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纯性单脐动脉的产前诊断与临床意义

石俊霞;翟桂荣

关键词:单纯性, 单脐动脉, 产前诊断, 胎儿脐带, 染色体异常, 脐带异常, 复杂畸形, 脐静脉, 多器官, 综合
摘要:正常的胎儿脐带含1条脐静脉和2条脐动脉,脐带中只有1条动脉时称为单脐动脉(single umbilical artery,SUA),是一种常见的脐带异常,因其多数合并多器官复杂畸形或染色体异常,故又被称为单脐动脉综合征[1].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正常孕妇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膳食矿物质摄入量的病例对照研究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代谢异常,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还会影响母儿的远期健康.我国目前GDM的发病率为1.31%~3.75%[1].

    作者:梁惠;周晓彬;姜雪芹;张晓敏;宋艳;韩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Ⅲ度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抗生素合理应用的探讨

    Ⅲ度羊水胎粪污染(简称粪染)被认为与新生儿窒息关系密切,且一旦吸入后果严重,故给Ⅲ度羊水粪染新生儿使用抗生素曾是我院产科抗生素的用药常规,也是很多基层医院的用药常规.

    作者:崔忠;岳书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丹参防治新生兔全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实验研究

    1971年Peden等[1]首先报道1例接受全静脉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治疗的早产儿出现肝脏功能损害和肝内胆汁淤积后,TPN相关肝胆并发症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朱明哲;单若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多次床旁摄片对早产鼠肺组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次床旁X线摄片对早产鼠肺组织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取孕21 dSD大鼠(因频繁运动出现早产)分娩的早产鼠为研究对象,按临床早产儿可能接受的X线次数分组进行照片,每天1次,同时设对照组,分别于第2、4、6、8、10次摄片后4h随机取实验组10只,对照组5~6只断头取肺组织,行形态学检查、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结果 连续10次(每天1次)摄片,对早产鼠体重、肺重以及肺的形态学无明显影响(P>0.05);MDA含量在第8次摄片后达到高[(24.45±8.30)nmol/mg肺组织,SOD活性持续升高至本实验结束,终达(16.26±3.84)nU/mg肺组织],和对照组相比,6次以上摄片实验组肺MDA和SOD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摄片具有剂量累加效应,超过6次床旁X线摄片的电离辐射能使早产子鼠体内氧化和抗氧化系统处于亢奋状态.

    作者:何玲;张秀凤;王家平;符宗敏;祝大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β-植物油对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粉喂养婴儿的作用

    脂肪是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粉的主要成分,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粉喂养婴儿的能量约50%来自乳中的脂肪.脂肪又称甘油三酯或三酰甘油,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分子构象见图1.在人乳或婴儿配方奶粉中,软脂酸(palmitic acid)都是主要的饱和脂肪酸.

    作者:周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对母血、脐血及母乳脂联素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脂联素(adiponectin)是一种脂肪组织来源的多肽类激素,在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能量平衡上发挥重要作用[1].脂联素不仅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有关,而且与妊娠期并发症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2].

    作者:潘亚;刘昔荣;孙丽洲;王小青;李晓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9年第4期继续教育试题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间接检眼镜眼底成像技术支持下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研究

    目的 研究间接检眼镜眼底成像技术支持下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模式和特点.方法 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成像系统对250例早产儿进行ROP筛查.结果 250例早产儿检出ROP 23例,其中1期10例,2期5例,3期4例,急性后极部ROP 1例,5期3例.通过间接检眼镜成像技术,ROP 1期、2期、3期病变,附加病变等典型病变的特征图像均被捕获,并总结出正常早产儿和ROP患儿的眼底特征.结论 间接检眼镜成像技术支持下的ROP筛查模式能够清晰获取早产儿眼底图像,并准确记录ROP筛查结果.操作简单,可望成为ROP筛查项目开展的基础.

    作者:项道满;周伟;陈锋;毛娅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加强早产儿营养支持的意义与策略

    Barker假说提出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即生后的生长速度次于宫内妊娠晚期的生长速度,可能导致患儿死亡和成年后患病率增加[1].宫内和生后营养状况欠佳可导致神经发育不良,包括神经和感知觉器官的损害、认知发育延迟、学校表现不良[2].

    作者:陈桃英;贲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新生儿脑梗死早期诊断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早期诊断新生儿脑梗死(NCI)的相对可行的方法.方法 有目的 地收集在我院分娩的NCI高危儿和同顾分析转诊患儿的围产期病史;记录发病或确诊前后患儿临床表现;比较颅脑超声、CT及MRI三种影像学检查对NCI诊断的敏感性及各自特点并分析NCI发病高危因素、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1)与NCI相关的高危因素包括: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宫内感染、各种原因所致胎儿窘迫和(或)生后窒息、脑血管发育畸形和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等.(2)主要临床表现:55.3%(21/38)出现惊厥.其中57.1%(12/21)为与病灶部位相吻合的局灶性惊厥.23.7%(9/38)未出现惊厥,而有不同程度意识改变、肌张力异常和(或)原始反射异常等非特异性神经系统表现.21.1%(8/38)患儿没有显著临床表现.(3)发病后2~3 d内颅脑超声检查的阳性率达85.0%~90.9%,MRI的阳性率为(5/7~9/9),均高于CT的阳性率(2/4~5/9)(P=0.043).三种方法对晚期脑梗死病灶均能有效地做出诊断,阳性率分别为:颅脑超声94.7%、头颅CT 93.8 %,MRI为10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9).结论 MRI尤其是弥散加权MRI和颅脑超声均能对NCI做出早期诊断;早期诊断的程序包括:关注具有高危围产因素的新生儿;生后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并给予常规颅脑超声筛查;必要时进行MRI确诊.

