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健;徐钢;杨红;刘仲前;冯浩
目的对肺癌及相应的肺癌旁组织标本中蛋白激酶C(PKC)及其抑制物(PKCI)的活性表达规律进行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6例肺癌及癌旁组织标本,通过检测同位素放射来测定标本胞浆和胞膜中PKC的比活性和PKCI对PKC活性抑制百分数.结果 26例肺癌组织细胞胞浆中PKC比活性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而非小细胞癌胸膜中PCK比活性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小细胞癌胞膜中PKC比活性与癌旁组织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26例肺癌组织胞浆中PKCI的抑制活性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而胞膜中PKCI的抑制活性则与癌旁组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PKC被激活而活性增高,同时PKCI表达降低说明其对PKC的调控能力下降,以上表明PKC和PKCI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徐宝宁;佟谨凤;许晶;徐惠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科1976~1998年共诊治气管肿瘤22例,占同期支气管肺癌(22/924)2.38%,其中原发性气管肿瘤18例,继发性气管肿瘤4例,经手术切除19例,化疗加放疗3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新峰;姜亦升;孙家树;曾宪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我院近年来食管癌术后病理改变及临床相关因素,探讨食管癌发生发展及诊治趋势.方法对我院3954例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标本进行病理及临床分析.结果 49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50岁以上年龄组相对呈下降趋势.中晚期癌占95.9%,早期癌占4.1%.诊治时癌的期别逐渐降低.切缘残留癌由70年代的20.3%下降至90年代的6.7%(P<0.005).结论食管癌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由于人们对食管癌的认识逐渐提高,就诊时期别相对较早.由于诊断技术提高,对早期癌检出率逐年提高,由于治疗技术不断改进,手术成功率逐年提高.
作者:肖郑生;张立新;杨海军;郝俊杰;张三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占全部软组织肉瘤的18%[1].由于对此病认识不深刻,常造成临床的误诊和误治.1978年至1997年,作者所在单位诊治发生于胸腹壁的MFH共15例.现结合文献复习,对胸腹壁MFH的诊断和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唐学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乳腺癌围手术期出现肺栓塞可使病人猝死,本文对围手术期肺栓塞1例的出现进行探讨.
作者:罗德光;黄云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肿瘤大剂量联合化疗中预防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全组病人167例,采用自身对照,以第一周期为对照周期,第二周期为治疗周期,在治疗周期末次给药后48小时起,皮下注射rhG-CSF 75μg/d.结果化疗后白细胞降低恢复至正常水平以上所需的时间治疗周期显著缩短(约11天),白细胞的下降程度治疗周期显著优于对照周期,治疗周期感染的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周期.结论 rhG-CSF的应用可有效预防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及其程度,有力支持肿瘤大剂量联合化疗的进行.
作者:任晓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开封市卵巢肿瘤发生率及组织类型分布.方法统计分析20年卵巢肿瘤病例和按照WHO标准统一分类.结果卵巢肿瘤1451例,其中恶性肿瘤181例,占12.48%,上皮性肿瘤667例,生殖细胞肿瘤679例,性索间质肿瘤86例,转移性肿瘤19例.结论提出扩大妇女病普查范围,未婚女性及儿童也应列入普查对象.
