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病情况、病因及死亡原因,为临床治疗ARF提供依据.方法:对200例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ARF的性别与年龄分布、老年(≥60岁)ARF患者的发病情况、ARF的病因和死亡原因构成.结果:ARF的患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性别构成相对稳定,老年患者的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肾前性、肾性、肾后性ARF分别占52.0%、36.0%、12.0%.200例ARF中死亡52例,总病死率为26.0%,其中肾前性因素所致ARF病死率占36.5%,明显高于肾性、肾后性因素所致ARF(P<0.01).结论:ARF患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呈高龄化趋势.引起ARF的病因以肾前性因素为主,肾前性ARF病死率高.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若明确ARF病因和死亡原因,早期充分血液净化、对症支持治疗可改善ARF预后,降低病死率.
作者:热西丹·扎克尔;王秀玲;米娜娃尔·玉诺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确立红景天滴丸的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成型率、圆整度、丸重差异等作为评价指标对蔷薇红景天提取物与基质的配比、滴制的温度、滴距等进行考察,并在预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提取物与基质的配比、滴制的温度、滴距等进行优选.结果:在滴制温度75℃、滴距4 cm、载药量30%时,滴丸成型质量好.结论:该工艺简便、可行,评价指标可靠、合理.
作者:李军;孙殿甲;马桂芝;陈蓓;滕亮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应用在女性不孕症诊治中的价值.方法:联合应用宫、腹腔镜对82例不孕症患者进行检查,并对病因明确者行相应治疗.对宫、腹腔镜联合检查结果与宫、腹腔镜单独检查及B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不孕症原因和宫腹腔镜联合诊治输卵管通常情况.结果: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异常率为92.68%,明显高于单独使用宫腔镜(47.56%)、腹腔镜(84.14%)或B超(76.82%)检查.不孕症的主要原因: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结核分别占36.58%、18.29%、15.85%、9.76%.原发、继发不孕症手术前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41.10%、59.42%,术后为68.49%、81.16%,术后妊娠率达36.40%.结论:应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患者能直观、准确、全面地明确盆腔、宫腔疾患,并予以针对性治疗,可提高手术疏通输卵管的成功率,提高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妊娠情况.
作者:马春华;玛依努尔·尼亚孜;刘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开腹子宫切除术(TAH)、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3种子宫切除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2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子宫肌瘤72例,子宫腺肌病30例,分为3组:CISH组32例,LAVH组30例,TAH组40例,对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LAVH、CISH组手术时间较TAH组明显延长,术中出血较TAH组明显减少,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日较TAH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SH和LAVH较TAH具有损伤少、恢复快的特点,是有效的子宫切除方式.
作者:侯菊荣;王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静脉预先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诱导期间不同剂量芬太尼所致咳嗽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64例需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Ⅰ组(利多卡因1.5 mg/kg+芬太尼3μg/kg)、Ⅱ组(利多卡因1.5 mg/kg+芬太尼5μg/kg)和对照Ⅰ组(生理盐水5 ml+芬太尼3 μg/kg)、Ⅱ组(生理盐水5 ml+芬太尼5μg/kg),观察4组芬太尼注射后的咳嗽发生率及程度.结果:对照Ⅰ组和Ⅱ组患者的咳嗽发生率分别为43.75%和62.5%,利多卡因Ⅰ、Ⅱ组静脉预先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后,芬太尼诱导的咳嗽发生率分别降低至18.8%和31.2%,明显低于对照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有效降低麻醉诱导期间芬太尼所致咳嗽的发生率.
作者:李龑;陈林;朱素洁;邹田田;张蕾;徐志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74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74例患者中≤40岁(青年组)、41~46岁(中年组)、>60岁(老年组)患者分别为26、74、74例,分析比较各组的一般临床及病理学特点.结果:各年龄组食管癌患者的性别、民族构成及发病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术前合并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分化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而低分化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临床TNM分期Ⅲ期以上者呈下降趋势,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食管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存在明显差异,青年食管癌病情发展快,肿瘤分化程度低,区域淋巴结转移率高,TNM分期晚;而老年食管癌术前合并症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但病情发展较慢,肿瘤分化程度高,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低,TNM分期较早;中年食管癌居中.
