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天津市科技厅
  • 主办单位:天津药物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74-6376
  • 国内刊号:12-1409/R
  • 影响因子:1.19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哥白尼索引(波兰),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   2019年1期文献
  • 盐酸曲美他嗪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盐酸曲美他嗪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5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盐酸曲美他嗪胶囊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90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活化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改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α颗粒膜蛋白140 (GMP-140)以及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GMP-140、vW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曲美他嗪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患者可以有效发挥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内皮细胞损伤的效果.

    作者:张冬梅;张军;李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舍曲林联合丁苯酞对患者认知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究舍曲林联合丁苯酞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对其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36例)与对照组(39例),其中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丁苯酞软胶囊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舍曲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估对比,并对两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检测,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缺损情况进行评定,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64.1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VEGF、IL-6、TNF-α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VEGF水平均升高,IL-6、TNF-α水平均降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MoCA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MoCA评分均升高,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舍曲林联合丁苯酞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能够提高患者治疗后的认知功能,可能与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因子水平有关.

    作者:王金良;巫碧佳;区腾飞;王鹏;张俊;廖龙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牛黄宁宫片联合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牛黄宁宫片联合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南阳市精神病医院7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投掷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给予齐拉西酮联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牛黄宁宫片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分、临床总体印象-严重度量表(CGI-S)评分、患者的社会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CGI-S评分及患者的社会功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CGI-SI及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JP<0.05),社会功能各指标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牛黄宁宫片联合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社会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常俊华;孙国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维生素D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维生素D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79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采用压缩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n=39)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维生素D.治疗90 d,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喘憋症状消失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和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均明显升高,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血清特异性IgE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喘憋症状消失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和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D联合沙丁胺醇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具有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降低ECP和IgE水平有关.

    作者:霍蓓蓓;黄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重组人尿激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组人尿激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尿激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并测定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81.82%,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6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I-1、t-PA、hs-CRP、IL-6及MCP-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IL-6及MCP-1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hs-CRP、IL-6及MCP-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I-1明显降低,而t-PA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PAI-1显著低于对照组,而t-P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为6例(10.91%),对照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为17例(3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尿激酶能够显著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降低炎症反应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刘萍;温瑜鹏;王辉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西格列汀联合螺内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西格列汀联合螺内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宿州市立医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螺内酯,每次20 mg,每天1次;观察组联合口服西格列汀,每次100mg,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和血脂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和尿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减少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总胆固醇(TC)水平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内酯以及西格列汀联合使用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肾功能和控制血脂水平,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汝燕;魏苏;李庆凤;赵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2HPAZV/7~10DZV化疗方案联合经支气管镜局部注射与单纯化疗对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分析化疗联合经支气管镜局部药物注射与单纯化疗对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铜川市人民医院的95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2HPAZV/7~10DZV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经支气管镜局部注入左氧氟沙星0.2g,丁胺卡那0.2 g,异烟肼0.2 g.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的痰菌涂片阴转率、免疫功能、血清白介素-4 (IL-4)、干扰素-γ(INF-γ)水平和症状的消失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痰菌涂片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D4+/CD8+以及CD4+均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4水平明显降低、INF-γ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IL-4、INF-γ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咳嗽、发热、咳痰、呼吸困难和胸痛等症状的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联合经支气管镜局部注射对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化疗,不仅有助于患者症状的消失,还能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宁红娟;鱼宁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耳鸣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耳鸣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耳鸣患者17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89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进行治疗,5 mg/次,1次/d,疗程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进行治疗,12 mg/次,3次/d,疗程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耳鸣程度、听力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87.64%)显著高于对照组(4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耳鸣评分差异不显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耳鸣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听力水平差异不显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听力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结论 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耳鸣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盐酸氟桂利嗪,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熊向菁;王青海;付海生;李俊娟;谢添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托伐普坦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伴中重度低钠血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托伐普坦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伴中重度低钠血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 选取 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诊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伴中重度低钠血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方法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托伐普坦治疗,连续治疗7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肺动脉压(PAP)、心输出量(CO)、血钠、血渗透压及24h尿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和CO显著升高,而LVEDP和PAP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LVEF和CO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VEDP和PA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钠、血渗透压及24 h尿量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钠、血渗透压及24 h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托伐普坦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伴中重度低钠血症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血钠值,安全性较高.

