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0253-3626
  • 国内刊号:50-1046/R
  • 影响因子:0.72
  • 创刊:1976
  • 周期: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132
  • 全年订价:35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
  • 医药卫生综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11年11期文献
  •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1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病后6h内及48 h内进行头颅CT检查,根据头颅CT检查结果分为血肿扩大组和非血肿扩大组.分析2组平均动脉压、首次CT检查血肿体积及血肿形态、血肿位置、凝血功能、渗透性利尿剂使用情况.结果:血肿扩大组平均动脉压、首次CT检查血肿体积分别为(142.75±19.69) mmHg、(18.70±6.25) ml,明显高于非血肿扩大组的(121.08±18.98) mmHg、(13.10±4.99) ml(P<0.05);血肿扩大组血肿形态不规则、凝血功能障碍及渗透性利尿剂早期使用发生率也明显高于非血肿扩大组(P<0.05),血肿位置对血肿扩大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高平均动脉压、首次CT检查血肿体积、血肿形态不规则、凝血功能障碍、渗透性利尿剂早期使用可能与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有关.

    作者:贺传沙;鲁远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关节镜下松解膝关节粘连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膝关节粘连关节镜松解的适应症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关节镜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粘连患者24例,平均年龄44岁(17~71岁).术前膝关节活动度10°~60°,平均37.5°,WOMAC评分9~22分,平均14分.术中使用等离子刀、钩刀及刨削器等在关节镜下进行粘连松解.术后镇痛、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患肢主、被动功能锻炼及结合冰敷等治疗,观察膝关节活动度、功能、疼痛、肿胀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术中即刻被动活动度:50°~130°,平均101°,术后6周膝关节活动度70°~125°,平均98°,较术前平均改善60.5°;术后6周WOMAC评分0~17分,平均4.5分,较术前平均改善9.5分;按Judet疗效评定标准:优12例,良7例,可2例,差4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见其他并发症.术后关节活动度改善不明显的为:股骨髁上骨折、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障碍超过3月的患者.结论:单纯膝关节镜松解术能有效恢复3月内因关节内粘连导致的膝关节活动受限,对于股骨髁上骨折、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障碍超过3月的患者效果不佳,需要结合其他松解方式.

    作者:王志强;黄伟;梁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高能量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22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高能量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疗效.方法:运用CZB型超声波鼻炎治疗仪,在鼻内镜下对220例按照2004年兰州会议AR诊断标准诊断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患者进行鼻腔扫描,扫描部位分别为双侧下鼻甲、中鼻甲前部、鼻丘及鼻中隔前上部.按照2004年兰州会议“AR的治疗原则和推荐方案”,用记分法分别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后定期随访,3、6、12、18个月进行疗效评价.其中3个月显效率为68.2%(150/220),有效率为23.6%(52/220),无效率为8.2% (18/220),总有效率为91.8%(202/220);6个月显效率为60.6% (117/193),有效率为24.9%(48/193),无效率为14.5 (28/193),总有效率为85.5%( 165/193);12个月显效率为55.1%(59/107),有效率为17.8%(19/107),无效率为27.1%(29/107),总有效率为72.9%(78/107);18个月显效率为52.9%(18/34),有效率为20.6%(7/34),无效率为26.5%(9/34),总有效率为73.5%(25/34).结论:采用HIFU治疗AR,具有疗效可靠、无创、可重复性等优点.

    作者:杨盈坡;安伟;李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结肠癌细胞核受体PXR表达对CPT-11化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核受体PXR表达的变化对CPT-11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XR蛋白在人结肠癌细胞株LS174T、HT29和HCT116中的表达.通过莱菔硫烷、利福平分别敲低或上调PXR受体的表达,利用MMT或流式细胞术研究其表达下调或上调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3株结肠癌细胞株LS174T、HT29、HCT116中,LS174T细胞的PXR表达水平高(P=0.000).莱菔硫烷处理后,LS174T细胞中PXR表达明显减弱(P=0.000),CPT-11作用后,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13),对CPT-11敏感性增强;同时利用利福平处理后,LS174T细胞中PXR表达增强(P=0.000),CPT-11作用后,细胞增殖明显加速(P=0.019),对CPT-11敏感性降低.结论:结肠癌细胞核受体PXR表达的变化对于CPT-11化疗敏感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可能在结肠癌耐药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史祖宣;汤喻;李克;陈静;岳冬丽;樊青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高位颈椎椎管内髓外肿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高位颈椎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高位颈椎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结果:患者术后疼痛、神经根性刺激症状及颈髓压迫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内固定无松动移位,颈椎稳定性好.结论:颈后入路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可以完整清除肿瘤,并加以坚强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高位颈椎椎管内肿瘤切除,可获良好近期及远期疗效.