作者:孙少霖;宋菊先;李建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脑恶性胶质细胞瘤(BMG)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996年10月~1998年10月,112例CT或MRI证实术后病灶残瘤的BMG随机分为单纯常规放射治疗组(单放组)和常规放射治疗+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疗组).单放组58例,男40例,女18例,年龄16~76岁(中位40.5岁),KPS60~70者12例,>70者46例;放疗前增强CT或MRI显示,肿瘤体积1.00cm3~214.78cm3,中位体积21.00cm3;常规剂量分割照射,5次/周,1.8~2Gy/次,总剂量46.20~65.95Gy,中位剂量57.81Gy.立体定向放疗组共54例,男39例,女15例,年龄16~78岁(中位年龄44.5岁);KPS60~70者8例,>70者76例;肿瘤体积1.76cm3~132.00cm3,中位体积22.32cm3;先行常规照射,其照射野设计及其剂量分割与单放组相同,总剂量45.80~62.45Gy,中位剂量55.26Gy;于常规放疗结束后1周行立体定向放疗,采用非共面弧形旋转照射,PTV边缘剂量8Gy~50Gy(60%~90%等剂量曲线),中位27.75Gy;单次治疗22例,分两次治疗者28例,三次分割治疗者6例,分次治疗的时间间隔为1周;单次剂量8Gy~50Gy,中位单次剂量15Gy.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CT或MRI检查,立体放疗组的肿瘤消退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分别为44.44%和22.40%;立体放疗组病人的1年生存率也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分别为48.15%和25.86%;单放组治疗结束时达到CR的病人的1年肿瘤复发率为30.77%,明显高于立体放疗组的12.50%;立体放疗组病人恶心呕吐及对地塞米松依赖性等急性放射反应高于单纯放疗组,但其与单次X刀治疗的剂量有关,单次剂量≥35Gy者明显高于<35Gy者.结论 X线立体定向放疗结合常规外照射可以提高BMG的局部肿瘤消退率、局部肿瘤控制率和病人1年生存率,但同时也增加了病人的急性毒性反应.立体定向放疗的单次剂量应<35Gy.
作者:李建彬;于金明;马志芳;王仁本;郭守芳;尹勇;王亚彬;周涛;卢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肾癌及重复癌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1例肾癌重复癌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及治疗,预后回顾性分析.结果诊断时排除转移癌可能并以手术治疗原发癌为主,对肾癌重复癌予相关放疗及化疗,随访9例3个月~10年,其中2例死于重复癌,1例重复癌复发.结论肾癌与其重复癌的发生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预后主要取决于肾癌重复癌的恶性程度.
作者:尹航;白焱;刘润生;张继伟;何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们自1999年12月至2000年11月对127例中度疼痛者应用奇曼丁进行观察,以50mg为起始剂量,每12小时一次,疼痛缓解则维持,疼痛未缓解,以50mg递增,奇曼丁可以加量至400mg/12小时一次.连续服用10天以上者列为评判,分析如下.
作者:林传荣;毛雪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是肝癌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误诊率较高,有报道达10~60%.自1987年至1999年8月共收治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46例,误、漏诊20例.误、漏诊率达43.5%.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中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心律失常是开胸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2],我们自1991年1月~1998年12月,从食管癌贲门癌手术病人中随机选取598例,其中42例术后发生了心律失常.现探讨本组病人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并将围术期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立新;张晓凯;王强;卢卫平;王启文;陈文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检测胃、食管肿瘤耐药标志物P-gP、HSP,进一步了解胃、食管恶性肿瘤细胞耐药机制.方法对1997年初至1999年底66例胃、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耐药标志物P-gP、HSP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P-gP、HSP在胃、食管癌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总阳性率分别为39.39%和53.30%,且高分化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组(P<0.05).结论 P-gP、HSP两种耐药标志物在胃癌、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耐药有关,临床医生应重视检测P-gP、HSP,以便指导化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薛军;支学军;张振忠;幺景满;薄爱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状况.方法测定恶性肿瘤病人的实际体重(ABW)、身高和血清白蛋白(Alb)浓度;并查询健康时平时体重(UBW)和理想体重(IBW).计算体质指数(BMI)、实际体重与平时体重比(%UBW)、实际体重与理想体重比(%IBW).符合下列标准之一为营养不良:1. BMI<18.5;2.%UBW或%IBW≤90%;3.血清Alb浓度<35g/L.结果根据%UBW、%IBW、BMI和Alb 标准判断的全组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34%、35%、24%和4%.根据%IBW标准,Ⅰ和Ⅱ期、Ⅲ期、Ⅳ期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2%、25%、56%.根据%IBW和BMI标准,肝癌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61% 和41%、胰腺癌57%和42%、胃癌为52%和36%、食道癌48%和28%、结肠癌46%和31%、直肠癌43%和30%、肺癌35%和26%、卵巢癌29%和27%、乳腺癌13%和6%、恶性淋巴瘤12%和8%.结论消化系统肿瘤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肿瘤分期越晚、营养不良发生率越高.肿瘤病人的营养评定应以营养状况变化为主要指标.
