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题为<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的报告,将医改讨论推向了一个新高潮.<南方周末>于9月10日特别策划组织了一次医疗改革的专家论坛,参加论坛的专家包括:卫生部原医政司司长于宗河、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李玲、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余晖、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顾昕、劳劝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医疗保险研究室主任关志强.
作者:赵小剑;曹海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开篇辞当我接到编辑部的通知,今年让我继续担任<情绪话聊>这个栏目的主持人时,我心中充满感激:感谢广大读者对我的信任和爱护,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大家对这个栏目的喜爱,感谢为办好这个栏目付出辛苦的同仁们.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输液已成为肿瘤治疗无法离开的重要手段之一,输液工具的可靠性、安全性近年来在不断的改进与更新.从1957年头皮针的发明与使用,至静脉留置针、深静脉置管、经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等新的输液工具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为广大患者减轻了输液带来的痛苦.
作者:北京肿瘤医院护理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都说乳癌有家族史,虽非必然,却无情地降临到我的家庭,我和母亲就是一对母女乳癌患者.当我在两年前发现乳房有一硬结并被医生告知情况不太妙时,我没有意外,没有恐慌,没有犹豫不决,及时果断地住进北京肿瘤医院,一切听从医生的安排,平静地接受治疗.
作者:田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饺子这一传统美食,以其独特的工艺、多姿多彩的花色品种、浓郁的地方风味、诱人的美味,不但丰富了人们的饮食,增添了生活乐趣,同时也征服了世界人民,被誉为东方第一美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988年4月30日,是我的命运发生巨大转变的一天,从这天起我由一个每天忙忙碌碌的儿科专家,一下子变成了病情严重的中晚期肿瘤患者.在承受了大手术、化疗等治疗后,我成了一名癌症康复者.大半辈子做医生的我,突然转换了角色,来到了癌症病友中间.由于我的身份特殊--亦医亦患,所以无论我走到哪里,总是被病友们团团围住,提问一个接着一个.我这才知道,原来癌症病人接受完治疗走出医院后,仍然很需要有人关心、指导,由于恐惧、无知,癌症患者是一个非常容易上当受骗的群体.
作者:宋琳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英国剑桥大学近在一项研究中,分析了10多个国家的人的饮食习惯和癌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食用淀粉类食物越多,小肠、结肠和直肠癌的发病率越低.比如,以肉类食物为主食的澳大利亚人,结肠癌发病率是以淀粉类食物为主食的中国人的4倍.
作者:黄莉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打开我的行囊拿出皮手套,手套又厚又重,是用6层皮革制成的,3层用于手套,3层用于手套外面的护套.我是一个救助残疾猛禽驯练机构的志愿工作者,这双厚重的皮手套就是为了防止那些凶猛大鸟的尖利爪子抓伤我的皮肉.护套有21英尺长,可以护住我的左臂一直到肘部.可是由于检查出肺癌,我已有3个月没有戴它了.
作者:德娜·斯隆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经常吃中药,但却不了解中医.在我的观念中,中医的作用就是治疗如伤风感冒之类的小毛小病,或有些不严重的慢性病可以用中药调理不过前提是要有耐心不怕麻烦,坚持天天熬中药.
作者:文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用料:净乌鸡1只(约500克),姜片、葱段、清汤、料酒、精盐、香菜各适量.制法:1.将乌鸡剁成块,用水冲洗干净,沥去水分.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用料:胖鱼头1只(约500克),豆腐500克,水发香菇、料酒、青蒜、葱末、姜片、精盐、鸡精、胡椒粉各适量.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技术的进步,保留乳房手术已被许多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是保乳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保乳术后不做放射治疗,局部复发为34%~43%,而术后放疗可以使局部复发率下降到6%~11%.应用常规照射技术,由于乳腺的形状是上窄下宽,乳腺的上部和底部的照射剂量可超出总量的5%~20%,而局部的高剂量照射易于引起急性皮肤反应和晚期乳腺组织的纤维化.
作者:徐晓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今天是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恨不得乘火箭出行,一切都需要快!快!快!好小孩都是神童,10岁就上大学;好年轻人工作两年就能买车、买房;好搞科研的人30岁就成名,当学科带头人.现在已经成为事实的是我们吃的食品都变成速熟的了:猪仔几个月,小鸡几十天就能长大到能供人们食用;水果、蔬菜经过各种催化也都能快速地长得大而鲜亮……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亲爱的爸爸,我从你的话中听出,癌症给你带来了太大的压力.其实我们并不是坐以待毙,而应该称是带癌生存,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在生活中,我们很难阻止各种困境的发生,但是显然,我们完全可以选择自己面对困境时的态度.
作者:赛斯娅·普雷斯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2005年2月底,与肺癌勇敢地抗争了近3年的九妹,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那天我们一早就守候在她的病房,送她后一程.二十几双眼睛,只有我没有泪眼模糊,因为我想的是她终于摆脱了病魔的纠缠,获得了解脱.回想这近3年与她一起奋斗的经过,恍如一场噩梦,如今噩梦初醒,心中虽觉悲伤,但庆幸自己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作者:佚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999年的6月1日,那个令我难忘的早晨,第一次自驾车出发,漫游祖国的西部边境.记得临行前的那个夜晚,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不曾想家里早已是热闹非凡,朋友、邻居、同学、亲戚,还有报社记者聚在一起,等候着我的到来.当我出现在家门口时,家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继而又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和掌声.
作者:窦江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病后,一个个生命攸关的决策迎面扑来,有时千钧一发.如何决策?凭什么决策?谁来决策?我们住院历时1年半,经过5家医院:中日友好医院、301医院、北京肿瘤医院、西苑医院、北京大学医院,分别经历了胸外科、肿瘤科、血液科、内科.在现代医学安排中,他们各有专攻,针对不同病情:在我心里,反复权衡综合着.
作者:柳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