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益妹;俞素芬;崔明玉;沈秋方;戚鑫安
通过对市辖区5个乡镇55个行政村1 100户农民的抽样调查,发现一年来的新农合工作得到了98.5%被调查农户的肯定;在目前低标准筹资水平条件下,大病统筹的补偿模式得到81%调查农户的认可;调查显示提高补偿受益面及补偿比例和简化补偿手续是农民关心的两个主要问题;调查表明新农合制度虽然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但距离他们的基本医疗保障需求还有较大距离,必须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
作者:方金勇;孙秋平;夏勇;朱友玲;吕玮;樊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卫生支农的培训管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文章就如何加强对农村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作者:刘瑞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正在全国蓬勃展开,这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我国农村的实际,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举措,也是农村卫生改革的方向和途径.根据中央和省、市政府的要求,2003年12月底,我区下发了《常州市武进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暂行办法》,之后下发了《常州市武进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并逐年进行修订.办法规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区为单位统筹,实行征、监、管分离,住院和门诊医疗保险,区卫生局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业务管理中心.
作者:朱学云;徐志良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护理服务是一项具有较强专业性、技术性、需要高度责任心的服务活动.护理服务价格是护理服务的一种货币表现,也是护理服务价值的体现.但目前护理服务价格普遍很低,许多护理服务属免费服务.笔者根据护理服务价格的现状,分析了形成的原因及由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若干改善护理服务价格的建议.
作者:王永红;金钰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方法:多部门协同努力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教育;结果:农民群众健康知识水平提高了,身体健康了;结论:搞好健康教育必须是党政领导,各部门共同参与,多种宣教方式,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作者:黄跃进;欧阳明亮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索农村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工作模式.方法:将湖州市吴兴区经济发展及人文条件基本相似的二个乡镇分别设为实验区与对照区.实验区实施行政干预,开发促进健康行为规范的规章制度,改善影响健康的卫生设施,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基础上开展各项健康干预;对照区仅做日常的社区卫生服务.课题研究前后分别开展基线与终末调查.结果:实验区干预有关的绝大部份项目明显高于对照区,并且实验区干预前后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农村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新农村建设中的软肋,必须将农村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纳入政府工作范畴,制定支持性公共卫生政策,建立并完善基层健康教育网络,真正落实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形成政府-健康教育机构-社区互动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农民的健康素质.
作者:沈益妹;俞素芬;崔明玉;沈秋方;戚鑫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随经济发展大量流动儿童涌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探索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镇海区依托村(社区)公共卫生联络员新建管理网络,落实经费和考核机制,同时加强接种门诊的建设和宣传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作者:黄建华;陆静珠 刊期: 2007年第08期
2005年至2006年间,在皖南休宁县和屯溪区农村集中网报并纳入特殊疾病救治的有3个病人,其中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2例,救治成功1例.对前后3例的救治情况比较研究,认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救治管理的核心环节有三:一是提高居民的择医意识,及时到专科诊治是救治成功的前提;二是提高基层医生专业知识水平,及时发现及时转医是核心环节;三是提高医院专科的救治能力,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优化救治队伍,做出快速的反应,做到有效施治是救治成功的保证.
作者:吴叶生;章隆辉;程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文章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分析了公私合作模式在基层卫生工作中的作用,评价了其应用后的观察效果;提出了在公共卫生领域开展公私合作可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转变管理理念.
作者:葛国川;陈耀荣;石小俊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控制乃至终消灭传染病的目的[1].计划免疫的概念提示计划免疫为重要的特点是目的性强.为了达到计划免疫相应的目标,不但要有免疫效果理想而又安全的疫苗,还要有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高质量的免疫成功率.而要保证达到这些目标,计划免疫管理是核心内容.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预防接种的接受程度普遍提高,对计划免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导致了流动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和流动性的愈加频繁,所有这些都对计划免疫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
作者:姚杏娟;王亚龙;薛小进;潘国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通过对建立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基金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论述以及安徽省某县建立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基金实践情况的介绍,提出了依靠县卫生局建立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基金,解决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设想.
作者:倪世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评估黄陂区结核病控制项目(2002-2005年)中期实施效果,进一步做好结控项目工作.方法:对2002-2005年项目执行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全区加强了结核病防治措施,传染源的发现和治疗质量逐年提高,4年共接诊疑似肺结核症状者9 128人,确诊活动性肺结核4 206例,传染源新登记率由38.89/10万上升到57.40/10万,新发涂阳治愈率达到94.01%.结论:黄陂区结核病控制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高发现率、高治愈率以及规划中期目标任务,为继续做好规划终期目标任务积累了经验.
作者:孙新国;孙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开展全院性护理病例讨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及资源共享等优势,有效提高危重、疑难病例护理质量,培养了护士评判性思维,促进了护理工作流程的优化.
作者:雷冬英;韩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文章提出影响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城乡二元化的存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剖析:引发农村卫生系统筹资公平性较差;引发农村卫生系统保障公平性较差;引发农民个人疾病负担重,加剧卫生费用上涨,各方负担加重;引发公共卫生环境恶化,健康公平性降低.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马玉琴;张鹭鹭;卢杨;李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安徽省乡镇卫生院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对不同地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构成存在一定差别,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不同地区乡镇卫生院房屋构成存在不均衡,危房仍占相当比例;乡镇卫生院配置的设备难以完全满足其功能需要,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作者:李绍华;汤质如;颜理伦;肖锦铖;丁宏;汪时东;李小芡;马颖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文章分析了我国药师管理的现状,从双重管理、法制不健全等方面提出药师立法势在必行,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作者:高文远;张丽莉;郑纯林;闫娟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芜湖市鸠江区集体儿童健康状况和体格发育变化趋势,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指导托幼机构保健工作.方法:对芜湖市鸠江区21所幼儿园2003-2005年每年一次的在园儿童常规体检记录进行分析.结果:0~6岁组儿童身高、体重达标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2005年在园儿童体重达标率和身高达标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年不同年龄儿童贫血发病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加强对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监督与指导,加强膳食管理和在园体检,可以促进儿童体格发育,减少常见病的发生.
作者:俞义平;朱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文章通过余杭区卫生监督部门2003-2006年对医疗机构立案查处的386件行政处罚件从被处罚主体构成、处罚案由和取缔无证行医等进行分析,发现医疗机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监管对策,明确监管的重点单位和重点内容,为进一步规范医疗市场管理、打击非法行医提供依据.
作者:王旭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锡山市(原无锡县)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中医药事业稳定发展,学术繁荣,其间完成了无锡地区中药资源的普查,至2000年先后精编《无锡县中医资料汇编》2册,《锡山市中医资料汇编》1册,出版中医药方面的专著共9种,为后人留下了约1 000万字的中医药文化遗产.
作者:唐尧根;浦祖元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之一,积极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先天天性或遗传性疾病,避免或减少严重后果的发生,对优生优育具有深远的意义.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姚昉;王秋伟;虞斌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