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DWI评价正常核苷组合治疗小鼠结肠癌的效果.方法 将24只结肠癌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对实验组每天腹腔注射正常核苷组合1 000 mg/kg体质量,对照组每天以相同剂量注射生理盐水,持续用药14天.分别于用药前1天及用药第4、8、14天进行常规MR、DWI检查,后进行Western Blot检测,记录Bax、Bcl-2 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用药第4、8、14天,实验组肿瘤体积均较对照组减小(P均<0.05),实验组肿瘤ADC值均较对照组增大(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肿瘤组织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多(t=257.88,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t=-234.03,P<0.05).ADC值与Bax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38,P<0.05),与Bcl-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736,P<0.05).结论 DWI技术可实时、无创、准确地评价正常核苷组合对小鼠结肠癌的疗效.
作者:王福倩;程鑫;韩明;赵荣荣;张仕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制备Integrin αvβ3靶向超声微泡,对其一般理化性质及体外寻靶能力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巯基-马来酰亚胺连接法制备携FITC标记iRGD肽的Integrin αvβ3靶向微泡(MBIntegrinαvβ3),并制备空白微泡(MBcontrol).检测两组微泡的一般理化性质,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两组微泡荧光显像,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微泡FITC荧光含量.于光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两组微泡与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的黏附情况.结果 ①MBIntegrin αvβ3粒径为(0.84±0.26)μm,与MBcontrol粒径(0.79±0.19)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Bcontrol组微泡无荧光显示,MBIntegrinαvβ3组微泡表面显示绿色荧光;③流式细胞仪测得MBIntegrinαvβ3组微泡FITC荧光含量为98.4%,MBcontrol组微泡FITC荧光含量为2.5%;④体外寻靶实验显示,MBIntegrinαvβ3组微泡能聚集结合于bEnd.3细胞表面.结论 成功制备了携iRGD肽的Integrin αvβ3靶向微泡,其具有良好的体外寻靶能力.
作者:刘莹莹;徐金锋;严飞;曾欣欣;魏章洪;刘慧玉;郑静;周玉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对离体大鼠膀胱平滑肌收缩的影响.方法 将32只SD雌性大鼠的32段离体膀胱肌条随机分为超声辐照组、超声辐照+尼莫地平组、超声辐照+低分子肝素组及对照组,每组各8段.采用BL-41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量并记录超声辐照组、超声辐照+尼莫地平组、超声辐照+低分子肝素组在LIPUS辐照前、后的收缩曲线,并比较3组膀胱平滑肌条收缩频率、幅度.对超声辐照组LIPUS辐照后和对照组膀胱平滑肌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与LIPUS辐照前比较,辐照后超声辐照组的收缩频率和幅度均明显增加(P均<0.05),超声辐照+尼莫地平组的收缩频率和幅度均明显降低(P均<0.05),超声辐照+低分子肝素组的收缩频率和幅度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组织病理学显示超声辐照组膀胱平滑肌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LIPUS辐照可激活膀胱平滑肌细胞膜L-型钙通道,继而引起膀胱平滑肌的收缩增强.
作者:任艳;刘丽;于廷和;董晓静;陈文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小肠活动性出血的价值.方法 将离体猪小肠与微量注射器连接,分别设置5种注射流率(0.1、0.2、0.3、0.4、0.5 ml/min)模拟活动性小肠出血.对不同出血流率的猪小肠进行能谱成像(GSI),分别延迟15、40 s扫描模拟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利用能谱CT基物质碘基图,分别测量动脉期肠腔内总碘含量值(IC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总碘含量值(IC门静脉期),并利用公式计算出血流率[V测定=(IC门静脉期-IC动脉期)/(△t×ρI)],初步估计小肠活动性出血量,分析真实流率与测定流率间的关系.结果 真实注射流率分别为0.1、0.2、0.3、0.4、0.5 ml/min的模型测定流率分别为0.071 2、0.256 6、0.358 7、0.468 5、0.559 4 ml/min;测定流率与真实流率间的误差率分别为28.77%、28.30%、19.57%、17.13%、11.88%.经过回归分析测定流率与真实流率呈正相关(r=0.984,P=0.002).结论 利用能谱CT碘基图像测量碘含量计算小肠活动性出血流率,并以此评估小肠活动性出血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胡伟杰;刘文冬;刘斌;吴兴旺;潘景润;胡君梅;刘咸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非对称基于自旋回波的回波平面成像(ASE)序列定量测量犬可控性高碳酸血症前后氧摄取分数(OEF)的变化.方法 选择杂种犬5只,在麻醉后的基础状态下吸入95%O2和5%CO2混合气体5 min后进行头部ASE 序列和灌注加权成像序列扫描.分别在OEF图、静脉脑血容积(vCBV)图和脑血容积(CBV)图测量双侧大脑半球的OEF 值、vCBV值和CBV值,并比较吸入混合气体前、后OEF值、vCBV值及CBV值的差异.结果 犬吸入混合气体前、后平均OEF值、vCBV值分别为0.31±0.03、0.30±0.02和0.27±0.18、0.17±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3.82,P均<0.05);吸入混合气体前、后平均CBV值为(695.32±200.71)ml/(100 ml·min)、(782.54±301.85)ml/(100 ml·m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8,P<0.01).结论 在犬可控性高碳酸血症时,ASE序列能够反映脑组织OEF值的变化.
