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比较荆花胃康胶囊与奥美拉唑胶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翁源县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1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荆花胃康胶囊联合奥美拉唑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荆花胃康胶囊联合奥关拉唑胶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徐延恩;谢文;赖尾益;梁丽红;吴革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河源市人民医院于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骨科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n=57)采用全身麻醉,B组患者(n=67)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等指标值.结果:A组患者术后7d的POCD发生率比B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手术开始时、术中30 min、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麻醉6h、12h、24 h、48 h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科患者手术麻醉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预防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朱经平;刘瑶琴;黄春忠;刘文养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分娩产妇134例,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对照组产妇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产妇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麻醉起效时间、总产程时间、产中出血量、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新生儿阿氏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在镇痛起效时间、VAS评分、麻醉起效时间、总产程时间、产中出血量、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娩镇痛当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临床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
作者:赵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析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用于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颍县城区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6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纽各5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呕吐、乏力、感染、过度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用于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极佳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淑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锌铁制剂及高铅干预治疗对婴幼儿佝偻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入选本研究的80例婴幼儿佝偻病患儿为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广州市黄埔区萝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锌铁制剂及高铅干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进行分别治疗后,Cu、Mg以及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n、Ca、Fe以及Pb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佝偻病采用锌铁制剂及高铅干预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钟巧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及随访情况.方法:选取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92例,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量、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月经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月经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7%(1/46)低于对照组的15.22%(7/46),复发率4.35%(2/46)低于对照组的23.91%(11/4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效果显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作者:王小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一次性宫颈扩张棒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佛山市三水区大塘镇卫生院门诊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需要行人工流产术患者,根据宫颈扩张方式不同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术前采用一次性宫颈扩张棒(宁宫胶棒)置入宫颈管.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效果、宫缩情况、术中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镇痛有效率94.0%,宫颈扩张总有效率96.0%,与对照组的76.0%、82.0%相比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宫缩深度(13±0.4)cm,对照组为(3.2±1.4)c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2.0%明显少于对照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宫颈扩张棒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后效果显著,既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改善宫缩情况,又能降低术中出血量以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同时还能达到显著的镇痛效果.
作者:余淑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析宫腔镜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1月陆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每组2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为72.4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可改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升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临床上值得借鉴.
作者:林初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相关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急诊收治的130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有创机械通气)和B组(无创机械通气)各65例,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患者治疗2周后治疗总有效率(96.9%)明显高于B组(83.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内科急诊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罗国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锁定接骨板内固定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7年5月在伊川县人民医院治疗的12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63例.甲组患者通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乙组患者通过锁定接骨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结果:乙组患者Harris评分的优良率(84.13%)低于甲组(96.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5.74±8.49)min多于甲组(55.25±7.4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54.14±23.74)mL多于甲组(121.34±10.58)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14.29%)高于甲组(3.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通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作者:姜雪卿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并全面分析匹多莫德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诊断并接受治疗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照诊断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给予两组患儿常规治疗的方式,观察组患儿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匹多莫德配合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哮喘发作的次数、发作持续的时间,以及治疗的效果等.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哮喘发生的平均次数以及平均持续的时间分别为(2.54±1.26)次、(4.33±1.47)d,而对照组为(5.12±1.73)次、(8.03±2.51)d,观察组患儿哮喘发生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持续时间也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规治疗配合匹多莫德对儿童支气管哮喘进行防治,不仅减少了患儿哮喘发作的次数,且还将持续发作时间明显缩短.
作者:史晓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适度按需活动对于切割伤断指再植术后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样本选自东莞市人民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进行切割伤断指再植术的66例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术后进行绝对卧床休息;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的需求采取适度床上或床旁活动.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血液循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割伤断指术患者术后的血液循环情况受不同因素的影响,适度按需活动对于血管危象无决定性作用,给予适度按需活动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洪永昌;吴秀娟;尹志成;曾昕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对照组为22.4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结节患者实施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及早康复,且安全性高,临床上可借鉴.