作者:阿不都外力·赛买提;伊力亚尔·夏合丁;张力为;沙巴义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后路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中老年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及术式选择适应证.方法:对32例中老年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经过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开窗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和后路椎间、椎板、横突植骨融合及Moss-Miami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9个月~3年,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融合率达96%,优良率达97%,未见假关节形成,无感染松动及断钉发生.结论:对于中老年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患者根据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选择后路融合方法并给予Moss-Miami系统固定融合率高,手术彻底,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汪银魁;邓永发;焦见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颅脑显微外科手术中B超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开颅后在硬脑膜外或硬脑膜下应用B超对病变进行定位,显微镜下切除病变.结果:15例中除1例病变因位置较深显示困难外,其余14例病变显示清晰,定位准确.病变全切除14例,1例次全切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保留良好.结论:术中颅脑B超监测可以实时显示病变的部位与轮廓,有助于病变的术中定位,减少了手术的副损伤.
作者:帕尔哈提·热西提;艾克拜尔·亚里坤;吾买尔·阿布拉;吴永刚;杨小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乳鼠胸骨剑突软骨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探讨该方法应用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乳鼠胸骨剑突软骨细胞,以含2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并进行细胞接种与传代,用倒置显微镜、电镜及组织学方法观察细胞形态、超微结构.细胞采用ABC法进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以及细胞形态观察鉴定软骨细胞起源.结果:(1)原代培养软骨细胞48 h后,大量细胞贴壁生长,呈圆形、长梭形或有2~3个突起,胞质透亮、饱满,7 d后细胞铺满整个培养皿底面.(2)原代软骨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第4代有一半变成梭形,第5代绝大部分变为长梭形;原代软骨细胞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丰富,第3代软骨细胞生长增殖能力强于原代,第5代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结论:体外培养的乳鼠剑突软骨细胞保持了其体内的基本特征,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软骨细胞是一种可靠、简便、快速的细胞原代分离培养方法.第3代软骨细胞适合用于软骨组织工程及学术研究.
作者:李良忠;张东辉;许永华;钟近洁;李建瑛;刘开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活体碘油灌注在大鼠肝泡球蚴感染模型中的分布,探讨肝泡状棘球蚴病的血供.方法:20只感染肝泡球蚴病大鼠经门静脉灌注碘油,分别在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取新鲜肝脏行钼靶摄影后进行HE及苏丹Ⅳ染色,观察碘油分布.结果:活体条件下对感染肝泡球蚴的大鼠经门静脉灌注碘油可选择性地进入病灶周围,苏丹Ⅳ染色于病灶周围的炎症反应带中可见碘油沉积.结论:门静脉参与肝泡状棘球蚴病的部分供血,为经门静脉介入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作者:李莉;任伟新;许晓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肌活动(Tei)指数评价左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63例高血压心脏病及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分为3组:高血压向心性肥厚组28例,高血压离心性肥厚组19例,扩张性心肌病组16例,3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各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之比(E/A)、左室射血分数(EF)以及Tei指数,对各组的E/A、EF及Tei指数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向心性肥厚组、高血压离心性肥厚组及扩张性心肌病组E/A明显减小(P<0.05~0.01),Tei指数明显增大(P<0.01),高血压离心性肥厚组、扩张性心肌病组EF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1).结论:Tei指数能简便、敏感、综合评价左心整体收缩、舒张功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刘思怡;罗梅;蒲婷;殷丽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汉族与哈萨克族、城市与乡村孕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 791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汉族与哈萨克族、汉族城市与乡村、哈萨克族城市与乡村、汉族城市与哈萨克族城市、汉族乡村与哈萨克族乡村孕妇剖宫产率的差异.结果:汉族、哈萨克族孕妇剖宫产率分别为52.3%、34.8%,汉族明显高于哈萨克族(P<0.01);汉族城市与乡村孕妇剖宫产率分别为61.1%、34.5%,城市明显高于乡村(P<0.01);哈萨克族城市、乡村孕妇剖宫产率分别为39.4%、25.5%,城市明显高于乡村(P<0.01);汉族、哈萨克族城市孕妇剖宫产率分别为61.1%、39.4%,汉族城市明显高于哈萨克族城市(P<0.01);汉族、哈萨克族乡村孕妇剖宫产率分别为34.5%、25.5%,汉族明显高于哈萨克族(P<0.01).结论:汉族与哈萨克族、城市与乡村孕妇剖宫产率有明显差异,汉族高于哈萨克族,城市高于乡村.
