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蕾;张泓;张俭波;邓陶陶;王竹天
目的 了解杭州市流动人口发生急性腹泻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杭州市流动人口聚集地作为调查点,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和入户调查的方式,收集流动人口急性腹泻病例和对照人群在餐厨环境、食品采购、食品加工、饮食习惯、食品储存等5部分共38个指标的情况,并对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 购买新鲜的食物(OR=0.165,95% CI:0.051~0.537)、处理食物前清洁双手(OR=0.192,95% CI:0.038~0.981)、剩余食物再次食用前充分加热(OR=0.238,95%CI:0.057~0.990)是急性腹泻的保护因素.烹调的食物有血水(OR=4.288,95% CI:1.143~16.080),在小摊、路边店、大排档用早餐(OR=31.323,95% CI:1.323 ~741.570),食用外购熟食(OR=4.640,95%CI:1.538 ~ 14.000)是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烹调习惯以及坚持在家用餐是减少流动人口急性腹泻的主要措施.
作者:陈树昶;王玲莉;盛金芳;沈利明;王海英;朱晓霞;刘辉;黄利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对国际上主要婴幼儿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法规管理措施进行梳理,研究其对婴幼儿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主要管理规定和考虑因素,分析我国婴幼儿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相关标准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作者:朱蕾;张泓;张俭波;邓陶陶;王竹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跨地区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置与信息发布,为处置类似食物中毒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对一起跨区域Ⅲ级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和风险点进行分析,对调查的处置过程和信息发布进行探讨.结果 该起食物中毒是因为食用了被肠炎沙门菌污染的慕斯蛋糕引起,综合判定为生产加工环节污染.结论 慕斯蛋糕二次加工、销售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应加强关键环节的控制和监管.跨区域食物中毒事件应由上级部门遵循客观、及时、公开的原则,开展联合调查与信息发布.
作者:任展宏;蒋洪明;陆雪娣;宋兵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日本香川地区荷斯坦和娟姗牛乳中乳清蛋白的总蛋白质含量,乳过氧化物酶(LPO)和乳铁蛋白的一些基本性质.方法 以荷斯坦和娟姗牛乳为对象,经酸沉淀除酪蛋白后,通过离心,SP-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得到乳过氧化物酶和乳铁蛋白,利用考马斯亮蓝定量、SDS-PAGE定性、ABTS检测乳过氧化物酶活性、后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确认分子量.结果 娟姗牛乳中乳清蛋白的总蛋白质和乳过氧化物酶含量均高于荷斯坦中乳清蛋白中的总蛋白质和乳过氧化物酶含量.娟姗乳清蛋白中的乳过氧化物酶活性(0.870 5 U/ml)高于荷斯坦乳清蛋白中的乳过氧化物酶活性(0.758 9 U/ml).娟姗乳清蛋白中的乳过氧化物酶和乳铁蛋白分子量分别为786 48.154和831 23.538 kDa,荷斯坦乳清蛋白中的乳过氧化物酶和乳铁蛋白分子量分别为777 64.841和827 65.494 kDa.结论 对于乳酪行业,当考虑养殖奶牛品种生产乳酪同时又想大限度利用需要处理的乳清蛋白和乳铁蛋白的时候,相比于荷斯坦奶牛,娟姗奶牛是更好的选择.
作者:王任;Shigeru Hayakawa;周明昊;罗金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了测定贝类中大田软海绵酸(OA)、鳍藻毒素(DTX1、DTX2)、紫贻贝毒素(YTX)、原多甲藻酸贝毒素(AZA1)、螺环内酯毒素(SPX1)6种脂溶性贝类毒素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方法 匀浆贝类组织,用80%甲醇提取,StrataTM-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0.3%氨水甲醇溶液洗脱,离心超滤管离心纯化.采用XTerra(R) MS C18柱(150 mm×2.1mm,35 μm)分离,以含6.7 mmol/L氨水的90%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选择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正、负离子切换扫描,基质标准校正外标法定量.结果 6种脂溶性贝类毒素的定量限为0.2~1.0μg/kg,在相应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0.995;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8.8% ~11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8% ~14.5%.应用建立的方法对多份贝类样品进行分析,均未检出目标组分.结论 方法选择性、灵敏性和准确度高,适用于贝类产品中脂溶性贝类毒素的确证及定量分析.
