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尿大分子碱性磷酸酶的研究

任青;卢宪梅;邓景惕;温以良

关键词:婴儿, 新生, 缺氧缺血性脑病, 碱性磷酸酶类, 肾功能损害
摘要: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尿大分子碱性磷酸酶(HMAP)水平的变化及其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 HIE组包括轻度脑病52例和中重度脑病40例.利用抗HMAP的单克隆抗体,用免疫催化方法检测92例HIE患儿治疗前后及3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尿HMAP水平,并测定两组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 HIE组治疗前尿HMAP、β2-MG水平高于治疗后(t=28.15、t=16.12,P<0.01)和对照组(t=11.89、t=12.34,P<0.01),且中重度HIE组尿HMAP高于轻度组(t=2.35,P<0.05);HIE组尿HMAP的异常发生率(85.9%)显著高于β2-MG(65.2%)(x2=10.62,P<0.01);HIE组尿HMAP与β2-MG呈直线正相关(r=0.56,P<0.01).结论 HIE新生儿大多存在肾功能损害,尿HMAP比β2-MG更灵敏地反映HIE时肾损害的程度,可早期发现HIE新生儿肾损害.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氧致新生大鼠肺损伤肺组织中MMP-8和TIMP-2表达的动态变化和意义

    目的 探讨高氧致新生大鼠肺损伤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慢性肺疾病(CLD)纤维化形成的作用.方法 足月新生大鼠,于生后12 h内分别持续吸入0.90~0.95的高氧和空气,于1、3、7、14、21 d,取肺组织行Masson染色,图像定量分析,计算胶原纤维阳性面积百分比,以评估胶原纤维沉积程度;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肺组织中MMP-8、TIMP-2mRNA和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高氧暴露7 d开始高氧组的胶原纤维在肺间质沉积,胶原纤维阳性面积高于空气组.高氧组MMP-8mRNA和蛋白表达在7 d后低于空气组,两组TIMP-2的表达在各时间点上无差异.结论 随着高氧暴露时间的延长,新生大鼠肺组织中MMP-8表达降低,而TIMP-2表达不变,MMP-8/TIMP-2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胶原降解减少,从而促进了胶原在肺间质的沉积.

    作者:刘雪雁;胡瑜;薛辛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与病因的联系,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1996年6月~2006年6月我院小儿外科收治的551例下消化道出血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1例下消化道出血患儿病因为结直肠息肉183例(33.2%),结、直肠炎132例(24.0%),肠套叠68例(12.3%),梅克尔憩室42例(7.6%),其次为肛裂、肠重复畸形、迟发性VitK缺乏症、内痔、直肠溃疡、应激性溃疡等;明确病因543例(98.5%);急性发病患儿病因为梅克尔憩室(45.2%)、肠重复畸形(32.3%)、肠道息肉(13.3%)等,其中梅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均伴有异位胃黏膜.结论 小儿下消化道出血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出血部位选择有效的诊断方法,以提高病因诊断率、减少患儿痛苦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苏朋俊;高飞;张树成;曲日斌;王维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B)系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便血、腹痛、发热、氮质血症等,严重者可出现贫血及多脏器衰竭,甚至休克.

    作者:王宝西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小儿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杆菌性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杆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7月确诊的59例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杆菌性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杆菌性肺炎好发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婴儿,具有临床表现非特异性、并发症多、胸部X线表现多样等特点.肺水肿(非心源性)是重要并发症,且多见于体质好的患儿.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杆菌检出率在连续3年多的时间内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03年12%,2004年14%,2005年15%,2006年前7个月为26%.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33例,占56%.多数菌株对泰能、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普遍耐药.结论 小儿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杆菌性肺炎呈上升趋势,治疗关键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尽早做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作者:付四毛;冯华俊;刘玉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静脉应用丙戊酸钠控制毒鼠强中毒惊厥持续状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索一种控制毒鼠强中毒所致惊厥持续状态的安全有效措施.方法 94例毒鼠强中毒患儿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给予丙戊酸钠(德巴金)15 mg/kg于3~5min内缓慢静脉注射,然后将丙戊酸钠加入5%葡萄糖液内,以1~2 mg/(kg·h)的速度用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对照组首先给予地西泮0.3~0.5 mg/kg(大量20 mg/次)静脉注射,然后给予苯巴比妥钠5~8 mg/kg(大量200 mg/次)肌肉注射,根据病情重复使用.观察两组患儿的药物起效时间、疗效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的药物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t=21.8,P<0.01),其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8.99,P<0.01),预后显著好于对照组(x2=5.10,P<0.05).结论 静脉注射丙戊酸钠对抢救因毒鼠强中毒引起的惊厥持续状态效果佳,抢救成功率高,预后好,是比较理想的抗惊厥药物.

    作者:曹贵生;薛国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酷似心肌梗死性暴发性心肌炎抢救成功一例

    患儿,男,11岁,因发热3 d,胸闷、呕吐1 d加重伴胸痛、乏力2 h入院.患儿于3 d前受凉后发热、鼻塞,体温38.5℃,伴畏寒、干咳,经对症治疗,体温渐下降.