    作者:汤泽中;周丛乐;王红梅;侯新琳;刘云峰;于果;樊曦涌;姜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饮食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关系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与GDM的发病相关,发生GDM的孕妇IR明显加重,胰岛素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出现糖代谢紊乱.

    作者:王红坤;徐先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产前应用地塞米松使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提高了早产儿抢救成功率.Buimer等[1]发现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早产儿长期接受地塞米松治疗会抑制甲状腺功能.

    作者:张毓文;魏东;谢晓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胎儿肾盂扩张的产前诊断及转归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胎儿肾盂扩张的产前诊断及其临床转归,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对孕妇作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肾盂扩张时,测量肾盂前后径(APD),按肾盂APD值分别纳入轻度、中度、重度肾盂扩张组,并进行监测和随访,部分胎儿作染色体核型检测.结果 128例胎儿存在肾盂扩张,引产胎儿28例,24例合并胎儿畸形,7例存在染色体异常.继续妊娠的100例胎儿中,有155侧肾盂扩张,轻度组86侧肾盂扩张,自行消失83侧,占96.5%(83/86).中度组39侧肾盂扩张,自行消失24侧,占61.5%(24/39);生后手术治疗8侧,占20.5%(8/39).重度组30侧肾盂扩张,自行消失1侧,占3.3%(1/30),生后手术治疗22侧,占73.3 %(22/30).肾盂扩张自行消失率随扩张程度的加重而下降(x2=88.730,P<0.01);出牛后患儿手术率与产前胎儿肾盂扩张的程度呈正相关(x2=2.045,P<0.01).69例胎儿行染色体核型检测,7例异常,占10.1%.结论 胎儿单纯的轻、中度肾盂扩张多数可自行消失,若合并其他器官异常,则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增大;中重度肾盂扩张者,易合并泌尿系或其他器官异常.

    作者:黄凤华;张元珍;肖立平;林莉;郑新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及围产结局探讨

    重度子(痫)前期(severe pro-eclampsia,SPE)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类型,为妊娠期特发和常见的并发症.其中早发型SPE,由于发病孕周小,多采取期待疗法[1].

    作者:杜欣欣;翟桂荣;张为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影响成年期糖尿病发病的围产期危险因素

    成年期糖尿病的发病与官内环境的关系目前已经得到广泛重视,研究逐渐深入.其中,低出生体重与成年期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关系,更是引人注目.今年3月份,美国<糖尿病>杂志发表了瑞典的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对胎儿生长不良和早产在2型糖尿病发生中的意义进行了探讨[1].

    作者:刘菲;高雪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的体重适宜增长

    目的 探讨适合糖代谢异常孕妇妊娠期适宜体重增长范围.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的足月单胎且病历资料完整的孕产妇6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将研究对象分为低体重组(BMI<18.5)40例(Ⅰ组);正常体重组(BMI 18.5~23.9)400例(Ⅱ组);超重组(BMI 24~27.9)162例(Ⅲ组);肥胖组(BMI≥28.0)59例(Ⅳ组).分析孕前不同BMI组正常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母亲的孕期增重,并计算出新生儿出生体重在3000~3500 g产妇的孕期平均增重,作为各孕前BMI组孕期适宜的体重增长.结果 孕前不同BMI组分娩巨大儿者孕期增重明显大于分娩正常体重儿者的孕期增重,Ⅱ组孕期平均增重分别为(17.0±5.2)kg和(14.1±4.7)kg,m组孕期平均增重分别为(16.8±7.3)kg和(11.9±5.1)kg,Ⅳ组孕期平均增重分别为(18.3±6.7)kg和(11.2±5.4)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孕妇孕期平均体重增长和适宜增重范围:Ⅰ组(15.6±3.3)kg,(14.0~18.O)kg,Ⅱ组(13.9±4.6)kg,(11.0~16.5)kg,Ⅲ组(11.5±5.2)kg,(9.0~15.0)ks,Ⅳ组(10.1±2.9)kg,(7.0~12.7)kg.结论 对孕前不同体重的糖代谢异常孕妇进行血糖监测的同时,使其妊娠期体重增长在各自适宜的范围,有助于获得理想出生体重的新生儿.

    作者:翟桂荣;杨慧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应用Orem理论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营养膳食治疗的效果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所致的早产、巨大儿、子(疒间)前期及孕妇远期2型糖尿病等,已严重危及母婴两代人的健康[1-2].

    作者:乔蓉;刘兴会;罗万英;刘友琼;王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第五届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专题会会议纪要

    第五届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专题会于2009年3月26日至28日在意大利苏莲托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800多名代表参会,共收到论文600余篇,是历史上规模大的一次妊娠合并糖尿病专题会议.

    作者:杨慧霞;孙伟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单纯性单脐动脉的产前诊断与临床意义

    正常的胎儿脐带含1条脐静脉和2条脐动脉,脐带中只有1条动脉时称为单脐动脉(single umbilical artery,SUA),是一种常见的脐带异常,因其多数合并多器官复杂畸形或染色体异常,故又被称为单脐动脉综合征[1].

    作者:石俊霞;翟桂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脂联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脂联素(adiponectin)是由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蛋白质,与肥胖、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是近年内分泌学研究的热点之一[1-4].

    作者:王宝章;李强;金伟;叶丽;牛铭刚;王艳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