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3-4254
  • 国内刊号:44-1627/R
  • 影响因子:1.65
  • 创刊:1981
  • 周期: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46-10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14年12期文献
  • 丙型肝炎病毒5'端非编码区结构域Ⅱ、Ⅱ在其翻译启动活性中的作用具有细胞特异性

    目的:分析在不同宿主细胞的翻译体系下,缺失不同片段的HCV 5'UTR翻译启动活性的差异。方法以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技术,将截短型HCV 5'UTR调控Fluc的真核表达质粒与Rluc真核表达质粒pRL-TK共转染至不同的细胞中,转染后36 h:①提取细胞RNA,半定量RT-PCR检测目的质粒的转录水平;②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Fluc基因相对表达活性,分析HCV 5'UTR缺失不同结构域后在不同翻译体系中翻译启动活性的差异。结果⑴缺失5'端44个碱基的HCV 5'UTR的翻译启动活性分别与缺失前相比:在HeLa细胞和C6细胞中无明显影响,在L-02细胞中活性下降为46%,而在293T细胞则为缺失前的146%;⑵缺失5'端118个碱基后,HCV 5'UTR的活性分别与缺失前相比:在HeLa细胞中,缺失后活性仅为缺失前的49%,而在L-02细胞、C6细胞和293T细胞中,活性分别为缺失前的140%、160%和235%。在本研究使用的四种细胞中,pCNl的翻译启动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Nl-d2在293T细胞中活性高,在L-02细胞中活性低。pCNl-d3在293T、C6和L-2细胞中活性相近,但在HeLa细胞中的活性明显比其他细胞低。结论 HCV 5'UTR的DomainⅠ和DomainⅡ对其翻译启动活性的影响与宿主细胞种类相关,具细胞特异性。

    作者:黄小晔;刘丽莎;崔光晶;刘西霞;刘美佟;马琼山;刘水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鳖甲煎丸对Wnt信号通路中β-catenin/TCF4复合物活性及信号分子cyclin D1、MMP-2的影响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抗肝细胞癌转移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含鳖甲煎丸药物血清培养肝癌细胞HepG2,48 h后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Wnt/β-catenin通路信号分子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检测法检测β-catenin/TCF4复合物的活性,采用RT-PCR技术检测cyclin D1与MMP-2基因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yclin D1与MMP-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含鳖甲煎丸药物血清可降低肝癌细胞HepG2细胞核中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β-catenin/TCF4复合物的活性,明显下调cyclin D1、MMP-2的基因转录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鳖甲煎丸可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粘附和转移。

    作者:文彬;孙海涛;贺松其;程旸;贾文燕;樊尔艳;庞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慢病毒介导的犬WRD细胞p53基因沉默及稳定感染细胞系的建立

    目的:构建靶向犬p53基因慢病毒干扰载体,建立稳定沉默p53基因的WRD/p53-细胞系。方法设计并构建4条针对犬p53基因的特异性shRNA干扰质粒。将构建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GMLV-p53)和包装质粒(packaging mix)组成的包装系统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病毒,收集病毒原液,超滤浓缩,并测定滴度。包装好的慢病毒感染WRD细胞,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靶点RNA干扰载体对p53基因的干扰效果,确定有效靶点。针对有效靶点慢病毒颗粒以适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感染WRD细胞,puromycin抗生素筛选稳定感染细胞系WRD/p53-。结果结果显示p53 RNAi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成功包装四种不同靶点的p53基因RNA干扰慢病毒,病毒滴度均达到1×109 TU/ml。四种干扰载体慢病毒均具有较好的干扰效果,选用沉默效果好的pGMLV-p53A1为优靶点,成功建立p53 RNAi慢病毒载体稳定感染细胞系WRD/p53-。结论成功构建p53 RNAi慢病毒载体,并有效干扰WRD细胞中p53 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成功筛选并建立p53 RNAi慢病毒稳定感染WRD/p53-细胞系。

    作者:李芳;闫琰;张茜;李建宁;姚青;高玉婧;杨怡;孙玉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于3'RACE的胃癌细胞肿瘤相关基因的APA位点分析

