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热惊厥患儿血钠水平临床观察分析

杨雄华

关键词:高热惊厥, 血钠水平, 小儿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热惊厥患儿血钠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高热惊厥患儿4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非高热惊厥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血钠值的监测,对比分析两组的低钠血症发生率以及血钠与体温的关系.结果:观察组1次高热惊厥患儿低钠血症发生率为44.4%,1次以上高热惊厥患儿为61.5%;体温38 ~ 39℃的有26例(65.0%),血钠值为(127.21±6.13)mmol·L-1,体温在39℃以上的患儿14例(35.0%),血钠值为(125.44±7.47)mmol·L-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热惊厥患儿发生低钠血症的概率较高,且低钠血症的程度与高热惊厥的次数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临床应该重视对高热惊厥患儿血钠值的监测.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东莞市石排人民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400例静脉输液患儿进行分组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惠儿护理风险事件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以及惠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是8%,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是4%,对照组分别为32%、2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是96%,对照组为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中,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和护患纠纷,进而有助于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董华贞;叶玉云;孔婉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动态心电图对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合并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的检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接收的134例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的一般资料、植入起搏器类型及动态心电图对其术后合并PMT的检测资料,筛选出频率大于100次·min-1、连续3次以上的快速性心房感知-心室起搏(AS-VP)事件,并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观察发现狭义的PMT发生率26.0%(6/23)比广义的PMT发生率74.0%(17/23)低;动态心电图对PMT的检出率比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观察PMT发生并明确其原因的重要随访手段.

    作者:黎文婷;古伟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痰热清注射液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及咽充血缓解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常规治疗)和联合治疗组(n=40,常规治疗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及咽充血缓解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95.0%(38/4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82.5%(33/40),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咽充血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够有效缩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对患儿的咽充血缓解时间无影响.

    作者:孔珊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永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手术要求情况分为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两组,芬太尼组实施芬太尼麻醉,舒芬太尼组实施舒芬太尼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舒芬太尼组患者的麻醉持续时间多于芬太尼组;术后疼痛评分、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少于芬太尼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实施芬太尼和舒芬太尼麻醉,虽然二者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舒芬太尼可延长麻醉持续时间,使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值得借鉴.

    作者:许哲;李晨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西药治疗,观察组行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舒张压(80.0±3.2)mmHg及收缩压(108.0±4.8)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0±4.0)mmHg、(122.0±5.4)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显著,用药安全可靠.

    作者:冉艳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床旁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在急性肾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和分析在急性肾衰竭(ARF)临床治疗中床旁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PF患者36例,实施床旁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并就其治疗前后的血压、呼吸、心率、生化指标、Boston评分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标准Ⅱ(APACHEⅡ)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36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动脉氧分压、心率、氧饱和度、Boston评分、APACHEⅡ评分治疗后24 h分别为(78.70±12.15)mmHg、(68.05±6.11)mmHg、(97.50±15.80)次·min-1、(92.06±5.05)%、(6.10±2.30)分、(15.00±2.70)分,且生化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疗法应用于APF的临床诊治,其效果显著,患者肾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黄肖萍;刘雄;黎凤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胃苏颗粒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胃苏颗粒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在东莞市凤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胃苏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幽门螺杆菌转阴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苏颗粒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张志雄;温世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糖尿病前期应用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比较在糖尿病前期治疗中采取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予以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2)与观察组(n=32),分别采取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以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6.14±0.31)%、空腹血糖(7.04±0.34)mmol·L-1、餐后2h血糖(6.12±0.27)mmol·L-1、三酰甘油(1.51±0.47)nmol·L-1、总胆固醇(4.35±0.22)nmol·L-1、总有效率96.8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9.87±0.57)%、(6.21±0.31)mmol·L-1、(9.47±0.38)mmol·L-1、(2.34±0.69)nmol·L-1、(5.82±0.31)nmol·L-1、71.8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应用于糖尿病前期治疗中效果均比较显著,但是阿卡波糖能够对血糖与血脂进行有效控制,值得临床上借鉴.

    作者:代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以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AECOPD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选择同期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3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凝血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imer)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AECOPD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患者的系统性炎症,明显改善其凝血功能.

