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奎;曹亮;张光明
目的 探讨外周型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2002年至2009年手术治疗的90例外周型SPN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SPN的术前诊断:在各种诊断方法中,CT引导肺穿刺活检诊断肺癌的准确度达85.7%,Kappa值为0.711;SPECT检查的准确度达93.3%,Kappa值为0.842.(2)外科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先采用胸腔镜辅助下病灶楔形切除,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如为恶性,则行肺叶切除和纵隔淋巴结清除术.(3)术后病理报告:良性病变和肺癌各占50.0%(45/90).45例肺癌中,肺腺癌占60.0%(27/45),肺泡细胞癌占28.9%(13/45),其中31.1%(14/45)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N1),已非早期肺癌.结论 SPECT检查是鉴别外周型SPN良恶性的首选无创诊断方法,对可疑肺癌的SPN应积极手术治疗.胸腔镜辅助、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指导下的微创手术,是符合专家共识意见的、外周型SPN的主要治疗策略.
作者:常栋;龚民;胡健;王天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口服替加氟节拍化疗配合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ⅢB期46例,Ⅳ期10例)中初治32例,复治24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46~78岁.服用替加氟50 mg,tid,持续服用至放疗结束后6个月或病情进展或毒性不能耐受为止.根据WHO标准评价疗效和毒性.结果全组56例患者均可评价,获CR 8例,PR 34例,SD 8例,PD 6例,有效率75.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TTP)为11.8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8.3个月.Karnofsky评分治疗前平均74.6分,治疗后平均为86.7分.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29.1%和11.7%.主要毒副反应为放射性食管炎、乏力、骨髓抑制、恶心和食欲不振,但均较轻微.结论口服替加氟节拍化疗配合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毒副作用轻微,费用低廉,易为患者接受.
作者:毛文奎;曹亮;张光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19例Ⅰ~Ⅱ期原发性乳腺癌施行局部扩大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后患侧乳房接受放射治疗.结果手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本人对保留乳房的满意率100%,十分满意者占90%.经随访2~26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无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和死亡病例.结论Ⅰ~Ⅱ期乳腺癌实施保乳治疗,近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作者:张晓梅;张建生;石国新;殷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Ⅰb~Ⅱb期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栓塞的临床疗效及病理学改变.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55例宫颈癌患者实施术前动脉介入化疗,抗癌药物为顺铂、表阿霉素、5-Fu,灌注化疗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结果 55例宫颈癌患者经1~2次术前介入化疗后顺利手术切除,术后标本病理切片中可见大量坏死组织及淋巴细胞浸润,其中组织学完全缓解8例.结论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栓塞可有效缩小肿瘤体积,减少术中出血,部分患者可达到组织学完全缓解的效果.
作者:张帆;许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格拉诺赛特治疗肺癌患者化疗所致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3例肺癌患者接受含铂方案化疗后出现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应用格拉诺赛特250 μg,每天一次,皮下注射,直至患者中性粒细胞脱离Ⅳ度或恢复正常.结果格拉诺赛特中位使用时间为1.5 d.43例患者均脱离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中13例恢复至正常.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肌肉酸痛等表现,均较轻微且为可逆性.结论格拉诺赛特治疗肺癌患者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作用明显,耐受性好.
作者:席小明;李峻岭;梁平;彭彦;米玉玲;程芳;张湘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洛阳地区食管癌、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和食管炎三类食管病变的发病现状及发生规律.方法对20年间经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10 646例三类食管病变,依据其类别、年龄、性别、城乡差异进行前、后十年对比以及性别年龄段分布,分析其发病过程及流行病学现状.结果后十年与前十年对比,三类病变绝对数值分别增加1258例、297例和279例;发病年龄分别延迟4.05年、4.95年和3.24年;性别构成为男性多于女性,与前十年没有明显变化(P0.05);城乡构成为农村多于城市,食管炎和食管癌城乡构成较前十年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农村发病比例较前十年显著增多(P<0.05);食管癌和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男女发病的高峰年龄在60~69岁,而食管炎男女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59岁.结论提示食管癌仍是洛阳地区常见的食管疾病,而食管癌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发生规律与食管炎和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密切相关.