作者:常飞燕;谢晟;张真霞;王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先兆子痫(PE)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表现及其与横窦引流模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PE患者临床及MRI资料,其中早发型21例(孕周<32周),晚发型24例(孕周≥32周),根据是否伴有PRES分为PRES组(n=21)和无PRES组(n=24).观察两组中横窦的引流模式、PRES组中PRES的发生部位及信号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发型PE患者中PRES发生率高于晚发型[66.67% (14/21)、29.17%(7/24),x2=6.19,P=0.02].PRES组常规MRI均呈长T1长T2,T2WI/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信号,ADC图呈高信号.45例PE患者中横窦引流模式为单侧优势型34例,PRES发生率为55.88%(19/34),均衡型11例,PRES发生率为18.18%(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70,P=0.02).结论 PE患者并发PRE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单侧横窦引流模式与PRE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作者:谭昱;江魁明;沈敏;刘永熙;钟熹;麦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经临床及MRI诊断的单侧超急性期(18例)和急性期(27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DTI图像.分析DTI序列各项异性指数(FA)、容积比各项异性(VRA)、平均弥散系数(DCavg)及衰减指数(Exat)参数图,并选取病灶、近病灶边缘脑组织(BTCI)及相应对侧为RO1,记录各ROI参数值并计算病灶-对侧各参数相对值.同时以病灶及对侧ROI为种子点重建弥散张量纤维柬图.比较病灶、BTCI与相应对侧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分析病灶-对侧各参数相对值在超急性与急性脑梗死间的差异.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DTT DCavg、DTT FA图均可观察到纤维束损伤表现;超急性脑梗死仅DTT DCavg图可观察到损伤表现,DTT FA图未见明显改变.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病灶DCavg值均低于对侧,Exat值均高于对侧(P均<0.05),而FA和VRA值仅在急性期低于对侧(P<0.05).超急性期脑梗死BTCI区FA、VRA和Exat 值较对侧增高(P<0.05), DCavg值较对侧降低(P<0.05).急性期脑梗死病灶-对侧FA、VRA和DCavg相对值均低于超急性期(P<0.05).对于鉴别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ROC曲线分析示病灶-对侧FA、VRA和DCavg相对值佳诊断界值分别为0.852、0.886和0.541;对应诊断敏感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90.5%、100%和71.4%.结论 临床可将FA、VRA、DCavg及Exat值综合运用于发病时间不明确的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从而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梁志鹏;姚立正;戴真煜;陈飞;王雪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首发未服药重性抑郁症(MDD)患者大脑镜像脑区的功能连接的差异性.方法 对27例临床诊断为MDD且为首发未用药的患者(MDD组)和2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及静息态功能成像(rs-fMRI),对rsfMRI数据采用镜像同伦连接(VMHC)分析方法,并对两组被试差异脑区的VMHC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DD组患者的双侧额上回、后扣带回、舌回的VMHC值增加,上述差异脑区VMHC值与HAMD评分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首发未服药MDD患者静息状态下多个大脑半球镜像脑区之间功能连接增加,可能为理解MDD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作者:刘艳丽;魏新华;王海林;吴可通;胡键浠;徐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静息态低频振幅算法探讨原发性失眠(PI))患者在不同频段(Slow-4:>0.027~0.073 Hz,Slow-5:0.01~0.027 Hz)大脑自发活动的变化.方法 44例PI患者(PI组)及44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睡眠志愿者(对照组)均接受fMRI扫描,应用静息态fMRI数据处理助手(DPARSFA)进行数据预处理,SPM8软件包进行全因素方差分析PI组和对照组及不同频段脑功能活动特点.之后,对PI组和对照组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别观察两个频段ALFF值差异,同时分析ALFF值差异脑区与临床量表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频段间一些脑区的ALFF值存在差异·包括双侧尾状核头、双侧岛叶、双侧颞上回、双侧内侧额叶、双侧眶额皮质、双侧颞下回(P<0.01,AlphaSim校正).与对照组相比,PI组双侧小脑后叶、左侧额上回、内侧额叶ALFF减低,而左侧颞中回、右侧颞上回、双侧后扣带回、双侧楔前叶ALFF增高(P<0.01,AlphaSim校正).此外,Slow-5频段更容易发现PI患者异常的大脑自发活动.结论 PI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神经元的自发活动异常且具有频率相关性.