作者:余江涛;孙德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等浓度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南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手术患者320例,按照用药不同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罗哌卡因组患者使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布比卡因组患者使用布比卡因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达到Bromage不同分级标准时间、感觉阻滞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罗哌卡因组患者与布比卡因组相比,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慢,达到Bromage不同分级标准时间也相对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组患者在起效时间、固定时间均显著高于布比卡因组,但维持时间低于布比卡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比卡因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62%,罗哌卡因组为21.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浓度剂量的罗哌卡因应用在蛛网膜下腔麻醉手术中十分有效,相比于布比卡因来说,起效时间较长、维持时间较短,但安全性较高.
作者:邓先阳;邓胜华;张春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到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重型脑外伤患者114例,采取常规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外伤大骨瓣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手术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比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GCS为(15.79±4.87)分,高于对照组的(10.51±4.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23%,高于对照组的6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为10.53%、8.77%,低于对照组的28.07%、3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的方法,治疗重型脑外伤,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作者:邓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口腔修复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义齿种植方法的临床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选取龙川县人民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需行口腔修复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义齿种植,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口腔修复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满意度均更高,同时口腔颌面功能恢复时间、基牙出血指数和临床治疗时间均更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修复临床治疗中应用义齿种植临床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基牙出血情况,同时还能够控制临床治疗时间,对于达到预期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惠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分析腹股沟疝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腹股沟疝患者参与本研究,按照双盲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将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分别应用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中,比较相关指标数据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情况各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疗效及预后情况均更好.结论:腹股沟疝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临床疗效更好,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疼痛情况、降低临床手术出血量等,安全性明显.
作者:梁运球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高热惊厥患儿血钠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高热惊厥患儿4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非高热惊厥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血钠值的监测,对比分析两组的低钠血症发生率以及血钠与体温的关系.结果:观察组1次高热惊厥患儿低钠血症发生率为44.4%,1次以上高热惊厥患儿为61.5%;体温38 ~ 39℃的有26例(65.0%),血钠值为(127.21±6.13)mmol·L-1,体温在39℃以上的患儿14例(35.0%),血钠值为(125.44±7.47)mmol·L-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热惊厥患儿发生低钠血症的概率较高,且低钠血症的程度与高热惊厥的次数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临床应该重视对高热惊厥患儿血钠值的监测.
作者:杨雄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研究手法复位与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到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9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和手术组,手法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的方式治疗,手术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以及踝关节复位情况.结果:手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手法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组住院时间与手法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手法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手法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组踝关节复位优良率高于手法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法复位能够显著减少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治疗能够改善踝关节患者的临床效果和踝关节复位情况,应根据其具体的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旭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消化内镜的清洗与消毒方法,对医院内感染进行预防,保证医疗的安全.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站、ZH-216清洗消毒机、手工清洗消化内镜的合格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站的清洗消毒合格率达到100.0%;经ZH-216清洗消毒机的清洗消毒合格率达到97.7%,经手工清洗的清洗消毒合格率达到72.1%.结论:科学合理的设计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站与ZH-216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灭菌内镜比较有效且安全,可使消毒与清洗内镜的工作实现规范化与标准化的管理.
作者:蒋兰青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奥拉西坦联合长春西汀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在和平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并给予对照组患者长春西汀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奥拉西坦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长春西汀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黄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在糖尿病前期治疗中采取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予以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2)与观察组(n=32),分别采取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以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6.14±0.31)%、空腹血糖(7.04±0.34)mmol·L-1、餐后2h血糖(6.12±0.27)mmol·L-1、三酰甘油(1.51±0.47)nmol·L-1、总胆固醇(4.35±0.22)nmol·L-1、总有效率96.8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9.87±0.57)%、(6.21±0.31)mmol·L-1、(9.47±0.38)mmol·L-1、(2.34±0.69)nmol·L-1、(5.82±0.31)nmol·L-1、71.8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应用于糖尿病前期治疗中效果均比较显著,但是阿卡波糖能够对血糖与血脂进行有效控制,值得临床上借鉴.
作者:代飞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