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西药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口腔扁平苔癣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06例口腔扁平苔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给予口服西药外用维A酸乳膏加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口服西药加外用维A酸乳膏涂擦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88.67%)也高于对照组(67.92%).结论 西药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口腔扁平苔癣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峻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研究标准的86例Hp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4),治疗组给予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谷氨酰胺颗粒服用;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及谷氨酰胺颗粒服用.连续服药2周,观察两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90.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谷氨酰胺颗粒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唑、谷氨酰胺颗粒二联疗法均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效,而阿莫西林为抗生素,因此,在Hp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当中可不添加抗生素,同时也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吴常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83例血液透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按心率快慢分为A、B两组,均给予美托洛尔治疗.结果 美托洛尔可减少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及缓解症状.A组疗效优于B组(P<0.05),总有效率A组(90.5%)也高于B组(73.2%)(P<0.05).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美托洛尔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室性期前收缩有效、安全.
作者:黄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改良式巴氏腺脓肿造口术治疗巴氏腺脓肿近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巴氏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改良式巴氏腺脓肿造口术组(研究组)30例和传统造口术组(对照组)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治愈时间、术后性交疼痛、术后复发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性交疼痛的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式巴氏腺脓肿造口术治疗巴氏腺脓肿手术操作简单,复发率低,不影响性生活,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虞善芝;吴玉英;刘媛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对胰腺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9-05~2011-06因胰腺占位病变行EUS-FNA病人16例,回顾性总结分析EUS-FNA病理诊断的阳性率及穿刺活检的安全性.结果 EUS-FNA病理结果中,腺癌8例,假性乳头瘤状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T)1例,炎性6例,阳性检出率为62.5%.其中4例行手术治疗,手术结果与EUS-FNA结果符合3例,符合率为75%.结论 EUS-FNA对胰腺占位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作者:覃柳;梁列新;农兵;张法灿;潘咏;邓梦婷;黄守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患者的临床与肌电图特征.方法 对38例PM和DM患者的临床与肌电图的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以肌肉无力为多见(88.0%),其他依次为皮肤损害(31.0%),发热(10.5%).肌电图检查示肌源性损害32例,神经源性损害1例,异常率为86.8%.主要表现为插入电位延长(9.5%)、出现自发电位(52.3%);MUP时限缩短(74.6%)、MUP波幅降低(6.3%),多相波增多(34.1%);重收缩时波型异常(44.4%)及峰值波幅降低(37.3%).股四头肌、胫前肌及胸锁乳突肌阳性率显著高于拇短展肌组.胫前肌组MUP时限缩短的阳性率及多相波增多阳性率均表现高.结论 肌电图检查是诊断PM和DM的重要手段,选择胸锁乳突肌、胫前肌及股四头肌进行EMG检查阳性率高.
作者:凌秀明;黄载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放射性鼻窦炎鼻内窥镜的诊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鼻窦炎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35例中,治愈25例(71.4%),好转8例(22.9%),无效2例(5.7%),总有效率为94.3%;未发生眶内和颅内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者.结论 采用鼻内镜对发现和治疗放射性鼻窦炎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吴伟铭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置管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群及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E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尿道分泌物细菌培养情况.结果 EICU中置管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7.19%;病原菌以G-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且耐药严重.结论 加强EICU置管患者病原学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杨新疆;赵开亮;麦泉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高频超声检查经过骨科门诊诊断为慢性软组织损伤187例患者,并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高频超声能满意显示病变软组织的细微解剖情况,其与临床的诊断总符合率达77.5%.结论 高频超声对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和简便、价廉、准确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兰春;韦江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头孢曲松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72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头孢曲松钠2 g,静脉注射,2次/d,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3 g,静滴,2次/d;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 g,静滴,2次/d.疗程14~21 d,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5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孢曲松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疗效显著.
作者:吴冬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螺内酯、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8例扩张型心肌病按轻、中度慢性心力衰竭病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联合治疗组(培哚普利、螺内酯、美托洛尔).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 (1)治疗前两组HR、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三项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培哚普利、螺内酯、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轻、中度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吴文佑;杨名辽;韦克栋;梁叶;容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探讨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PDS)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分娩的300例孕妇,应用EPDS跟踪调查,并以<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为诊断标准进行产后抑郁的诊断.观察产妇的抑郁情绪,评价EPDS的诊断价值.结果 300例患者EPDS评分≥13分者73例.根据DSM-Ⅳ诊断标准,诊断产后抑郁者为58例,占19.3%.EPDS得分以12分为界值时,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91.7%,阳性预测值为72.6%,阴性预测值为96.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950(0.912,0.989),P=0.019.结论 产妇抑郁情绪严重,EPDS可以用作临床筛查的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叶学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由于短串联重复片段(STR)在人类基因中具有广泛性和多态性的特征,已成为了主要的遗传标记,随着其检测技术不断进步,已广泛应用于法医学领域的研究中.该文主要介绍STR特征、相关技术及其在法医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焦伟;刘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用于术后镇痛的静脉镇痛药品种繁多,临床效果各有不同.近年来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治疗已形成常规.经静脉用药的术后镇痛方法简便易行,但在镇痛药物的选择上,各医疗单位却有着各种各样的方法,给临床医生带来了一些困惑.该文对国内常用的静脉镇痛药的药理以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以便给临床医生用药提供帮助.