作者:聂晓;彭德昌;李海军;戴西件;万爱兰;聂思;刘雪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MRS评价小脑顶核电刺激(FN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后扣带回(PCC)代谢物的影响.方法 收集AD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组,各18例.治疗组给予小脑FNS治疗.治疗前、后采用MRS评估PCC代谢产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值、肌醇(mI)/Cr值.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代谢物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NAA/Cr值较治疗前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Cr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2,P<0.05);治疗后治疗组NAA/Cr值较安慰组升高,mI/Cr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76、-4.987,P均<0.05).结论 FNS治疗后AD大脑代谢物发生了变化,MRS可作为观察AD的客观辅助手段.
作者:姜利伶;赵建农;周治明;吴伟;李小风;姜柳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非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MB)的DWI及动态增强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小脑蚓部MB患者的DWI及动态增强MR图像.分别测量病灶ADC值(ADCMB)和相同层面脑白质ADC值(ADC白质),获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计算并比较各类型TIC的达峰时间(Tmax)、增强峰值(EP)、大对比增强率(MCER).结果 MB的DWI均呈相对高信号,ADC呈相对低信号.TIC曲线类型为流入型4例(4/23,17.39%),平台型19例(19/23,82.61%).流入型Tmax为(112.33±8.33)s,平台型Tmax为(81.18±13.1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P=0.02).结论 DWI和动态增强MRI对诊断非小脑蚓部MB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颜良;张勇;程敬亮;卜春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医师技能的提升、经验的积累及产前超声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正常发育特征及异常表现的深入研究,超声检出胎儿CNS畸形的时间越来越早.目前在孕11~13+6周,超声可以诊断的颅脑畸形有无脑畸形/露脑畸形、脑膜膨出/脑膜脑膨出、全前脑、脉络丛囊肿;同时还可提供CNS异常发育的线索.本文对超声在孕11~13+6周胎儿颅脑畸形筛查中的现状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白彦;李春晖;贺立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近年来,众多学者采用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b SSFP)进行非对比剂腹部血管成像.本文主要介绍b SSFP序列的特点及其应用于非对比剂腹部血管成像的技术原理,探讨利用该序列进行腹部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要点.
作者:姚斐斐;杨子涛;高雪梅;程敬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核医学的功能影像与传统解剖影像的有机融合大大促进了核医学设备的多模态发展方向,如SPECT/CT、SPECT/MR、PET/CT及PET/MR等.这些设备可评估脏器功能代谢,同时又可对病灶进行精确的解剖定位,大大提高了诊断效能.本文主要对SPECT/CT融合显像在各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作者:吴涛;崔坤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双源CT(DSCT)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VNC)不但能有效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而且可提供更多影像诊断信息.目前VN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对颅脑出血性疾病及脑膜瘤的评价,对肾结石、肝脏疾病、胃肠道肿瘤、胰腺病变及肺部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本文对DSCT双能量VNC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华;李邦国;叶颖;骆科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脑网络是复杂网络理论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脑网络的构建与分析为脑疾病的预测、诊断及预后评价等提供了新的视角.弥散张量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展现脑白质纤维束形态的成像技术,现已被应用于脑网络的研究中.本文基于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构建大脑结构网络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杨澄;王丽嘉;王远军;聂生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重症肺炎是儿童常见疾病中死亡率高的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主要采用X线对肺部进行检查,但其存在放射性损伤.肺脏超声是近年新兴的超声应用,已经被证实对儿童肺炎,特别足肺部实变期病变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本文将肺脏超声在儿童重症肺炎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周梦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EUS在克罗恩病(CD)活动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确诊为CD的54例患者分别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EUS检查,观察肠壁厚度、病变处血供情况及病变肠壁血流灌注模式.CD活动性评价参考指标为CD疾病活动指数(CDAI).结果 CEUS评估CD活动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56% (43/45)、66.67% (6/9)、90.74% (49/54).CEUS评估CD活动性与CDAI相关性较高(r=0.71,P<0.05),高于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r=0.60、0.52,P均<0.05).结论 CEUS可反映CD的肠壁血流灌注模式,能提示肠壁炎症活动状态,可作为评估CD活动性的一种手段.
