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科药学杂志

儿科药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
  • 国际刊号:1672-108X
  • 国内刊号:50-1156/R
  • 影响因子:1.03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133
  • 全年订价:249.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金牛奖”
  • 儿科学
儿科药学杂志   2008年4期文献
  • 盐酸氨溴索佐治婴幼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氨溴索注射剂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同期住院的110例婴幼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辅以氨溴索注射剂静脉滴注和/或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于2岁者7.5 mg/次,2岁以上者15 mg/次,1~2次/d,疗程7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咳嗽、喉部痰鸣、肺部哆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氨溴索佐治婴幼儿肺炎安全、有效

    作者:张建云;孔萍;王玉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小剂量红霉素口服和静脉给药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76例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口服和静脉给药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差别.方法:将符合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的76例惠儿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治疗原发病、对症治疗和补充水电解质平衡的常规治疗.口服组和静脉给药组均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d)]口服或静脉滴注,10 d为一疗程,比较两组疗效、转归和不良反应.结果:口服组和静脉给药组总有效率为86.8%和92.1%,每日喂奶量分别为(125±28)mL/kg和(123.4±30)mL/kg,体重增加0.35(0.14~0.58)kg和0.34(0.16~0.55)kg,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口服或静脉滴注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相似,口服方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缙;董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干扰素联合沙丁胺醇、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74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仪α-2b、0.5%沙丁胺醇雾化溶液加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67.57%(P<0.01),止咳时间、喘憋缓解时间和肺部哆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有确切疗效.

    作者:韦昆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注射用盐酸甲氯芬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注射用盐酸甲氯芬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1月~2006年1月住院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均给予氧疗、纠酸、维持血压稳定、降颅压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盐酸甲氯芬酯15~20 ms/(ks·次),2次/d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6%,对照组总有效率6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治疗组后遗症发生率10.3%,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16.7%.结论:注射用盐酸甲氯芬酯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好,见效快,神经系统后遗症少,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蒲友华;刘定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静脉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ABO溶血病患儿行静脉丙种球蛋白1g/(ks·d)单剂静脉冲击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0.4 g/(ks·d)静脉滴注,连用3 d,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3.3%)及总有效率(1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9.4%、71.0%(x2=24.949,P<0.05,x2=26.962.P<0.05).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可有效阻止溶血,降低胆红素浓度,减少胆红素脑病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顺芬;罗悦;卓文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及氨溴索雾化吸入,对照组加用Ct.糜蛋白酶及地塞米松雾化吸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喘憋、哮鸣音、湿啰音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163、2.283、2.024、2.023,P<0.05);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2.5%和97.5%,对照组分别为55.0%和8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张丽娟;林舜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124例高危新生儿并发症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对高危新生儿高危因素和并发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4例高危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临床除监护其症状、体征外,同时做血、尿、粪常规检测,行血生化、血气分析、心肌酶谱、头颅B超、CT及X线胸片、心电图检查.对两组器官损害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窒息组和无窒息组出现两个以上器官损害的病例所占比例(分别为26.07%和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和足月儿组、低体重儿组和正常体重儿组出现两个以上器官损害的病例所占比例,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与缺氧关系密切,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易发生并发症.

    作者:陈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儿童鼻部脑膜膨出术后5次并发颅内感染治疗体会

    鼻部脑膜膨出是脑膜和部分脑组织通过发育不完善或钙化不全的颅底骨质形成疝进入鼻腔所致的先天性畸形,在东南亚多见,欧美及我国较少见[1].

    作者:缪东幸;孙雨;谭宁宁;颜世军;童国元;胡青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酚妥拉明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微量泵静脉注射辅佐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惠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酚妥拉明持续静脉注射,24 h微量泵维持,速度为2μ(ks·min),连用5 d.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u=2.0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喘憋消失时间为(1174±0.45)d、哮呜音消失时间为(4.46±1.34)d、咳嗽缓解时间为(5.84±1.90)d及住院时间(7.56±2.08)d,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微量泵维持静脉注射酚妥拉明辅佐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郭伟中;黄晓利;李素云;利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舒利选)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普米克都保,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测量呼气峰流速(PEF)值,并观察哮喘发作次数、MEF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3,6个月PEF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哮喘发作次数及MEF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临床控制、显效、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846,P<0.05).结论: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对哮喘患儿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袁洞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陈艾联合维生素E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草药陈艾煎水洗澡联合维生素E外用按摩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2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陈艾煎水洗浴,同时给予维生素E胶丸外用涂硬肿处并按摩,5~7 d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3%,对照组90.O%,治疗组硬肿完全消退时间(4.71±0.30)d,体温恢复时间(7.08±1.45)d,住院(8.36±1.35)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784、3.421、2.894、2.636,P均<0.05).结论:陈艾煎水洗澡联合维生素E外用按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尤适用于基层医院.

