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不同镇静药物对危重症患者镇静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6年2月重症监护室(ICU)病房收治的危重症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7例,对照组40例。研究组使用丙泊酚静脉注射镇静,对照组使用咪达唑仑进行静脉注射,在治疗过程中两种药物剂量维持在使Ramsay评分3~4分,停药清醒后进行自主呼吸测试,观察患者的镇静效果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达到镇静目的时间、停药至脱机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总镇静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不大( P﹥0.05),而停药至苏醒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显著( P ﹤0.05);治疗后两组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均可用于危重症患者镇静治疗中,安全有效,丙泊酚相对比咪达唑仑起效快,苏醒时间较短,并且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使用。
作者:段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聚醚砜( PES )滤芯对舒血宁注射液生产质量的影响。方法对过滤前后的滤芯进行完整性测试,电镜分析,溶出物分析及不挥发性残留物测定,并测定总黄酮含量及指纹图谱。结果与结论过滤前后的滤芯泡点,电镜图无明显差异,可能引入舒血宁注射液的溶出物有聚乙烯吡咯烷酮、己内酰胺和聚乙二醇,但放大至工艺批量时溶出物浓度很低,可忽略,1支10英寸的PES滤芯的不挥发性残留物不会超过0.1610 g。过滤过程对舒血宁注射液的总黄酮含量及指纹图谱无明显影响。PES滤芯对舒血注射液生产质量无显著影响。
作者:周晓雨;孙胜斌;陈翔宇;张岩岩;姜国志;陈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比较米力农和左西孟旦对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脑利钠肽(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9例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A组和B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硝酸甘油、利尿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及扩血管药等,在此基础上,A组和B组分别联合米力农和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2 h BNP水平和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72 h后,A组BNP水平由基线的(1619.6±207.4)pg/mL降至(911.8±142.9)pg/mL,B组由基线的(1682.6±241.3)pg/mL降至(617.4±92.5)pg/mL( P﹤0.05),B组BNP水平明显低于A组( P﹤0.05)。B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 )、每搏输出量( SV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 )指标均较A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总有效率为82.22%,优于A组的63.64%( P﹤0.05)。A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0(0/45),低于A组的18.18%(8/44);两组恶性心率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8,P=0.008)。结论左西孟旦在降低失代偿心力衰竭脑利钠肽水平、改善心功能方面效果优于米力农,而且安全性高于米力农,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作者:李雅男;苏鹏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给予奥扎格雷钠、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于入院时和治疗后7,14 d,根据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指数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57.50%比35.00%,92.50%比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4 d的S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9.1±4.4)分比(14.2±5.2)分],AD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57.6±1.32)分比(30.6±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作者:刘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奥氮平及阿立哌唑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糖脂代谢影响的对比。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17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88例采用奥氮平进行治疗,对照组87例采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糖脂代谢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64%(12/88),低于对照组的36.78%(32/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3%,优于对照组的8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较阿立哌唑疗效显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
作者:田良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康复新雾化吸入对改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部不适的疗效。方法将86例全身麻醉下行气管插管的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3例,予以康复新5 mL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雾化吸入,早晚各1次)、对照组(43例,予以生理盐水5 mL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雾化吸入,早晚各1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咽喉部情况,评价不同方式雾化吸入对患者气管插管后咽喉部症状和体征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试验组术后第1、2和3天咽喉部黏膜反应评分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康复新雾化吸入可有效减轻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引起的咽喉部损伤。
作者:舒波;刘福;袁斌;龙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制备盐酸帕罗西汀缓释片。方法通过以不同黏度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C )为阻滞剂,比较试制缓释片与SEROXAT对照片的体外释放曲线,采用 f2相似因子法评价两者溶出曲线的相似度,并对释放行为进行机制拟合。结果确定以HPMC E50和K4M按1:1配比为阻滞剂,制备成的缓释片与上市样品的体外释放曲线基本一致,f2值为77.25,试制片与对照片的体外释放均符合Korsmeyer-reppas方程。结论该处方工艺简单,体外释放与上市对照药高度拟合。