    作者:李林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机械通气治疗内科急诊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预后

    目的:探讨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相关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急诊收治的130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有创机械通气)和B组(无创机械通气)各65例,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患者治疗2周后治疗总有效率(96.9%)明显高于B组(83.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内科急诊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罗国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义齿种植在口腔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口腔修复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义齿种植方法的临床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选取龙川县人民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需行口腔修复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义齿种植,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口腔修复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满意度均更高,同时口腔颌面功能恢复时间、基牙出血指数和临床治疗时间均更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修复临床治疗中应用义齿种植临床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基牙出血情况,同时还能够控制临床治疗时间,对于达到预期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惠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行为综合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预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研究行为综合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预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来南阳市张仲景医院接受治疗的57例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8).观察组患者接受行为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FMA),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FMA发现,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评分未表现出差异,但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对患者满意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行为综合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的预后康复有良好的影响,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万正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4年6月6日至2016年6月6日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搜集来自献血站的4份血液标本和4例需输血的受血者,在受血者进行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而配血试验使用凝聚胺法检测,分析4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结果:从研究结果分析,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能够发现受血者自身抗体和免疫抗体情况,且比抗人球蛋白方法在Rh血型判断的敏感性更高,但凝聚胺法在血小板聚集过程中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且会漏诊一些血型系统的抗体,如KIDD(Kidd抗原)血型系统和KELL(Kell抗原)血型系统.结论: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高展凡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于龙川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脱垂患者3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阴式子宫切除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各项治疗指标以及治疗后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POP-Q)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脱垂子宫腹直肌悬吊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子宫脱垂情况,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作者:邓子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医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00例小儿脑瘫患儿,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中医针灸+康复手法)和对照组(康复手法)各100例,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脑瘫采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谢克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儿童精神病患者的专职陪护与家属陪护效果比较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惠爱医院儿童精神病患者的陪护模式进行研究,研究比较儿童精神病患者的专职陪护和家属陪护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广州市惠爱医院住院的儿童精神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家属陪护方式,观察组采用专职陪护方式.比较两组惠儿的症状控制情况、消失时间、在院内巩固治疗的时间、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症状控制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在院内巩固治疗时间明显更短,PSP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家属陪护方式比较,专职陪护方式应用于儿童精神病患者的陪护工作中,具有更加明确的效果,能够有效地缩短治疗时间,加快患儿的康复.

    作者:黄淑仪;陈果;莫晓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于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于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手术治疗之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骨折愈合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进行调查和记录.结果: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24±0.28)个月,患者治疗效果有差6例,可16例,良21例,优57例,骨折愈合的优良率为94.00%;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0%.结论: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对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术后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相对较短,术后的并发症情况较少,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与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胶囊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收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高血压、冠心病疗效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高血压、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其它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阿托伐他汀钙胶囊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确切,且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朱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高热惊厥患儿血钠水平临床观察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高热惊厥患儿血钠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高热惊厥患儿4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非高热惊厥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血钠值的监测,对比分析两组的低钠血症发生率以及血钠与体温的关系.结果:观察组1次高热惊厥患儿低钠血症发生率为44.4%,1次以上高热惊厥患儿为61.5%;体温38 ~ 39℃的有26例(65.0%),血钠值为(127.21±6.13)mmol·L-1,体温在39℃以上的患儿14例(35.0%),血钠值为(125.44±7.47)mmol·L-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热惊厥患儿发生低钠血症的概率较高,且低钠血症的程度与高热惊厥的次数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临床应该重视对高热惊厥患儿血钠值的监测.

    作者:杨雄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一次性宫颈扩张棒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与分析一次性宫颈扩张棒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佛山市三水区大塘镇卫生院门诊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需要行人工流产术患者,根据宫颈扩张方式不同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术前采用一次性宫颈扩张棒(宁宫胶棒)置入宫颈管.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效果、宫缩情况、术中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镇痛有效率94.0%,宫颈扩张总有效率96.0%,与对照组的76.0%、82.0%相比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宫缩深度(13±0.4)cm,对照组为(3.2±1.4)c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2.0%明显少于对照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宫颈扩张棒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后效果显著,既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改善宫缩情况,又能降低术中出血量以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同时还能达到显著的镇痛效果.

    作者:余淑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