    目的:分析胃癌细胞中肿瘤相关基因的APA(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位点变化。方法我们选取肿瘤相关基因HSP90α和SEC11A,利用3'RACE方法在胃癌细胞系MKN45、MKN28和AGS中扩增其mRNA的3'端序列,经过测序,与已知数据库UCSC比对分析其APA位点变化。结果与正常数据库相比,胃癌细胞中HSP90α和SEC11A两个基因均出现新的APA位点,产生含有不同长度的3'UTR(untranslated region)的新mRNA异构体。结论胃癌细胞中HSP90α和SEC11A的APA位点发生变化,产生新的mRNA异构体,为研究肿瘤发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赖登攀;陈健;康亚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脊髓NK1受体与非NMDA受体对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脊髓水平神经激肽-1(NK1)受体和非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对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调节作用。方法鞘内注射NK1受体激动剂Sar-SP及拮抗剂CP-96345与非NMDA受体激动剂NMDA及拮抗剂6,7-二硝基喹喔啉-2,3-二酮(DNQX),观察心包内注射缓激肽(BK)诱发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变化,该反射以背斜方肌肌电(EMG)为观测指标。结果鞘内注射NK1受体激动剂Sar-SP后,对心包内BK诱发的背斜方肌EMG有明显的易化作用(P<0.05),这种易化作用被鞘内预先注射NK1拮抗剂CP-96345完全阻断;鞘内注射非NMDA受体激动剂NMDA后,对心包内BK诱发的背斜方肌EMG有显著的易化作用(P<0.05),这种易化作用被鞘内预先注射非NMDA受体拮抗剂DNQX部分阻断;鞘内联合注射Sar-SP与NMDA,对EMG的易化作用较单一注射Sar-SP或NMDA显著增强(P<0.05)。结论脊髓水平的NK1受体与非NMDA受体参与了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调节。

    作者:韩曼;刘晓华;杜剑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苯氧丁酸类非甾体5α-还原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

    目的:设计合成苯氧丁酸类非甾体5α-还原酶抑制剂,对其进行活性测试。方法以苯基哌嗪哒嗪酮为骨架,引入苯氧丁酸及不同的取代基,设计8个非甾体5α-还原酶抑制剂。以不同取代的苯基哌嗪为原料,与3,6-二氯哒嗪反应制备相应苯基哌嗪哒嗪酮,再与烷基链长度不同的苯氧丁酸乙酯中间体反应得目标化合物。结果所得目标化合物经1H-NMR、MS确认结构,并以非那雄胺为阳性对照药,对其进行体外活性筛选,有7个化合物具有抑制活性。结论活性测试显示7个目标化合物有一定的5α-还原酶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A1和A7的抑制活性较好,在3.3×10-5 mol/L水平的抑制率分别是A1(12.50%)、A7(19.64%)。

    作者:陈凯旋;江振洲;陈文华;习保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神经干细胞特异性PPARγ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制备与鉴定

    目的:制备与鉴定神经干细胞特异性PPARγ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方法将引进的2种转基因小鼠B6.PPARγloxp/loxp、B6. Nestin-Cre进行饲养并杂交繁殖,将子一代小鼠与B6.PPARγloxp/loxp小鼠回交获得子二代小鼠,提取子二代小鼠的基因组DNA,利用PCR方法扩增Cre和loxp基因片段,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选取基因型为B6.PPARγloxp/loxp.Nestin-Cre (KO)的小鼠即为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敲除PPARγ的敲除小鼠,另选基因型为B6.PPARγloxp/loxp(loxp)作为对照组小鼠。应用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鉴定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敲除PPARγ的敲除小鼠。结果敲除小鼠在基因鉴定时可以扩增得到PPARγloxp和Cre两个条带,在mRNA表型检测时脑内PPARγ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成功获得神经干细胞敲除PPARγ基因的敲除小鼠。所购2种转基因小鼠均有繁殖能力,其繁殖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结论基于loxp-Cre系统成功构建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敲除PPARγ的基因敲除小鼠,为进一步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及其机制研究提供模型基础。

    作者:吴巧琪;章红妍;王震;林利芳;陈璐;王雪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慢病毒介导shRNA靶向下调Cx26表达对人高侵袭性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侵袭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shRNA靶向下调缝隙连接蛋白26(Cx26)表达对人高侵袭性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及侵袭的影响。方法用慢病毒介导Cx26-shRNA感染SK-Hep-1细胞并用嘌呤霉素筛选稳转细胞。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干扰效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Western blot检测EMT上皮标志物E-cadherin、间质标志物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成功建立稳定下调Cx26表达的SK-Hep-1细胞(shRNA-Cx26组),与感染EGFP空载体(shRNA-control组)及未感染的SK-Hep-1细胞(blank-control组)比较,其Cx26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间质细胞形态转变为上皮细胞形态,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增多、vimenti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体外侵袭能力也显著降低(P<0.01)。结论靶向下调Cx26表达能抑制人高侵袭性肝癌SK-Hep-1细胞的EMT和体外侵袭。