    作者:卫静;唐治国;寇立臣;黎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河南大学附属南阳南石医院自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6例给予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照组74例单纯给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血清Hcy、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1.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cy、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效果、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血清炎症介质的水平,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可推广使用.

    作者:辛茹;秦付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药物转运体介导的中药及单体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药物转运体在中药及单体成分的体内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药及单体对药物转运体的功能和表达可产生诱导或抑制作用,从而影响这些转运体底物的体内处置过程.随着中药药动学的发展,基于转运体介导的中药及单体体内处置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对药物转运体介导的中药及单体药动学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杨世磊;刘克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天然植物药肝脏内DNA加合物的研究进展

    天然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海洋药物,在我国天然植物药的使用有悠久的历史.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现,人们逐渐对天然植物药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此后多年,陆续从天然植物药中分离了多种有肝肾毒性的化合物.重点围绕已知的化合物代谢形成DNA加合物的过程阐述天然植物药致突变致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夏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刍议美国生物类似药行动计划

    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己获准上市的参比制剂具有相似性的治疗性生物制品.结合美国、欧盟、日本和世界卫生组织对生物类似药研发及监管思路,重点介绍了2018年度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生物类似药行动计划——简介和概述:创新与竞争间的平衡》,以期对我国生物类似药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作者:黄文慧;董江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苦参碱类生物碱抗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苦参碱类生物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能抑制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分化和凋亡,其诱导分化和凋亡及抑制增殖的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与下调原癌基因c-myc、c-jun,肝细胞核转录因子-1α (HNF-1α),生存素,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表达和抑制端粒酶活性;与上调H-ras、N-ras、p21、p53、LIGHT,细胞周期蛋白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dk5),细胞骨架相关蛋白prefoldin、ezrin表达有关.苦参碱类生物碱还可能通过下调P-糖蛋白、环氧化酶-2和Bcl-2表达,上调p27表达,解除K562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提高K562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因此苦参碱类生物碱与化疗药联用治疗耐药K562白血病,可产生增效减毒效果.

    作者:张明发;沈雅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糖尿病肾病代谢组学差异代谢物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常见的原因.糖尿病肾病代谢组学通过研究内源性代谢物产生的变化性和规律性,寻找新的诊断指标,并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综述近十年来糖尿病肾病代谢组学的差异代谢物研究现状,并从差异代谢物的检出频次、样本分布、类别及生物学意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促进糖尿病肾病病理机制更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作者:刘彦玲;张丛;王强;王铭爽;黄建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关于肝细胞肥大的探讨

    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常常发现药物可诱导实验动物的肝细胞肥大,可能并伴有肝脏质量增加或血清生化中肝损伤指标的变化.近年来研究表明,众多化合物可以通过激活核内激素受体组成型雄甾烷受体(CAR)或过氧化物酶体激活受体α(PPARα)的机制诱导肝细胞肥大,并且该作用机制具有啮齿类动物的种属特异性,与人类缺乏相关性.然而,如何判定肝细胞肥大是不良反应还是非不良反应(适应性反应)是病理学家与毒理学家面临的挑战.该文从肝细胞肥大的定义、肝脏质量、临床病理学变化以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等全面阐述了肝细胞肥大的特点,并依据证据权重分析方法探讨评估肝细胞肥大的预测风险.

