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伦理学和医学教学中,经常发现教师读音错误,使学生也发生读音错误,这样以讹传讹,往往造成几代人或一个地区的人读错.若偶然遇到某个人正确读音,反倒引起喧然讥笑.这不能不对教学效果和学生今后的工作造成一定影响.也说明这种情况十分严重、应该予以充分重视.
作者:王忠华;崔红缨;廉有山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当前医科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如何,是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医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2000年2~3月对我校200名大学生、研究生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心仁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就语文教学进行医德教育的有利因素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医德教育,作者从利用课文内容,口语训练,作文教学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和实践.
作者:周少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针对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存在活动形式偏少,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缺少的问题,在教学活动方式探索中增设了医学伦理学小品表演课,实践表明能够调动起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医德素质.
作者:应锋;王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教学应包括教与学两部分.因此,在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中,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除了教师方面的因素外,必须培养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要身教重于言教;实行启发式教学,力戒填鸭式.
作者:秦燕;陈爱娣;王春荣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论述了医学院校加强人文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并分析了目前医学院校人文学科的现状和课程体系的设置,提出加强人文学科建设的对策.
作者:章越松 刊期: 2000年第06期
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一系列教学环节,达到医学伦理学教学的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李佩环;黄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高校面向21世纪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首先要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原西安医科大学以兼职指导教师制度为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苑萍;马兆明;郭桦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红外线灯是利用红外线作用于人体组织,引起局部组织产生热,使组织温度升高.红外线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是热的作用.其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血液循环等多种作用,我们用其对脑血管病致瘫者予以治疗和防治褥疮,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思怡;闫荃丽;田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护士职业道德责任的扩展1.1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在护理工作方面的反映.在这种模式指导下,护士的责任基本上是以执行医嘱为主要目标,尽管也经常做一些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但护士着重关注的是病人身体上的疾病,针对疾病进行护理,而忽视病人的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需求.这是我国医院目前正在探索改革的一种护理模式.
作者:黄荣瑜;陈莲英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现在医学界普遍存在一种观念:自认为其任务就是治疗机体的疾病,而忽略了病人患病的感受以及医护人员对此应该的作为.
作者:李树华;傅伟韬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医疗高新设备是提高医疗质量,搞好医疗工作的前提;医德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动力和保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医院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也紧跟世界潮流,这无论是对疾病诊断与治疗水平的提高,还是对解除病人的痛苦,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在众多的医院中有的追求高新技术设备的档次、名牌,忽视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有的追求高新技术设备的高回报,忽视职业道德建设;有的追求诊治快捷,忽视了经验医学的作用,本文提出的几个问题,意在引起同道的注意,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调整.
作者:夏明珠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医患关系是一种不平衡的人际关系.尽管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来自医务人员、患者和医院管理等三个方面,但是改善医患关系的关键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作者:程度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本文认为临终病人的心理医护远甚于药物治疗,临终病人的心理包括回避、否认、敏感、焦虑、恐惧、忧郁、双重性格等,并提出以下医护道德:重视临终病人的心理医护、积极控制疼痛、尊重和保护临终病人的各种权力、淡化临终病人的角色、满足其各种心理需求.
作者:王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与器官移植的供体缺乏之间的矛盾和原因,就如何解决器官移植中的器官捐献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谢苗;黄春;刘幸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本文从国内外同种异体骨移植现状出发,阐明了作者对同种异体骨移植有关问题的伦理观点及对策
作者:王向阳;池永龙;张晓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器官移植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但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却不完善,这对器官移植进一步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近几年对器官移植进行立法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在介绍国外器官移植的法律规定、分析我国器官移植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器官移植的立法构想.
作者:王莲花;杨萱;高永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基因治疗将是21世纪人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其目前仍然面临着众多困扰.本文对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因治疗的伦理原则.
作者:吴奎彬;封展旗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在医学伦理学中,放弃治疗是一个有争议的社会问题,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从放弃治疗的类型、放弃治疗的伦理冲突和放弃治疗的伦理准则三个方面,对其作一些探讨和研究.
作者:刘军;葛国文;魏瑞荣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性传播疾病,自然与性及人们的性行为息息相关,同时又与伦理、心理、社会影响密不可分,是典型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疾病.医护人员在对性病患者进行精心医疗的同时,还应从伦理学方面加强自身修养,给性病患者这一特殊人群予以关爱、信任、理解和尊重,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芦小琴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从全科医护人员应具备的一整套服务理念入手,探讨了对全科医学生社区服务理念的培养途径和方法.这对加强全科医学生的伦理道德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作者:施榕;陈秋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临床告知的本质理解1.1临床告知的概念临床告知是指医务人员在进行临床医疗工作时,必须履行对病情的解释、说明责任和对病人疾病认知权、知情同意权的尊重.在进行某些规定的诊疗项目时,必须按照规范的程序和内容通知患者或其家属,并征得其同意.临床告知制度依据医学伦理学的原则,以法律、法规或医疗工作规则等形式确定的临床医疗工作的基本行为准则,医院管理者或医务人员必须遵守和严格执行.
作者:刘瑞林;张艳纯;邓旭林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