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微创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扩张患者血浆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消化内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确诊的胆囊切除术后合并胆总管扩张患者20例(观察组)、胆囊切除术后未合并胆总管扩张患者20例(对照组),99mTc-EHIDA肝胆动态功能显像对各组对象胆总管区域胆汁流变学定量分析,且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空腹及餐后血浆VIP、CCK水平.结果:观察组Tmax(CBD)胆总管高峰时间、T1/2(CBD)胆总管半排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腹血浆VIP、CCK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餐后血浆VIP、CCK水平分别为(331.05±25.27)pg/mL、(1018.21±112.08)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3.09±21.24)pg/mL、(691.15±111.37)pg/mL(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扩张患者胆总管区域胆汁流变学有影响,餐后血浆VIP、CCK水平显著高.
作者:胡贵先;冯雪仪;胡亦懿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缓解期、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h17、Treg、Th17/Treg、IL-22、Th22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80例,缓解期组与急性期组各40例,同期体检正常未患COPD者2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比较3组间Th17细胞分数、Treg细胞分数、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IL-22+细胞分数、Th22细胞分数,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的变化,并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与不同分期COPD患者的关系及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急性期组COP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分数、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Th22细胞分数、IL-22+细胞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与缓解期组(P<0.05),Treg细胞分数低于于对照组与缓解期组(P<0.05).缓解期组COP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分数、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Th22细胞分数、IL-22+细胞分数均高于对照组,Treg细胞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组受试者FEV1%、FEV1/FVC低于对照组与缓解期组(P<0.05),缓解期组受试者FEV1%、FEV1/FVC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Treg细胞分数与FEV1%、FEV1/FVC呈正相关(P<0.01),Th17细胞分数、Th17/Treg细胞比值、Th22细胞分数、IL-22+细胞分数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P<0.01).结论:COPD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细胞因子比例失衡而导致持续存在的慢性炎性反应,自身免疫失衡与COPD肺功能损伤密切相关.
作者:郝小梅;彭文照;刘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采用高脂饮食喂养ApoE缺失(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观察比较辛伐他汀联合叶酸对AS小鼠血清对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氧磷酯酶(PON1)、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雄性ApoE-/-小鼠25只,高脂饲料喂养作为AS模型组,另外取适龄C57BL/6J小鼠10只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第4周后,随机处死2种小鼠各5只,检测相应血清指标,作为基线参考.其余ApoE-/-小鼠随机分为AS模型对照组(单纯高脂饮食)、辛伐他汀组(高脂饮食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叶酸组(高脂饮食基础上给予叶酸治疗)、辛伐他汀联合叶酸组(高脂饮食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叶酸治疗),每组5只.实验第8周末处死5组小鼠,并取小鼠血清检测HDL-C、LDL-C、Hcy水平及PONl、MPO活性.结果:实验第8周末,与AS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联合叶酸组LDl-C水平显著减低(P<0.05,P<0.01),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叶酸组LDL-C、HDL-C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与AS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叶酸组、辛伐他汀联合叶酸组血清PON1活性显著升高(P<0.01,P<0.05,P<0.01),MPO活性显著下降(P<0.01,P<0.05,P<0.01);实验第8周末,与同期AS模型组、叶酸组比较,辛伐他汀联合叶酸组LDL-C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HDL-C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与同期AS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叶酸组比较,阿托伐他汀联合L-4F组PON1活性均显著增加(P<0.01,P<0.05,P<0.05);MPO活性均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辛伐他汀、叶酸均可通过升高血清PON1活性,降低MPO活性,从而改善HDL抗氧化、抗炎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叶酸对LDL-C、HDL-C水平无影响.辛伐他汀联合叶酸不仅降低LDL-C,升高HDL-C,而且更有效的改善HDL抗氧化、抗炎功能,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优于单药使用.