    作者:林志;张頔;屈哲;杨艳伟;王雪;吕建军;霍桂桃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肾毒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及其意义

    药物肾毒性已成为医药界广泛关注的问题,而生物标志物在早期诊断及干预过程中尤为重要.主要阐述肾小球损伤标志物(β2-MG、CysC)、肾小管损伤标志物(clusterin、KIM-1、TFF-3、albumin)和其他生物标志物(NGAL、L-FABP、IL-18、OPN、microRNA等)对肾毒性早期诊断的意义及其优劣势,为药物肾毒性评价提供新思路.

    作者:毕海燕;刘静;侯衍豹;张宗鹏;吕雄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玄归滴丸对大鼠急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

    目的 考察玄归滴丸对乙醇致大鼠急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咪替丁(50 mg/kg)组和玄归滴丸低、中、高剂量(50、100、200 mg/kg,分别为临床等效剂量的2、4、8倍)组.给药组ig给予相应的受试药物,对照组及模型组ig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连续7d,除了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ig无水乙醇制备乙醇型胃溃疡模型.造模1h后处死大鼠,取胃组织进行大体形态观察,并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变化;试剂盒法检测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和解痉多肽(SP)含量.结果 玄归滴丸组的胃黏膜损伤程度、病理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与模型组比较,玄归滴丸中剂量组SOD和低、中剂量组MP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01);中剂量组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各剂量组TNF-α水平呈降低趋势;低剂量组PGE2含量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组SP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玄归滴丸对乙醇致急性胃溃疡实验大鼠的胃黏膜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抗炎作用有关.

    作者:盛媛媛;李莉莉;张鑫;王金磊;张艳军;庄朋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林下山参方酒精渗漉液对大鼠交配及勃起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林下山参方酒精渗漉液(MCGPAP)对正常大鼠交配功能及肾阳虚大鼠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西地那非及丙酸睾酮作为阳性对照,雄性SD大鼠ip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复制肾阳虚模型,MCGPAP高、中、低剂量(2.25、1.125、0.562 5 mL/kg,换算为生药剂量为46.44、23.22、11.61 g/kg)连续给药14d,检测MCGPAP对正常大鼠体质量、交配能力、精子数、性腺指数的影响;检测MCGPAP单次及连续给药14d对肾阳虚大鼠体质量、勃起功能、性腺指数的影响.结果 MCGPAP对正常大鼠体质量、性腺指数无明显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CGPAP高、中、低剂量能增加正常大鼠30 min内插入次数及30 min内射精次数(P<0.05):中剂量还能缩短插入潜伏期,高剂量能增加正常大鼠精子数,与空白对照、溶媒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对肾阳虚大鼠,MCGPAP各剂量单次给药对其勃起功能、体质量无明显影响;MCGPAP给药14d对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影响;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能提高其勃起百分率、勃起次数(P<0.05);MCGPAP低剂量组肾脏指数较模型组及溶媒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前列腺+精囊腺指数较溶媒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林下山参方具有增强正常大鼠交配功能及肾阳虚大鼠勃起功能的作用.

    作者:刘蒙;李德坤;刘淼;张密霞;张艳军;郭巧生;叶正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治咳川贝枇杷滴丸在家兔体内的定性定量研究

    目的 对舌下含服和口服给予家兔治咳川贝枇杷滴丸(CBPP)后的入血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旨在明确CBPP的药效物质基础,比较两种给药方式的差异.方法 UPLC-Q/TOF-MS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100mmx2.1 mm,1.7 μt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05%甲酸水(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4 mL/min;质谱采用正、负离子扫描,扫描范围m/z50~1500.舌下含服和口服两种给药方式分别给予家兔CBPP(200mg/kg),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耳缘静脉取血0.5 mL,分离血浆,UPLC-Q/TOF-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用于区分不同血浆样本,旨在寻找对分组贡献率较大的生物标志物(Marker)即为潜在的入血成分,并通过对其峰面积进行积分比较了两种给药方式下的相对含量.结果 在舌下含服和口服给药下的血浆中共解析出6种入血成分,定量结果表明该6种成分在体内达到高值的时间均在1h以内,且在各个时间点下舌下含服的血药浓度均大于口服给药.结论 从药效物质基础层面证明了舌下含服优于口服给药,为CBPP的进一步临床应用与发展提供依据.