    作者:阳洁;覃贵慧;陈军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miR-92b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迁移、粘附和侵袭的影响

    目的:探讨miR-92b对胃癌细胞迁移、粘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在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瞬时转染miR-92b inhibitor和miR-92b mimics后,经划痕实验、细胞迁移实验、基质胶粘附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对细胞转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Vimentin、Akt和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SGC-7901细胞转染miR-92b inhibitors后,迁移、粘附和侵袭的细胞数量减少(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Cadherin表达升高,Vimentin表达降低,Akt和p-Akt的表达升高。转染miR-92b mimics后,迁移、粘附和侵袭的细胞数量增多(P<0.05);E-Cadherin表达降低,Vimentin表达升高,Akt和p-Akt表达降低。结论 miR-92b介导SGC7901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肿瘤细胞的粘附、迁移和侵袭,可能通过非PI3K/Akt途径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

    作者:王卫华;王昌正;蒋一;吴本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Bim和细胞外调节蛋白在肝癌多药耐药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人肝癌耐药细胞HepG-2/ADM和亲本细胞HepG-2中ERK1,ERK2、ERK5和Bim的表达,探讨其对肝癌细胞多药耐药的影响。方法小剂量缓慢诱导法诱导建立人肝癌耐药细胞株HepG-2/ADM;CCK-8法测定HepG-2/ADM对多种化疗药物的交叉耐药性;Western-blotting检测MRP-1,P-gp,ERK1,ERK2,ERK5和Bim蛋白水平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Bim mRNA的表达。结果化疗药物能够体外诱导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HepG-2/ADM对ADM、5-FU和CDDP的耐药指数分别为6.8,4.1和4.5,且高表达MRP-1和P-gp蛋白;与亲本细胞HepG-2相比,HepG-2/ADM中ERK1,ERK2和ERK5的表达均升高,ERK1蛋白磷酸化水平无显著变化,ERK2磷酸化水平下降,且p-ERK1/2与ERK1/2的比值下降;Bim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结论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s和Bcl-2家族的促凋亡蛋白Bim的表达与人肝癌多药耐药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闫峰;王效民;马全明;袁思波;蒋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杏仁中央核μ-阿片受体调节大鼠摄食而不是摄水

    目的:探讨杏仁中央核内的μ-阿片受体对大鼠摄食和摄水的影响,并评估杏仁中央核内的谷氨酸信号系统在阿片肽介导的摄食行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不锈钢套管植入成年雄性SD大鼠一侧的杏仁中央核内,向饱食或脱水后大鼠杏仁中央核内注射不同剂量的μ-阿片受体选择性激动剂[D-Ala2, N-Me-Phe4, Gly5-ol]-脑啡肽(DAMGO)。注射后60、120和240 min时测量大鼠的摄食量和摄水量。向饱食后大鼠杏仁中央核内联合注射阿片受体非选择性拮抗剂纳曲酮(naloxone, NTX)和DAMGO,或联合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型谷氨酸受体选择性拮抗剂D-AP-5和DAMGO,注射后60、120和240 min时测量大鼠的摄食量。结果杏仁中央核内注射DAMGO (1~4 nmol)后,饱食大鼠的摄食量明显增加,而脱水大鼠的摄水量变化不大。NTX(26.5 nmol)可拮抗DAMGO诱导的摄食效应,D-AP-5(6.3~25.4 nmol)则对DAMGO诱导的摄食效应没有影响。结论杏仁中央核μ-阿片受体参与对大鼠摄食而不是摄水的调节,这种促食欲作用不依赖于杏仁中央核内的NMDA受体的激活。

    作者:闫君宝;闫剑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大鼠脑皮质内质网应激及凋亡相关因子在控制性低血压中的变化

    目的:探讨在不同程度控制性低血压中大鼠脑皮质神经元内质网应激(ERS)及凋亡的变化。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A组(对照组)、B组(70 mmHg)、C组(50 mmHg)、D组(30 mmHg)四组。大鼠麻醉后用硝普钠复合艾司络尔诱导控制性低血压,达到目的血压后维持60 min。对照组无降压,各组大鼠终补液量相等。控制性低血压完成后12 h断头取脑,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皮质中Bax、Bcl-2、GRP78、CHOP、caspase-12表达,RT-PCR法检测脑皮质GRP78 mRNA表达,TUNEL法检测皮质神经元凋亡。结果与A组比较,C组及D组中ERS相关因子GRP78 mRNA,GRP78、CHOP、caspase-1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B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与A组比较,C组及D组中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Bax表达上调, Bcl-2表达下调(P<0.05),在B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轻度的控制性低血压(70 mmHg)不会引起脑皮质神经元损伤,而程度较重的控制性低血压(低于50 mmHg)可以诱导脑皮质神经元ERS及凋亡。

