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波;刘磊
目的:探讨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肝癌患者应用JC型HIFU肿瘤治疗系统进行治疗的病例资料,观察HIFU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AFP及影像学(CT或MRI)的变化.结果:40例患者经HIFU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率为82.4%(28/34),肝功能好转者占88.9%(32/36),AFP降低超过原数值50%者占80%(16/20),CT或MRI显示靶区肿瘤已凝固性坏死,肿瘤血供减少或消失.结论:应用HIFU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和非侵入性的治疗肝癌的新方法.
作者:胥连生;沈存芳;王晓武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以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乳腺癌标本中Survivin的表达;TUNEL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AI.结果:Surviy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3.5%.Survivin与AI呈负相关,P=0.000 0.Survivin与肿块直径、肿瘤分期、雌激素受体状态无关,而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0 0.单因素分析显示,Survivin是乳腺癌的一个预后指标,P=0.0115.结论:Survivin是一种有效的凋亡抑制蛋白,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检测Survivin对乳腺癌的预后分析和进一步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张荣新;范江;王圣应;王磊;王朝夫;李同度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IL-1B基因多态性影响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或Hp)感染后胃黏膜IL-1p的表达.方法:采用PCR-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法检测胃癌低发区117名普通人群IL-1基因多态性.同时比较不同基因型普通人胃黏膜H.pylori阳性和阴性者的IL-1β表达的差异.结果:在胃窦组织中,H.pylori阴性个体的IL-1β mRNA的表达量极少,而H.pylori阳性个体有明显的表达;但在IL-1B-511T/T、C/C和C/T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在胃体组织中,H.pylori阴性者IL-1βmRNA无明显表达;而在H.pylori阳性者中,IL-1β mRNA表达显著增加(0.44±0.11和0.76±0.14,t=3.2,P=0.02).而且H.pylori阳性IL-1B-511T/T基因型个体IL-1β mRNA表达比C/T和C/C基因型明显增加(分别为0.86±0.15、0.70±0.16和0.67±0.16,q=2.4和2.7,P=0.043和0.036).结论:IL-1B基因多态性(-511位点)可促进H.pylori感染后胃体黏膜IL-1βmRNA的表达.
作者:江绍伟;高尚民;李健;胡胜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胰腺癌患者血清YKL-40和TPS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YKL-40 ELISA试剂盒、TPSTM ELISA试剂盒和CA19-9 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血清YKL-40、TPS和CA19-9.结果:胰腺癌患者的血清TPS全部在临界值(100U/L)以上,正常人中有2位分别为100和130 U/L;52例胰腺癌患者中,血清CA19-9 36例在临界值(37U/mL)以上,在正常人中3位超过临界值.TPS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是100%和91%;CA19-9的分别为69%和86%.TPS和CA19-9合用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100%和82%.分层分析表明,血清TPS与胰腺癌分期无关.胰腺癌患者血清YKL-40显著高于正常组,Ⅰ、Ⅱ期与Ⅲ、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S有助于胰腺癌的确诊和早期诊断,是一个独立的指标;在诊断胰腺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高于CA19-9;YKL-40是一个独立的指标,YKL-40和TPS联合检测有助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
作者:田禾;陈鹏;常爱林;郭晶;李崇;刘新元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内皮抑素(endostat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两者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检测46例NSCL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endostatin和VEGF的水平.结果:1)NSCLC患者术后7 d血清endostatin水平为(23.41±5.12)ng/mL,显著高于术前[(20.85±4.56)ng/mL]和术后1 d[(18.89±4.67)ng/mL]血清endostatin水平,P值分别为0.011和0.000;术后7 d血清VEGF水平为(3.75±0.71)ng/mL,显著高于术前[(1.72±0.46)ng/mL]和术后1d[(2.22士0.58)ng/mL]血清VEGF水平,P值均为0.000.2)NSCLC患者术前血清endostatin与VEGF水平呈非常显著负相关,r=-0.380,P=0.009.3)NSCLC患者术后7 d血清endostatin水平与VEGF水平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0.351,P=0.017.结论:NSCL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endostatin和VEGF水平存在动态变化,且两者手术前后的水平变化有显著相关性,检测NSCL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endostatin和VEGF水平可能是进一步预测肺癌恶性行为的有用指标.
作者:刘颖;周清华;陆艳蓉;张洁;刘伦旭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PTEN和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的表达意义,并分析PTEN可能影响ILK表达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前列腺癌及1 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PTEN和ILK的表达水平.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PTEN和ILK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0%(14/50)和46.0%(23/50).随肿瘤细胞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程度的增高,癌细胞PTEN阳性表达率降低或ILK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或P<0.05.PTEN阳性标本中,ILK阳性表达率为7.7%(1/13),而PTEN阴性标本中ILK阳性率为59.5%(22/37),PTEN阳性表达与阳性ILK表达呈负相关,P<0.005.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3.8%(15/16)和6.2%(1/1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PTEN和ILK异常表达在前列腺癌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PTEN的缺失可能是ILK激活的途径之一.联合检测ILK和PTEN的表达有助于判断病期及预后.