    作者:钟华;卢畅;吕国华;李晶;陈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宁夏回、汉族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目的:研究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C677T多态性在宁夏回、汉族高血压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回、汉族EH患者146例和155例以及回、汉族健康体检正常血压者(Normal tensive,NT) 112例和14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多态性技术分析检测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回、汉族EH组间比较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回、汉族NT组间比较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回族EH组T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回族NT组(P<0.05).汉族EH组变异型TT+CT及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汉族NT组(P<0.05).二项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TT基因型为EH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4,95%CI为1.363~4.016,P=0.002).结论: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在回、汉族人群之间无种族差异;该位点多态性与宁夏地区回、汉族人群EH发病具有相关性,T等位基因有可能是EH的遗传易感基因.

    作者:马萍;覃数;刘海燕;徐清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替吉奥(S1)胶囊联合奥沙利铂与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48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以下化疗方案:替吉奥胶囊80 mg/m2,餐后口服,每天两次,连续服用2周,停药1周;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3h,d1;伊立替康80 mg/m2,d1、d15,5周重复;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d1、d15,28 d为1个周期,至少进行2个周期.按RECIST 1.1标准评价联合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48例患者均可以评价.完全缓解(CR)(complete remission)5例(10.4%),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23例(47.9%),病情稳定(Stable disease,SD)12例(25.0%),病情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8例(16.7%),药物的有效治疗率(Response rate,RR)(58.3%),统计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 (83.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edian time to progression,TTP)为8.9个月,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为12.3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外周神经毒性、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疗效显著,毒副反应能耐受,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静;潘兴国;牛焕义;林源;黄之杰;张汝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2种调节性晶体术后效果比较的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Tetraflex和1-CU可调节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人工晶体患者,分别分组为1-CU组和Tetraflex组.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眼科检查,检查裸眼远视力及佳矫正远视力、近视力及远视力矫正后的近视力,采用主观移近法和动态检影法测量调节力.结果:佳矫正远视力于1周、1个月、3个月时2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佳矫正远视力也越来越好.2组患者裸眼近视力以及佳远矫正视力下的近视力在3个月时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1-CU组于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的裸眼远视力均高于Tetraflex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traflex组于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的裸眼近视力均高于1-CU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类型人工晶体均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Tetraflex型可提供患者更好的裸眼近视力,1-CU型可提供患者更好的裸眼远视力.两型人工晶体均可增加患者假晶体眼的伪调节力,改善患者的主观视功能.然而,对于可调节晶状体的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Luay Radi Hasan Tayeh;陈伟蓉;林振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清脂蛋白a与冠心病的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联.方法:对我科2002年4月~2010年7月连续8年1 260例住院临床诊断或疑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同时进行血脂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为青中年组(31~59岁)217例,老年组(60~74岁)561例和高龄老年组(75~93岁)482例.各年龄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不同年龄组的甘油三酯(Triglycendes,TG)、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载脂蛋白A1 (Apolipoprotein A1,ApoA1)、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 ApoB)等指标与冠脉病变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老年和高龄老年组中冠心病患者血清Lp(a)、TC、LDL-C水平较对照组增高或显著增高(P<0.05或P<0.01),高龄老年组冠心病患者血清HDL-C较对照组降低(P<0.05);青中年组冠心病患者血清Lp(a)ApoB也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在中青年、老年及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组间Lp(a)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不同年龄组间,高龄老年冠心病组中冠状动脉狭窄支数较老年冠心病组及中青年冠心病组均有显著增加(P<0.01);高龄老年冠心病组中Gensini积分较老年冠心病组及中青年冠心病组均有显著升高(P<0.01).对冠状动脉狭窄支数及狭窄程度进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LDL-C和增龄进入回归方程(P<0.05或P<0.01).结论:Lp(a)、LDL-C和增龄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共同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吴志勤;陈庆伟;吴庆;柯大智;李兴升;李桂琼;王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体外肿瘤细胞培养及药敏试验对食管癌术后化疗的意义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术后体外肿瘤细胞培养以及对不同药物及化疗方案的敏感性进行比较,寻找各自有效的、合理的化疗方案,指导食管癌的术后化疗.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终点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Tissue culture end point staining computer image analysis,TECIA)法对94例食管癌组织标本进行体外培养,并用8种常见化疗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了解其对肿瘤的抑制率,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药物对食管鳞癌的抑制率各不相同,以紫杉醇类高,阿霉素低;单药与联合化疗方案的抑制率比较有显著差异,联合药敏感性高于单药.结论:食管癌的术后化疗,应根据每个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的药敏结果,尽量选择敏感药物及联合用药的化疗方案.