    作者:张建杏;李红英;周国斌;王研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RNF31表达下调抑制TNF-α刺激的NF-κB通路的激活

    目的:利用慢病毒干涉下调内源性RNF31表达,研究NF-κB通路的活化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RNF31的shRNA片段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pGreenPuro中,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筛选出有效的干涉片段。将重组表达质粒与包装质粒PMD、SPA共转染293T细胞,在24 h、48 h分2次收集慢病毒上清,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病毒滴度。将获得的病毒感染HEK293细胞,提取细胞蛋白,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RNF31干涉效果;报告基因实验检测敲低RNF31对NF-κB转录活性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干涉RNF31对TNF-α诱导的NF-κB下游靶基因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下调RNF31对IκBα活化的影响;Hochest染色检测下调RNF3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RNF31干涉慢病毒pGreenPuro-RNF31载体并获得慢病毒颗粒,病毒滴度可达3×107 pfu/ml。在HEK293细胞中下调RNF31,抑制TNF-α刺激的NF-κB的转录活性,并抑制NF-κB下游靶基因的表达;下调RNF31抑制TNF-α刺激的IκBα的活化;此外,在TNF-α刺激细胞24 h时,RNF31表达下调使细胞凋亡增多。结论 RNF31表达下调抑制TNF-α刺激的NF-κB通路的激活。

    作者:陈洁;陈慧;詹轶群;杨晓明;于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两种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R.E.N.A.L.评分≥7的肾肿瘤的比较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经腹入路和后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R.E.N.A.L.评分≥7的肾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价手术疗效,对比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R.E.N.A.L.评分≥7的肾肿瘤行经腹入路(32例,经腹组)和后腹腔入路(30例,后腹腔组)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和记录手术相关参数、术后情况,评价手术疗效,记录并发症,所有患者常规随访。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热缺血时间、术中并发症、输血率、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切缘阳性率等。结果经腹组1例患者转为开放手术,后腹腔组3例转为开放手术,其余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手术在年龄、体重指数、ASA评分,Charlson并发症指数、肿瘤大径、肾肿瘤R. E. N. A.L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中估计失血量、热缺血时间、术中并发症、输血率、切缘阳性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手术时间较后腹腔组时间较短(210.4±59.2 min vs 252±58.3 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恢复进食时间(47±10 h vs 23±6 h)和住院时间(8.4±1.9 d vs 6.5±1.6 d)较后腹腔组时间较长(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均是治疗R.E.N.A.L.评分≥7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经腹入路操作空间大,容易暴露和手术操作;腹膜后入路术后恢复较快。

    作者:蒲小勇;徐战平;刘久敏;郑祥光;李东;罗耀雄;冼志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糖尿病患者前降支心肌桥与桥前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前降支心肌桥与心肌桥前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以确定前降支心肌桥是否为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12月间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的C 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资料(只记录前降支有无心肌桥及桥前血管有无狭窄大于50%冠脉粥样硬化)及临床资料。首先对糖尿病受试者按照有无心肌桥进行分组,比较心肌桥前段和无心肌桥组的对等段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无差别以及差别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然后对所有心肌桥受试者按照有无糖尿病进行分组,比较两组间心肌桥前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无差别以及差别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后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前降支心肌桥及桥前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患者2345例,其中1373例心肌桥中,827例桥前段冠脉存在动脉粥样狭窄,972例无心肌桥,与心肌桥组桥前血管对等部位血管中254例存在动脉粥样狭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经终校正后,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桥前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Odds Ratio值分别为3.91、2.69(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心肌桥桥前段更易发生粥样硬化狭窄,心肌桥均为桥前血管发生狭窄大于5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的心肌桥致桥前血管发生狭窄大于5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性更高。