作者:赵志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龋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儿童是龋病的高发人群,做好儿童龋病的预防尤为重要.该文就乳牙防龋技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小杰;肖亦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通过痰细菌培养来协助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适当的护理吸痰方法、技巧和流程有助于提高肺炎患儿痰细菌培养的可靠性.该文就儿科常用吸痰方法和技巧,及其对肺炎患儿痰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唐晓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内分泌特征为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LH水平和LH/FSH比值升高.目前的研究发现,即使对PCOS患者进行促排卵治疗,妊娠率仍相当低.因此,不孕的因素除了慢性不排卵外,还与子宫内膜局部环境的改变有关,其不正常的内分泌状况导致的不良子宫内膜环境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引起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目前,子宫内膜胰岛素受体表达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作者:吴月莲;李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将9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1)单纯保守治疗组30例,单纯采用西医常规非手术疗法,包括如禁食、抗感染、补液、持续胃肠减压等;(2)手术治疗组30例,入院后即行手术治疗;(3)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结果 (1)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组治愈15例,总有效率为80%,复发率16.7%;(2)单纯保守治疗组治愈12例,总有效率为80%,复发率33.3%;(3)手术治疗组治愈19例,总有效率为93.3%,复发率30%.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组较单纯保守治疗组及手术治疗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排便时间较单纯组及手术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缩短了疗程,多数患者避免了再次手术的痛苦,也大大节省了治疗的费用,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比较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劳景茂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不同部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将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1例(62眼)随机分成A、B两组.A组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辅助丝裂霉素C治疗.B组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下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辅助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眼不适症状持续时间、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以及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不适症状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翼状胬肉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可取得与上方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相同的效果,且术后异物感持续时间较短.
作者:伍宇;李敏;陈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牙列缺损患者行太极扣(ERA)附着体义齿和卡环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的主观感觉和咀嚼功能.方法 选择肯氏Ⅰ类牙列缺损患者60例,30例制作ERA附着体义齿共35件,30例制作卡环可摘局部义齿共33件.戴牙后3个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戴用义齿后的适应情况、满意程度及咀嚼功能的变化等.结果 患者对ERA附着体义齿和卡环可摘局部义齿两种修复方式比较认为,在总的满意度、美观、舒适度、咀嚼功能、语言、适应期、食物结构改变等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结论 ERA附着体义齿在美观及功能上不仅能满足患者的要求,而且远优于卡环可摘局部义齿.
作者:刘光雪;潘小波;彭利辉;钟爱喜;卢其芳;李荣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9,AQP9)对损伤反应的表达变化及其所起的作用.方法 取出生后2 d的Wistar大鼠乳鼠大脑皮层进行星形胶质细胞纯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损伤组,每组分为1、3、5、7 d共4个时间点,采用划伤的方法建立星形胶质细胞对损伤反应的实验模型,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原位杂交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对损伤的反应及AQP9的表达变化.结果 星形胶质细胞受损后,形态学上表现为胞体肥大、突起增粗,呈反应性胶质化的典型特征;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增强;原位杂交分析表明,AQP9 mRNA表达在损伤后1 d显著增高,第3天至第5天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对损伤表现为反应性胶质化、AQP9 mRNA表达增强,提示AQP9可能直接参与损伤性脑水肿的形成.
作者:李燕华;李吕力;罗永坚;王铁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0例(145个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术后疼痛缓解情况,术前和术后3 d、1个月、3个月应用10分制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3个月随访,100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CR),15例患者部分缓解(PR),5例无缓解,有效率为95.83%(CR+PR/总例数).术前与术后各时间段比较,视觉模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止痛效果和创伤小的优点,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甘锋平;谭海涛;江建中;谢兆林;陈国平;李晓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以2007-06~2009-05收治的14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2009-06~2010-05收治的169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饮食、运动、孕期胎儿监护、孕期母体保健、产褥期护理等护理.结果 观察组病理妊娠和分娩期并发症10例,胎婴并发症5例;对照组病理妊娠和分娩期并发症22例,胎婴并发症15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临床护理,能有效降低母婴的并发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
作者:张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与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和经验.方法 对10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中的术前护理要点和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经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抢救成功101例(93.52%),死亡7例(6.48%).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手段,及时、快速、有序、规范的术前准备是争取手术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凌飞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特点.结果 42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其中血管再通22例(52.4%);36例好转或稳定出院(85.7%),6例死亡(14.3%)者中,3例并发急性左心衰及心源性休克死亡,2例因并发颅内出血抢救无效死亡,1例因心律失常室速、室颤死亡.结论 针对女性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不仅要实施急性心肌梗塞的常规护理,更要针对其糖尿病血糖波动的特点,严密监测血糖,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或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金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血浆置换使用的仪器将血浆置换的患者分为三组.A组:血泵联合输液泵组;B组:单纯血泵组;C组:连续性血液净化机组.观察比较三组实际置换时间与设计时间符合率、血浆输入与滤出液流出平衡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人力成本、医疗费用等.结果 A组与B组比较时间符合率、液体平衡率明显增高(均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A组与C组比较时间符合率、液体出入平衡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泵联合输液泵应用于血浆置换术,简易安全,适宜基层医院的应用.
