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国际刊号:1008-6978
  • 国内刊号:50-1116/R
  • 影响因子:0.84
  • 创刊:1988
  • 周期: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116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1999年重庆市期刊质量考评中被评为优等
  • 临床医学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1年8期文献
  •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诊断左肾重复肾伴巨输尿管异位开口1例

    患者女,25岁,因左下腹间歇性疼痛1个月余,外院超声诊断为左侧附件区囊性占位,考虑为巧克力囊肿来我院行手术治疗.患者从小有不自主滴尿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腹平软,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明显包块,左肾区叩痛,左下腹轻度压痛,无明显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可,尿道发育正常,其下方隔阴道壁见一开口,按压下腹部见淡黄色液体流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和肝肾功化验均正常.

    作者:刘明云;田洪超;聂绪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胎儿肢体血管瘤超声表现1例

    孕妇,37岁,孕3产1,孕36+5周来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超声所见:胎儿头位,双顶径:9.3 cm,头围:32.5 cm,腹围:32.1 cm,股骨:6.9 cm,胎心率148次/min,脐动脉血流频谱S/D:4.0,羊水指数:26.4 cm,胎盘位于宫腔前壁,Ⅱ级.胎儿左上肢前臂靠近肘关节处可见4.3 cm×3.6 cm×1.3 cm等回声包块(图1),边界不清,内部回声尚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包块内有丰富五彩血流信号充填(图2),血流频谱显示为静脉频谱.

    作者:颜苹;高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先天性处女膜闭锁致子宫大量积血1例

    患者女,16岁,以急性下腹部剧痛伴包块、排尿困难就诊.患者自述从两年前开始,每月初常感下腹部隐痛,约5 d后有所缓解.近半年每月初隐痛加剧,无月经史.体格检查:下腹部触及一大小约16 cm×9 cm的包块,边界清,不移动.超声检查:下腹部膀胱后探及约15 cm×9 cm的实性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见散在的点状回声,加压后移动,其周边未探及子宫影像(图1).

    作者:高河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子宫颈巨大平滑肌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31岁,未孕,因发现盆腔肿物半年入院.外院超声检查发现盆腔内可见一18 cm×12 cm×12 cm的实性肿物,遂入院治疗.体格检查:子宫孕6个月大,自扩张的宫口触及一包块,压迫子宫下段、质硬.

    作者:郑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胎儿单心房、单心室合并共同动脉干1例

    患者女,31岁,孕2产1,头胎胎儿发育正常,无家族遗传史、药物接触史及近亲结婚史.孕22周时于外院行胎儿常规产前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孕35周来我院行胎儿常规产前超声检查,超声所见:胎儿双顶径7.6 cm,头围29.6 cm,股骨长 6.3 cm,腹围29.1 cm,羊水大深度3.4 cm,羊水指数6.8 cm.于宫内探及一活动胎儿,胎头于耻上探及,头颅光环完整光滑,脑中线结构居中,双侧侧脑室、透明膈腔及后颅窝池未见增宽,脊柱排列整齐、连续,胎心搏动欠规律,心率143次/min.

    作者:刘智清;李群芳;魏菊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胎儿人体鱼序列征1例

    患者女,23岁,孕21周,孕1产0.外院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异常,遂来我院行进一步检查.超声所见:胎儿颅骨光环完整,双顶径约5.2 cm,脊柱排列连续整齐.胎心率151次/min,心脏占据胸腔大部,心脏十字结构消失,心包腔内可见液性暗区,宽约0.7 cm,胃泡液区显示不清,右侧肾脏增大,呈多发囊性改变;宫腔除脐带回声外,几乎无羊水,故胎儿四肢显示不清,躯干下端仅见两个骨性结构并列,下端靠拢(图1),长度约为4.0 cm,未见肢体活动.

