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1005-7064
  • 国内刊号:11-3387/R
  • 影响因子:
  • 创刊:1994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82-582
  • 全年订价:3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知网
  • 医药卫生综合
心理与健康杂志   2017年6期文献
  • 围产期抑郁的那些事儿

    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可阿珍现在却是像流进了下水道的水,整日被阴暗、无望所笼罩.阿珍本是很幸福的,在20多岁的时候遇到了现在的先生,两人踏入婚姻殿堂的那刻,“执子之手,白头偕老”的誓言使阿珍的心暖成了一潭春水.婚后,两人的生活就像是一条小溪,安静又不失生趣,然而,这样平静的生活却在阿珍怀孕之后发生了改变.

    作者:鲁晓辉;李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面对抑郁,我们并非束手无策

    围产期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种病因,虽然目前尚不能确定围产期抑郁症的根本原因,但科学研究已经在相当程度上了解了影响围产期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即使不能改变一些诸如遗传等方面的危险因素,但有些相关的危险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因此,了解引发围产期抑郁症的危险因素,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能够降低患上该病的概率.

    作者:曹燕翔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积极倾听,鼓励表达——围产期抑郁的社会支持

    一个女人伟大的角色是母亲.成为母亲需要一定的心理准备,比如进入母亲角色,行使母亲的权利,承担母亲的义务.在一个女人怀孕和分娩期间,生理上、情绪上都会经历很多动荡,这个时候,不仅孕妇自己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和调适,她更加需要家人的陪伴和支持.

    作者:庄艳;黄志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如何拯救你,新妈妈

    能让新妈妈安全、健康地孕育宝宝是每个家庭由衷的心愿,要实现这一点,除了生理上要注意外,产妇的心理健康也是不容忽视的.作为新妈妈面临的首要心理问题,围产期抑郁症须得到人们充分的重视.都说病贵在防,那么,产妇和家属应该怎么做,才能预防围产期妇女出现抑郁症呢?接下来,我们从孕期、分娩期及产后三个阶段来分享一下注意事项.

    作者:李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父亲的宽厚人生

    父亲的脾气有些倔,但他受到很多乡亲的喜欢,因为父亲的倔脾气与“宽厚”二字绑在了一起.父亲不喜欢给别人打工,他做起了树木生意,这个活让他觉得自在,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什么时间有活了,他就带领几个乡亲去扛木头,然后把这些木头送到家具厂.

    作者:扶贝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出发,是好的开始

    A 我读初中时,体育不错,尤其是跑步.初二,我参加了1500米长跑比赛.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强度这么大的长跑,自从老师宣布了我的参赛项目后,我的心里就一直波涛汹涌.离比赛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也渐渐变得茶饭不思,脑海里总是播放着有关跑步的画面.

    作者:范泽木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飞翔的蒲公英

    “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春天的暖风里,蒲公英的种子破土发芽,嫩绿的叶子欢心地簇拥着,朵朵白色的小雨伞宛如张开天使般的翅膀,飞呀飞,飞向那遥远而美好的新家.在故乡,我们把蒲公英叫婆婆丁.

    作者:钟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现在就是好的样子

    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我和女友相约去爬山.身着休闲运动服的女友看起来神清气爽,没有了平素裹在职业套装里的那种严肃和干练,倒多了几分少女般的灵动和可爱.爬到半山腰时,我们停下来休息.在我们身后,有一条碎石铺成的小径,沿着小径往前走,尽头是一座石头砌成的房子,房子的四周生长着青翠的竹子,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围墙,围起来的空地便是一个大大的院子了.

    作者:张君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遇见

    无论是第一次约会,还是历经千帆后的邂逅,能够心动都是难得的遇见.这滚滚红尘里,这千千万万人中,我们的一生会遇到何其多的人,能够遇见,就是缘分.而遇见的这些人里,总会有一个或几个人让你似曾相识或是心生好感.但你与他们,也许只是路上的擦肩而过,只是饭店或是坐车时的比邻,又或者缘分长些,能够陪我们走一段人生路.

    作者:袁恒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遵从自己的内心有多难

    A 曾经有一个人,他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感觉自己流鼻血了,就仰起头来止血.在他身后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以为他在看什么东西,也仰头望向天空.就这样,路过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莫名其妙地抬头仰视.过了一阵,流鼻血的人止住了鼻血,回头发现有很多人在抬头仰望,就问其中一个人:“你在看什么?”那人回答道:“我也不知道,反正大家都在看,我也看看.”