作者:陈瑜君;毛仁;谢晓华;何瑶;陈旻湖;谢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SE-EPI磁共振弹性成像(MRE)评价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EV)程度的价值.方法 对89例肝硬化患者行SE-EPI序列MRE扫描、实验室及胃镜检查.以胃镜检查GEV程度为金标准,对诊断GEV、轻/中重度GEV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判定,并进行GEV分级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脾容积及肝、脾弹性值均为诊断GEV的独立影响因素,诊断比值比分别为1.02(95%CI 1.01~1.03)、2.37(95%CI 1.50~3.75)及2.76 (95%CI1.59~4.82,P均<0.01).仅脾弹性值为鉴别轻度与中重度GEV的独立影响因素,诊断比值比为2.42(95%CI 1.71~3.43,P<0.01).GEV分级与血小板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指数、肝弹性值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r=0.42、0.55,P均<0.001),与脾弹性值、脾容积具有较高相关性(r=0.77、0.60,P均<0.001).结论 SE-EPI MRE是一种简单、无创的评估GEV的方法.
作者:石喻;刘莹;李秋菊;李加慧;安訸;于兵;郭启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患者男,20岁,4个月前发现右侧阴囊内黄豆大小肿物,质硬,后逐渐增大,偶感持续性隐痛,加重10余天,伴同侧阴囊皮肤红热.查体:右侧阴囊可触及约10 cm肿块,质硬,活动度较差,触压痛不明显.超声:右侧阴囊探及巨大异常回声的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线状血流信号(图1A).超声提示:右侧阴囊内占位性病变,考虑精原细胞瘤.CT:右侧睾丸明显增大,可见巨大类圆形软组织肿块,约12.71 cm×6.83 cm×7.04 cm,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不规则坏死区及点状钙化影,边界尚清;增强扫描肿块实性成分呈中度强化(图1B),肿块由粗大纡曲的睾丸动脉供血,供血动脉起自腹主动脉(图1C).
作者:李健;龚洪翰;谢凯;王慧芳;张慧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患者女,46岁,17年前无诱因反复发热,体温高达40℃,四肢多发红斑结节、部分突出体表外,伴胀痛,双手遇冷变紫、苍白,保暖后变红,于当地医院接受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明显下降,结节逐渐缩小、消失,1个月前再次出现反复发热,四肢红斑结节.查体:双上肢及右侧大腿皮下大小不等结节、无红肿压痛.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升高,结核3项呈阳性,免疫印记呈弱阳性.PET/CT:全身皮下弥漫性分布高代谢结节,以四肢近端及背部为著,同机CT示皮下多发大小不等结节,部分突出体表外,考虑淋巴瘤(图1A~1C).
作者:沈智辉;刘长滨;关志伟;刘亚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单源双能量CT的优化CNR技术及物质分离技术对中心型肺癌肿块与远端肺不张组织的鉴别能力.方法 采用单源双能量CT对27例中心型肺癌伴肺不张的初治患者行平扫、增强后30 s及90 s单能量扫描.获取优化单能量图像及碘基图,分析肿瘤及远端肺不张区域的碘浓度差异.结果 增强后30 s时,佳单能量图像、佳单能量图像联合碘基图可较好地显示瘤、肺界面分别为9例(9/27,33.33%)、16例(16/27,59.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5,P=0.06).增强后90 s时,佳单能量图像、佳单能量图像联合碘基图可较好地显示瘤、肺界面分别为16例(16/27,59.26%)、26例(26/27,9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1,P=0.001).增强30、90 s时肿瘤碘含量均低于肺不张组织(t=-6.94、-6.12,P均<0.001).结论 单源双能量CT的优化CNR技术及物质分离技术对中心型肺癌与肺不张有较好的鉴别能力,有助于临床放疗野的精确划定.