    作者:吴社谋;张继红;李园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外生性胆囊癌肉瘤的超声造影表现1例

    患者女,63岁,因右上腹疼痛4 d入院.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右上腹压痛,可触及一肿块,质中,界清,活动度差,Murphy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胆囊体积增大,腔内可见多个团状强光反射,并可见暗淡光团附着于胆囊壁上,不移动.胆囊外可见一低回声包块,大小约6.5 cm×5.9 cm×5.9 cm,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无具体包膜,包块上界与胆囊底部关系密切(图1).

    作者:沈俐;谢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颈动脉体瘤的超声表现

    病例1 患者男,74岁,右颈部无痛性肿块10年,曾诊断为颈部淋巴结核.超声表现:右颈部可见一不均质等回声包块,大小约5.6 cm×4.3 cm×3.8 cm,边界尚清,包块包绕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外动脉起始段,其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并可见小动脉发自颈外动脉.超声提示:考虑颈动脉体瘤可能性大.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颈动脉体瘤.

    作者:郭秀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咽食管憩室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74岁,因健康体检发现颈部包块就诊.超声检查示:甲状腺左侧叶左后方见一椭圆形团块状混合回声,大小约3.3 cm×2.4 cm×1.5 cm,边界尚清,形态尚规则,周边为光滑低回声带包绕,内部回声较杂乱,以中等回声为主,另见小片状无回声区和少许强回声(图1、2).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混合回声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甲状腺形态大小无异常,实质回声均质,其内未见占位性病变.

    作者:周亚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经阴道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宫颈癌放疗疗效的评价

    目的 探讨经阴道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宫颈癌放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52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的宫颈大小、病灶处血流分级、高血流速度(Vmax)及阻力指数(RI)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放疗后52例患者宫颈均有缩小,宫颈病灶处血流消失或血流分级降低,RI升高,Vmax降低,与放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阴道能量多普勒超声能客观地评价宫颈癌放疗前后宫颈大小和血供情况,对宫颈癌放疗疗效的判定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雁威;于韬;罗娅红;汤巍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超声在髂胫束挛缩症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髂胫束挛缩症的动态高频超声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髂胫束挛缩症患者,共67侧股骨大转子区域髂胫束行高频超声检查,分别观察其静态声像图特征和动态活动情况.结果 患侧髂胫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约2.6~6.1 mm,平均(3.66±0.74)mm,内部正常纹理消失,呈粗条带状不均匀回声,结合部呈团块状或结节状不均匀回声.髂胫束与结合部在动态超声检查中呈挛缩状紧贴大转子滑过,滑过瞬间明显增厚.所有患者均无臀部肌肉萎缩或挛缩表现.结论 高频超声可直接、准确、清晰地显示挛缩的髂胫束和结合部,并能动态地观察挛缩组织的活动情况,是诊断髂胫束挛缩症或不典型臀肌挛缩症的重要筛查手段之一.

    作者:温建文;龚渭冰;梁峭嵘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超声造影特征

    目的 总结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超声造影特征.方法 应用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和超声造影对17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病灶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达峰强度、增强及消退特征.结果 肾上腺嗜铬细胞肿瘤内均有造影剂充填,多呈明显增强,为富血供病灶.直径>5 cm的病灶内部可见不规则造影剂无填充区;直径<4 cm的肿瘤内部呈较均匀充填.结论 超声造影能清晰显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血流灌注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作者:伍瑛;杜联芳;李凡;何颖倩;张会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肾脏占位病变的超声造影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肾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35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为肾脏占位病变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进行回顾分析,观察其增强程度、增强均匀度、假包膜征、增强、消退时间及增强方式.结果 超声造影示恶性肿瘤28例,良性病变7例.恶性肿瘤中肾癌17例,肾盂癌11例;良性病变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肾囊肿3例.肾癌多表现为快进快出、弥漫性不均匀性明显增强及假包膜形成;肾盂癌多表现为慢进快出和弥漫性均匀性不明显增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多表现为快进慢出和向心性均匀性不明显增强;肾囊肿多表现为无增强.结论 超声造影对肾脏占位病变的诊断和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作者:刘春英;王晓芳;谢晴;万贝贝;盛夏;王曼;赵琳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82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各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82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病灶48个,恶性病灶34个.良性结节在注射造影剂后均早于周围腺体增强,晚于周围腺体廓清,多数结节表现为周边环状增强;恶性结节大多以低增强为主,增强回声不均匀,早于周边甲状腺组织消退.超声造影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18%、93.75%、91.18%及93.75%,弹性成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4%、91.67%、88.24%及91.67%,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06%、85.42%、82.50%及97.62%.结论 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两者结合可提高该病的诊断率.