作者:朱步东;翁洁;张金芳;李淑芳;刘淑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在中重度癌痛病人中的止痛疗效,不良反应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共有62例确诊为恶性肿瘤并伴有中重度癌痛者入组,采用自行评分法如疼痛指数在≥6时.给予多瑞吉以小剂量25ug/h开始或根据原使用的吗啡剂量折算出多瑞吉剂量,贴于前胸腹壁,每3天更换贴剂,并酌情调整剂量.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5天及30天分别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用药后止痛有效率为70.97%(44/62).对慢性持续性疾病的止痛疗效优于急性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多为轻度的嗜睡、恶心呕吐等,用药后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在食欲、睡眠和精神方面有较大的改善.但仍有15%的患者达不到止痛的目的.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对于伴有中重度癌痛的多数患者止痛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适于多数中重度癌痛者无创止痛无痛死亡的要求.是胃肠外阿片类镇痛的良好替代品.
作者:刘魁凤;李红;莫贤毅;丁颖;杨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放化疗同时治疗食管癌的价值.方法将6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35例放疗同时合并5-Fu、PDD方案化疗(放化组).另一组33例单纯放疗(单放组).放疗采用6MV或15MV-X线照射,中平面DT 55~65GY;化疗共4个周期,与放疗同时进行2个周期,放疗结束后2个周期.结果随访3年,放化组和单放组近期疗效CR 分别为80%和51.5%(P<0.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3%、51.4%、34.3%和48.5%、30.3%、21.2%.放化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单放组(P<0.05).但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放化组高于单放组(P<0.05).结论放化疗同时对食管癌治疗有协同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赵献光;徐本华;王仁本;李宝生;李建彬;孔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D44v6抗原的表达及含量与胆囊癌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微波-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45例胆囊癌、17例胆囊腺瘤和1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CD44v6抗原表达及含量.结果 CD44v6抗原表达阳性率及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在胆囊癌中显著高于胆囊腺瘤和慢性胆囊炎(P<0.05,P<0.01);胆囊癌Ⅱ、Ⅲ级显著高于Ⅰ级(P<0.05,P<0.01);有转移的肿瘤显著高于无转移的肿瘤(P<0.05,P<0.01).结论 CD44v6抗原表达与胆囊癌的发生、细胞增殖、分化和转移相关.对判断胆囊癌的恶性程度、预测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非根治性手术加放疗配合治疗Ⅱb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科自1989年10月至1995年10月收治的Ⅱb期宫颈癌患者86例,经放疗一非根治术-放疗的模式治疗.结果 5年生存率75.6%.近期放疗反应轻微,远期放疗并发症:放射性膀胱炎1例,发生率1.16%.放射性直肠炎5例,发生率5.81%.无膀胱阴道瘘及直肠阴道瘘发生.结论非根治性手术加放疗治疗Ⅱb期宫颈癌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较低的并发症,且手术难度小,便于普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志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后程加速超分割治疗肺鳞癌的疗效.方法 56例肺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1例,1次/d,2.00Gy/次,5次/周,总剂量70.0Gy;后程加速超分割组25例,40Gy前,按常规放疗,40Gy后,2次/d,1.5Gy/次,5d/周,总剂量70Gy±,全部病例均用6~8MV X线照射.结果放疗结束时两组局部控制率无差异,1年、2年局部控制率后程加速超分割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分别为:56%、32%和27.5%、13.8%(P<0.05),1年生存率后加组和常规组分别为:64%、44.8%(P>0.05),2年生存率:44%、17.12%(P<0.05).急性放射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1)后程加速超分割治疗可以提高肺鳞癌病人的1~2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2)后程加速分割治疗不增加急性放射反应;(3)两组的主要死因仍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作者:张文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人们在研究中发现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多以家族形式存在,例如myc家族的c-myc,N-myc和L-myc,Rb家族的p107及p130.p53作为广泛存在的、与人类恶性肿瘤相关性高的抑癌基因,是否具有家族中的其它成员呢?1997年,Kaghad等报道发现了一个新基因-p73[1].p73基因的表达产物p73蛋白与p53蛋白功能上相似,序列上具有同源性.因此,p73作为p53基因家族的一个新成员,作为候选的抑癌基因,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作者:纪红;陈真如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