作者:高顺禹;陈颖;李晓婷;齐丽萍;孙应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术前及术后短期内右心室腔舒张期血流流场变化.方法选择2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20例经手术治疗的Ⅱ孔型ASD患者为ASD组,于手术前后在VFM成像模式下观察右心室腔血流向量图、流线图及涡流图的流场变化规律,对比分析右心室舒张期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流场峰值速度(Vp)、峰值流量(Fp)及舒张期正向流量(DQ+)等血流参数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SD组术前右心室舒张期向量线及流线密集、方向杂乱,三尖瓣前叶及隔叶下方涡流面积增大,术后右心室腔内向量线及流线密集程度减 小,方向趋于一致,涡流数减少且面积减小,但较对照组仍有一定差别.ASD患者术后短期内右心室舒张期各节段血流的Vp、Fp及DQ+较术前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ASD患者术后右心室腔舒张期血流流场动力学较术前明显恢复,但短期内仍未恢复至正常状态.VFM技术可用于ASD术后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监测与随访.
作者:刘金凤;杨亚利;谢明星;吴文谦;刘曼薇;余晓娟;周滨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对30例SLE患者(SLE组)及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和3D-STI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每搏输出量(SV)、舒张早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E)和舒张晚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A).应用3D-STI行心肌运动分析,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圆周、径向及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GLS、GCS、GRS、GAS).对两组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LE组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测量数值(LVEDD、LVESD、LVEF、SV、E、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LE组左心室GLS、GCS、GRS、GAS 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LS诊断SLE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3%、96.7%,GAS分别为90.0%、83.3%,高于GCS(80.0%、86.7%)和GRS(73.3%、76.7%).结论 3D-STI可早期检测SLE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
作者:张瑞芳;刘海艳;赵丽娟;段会参;杨灵霄;张秀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TMAD)评估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DCM患者32例(LVEF≤35%组23例,LVEF>35%组9例)、健康体检者30名(对照组)均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查,测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TMAD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位移(TMAD)参数,包括后间隔处瓣环插入点大位移(TMAD sep)、左心室侧壁处瓣环插入点大位移(TMAD lat)、后间隔-侧壁瓣环连线中点的大位移(TMADMidpt)及左心室长轴缩短率(TMAD Midpt%),分析比较各组各参数及TMAD参数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 LVEF≤35%组LVEDV、LVESV均大于对照组(P均<0.01),LVEF低于对照组(P<0.01);LVEF>35%组LVEDV、LVESV均大于对照组(P均<0.01),LVEF低于对照组(P<0.01);LVEF≤35%组TMAD sep、TMAD lat、TMAD Midpt、TMADMidpt%均低于LVEF>35%组和对照组(P均<0.01),LVEF>35%组TMAD sep、TMAD lat、TMAD Midpt、TMADMidpt%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DCM患者TMADsep、TMAD lat、TMAD Midpt、TMAD Midpt%均与LVEF呈正相关(r=0.64、0.69、0.70、0.75,P均<0.05).结论 TMAD技术所测的瓣环位移参数有可能成为评价DCM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种新的、可靠性指标.