作者:张丽娟;张海燕;曹耀茂;王月琴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疆各地区不同民族居民西北燥证罹患情况,了解其分布特点,为西北燥证病因研究和从异病同治角度探索新疆多发疾病及相应亚健康状态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和现代流行病学方法设计调查量表,在新疆和田等六个地区和四川乐山、上海等地实施抽样问卷调查,然后进行西北燥证计量辨证和统计分析.结果:共完成6 238例问卷调查,得出新疆各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居住环境(城乡)的西北燥证罹患率分布数据,新疆各地燥证罹患率(4.61%~39.52%)高于上海(0.51%)和四川(0.48%)(P<0.05),和田地区燥证罹患率高于其他地区(P<0.05),汉族罹患率高于维吾尔族,女性高于男性,中年高于青年,城市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北燥证是影响新疆等地居民健康的共同病证状态,在新疆和西北地区开展西北燥证病因和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铭心;宋晓平;单丽娟;刘金宝;周光;吕光耀;王燕;孙域;姜德;孙红友;李杰;李鹏;何佳;胡锡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2年12月以剖宫产分娩结束妊娠的ICP孕妇72例(病例组),观察其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与同期行剖宫产分娩的70例正常孕产妇(对照组)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分析,并行胎盘组织超微结构的电镜检查.结果:病例组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0.56%、23.61%、16.67%、5.56%、16.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病例组胎盘组织的超微结构有明显的异常改变.结论:ICP可导致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ICP胎盘的病理改变与围产儿结局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丁丽;张毅雪;武霞;李才慧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细胞角蛋白19(CK19)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8例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galectin-3、CK19的表达情况,比较有、无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组织中galectin-3、CK19的表达差异,并计算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30例甲状腺癌组织中galectin-3、CK1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96.7%,38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8%、7.9%,良、恶性病变组织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组织中galectin 3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无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组织CK19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无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3联合CK19检测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0%、92.1%,单独检测galectin-3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0%、84.2%、96.7%、92.1%.结论:galectin-3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对预测甲状腺癌的发展及淋巴结转移有参考价值.galectin-3和CK19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基本平行,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
作者:肖红;段绍斌;张建勇;范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药天香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56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天香丹组(55例)、通心络组(50例)、消心痛组(51例),3组均在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调脂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口服天香丹颗粒、通心络胶囊、消心痛片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3组心绞痛、心电图及中医综合证候的改善情况,并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天香丹组、通心络组、消心痛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82.00%、72.58%,心电图总改善率分别为69.09%、74.00%、64.71%,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香丹组、通心络组中医证候总改善率分别为85.45%、84.00%,明显优于消心痛组(P<0.05).治疗后天香丹组与通心络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方面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消心痛组(P<0.05).天香丹组在改善患者精力方面明显优于通心络组与消心痛组(P<0.05).结论:天香丹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中成药,能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加力肯·吐尔逊;安冬青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和再灌注对大鼠小动脉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45 min组和缺血再灌注1、3、6、12、24 h组,达到各预定时间点后,迅速取大鼠的脑、肾、四肢腓肠肌制作切片,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各组织小动脉内皮、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缺血45 min组大鼠小动脉轻微损伤,小动脉内皮细胞肿胀,异染色质增多,染色质边积,平滑肌细胞轻微水肿,线粒体肿胀.再灌注后各组损伤加重,小动脉部分内皮坏死、脱落,内皮细胞胞浆内出现空泡,血管平滑肌细胞严重水肿,平滑肌细胞向内膜迁移,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核周隙增宽,胞质内可见髓样小体.以再灌注3 h损伤显著,与其它组织相比,脑组织小动脉在缺血及再灌注后不同时点的损伤较轻,再灌注6 h后逐渐恢复.结论:失血性休克和再灌注可引起大鼠小动脉内皮、平滑肌细胞损伤.
作者:李秀梅;王蕾;甘子明;胡汉华;汤建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不同民族儿童血铅、镉水平.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15l3名6~10岁汉族、维吾尔族(维族)、哈萨克族(哈族)儿童,采集其静脉血样,使用BH-2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对血铅、镉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汉、维、哈族儿童血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儿童明显低于哈族儿童(P<0.05).汉、维、哈族儿童血镉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儿童血镉水平明显高于维族和哈族儿童(P<0.05),汉族和维族儿童血铅、镉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哈族儿童血铅、镉水平低度相关(r=0.161,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汉、维、哈族儿童血铅、镉水平需要引起重视.