作者:李鹏;林小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血栓弹力图法(TEG)和光学比浊法(LTA)检测经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行冠脉介入术(PCI)后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PGR)一致性,并结合CYP2C19基因酶活性程度进行相关性比较.方法:收集2016年1月~6月期间心内科经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行PCI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72例,其中CYP2C19基因酶活性快代谢148例(40%),中间代谢153例(41%),慢代谢71例(19%).对血栓弹力图的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TEGADP)与ADP诱导的光学比浊法血小板聚集率(LTAADP)检测CPGR进行一致性和相关性分析,以及CYP2C19基因表达的酶活性程度与这两种方法检测CPGR的关系.结果:TEG法所测血小板抑制率检测CPGR为10.48%,LTA法所测血小板聚集率检测CPGR为11.02%.两种方法在检测CPGR上无明显差异(P>0.05).CYP2C19基因酶活性程度与TEG法检测CPGR相关性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CYP2C19基因酶活性程度与LTA法检测CPGR相关性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EG法检测CPGR在CYP2C19慢代谢基因检出率为23.94%,TEG法检测CPGR在CYP2C19慢代谢基因检出率为16.90%.结论:TGE法与LTA法在监测氯吡格雷疗效上有较好的一致性,TEG法检测CPGR在CYP2C19慢代谢基因检出率更高.
作者:李阳华;李广华;范小斌;谢年谨;周典蓉;刘长钰;钟敏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alretinin和PGP9.5在先天性巨结肠(HD)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确诊的48例HD患者和20例非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扩张段HD和狭窄段HD、非HD组织中行Calretinin和PGP9.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48例HD扩张段中,40例可见成熟神经节细胞,8例见不成熟神经节细胞,Calretinin和PGP9.5均表达阳性.HD狭窄段Calretinin阳性1例,阴性47例;PGP9.5显示增粗神经纤维46例,无增粗2例.20例非HD中Calretinin表达阳性19例,1例神经纤维阳性,未见神经节细胞;PGP9.5均呈阳性表达.狭窄段HD与非HD中Calretinin阳性率、PGP9.5标记的增粗神经纤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65%(95%CI,0.84-0.99)和95%(95%CI,0.73-0.997).结论:病理形态学诊断联合Calretinin和PGP9.5检测对于H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更加准确.
作者:陈文静;杜瑞;李辉斌;林慧娟;张江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自粘结树脂水门汀与自酸蚀树脂粘结系统对牙冠修复患者玻璃纤维桩的粘结效果.方法:以80例(86个)牙冠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粘结材料不同将受试牙分为A组(43例,46个)和B组(37例,40个),其中A组采用自粘结树脂水门汀进行牙冠修复;B组采用自酸蚀树脂粘结系统进行牙冠修复.观察随访6、12、24个月时的修复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两组纤维桩修复成功率均为100%;随访12个月,A组纤维桩修复成功率100%,B组1个纤维桩脱落,修复成功率9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A组中1个纤维桩脱落、1个根尖周炎性病变,修复成功率95.7%;B组中1个纤维桩脱落、1个纤维桩根折,修复成功率9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粘结树脂水门汀或自酸蚀树脂粘结系统修复牙冠,均可有效保证玻璃纤维桩粘结效果.