作者:陈剑刚;朱炳辉;梁素丹;张瑰;吴西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砖茶和绿茶中稀土含量以及饮茶地区居民饮茶摄入的稀土暴露水平.方法 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砖茶和绿茶中稀土含量,采用点评估方法计算暴露水平.结果 砖茶中稀土含量为4.09 ~ 8.01 mg/kg,绿茶中稀土含量为0.53 ~ 1.42 mg/kg,砖茶中稀土含量远高于绿茶.鄂东南地区砖茶和绿茶中稀土元素主要为Ce、La、Nd、Y和Sc 5种,在砖茶和绿茶中这5种稀土元素含量之和占稀土总量的比例分别为82.60%(4.51/5.46)和88.12% (0.89/1.01).结论 饮用绿茶的稀土平均暴露量和大暴露量分别为0.05和0.17μg/kg BW,饮用砖茶的稀土平均暴露量和大暴露量分别为0.27和0.91 μg/kg BW,均小于目前提出的稀土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值.
作者:周妍;闻胜;张颖;杨涵;郑孝杰;黄文耀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一起幼儿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为今后处理类似疫情积累经验.方法 搜集所有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幼儿园教职工罹患率为56.92%(37/65),没有幼儿病例.病例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咽红、咽痛、乏力、发热及急性扁桃体炎等.饮用酸奶是主要发病危险因素(OR=3.34,95%CI:1.08 ~ 10.32).病例咽拭子中检出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检出率为76.92% (10/13).结论 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是此次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由食物中食源性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暴发感染在国内非常罕见.迅速对病原进行分离和鉴定是确定疫情暴发原因的关键.
作者:张辉;刘继锋;龚建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食源性变形杆菌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情况.方法 收集2011-2014年石家庄市售各类食品中分离到的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至少有一种耐药的变形杆菌124株,用PCR、测序和基因库在线比对方法分析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与3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 124株变形杆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耐药基因aacC2、aacA4、aadA1和aphA6的检出率分别为95.2%(118/124)、80.6% (100/124)、73.4% (91/124)和5.6%(7/124);16S rRNA甲基化酶耐药基因rmtB检出率为87.1% (108/124).aacC1、aadB、armA和rmtC基因均未检出.结论 aacC2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与rmtB型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流行是食源性变形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
作者:郭玉梅;张慧贤;秦丽云;剧慧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针对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受阻酚类抗氧化剂,分别从迁移模拟试验、分析富集净化手段、仪器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马启芳;曾凡刚;鲁杰;方从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2012-2014年江西省市售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情况并对呕吐毒素基因进行分析.方法 在全省市县中选取13个采样点,包括超市、百货商场、便利店、农贸市场、网店、批发市场,随机抽取婴幼儿配方食品397份,对蜡样芽胞杆菌进行检测和鉴定,同时应用叠氮溴化丙锭内参多重PCR方法检测分离株的呕吐毒素基因.结果397份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阳性率为13.10% (52/397),其中2013年阳性率高.不同采样点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产地、不同流通环节和不同年龄段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份阳性食品中检出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2份,呕吐毒素阳性率为3.85%.结论 江西省市售婴幼儿配方食品中存在蜡样芽胞杆菌及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相关监管部门应继续加强监管,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游兴勇;卢凌;周厚德;刘洋;刘成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检测方法,对2013年陕西省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的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按照代表性、适时性和随机性原则在全省范围内采集样品737份,样品经2-硝基苯甲醛衍生化,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分析.结果 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总检出率为3.93%(29/737),鸡肉中的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检出率高(8.05%,14/174),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中呋喃它酮代谢物5-吗啉甲基-3-氨基-2-噁唑烷基酮(AMOZ)的检出率高(2.04%,15/737).结论 陕西省动物源性食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硝基呋喃的污染,应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加强食品监督管理,保障食品安全.