    作者:冉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儿童药物中毒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药物中毒的常见原因、症状、治疗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9月接诊的118例小儿药物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药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为:(1)儿童误服中毒54例(45.8%);(2)家长无知给予服用45例(21.2%);(3)医源性中毒20例(17.0%).结论:儿童药物中毒的危险因素以儿童误服、家长喂服和医源性为主,应加强对患 儿家长健康教育,普及安全用药常识,加强对家庭药物的管理,同时医务人员应规范行医.

    作者:钟闻燕;易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我院1618张门诊电子处方的缺陷分析

    目的:总结贯彻新的<处方管理办法>过程中出现的的问题,提高门诊电子处方质量.方法:对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2月门诊电子处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审核139 042张处方中,缺陷处方1 618张,占处方总数的1.16%.包括一般项目错误、诊断与用药不符、药品错误、剂量单位错误、用法错误、不适当联用等.结论:电子处方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必须不断完善门诊电子处方系统.

    作者:赵新波;侍晓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儿科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儿科住院部抗生素使用情况,探讨抗生素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应用我院抗生素监控系统对住院部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1~12月我院儿科住院部出院病历1496份,抗生素使用率84.3%,单独用药占使用抗生素的79.1%,联合用药占使用抗生素的20.9%.结论:抗生素使用仍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改进.

    作者:郑玉琼;刘宗罡;赵罡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赖氨匹林在儿童中安全应用探讨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对儿童来说,发热会增加耗氧量和心输出量,从而加重患儿的心肺负担,3岁以下患儿高热还可能导致惊厥.因此,尽早和安全退热在儿科疾病治疗中非常重要.

    作者:战寒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脑缺血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及白藜芦醇苷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

    海马CA1区神经元与人类、哺乳动物的学习记忆密切相关,同时海马是脑缺血后选择性易损的脑区之一.现就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及白藜芦醇苷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何蓉;王兴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标准化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儿童哮喘应用的安全性

    哮喘作为一种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其流行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儿童气道过敏性疾病,主要是以环境中众多的过敏原为主要病因.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immunotherapy,SIT)作为一种有可能改变变应性疾病自然病程的对因治疗及停止治疗后仍具有长期保护效应的疗法,就成为吸人哮喘患儿糖皮质激素(ICS)等对症治疗之外具有广阔前景的重要治疗手段.

    作者:陈芸;黄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哮喘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γ-干扰素、白介素-4变化的相关性及地塞米松的干预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在大鼠哮喘急性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h细胞亚群的失衡与其表达的相关性.方法:36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哮喘组(A组)和地塞米松干预组(D组),以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致敏激发法制备大鼠哮喘急性模型.末次激发24 h后腹腔注射麻醉,心脏取血,右肺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留取灌洗液(BALD.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和BALF中IL-4、IFN-γ和VEGF的浓度.结果:A组血清和BALF中IL-4、VEGF的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C组,D组血清和BALF中IL-4、VEGF的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A组(P<0.01),C组和D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和BALF中IFN.,的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1),D组血清、BALF中的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P<0.01)而低于C组(P<0.01).大鼠BALF中IL-4浓度与VEGF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797,P<0.01),IFN-γ浓度与VEGF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568,P

    作者:金小红;王昕昕;陈存国;陈丽丽;李绍波;干灵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儿科病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特点,探讨不同患儿年龄、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抗生素种类对腹泻病的影响,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围绕抗生素应用与腹泻的关系,对我院儿科近3年来住院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并采用SPSS 1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岁以内的婴儿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时间7 d以上、联合应用二种以上抗生素的患儿从D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感染性患儿不恰当使用抗生素是AAD的危险因素.

