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苯乙哌啶中毒12例分析

张琪;石立慧;张红

关键词:复方苯乙哌啶中毒, 急救治疗, 中毒后, 收入, 腹泻, 儿科
摘要:1998年1月-2003年5月,我科收治复方苯乙哌啶中毒12例.仅1例为一次性超量误服,其余均于治疗腹泻中蓄积中毒后收入儿科急救治疗.现分析如下.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常见小儿感染性肝脏疾病的肝功能障碍

    肝脏是机体代谢为活跃的器官,参与各种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运输和贮存,并具有分泌、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在儿童时期,肝脏的结构和功能继续发育和完善,因而较成人更易受到病理因素的影响和侵害.本文将简介儿科常见感染性肝脏疾病所致肝功能障碍的表现特点.

    作者:方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酒精、美宝治疗新生儿静滴多巴胺致皮肤损害的疗效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01年8月-2002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静滴多巴胺出现局部皮肤损害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皆《7 d.此23例所患病种为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休克及缺氧缺血性脑病.入院后皆予多巴胺5~20μg/(kg·min)头皮静脉静滴,20例在静滴途中或静滴后发现静滴头皮处皮肤变苍白,直径2~10 cm,皮肤变黑、坏死2例,由苍白变黑、坏死1例.处理:发现后即予75%酒精反复涂抹并摩擦局部,至皮肤潮红不再变苍白,而后用75%酒精棉球湿敷局部.局部皮肤变黑者,予以美宝烧伤湿润膏外涂,每日保持局部药液湿润敷于创面,直至创面愈合.

    作者:王忠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儿童哮喘发作的分析

    支原体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世界各国哮喘发病率都呈明显上升趋势.从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新调查资料显示:在哮喘发作诱因中,呼吸道感染和过敏是儿童哮喘发病的主要诱因[1].哮喘患病率为1.97%,较10年前明显增加.

    作者:李永昕;张德利;潜丽俊;金景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β-内啡肽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发病中的作用及纳洛酮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β-内啡吠(β-EP)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primary apnea of prematurity,AO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纳洛酮(NX)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1例原发性AOP患儿血浆β-EP含量,与30例(胎龄、日龄具有可比性)的无呼吸暂停的早产儿作对照.并将21例患儿随机分为NX治疗组和氨茶碱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β-EP含量变化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1例原发性AOP患儿血浆β-E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NX组和氨茶碱组治疗后的血浆β-EP浓度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β-EP比较,NX组低于氨茶碱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NX组与氨茶碱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与80%,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NX组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β-EP可能是原发性AOP的发病因素之一.NX和氨茶碱的疗效相似,但未发现治疗不良反应,可能成为一种治疗原发性AOP新的治疗药物.

    作者:张雪峰;童笑梅;叶鸿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澳洲维省糖尿病儿童夏令营见闻

    儿童糖尿病夏令营是集娱乐、健身、宣教、治疗为一体的一种集体活动,是一种加强儿童糖尿病管理行之有效的手段.我有幸参加了一期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儿童糖尿病夏令营,撰此文将所见所闻与同道分享.

    作者:辛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水痘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一例

    患儿,男,9岁,水痘后2周,发热、头痛、双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困难2 d入院.发病前2周患水痘,曾给予病毒灵、维生素B12等治疗5 d,热退,皮疹结痂后停药.于入院前2 d,又出现发热,体温39.6℃左右,伴头痛、颈背痛、恶心、呕吐、腹胀,随之迅速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不能站立及行走,48 h未排大便,近24 h有尿意,排不出,自感腹胀、腹部不适.病后无咳嗽、腹泻、视物模糊、惊厥等.近期无外伤及预防接种史.

    作者:郭红仙;郑成中;管兴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山莨菪碱佐治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社区获得性肺炎为儿科常见呼吸道感染,有的小儿患社区获得性肺炎后,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临床咳喘症状及肺部啰音恢复较慢,因而病程拖延或病情加重.山莨菪碱虽为老药,但我科于2001年12月-2003年2月试用佐治社区获得性肺炎,仍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金梅;高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2005年本刊各期重点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几个常用的规范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时血清电解质变化与器官功能障碍的关系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时血气及血电解质的变化.方法对44例以感染性疾病为第一诊断,终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新生儿的血清电解质变化与器官功能障碍程度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随着器官障碍数的增加,低钠血症、高钾血症、低钙血症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低钠血症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增高,ALT、CK-MB及LDH水平亦明显增高.高钾血症组患儿血ALT、AST、BUN、TB、IB水平均高于正常血钾组.低钙血症组与正常血钙组比较血AST、CK、CK-MB、LDH水平明显增高,同时CRP水平也明显增高.结论器官障碍数越多,电解质异常的发生率越高.低钠血症时,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当肾功能损害和严重溶血时血钾明显增高.感染越严重时,心肌损害、肝细胞损害越严重.血钙水平能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吕回;陈克正;李微;黄晓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肝移植在儿童终末期肝病中的应用

    1963年3月,Starzl[1]首次为一先天性胆管闭锁的3岁儿童施行了肝移植治疗,虽术后不久即死亡,但却为人类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在此后的时间,又做了7例人类肝移植术,但患儿的存活时间都不长,长的只有23 d.