    作者:易星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女大学生求职整容为哪般?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有的女大学生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就因为身高或者这样那样的身体缺陷,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标准而频频遭拒.相反,那些身材和容貌比较出色的,尽管其也方面不尽如人意,却让招聘方钟情.面对有些用人单位“以貌取人”的潜规则,一些女大学生不得不通过整容去“应战”.

    作者:许圣义;许昌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侥幸心理猛于虎

    A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有着各种各样奇妙的心理现象,比如好奇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懒惰心理等等.各种心理有的有利于人类发展、进步,有的则会对人们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在这些心理现象中,臭名昭著,又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莫过于侥幸心理了.

    作者:白杨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国外难煞吸烟人

    出国前,同为烟民,同事老马和我各准备了两条高档国产烟.一是怕超量了,入境时要纳税;二是那次出差为期10天,按我们平常抽烟的量,两条应该绰绰有余.在英国海关入境时,我和老马携带的香烟数量符合规定.一位女官员检查我们随身带的旅行包时,对香烟又是摁,又是捏,还用金属探测器反复探测.确信无异常后,她和颜悦色地问:“自用吗?”

    作者:刘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小玉的单身情歌

    小玉虽然皮肤微黑,五官却很精致,或许出身于书香之家的缘故,她在举手投足之间,总是多了几分书卷气.她的衣着十分得体,素雅大方.每次朋友相聚,小玉出场时仿佛喧嚣的尘世中一朵美好的小花,总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作者:张军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婚恋怪心理

    像傻子——爱的阴影城里姑娘秀玉在纺织厂上班,她貌似天仙,是工厂的纺织能手.但她从20岁起找了10年也没找到合适的对象,对象看了不计其数,后竞一个不如一个.这一天,别人又给她介绍了一个,小伙子各方面都不错,可她看了之后还是不乐意,心灰意冷地回到家里,家人问其故,答日:“他长得太像我们单位的那个傻子了!”

    作者:顾昊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远处的只是风景

    曾经为了爱情,汪小娉放弃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可是现在她却为自己而放弃了爱情.一切的改变还得从那天晚上说起.那天晚上,汪小娉如往常一样打开电脑,挂上QQ,刚刚上线,就有两个申请,一个是申请加入同学群,一个是申请加她为好友.

    作者:刘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围城还有白菜花儿

    钱钟书先生说过:婚姻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也曾从书上看过:即使恩爱的夫妻,一生中也会有200次离婚的冲动.经历过婚姻或者正在婚姻里的人都知道,经过初的甜蜜,生活里几乎没有了甜言蜜语,海誓山盟.围绕在你和他身边的,是生活里的一日三餐,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诸多的凡俗琐事.

    作者:赵文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酸溜溜的同学会

    一个周末,同学老何选好一个聚餐地点之后,逐一打电话联系几个平日忙得在朋友圈点赞都觉得奢侈的同学,到一块叙叙旧,聊聊近况.恭敬不如从命,我也是应邀赴会者之一.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老何认真地问我近怎么样.对于老同学的关心,我也没什么好隐瞒的,把房贷车贷压力大、孩子上学问题等琐碎家事,还有职业瓶颈、晋升无望等工作烦心事,都如竹筒倒豆一般,一吐为快.

    作者:范俊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美味的食物

    她刚出生时,就比别的孩子瘦弱,用邻居的话来形容,像根豆芽菜.那时,家里的收入全靠几亩薄田,柴米油盐,都要用心算计,即使如此,巧手的母亲仍然想尽办法,千方百计变换花样,为她增加营养.那时,她贪恋的,就是母亲做的手擀面,面条筋道有力,粗细均匀,碗底卧一个白胖的荷包蛋,面条上面,漂浮着翠绿的香菜,每次她都吃得鼻尖冒汗,通体舒畅,无比惬意.

    作者:张军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女人们的内心戏

    我们打算去上海检查身体的时候,公婆建议我们落脚在舅舅家.舅舅是婆婆叔父家的儿子,但他和婆婆情如嫡亲姐弟.舅舅舅妈本跟我们一样是苏北人,20多年前,头脑活络的舅舅干装潢发了家,赚得盆满钵满,在上海买了房,举家从苏北搬到上海.

    作者:颜巧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小处不可苟且

    表弟是个极聪明的孩子,无论做什么,只要远远地瞄上几眼就学得像模像样,在学习上也从来没有让家长操过心.但是,表弟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对什么都不放在心上,做什么都漫不经心.