    作者:羽平;张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结直肠腺瘤中核孔蛋白88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核孔蛋白88 (Nucleoporin 88,Nup88)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63例结直肠腺瘤、43例结直肠癌和23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Nup88蛋白的表达,统计学分析比较3组间Nup88蛋白表达的差异,及Nup88表达与结直肠腺瘤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Nup88蛋白在正常黏膜组、结直肠腺瘤组及结直肠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3.56%,5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结直肠腺瘤中Nup88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轻、中度不典型增生者(60.71%vs 40%,P=0.044);Nup88的表达还与结直肠腺瘤的位置有关,腺瘤位于左半结肠及直肠者Nup88的表达明显高于右半结肠(P<0.017).结论:Nup88在结直肠腺瘤中的高表达提示Nup88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张丽静;赵增仁;张志勇;郑铮;王园园;胡月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腹部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3种不同方法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将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78例患者分为3组;A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B组采用常规换药联合局部喷洒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FGF);C 组采用b-FGF联合VSD治疗.结果:A、B、C3组切口创面均愈合,但切口愈合时间C组<B组<A组;住院时间及费用C组<B组<A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b-FGF联合VSD治疗临床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宋鹏宇;薛斌;丁云鹏;杨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FOXC1在复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FOXC1蛋白表达与复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间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复发性乳腺癌石蜡组织中FOXC1蛋白的表达.结果:FOXC1蛋白在21例(5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定位于胞核.FOXC1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与复发性乳腺癌患者的耐药情况及患者辅助化疗后的PFS相关(P<0.05),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的数量以及原发肿块的大小无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FOXC1蛋白参与了复发性乳腺癌的耐药机制,但其可能与乳腺癌原发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无关.

    作者:贾海全;赵国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CAPN-10基因Indel-19与非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CAPN-10基因Indel-19与非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ve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法检测30个健康人(A组),60个稳定的非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B组)CAPN-10基因Indel-19插入多态性基因型,生化技术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甘油三脂(Three acids 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结果:B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甘油三酯水平较A组高(P<0.05).A、B两组比较Indel-19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P=0.742).B组基因型为2/2的患者较基因型为1/1,1/2患者有较高的腰围及TG水平(P值分别为0.033,0.002).同时合并存在“代谢综合征”的B组患者出现CAPN-10基因Indel-19基因型2/2的频率较B组其余患者高(P=0.001).结论:非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多同时存在脂质代谢紊乱及高血压.CAPN-10基因Indel-19可能与同时存在“代谢综合征”的终末期肾脏病有关,其可能机制是影响肾病患者脂质代谢,加重患者动脉硬化等的程度,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路萍;夏春英;邵维斌;李忻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细胞松弛素B预处理对小鼠卵母细胞玻璃化冻融后发育潜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细胞松弛素B (Cytochalasin B,CB)预处理对小鼠卵母细胞玻璃化冻融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用浓度为0(对照)、5、10、20、40 μg/ml的CB分别预处理小鼠成熟卵母细胞后玻璃化冷冻,解冻后进行体外受精,观察卵母细胞的复苏率、受精率、6~8 cell胚胎形成率.结果:CB 20、40μg/ml预处理组复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μg/ml组与40μg/ml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7% vs 87.6%,P=0.767);各组受精率、6~8 cell胚胎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浓度为20、40μg/ml的CB对小鼠成熟卵母细胞冻融复苏率有改善作用.

    作者:唐宇铃;丘彦;幸贵邦;孟江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TNF-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血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凋亡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rhEPO( 12.5、25、50 IU/ml)预处理HUVEC 24 h,以50 ng/ml TNF-α诱导细胞凋亡,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ELISA法检测胞浆中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的浓度,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Caspase-3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SCGE法(又称彗星实验)检测DNA损伤.结果:TNF-α作用HUVEC 24 h后细胞生存率和凋亡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rhEPO以浓度依赖方式提高细胞生存率,降低CytC的浓度,抑制Caspase-3蛋白的表达,降低凋亡指数,减少DNA损伤(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CytC的浓度与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807,P<0.05);CytC的浓度与Caspase-3的相对含量呈正相关(r=0.583,P<0.05).结论:rhEPO能够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可能与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的活化有关.