作者:王敏娟;聂晓玲;胡佳薇;乔海鸥;王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使用改良半固体四硫磺酸钠煌绿(MSTT)培养基对鸡肉样品中的沙门菌进行初筛,作为附加步骤对ISO 6579.2002方法进行改良,以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方法 将MSTT培养基经虹吸法装入玻璃毛细管,插入预增菌液或增菌液类液体培养基,使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相结合,预增菌或增菌过程同动力增菌过程同步进行.此外对使用MSTT培养基改良ISO 6579.2002方法分为纯菌种组和自然鸡肉样品组分别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应用改良ISO 6579.2002方法,沙门菌株检出率纯菌种组为98% (126/129),自然污染的沙门菌阳性鸡肉样品检出率为92%(35/38),而原ISO 6579.2002方法对自然污染的沙门菌阳性鸡肉样品检出率为87%(33/38),低于改良法;与原方法相比,72%(264/367)的阴性样品不需要进一步分离和鉴定试验.结论 应用MSTT培养基改良后的ISO 6579.2002方法能够应用于鸡肉中沙门菌的检测,且优势明显.
作者:刘辉;刘岚铮;李健;时玉雯;胡光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沙门菌在肉鸡生产各个环节中的污染状况,对其污染程度及危害进行系统评价,为开展“从农场到餐桌”的风险评估以及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集肉鸡孵化、养殖、屠宰、销售环节的不同样品,按照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进行沙门菌检测.结果 肉鸡生产的不同环节共采集样品1 267份,检出沙门菌阳性样品298份,总检出率为23.5%,孵化、养殖、屠宰、配送分销环节的检出率分别为4.6%(10/217)、8.4%(18/215)、32.8%(187/570)、31.3%(83/265).印第安纳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为主要血清型.结论 沙门菌在肉鸡生产的各个环节均有检出.各季节的检出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屠宰及销售环节的检出率较高,提示加工屠宰过程存在沙门菌交叉污染的可能,这些环节对减少鸡肉及其制品的沙门菌污染尤为重要.
作者:刘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我国原料淀粉中铝含量,为制定和完善淀粉制品的铝限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6类229份原料淀粉样品,按GB/T 5009.182-2003《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处理样品,检测铝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 原料淀粉中铝含量范围为ND ~ 190.43 mg/kg,中位数为18.14 mg/kg,平均含量达到36.04 mg/kg,多数处于较低水平.不同种类的原料淀粉中铝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甘薯淀粉中的铝含量远高于其他原料淀粉,其含量平均值达到69.52 mg/kg,其中大值为190.43 mg/kg.结论 甘薯是富铝作物,建议加强对甘薯类淀粉制品的特殊监管.本研究初步了解了6类原料淀粉中的铝残留量,为制定和完善铝本底含量值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解魁;张正尧;张丁;付鹏钰;李永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一种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蔬菜、小麦粉、糙米和西瓜中恶霉灵残留量.方法 前处理用乙腈提取,提取液使用固相萃取柱(2 g/10 ml)净化,终提取液用硅烷化试剂(BSTFA)进行衍生化.气相方法以DB-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处理,质谱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测定.结果 小麦粉和多种蔬菜的恶霉灵在0.010和0.100 mg/kg两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63%~101%,不同样品回收率RSD<10%,方法检出限为0.003 mg/kg,定量限为0.005 mg/kg.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快速检测蔬菜和小麦粉的恶霉灵残留量.
作者:蔡柳燕;梁春实;魏树龙;臧金海;马继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油条、油饼中铝含量,了解滥用添加剂情况.方法 采用国家推荐的检验方法,对2012-2013年濮阳市油条、油饼总铝残留量进行检测,并用SPSS 13.0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以国家标准GB 2760-2011判定是否超标.结果 两年共检测130份,铝检测值范围0.5~1 196.2 mg/kg,均值164.27 mg/kg,铝超标50份,超标率达38.5%;油条检测75份,铝均值237.5 mg/kg,超标39份,超标率为52.0%;油饼检测55份,铝均值64.4 mg/kg,超标11份,超标率20.0%;农贸市场和街头摊点油炸制品铝含量明显高于餐饮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油炸制品中铝残留量超标严重,特别是油条;应加强集贸市场和街头摊点食品管理.