    作者:胡雪岩;程丹丹;侯媛媛;白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苏苏小儿止咳颗粒对幼龄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目的 对苏苏小儿止咳颗粒进行幼龄SD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研究,为其提供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方法 苏苏小儿止咳颗粒高、中、低剂量(以生药计30、15、5 g/kg)连续ig给药30d.观察指标包括一般观察、体质量、摄食量、行为学测试、雌二醇、睾酮、胫骨长度、尿液、血液学、凝血指标、血液生化、电解质、脏器质量、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结果 30 g/kg剂量组雄鼠给药期间出现体质量增长缓慢,恢复期可恢复正常.其余动物未见明显药物相关毒性反应,停药后未见迟缓毒性发生.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苏苏小儿止咳颗粒对幼龄大鼠的无毒反应剂量为15g/kg,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的22倍.

    作者:田义超;蔡雪洲;杨旭;刘梦杰;周文;杨芸;高晶;陈少军;潘经媛;李继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FDA对生物类似药说明书的要求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18年7月发布了“供企业用生物类似药说明书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提出了起草生物类似药说明书的一般原则,并对生物类似药说明书的内容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而我国目前尚无类似的指导原则.详细介绍FDA的该指导原则主要内容,对我国撰写、阅读和监管生物类似药说明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孙昱;萧惠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FDA对药品包装上一维和二维条形码的要求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8年9月发布了供企业用“药品供应链安全法(DSCSA)规定的产品标识符问答指导原则(草案)”,回答了药品包装上粘贴或印刷产品标识符的许多具体问题,指出了对不同容器上产品标识符的类型(线性条形码和2D数据矩阵条形码)的不同要求.详细介绍该指导原则,期望对我国药品包装这方面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有所启发.

    作者:萧惠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非临床毒理学试验中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的GLP流程及关键点探讨

    组织病理学评估是非临床毒理学试验结果确定和解释的重要环节,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可确保病理学诊断术语的一致性、准确性及病理诊断的完整性,还可以提高组织病理学评估的准确性和病理学报告的质量.由于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过程需要考虑不同国家监管机构的GLP法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的GLP符合性、流程、条件和注意事项等进行深入理解和总结,以促进我国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的计划、管理、记录和报告与国外发达国家达成一致.从开展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的目的及必要性、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的GLP原则、适用于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的GLP质量体系、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的流程及条件以及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中的关键点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机构更好地开展组织病理学同行评议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霍桂桃;杨艳伟;林志;张頔;耿兴超;霍艳;王雪;屈哲;吕建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临床研究数据与安全监查国际发展现状与思考