    作者:李侃;李建华;曹冬妮;苏筠霞;刘天喜;王荣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罗格列酮对实验性1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natrium,RSG)对实验性1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6周龄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Control,Con)组24只,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组24只,罗格列酮干预(Rosiglitazone,RSG)组24只.以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溶液单次腹腔注射,72 h后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16.7 mmol/L为造模成功.应用罗格列酮后5个时间段(2、5、7、10、13周),分别用TUNEL(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方法检测胰岛β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中胰岛素(Insulin,Ins)及Fasl的表达.结果:与DM组相比,RSG组胰岛表达胰岛素水平提高,β细胞相对凋亡指数及Fasl表达水平均下降(P均<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抑制或延缓β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Fas/Fasl细胞凋亡通路有关.

    作者:高会敏;蒙碧辉;韦静彬;陈洪流;林媛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3T3-L1脂肪细胞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表达和分泌

    目的:探讨中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表达和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3T3-L1前脂肪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TNF-α (0.1、1、10、100 ng/ml)处理3T3-L1脂肪细胞24h,并选取10 ng/ml的TNF-α干预细胞3、6、12、24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技术检测3T3-L1脂肪细胞PEDF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情况.结果:①和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PEDF的mRNA表达和分泌均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其抑制效应越明显(P<0.05).②10 ng/ml的TNF-α干预3T3-L1脂肪细胞后,随着时间的延长,PEDF的mRNA表达逐渐降低,第12h达到低点(P<0.05).③10 ng/ml的TNF-α对其PEDF分泌的抑制率在第6h为15%,在第24h为33%(P<0.05).结论:TNF-α抑制3T3-L1脂肪细胞PEDF的表达和分泌,其抑制效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作者:夏伟;杨淑敏;罗梅;梅玫;宋颖;程庆丰;李启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丹参对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肾脏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肾脏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缺血再灌注组、丹参处理组.采用钳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 1β (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磷酸化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38MAPKs)的表达;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的活性;HE染色形态学方法评价肠及肾组织损伤;血清生化分析仪检测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肌酐(Crea,Cr).结果:缺血再灌注组与空白组比较,小肠及肾组织结构损伤严重,肾脏中p38MAPK、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增高,血浆DAO、BUN、Cr含量升高(P<0.01);丹参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肾组织中p38MAPK表达显著降低,肾组织中TNF-α和IL-1β含量减少,血浆DAO含量下降,小肠和肾组织结构损伤显著减轻.BUN、Cr明显降低(P<0.05).结论:丹参可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其机制与其抑制肾组织中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进而减少TNF-α、IL-1β的释放有关.

    作者:田野;董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在肌损伤组织肌卫星细胞的表达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在正常和注射心脏毒素后,致肌损伤的肌肉组织中具有再生能力的肌卫星细胞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某些肌肉变性疾病的分子学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取C57雄性小鼠12只,随机分为6组,1~6组左侧股四头肌局部注射心脏毒素(Cardiotoxin,CTX),5μg/只,右侧股四头肌作为自身对照,于注射后1、4d及1、2、4、6周处死小鼠,分离两侧股四头肌,取材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分析,了解IGF1R的原位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示肌肉组织从损伤修复到再生的全过程,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显示:正常小鼠股四头肌中IGF1R在肌卫星细胞上仅有少量的表达;与对照比较,注射心脏毒素1d后,表达即明显增加并持续到观察终点的第6周,其表达量在第2周达到高峰且直到观察期间末(第6周),仍高于正常肌肉组织,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GF1R可能在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小雷;黄厚今;周光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白药主要成分对骨折修复过程中整合素αvβ3及CD3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探讨白药主要成分对整合素αvβ3以及CD31在兔骨折修复过程中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新西兰大白兔7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手术制作双侧桡骨中段骨干缺损模型,在左侧缺损间分别植入含有白药1~5号粉剂的医用明胶海绵,作为实验组,分别为白药1、2、3、4、5号组.右侧同样手术处理,只是骨缺损中植入不含白药粉的医用明胶海绵,作为对照组;观察不同时期1~5号白药原药成分对骨痂组织中整合素αvβ3以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特异性标志物CD31表达的影响.结果:在骨折愈合的早期,1~5号白药原药成分增加骨痂中整合素αvβ3以及CD31基因的表达水平,具有加速骨折断端血管新生重建的作用.结论:白药原药成分在骨折愈合的早期,具有促进骨痂内整合素αvβ3表达的作用,从而促进骨折血管新生,加速骨折愈合.