作者:吴燕;章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VFM)探讨高血压(HP)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平均能量损耗(AELEDLV)对左心房前后径及室间隔厚度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分为正常组、AR组、HP组及HP+AR组,每组15例.采用VFM分析各组心电图R波顶点四腔心的AELEDLV,测量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和左心房前后径.结果 HP+ AR组AELEDLV显著高于HP组、AR组及正常组(P均<0.01),HP组及AR组高于正常组(P<0,01);AELEDLV、左心房前后径及室间隔厚度均为HP+ AR组>HP组>AR组>正常组,AELEDLV与左心房前后径呈正相关(r=0.98,P=0.025).结论 AR及HP均可增加AELEDLV,HP合并AR可进一步增加AELEDLV,AELEDLV的增加可能是导致左心房增大及室间隔增厚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刘学兵;马荣川;欧阳征鹏;尹立雪;邓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及合并心脏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我院超声心动图诊断为TAPVD的59例患儿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诊断资料,其中12例于本院接受CTA检查,19例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对余28例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59例TAPVD患儿中,心上型24例(24/59,40.68%),心内型22例(22/59,37.29%),心下型8例(8/59,13.56%),混合型5例(5/59,8.47%).59例患儿均合并房间隔缺损,其中10例共同肺静脉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除8例失访外,在接受CTA检查与手术治疗的51例患儿中,50例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得到证实,余1例误诊.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率为98.04%(50/51),诊断引流位置准确率为100% (50/50).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诊断TAPVD分型及合并心脏畸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欢;任卫东;孙菲菲;胡金玲;刘开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 病例组:收集85例MS患者(病例组),分为3个亚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亚组(HDMS组,n=27)、高血压无糖尿病亚组(HMS 组,n=29)、糖尿病无高血压亚组(DMS,n=29);正常组: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4名.采用2D-STI测量左侧颈总动脉(LCCA)管壁圆周方向上整体及节段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CAS),采用E-Tracking技术测量颈动脉僵硬度系数(β),顺应性(AC)等参数.常规测量左心室结构、功能相关参数.结果 ①与正常组比较,病例组中各亚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相对室壁厚度(RWT)均增高(P均<0.05),E峰及E/A比值减低(P均<0.05);②MS患者LCCA的β值较正常组增高,AC减低(P<0.05);③病例组中各亚组整体CAS及5~7点、7~9点方向的CAS较正常组均明显降低(P均<0.05);整体CAS与β值(r=-0.469,P<0.01)、年龄(r=-0.413,P<0.01)呈显著负相关,与AC呈正相关(r=0.419,P<0.01);④重复性测量显示CAS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07%、5.40%.结论 MS患者早期出现颈动脉僵硬度增高,收缩期圆周应变减低,以动脉远侧壁为甚,且随病程进展,应变进一步减低.
作者:李洁;王静;谢明星;吕清;游曼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应用组织多普勒(TDI)和脉冲多普勒技术(PW)检测心肌做功指数(MPI),评价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心功能损伤.方法 回顾分析7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超声心动图结果.HIE重度25例(重度组)、中度25例(中度组)、轻度25例(轻度组),分别应用TDI和PW检测MPI,并与34名健康足月新生儿(对照组)的MPI比较.结果 左、右心室侧房室环MPI-PW随HIE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大(F=25.331、21.072,P均<0.01);左、右心室侧和室间隔房室环MPI-TDI随HIE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大(F=40.651、40.652、41.617,P均<0.01).左、右心室侧及室间隔房室环MPI-TDI与HIE程度相关(r=0.721、0.717、0.724,P均<0.01);左、右心室侧房室环MPI-PW与HIE程度相关(r=0.631、0.589,P均<0.01);MPI-TDI与HIE的相关性高于MPI-PW.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良好.结论 MPI-TDI与MPI-PW均可定量评价HIE的心功能;MPI-TDI对轻度HIE的心功能检测更敏感.新生儿HIE心功能MPI检测应首选TDI.
作者:刘磊;夏焙;王娟;陈伟玲;冯霞;李志惠;黄兵旋;邓晓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M模式测量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探讨TAPSE定量评价胎儿右心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及STIC-M模式成功测量正常中晚孕胎儿TAPSE 170胎,每个孕周10胎,比较两种方法测量结果是否存在差异.分析TAPSE与孕周(GA)、胎儿体质量预测值(EFW)、三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的相关性.结果 应用STIC-M模式和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TAPSE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STIC-M模式测得的TAPSE与GA、EFW、E、A呈显著相关性(P均<0.001).结论 正常中晚孕胎儿TAPSE随GA、EFW增加而增长,与E、A等传统右心功能评价参数显著相关.STIC-M模式测量TAPSE具有简单、可重复性强、受胎儿体位影响小的特点,可作为一种新的准确评估胎儿右心功能的方法.