    作者:张燕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机会就在你身边

    我大学毕业后,来到一家物流公司应聘.这是一家北方有名的物流公司,营销网络遍及全国各地,所以应聘的人很多,接待室里挤满了前来应聘的年轻气盛的毕业生.我站在长长的应聘队伍后面,焦急地向前一点点地挪动着.

    作者:刘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压出美和奇迹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了一家大公司,我知道我并不是一个上进心特别强的人,也没有当官升职的梦,我只想过普普通通的生活,朝九晚五,所以,在公司里,我工作比较放松.虽然没有其他同事挣的奖金多,但我觉得我的工资完全能够支撑我的生活,有时,我看见他们那么拼,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第二天照常上班,我都替他们累.

    作者:程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先吃个面包垫垫

    同事的孩子H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四处投档找工作.半年后,和H一同毕业的同学差不多都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而H仍然坐在电脑前为一个个退档唉声叹气.H一直找不到工作,并非有什么短板或其他不如人的地方,只是因为他始终把目光定在一、二线城市的大公司,而这些公司条件都相当苛刻,要么专业必须对口,要么一定要有研究生学历.到了年底,H对找工作的事情彻底绝望了,便又作出考研的决定.

    作者:化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贫不足羞,贱不足恶

    去年,我们单位新分配来两个大学生.他们都来自农村,读的都是二本院校,他们的工作能力都很强,令大家刮目相看.没多久,大家发现这两个年轻人性格迥异.思怡开朗活泼,什么事情都不放在心上;浩娜文静沉默,敏感多疑.因此,大家跟思怡非常随便,经常跟她开玩笑,如果大家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张嘴就喊她帮忙.可是大家跟浩娜相处总是小心翼翼,因为当大家谈笑的时候,她的脸色总是很阴沉,像笼罩着一层迷雾.这样的次数多了,大家便有意无意与浩娜保持一定的距离.

    作者:贾子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妈晚年够时尚

    1 学外语.作为家中“后勤部长”的老妈曾一度为看不懂家中电器上标注的英文而烦恼,后来,老妈不仅偷偷买来一本《英汉大词典》,还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英语班的学习.为尽快进入“角色”,老妈在家中的客厅、卧室、厨房、阳台甚至是卫生间里都贴满了英语单词,家里“全天候”回荡着老妈颇具“伦敦郊区”味的发音,甚至半夜三更也能听到老妈卧室里突然传出的梦话:“wrest”(拧开)、“button”(按钮),听得睡眼蒙眬的老爸直发毛!

    作者:钱国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白领女性警惕“更年心”

    林岚今年48岁,是一家公司的部门主管,工作非常忙碌.一段时间以来,她常常有胸闷、胸痛、心慌等不适感觉.敏感的她,在网上对照了一下症状,怀疑自己患上了冠心病,利用公休,她急忙来到医院的心内科就诊.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如何爱自己

    我们在生活中爱父母,爱孩子,爱身边的每一位亲人,但很多时候,唯独忽略了爱自己.爱自己,不是自私,不是自负,而是遵照自己的内心而活;爱自己也不是为所欲为,盲目自大,不守规则,而是去尊重他人,包容他人,因为尊重、包容他人也是在尊重、包容自己.英国才子王尔德曾经说过:“爱自己是一场终生恋情的开始.”因为爱自己,而更注重自己与别人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进而学会如何爱别人.

    作者:李爱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听见你的声音——记一例高中生家庭咨询案例

    对于高中生来访者,其背后的家长是重要资源,是可以解开情结的关键,我们或可与父母合作,一起发现孩子的情结与模式,抑或可以直面父母的情结与模式,每一个角度都具有可能性,来对高中生的心理困惑有更深入、真实的了解,真正听见他们心里的声音,从而助其发生改变.

    作者:韩祖晔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藏起来的自己——潜在的冲突何以消解?

    韩雪(化名)是一名高一学生,话不多,看上去性格偏内向.这几个月以来,她经常莫名地感到烦躁不安,杀人、血腥、尖刀等暴力的画面竟然反复浮现在她的头脑中,她很害怕那些暴力的事情真的会发生.有一天,为了发泄,她在自己家中忍不住把玻璃杯摔得粉碎.第一次见面时,我留意到,她把留长的手指甲修剪成明显的锋利尖角状.在我们建立了咨询关系后,韩雪敞开心扉讲述了自己的一些经历:

    作者:陈晓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总是逃学的孩子

    依依(化名)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女生.近,依依三番五次地逃学,对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教育无动于衷,万般无奈下,依依的父母来到我们中心寻求帮助.“老师,您可得帮帮我,我们家的孩子不愿意去上学,近甚至开始逃学.我和他爸爸一开始还蒙在鼓里,每天早上送她去上学,明明亲眼看到她进了学校,结果每次刚回到家,老师的电话就打进来了,问我们家孩子怎么没去上课.