作者:徐龙芬;李礼芳;郭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碳酸氢钠和甘氨酸两种喷砂剂处理牙面对年轻恒磨牙窝沟封闭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10月于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行90例窝沟封闭的儿童随机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洁治清理处理牙面,碳酸氢钠喷砂组在窝沟封闭前用碳酸氢钠处理牙面,甘氨酸喷砂组在窝沟封闭前用甘氨酸喷砂处理牙面.6、12、18个月后观察窝沟封闭的留存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个月后,3组留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碳酸氢钠喷砂组和甘氨酸喷砂组留存率分别达95.90%、97.44%;18个月后,碳酸氢钠喷砂组和甘氨酸喷砂组留存率分别达93.86%、97.2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甘氨酸喷砂组留存率高于碳酸氢钠喷砂组(P<0.05).结论:与传统机械法处理牙面比较,喷砂法处理牙面能延长恒磨牙窝沟封闭保留时间,甘氨酸喷砂剂的远期实验效果好于碳酸氢纳喷砂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玉华;周静艳;薛黛;朱房勇;高宇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术后患者入住ICU对VTE发生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8558例手术患者,根据是否存在VTE分为VTE组(72例)和对照组(250例),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特征的差别,对可能有意义的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入住ICU患者的D二聚体数值、手术时间、手术次数(≥2次)、卧床>72 h、肿瘤病理分期、中心静脉置管、糖尿病、冠心病、抗凝治疗的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卧床>72 h的OR值为6.96,95%CI:2.858-16.955,P=0.000;肿瘤病理分期的OR值为7.127,95%CI:1.96-25.911,P=0.003;抗凝治疗的OR值为0.397,95%CI:0.197-0.801,P=0.01.(3)Kaplan-Meier(K-M)法显示入住ICU>24 h的患者术后VTE 90天发生率明显高于入住ICU时间<24 h的患者(P=0.000).结论:卧床>72 h是术后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的病理分期是肿瘤患者术后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入住ICU时间>24 h是术后VTE发生的高危因素;抗凝治疗是术后VTE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何子永;周慧;张靖轩;刘宗师;杨自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胸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60名择期行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GA组患者单独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GT组患者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观察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变化和血清TNF-ɑ、IL-6,IL-10变化.结果:与GA组相比较,GT组患者术后血清促炎症因子TNF-ɑ和IL-6均明显降低(P<0.05);与GA组相比较,GT组患者麻醉后苏醒迅速,但是麻醉诱导后低血压发生率增高(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能降低胸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麻醉后苏醒,但是在应用时应当加强血压监控.
作者:张小艺;王金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医院血液库预警体系的建立及应急措施,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取2016年3月-2016年8月医院血库建立血液库存预警体系作为研究对象,设定科学合理的血液库存量,建立三级库存预警机制,根据血液库存量数据包含日常基础用量(含日常储备量、重大手术及可预测用量等)及突发事件紧急用量两部分建立相应的预警体系,根据每一级机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结果:2016年共分为三个阶段建立血库预警机制,每个阶段预警12至13天,该时间段共有873名应急献血者,共获得献血量199400 mL;2016年全年我血库对于O型血需求量较大,其次为A型血,对于AB型血需求量少;根据医院每天需要血下限设定血站血库的安全库存量,A型血为701U、B型血为672U、O型血为1213U、AB型血为162U;根据医院每天需要用血下限及安全库存量,血站设定血液血库三级警戒线,通过三级警戒线能满足99%1 d急救用血及95%1 d手术用血量.结论:血液库存预警体系的建立能减少血液过期报废率及库存不足告急频率,保证血液库存保持在稳定状态,提高了血液供应应对能力.
作者:张颖;詹伟波;黄彦;符雪丽;叶翠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三种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颈椎外伤和疾病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河源城区人民医院15例、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脊柱外科65例)各类邻近阶段颈椎病及颈椎外伤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并分组:25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全接触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25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30例颈椎前路髓核摘除加植骨内固定术(C组).对比三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融合节段骨性融合时间,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术前、术后颈脊髓功能,计算其改善率;行影像学检查以对比两组颈椎生理曲度(C2-7Cobb角、D值)及减压两端椎体前上缘至下缘高度(HAB)、减压两端椎体后上缘高度至后下缘高度(HPB).结果:截止终访时间,三组均未见固定物松动、断裂等不良现象,未见颈椎间盘突出骨化及椎体滑脱及血管、神经受压现象,融合节段区均获得骨性融合;同时三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性融合时间、术后6个月及终访时其JOA评分、术后即刻-术前D值、术后3个月时各组HAB及HPB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组均显著优于C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全接触钛网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不仅可缩短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对JOA指数、颈椎生理曲度等的改善更显著.