    作者:田树平;吴芳;李春平;宋翔;李颖娜;陈敏;肖华锋;杨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KIR基因错配对肾移植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KIR基因错配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调查111对肾移植供受者的KIR基因和受者术后持续随访>37个月中急性排斥(AR)以及1、3年人/肾存活率的情况。结果(1)肾移植供、受者中均表达17个KIR基因,其中受者KIR3DS1的频率显著高于供者组(38.75% vs 24.66%,OR=2.17,χ2=3.94,P<0.05);(2)供受者KIR基因的平均相合率为82.53%;(3)肾移植后AR组供、受者中KIR2DS1相合率显著高于非AR组(85.00%vs 54.95%,χ2=6.19,P<0.05),供受者KIR基因型为AB型→AB型的比率显著高于非AR组(33.33%vs 8.00%,P<0.05)。(4)111例受者的1年人/肾存活率为94.59%,3年存活率为82.88%;预后不良组中供者呈KIR-AB基因型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57.89%vs 29.63%,χ2=8.19,P<0.05),供、受者均为KIR-AB型的比例亦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36.84%vs 9.78%,χ2=14.87,P<0.05)。结论 KIR3DS1可能与尿毒症具有易感关联。供者或受者任何一方为KIR-AB型可能与增加移植后AR发生率和降低人/肾的1年和3年生存率相关。避免选择KIR-AB型供体将有益于改善肾移植的近远期效果,这一发现将对活体肾脏捐献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医学伦理意义。

    作者:刘小友;姜正尧;罗敏;肖露露;付绍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磷酸化caspase-8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索Src对caspase-8的磷酸化作用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rc及caspase-8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对照肺组织中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对照肺组织的磷酸化caspase-8(p-Y380-casp8)的表达,Kaplan-Meire法分析p-Y380-casp8阳性组和阴性组的无疾病生存情况。结果 Caspase-8与Src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对照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caspase-8(+)Src(+)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磷酸化caspase-8均阳性表达,磷酸化caspase-8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肺组织(52.4%vs 7.1%,P<0.05),磷酸化caspase-8阳性表达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术后2年无疾病生存率显著低于磷酸化caspase-8阴性组(32.0%vs 60.3%,P<0.05)。结论磷酸化caspase-8可以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佳预后的标志分子,为临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评估提供了全新理论基础。

    作者:闵卫利;代志军;张寅斌;王西京;赵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Mus81基因在中国汉族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Mus81基因在中国汉族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3例手术切除的中国汉族结直肠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巢式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标本中Mus8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us81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常规肿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Mus8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114.6±68.0 vs 202.5±109.0,P<0.001)。Mus81基因在74.4%(32/43)的病例中表现为表达下调,且其表达下调与结直肠癌的远处转移(P=0.043)、TNM分期(P=0.022)及P53蛋白高表达(P=0.011)密切相关。结论 Mus81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中国汉族结直肠癌中明显下调,且其表达下调与结直肠癌的转移潜能及进展相关,提示Mus81是中国汉族结直肠癌的一个潜在分子指标物。

    作者:吴帆;陈为佳;谭国钳;刘建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外周血中血脑屏障损伤新型标记物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检测人血脑屏障(BBB)损伤新型标记物外周循环血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BMECs)的实验方法。方法选取33名AIDS脑病病例与13名健康对照分组实验,应用免疫磁珠吸附AIDS脑病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内皮细胞后涂片,免疫荧光三重染色法检测涂片中的cBMECs及相关内皮细胞(cECs和EPCs),并观察其与BBB损伤的关系。结果免疫荧光三重染色法成功检测到细胞型为CD146+/CD133-/S100B+的cBMECs细胞,CD146+/CD133-/S100B-的cECs细胞和CD133+/CD146+/S100B-的EPCs细胞。结果显示,病例组三种细胞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cBMECs、cECs、EPCs分别为t=4.298,P<0.01;t=4.886,P<0.01;t=4.889,P<0.01)。此外,以cBMECs含量与HIV病毒载量做散点图,可见cBMECs含量随病毒载量增加而增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r=0.928,P<0.01)。结论用临床病人标本成功建立了在外周血中检测BBB损伤新型标记物cBMECs的实验方法。BBB损伤病人外周血中cBMECs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新型标记物cBMECs在无创检测BBB损伤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妍;杜蕾;袁霖;陈德喜;邱嘉文;何肖龙;曹虹;黄胜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清VEGF-C、VEGF-D及VEGFR-3联合TSH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VEGF-C、VEGF-D和VEGFR-3的表达水平,分析3个指标与临床病理和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就诊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甲状腺疾病患者的血清及甲功资料。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55例,甲状腺良性肿瘤(BT)2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EGF-C/D和VEGFR-3浓度,并分析每位患者上述3个指标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结果 PTC组血清VEGF-C和VEGFR-3浓度明显高于BT组(P<0.05);VEGF-D浓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患者血清VEGF-C和VEGFR-3浓度在临床Ⅲ/Ⅳ期高于Ⅰ/Ⅱ期、TSH升高组明显高于TSH正常组、年龄>45岁者明显高于≤45岁者、肿瘤直径>2 cm的患者明显高于≤2 cm的患者(P<0.05或P<0.01),VEGF-C和VEGFR-3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变化不一致,淋巴结转移组VEGF-C浓度明显高于无转移组,而VEGFR-3则低于无转移组;二者均与性别无关;血清VEGF-D浓度在PTC伴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TSH升高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以及年龄、性别均无关。血清VEGF-C、VEGFR-3和TSH浓度的ROC曲线及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734和0.707(P<0.01);VEGF-D浓度线下面积0.556(P>0.05)。联合VEGF-C、VEGFR-3和TSH三个指标线下面积0.862(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VEGF-C和VEGFR-3的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的TSH结果,可以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黄静;李燕萍;薛刚;张文静;李少英;张静;吴靖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大骨节病与骨关节病软骨组织死亡相关因子表达的比较