作者:胡献跃;郑一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及对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 CRP )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4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274例与对照组2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基础上外加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变化、血脂水平变化及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6,12个月后颈动脉斑块积分、血脂指标、三酰甘油(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及CRP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改善血脂代谢水平,降低CR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谷胜利;邵静;刘改玲;叶晓景;赵静;沈翠;戈海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骨折围术期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医院骨科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行下肢骨折手术的96例,按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补充血容量及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在骨折术后6 h时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组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组间差异显著( u=2.143,P=0.032)。治疗组手术后白细胞、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在骨折围术期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对促进骨折愈合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朝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提高盐酸伊达比星产品质量控制水平。方法色谱柱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57:43),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通过改进盐酸伊达比星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发现了1个新杂质。同时,在市售产品检测中发现了1个含量高达1.0%的新杂质。结论新发现的杂质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合格与否的判定。
作者:陈爽;张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丁酸盐二甲双胍对乳腺癌干细胞抗肿瘤活性及细胞毒性作用。方法利用超低粘附悬浮培养法,从MDA-MB-231细胞中,获得乳腺癌干细胞样细胞。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化疗药物)和观察组(丁酸盐二甲双胍联合化疗药物),在缺氧状态下分别处理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细胞凋亡情况,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 )法检测乳腺癌干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对照组丁酸盐二甲双胍能够促进MDA-MB-231细胞凋亡,对ER阳性的MCF-7无明显影响;观察组丁酸盐二甲双胍能够明显增加乳腺癌干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论丁酸盐二甲双胍可促进乳腺癌干细胞凋亡,增强乳腺癌干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王文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比较奥氮平联用碳酸锂或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4例伴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36例口服奥氮平和碳酸锂,对照组38例予奥氮平片联合氟哌啶醇针。于治疗前、治疗1,2,3,7 d后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子量表( PANSS-EC )评估疗效,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量表( TESS )评估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MOAS和PANSS-E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TESS评分在治疗2 d后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63%( 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伴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疗效与联用氟哌啶醇针相当,且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万俊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血糖达标及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医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比较血糖达标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和2 h PG结果差异不明显( P﹥0.05);胰岛β细胞功能中,观察组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25±1.24)IU/L比(17.98±1.14)IU/L,(1.87±0.34)μg/L比(1.31±0.28)μg/L,(48.76±6.23)比(40.14±5.03),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低于对照组[(1.45±0.23)比(2.28±0.27),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54.78±13.25)h比(203.51±19.07)h,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血糖达标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春祥;张君;张雄华;邓超;魏小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普通迟释口服固体制剂药物溶出曲线的拟合数学模型与应用。方法选择3种11批硬胶囊和糖衣片制剂,采用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仪监测药物溶出曲线,分别运用Weibull与Logistic数学模型拟合,计算并分析其拟合优度( R2)和均方比( F );依据Weibull模型的拟合参数及其95%的置信区间,判别受试与参照制剂药物溶出曲线的相似程度。结果试验制剂的药物溶出曲线呈现S型和弧型;综合评价,采用Weibull模型拟合更优;依据Weibull模型的拟合参数及其95%的置信区间判别药物溶出曲线的相似度,糖衣片较硬胶囊变异明显,糖衣片M制剂较N制剂变异明显。结论建议采用Weibull模型拟合普通迟释口服固体制剂药物溶出曲线,其拟合参数可以初步判断制剂工艺的相似度和稳定性。