作者:赵江霞;刘继文;陈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紫草中紫草素的含量,对质量较好者研究温度对其含量的影响,为新疆紫草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典方法测定不同部位、不同产地紫草素含量,并分析不同温度条件下紫草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新鲜产的新疆紫草紫草素含量较高,质量较好.50~70℃的温度对紫草素影响很小,当温度超过80℃后,紫草素含量快速降低.结论:在与紫草素有关的应用时应优先选择近期生产的新疆紫草,在药物的干燥、保存、提取和制剂等工艺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高温.
作者:李晓瑾;谭秀芳;马媛;石明辉;刘海;寇鑫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原发灶大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5例GIST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5例行完全手术切除,分析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及肿瘤直径<5~10 cm和以肿瘤直径5 cm、10 cm为界的GIST患者的5年生存率.结果:术后复发转移8例,均死亡.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12%、77.60%、67.26%.肿瘤直径<5 cm、5~10 cm与≥10 cm GIST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3.80%、84.40%和28.00%(P<0.05),肿瘤直径<5 cm与≥5 cm GIST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3.80%、54.31%(P<0.05),肿瘤直径<10 cm与≥10 cm GIST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0%、28.00%(P<0.05).结论:GIST完全切除后,肿瘤原发灶大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高危因素,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术后应加强随诊.
作者:王海江;陈丙学;陈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当前,民族医药产业与国际同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等药学人才的竞争,由此对我国高等药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挑战,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提出一套适合我院发展模式的新思路,即强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强化一种理念、构建两种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作者:常军民;热娜·卡斯木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中一门重要课程,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宏观与微观结合、知识与技能融通的学科,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高等院校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必须对传统的理论、实验和实习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对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以提高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为目的,以强化实践技能为核心,是本文的中心内容.希望本文能够成为本学科教学改革的一颗探路石,促进<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丁红;者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随着现代医学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综合期望值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众多现代公共卫生问题的出现,导致医疗卫生资源的供求关系日趋紧张.我国加入WTO后,医疗服务业日益国际化,竞争激烈,使医院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挑战.深化医院改革,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增强医院的竞争力,探索医院的发展思路,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作者:杨晓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在科研和许多临床实践中,内地有些医学院校要求7年制学生能用英语进行查房、写病历、学术交流等.我校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医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没有机会接受到系统、全面的医学英语教学和临床训练,而医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公共英语以及相当水准的医学专业英语水平,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为了解我校7年制本硕班医学英语水平情况,找出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尽快提高医学英语水平,本文对2001级和2002级本硕班的医学英语考卷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纪卫政;包永星;郭新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并已成为护理学科中的分支学科.我院在本科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改革中,增设了必修课<社区护理学>,于2004年3月与自治区第二济困医院签订了关于共同建立社区护理教学基地的协议,探索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接轨、行之有效的社区护理发展模式,建立规范化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和教学基地,培养高等社区护理人才[1],使更多的社区护理人才脱颖而出,造福广大民众.
作者:代亚丽;李慧;王芸;郝萍;薛咏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医学教育已经呈全球化发展趋势,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高校教育改革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而教育的载体--课程的改革首当其冲,因为它决定了将来医学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课程设置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方针的贯彻、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通过它来实现的.课程是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是国家和学校对教学工作具体要求的体现,关系到受教育者的知识、智力和个性的发展[1].因此,课程改革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研究课程设置对于优化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深化高校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为进一步优化我校的课程体系,本文对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与新疆医科大学医学课程设置情况进行比较、归纳与分析,及时了解国外医学教育信息和动态,探讨我校课程设置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缩小这种差距.通过比较选择借鉴其先进的办学经验,提出改进我校课程结构的建议与对策,提出有区域特色的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体系与模式,为我校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借鉴,为我校制定行之有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简党生;姚萱;买买提·牙森;史建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医院内感染是伴随着医院的出现而发生的,是当代医学多学科的重要课题,包括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微生物学、卫生学、药物学和医学管理学等等.医院内感染危害极大,可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有关纠纷和诉讼案必然会增多.控制和预防医院内感染必须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控制机构,派专人管理,有序定期检查执行计划情况,定期对在职医务人员进行讲座及培训,重点要确定感染率的基线.据1987年12月全国医院管理学会医院内感染会议统计,我国医院内感染率为6%~9%,近几年来,卫生部组织134所医院对每年约80万住院病人进行监控,表明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率为9.7%,全国每年住院病人约5 000万,按这一感染率估算,约500万住院病人发生院内感染,所以医院内感染应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和重视.本文对医院内感染的危害、流行病学监测及预防和控制进行了分析.