    目的:观察大骨节病软骨组织中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 PDCD5)和早期生长反应蛋白1(early growth response protein-1, EGR-1)表达的变化及其在大骨节病软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来自大骨节病患者关节软骨(KBD组)10例,同时收集15例骨关节炎病人关节软骨(OA组)作为疾病对照,收集6例正常软骨作为健康对照(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3组关节软骨组织中死亡受体调节因子PDCD5和EGR-1表达变化,并在显微镜下计数和分析3组关节软骨不同分层间阳性表达率的显著性差异。结果(1)KBD软骨中层PDCD5阳性细胞表达率(41.35±2.97)%显著高于OA组(26.48±2.04)%和正常组(19.02±1.88)%(P=0.001和P=0.000),KBD软骨深层显著高于正常组和OA组(P=0.000和P=0.029),OA组也高于正常组(P=0.038),而3组间的表层软骨细胞PDCD5阳性率无差异(P>0.05);(2)在KBD软骨表层,EGR-1表达显著高于OA软骨和正常软骨表层(P=0.000和P=0.000),3组软骨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94±3.09)%、(3.20±1.49)%和(12.66±1.06)%,KBD软骨中层EGR-1阳性细胞表达率显著低于OA组软骨(P=0.002),而高于正常软骨(P=0.017),KBD软骨和OA软骨深层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0和P=0.001),而KBD组和OA组的平均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187);(3)KBD组与正常组的PDCD5和EGR-1分别在3个软骨细胞层的表达均无相关性,而PDCD5和EGR-1在OA关节软骨表层呈强正相关。结论 KBD软骨深层PDCD5显著上调,而软骨表层和深层EGR-1显著高表达,提示这两种重要的细胞死亡相关因子在大骨节病软骨破坏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武世勋;郭雄;张峰;郑晶晶;张增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平均动脉压对单肺通气患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的影响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期不同平均动脉压(MAP)对动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et)CO2]及对肺内分流(Qs/Qt)的影响。方法42例行右肺叶部分切除术需OLV患者,按OLV 20 min后MAP在基础值±10%以内为A组(22例),MAP低于基础值30%为B组(20例)。分别在诱导后双肺通气(TLV)20 min(T1),OLV 20 min(T2),B组复压后30 min(T3),恢复TLV20 min(T4)时点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et)CO2]及肺内分流(Qs/Qt)。结果 A组患者的PetCO2与PaCO2在OLV与TLV时均密切相关(P<0.05);B组在T2时[(Pa-et)CO2]较A组增大,但PetCO2与PaCO2仍具有相关性(P<0.05);B组T2时期Qs/Qt高于A组(P<0.05);在观察时间内,OLV期[(Pa-et)CO2]与(Qs/Qt)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 OLV期间血压正常时PetCO2可反映PaCO2的动态变化;低血压时[(Pa-et)CO2]增大,PetCO2与PaCO2相关性低于血压正常时,此时PetCO2可能不能准确反映PaCO2的变化,需进一步行血气分析。