作者:林忠英;蔡爱露;孙璐;李婧宇;王晓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DWI定量测量诊断宫颈癌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的患者93例,包括鳞癌66例(高分化1例,中分化56例,低分化9例)及腺癌27例(高分化3例,中分化21例,低分化3例),宫颈正常者20例.对所有受检者均行常规MR及DWI扫描,测量ROI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宫颈癌的ADC值[(1.05±0.24)×10-3 mm2/s]低于正常宫颈[(1.87±0.22)×10-3 mm2/s;t=-14.08,P<0.05].宫颈鳞癌的ADC值[(0.97±0.13)×10-3 mm2/s]低于宫颈腺癌[(1.26±0.31)×10-3 mm2/s;t=-4.79,P<0.05].中分化宫颈鳞癌ADC值[(0.98±0.14)×10-3 mm2/s]高于低分化宫颈鳞癌[(0.88±0.14)×10-3 mm2/s;t=2.31,P<0.05].以ADC< 1.59×10-3 mm2/s诊断宫颈癌时,敏感度为95.70%,特异度为100%.结论 DWI对宫颈癌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ADC值可鉴别宫颈鳞癌与宫颈腺癌,且可评价宫颈鳞癌的分化程度.
作者:闫斌;赵婷婷;梁秀芬;冀焕梅;戴强;马佳琪;王茵;丁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二维和三维超声测量中晚孕期胎儿脊髓圆锥(CM)末端至骶尾部后一个骨化中心(CS)的距离来定位CM,探索胎儿期CM位置变化的规律.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成像及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检查孕19~34周566名孕妇,测量胎儿CS距离.采用3D容积存储系统存储图像、real-time 3D View软件离线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二维与三维超声检测CS距离的一致性.分析胎儿期各孕周CS距离变化规律.结果 共253名二维与三维超声成像测量的CS距离一致性好(ICC=0.974).CS距离与胎儿孕周呈正相关(r=0.956,P<0.001),线性回归方程为:Y=0.262X -2.508(Y:CS距离,X:孕周).结论 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测量CS距离的方法简单有效,适用于临床;CS距离与胎儿GA间的相关性可作为胎儿期CM是否低置的判断标准.
作者:杨硕;宋鑫;张文君;刘静华;吴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 MRI鉴别诊断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28例子宫肉瘤和30例变性子宫肌瘤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DWI和DCEMRI.分析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达峰时间(TTP)、大对比增强率(MCER)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比较不同肿瘤间的差异.评价DWI和DCE鉴别诊断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效能.结果 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ADC、TTP、MCER [(0.86±0.09)×10-3mm2/s vs (1.44±0.16)×10-3mm2/s, (44.18±5.04)s vs (55.20±4.66)s,(240.98±24.62)% vs (145.13±16.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绘制ROC曲线后鉴别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ADC、TTP和MCER阈值分别为1.01×10-3 mm2/s、49 s和208.3%.子宫肉瘤中22例TIC呈Ⅰ型,4例TIC呈Ⅱ型,2例TIC呈Ⅲ型;变性子宫肌瘤中26例TIC呈Ⅰ型,4例TIC呈Ⅱ型.结论 子宫肉瘤的DWI及DCE 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相关参数有助于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薛康康;程敬亮;白洁;张勇;贝天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甲状腺球蛋白(Tg)阳性而131I-诊断剂量全身显像(131I-Dx-WBS)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复发或转移的诊断价值及对治疗方案的影响.方法 对33例接受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术并进行大剂量131I治疗后随访中发现Tg阳性而131I-Dx-WBS阴性的DTC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将显像结果与手术病理或6~36个月的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对Tg升高而131I-Dx-WBS阴性的DTC患者复发或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18F-FDG PET/CT诊断Tg升高而131 I-Dx-WBS阴性的DTC患者复发或转移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18/21)和90.00%(18/20).18F-FDG PET/CT显像对血清Tg≥47.59 ng/ml的DTC患者诊断复发或转移的灵敏度(100%)明显高于对血清Tg<47.59 ng/ml的DTC患者(66.67%).18F-FDG PET/CT显像改变了15例(15/33,45.45%)患者的治疗方案,其中4例(4/15,26.67%)再次接受手术治疗,11例(11/15,73.33%)再次接受大剂量131I治疗.结论 18 F-FDG PET/CT显像对诊断Tg升高而131I-Dx-WBS阴性的DTC患者有无复发或转移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同时可用于指导后续治疗.