作者:戚晓平;钱斌;林考兴;阎利;王金泉;李峰 刊期: 2005年第19期
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15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998年6月~2000年3月我院肿瘤科收治初治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1~75岁,中位年龄47.2岁.
作者:闵令娥;丛支亮;李静;王文华 刊期: 2005年第19期
恶性胸腔积液目前多采用胸腔内给药治疗[1].我们采用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插管闭式引流灌注胞必佳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洪波;刘磊 刊期: 2005年第19期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迄今仍以手术切除疗效为佳.但由于肝癌的生物学特点,临床就诊的患者以中晚期大肝癌(直径>5 cm)或巨大肝癌(直径>10 cm)居多,预后差.因此,大肝癌特别是巨大肝癌的手术治疗成为目前肝外科治疗的难点.我们对32例巨大肝癌手术切除治疗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宏;赵英智;郑光辉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 ase,APE1)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马法兰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荧光抗体免疫标记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学观察KM3细胞、32例MM患者和10例正常自愿者骨髓标本APE1蛋白定位及表达,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0~15 μmol/L马法兰作用KM3细胞1~2 d后APE1表达的变化.结果:APE1和CD38蛋白在MM细胞存在共表达,APE1蛋白表达尤以细胞核周围表达明显;APE1阳性表达在正常对照组、MM初治组和MM复发或难治组间依次增高,P<0.05;马法兰可诱导KM3细胞APE1表达增强,并与其作用时间及剂量成正比.结论:APE1蛋白表达强度与MM疗效有关,且马发兰作用可诱导其表达增强,提示APE1基因表达增强可能在MM对马发兰耐药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杨镇洲;王东;谢家印;向德兵;肖华亮;彭贤贵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OBC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21例均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且均行手术治疗及术后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为78.70%,与我院同期乳腺癌5年总生存率75.94%(2 099/2 764)相似.结论:对原因不明的腋下肿块,应考虑到OBC的可能,同时应予切除并送检病理确诊.一经确诊,宜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予辅助性放疗、化疗.
作者:毛杰;海健;刘少华;唐利立;申正堂;邬玉辉;欧慧英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蛋白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兔抗人FHIT蛋白抗体和枸橼酸-微波-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6例肾细胞癌、52例癌旁组织和10例肾组织中FHIT的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以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肾细胞癌FHIT表达较癌旁组织和正常肾组织明显降低,H=69.421,P=0.000.FHIT蛋白表达在肾癌组织学分型(H=11.557,P=0.003)、分级(H=13.402,P=0.001)及临床分期(H=18.168,P=0.000)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HIT蛋白表达强阳性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弱阳性及阴性组,Z=-2.390,P=0.017.结论:FHIT低表达或缺失可能提示其抑癌功能丧失,对肾细胞癌的发生和演化具有重要作用.FHIT表达缺失可能成为辅助肾细胞癌诊断及预后的一个新标记.
作者:赵坡;侯宁;曹友俊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胃癌细胞株SGC 7901细胞中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介导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转染人胃癌细胞株SGC 7901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观察细胞内bFGF的变化.结果:脂质体介导转染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前后,SGC 7901胃癌细胞内乙酰肝素酶mRNA积分光密度值(integra optical densit,IOD)分别为256.32±3.21、146.89±2.35、85.36±3.58和63.78±1.42.bFGF阳性表达率转染前72.23%,转染0.2、0.4和0.8μmol/L的AS-ODN后分别为57.15%、51.11%和42.36%.与转染前比较,转染后细胞bFGF表达明显减少,P值分别为0.007、0.003和0.001.结论:转染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可以有效抑制胃癌细胞bFGF的表达.
作者:田斌;周世庆;汪素文;真岩波;张淑红 刊期: 2005年第19期
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einoma of the breast,PSCC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1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4例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生存超过5年的7例,3例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回顾性研究的结果提示,PSCCB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普通类型的乳腺癌比较无特异性,确诊需依据病理诊断,由于其发病率低,规范的治疗和预后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孟旭莉;周丽娟;李涛;谢尚闹;孙才兴;陈杰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比较分析影像检查方法对眼眶炎性假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3例(25只眼)眼眶炎性假瘤患者的B超、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B超、CT和MRI检查均可确定病变位置并提示病变的性质,但B超能较好显示病变内部结构和动态,CT发现病变及确定位置较精确,MRI可提示病变的组织结构.结论:三种影像学检查均能对眼眶炎性假瘤作出定位及定性诊断,但各有其优缺点,将三者结合可以互补不足,使诊断更确切.