    作者:李国昀;文春凤;李正昌;谭国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消化道内镜在儿童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1 消化道出血的分类和病因消化道出血按部位分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两种,前者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出血;后者指屈氏韧带以下小肠和大肠出血.

    作者:陈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和治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儿童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为每年0.5%~0.8%,通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儿,但高达25%的病例为新诊断的糖尿病,大多为感染所诱发.据国外报道,DKA的病死率为2%~5%,主要死因为延误诊治.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因此DKA的诊断和治疗已引起高度关注.

    作者:沈水仙;郑章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会厌囊肿误诊为先天性喉喘鸣二例

    先天性会厌囊肿是一种较少见的引起新生儿或婴儿上呼吸道梗阻的喉发育异常疾病,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喉喘鸣、哭声弱、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因其滗在临床上较少见,故极易误诊为先天性喉喘鸣、低钙喉痉挛等.现将我院误诊为先天性喉喘鸣二例报道如下.

    作者:范江花;吴卫萍;朱友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小儿异位胃黏膜致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及处理

    目的 探讨小儿异位胃黏膜(EGM)导致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存在EGM的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分类汇总和分析.结果 EGM患儿共55例,男44例,女11例,年龄3个月~13岁,平均4.5岁.EGM患儿后诊断梅克尔憩室40例,肠重复畸形11例,回肠异位胃黏膜症4例.ECT扫描诊断对伴有中等出血的EGM检出尤为优越.EGM伴少量出血和中等出血患儿行单孔腹腔镜探查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常规开腹探查(P<0.05),而大量出血者,两种术式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儿EGM致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多样,出血量不一;腹腔镜探查是少量出血和中等量出血首选的治疗方式.

    作者:李洪秋;李红;常筱颖;王恩波;李心元;赵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地塞米松对新生鼠高氧肺损伤肺组织甲状腺转录因子-1和表面活性蛋白C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表面活性蛋白C(SPC)在地塞米松干预新生鼠高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3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高氧组(95%氧7 d)、高氧+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组)和空气组.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并做辐射状肺泡计数(RAC).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TTF-1和SPC表达.结果 (1)高氧组可见肺泡壁较薄、结构简单化、肺泡大小不均,有些肺泡融合、体积增大;地塞米松组除具有上述高氧组特征外,肺组织结构明显紊乱,部分肺泡壁及间隔破坏;高氧组和地塞米松组RAC值分别为(9.50±1.05)、(10.03±3.26),较空气组(13.00±1.79)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空气组TTF-1阳性显色细胞分布在肺间隔和肺泡壁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Ⅱ),无扩张肺组织处也有阳性细胞,各级支气管及小血管部位未见阳性显色.高氧组较空气组表达减少,散在分布于肺泡壁、肺间隔增厚部位及脱落于肺泡腔的AECⅡ;地塞米松组较空气组明显增强,变薄及扩张的肺泡壁也有阳性显色.空气组、高氧组、地塞米松组TTF-1表达积分分别为(1.32±0.55)、(0.96±0.67)、(1.76±0.69),高氧组较地塞米松组和空气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而地塞米松组较空气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3)SPC阳性显色主要在肺间隔和肺泡壁AECⅡ,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也可见弱阳性表达,但存在个体差异,有些标本整个切片未见表达.高氧组、地塞米松组和空气组SPC表达积分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1.58±0.49)、(1.52±0.50)、(1.66±0.48),P>0.05.结论 (1)SPC不仅在AECⅡ表达,也表达在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在高氧肺损伤及地塞米松干预肺组织SPC表达变化不大,有可能是AECⅡ增殖、分化不足的反映.(2)高氧肺损伤组织TTF-1表达减少,地塞米松可使TTF-1表达增强,加重肺部病理改变.

    作者:朱翠平;吕回;严建江;李秋平;陶少华;封志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机械通气早产儿下呼吸道定植细菌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机械通气早产儿下呼吸道定植细菌菌谱,并进一步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学细菌谱及耐药性.方法 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早产儿监护病房住院的165例机械通气患儿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定量培养和药敏试验,进行细菌监测.结果 机械通气3 d以上的患儿全部出现下呼吸道的细菌定植,其中有37.5%(62/165)的患儿诊断为VAP.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定量培养均以G-杆菌为主,其中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前3位;VAP的病原菌耐药性分析显示对头孢类抗生素广泛耐药,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胞哌酮/舒巴坦钠、环丙沙星仍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 G-杆菌是机械通气患儿下呼吸道定植和VAP的优势菌群,对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有多重耐药现象.

    作者:杨军;赵宏;封志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出生后紫绀术后腹胀血水样便血小板极重度降低

    第一次查房 主治医师查房,入院3 h.新生儿科住院医师 汇报病史.患儿,男,21 h,因面色青紫、气促21 h入院.患儿出生后即发现其面色青紫、气促,哭闹时加剧,伴轻微咳嗽,吐泡沫样痰,听诊心脏有杂音.