作者:严越茂;艾福志;李世平;肖建斌;崔海滨;张海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微创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技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5年2月中山市坦洲医院收治的58例高能量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膝前正中入路微创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术中透视观察股骨远端关节面的恢复情况,术后观察其关节面平整程度、力线、内固定的牢固程度、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术中可见58例患者股骨远端关节面均明显恢复.随访8~24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良好.按Mercha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术后1年优良率为87.2%,与健侧的9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股骨远端关节面台阶、股骨力线成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膝前正中入路微创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高能量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复位满意、膝关节功能锻好、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唐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107例患者万古霉素的应用情况,分析其血药谷浓度的分布情况及达标率,为万古霉素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重症医学科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患者的资料,根据首次测定血药谷浓度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4~5剂给药前30 min)、和B组(6剂及以后给药前30 min),每组根据是否首剂给予负荷剂量进一步分为给予负荷剂量组以及未给予负荷剂量组两个亚组,分析各亚组血药谷浓度的分布及达标率.结果:(1)入组107例患者,共230份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监测的数据,达到目标血药谷浓度(15~20 ng/mL)的有52例(22.61%).(2)共59例患者纳入A组,共有7例患者达到目标血药谷浓度,占总人数的11.86%.其中给予负荷剂量组6例,未给予负荷剂量组1例,给予负荷剂量组目标谷浓度达标率明显高于未给予负荷剂量组(15.8%vs 4.8%).共48例患者纳入B组,共有17例患者达到目标谷浓度,占总人数的35.4%,其中给予负荷剂量组11例,未给予负荷剂量组6例,给予负荷剂量组目标谷浓度达标率明显高于未给予负荷剂量组(44%vs 26.1%).A组与B组比,A组目标谷浓度达标率明显低于B组(11.86%vs 35.4%).结论:经验使用万古霉素,目标血药谷浓度达标率低,为迅速达到稳态谷浓度,有必要首剂给予负荷剂量,同时加强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作者:张瑞昌;孔田玉;杨其霖;熊旭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电凝与钛夹分别联合血凝酶注射治疗重症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重症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电凝组与钛夹组各43例.电凝组患者予以血凝酶注射联合内镜下电凝止血,而钛夹组则予以血凝酶注射联合内镜下钛夹止血进行治疗.比较术前及术后3 d时,两组患者腹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法疼痛评分量表(VAS)]、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分析两组患者止血效果、住院时间、术后3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时溃疡愈合情况(畸田隆夫消化道溃疡分期法)差异.结果:术后3 d时,两组患者VAS评分、TNF-α、IL-10水平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均<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EGF、EGF水平均较术前有显著提升(P均<0.05),但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内,两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内镜下电凝与钛夹分别联合血凝酶注射治疗重症消化性溃疡出血均可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二者安全性均属良好,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
作者:王小谷;欧阳信强;陈朝大;邓叙群;龚建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皮肤激光美容术后患者的防晒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皮肤激光美容术的2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有针对性的术后防晒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有效的防晒护理过后,观察组从色素沉淀、复发皮损、红肿症状以及其它症状的发生情况比较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皮肤激光美容的患者实施有效的防晒护理,是促进患者恢复和预后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当各种慢性肾脏疾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发展到终末阶段,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被定义为终末期肾脏病( 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 CKD 的人群患病率超过10%,在高危人群中超过50%. 排除年龄、性别、种族和并发症等因素,临床预后不良事件与CKD中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和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加高度相关. 此外,ESRD阶段肾小球滤过率的急剧降低会产生不利的临床结果[1].