作者:孙清秀;姜春峰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体外化疗敏感试验ATP-TCA系统对化疗药物疗效的评估作用,利用该系统指导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carcinoma,HCC)患者的临床个体化疗.方法:获取50个HCC手术标本,采用ATPTCA系统评估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顺铂(DDP)、草酸铂(OXA)、表阿霉素(EPI)、健择(GEM)、伊利替康(CPT-11)、依托泊苷(Vp-16)和多西他赛(PTX)化疗药物的疗效.23例HCC患者接受术后ATP-TCA指导临床化疗,同时以20例HCC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ATP-TCA系统可评估率为90.8%.对各种化疗药物部分-强敏感率分别为PTX 46%、CPT-11 44%、GEM 36%、MMC 14%、EPI 12%、DDP 8%、Vp-16 6%、OXA 6%和5-FU 4%;观察终点ATP-TCA组疗效指标(CR、PR、SD和PD)获得较好结果,P=0.008;观察期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3;实验组较对照组在病情缓解率(ORR)以及手术后生存期及无疾病进展生存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P值分别为0.043 0、0.005 7和0.004 5.结论:ATP-TCA系统可以成功地应用于HCC患者.PTX、CPT-11和GEM对HCC具有较高疗效;根据体外药物敏感方案进行个体化疗,部分患者在病情缓解时间(TTP)以及手术后生存期方面获益.
作者:陈涛;刘建平;楮忠华;王捷;赵海燕;区庆嘉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通过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先化疗后放疗(序贯疗法)和放化同步治疗(相伴疗法)两组的疗效比较,探讨NSCLC化疗和放疗的顺序与时机.方法:40例Ⅲ期NSCLC患者分两组.先化疗后放疗组(序贯组,20例)和放疗与化疗同步治疗组(同步组,20例).序贯组为先诱导化疗3个周期后开始放射治疗,放疗结束后再化疗1个周期.同步组治疗方式为于第1周期化疗的同时开始放射治疗.两组患者放射治疗技术和剂量相同,总剂量60 Gy/6周,照射野包括原发灶、肺门和纵隔,少数患者加照双侧锁骨上区.化疗方案:NP方案,即去甲长春花碱(NVB)+顺铂(DDP),NVB 25 mg/m2,d1、d8;DDP 20 mg/m2,d1~d4,共4个周期.结果:治疗后序贯组、同步组的缓解率分别为75%和80%,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1.000.1、2和3年生存率序贯组分别为65%、25%和15%;同时组分别为70%、40%和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P=0.322.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和18个月,f=0.986,P=0.331.3~4级骨髓抑制发生率同时组高于序贯组,但均可耐受.结论:放化同时相伴治疗NSCLC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
作者:蒋月;葛红;单娟;沙永慧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的表达和外周血微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33例肺腺癌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以CK19为标志物,以RT PCR检测33例肺腺癌患者和10位正常人外周血的微转移.结果:33例肺腺癌患者中,VEGF mRNA的阳性率为78.79%(26/33),外周血CK19的阳性率为57.58%(19/33),10位正常人外周血的CK19的阳性率为0.肺癌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和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值分别为0.002和0.008;VEGF mRNA阳性表达组和VEGF mRNA阴性表达组的CK19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肺腺癌患者组织中的VEGF mRNA表达和淋巴结及血行转移关系密切,联合检测肺腺癌组织中的VEGFmRNA的表达和外周血微转移不仅能够评估肺癌侵袭转移的程度,而且对正确评价肺癌的病理分期、预后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林;孟龙;彭忠民;王磊;杜贾军;王晓航;陈景寒 刊期: 2005年第19期
回顾分析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ra,PV)合并肺癌广泛转移病例的诊治过程.经血常规、骨髓等确诊为PV的63岁男性患者,给予羟基脲化疗5年后,合并肺癌广泛转移.先后经含吉西他滨加铂类、紫杉醇加铂类药方案治疗均无效,改用吉非替尼(Irressa)后,病情好转.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细胞遗传学的异常、癌基因的存在,以及抗代谢药(羟基脲等)损伤染色体,产生异常的克隆,可能是发生第二肿瘤的原因.单药Iressa对常规化疗无效者,仍可起到一定的疗效.
作者:鞠文东;施为建;周巧云;伍建辉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中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表达的差异,揭示两者与肿瘤侵袭力关系.方法:用RT-PCR法检测两种乳腺癌细胞系中TF和uPAR mRNA,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表面TF和uPAR抗原表达,用改良Bodyen小室法研究细胞侵袭力,t检验差异.结果:MDA-MB231细胞TF、uPAR mRNA和抗原表达明显高于MCF-7细胞,而且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力高于MCF-7,转移数目分别为351.67士3.78和154.66±4.72,t=56.35,P=0.000.结论:TF和uPAR表达与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成正比,可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点.
作者:郭艳丽;宋善俊 刊期: 200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