作者:宋晓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种植义齿已成为常规修复缺失牙的方法之一,种植义齿获得长期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必须获得和维持种植的骨性结合.种植体周围骨间隙及缺损区的存在是影响即刻种植体获得良好骨结合的主要原因.Brunski[1]研究表明:只有种植体不存在肉眼观察到的动度和超过100 μm的微小动度,即刻负重的种植体仍然可形成骨结合,但宏观动度则会阻碍骨结合,使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率下降.为了消除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区,骨缺损被新骨替代或充填是即刻种植的牙种植体获得理想骨结合的必备前提.
作者:何惠宇;阿达来提·阿合买提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诱导成骨细胞的成骨能力,为组织工程化骨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人BMSCs与犬脱细胞-脱钙骨的复合物,将复合物回植于裸鼠皮下作为实验组,同时植入空白材料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植入4、8、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分析其体内成骨能力.结果:大体观察:随着植入时间延长,实验组体积变化不明显,12周时材料与背部皮肤粘连;对照组体积略缩小,材料基本降解.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见对照组无新骨形成,有纤维包裹,实验组8、12周时有新骨小梁形成,周围有较多小血管形成.结论:人BMSCs诱导的成骨细胞具有良好的体内成骨能力,脱细胞-脱钙骨松质-人BMSCs-成骨细胞是较理想的组织工程化骨.
作者:何惠宇;李静;张保卫;阿达来提·阿合买提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beagle犬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与β-磷酸三钙多孔陶瓷(β-TCP)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体外诱导培养beagle犬BMSCs作为种子细胞,β-TCP作为组织工程支架,制备β-TCP-BMSCs复合物,相差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孔隙区的贴附及生长情况.结果: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自原代、2代、3代及4代培养,贴壁细胞由成纤维细胞样向三角形、棱形、多边形和多角形转化,终重叠生长形成结节状;将细胞接种于材料上培养2~4 d,孔隙间大量生长增殖,呈细胞交叠覆盖.扫描电镜下观察:材料表面细胞呈梭形,相互融合成片状,表面有丝状突起,孔隙边缘有大量胶原分泌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结论:β-TCP与细胞的亲和力好,能够为基质细胞增殖、分化和成骨提供自然的三维空间,是极具潜力的组织工程支架之一.
作者:何惠宇;阿达来提·阿合买提江;李静;阿尔孜古丽·吐尔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培养人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方法和技术,为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抽取无系统疾病自愿捐献骨髓患者的骨髓,体外分离诱导培养BMSCs,按照诱导条件加入时间的先后次序分为早期诱导组(A组)和延迟诱导组(B组),镜下观察2组细胞形态学变化,计算倍增时间,并测定2组骨钙素的含量和Ⅰ型胶原的表达,研究该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体外成骨能力.结果:(1)镜下观察:A组细胞贴壁,呈菱形,5~7 d融合,成纤维细胞集落样生长;B组细胞贴壁,呈梭形,3~5 d融合,呈指纹状生长方式.(2)倍增时间:A组第1、2、3、4代倍增时间分别为18.86、17.45、18.71、20.99 h;B组第1、2、3代倍增时间分别为17.54、19.59、25.46 h,第4代停止生长,2组各代倍增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骨钙素:A组各代均可检测到骨钙素,Ⅰ型胶原自原代就有阳性表达,第3、4代细胞达到强;B组原代、第1代细胞中未检测到骨钙素,诱导后才分泌骨钙素,Ⅰ型胶原各代均有阳性表达,但不均匀,第4代细胞停止增殖,无阳性表达.结论:应用成骨细胞条件培养液在体外能够促进人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验证了BMSCs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早期诱导是较为完善的体外诱导培养条件和方法.
