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杰;于业明
莱西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自2004年9月1日开展以来,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两年的实践与探索不断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初步建立起合作医疗基本运行模式,全市参合农民58.7万人,参合率95.9%,农民受益36.75万人次,受益总金额达2 120万元,农民个人受益高达到了1.5万元,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崔丰民;邴兴涛;林永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文章对我国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些预防接种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发现接种对象不当、接种途径错误、超业务范围接种、从非正规渠道进购疫苗、使用过期疫苗、使用假疫苗、群体性接种把握不严、不当使用替代用品、对当地一些疾病的流行趋势把握不准、接种前告知不当等是导致发生预防接种事件的主要因素.针对预防接种事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蔡福德;冯大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国际药品业现今的发展趋势:一是药品越来越多,我们可以将此称为药品浪潮;二是药品内容按目标消费群更为细分,形成了专类药品的趋势.
作者:冯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条形码技术是目前应用广的自动识别技术之一.已被各个行业的信息化管理领域所采用.医院的门诊检验报告发放原来一直是由检验科工作人员打印或手写,然后分类放在固定的地方便于病员取回.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检验项目日益增多,这种原始的管理方法的弊端也日益突出.
作者:王卫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农村聚餐的卫生和行政干预措施,防止宴请食品污染,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暴发.方法:通过行政手段,落实聚餐申报、指导、逐级考核;卫生干预开展制订制度和卫生要求,实行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检查,指导卫生技术,督促措施落实.结果:行政和卫生干预能有效地防止食品污染,能积极起到预防疾病暴发的作用.结论:所采取的行政和卫生干预措施内容既符合当地实际,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食品污染,对预防和控制疾病暴发起到积极的作用,措施简明,容易操作,值得实施.
作者:张荣;张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为了积极防控农村家庭聚餐引发的食物中毒,我们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加强对农村厨师和家庭聚餐卫生管理,实行农村厨师上岗培训和卫生许可,大型家庭聚餐申报及分级食品卫生安全指导制,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保证了农村大型聚餐的食品卫生安全.
作者:姚菊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于2003年5月9日颁布实施,它对保证终抗击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的顺利以及成功防制禽流感的侵袭,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等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工作实际,运用法律知识,尝试分析突发事件处置中涉及的法律关系及法律问题.
作者:汪芬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描述和分析6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济运行现状,发现制约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方法:在收集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定性和现场追踪观察等方法,了解并描述各机构经济运行现状.结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准公共卫生服务越多,亏损也越大.结论:补偿机制不健全已成为制约云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作者:祁秉先;姜润生;屈凡伟;付汝坤;龚幼龙;冯学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多年来,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体制机制不活等原因,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仍相对滞后,存在投入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人才匮乏与冗员并存、功能缺位与越位并存等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为此,文章建议,加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卫生工作,一要强化政府职责,做到农村卫生工作由政府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投入,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示范化建设,强化督查考核;二要加强网络建设,在机构布局上坚持强化乡、村卫生机构基本医疗功能、预防保健功能、卫生服务职能,在服务模式上坚持中西医并重、专科与全科并重、医疗与预防并重,在队伍建设上坚持抓培养、抓引进、抓交流;三要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支出结构,创新管理体制,深化内部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活力.
作者:成杰;于业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南汇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方法:采用调查表对南汇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家二级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进行调查.结果:人力资源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素质的全科医师相当缺少;用于专门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联村医生数量极其匮乏,且素质不高;防保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不高、职称偏低、专业知识缺乏,防保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乡村医生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结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建设,必须将人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建立一支数量适宜、结构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关键所在.
作者:吴振刚;王培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存在的事实,医务人员的医德和医疗体制等都面临着严峻考验.当人们在议论这些问题时能否理性思考患者及其家属自身存在的问题,他们是否也该承担一部分责任.当媒体在评论医德、医疗体制时能否引导百姓去如何看病,教他们会看病,这远比那些无谓的批判效果要好得多.文章从患者自身角度分析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百姓学会看病.
作者:温正超;王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文章讨论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租赁违反的有关政策文件规定,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危害,并提出相关建议.
作者:张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文章从持续、提升、运作和实效四个方面着手,分析了合作医疗工作的历史,提出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应当把握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质和量两方面的提升,以及应当把握好的关键环节.文章提出要以实际成效作为检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否成功的标尺,对目前一些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认识上的偏差也进行了分析和纠正.
作者:阮诗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文章阐述了利用社会力量开展城乡结合部卫生监督基础性工作,在选定试点的城中村建立乡村二级社会监管网,在行政村聘任卫生监督协理员,在乡镇设立卫生监督协理站,加大城乡结合部卫生监督工作力度,利用社会公共资源有效解决卫生监督机构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降低卫生监督的管理成本.
作者:王心一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必须破除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性障碍,而破除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性障碍,就必须分析目前农村医疗卫生体制的主要弊端,必须围绕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来进行,必须以建立新型农村医疗卫生体制为突破口.
作者:程红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太原市自2003年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试点进展顺利,发展势头良好.
作者:何进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文章通过对贵阳市农村妇女卫生习惯及行为的现状调查研究,发现贵阳市农村妇女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卫生习惯较差;健康常识贫乏,健康状况堪优;同时家庭环境卫生和水源卫生状况不容乐观.研究对造成农村妇女卫生习惯不良的主要因素和对由卫生习惯不良导致农村妇女的新的健康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全面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意识,建立农村妇女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对策与建议.
作者:王旭辉;张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前,我镇共有20个行政村,拥有42个建制的村卫生室,平均每行政村2.1个村卫生室,形式为个体办医;年龄结构:51岁以上的占47.62%,40岁以下的占35.71%;村医文化水平低,中专毕业1人,中专水平以下41人,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仅1人.村卫生室医疗设备简陋,开间小,16.67%的村卫生室有独立的三室.乡村医生年均诊疗人次为1 582人次,85.15%的农村居民患病后首选的医疗机构为村级卫生室.
作者:何信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经历了形成、推广、萎缩、探索、新合阶段,文章分析我国现行制度,提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作者:钱海波;黄文龙;周文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医患关系是医疗过程中的永恒话题.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院、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作为成功的医生,医术、医德二者缺一不可;作为患者满意的医院,应在提高人性化服务和规范医疗行为方面寻找服务创新点.
作者:于京珍;谢显训;李鑫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