作者:耿东升;陈明;吴晓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至2015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平消胶囊进行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的整体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BG)、口服葡萄糖2 h后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另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CD8+,CD4+/CD8+)及常规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0%(36/4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62%(44/47,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BG,2 h PBG及HbA1C水平明显下降,而FINS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各血糖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CD4+/CD8+及IgM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而IgA和IgG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平消胶囊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显著改善血糖水平,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睿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菱形阻滞联合玻璃酸钠治疗髌股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髌股关节病患者随机分为菱形阻滞联合玻璃酸钠组(LB组)与玻璃酸钠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点的静息、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LB组患者各时点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P﹤0.05)。结论膝关节菱形阻滞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可改善髌股关节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膝关节功能。
作者:高志;苏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心功能不同分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医院心内科确诊的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其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外周血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与心功能呈正相关( r=0.0068,P=0.001)。病程12~24 h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显著高于病程﹤12 h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程24~48 h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显著高于病程14~24 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按心功能Killip分级,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Ⅳ级﹤Ⅰ级﹤Ⅲ级﹤Ⅱ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均与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呈正相关,心功能不全会减少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的分泌与激活。
作者:曹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循证隐匿性低血糖的高危因素,根据隐匿性低血糖的发生机制,设计隐匿性低血糖识别图,实现临床护士以及患者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急救,防止引起血糖进一步下降而导致的“睡眠中死亡”综合征、心律失常、心血管风险、脑损伤等不可逆危害。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5年在院或因隐匿性低血糖入院的糖尿病患者46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应用隐匿性低血糖识别图进行观察和识别患者低血糖病情,并予及时的对症处理和治疗。结果使用隐匿性低血糖识别图协助护理试验组23例患者取得较对照组满意的结果( P﹤0.01)。结论应用隐匿性低血糖识别图能及时识别隐匿性低血糖患者,达到及时救治处理的目的,防止患者因隐匿性低血糖造成的伤害。
作者:姚孝娟;陆群;孙海峰;谈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治疗癫痫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方法将确诊治疗的癫痫患儿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奥卡西平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血药浓度监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奥卡西平代谢产物10-羟基卡马西平(MHD)的血药浓度。随访观察6个月,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对照组分别为74.19%和3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根据奥卡西平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有利于提高患儿预后情况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劳荣巨;李伟恩;胡荣亮;林炯垣;冯凤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快通道心脏麻醉中瑞芬太尼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住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并拟行手术治疗的患儿40例,包括室间隔缺损(VSD)及房间隔缺损(ASD),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各20例。分别观察并记录术后患儿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拔管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试验组患儿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试验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瑞芬太尼对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效果明显,可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缩短拔管时间,在小儿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中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医疗护理对策。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骨科无菌手术患者400例,对其手术时间、用药、手术部位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0例患者中,有19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75%;骨科手术围手术期用药患者感染率较未用药患者低,分别为3.84%和14.29%( P﹤0.05);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患者感染率为4.18%,未进行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患者感染率为9.76%。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血红蛋白水平、住院时间、是否有参观人员为切口感染的自身因素;手术时间、手术部位、麻醉情况为切口感染的手术因素。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围术期应引起重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蒋利;陆恩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碘克沙醇静脉注射致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患者使用碘克沙醇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结果8例碘克沙醇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5例,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各1例。上述反应在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医务人员不可忽视碘克沙醇所致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军大;李艳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医院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优化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对2015年医院妇产科150例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排在前3的分别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74例,49.33%)、注射用头孢他啶(47例,31.33%)、甲硝唑(15例,10.00%)。用药持续时间≤24 h的25例(16.67%),24 h﹤用药持续时间≤48 h的81例(54.00%),3~7 d的37例(24.67%)。预防用药时机,术前2~48 h 的有12例(8.00%),术前0.5~2 h 或麻醉开始时121例(80.67%),术后17例(11.33%)。结论该院抗菌药物在妇产科围手术期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也存在用药时间偏长、给药时机不恰当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完善合理用药管理。