    作者:李苗;刘娜;白亚莲;姜珏;周琦;雷小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应变和应变率成像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右室收缩功能的评价

    目的 探讨应变和应变率成像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右室心肌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根据肺动脉收缩压将38例COPD患者分为肺动脉高压组(病例组Ⅰ)和无肺动脉高压组(病例组Ⅱ),同期正常对照组为18例健康体检者.使用M型超声和常规超声测量右室前壁舒张末期厚度(RVFT)、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室舒张末期面积(RVEDa)及右室收缩末期面积(RVESa),计算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采用应变和应变率分析软件检测右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Ss)和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例组Ⅰ的RVFT增厚,RVEDd明显增大,RAFA和TAPSE明显减小(P<0.05),病例组Ⅱ的上述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Ⅰ右室游离壁、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的Ss和SRs均显著低于病例组Ⅱ和正常对照组(P<0.05),病例组Ⅱ的右室游离壁基底段的Ss和SRs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应变和应变率成像能有效检出COPD患者早期右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变化,以右室游离壁基底段Ss与SRs的变化较为敏感.

    作者:宋爱萍;程蕾蕾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与磁共振对法洛四联症患者心室功能的对比研究

    目的 以磁共振(MRI)检测结果为标准,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法洛四联症(TOF)患者左、右心室功能的准确性.方法 16例TOF患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确诊后,分别使用RT-3DE和MRI采集患者的左、右室全容积数据库,分析左、右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RVEDV)、收缩末期容量(LVESV,RVESV),计算射血分数(EF),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得出的RVEDV、RVESV及EF值的相关性和差异.结果 RT-3DE和MRI检测TOF患者RVEDV、RVESV、RVEF、LVEDV、LVESV及LVEF分别为(49.1±22.1)ml、(22.4±11.4)ml、(54.4±10.9)%、(40.9±19.9)ml、(20.1±11.4)ml、(51.42±7.6)%和(50.3±20.2)ml、(22.8±10.8)ml、(54.9±9.9)%、(41.64±19.00)ml、(20.6±10.5)ml、(51.11±6.00)%,r值分别为0.996、0.997、0.950、0.996、0.998和0.950.结论 RT-3DE能方便、准确地检测TOF患者心室容积并计算其收缩功能.

    作者:郑嘉荣;高云华;谭开彬;文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腹部脓肿的应用价值

    腹部脓肿是常见的临床病变,既往以手术治疗为主.目前,超声引导下介入诊断与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我院近6年穿刺治疗腹部脓肿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卫康玲;赵凤琴;赵楠;余炜萍;刘春利;王娟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胎儿骶尾部囊性畸胎瘤的超声诊断

    胎儿骶尾部畸胎瘤是常见的胎儿先天性肿瘤之一,活产儿中发生率为1/40 000[1],且女性多于男性.超声对此种畸形的检查有特征性影像表现.本组总结了3例引产后病理证实为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的超声影像特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东平;白姣;雷琳;陈志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超声引导下抽吸灌洗治疗高龄患者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炎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其发病率约为0.1%.急性阑尾炎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特点决定了阑尾及其周围组织的感染演变过程,一般而言,当炎症超过72 h,阑尾即可发生坏疽、穿孔,从而形成腹膜炎;若脓液被包裹于局部,则会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我院近5年期间使用B型超声(以下简称B超)定位引导经皮腹穿刺抽吸脓液并注入抗菌药液对50例高龄患者阑尾周围脓肿进行灌洗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明;刘晓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