    作者:杨庆秋;胡侦明;浦波;劳汉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RNAi沉默clusterin基因对卵巢癌SKOV3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clusterin(CLU)基因沉默对卵巢癌SKOV3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靶向CLU基因的siRNA转染卵巢癌SKOV3细胞,Western blot法测定CLU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给予不同放射剂量(2、4、6Gy)处理后,通过MTT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卵巢癌SKOV3细胞的存活率及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法检测凋亡率.结果:靶向CLU基因的siRNA特异性地从蛋白水平抑制了CLU基因表达.MTT及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卵巢癌SKOV3细胞的存活率及克隆形成率与放射剂量呈反比,剂量越大,存活率及克隆形成率越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法检测结果表明:2Gy放疗后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达(24.32±1.75)%,较单纯放射组升高约12%,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U基因沉默可以明显增强卵巢癌SKOV3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为卵巢癌放疗增敏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靶点.

    作者:黄锣;张幸平;陈诚;罗茜;吴永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行为学影响的动态研究

    目的:探讨50 mg/kg剂量左旋多巴(L-dihydroxy-phenylalanine,L-dopa)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大鼠神经行为学影响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经典的6-OHDA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大鼠PD模型,并将成功PD模型随机分成2组:PD模型组和L-dopa组,其中L-dopa组连续腹腔注射50 mg/kg剂量的L-dopa,共8周,并在不同时间点(2、4、6、8周)观察PD大鼠神经行为学(大鼠对侧旋转圈数、旋转启动时间、旋转持续时间、剂峰旋转圈数和大鼠AIM评分)变化.结果:随着L-dopa用药时间的延长,①大鼠对侧旋转圈数不断增加,且在6周时达到峰值,与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旋转启动时间不断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旋转持续时间不断增加,且6、8周时与2、4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剂峰旋转圈数有不断增加趋势,且6周时与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AIM评分不断增加,其中6、8周时与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8周时与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0 mg/kg剂量的L-dopa对PD大鼠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模型动物具有典型的神经行为学改变且稳定可靠,可用于L-dopa毒副反应的研究.

    作者:丁宏娟;何建成;王文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高频超声监测SD大鼠肾上腺区人神经母细胞瘤移植瘤模型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SD大鼠肾上腺区人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移植瘤模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超声测量结果与肿瘤实际生长情况的相关性.方法:建立SD大鼠荷瘤模型53只.肿瘤接种后分别于5d~6周,每4d随机选取5只SD大鼠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肿瘤的形态、回声和边界,测量肿瘤大小,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内血流分布情况.每次超声检查后剥离肿瘤,测量肿瘤实际大小,并行病理活检,对比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肿瘤成瘤率为100%;超声观察肾上腺区移植肿瘤呈类椭圆形中低回声团块,5~13 d肿瘤生长旺盛,其内血供丰富,>13~17 d生长速度减缓,>17 d肿瘤开始逐渐缩小,29d后肿瘤内部出现液化坏死和钙化,血供减少;高频超声测量结果与肿瘤实际生长情况呈高度正相关(r=0.993,P<0.001).结论:高频超声能较准确监测SD大鼠肾上腺区人NB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成瘤后肿瘤生长情况,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刘沁;王荞;全学模;王珊;向娟;白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复方脑复康预防大鼠去卵巢后骨质疏松的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脑复康防治去卵巢后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4月龄Sprague-dawley (SD)雌性大鼠38只随机分为5组:基础组,6只,于实验前取材;假手术组,8只,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去卵巢组,8只,去卵巢后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已烯雌酚组,8只,去卵巢后给予已烯雌酚30 μg/(kg·d)灌胃;复方脑复康组,8只,去卵巢后给予吡拉西坦432mg/(kg·d)和司坦唑醇0.54mg/(kg·d)灌胃.连续灌胃90d后,处死大鼠并取左胫骨包埋、切片、染色后作静态和动态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和标记周长百分数(%L.Pm)均显著降低(P<0.01),骨小梁分离度(Tb.Sp)增加(均P<0.01);每毫米破骨细胞数目(Oc.N)和破骨细胞周长百分数(%Oc.Pm)均显著增加(P<0.01);骨形成率(BFR/BV)增加(P<0.05).与去卵巢组相比,已烯雌酚及复方脑复康都可使%Tb.Ar显著增加(均P<0.01),Tb.N显著增加(均P<0.01),Tb.Th增加(P>0.05,P<0.05);并使Tb.Sp显著降低(均P<0.01);使Oc.N和%Oc.Pm显著减少(均P<0.01).与已烯雌酚组相比,复方脑复康可以使胫骨骨小梁Tb.Th和%L.Pm增加(均P<0.05).结论:复方脑复康可以预防大鼠去卵巢后骨质疏松,其作用效应与雌激素相当,作用机制可能与复方脑复康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有关.