作者:朱彦融;苗芸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通过对学习过程的评估和判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及时有益的反馈信息,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从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和特点入手,结合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教学评价现状,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探讨了形成性评价在医学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并提出在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评价中,要让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加大形成性评价的占比,及时调整教和学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陈启瑞;曾庆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改变传统授课方式,探索医患沟通教学新模式,从而更好地开展医患沟通训练,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方法:在医患沟通教学中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PBL)与标准化病人相结合,融入医患沟通的教学中,并通过评价反馈系统保证教学效果.结果: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医患沟通教学的实用性,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患者的立场和感受,从而促成良性沟通.结论:PBL教学法结合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模式对目前医患沟通教学模式的探索具有较为重要的启发意义,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童兴瑜;尤纱纱;何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中国男性人群中吸烟、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亚单位β2(CHRNB2)上rs2072659与rs2072660位点多态性与肺癌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4例男性原发性肺癌患者和821例正常健康男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人口学特征、吸烟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等信息,检测静脉血CHRNB2基因簇上单核苷酸的多态性位点rs2072659与rs2072660的多态性.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吸烟、CHRNB2基因簇上的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关联.结果: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婚姻等混杂因素后,CHRNB2rs2072660 C/T基因型较C/C基因型相比,发生吸烟的风险降低(OR=0.710,95%CI=0.530-0.953);但相对于C/C基因型而言,CHRNB2rs2072660 C/T(OR=1.71,95%CI=1.17-2.50)发生肺癌的风险增加,rs2072659与rs207260的多态性和吸烟对肺癌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吸烟和CHRNB2中的rs207260的多态性是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亚雷;蔡霞;庞玲娟;江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药物基因CYP4F2和CYP3A4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汉族儿童131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55例、女456例,包括川崎病694例、非川崎病617例.收集外周静脉血进行CYP4F2 rs2108622、CYP3A4 rs2242480基因PCR扩增和序列分析.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进行总体样本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检测.分析性别与上述基因的基因型分布的关系;按疾病类型进行分组,分析疾病类型与上述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的关系.结果:纳入本研究的汉族儿童1311例,基因检测显示CYP4F2 rs2108622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9.57%(n=781)、35.39%(n=464)和5.04%(n=66),其中小T等位基因频率为22.7%;CYP3A4 rs2242480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26%(n=672)、40.43%(n=530)和8.31%(n=109),其中小T等位基因频率为28.5%..按性别分组,上述基因的基因型分布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疾病类型分为川崎病组(n=694)和对照组(n=617),川崎病组与对照组CYP3A4 rs2242480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川崎病组与对照组CYP4F2 rs2108622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国汉族儿童华法林药物基因CYP4F2 rs2108622以野生型为主,而CYP3A4 rs2242480以变异型为主,包括纯合变异和杂合变异.
作者:谢小斐;黄萍;张丽;于明华;顾晓琼;汪周平;王燕飞;李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种检测手段联合应用在脑膜癌病及其病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明确诊断为脑膜癌病的患者80例为病例组,纳入同期以头痛、发热为主要表现就诊的非肿瘤患者60例为对照组.留取患者脑脊液标本,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收集脑脊液有形成分,瑞姬染色后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进行脑脊液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检测;对部分来源及性质未明的异形细胞进行细胞角蛋白(CK)、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CD45及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HMB45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的细胞收集率、细胞完整性等均明显优于常规离心涂片法.病例组脑脊液细胞学表现以淋巴-单核细胞反应为主,均发现明显异形细胞;对照组呈中性粒细胞反应型、淋巴细胞反应型及混合细胞反应型,未发现明显异形细胞.病例组脑脊液CEA水平显著高于与对照(P<0.05),而AFP、HC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肺腺癌、胃癌、结肠癌和乳腺癌脑转移患者肿瘤细胞CK阳性,胶质瘤患者肿瘤细胞GFAP阳性,淋巴瘤患者肿瘤细胞CD45阳性,黑色素瘤患者HMB45阳性.结论:采用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进行脑脊液有形成分收集,经瑞姬染色后行细胞学检测是诊断脑膜癌病的有效方法.脑脊液肿瘤标志物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联合应用,有助于脑膜癌病的诊断和原发灶分析.
作者:许绍强;李晋;乔琳;黄春霞;程莎莎;李海南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