作者:麻顺广;王瑞卿;杨翠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贵阳市市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现况.方法在贵阳市10家超市,随机对9类食品用相机拍摄食品外包装及记录标签内容的方式,获取有关营养标签信息;调查资料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预包装食品乳及乳制品、谷类制品、饮料类、豆制品、肉制品、调味品、零食小吃类、罐头及其他9类共572份,548份使用营养标签,标示率为95.8%;营养成分表标示不规范率为14.1% (77/548),营养声称标示不规范率为38.4% (28/73);主动标示率为18.6%(102/548),饮料类食品主动标示率高(33.3%,18/54).结论 自《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实施以来,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率明显提高,且更加规范.但仍有一些问题,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主动标示率较低,主动标示容易出现不规范现象.
作者:李俊良;唐会周;陈姣姣;王惠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绍兴地区蔬菜中铅、镉和总汞的含量水平及污染程度,为制定蔬菜中重金属污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7-2014年在绍兴地区7个调查点的农贸市场、超市等地点随机抽取7类共984份蔬菜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蔬菜中铅、镉和总汞的含量,按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统计超标情况.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 984份蔬菜样品铅、镉和总汞的检出率分别为68.4%(673/984)、92.0%(905/984)和37.6% (370/984),超标率分别为2.9% (29/984)、1.2% (12/984)和5.8% (57/984),平均值分别为0.040、0.017和0.004 0 mg/kg;2009-2011年蔬菜中总汞超标率较高,超标率分别为17.3%(19/110)、24.7%(19/77)和10.1% (12/119);鳞茎类蔬菜中铅和镉超标率分别为14.0%(6/43)和11.6%(5/43),均为各类蔬菜中高.所有种类蔬菜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结论 绍兴地区蔬菜中重金属总体污染水平不高,但部分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相对较突出,应继续加强监管和控制.
作者:徐来潮;樊伟;陈理;王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市售熟肉制品合成色素添加情况.方法 在全市范围内分层随机抽检超市、集贸市场、专卖店及餐饮店的猪肉、牛肉、家禽、混合肉制品等熟肉制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亮蓝、新红、诱惑红、红色2G、酸性红、赤藓红、酸性橙Ⅱ等11种色素.结果 在1 308份熟肉制品中,合成色素超标率为28.06% (367/1 308).灌肠类猪肉样品色素超标率高(54.90%,112/204);远城区及开发区熟肉制品中色素超标率较高;而在不同销售场所中,集贸市场的色素超标率高.结论 武汉市人工合成色素存在一定程度的滥用,建议有关部门对其加强监管.
作者:伍雅婷;李静娜;郭燕;贺栋梁;孙言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陕西省市售食品中汞污染状况,为居民日常膳食提供一定的指导建议,并对膳食中汞的暴露量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测定2 047份食品的汞含量,根据2002年陕西省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了解居民日常膳食的汞暴露量,以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汞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为标准进行评估,同时,应用美国环保署(EPA)的暴露剂量-反应外推模型对汞的暴露量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 陕西省市售食品汞含量为0.001 31 ~0.013 3 mg/kg,整体检出率为60.63% (1 241/2 047),超标率为0.93%(19/2 047);陕西省居民汞每日平均暴露量为3.51×10-5 mg/kg,偏高暴露量为1.61×10-4mg/kg,均低于JECFA制定的汞的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同时以平均暴露量和偏高暴露量进行风险评估,所得个人平均年风险值均小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标准5.0×10-5 a-1.结论 除少数样品受污染外,陕西省市售食品中汞含量总体是安全的,居民通过日常膳食摄入汞所引起的健康风险甚微.
作者:王彩霞;郭蓉;程国霞;刘宇;王辛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