    作者:黄健萍;林思恩;吴玲芝;崔燎;吴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HCG刺激对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的影响

    目的:探讨获取未成熟卵母细胞之前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能否改善未成熟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成熟的时间、体外受精率、2细胞、4细胞发生率.方法:将HCG刺激后或未刺激所获得的小鼠生殖泡(Germinal reside,GV)期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在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培养,观察未成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恢复、核成熟、受精率以及胚胎的发育.结果:体外培养后16 h G-PR组生殖泡破裂(Germinal vesicle break down,GVBD)发生率显著高于G-UPR组(P<0.01).体外培养后20 h G-PR组GVBD发生率明显高于G-UPR组(P<0.05).体外培养后24 h G-PR组PBI发生率显著高于G-UPR组(P<0.01).G-PR组受精率明显高于G-UPR组(P<0.05).结论:HCG加快了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进程,同时也增加了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率.

    作者:王炼炼;丘彦;幸贵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吡格列酮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斑块面积以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高脂饮食造模16周复制小鼠AS模型,从第8周开始给予吡格列酮,观察吡格列酮对血脂含量以及AS斑块面积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9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10 mg/kg可以显著降低AS小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P<0.05),对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影响不大(P>0.05),吡格列酮可以减少主动脉斑块面积(P<0.05),降低MMP-9的表达(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能通过降低AS小鼠MMP-9的表达抑制AS.

    作者:吴成稳;周志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结直肠肿瘤细胞球的干细胞相关特性研究

    目的:无血清悬浮培养生成5种人结直肠肿瘤细胞球,体外稳定传代培养,研究其在体外增殖、分化及转移等生物学特性.方法:人结直肠癌细胞SW480、SW620、LOVO、HT29和HCT116在添加了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medium,SFM)中悬浮培养,稳定传代并诱导分化.选择其中HCT116细胞系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单层细胞及其肿瘤细胞球干细胞标记分子CD133+的表达.Transwell小室实验、免疫荧光及RT-PCR分别检测HCT116单层细胞及其肿瘤细胞球的体外转移能力,以及间质化标记分子N-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结果:5种人结直肠癌细胞系均在SFM中形成能稳定传代培养的肿瘤细胞球,其在含血清培养基(Semm supplemented medium,SSM)中重新贴壁生长并各自恢复亲代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HCT116单层细胞相比,HCT 116肿瘤细胞球中CD133+细胞比例显著增多,并具有更强的转移能力,以及高表达间质化标记分子N-cad-herin及Vimentin.结论:通过无血清培养可以生成人结直肠肿瘤细胞球,这些球体中富含肿瘤干细胞样特性的细胞.

    作者:贾健锋;程勇;郑梦颖;饶明月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山葵叶片、叶柄混合物的润肠通便作用及其功效物质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山葵(Wasabi Japonica)叶、叶柄混合物的润肠通便作用及其相关的功效物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山葵种植中的副产品作为医药用途提供依据.方法:将新鲜山葵叶、叶柄采用冷冻干燥,粉碎后获得叶、叶柄混合物,通过酶-重量法测定了其总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re,SDF)与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re,IDF),并将其通过水解除去异硫氰酸盐、除去水溶性成分等.分别研究了山葵叶、叶柄混合物干粉(样品1)、除去异硫氰酸盐后(样品2)、除去水溶性成分后(样品3)等的润肠通便功效(包括小肠功能试验、首次排黑便时间、6h排便粒数与6h排便总量).结果:叶、叶柄混合物冻干粉中总膳食纤维量为92.3 g/kg、SDF含量为48.2 g/kg,IDF含量为44.1g/kg.SDF/IDF比值为1.1.在润肠通便功效方面,通过动物便秘模型的实验表明,上述3种样品可促进小肠运动、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增加6h排便粒数与6h排便总量等,且3组样品相互间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1或P<0.05).结论:山葵叶与叶柄混合物中膳食纤维含量偏高且SDF较多;山葵叶与叶柄混合物对复方地酚诺酯模型便秘动物有润肠通便作用;其润肠通便作用相关的功效物质多样包括异硫氰酸盐以及存在于其水溶性成分、水不溶性成分中的物质成分等.