    作者:许春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全国小儿科学临术诊治新进展研修班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癫癎患儿免疫功能的改变及抗癫癎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原发性癫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细胞因子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改变,以及各种不同抗癫癎药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97例原发性癫癎患者随机分为未治疗组、服用丙戊酸钠(VPA)治疗组、服用卡马西平(CBZ)治疗组和服用苯巴比妥(PB)治疗组,采用ELISA法测定PBMC分泌细胞因子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结果癫癎患者未用药组和3个用药组IL-6、TNF-α、sIL-2R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全身性癫癎发作和部分性癫癎发作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3个用药组与未用药组相比,IL-6、TNF-α、sIL-2R水平亦无明显差异,而CBZ组IL-2水平显著升高.结论癫癎患儿体内免疫功能异常,CBZ可能参与了癫癎的免疫过程.

    作者:刘心洁;刘之静;邵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细胞凋亡与胃肠功能障碍

    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基因调控的、主动的、耗能的细胞死亡形式.正常胃肠黏膜上皮,细胞更新是通过凋亡与有丝分裂的协调来完成的.胃肠功能障碍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胃肠黏膜损伤的结果,凋亡失控与胃肠功能障碍的关系密切,各种病因可通过调控凋亡基因的变化和不同信号转导通路使胃肠细胞凋亡增加或减少,损害胃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或导致胃肠恶性肿瘤的发生,进而造成胃肠功能障碍.一些作用于凋亡中间环节的药物可通过抑制凋亡或促进凋亡而起到治疗作用,成为潜在的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的药物.在儿科领域,胃肠功能障碍机制方面的研究还不完善,对细胞凋亡进行研究将带来新进展.

    作者:吴秀清;孙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关于署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肝功能障碍的对症处理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除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外,同时,还具有分泌、排泄、生物转化等多方面功能.全身性疾病或肝胆系统的疾病都可以引起肝功能障碍.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黄疸、肝脏肿大(或缩小)、代谢紊乱(低血糖、高血氨、肝性脑病、代谢性酸中毒、高氨基酸血症)、门脉高压(肝硬化、腹水及静脉曲张)和出血.小儿肝功能障碍的治疗原则是原发病或病因治疗及对症处理,以下就肝功能障碍的对症处理加以综述.

    作者:叶礼燕;叶礼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体外循环期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变化及其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1例,根据术后7 d内有无并发症分为有并发症组(6例)和无并发症组(45例),分别于术前1 d、主动脉开放后10 min、术后24 h和7 d收集血标本;另选择正常儿童35例作为对照组,抽取其外周血.应用EIA法检测血浆8-iso-PGF2α含量.结果(1)有并发症和无并发症患儿术前血浆8-iso-PGF2α水平高于正常儿童水平;(2)CPB后10min,有并发症和无并发症患儿的血浆8-iso-PGF2α水平均明显升高;(3)在CPB结束时、术后24 h和7 d,有并发症患儿的血浆8-iso-PGF2α水平明显高于无并发症患儿.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存在着氧自由基所致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围体外循环期,患儿血浆8-iso-PGF2α水平明显增加,其升高程度与并发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是一项早期预测患儿病情可靠而简便的生化指标.

    作者:周海波;肖昕;熊爱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肝功能检查的生化基础和临床意义

    肝脏疾病是儿科的常见疾病,由于小儿肝脏疾病以轻症和慢性为多见,多无黄疸,其他症状也不明显,难被察觉.小儿肝脏疾病,常有肝细胞受损、增生、间质纤维增生、胆汁淤积和血循障碍等病变,引起肝脏体积增大和质地变硬,出现病理性肝脏体征.而不少儿科医生疏于对肝脏进行常规体检,因此漏诊不在少数.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和病情轻重的判断,除病史询问、全身体检外,还应作些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等.现就常见的各项肝功能检查,从其生化基础和临床意义予以讨论.

    作者:董永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先天性代谢缺陷病重症有机酸血症

    目的分析、评价连续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对先天性代谢缺陷病(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IEM)重症有机酸血症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用Baxter BM25机对9例IEM重症有机酸血症患儿行CBP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血气、生化值,并比较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9例患儿入院时pH值(6.87±0.25)、BB(1.6±0.08)mmol/L、SB(4.0±0.58)mmol/L、BE(-26.1±2.80)mmol/L、乳酸(15.2±3.64)mmol/L,血氨(287.53±132.43)μmol/L,呈重度代谢性酸中毒.经1~2次,9~32 h CBP治疗,患儿症状、体征好转,酸碱平衡部分纠正,pH(7.33±0.18)mmol/L、BB(18.0±2.56)mmol/L、SB(19.1±2.25)mmol/L、BE(-3.4±1.62)mmol/L、乳酸(3.1±0.55)mmol/L,血氨(39.21±22.85)μmol/L,较治疗前显著好转.结论临床观察提示,CBP是治疗IEM有机酸血症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作者:常平;朱德新;胡艳群;封志纯;曾其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婴幼儿重度高血压二例

    例1女,3岁,因咳嗽、发热4 d,面色苍白2 d入院.4d前无诱因开始声咳,伴发热,体温37.5~38.5℃.2 d前开始面色苍白、乏力、多汗.病后精神倦,食欲稍减,大小便正常.查体:T 37.8℃,R 28次/min,P 170次/min,BP127.5/90 mmHg,体重12.50 kg.神志清,自动体位,无水肿,无呼吸困难,无紫绀,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肺底可闻细湿哕音.心率170次/min,律齐,心音尚有力,无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正常.门诊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提示心肌缺血.

    作者:张晓敏;龙晓玲;付四毛;张志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主管:小儿急救医学;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