    数据与安全监查委员会(Data and Safety Monitoring Board,DSMB)在国际范围内广泛应用于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及政府资助项目,它在全程保护受试者安全、提升临床研究质量与水平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DSMB在欧美发达国家运用经验较成熟,但在我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该文通过回顾DSMB的起源和工作流程,比较模式及国际现行各指导原则,分析其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根据各国国情及不同临床研究特点,除了对累积数据进行期中分析以动态评估干预措施的安全性有效性外,采取扩大监查范围、丰富监查模式、建立专业的技术队伍、制定符合各类临床研究特点的DSMB操作规程、重视并建立DSMB保险和赔偿机制等策略,不仅是在国际范围内推进和完善数据与安全监查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我国临床研究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黄举凯;张力;王忠;杨晓晖;陈炳为;刘骏;陈启光;申春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分心木总黄酮抗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研究及关于AKT/FoxO1信号通路的细胞实验验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预测分心木总黄酮(TFDJF)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并选取AKT/FoxO1信号通路进行细胞实验验证.方法 基于文献检索构建分心木黄酮类成分的化学成分数据库,并以“类药五原则”筛选潜在的活性成分,采用PharmMapper服务器反向药效团匹配方法预测活性成分可能的作用靶标,并根据TTD、OMIM数据库中与T2DM相关的靶点,筛选分心木黄酮类成分抗T2DM的作用靶标,通过对靶标的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构建活性成分-抗T2DM作用靶点-代谢通路网络图,探讨TFDJF抗T2DM的作用机制.采用系统对接网站进行GSK3B和AKT1对山柰酚的分子对接.并进一步采用细胞实验进行验证:选取HepG2细胞,运用高浓度胰岛素诱导胰岛素抵抗(IR)模型,150 μg/mL TFDJF处理细胞36h,氧化酶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KT-FoxO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共获得分心木潜在的黄酮类活性成分10个,预测成分作用靶标共104个,筛选出与抗T2DM相关的关键靶点15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TFDJF抗T2DM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胰岛素、FoxO、AMPK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有关.山柰酚与GSK3B有强烈的结合活性,与AKT1有较好的结合活性.进一步通过细胞实验验证,TFDJF可显著提高HepG2细胞IR模型葡萄糖消耗量(P<0.01),显著升高AKT蛋白磷酸化水平(P<0.01),显著降低FoxO1蛋白表达水平(P<0.01),验证了网络药理学的部分预测结果.结论 TFDJF抗T2DM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胰岛素、FoxO、AMPK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李国艳;程艳刚;曾桐春;李明杰;孙芮芮;李慧峰;孔祥鹏;裴妙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中药整合药理学平台的甘味颗粒抗抑郁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甘味颗粒抗抑郁症的分子机制.方法 借助中药整合药理学平台(TCMIP),检索甘味颗粒所含的化学成分信息,建立甘味颗粒作用的潜在靶标和疾病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富集计算核心靶标,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和通路分析,再进一步构建“中药材-化学成分-核心靶标-关键通路”多维关系网络.结果 对甘味颗粒预测共得到65个活性成分,涉及33个关键靶标,甘味颗粒通过作用于Rap1信号通路、神经系统、雌激素信号通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信号通路、神经胶质瘤、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血小板激活、谷氨酸能突触、心肌细胞肾上腺素能信号传导、循环系统等相关生物过程和代谢通路发挥治疗抑郁症的作用.结论 初步揭示了甘味颗粒抗抑郁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作者:曾桐春;李国艳;孙芮芮;李明杰;李慧峰;孔祥鹏;裴妙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巴戟天治疗抑郁症在整合药理学下的作用机制探索

    目的 运用中药整合药理学计算平台(TCMIP),探索巴戟天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TCMIP,检索巴戟天所含的化学成分信息;通过网络药理学平台,以“节点连接度”的2倍中位数为卡值,选取中药靶标-疾病基因互作网络的核心节点;在此基础上,计算“节点连接度”“节点紧密度”和“节点介度”等3个拓扑结构特征值,筛选出巴戟天治疗抑郁症的核心靶标;基于基因本体数据库(GO)和KEGG通路数据库,确定药物靶标基因所编码蛋白质的分子功能、细胞内定位及其所参与的生物学反应和通路,再进一步构建“中药-成分-靶标-通路”多维关系网络.结果 测得巴戟天所含活性成分19个,主要包括蒽醌类、多糖类、环烯醚萜苷类及其他成分;筛选出巴戟天治疗抑郁症的3个核心靶标,包括5-羟色胺受体2A、2B、2C (HTR2A、HTR2B、HTR2c);结合富集计算,预测巴戟天治疗抑郁症可能与氧化磷酸化、能量代谢、钙信号通路、心肌收缩、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感觉系统、细胞通讯等通路有关.结论 借助TCMIP,发现巴戟天对抑郁症的干预作用可能与氧化磷酸化、能量代谢、钙信号通路、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感觉系统、细胞通讯等通路有关.