    作者:王晓琼;周惠云;刘先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2种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目的:建立人卵巢癌裸鼠腹腔及皮下移植瘤模型,比较2种模型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细胞悬液注射法将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A2780/DDP注射于裸鼠皮下或腹腔,建立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模型动物肿瘤的生长规律及组织学特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组化检测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受体(Luteinzing-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LHRH-R)表达情况.结果:裸鼠腹腔及皮下移植瘤模型的成瘤率均为100%,2组荷瘤鼠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000±1.095)d和( 41.000±0.894)d,2组移植瘤细胞周期分布与原代细胞周期分布相仿,且2种模型的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相似,免疫组化显示均表达LHRH-R.结论:人卵巢癌细胞株A2780/DDP裸鼠皮下和腹腔移植瘤模型易于建立,腹腔移植瘤模型能更好地模拟人卵巢癌腹腔播散的生物学行为,是研究卵巢癌治疗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作者:蒲才秀;常淑芳;孙江川;刘红霞;朱轶;陈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雄性大鼠脊髓损伤对生殖系细菌感染及IL-1、TNF-α、SOD表达的影响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后雄性大鼠前列腺、附睾、睾丸细菌感染及IL-1、TNF-α、SOD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8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分别喂养1、2、4、8、16 d,2组均于每个时间点摘取8只大鼠的前列腺、附睾、睾丸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前列腺、附睾细菌培养阳性数显著提高(P<0.05),大肠杆菌的检出率高于其他细菌;睾丸IL-1、TNF-α表达明显增多(P<0.05),实验组间以术后第4天表达水平高(P<0.05);SOD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大鼠前列腺、附睾易受到以大肠杆菌为主的细菌感染,睾丸炎性反应增强,生殖系抗氧化反应可能很弱.

    作者:杨春林;王明;邓远忠;田禄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小剂量紫杉醇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小剂量(40 μg/ml)紫杉醇(Paclitaxel,PTX)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rhES)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A组)、PTX组(B组)、rh-ES组(C组)及PTX+rh-ES组(D组).用细胞计数板计数法测定各组药物作用于MCF-7细胞24 h后的细胞存活数并计算细胞抑制率.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检测各组VEGF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各组VEGFmRNA表达.结果:D组的细胞抑制率明显高于C组(P=0.002),但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7).D组的VEGF蛋白及mRNA的表达较其余3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抑制率的增加与VEGF表达减少之间具有线性相关性(r=0.564,P<0.001).结论:小剂量PTX与rh-ES联合应用可明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及其VEGF表达,提示两者联用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饶明月;张幸平;程丽;周涛琪;杨敏;何阳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干扰原代Leydig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重组腺病毒构建研究

    目的:获得可对原代大鼠Leydig细胞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产生干扰作用的含miRNA的重组腺病毒.方法:首先设计并构建针对大鼠GR基因的4对miRNA表达载体,将此4种miRNA表达载体经脂质体转染大鼠胚胎成纤维细胞(Rat embryonic fibroblast,REF),Western blot分析GR的表达变化,筛选出干扰效果佳的miRNA表达质粒.其次通过BP重组和LR重组,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后将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293A细胞,包装扩增并检测腺病毒滴度,将合适滴度的重组腺病毒感染原代大鼠Leydig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腺病毒干扰原代大鼠Leydig细胞GR表达的效果.结果:重组腺病毒感染Leydig细胞的效率可达80%,与对照组相比,感染重组腺病毒的Leydig细胞,其GR蛋白表达显著减少.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证实其对原代大鼠Leydig细胞中GR的表达具有特异性干扰效应.

