点,认识其特点对宫颈癌的临床处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滕茂芳;刘树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沙立度胺(Thd;商品名:反应停)对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15只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3组:(1)Thd组:腹腔内注射Thd (200 mg·kg-1·d-1,浓度为62.5 mg/L);(2)Thd+环磷酰胺(CTX)组:按上述Thd剂量,加入浓度为100 mg/L的CTX(100 mg·kg-1·d-1),腹腔内注射;(3)生理盐水组:腹腔内注射0.2 ml生理盐水.观察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情况、裸鼠体重的变化,并采用RT-PCR、酶联免疫吸附法、及Picture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外周血中VEGF含量及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1)Thd组、Thd+CTX组皮下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hd组瘤组织中VEGF mRNA为55±9,血中VEGF含量为(29±10) pg/ml;Thd+CTX组瘤组织中VEGF mRNA为26±7,血中VEGF含量为(12±6) pg/ml;生理盐水组瘤组织中VEGF mRNA为79±7,血中VEGF含量为(71±16) pg/ml.Thd组、Thd+CTX组瘤组织中VEGF mRNA和血中VEGF含量分别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Thd组MVD计数为(12.6±3.3)条,Thd+CTX组为(10.6±1.9)条,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的(19.3±2.8)条(P<0.01).结论 Thd有抗卵巢癌皮下移植瘤血管生成的作用,与化疗药物联合作用其抑瘤作用增强.
作者:李文;彭芝兰;曹泽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后路悬吊术(posterior IVS)在盆底重建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11例阴道穹窿膨出和重度子宫脱垂的患者施以经阴道后路悬吊术.以术后阴道穹窿顶端或宫颈的低点在坐骨棘水平以上为治愈标准.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5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86 ml,住院时间平均为5.6 d.除2例患者有臀部小血肿外,未发生术后排便困难等严重并发症.根据本研究的治愈标准,11例患者均为治愈.结论经阴道后路悬吊术是一种并发症较少的微创盆底重建手术.
作者:朱兰;郎景和;刘珠凤;孙大为;冷金花;樊庆泊;李艳;陈蔚林;宋英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盆腔器官脱垂,尤其是阴道前壁膨出,在老年妇女中越来越多见,其发生原因复杂.绝经后盆底的肌肉成分、盆腔内筋膜及诸多韧带的萎缩、乏力,是引起盆腔器官脱垂的重要原因.目前治疗阴道前壁膨出的常见手术方法,有阴道前壁修补术、阴道前壁或尿道悬吊术、阴道固定术及膀胱颈尿道近端悬吊术.但所有这些手术对老年妇女均存在3个根本性问题.其一,抬高膀胱颈及尿道位置的重力支点,至少有1个支点仍落在盆底的疏松组织上,而这些组织正是老年妇女盆底结构的薄弱点.其二,行阴道固定术,不论是将其固定在圆韧带上还是骶棘韧带上,都忽略了阴道前壁本身组织的疏松乏力.其三,各种悬吊术均不能解决膀胱体脱垂的问题.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腹部外科治疗疝气常用的聚丙烯补片,将其悬吊并支托起整个膀胱和尿道,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庆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26岁,孕1产1.因反复右侧腰痛11 d,头晕10 d,以右侧肾周血肿、重度贫血,于2003年11月20日收入院.患者11 d前哺乳时突感右侧腰部剧烈疼痛,大汗淋漓,就诊于当地医院.B超示,右侧肾周血肿,子宫内未探及胚胎;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增高;血红蛋白40 g/L.
作者:胡红杰;邓丽萍;潘永观;王一红;章士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也称血管渗透因子,是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在刺激新血管发生与生长及在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和通透性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VEGF在滋养细胞增殖与侵入,以及胎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在胎鼠生长迟缓大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旨在探讨VEGF在胎鼠生长迟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应用硫酸镁治疗的作用机理.
作者:高慧;邹丽;陈洁琼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与妊娠期糖尿病(GDM)遗传易感性相关的磺脲类药物受体1(SUR1)基因型以及SUR1不同基因型与体重指数(BMI)、胰岛素分泌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GDM患者35例(GDM组)、2型糖尿病的女性住院患者35例(T2DM组)、正常健康孕妇35例(正常对照组)的SUR1基因型,包括24内含子(c和t等位基因,cc、ct和tt基因型)与31外显子(A和G等位基因,AA、AG和GG基因型);用放射免疫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GDM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INS0)水平和口服75 g葡萄糖后2 h胰岛素(INS120)水平.结果 (1)GDM组、T2DM组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0.0%、71.4%)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2.9%),2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GDM组、T2DM组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1.4%、44.3%)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4.3%),2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GDM组24内含子cc基因型患者BMI[(29.2±5.6) kg/m2]、INS0[(14.9±8.7) mU/L]、INS120[(40.2±12.1) mU/L]均显著高于ct基因型患者[BMI (25.2±4.6) kg/m2、INS0 (10.1±6.2) mU/L、INS120 (32.7±10.5) mU/L]及tt基因型患者[BMI (24.2±1.7) kg/m2、INS0 (10.0±2.3) mU/L、INS120 (28.8±8.3) mU/L],分别与ct及tt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3.9±2.5)显著高于ct基因型患者(2.6±1.8),与ct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GDM组31外显子AA基因型患者INS0[(15.4±3.2) mU/L]显著高于AG、GG基因型患者[分别为(12.1±4.5)、(11.5±4.8) mU/L],分别与AG及GG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1 24内含子等位基因c及31外显子等位基因A可能为GDM及T2DM的易感基因;SUR1 24内含子cc基因型及31外显子AA基因型可能在高胰岛素血症形成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牛秀敏;杨桦;张慧英;李乃君;齐晓梅;常颖;常征;张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均寿命延长,人们对于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要求日渐提高.盆底损伤和功能退化造成的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我国对于盆腔器官脱垂的关注和研究起步较晚,而国外对此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对于盆腔器官脱垂的分度标准,我国目前多所采用的是根据1979年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子宫脱垂、尿瘘防治科研协作组所提出的分度标准[1],其虽简单易行,但较为粗略.目前,国际上多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 POP-Q)分度法.根据文献报道可以看出,该分度法自1995年正式公布以来,约有半数以上关于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研究采用此分度法.现将POP-Q分度法及有关问题综述如下,以期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推广这一分度法.
作者:张晓红;王建六;魏丽惠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