作者:梅学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建立痔清舒洗剂中同时测定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采用Kromasil 100-5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大黄素和大黄酚质量浓度分别在2.70~32.34μg/mL和6.37~76.49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0%( RSD=0.56%,n=6)和98.59%( RSD=0.26%,n=6)。结论该法快速简单,方法可靠,专属性强,可作为痔清舒洗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谭本仁;郑锦坤;徐晓梅;柯治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参养荣丸中芍药苷、阿魏酸、橙皮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固定相Agilent C18柱(150 mm ×4.6 mm,5μm ),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芍药苷、阿魏酸和橙皮苷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进样量芍药苷在0.108~2.160μg( r=0.9996)范围内、阿魏酸在0.014~0.280μg( r=0.9999)范围内、橙皮苷在0.349~6.980μg( 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6%,97.35%和98.72%,RSD分别为0.62%,1.16%和1.02%( n=6)。结论该法简便稳定,准确度可靠,可用于人参养荣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鑫;张秀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抗风湿类保健品及中成药中非法添加解热镇痛类及激素类化学药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柱(75 mm ×2.1 mm,1.7μm )为色谱柱,流动相为水(36%醋酸调节 pH至4.5)-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DAD检测器(210~400 nm),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5℃,进样量1μL。结果13种化学药物得到良好分离,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9990),检测限为0.024~0.420 ng,定量限为0.078~1.399 ng,平均回收率大于96%。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好,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抗风湿类保健品及中成药中非法添加解热镇痛类和激素类药物的同时检测。
作者:庄航;葛雪松;卓静;张新勇;孙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综述近年隐孔菌的发酵培养和活性成分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开发利用隐孔菌资源提供参考。总结隐孔菌发酵培养及活性成分研究方面的进展。近年来我国研究人员用发酵培养法制备隐孔菌发酵菌丝体,作为隐孔菌新药源,并发现隐孔菌含有多糖、隐孔酸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
作者:杜大庆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为进一步研发新型抗结核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Science Direct,Wiley,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将近几年文献报道抗结核候选药物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低抑菌浓度小于7μmol/L,低毒和高选择性的有潜力的抗结核候选药物已大量出现。结论抗结核候选药物的开发思路为研发更多新型抗结核药物提供了参考。
作者:耿叶慧;李子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药物导致的急性肾损伤(DIAKI)发生率也正逐年增加。万古霉素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所致血流感染的主要药物,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肾毒性。由于万古霉素治疗范围的药物浓度与中毒浓度甚为接近,不同患者个体差异性也较大,特别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肾脏储备功能、调节机制和适应能力均有衰减,更易发生肾毒性不良反应,因此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通过综述万古霉素在治疗MRSA血流感染中的地位及其肾损害发病机制,探讨一系列新型肾损害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万古霉素致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俊;陈媛媛;周甘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63岁,以“直肠息肉”收入住院。既往有糖尿病史15年,平时规律使用胰岛素,血糖控制尚可。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性疾病史;否认药物、食物及其他物品过敏史。在消化内科行肠镜下高频息肉切除术,术后患者神清。体格检查示体温36.5℃,脉搏7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45/73 mmHg。10月26日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武汉大安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21501141-1)100 mL+复方乳酸钠山梨醇注射液(浙江济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为150529051)500 mL静脉滴注,滴速30滴/分。滴注45 min后,患者出现胸闷、心悸、气促,并呕吐胃内容物1次。查体温40.2℃,脉搏145次/分,血压191/94 mmHg。立即停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肌肉注射异丙嗪25 mg和胃复安10 mg,经处理后患者症状缓解。
作者:陈新利;吴晖;马雅妮;李雪松 刊期: 2016年第17期
1病例资料患者1,女,62岁,2016年3月9日因“心慌、乏力1月余,加重1周”入院,入院后诊断为巨幼细胞贫血。该患者既往无药物、食物过敏史;精神、饮食欠佳。3月22日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水溶性维生素组合包装(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12150508)1盒,静脉滴注。输注约5 min后出现头晕、面部潮红、胸闷症状,立即停止输注,并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静脉注射后好转。
作者:唐晓霞;戴志凌;夏古松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