作者:薛明媚;刘保平;谢新立;王瑞华;程兵;韩星敏;刘艳;靳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测量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硬组织厚度的增龄性变化.方法 收集本院645例患者的下颌第一恒磨牙CBCT资料,分为6~15岁、>15~25岁、>25~35岁、>35~45岁、>45~55岁、>55~65岁、>65~82岁7个年龄段,测量牙釉质、牙本质、髓腔高度、髓底、近中髓角上方牙冠硬组织、远中髓角上方牙冠硬组织的厚度.结果 各年龄段的远中髓角上方牙冠硬组织厚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牙冠硬组织厚度的增龄性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硬组织的牙釉质厚度、牙本质厚度、髓腔高度、髓底厚度和近中髓角上方牙冠硬组织厚度存在明显的增龄性变化,在远中髓角上方牙冠硬组织厚度无明显的增龄性变化.
作者:邓婕;钟晓波;万朝霞;何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EUS目测定性法与时间-强度曲线(TIC)定量法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1例94个取得病理诊断结果的甲状腺实性结节术前行CEUS,分别采用定性法、定量法观察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采用Logistics回归行多因素分析;采用ROC曲线比较定性法及定量法.结果 定性法中动脉期增强程度、增强时相、实质期增强程度及环形强化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量法中,始增时间、相对始增时间(rRT)、峰值强度(IMAX%)、峰值时间、相对峰值时间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性法动脉期增强程度对鉴别良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定量法中,IMAX% (P=0.006)和rRT(P=0.004)对鉴别结节良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性法及定量法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准确率分别为73.40% (69/94)和79.79%(75/94).定性法和定量法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和0.868(P=0.002).结论 甲状腺结节CEUS TIC定量法诊断能力优于定性法.定量法中甲状腺结节增强IMAX%减低和rRT增加对诊断恶性结节有意义.
作者:李广涵;付颖;严昆;崔秋丽;刘文英;宋蕴韬;马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布的MRI特点.方法 对46例临床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行常规MR平扫及增强扫描,根据2013版ESTRO推荐的颈部淋巴结分区标准分析转移淋巴结情况.结果 46例鼻咽癌患者中41例有淋巴结转移,主要转移区域为Ⅱ区及Ⅶ区,分别为70.73%(29/41)和65.85%(27/41).原发肿瘤不同T分期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T1期83.33%(5/6)、T2期100%(6/6)、T3期93.33%(14/15)、T4期84.21%(16/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49,P>0.05).原发灶同时累及鼻咽侧壁及顶后壁16例,局限于顶后壁17例,局限于侧壁13例,不同部位的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84,P>0.05).淋巴结跳跃转移率为4.35%(2/46).结论 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以Ⅱ区及Ⅶ区多见,均为鼻咽癌的前哨淋巴结.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与T分期及原发灶部位无关系.鼻咽癌跳跃转移少见.
作者:郭笑寒;屈先凤;田兴仓;李文玲;蒲艳军;穆丽莎;朱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检测正常儿童肾皮质弹性的价值.方法 超声诊断仪检测600名健康儿童双侧肾脏皮质SWV值,比较不同年龄、性别、侧别间SWV值差异;对372名儿童同时测量双侧肾脏大小(以肾脏长轴大径线作为肾脏长度,以此值为参考),比较不同肾脏大小SWV值差异;对101名儿童分别测量双侧肾脏中极和下极SWV值,比较不同取样部位SWV值差异;对31名5~6岁儿童分别用4C-1凸阵探头和9L-4线阵探头测肾脏SWV值,比较不同探头间肾脏SWV值差异.结果 健康儿童不同年龄、肾脏大小、取样部位间肾皮质SWV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不同性别、侧别、探头间肾皮质SWV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RFI可用于儿童肾脏弹性检测.
作者:徐娟;唐毅;陈镜宇;李奇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T2DM)女性患者膀胱异常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0例T2DM女性患者分为2组:A组,30例,病程>10年;B组,30例,病程≤10年.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采用超声诊断仪分别测量膀胱排空后、适度充盈时的左右径、上下径及前后径,测量适度充盈时膀胱壁厚度、逼尿肌厚度(DWT),计算膀胱残余尿量(PRV)、膀胱重量(UEBW).对3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PRV、DWT、UEBW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间年龄、BMI、PR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DWT明显大于B组、C组(P均<0.05),B组和C组间D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UEBW均明显大于C组(P均<0.05),且A组UEBW大于B组(P<0.05).结论 超声可无创、准确地评价女性T2DM患者膀胱的异常改变,对于临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田琳;张宇虹;苏本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