作者:李静;何惠宇;张保卫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新疆是肺结核病高发地区,近几年随着结核病短?药物的应用,结核病的治疗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科对2003~2005年收治的176例肺结核患者应用免疫调节剂斯奇康(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抗结核化疗药物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吐汉·艾买提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痛风的患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年龄趋于年轻化,严重地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1].针灸是治疗痛风常用的一种方法,1998年以来我院以腹针加中药治疗痛风,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卓鹰;惠华强;方立;岳增文;陈建武;雷权;吐苏娜依·吐拉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有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皮下积液、皮瓣与胸壁贴附不紧、刀口渗出及裂开等,影响患者伤口愈合,加重患者身心负担,延长住院周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2001年10月~2006年8月共开展乳腺癌根治术558例,现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对策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丽;耿中利;赵艳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近年来,金瓷冠以坚固、耐用、美观、舒适、符合人体生理状态的优势,越来越多地被患者接受,是目前牙体缺损、变色牙首选的修复方法[1].然而,金瓷冠修复后也会出现基牙的牙周病变.我科对2001年收治的271例患者345颗金瓷冠修复后的基牙牙周状况进行了4年随访调查,并对基牙出现牙周病变的原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彪;高晓蔚;陈文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胸腺瘤是一种常见的纵隔肿瘤,好发于前纵隔,仅有极少数位于纵隔其他部位,位于下、后纵隔的胸腺瘤很少见.对于非位于前上纵隔的胸腺瘤影像学诊断比较困难,往往会因其异位而导致误诊.2006年2月1日我院收治1例后纵隔异位胸腺瘤患者,现对其诊治报道如下.
作者:刘春生;张昌明;张铸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常采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随着人工合成材料技术的进步,采用聚丙烯材料网塞或平片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技术治疗腹股沟疝得到迅速发展[1].本文对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16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文彪;颜熙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筛前神经及筛后神经是鼻部主要感觉神经,其神经末梢分布于鼻腔上部和鼻窦,司理这些区域的感觉,因此如对鼻腔上部或鼻窦进行手术或检查,可阻滞麻醉筛前神经[1]及筛后神经.我科于2000年3月~2005年1月实施鼻部手术64例,分别采用2种方法进行麻醉,以探讨不同方法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曲亚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硬膜外麻醉是基层医院主要的麻醉方法,全脊髓麻醉是硬膜外麻醉严重的并发症,迟发性全脊髓麻醉较少见,易误诊,耽误抢救时机.2005年9月我院出现1例迟发性全脊髓麻醉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晓东;宋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下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近年来细菌耐药逐渐增多,临床迫切需要寻找高效、安全、经济的抗生素.莫西沙星(拜复乐)是由拜耳公司研发的新一代喹诺酮类抗生素[1],其特点为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大、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科2005年1~7月使用莫西沙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华;关键;于颍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呈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以往对此病认识不够,或仅限于急性加重期和疾病晚期的研究,忽视了疾病发展早期的预防和治疗,目前的治疗措施尚不能有效阻止COPD患者肺功能的下降.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肺组织或肺动脉及其分支的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因而肺动脉压力升高,导致右心压力增大,伴或不伴有心力衰竭.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病死率往往较高.本文对我院2003年8月~2006年6月收治的86例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健;王慧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临床上为了避免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抢救过程中发生气管切开的并发症,常采用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可收到满意效果.本文对1998年1月~2000年3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68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古丽卡德尔;李毅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乳牙是幼儿的咀嚼器官,乳磨牙在儿童口腔内存留时技淇纱7~10年,具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乳磨牙根尖周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采用乳牙根管治疗术进行治疗.我科分别采用碘仿丁香油氧化锌糊剂和比塔派克斯湖剂两种不同的根管充填材料治疗237例乳磨牙根尖周炎,对2种材料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雪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介入心脏病领域应用广泛的技术.自1979年Gruentzig等完成首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以来,PCI术的即刻成功率已由20世纪70年代末的61%上升至90%以上,然而术后再狭窄却限制了远期成功率.PT-CA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为30%~50%,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仍高达10%~32%[1].近年来随着PCI术后病理生理机制的逐渐阐明,内皮素(ET)在此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就ET与PCI术后再狭窄研究作如下综述.
作者:张宇;张向阳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