    作者:莫绪明;安红银;戚继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儿血清促炎因子/抗炎因子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动态监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儿促炎因子/抗炎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Luminex液相分析平台,对72例MODS患儿第1、3、7天3个时点的血清促炎(IL-1β、IL-2、IL-6、IL-8、TNF-α)及抗炎因子(IL-4、IL-10、GM-CSF)水平进行测定,并设立50例健康体检儿为正常对照组.采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ODS组第1天血清IL-6、IL-8、IL-10均显著升高(P<0.05),且为3个时点中高点;IL-2、TNF-α则3个时点均显著下降(P<0.05),第3天为低点;GM-CSF第7天高(P<0.05);IL-1β、IL-4无显著波动(P>0.05).MODS存活的患儿IL-6、IL-8、IL-10在第1天呈显著升高,第3、7天却显著下降(P<0.05);GM-CSF则在第7天较前两个时点显著升高(P<0.05);而恶化的患儿上述4个细胞因子3个时点均呈高水平状态,各时点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MODS形成初始阶段已存在强烈的促炎与抗炎反应,且促炎/抗炎系统已失衡;动态监测MODS的血清IL-6、IL-8、IL-10、GM-CSF等炎症因子的变化趋势可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价值,前三者如持续升高,提示预后不良,而GM-CSF在病程后期逐渐升高,提示病情趋于好转.

    作者:陶莉;曾其毅;曾华松;赵明奇;韦茹;杨镒宇;曾萍;张剑珲;吴伟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过敏性紫癜检测纤维蛋白原与尿微量白蛋白的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纤维蛋白原与尿微量白蛋白,初步探讨纤维蛋白原与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及增高组分别用凝固法检测纤维蛋白原,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易发生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有肾脏早期损伤者更明显.结论 纤维蛋白原增高与尿微量白蛋白形成有关,但并非正相关.

    作者:高天霁;田帧;薛永峰;赵虹;刘燕;任淑红;朱国兰;靳玉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尿大分子碱性磷酸酶的研究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尿大分子碱性磷酸酶(HMAP)水平的变化及其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 HIE组包括轻度脑病52例和中重度脑病40例.利用抗HMAP的单克隆抗体,用免疫催化方法检测92例HIE患儿治疗前后及3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尿HMAP水平,并测定两组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 HIE组治疗前尿HMAP、β2-MG水平高于治疗后(t=28.15、t=16.12,P<0.01)和对照组(t=11.89、t=12.34,P<0.01),且中重度HIE组尿HMAP高于轻度组(t=2.35,P<0.05);HIE组尿HMAP的异常发生率(85.9%)显著高于β2-MG(65.2%)(x2=10.62,P<0.01);HIE组尿HMAP与β2-MG呈直线正相关(r=0.56,P<0.01).结论 HIE新生儿大多存在肾功能损害,尿HMAP比β2-MG更灵敏地反映HIE时肾损害的程度,可早期发现HIE新生儿肾损害.

    作者:任青;卢宪梅;邓景惕;温以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佐治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应用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免疫球蛋白400mg/(kg·d),连用3d,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紫绀时间、咳嗽、喘息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IVIG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具有良好的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孙涛;赵桂增;朱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反复腹痛半月余

    1 病历摘要患儿,女,11岁,因反复腹痛半月余入院.半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同时伴稀便4~5次/d,无明显脓血.腹痛为阵发性脐周绞痛,便后腹痛似有缓解.

    作者:刘宝华;郭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以胸闷、盗汗、血清肌酸激酶显著增高为特征的线粒体脑肌病一例

    患儿,男,12岁,因胸闷、盗汗5 d入院.入院前5 d出现胸闷、盗汗,伴周身不适,双腿和肩部肌肉酸痛,无明显消瘦,无心前区疼痛,无头晕及晕厥,无咳嗽,无吐泻,病来精神不振,面色潮红,食欲欠佳,二便正常.患儿近两年时有胸闷,10 d前患腹泻病,经口服止泻药3 d后治愈.平素运动不耐受,活动后疲乏感强.否认遗传病家族史.

    作者:蒋丽敏;魏兵;李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小儿急性型咽后脓肿的诊治与急救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型咽后脓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体会.方法 对1982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小儿急性型咽后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患儿中,治疗不彻底复发所致2例,咽异物2例,继发于咽旁脓肿4例,猩红热1例,其他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38例行咽后脓肿穿刺和/或抽脓,2例行颈部脓肿切开排脓,1例行气管切开术,2例行气管插管术.通过脓肿切开引流、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治愈39例,治愈率为90.7%;死亡2例,病死率为4.7%,其中1例死于重度呼吸道阻塞,1例系脓肿自行破溃窒息死亡.结论 小儿急性型咽后脓肿一经确诊,应尽早行脓肿穿刺或切开排脓,并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和辅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一些可能的并发症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同时注意治疗其他伴发疾病,从而提高该病的临床治愈率.

    作者:李君;陈晓秋;张安;宋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主管:小儿急救医学;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