    子宫内膜息肉为局部子宫内膜组织过度增生形成的有蒂或无蒂的赘生物,是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之一.临床表现为子宫异常出血、月经量过多等症状,多数子宫内膜息肉无明显临床症状.绝大部分子宫内膜息肉为良性病变,但也有恶变的可能,超声作为子宫内膜息肉重要的无创性诊断手段,尤其以经阴道超声检查效果为佳,本组回顾分析63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超声表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枝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徒手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颈部淋巴结位置表浅、病灶较小,病灶周围血管多,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徒手穿刺活检术相对难度大,风险高.我科自开展介入超声以来,已展开全身多部位、多脏器的穿刺技术,介入穿刺术年达3000次以上.本研究就我院近2年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徒手穿刺活检颈部淋巴结的病例进行总结,并浅析徒手穿刺术的关键要点,以期提高颈部表浅淋巴结的穿刺成功率,并推广其临床应用.

    作者:潘旭;高云华;卓忠雄;王晓燕;谭开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健康体检中纵隔子宫的经阴道超声诊断与漏诊分析

    纵隔子宫是一种常见的子宫发育异常,临床上常将其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纵隔子宫,孕龄妇女可因此发生流产、早产或胎位不正,产后亦可出现胎盘粘连或胎盘滞留.本组通过回顾分析我院健康体检中发现的33例纵隔子宫患者的声像图资料,分析经阴道超声检查纵隔子宫的漏诊原因.

    作者:刘海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超声诊断价值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但由于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存在肢体感觉反馈减退,因此下肢动脉病变临床症状往往较非糖尿病患者更加不明显[1].本研究通过评估超声对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病变程度及闭塞患者侧支动脉形成,以期为临床的明确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刘昕;王建华;傅群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附壁血栓的超声心动图分析

    左心室附壁血栓(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LVT)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常可导致患者卒死,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防止血栓脱落,挽救患者生命甚为重要.本组对我院心肌梗死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的20例LVT患者的血栓发生部位和超声心动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文瑞;刘书海;曹路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经直肠超声对表面完全钙化的膀胱癌和膀胱嵌壁结石的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在鉴别诊断位于膀胱三角区表面完全钙化的膀胱癌和膀胱嵌壁结石的价值.方法 对 47例病灶位于膀胱三角区的患者行经腹及经直肠超声检查,观察病灶活动度,对比分析两种检查途径的二维声像图、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膀胱壁情况.结果 经腹超声检查膀胱癌和膀胱嵌壁结石均表现为膀胱腔内不移动强回声后伴声影.经直肠超声可清楚显示膀胱癌低回声肿块和表面强回声,该处膀胱壁层次不清,CDFI可见迂曲树枝状彩色血流信号自膀胱壁进入低回声内,可测及动脉血流频谱.膀胱嵌壁结石经直肠超声检查表现为强回声后伴声影,膀胱壁层次尚清楚,CDFI未探及彩色血流信号.膀胱癌经腹与经直肠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P<0.01),嵌壁膀胱结石经腹与经直肠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直肠超声在鉴别诊断位于膀胱三角区表面完全钙化的膀胱癌和膀胱嵌壁结石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谢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椎动脉反流程度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的关系

    目的 分析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椎动脉反流程度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的声像图资料,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患侧椎动脉反流程度与同侧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根据椎动脉的不同反流程度可以预测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的狭窄程度.