作者:冯笑山;侯建峰;董彩红;高社干;王公平;张广平;郝曙光;周博;陈强;茹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人类大多数肿瘤都有基因组不稳定性(genomic instability, GI)的表现[1].基因组不稳定性包括两种类型:基因水平的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MIN) 和染色体水平的染色体不稳定(chromosomal instability, CIN).
作者:尹玉峰;曾瑄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化疗是肿瘤治疗使用多广泛的治疗方法,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其中便秘发生率约为15%,虽然较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但便秘可致患者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甚至烦躁、焦虑等,临床上这一症状常被医护人员所忽视,以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响了化疗的顺利进行.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恶性肿瘤化疗患者3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法和针对其便秘发生相关因素的护理干预法,旨在探讨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以减轻患者便秘及相关症状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苏俊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是细胞外基质中的一种分泌型糖基化磷蛋白, 含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 RGD)序列,广泛分布于肾脏、甲状腺、胃肠、乳腺、睾丸、骨、软骨、子宫、胎盘、肾脏、白细胞、平滑肌和一些肿瘤细胞中.OPN在细胞黏附、信号传导、细胞免疫、血管生成、组织重建等方面具有多种生物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OPN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十分密切.我们综述OPN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金燕;高文斌;王若雨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乳腺癌是一组多因素疾病,其临床、病理、分子生物学特征非常丰富[1],依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基因变异与基因分布可分为不同的亚型[2].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其中的一种,是指ER(-)、PR(-)、Her-2/neu(-)的一类患者.我们对其临床特征及治疗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对三阴乳腺癌有更全面的了解.
作者:彭云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安全治疗方法.方法 8例感染HBV的NHL接受R-CHO方案化疗4~6周期及预防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A组),28例NHL接受R-CHOP方案化疗4~6周期(B组).结果 A组CR率(CR+ CRu)为75.0%,B组CR率为85.7%(P=0.121).Ⅰ~Ⅱ级肝功能损害发生率A组为12.5%,B组10.7%(P=0.715).A组中未发生HBV再激活,B组中有1例HBsAg阴性而HBsAb阳性发生HBV激活(P=0.638).结论感染HBV的NHL应用R-CHO联合方案治疗及在化疗前预防抗病毒治疗能明显降低HBV再激活.
作者:叶煌阳;张映红;洪瑞芬;李晓虹;陈莉林;叶峰;李佳艺;蔡铭泉;杨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继发咽旁感染的临床诊断与影像学特点.方法 1997年1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鼻咽癌放疗后咽旁感染40例患者,多以颞侧头痛(62.5%)和咽部疼痛(22.5%)为首发症状.鼻咽纤维镜检查其中35例鼻咽黏膜呈不同程度感染、溃疡或坏死样改变(87.5%),5例见结节状肿物.CT与MRI误诊为鼻咽部复发或疑诊复发共14例(35.0%).全部病例给予抗炎治疗.结果所有病例经抗炎治疗后疼痛症状消失.影像学复查1例鼻咽及咽旁肿物完全消退,30例黏膜感染、溃疡及咽旁软组织增厚范围稍有缩小或变化不大.随访10~150个月,36例无瘤存活至今,4例死于肺炎呼吸衰竭.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咽旁感染,其临床和影像学均易与鼻咽肿瘤复发相混淆.其特点为慢性发病、曾有高剂量放疗史、颞侧或咽部疼痛、鼻咽黏膜感染、溃疡或坏死等.CT与MRI见咽旁可疑肿块影.抗炎治疗效果好.
作者:张宁;卫光宇;曾晓红;谭以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许多肿瘤组织同时表达EGFR及其配体,EGFR及其配体网络已经明确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EGFR抑制剂以其高选择性和低毒性的优势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肿瘤治疗新理念要求放射治疗与靶向治疗紧密结合,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作者:庄洪卿;袁智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GPC3基因在肝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例原发性肝癌及相对应的癌周组织提取总RNA,利用RT-PCR方法对AFP、GPC3基因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AFP、GPC3基因在癌组织和癌周组织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在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70.0%和75.0%,联合应用达80.0%,在癌周组织的表达率均为10.0%,组织AFP mRNA的表达与血清AFP相关,而GPC3 mRNA的表达不受血清AFP值影响,在血清AFP≤20 ug/l的肝癌组织中,GPC3 mRNA表达率为40.0%(4/8).结论 GPC3 mRNA在肝癌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周组织的表达,GPC3基因对血清AFP阴性肝癌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可能是肝癌的一种新的潜在的肿瘤特异标志物.