    作者:陈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Meta分析模型权重变异比较及其与I2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Meta分析中2种模型的权重变异(方差)的差异及其与异质性I2的关系.方法:检索近3年公开发表的Meta分析论文,提取每篇纳入文献的权重以及I2,并计算权重的变异度(方差值).比较不同模型下权重方差的差异并考察权重方差与I2的相关性.结果:随机效应模型的权重方差小于固定效应模型(t=2.739,P=0.015);权重方差与I2之间r=-0.505,P=0.039.结论:随机效应模型中原始研究的权重变异低于固定效应模型,且权重方差与I2间呈负相关.深入探讨权重变异差异及其与异质性的关系,对正确理解2种模型权重赋予的原则,甚至对Meta分析的学习和结果的合理解释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石修权;刘丹;刘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中肺癌相关指标的筛选优化

    目的:分析多种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与肺癌的相关性,筛选相关指标,为建立检测肺癌的小型蛋白芯片提供依据.方法:使用TM蛋白芯片系统,检测311例肺癌患者血清中多种TM: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癌抗原153(Cancer antigen 153,CA153)、糖链抗原199 (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铁蛋白(Ferritin,FER)、游离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ree-P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水平.筛选出肺癌中阳性率高的的指标,采用Kappa检验比较其与TM蛋白芯片系统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寻找佳联检组合.结果:311例肺癌患者中TM升高主要集中在4项指标:CEA(41.5%)、CA153(15.2%)、CA199(20.9%)、CA125 (37.0%);Kappa检验得出,一致性极强的小型组合有5种,使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得出佳组合为CA125+CEA.结论:血清CEA和CA125水平升高对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选择CA125+CEA联合检测,可以在不降低检出率的情况下降低检测成本.

    作者:赵顺林;胡卫东;徐闻博;刘越;吴洲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甲硝唑氯己定洗剂多次给药阴道刺激性试验研究

    甲硝唑氯己定洗剂具有抗菌消炎的临床作用,用于细菌、淋菌、霉菌或滴虫等病原体引起的各种阴道炎,国内未见甲硝唑氯己定洗剂安全性试验研究的相关文献报道,本试验的目的是按SFDA《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观察局部接触甲硝唑氯己定洗剂后所产生的刺激反应,观察给药部位可能出现的炎症反应、组织的变性和坏死等不良反应,评价甲硝唑氯己定洗剂的刺激性,为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作者:余成浩;孙涛;冯业琼;廖建;李敏;陈西平;曾代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双侧喉气囊肿1例

    喉气囊肿(Laryngocele)又名喉膨出、喉憩室、猿猴气囊或喉气性病.喉气囊肿按发生的部位分为喉内型、喉外型与混合型,喉外型与混合型喉气囊肿的临床体征主要表现为颈侧部可压缩性的软组织包块,因而此类患者偶可就诊于头颈外科.喉气囊肿为罕见病,双侧更为罕见,目前仅国外报道1例双侧喉气囊肿.我院近期诊治1例双侧喉气囊肿,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侠;眺小宝;张少强;嵇宪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45,XY,rob(13;15)伴inv(9)致男性不育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婚后2年未避孕女方未孕,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否认有毒物质接触史,否认外伤史及手术史.体格检查:胡须正常,喉结存在,乳腺未见发育.阴毛分布正常,阴茎长约6 cm,双睾丸体积各约15ml,质地可,双精索静脉未触及曲张,双输精管存在.精液检查:第一次精液常规精液量3.0 ml,pH=7.4精子密度1.6×106个/ml,精子活力8.1%;第2次精液常规精液量3.0 ml,pH=7.2,精子密度9.1×106个/ml,精子活力9.7%.性激素水平检查:促卵泡刺激素5.29 mIU/ml(参考值1.27~18.96mIU/ml),促黄体生成素3.81 mIU/ml(参考值1.24~8.62 mIU/ml),睾酮4.10 ng/ml(参考值4.14~7.26ng/ml),雌激素42 pg/ml(参考值20~75 pg/ml),泌乳素10.32ng/ml(参考值2.64~13.13 ng/ml).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检查结果为45,XY,rob(13;15)(q10;q10),inv(9)(p11q13)(图1).

    作者:沙艳伟;宋岳强;孔辉;邱乒乒;郑仁瑞;韩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原发于前列腺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原发于前列腺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 cell lymphoma,IV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例原发于前列腺的IVLBCL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和临床随访,并复习了文献报道的6例前列腺IVLBCL.结果:IVLBCL累及前列腺的患者中位年龄为68岁,患者常出现下尿路阻塞症状,体检发现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组织病理活检发现前列腺间质小血管内异形的淋巴样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瘤细胞表达B细胞标记物CD20和CD79α,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阳性率较高.患者在确诊为前列腺血IVLBCL后,接受CHOP化疗或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效果较好.结论:仅累及前列腺的IVLBL患者经手术切除前列腺并结合药物化疗预后较好.

    作者:徐曼;杨清平;黄文炼;耿卫朴;陈瑜;王婷婷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