作者:杨雪群;钟秋;梁业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的护理方法与要点.方法 对1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儿气管插管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例患儿中抢救成功12例,抢救成功率为92.3%.结论 细致和精心的护理对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儿的生命,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福兰;曾念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对住院50例行TURP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术前的护理和术后观察要点和做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0例患者通过围手术期精心的护理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积极有效正确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是保证前列腺增生的老年患者TURP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郑璐;乐国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人工心脏瓣膜再次置换的原因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5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接受瓣膜置换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初次换瓣到再次换瓣时间为0.5~15(10.5±1.5)年;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心脏停跳10例,心脏不停跳15例;置换的瓣膜有二尖瓣13例,主动脉瓣10例,三尖瓣2例.结果 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5~158(89±34)min;体外循环时间为80~204(112±32)min;无一例住院死亡,住院天数15~30(20.5±2.5)d;出院时心功能改善至Ⅰ级16例,Ⅱ级9例.结论 再次换瓣手术应恰当掌握手术时机,可应用传统的心脏停跳法及不停跳法,手术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蒙伟平;谭宁;吴勋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在胃巨大溃疡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7-01~2010-10住院经病理及内镜检查确诊为恶性胃巨大溃疡的患者65例(恶性胃巨大溃疡组),另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良性胃巨大溃疡患者68例(良性胃巨大溃疡组),两组患者均用C12检测系统行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结果 65例恶性胃巨大溃疡组的CEA、CA125、CA242、CA19-9、AFP与68例良性胃巨大溃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肿瘤标志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恶性胃巨大溃疡组的CEA、CA125、CA242、CA19-9与良性胃巨大溃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是检测肿瘤标志物的一种技术,该系统能在同一体系下同时检测12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弥补了单项指标检测的不足,对胃巨大溃疡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秦海春;范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抗氧化剂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60例2型糖尿病伴有不同程度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32)每日给予α-硫辛酸600 mg加液体静脉点滴,对照组(n=28)每日给予甲钴胺1 000 μg加液体静脉点滴,连续2周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及神经周围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作者:徐文俭;刘国峰;孙顺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0.4×109/L[1])常与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有关,但临床上病因多种多样.本文收集了2010-08~2011-03在我科住院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例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黄向英;阳文捷;林金盈;朱霞;李永敢;李学军;许力;魏华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明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戴入治疗有效的口腔矫治器后髁状突的位置变化.方法 选取21例使用口腔矫治器成功治疗的OSA患者参加研究,采用经颅咽方向投照双侧颞下颌关节的方法摄取闭口位、大开口位及戴有效的口腔矫治器后双侧颞下颌关节的数字化X线片.测量髁状突的位置并作三个不同下颌位置的比较,对髁状突位置的变化及戴用口腔矫治器后的疗效变化作相关分析.结果 三个髁状突位置明显不同.患者戴入治疗有效的口腔矫治器后髁状突的上点座标为X(-1.21±1.98)mm,Y(-0.68±1.08)mm.髁状突位置的变化与口腔矫治器疗效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x值的相关系数为r=0.057,y值的相关系数为r=0.024.结论 戴入有效的口腔矫治器后髁状突的上点为靠近于颞下颌关节的结节点.
作者:黄敏方;周嫣;陈世稳;方志欣;钟易;KO Ching-chang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在先天性巨结肠(HD)术后小肠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0-01~2011-01期间收治的HD术后出现小肠结肠炎27例患儿,随机分为生长抑素加常规治疗组(治疗组,12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5例),观察两组病例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治愈时间等各项指标,对结果分别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在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和治愈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结论 生长抑素可全面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减压肠管扩张和缺血性改变;可明显改善HD术后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症状,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邓洪强;吴鸿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超普疝修补装置(UHS)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三维UHS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14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均治愈出院,随访8个月~3年未见复发.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以应用无张力疝一期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
作者:翟东升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