    作者:曾昭燕;叶靖;赵振龙;秦再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外周血及大肠癌组织TGF-β1含量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结直肠癌患者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5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以及25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TGF-β1表达水平差异,同时检测了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大肠组织匀浆上清的TGF-β1含量,分析TGF-β1浓度的变化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浆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术后组以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TGF-β1含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大肠组织(P<0.05);在CEA阴性及CEA阳性患者中均可分别观察到类似的浓度改变。外周血TGF-β1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随着肿瘤分期的进展,浓度明显升高。结论 TGF-β1可联合CEA检测,更好的为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评价预后和复发提供参考价值,同时为基于抗TGF-β1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黄永红;曹云飞;高枫;张森;张磊昌;龙军先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趋化因子受体7在胃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在胃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35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分别检测CXCR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体外培养5种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系(HGC-27未分化腺癌;MGC-803低分化粘液腺癌;BGC-823低分化腺癌;SGC-7901中分化腺癌;MKN-28高分化腺癌),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各细胞系中CXCR7的表达水平。结果(1)胃癌组织中CXCR7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为P<0.01);(2)胃癌组织中CXCR7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Hp感染、肿瘤部位及病理类型等均无明显关系,但有饮酒史的胃癌患者CXCR7的表达高于无饮酒史的患者(P<0.05);(3)CXCR7在5种不同胃癌细胞系表达程度不一,与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其在中分化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表达程度高。结论 CXCR7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在胃癌细胞系中表达程度不一,推测其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师阿盟;董蕾;史海涛;贾淼;郭晓燕;姜炅;秦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Treg/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Graves眼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Treg/CD4+IL-17A+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Graves眼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根据临床活动性评分(CAS)将未经治疗的Graves眼病患者分为活动性GO组(AGO组)15例(CAS≥3),非活动性GO组(NGO组)15例(CAS<3);同时选取未经治疗的同期非突眼Graves病患者(GD组)15例及健康对照组(C组)15例。收集各组病人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Treg、Th17细胞比例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 (RT-PCR)检测Treg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及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情况;使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血清中Treg相关细胞因子TGF-β、IL-10、IL-35以及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A、IL-23、IL-6的表达变化。结果 GD组、NGO组、AGO组中Th17细胞比例较C组升高(P<0.05),且AGO组升高明显。RORγt在GD组、NGO组、AGO组中升高(P<0.05),其中AGO组升高明显。TGF-β、IL-35在GD组、NGO组、AGO组中表达下降(P<0.05),IL-10在3组中表达升高(P<0.05);GD组、NGO组、AGO组中IL-17A、IL-23、IL-6蛋白较C组比较升高(P<0.05),且AGO组中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Treg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降低可能是促使Graves眼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Th17细胞可能参与介导Graves眼病的发生与发展,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可能是评估GO患者病情活动性的新指标。Treg/Th17平衡的破坏可能参与Graves眼病的发病。

    作者:吕蒙;沈洁;李章芳;赵德福;陈志;万亨;郝宝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年龄段人群腰椎CT值的快速求解及临床意义

    目的:(1)探讨CT值平均值与骨密度值之间的关系;(2)探索一种新的图像分割方法快速准确求解不同年龄段人群腰椎CT值。方法随机采集202例腰椎薄层CT扫描数据为实验材料,按照性别及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各组数据输入至Mimics14.0通过新的图像分割方法分割腰椎为各个独立蒙板文件,进行空洞填补并直接读取其蒙板文件的CT值平均值、大值及小值。结果(1)男性21~70岁各年龄组的CT值平均值分别为424.94±52.23、405.59±53.60、361.76±53.50、344.17±47.76、332.88±58.33 Hu;女性组分别为439.89±50.99、448.06±65.89、421.43±54.74、369.07±78.27、304.98±55.05 Hu;(2)统计学分析:男性61~70岁组与21~50岁各组比较,P<0.05,与51~60岁组比较,P>0.05;女性51~70岁各组与21~50岁年龄段各组比较,P<0.05。结论(1)CT值平均值与骨密度值具有相关性;(2)通过新的图像分割方法可以快速准确获取感兴趣区域的CT值;(3)腰椎CT值平均值具有随着年龄增大而降低的特点。

    作者:宣鹏飞;张国栋;黄文华;柯荔宁;黄华军;李绍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肾移植受者应用霉酚酸酯的合理治疗窗

    目的:确定肾脏移植受者应用霉酚酸酯(MMF)的合理治疗窗浓度。方法选取110例肾移植受者分别于术后1月内、2~3个月、>4个月应用酶放大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口服MMF(分两次服用,间隔12 h)12 h后全血谷浓度(即MPA-C0),并观察受者用药期间急性排斥反应及药物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对所有受者随访时间均为1年。结果统计资料显示,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3.64%(15/110),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2.73%(36/110),其中白细胞减少症12例,MMF相关性腹泻10例,感染10例,肝功能损害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受者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均成功逆转,药物毒副反应受者经治疗和(或)调整MMF剂量后病情恢复,无死亡病例及移植肾摘除病例。通过ROC曲线计算得出,MPA-C0控制在1.40~2.80 mg/L可较好避免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并减少受者的药物毒副反应。结论对肾移植术后服用MMF的受者进行MPA-C0监测,对MMF用量进行个体化调整,有利于预防急性排斥反应和药物毒副反应发生,减少并发症,提高移植肾及受者的存活率。