    作者:郎霞;张海虹;李会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香附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香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抗抑郁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文献挖掘和本实验室已有研究收集香附化学成分,并依据类药原则进行筛选.使用PhamMapper和DrugBank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和筛选,通过MAS3.0及KEGG通路注释分析香附抗抑郁效应化学成分的作用通路,采用Cytoscape3.6.1软件构建“化合物-核心靶点-通路”网络,预测其抗抑郁药效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结果 香附中的69个化合物作用于103个靶点,29个核心靶点.构建的“化合物-核心靶点-代谢通路”网络预测发现,香附中48个化学成分直接或间接作用于15个核心靶点,8条抑郁相关代谢通路,主要涉及细胞过程、对应激的应答等生物过程,通过调节黏附斑、神经营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NOD样受体、胰岛素、趋化因子、ErbB信号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结论 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初步揭示了香附以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作用方式发挥抗抑郁效应机制.

    作者:贾红梅;唐策;刘欢;于猛;张宏武;邹忠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三七主要活性成分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相关信号通路和疾病等几方面的关联性,揭示其发挥药效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中获得三七的化学成分,并把口服生物利用度(OB) ≥30%和类药性(DL) ≥0.15作为筛选条件,获得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和相关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提取作用靶点的基因名称,并用CTD网络在线分析平台获得与靶点相关的疾病和信号通路.后用Cytoscape 3.6.1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靶点-信号通路”和“靶点-疾病”网络图,采用Cytoscape 3.6.1的Network Analyzer插件分析网络图,探讨三七的多重药理作用机制.结果 共获得槲皮素、β-谷甾醇、豆甾醇、人参皂苷rh2等9个主要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可作用于176个靶点,其主要靶点有PTGS2、PTGS1、HSP90AB1、ER、PDE3A等,这些靶点与肿瘤、高血压、中枢神经系统障碍、自身免疫疾病等45种疾病相关,涵盖癌症、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几大类疾病.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靶点而影响相关的信号通路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其影响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信号转导通路、免疫通路、Cytokine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其中肿瘤、免疫相关的占绝大部分.结论 三七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的协调作用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其中在治疗肿瘤疾病和增强人体免疫力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

    作者:田会东;郭丽娜;王单单;李森森;王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整合药理学的金铃子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质量标志物发现及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 通过整合药理学平台寻找金铃子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质量标志物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整合药理学平台为基础建立金铃子散“药材-成分”“疾病-靶标-成分”数据库,筛选关键靶标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以Score≥0.8为相似度,采用AI技术对数据库进行分析和相互关联,进行金铃子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成分-靶标-通路”多维网络分析,筛选出金铃子散抗溃疡的质量标志物,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预测.结果 通过整合药理学平台中药成分数据库搜索,川楝子共收集7个成分,主要为三萜类成分,共预测到2个潜在的疾病靶标;延胡索共收集31个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类成分,共预测到9个潜在疾病靶标.经筛选与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与治疗消化性溃疡相关的关键靶标7个RAC1、RAC2、NCF1、NCF2、NCF4、CYBA、ATP1A1,基因功能主要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信号通路、谷氨酸受体活性及相关通道、磷脂酰肌醇、血小板活化及其生长因子、Ras鸟苷核苷酸交换因子活性等.对数据库进行分析互联,后筛选出海罂粟碱为金铃子散抗溃疡的质量标志物,金铃子散可能是通过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细胞通信、RAS通路、RAP1通路及黏合连接通路等达到治疗溃疡效果.结论 金铃子散应以延胡索和海罂粟碱做为进一步研究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目标.