    作者:吴芝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促皮质激素治疗大田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分析大田原综合征(OS)用促皮质激素(ACTH)治疗前后临床和视频脑电图变化特点,评价ACTH治疗OS的疗效.方法:收集深圳市儿童医院癫痫中心1999年5月至2006年12月住院的12例OS患儿的临床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用ACTH治疗前后视频脑电图变化特点.结果:用药前12例患儿发作间期脑电图均见暴发.抑制现象出现,临床可见痉挛发作或强直痉挛发作及(或)部分性发作,并可见同期特征性发作图形.ACTH治疗2周后,2例患儿发作无明显改变;10例(83%)临床痉挛发作或强直痉挛发作改善,或痉挛停止,其中3例发作幅度减轻,发作频率减少,3例患儿视频脑电图可见家长不易注意到的微小临床发作,另外有1例患儿未见强直性痉挛发作,但仍有部分性发作存在,3例(25%)患儿完全未见临床发作.发作间期背景脑电图有一定改善,无发作病例脑电图暴发-抑制现象消失.结论:大田原综合征用ACTH短期效果较好,可以作为一种治疗选择.用ACTH后视频脑电图监测是判断其疗效的重要方法.

    作者:陈彦;陈黎;吴涛;肖志田;胡雁;廖建湘;陈伟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血浆AT-Ⅲ、D-dimer水平的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AT-Ⅲ、D-dimer的水平,探讨新生儿凝血功能紊乱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SIRS/MODS)中的表现.方法:对87例SIRS新生儿及40例非SIRS新生儿血浆AT-Ⅲ活性、D.dimer含量进行检测.结果:SIRS组与正常对照组和非SIRS对照组比较,AT-Ⅲ活性明显减低,D-dimer含量明显升高;SIRS组AT-Ⅲ、D-dimer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IRS对照组(65.5%、56.3%vs 12.5%、10.0%,P<0.05);SIRS合并MODS与SIRs未合并MODS者比较,AT-Ⅲ活性明显减低,D-dimer含量明显升高;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AT-Ⅲ活性明显减低,D-dimer含量明显升高.结论:SIRS新生儿存在凝血机制异常,合并MODS者,凝血功能紊乱越显著,病死率越高.

    作者:朱小石;陈昌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患儿甲氨蝶呤(MTX)的血药浓度,并对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2005年4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21例ALL患儿接受85例次大剂量MTX治疗,MTX的剂量为5 s/(m2·次).MTX应用后42 h用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在大荆量MTX应用后的44 h、72 h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MTX的血药浓度.结果:44 h、72 h MTX的血药浓度分别为(0.82±0.95)gmol/L、(0.091±0.062)μmol/L.结论:MTX在体内处置个体差异大,可以根据血药浓度测定结果作为调整甲酰四氢叶酸钙用量的主要依据.

    作者:何周康;阳利龙;祝文兵;赵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儿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的基本原则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所强调的基本原则,对于儿科领域应着重注意以下几项[1].

    作者:张永信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儿科常见致病菌及其药敏状况

    感染性疾病是儿童中常见的疾病,抗菌药是儿童常用的药物,儿科各专科的工程师都在广泛选用.因此,合理规范地应用抗菌药物是儿科医师重要的临床基础,医师应在实践中养成规范用药的习惯,努力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张永信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儿科临床药师的培养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服务的核心,也是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临床药师是随着临床药学发展页产生的现代医院药师的新角色,是现代医院药学实现转型的关键人才.

    作者:陈敏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两种包装对医院乳膏制剂长期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包装对乳膏制剂长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长期稳定性实验方法测定使用两种包装的3种乳膏制剂的装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结果:3种乳膏制荆使用新包装的与使用旧包装的样品,两种装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旧包装的装量及有效成份含量变化明显,制剂质量不稳定,敌不宜使用.结论:包装方法对医院乳膏制剂长期稳定性影响大,我院改进包装后,新包装有助于确保乳膏制荆质量稳定.

    作者:施路宁;胡斯;王中东;孟琳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洁菌灵溶液中甲硝唑的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目的:改进洁茵灵溶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利用甲硝唑与羟苯乙酯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有差异,用乙醚萃取羟苯乙酯.结果:扣除了羟苯乙酯对甲硝唑造成的波长短移,使结果偏高等干扰,平均回收率为99.31%,RSD=0.68%(n=6)结论:本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改进原标准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彭芳玲;刘红艳;胡勤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