作者:余家密;陈强;叶韵彬;陈慧菁;刘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至2008年收治的26例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结果本组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12例,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9例,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及峡部切除2例,甲状腺全切除术2例,甲状腺全切除加患侧改良颈部淋巴结清扫1例.术后病理:甲状腺嗜酸细胞腺瘤23例,嗜酸细胞癌3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切除标本中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甲状腺滤泡型腺瘤2例及桥本甲状腺炎4例.2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至14年,中位随访时间6年,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选择适宜的外科手术方式和术后长期密切随访对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的诊治非常重要.
作者:宗光全;刘绪舜;王峰;陈坚;宣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水平和癌性贫血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ietin,r-HuEPO)和铁剂治疗癌性贫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测定60例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水平和sTfR水平,并将其与52例非癌性贫血患者的测定值及2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 以直线相关分析 sTfR、EPO水平和Hb之间的关系.结果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 sTfR均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P<0.01);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显著高于非癌性贫血患者(P<0.05);癌性贫血患者sTfR高于非癌性贫血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 sTfR升高的程度与贫血严重程度一致,与Hb值存在负相关,但与病期无明显相关性; EPO和sTfR之间无相关性.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EPO和sTfR水平能较好地反映其贫血病因, 对贫血的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刘小芳;王凌云;杜涛;李俐佳;胡小彦;钟筑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联合化疗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放射治疗的方法.方法 186例食管癌患者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分组,92例进入放射治疗+化疗组(放化组),94例进入单纯放射治疗组(单放组).化疗方案:替加氟800 mg、去甲斑蝥酸钠20 mg均为第1~5天;顺铂30 mg第1~3天;化疗与放射治疗同步第1、4周进行.放射治疗:60Co γ线照射,先设前后对穿野DT 40 Gy/4.0周,结束后成角缩野追加24~28 Gy/2.4~2.8周.结果放化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 22.0%和15.9%;单放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13.8%和8.8%,两组间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40).毒副作用以综合组较明显,但患者可以耐受.两组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局部复发,两组1,3,5年局部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但放化组死于远地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与单放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3.17,P0.05).结论以顺铂、替加氟、去甲斑蝥酸钠联合化疗加放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可以提高疗效. 虽毒副反应有所增加,但患者均可耐受.
作者:侯良宝;贾秋龙;刘彦中;王清;梁卫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消痰解郁方对恶性肿瘤患者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作用.方法观察肿瘤伴有抑郁情绪的患者55例,分为中药组及对照组,观察用药4周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并对其中36例伴有睡眠障碍患者用匹斯堡睡眠指数(PSQI)进行睡眠质量评估,观察治疗前后PSQI变化.结果用药4周后中药组的SDS及HAMD得分分别为44.8±8.4和10.3±4.7,明显低于对照组52.7±5.4和14.8±4.3(P均<0.05);中药组治疗后PSQI总分9.4±4.5,明显低于治疗前14.5±3.2(P=0.002).结论消痰解郁方能有效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有助于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修丽娟;魏品康;赵颖;陆烨;孙大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电子束限光筒经阴道照射治疗外生型宫颈癌技术是将套筒型限光筒插入阴道以电子线直接毗邻突向阴道及穹隆的外生肿瘤实施治疗,类似于术中放疗.其优势在于肿瘤组织可得到高剂量照射,因放射剂量衰减梯度大,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少,减少了外照射带来的进一步损伤或手术的难度,提高了放疗的治疗增益比.
作者:赵惠;解相礼;贡海;汪延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的合理术式.方法回顾性收集开胸治疗胸段食管癌患者221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颈部吻合1286例,胸内吻合927例,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生存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部吻合组术后吻合瘘发生率、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高(P<0.01),切缘癌残留率、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低于胸内吻合组(P<0.05).两组住院死亡率及1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根治性切除率及5年生存率颈部吻合组高于胸内吻合组(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应行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以改善预后,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刘彦中;李东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