    作者:邢炎华;侯少平;何志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整合药理学平台研究葛根芩连汤治疗小儿肺炎的作用机制

    目的 基于整合药理学平台探索葛根芩连汤治疗小儿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通过中药整合药理学平台,通过输入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四味药及肺炎获取药物和疾病靶标,然后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及网络构建,进一步进行基因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进行葛根芩连汤治疗肺炎的“中药-成分-靶标-通路”多维网络分析.结果 药物作用于疾病的关键通路包括细胞生长和死亡、传染病、细胞凋亡、免疫系统、趋化因子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血小板活化、胃酸分泌等.药物潜在靶标为GCK、COX7C、ATP1A1、ADCY2.结论 葛根芩连汤治疗小儿肺炎的机制可能通过与能量代谢及消化系统相关物质唾液等相关,推测其具有潜在的关系.

    作者:孙婷;李新民;孙丹;魏丽娜;李焕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西药联合使用治疗复发性流产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中西药联合对比西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综合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建库-2017年5月中西药联合治疗复发性流产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43篇文献共3298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药联合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OR=3.57,95%CI (2.73,4.67),P=0.98];针对不同中医症型,亚组分析显示补肾组、补肾健脾组、补气补血组以及补肾活血组疗效均优于单独使用西药[OR=3.47,95%CI (2.60,4.63),P=0.97];中西药联合使用能提高中医症候疗效[OR=4.54,95%CI (2.95,6.99),P=1.00],显著降低症状积分[MD=-3.46,95%CI(-4.32,-2.60),P<0.0001];中西药联合使用组和西药组在孕8周[SMD=-0.65,95%CI(-0.10,1.40),P<0.00001]、孕10周[SMD=0.10,95%CI(-0.78,0.98),P<0.00001]血清β-HCG、IL-10 [SMD=0.14,95%CI(-0.87,1.15),P<0.00001]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相比,中西药联用增加了治疗有效率,改善了再次妊娠时的流产症状;针对不同中医症型的患者,均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中西药联用在血清β-HCG以及血清IL-10因子方面没明显改善.

    作者:吴佳瑶;段蓉;李正翔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恩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恩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3月,纳入有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用Stata 14软件完成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661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发现:治疗末期,恩格列净生殖器感染发生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65,95%CI (2.55,5.23)];恩格列净组尿路感染发生人数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5,95%CI (0.82,1.11)];恩格列净组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人数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5,95%CI (0.82,1.36)];恩格列净组与对照组骨折发生人数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43,95%CI (0.59,2.216)].结论 恩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仅增加生殖器感染风险,不会增加尿路感染、低血糖、骨折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作者:陈显建;商永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泮托拉唑对比H2受体拮抗剂预防术后应激性溃疡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泮托拉唑对比H2受体拮抗剂预防术后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泮托拉唑(试验组)对比H2受体拮抗剂(对照组)预防术后应激性溃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RCT,共计106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应激性溃疡出血(SUB)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5,95%CI (0.10,0.23),P<0.00001];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2,95%CI (0.03,0.53),P=0.005].亚组分析显示术前给药的研究SUB发生率(OR=0.12)低于术后给药的(OR=0.21);预防疗程≤7d的研究SUB发生率(OR=0.15)与疗程>7d的(OR=0.14)相当.结论 与H2受体拮抗剂相比,泮托拉唑在预防术后应激性溃疡时能显著降低应激性溃疡出血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作者:李闻新;张余;部实;张福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至2018年3月25日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采用RevMan 5.0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5项RCT,包括2 106例患者.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有效率[OR=5.33,95%CI (4.03,7.04),P=0.000]、显效率[OR=2.65,95%CI (2.20,3.20),P=0.000]等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Lund-Kennedy评分[SMD=-2.18,95%CI(-5.61,1.26),P=-0.214]、不良反应发生率[OR=0.81,95%CI (0.40,1.65),P=0.569]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提高慢性鼻窦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纤毛清除功能,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减少复发,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周鹤;赵春阳;那堃;姜明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