    作者:于立新;周敏捷;罗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波生坦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波生坦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24例,其中4例为外科手术后患者,20例为临床诊断重度的肺动脉高压存在手术禁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按照设定的目标剂量口服波生坦治疗,服药2、4、6月时测定6MWD、UCG估测肺动脉压,评定心功能等级,复查肝肾功能。结果24例失访1例,死亡1例,症状有效缓解率达84.2%。肺动脉收缩压服药后2、4月与服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96),服药后6月时有显著性差异[(97.8±14.9)mmHg vs(80.9±25.0)mmHg,P=0.029]。服药后2、4、6月的6MWD较服药前显著提高[(317.0±134.1)m vs(488±98.8)m vs(496.3±89.0)m vs(491.3±114.2)m,P=0.004、0.003、0.004)。服药后2、4、6月心功能分级较服药前提高(2.9±0.5 vs 2.0±0.5,1.8±0.4,1.7±0.5,P均<0.001)。服药后2、4、6月复查肾功能正常,复查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结果与服药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波生坦可有效减轻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运动耐量及心功能分级,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叶卫华;李伯君;盛炜;姚名辉;尚亮;高长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Wnt/β-catenin信号与胃癌防治研究进展

    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复杂,细胞信号通路异常活化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Wnt/β-catenin信号参与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并有效诱导胃癌的耐药和再生,是介导胃组织癌变的关键信号;靶向抑制Wnt/β-catenin能够抑制胃癌的生长、侵袭转移,增加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本文对Wnt/β-catenin在胃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和干扰Wnt/β-catenin治疗胃癌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为胃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李康;旦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978~2014年我国登革热的流行病学分析

    自1978年以来,我国几乎每年都有登革热病例报告,表现为间断性流行,有每隔4~7年发生1次流行的趋势。高发年龄段为20~60岁,男女发病比例接近;4个血清型均有流行,但以1型为主。1997年以后,登革热疫情得到一定的控制,但2013年开始,登革热发病率明显上升,尤其是2014年,流行规模更是达到1986年以来的新高。截至11月23日广东省登革发病人数已经达到44894人,疫情的严重性已经引起高度关注。本文对1978年以来我国登革热的流行状况、地区和人群分布以及今年登革热疫情大爆发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

    作者:熊益权;陈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社区人群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分析社区人群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项目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婚姻、教育程度、收入、职业、劳动强度、吸烟、饮酒和社会心理等,以人员中出现下腰痛的为病例组,无下腰痛的为对照组。数据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社区人群1747例,398人为病例组,1126人为对照组。下腰痛的危险因素中性别的危险性高(OR=3.5522),其次是教育程度(OR=1.958)、劳动强度(OR=1.956)、婚姻(OR=1.612)、是否接触振动源(OR=1.491)、BMI(OR=1.127)、年龄(OR=1.060)。结论人群的性别、教育程度、劳动强度、婚姻、接触振动源、BMI为下腰痛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业余运动以及心理状况可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徐新毅;邱素均;安胜利;靳安民;闵少雄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学期刊高下载频次论文特征分析--以《重庆医学》为例

    目的:对《重庆医学》150篇高下载频次论文的基本信息进行分析,为探讨本刊论文发表的规律提供依据。方法将知网《重庆医学》下载频次排名前150篇论文纳入本次研究,分析论文的总下载频次、单篇论文下载频次、总被引频次、单篇论文被引频次、作者、单位、基金资助论文、刊载栏目等。结果(1)146篇高下载频次论文,下载频次平均是被引频次的48.22倍(2035/71103);高下载频次论文的下载频次与被引频次呈低度正相关关系(r=0.250,P=0.002);(2)高下载频次论文,发表栏目排名前3的依次为:综述(54.1%)、论著(21.9%)、医院或卫生管理(7.5%);(3)第一作者主要来自重庆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其他单位占28.8%;(4)有本刊编委或审稿专家署名的文章有61篇,占41.78%;(5)基金资助论文有31篇,占21.23%;(6)平均发表年限时间为6.35±2.36年,主要集中在发表后4~8年。结论本刊高下载频次论文的下载频次与被引频次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实际刊载量较小的栏目,但其被引频次不一定高;要充分发挥本土医疗资源和编委的影响力,扩大基金论文发表比例。

    作者:舒安琴;曾玲;姚雪;罗瑞;石芸;唐璞;徐川平;颜星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