    作者:张琼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与磁共振成像测量乳腺癌肿块大小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CEUS)与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测量乳腺癌肿块大小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常规超声、CEUS及DCE-MRI对26个乳腺癌肿块大小进行测量,结果与术后肿块病理标本实际测值对比,比较三种方法测量肿块大小的准确性.结果 常规超声测量乳腺癌肿块大径与病理标本实际测值相差≤2 mm者 7例(7/26,27%),而CEUS和DCE-MRI测量肿块大径与病理测值相差≤2 mm者分别为16例(16/26,62%)和17例(17/26,65%),CEUS和DCE-MRI测量肿块大小的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 <0.05).CEUS与DCE-MRI比较,二者准确性吻合度高,一致性好.结论 CEUS测量乳腺癌肿块大小与DCE-MRI吻合度高,是术前准确评估乳腺癌肿块大小的可靠检查手段.

    作者:方凡;李泉水;李振洲;巫彦彬;黄雨华;邓水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超声对小儿肠套叠合并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小儿肠套叠合并肠坏死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31例肠套叠合并肠坏死和82例单纯性肠套叠患儿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肠坏死组外层肠壁厚度为(15.1±2.4)mm,单纯肠套叠组外层肠壁厚度为(9.8±2.2)mm.套叠部肠壁明显增厚,套叠内积液、肠蠕动减弱或消失和腹腔积液等是肠套叠合并肠坏死的征象;复套叠和套叠中心部伴有肿大淋巴结和肿大阑尾易导致肠坏死发生.结论 肠套叠合并肠坏死的超声图像有一定特征性,及早诊断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霞;苏海庆;周建千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实时三维超声在胎儿心脏检查中的应用进展

    先天性心脏病是心脏和大血管在胎儿时期发育异常所引起的畸形,是婴幼儿死亡的常见原因.目前常规使用的二维胎儿超声心动图由于受到胎儿体位、声窗及检查者诊断经验等因素的限制,诊断准确性不高,且检查时间较长.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能立体、直观地显示胎儿心脏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对产前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发现,尤其是严重畸形的检出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实时三维超声的成像原理、成像模式以及在胎儿心脏检查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赵旭;杨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结直肠癌肝转移瘤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

    射频消融作为微创治疗的方法之一,为不能行手术切除的肝脏肿瘤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射频消融能使肿瘤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近年来,作为肝脏转移瘤的微创治疗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超声引导下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射频消融治疗基本原理、治疗方法及疗效等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汤丽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靶向性超声显影评价不同程度肝损伤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 使用靶向超声分子显像对比分析大鼠不同程度急性肝损伤后峰值回声强度的改变与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的含量及血清学检查的关系.方法 根据腹腔灌注四氯化碳分析纯的不同剂量(10%、20%、30%、40%、50%),将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相应5组(组Ⅰ~组Ⅴ),每组9只,每组中再随机抽取4只取肝组织,分别检测ASGPR的含量;另5只仅常规麻醉,胸腹部备皮,经尾静脉团注靶向液态氟碳纳米脂质超声造影剂.从注射开始至0.5 h内连续观察并记录,0.5~1 h内每10 min观察并记录,1 h至造影剂消退每30 min观察并记录肝实质超声图像.DFY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诊断仪对各时间点采集到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另选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作为靶向超声造影对照组,方法同前.结果 随着肝损伤程度的增加,肝组织内的ASGPR含量逐渐减少,且各组样本均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肝靶向超声造影后峰值回声强度逐渐降低,除对照组与组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达峰时间、峰值回声强度、造影前肝实质回声强度及清退后肝实质回声强度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靶向肝实质细胞膜受体ASGPR的液态氟碳纳米超声造影剂的肝靶向性显影效果佳;不同程度肝损伤后的靶向超声显影结果改变与ASGPR结果改变一致,有利于超声显影定量评价肝脏功能.

    作者:余进洪;郑元义;李奥;王志刚;项莹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学双语教学的思考

    在超声诊断学双语教学过程中,需明确教学目标,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以学生为主体,选用合适的双语教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能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超声医学人才.

    作者:任建丽;冉海涛;郑元义;张群霞;王志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超声心动图规范检测心脏功能与正常值》(连载三)

    作者:北京地区超声心动图协作组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