    作者:王海侠;朱茹月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面对空椅子倾诉内心郁结

    空椅子技术是格式塔流派常用的一种技术,它的本质是一种角色扮演,通过这种方法,使来访者的内射外显,让来访者接触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冲突,以逐步达到自我的整合或者自我与环境的整合.空椅子技术通常包括“倾诉宣泄式”、“自我对话式”和“‘他人’对话式”这三种形式.

    作者:钱淑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为什么我得了强迫症?

    今天,诊室来了一位同行——护士小丽.半年前,小丽的奶奶患癌症去世,小丽非常伤心.3个月前,她逐渐开始担心在医院会被传染上癌细胞,所以,每次下班后都要反复洗手,还要用酒精把随身物品表面反复擦拭几次,一回到家就立刻换掉所有的衣服和鞋,以免把癌细胞带回家.尽管小丽本人就是护士,知道癌症并不会通过接触而传染致病,科里的医生也告诉她这一点,但她就是不放心.

    作者:闫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寻常的寝室矛盾

    一大早,我的办公室走进三位女生,开门见山地说道:“老师,我们实在受不了小A了,我们要求换寝室!”我惊讶地看着她们,印象中的小A沉默寡言,性格温和,按理说不会跟同学闹矛盾.我不禁犯嘀咕: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室友们对小A如此抵触?

    作者:朱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她为什么要自杀

    “铃铃铃”,急促的电话铃声在深夜10点响起.电话一接通,就传来了好友焦急的声音:“亲,实在是不好意思,这么晚还打扰您,我奶奶今天从吃完中饭后睡午觉,一直睡到现在,呼噜打得山响,吃晚饭的时候去叫她,怎么叫都没反应,刚叫了‘120’送到医院急诊,医生量血压、做心电图、查血糖、头颅CT啥的都正常,就是叫不醒,这是怎么回事儿啊?”

    作者:郑迩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我不喜欢你

    “啪”,一记响亮的耳光打破了这个本该团圆美满的除夕夜.小文(化名)捂着带着爸爸手掌印的脸哭着跑回自己的房间,任谁敲门她都不理,就连带着红包的爷爷奶奶来了她也不开门.接下来的好几天,除了去卫生间,小文根本不出房间,家人无法知道小文在房间干什么,就连到了吃饭时间她也不出房门,家人只好把饭放在房间门口,小文饿了就自己端进去吃.

    作者:吴元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伴习舞记

    在今年的除夕舞会上,老伴以她充满活力的舞步跳到午夜后,才同我一起回家.如果只看她那轻快的步伐,很难想象跳舞的人是一位年逾73岁的长者.如果知道她每周三和周五都会在我们家邻近的教会大舞池中同许多大学生们如此跳到午夜的话,可能就会更加佩服她的体力和精神了.

    作者:王祖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我帮丈夫守“晚节”

    我丈夫退休前是响当当的“高工”,退休以后拗不过一个单位的盛情邀请,到那里负责建筑工程.他是个特别认真的人,虽然年过60,但干起工作来,精神头儿还是不减当年,天天早出晚归,晚饭我都得热了一遍又一遍.

    作者:江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母亲的长寿秘诀

    母亲94岁,因跌倒去世,无疾而终.母亲一生很少生病,偶有伤风感冒,吃半粒ABC或一粒银翘感冒片就好了.到90岁后,仍思维清晰,语言流畅,耳聪目明,行动自如.因此,常有亲朋问我:“你母亲健康长寿的秘诀是什么?”这可把我难住了,我真不知母亲有什么健康长寿的秘诀.但这也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我便试着从母亲的一生中去寻找答案.

    作者:天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缝裙子

    今天,我不看书也不写作,我缝衣服.我像一个传统女人那样,把衣服平摊在桌子上,拎着一把剪刀,上下打量着我将动手的地方.这件连衣裙,本来是不应该买的,它不是我穿的号码,又宽又大,但我却不由自主地买了它.我打算把长裙从中间剪开,把裙子剪短,把衣服加长,变成两件.

    作者:吕雪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我与金钱的爱恨情仇

    很小的时候,我的内心就已悄悄地埋下了讨厌钱、憎恶钱的种子,因为那时的我觉得是金钱夺走了我的父爱.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爸爸每天起早贪黑去工作,能见到他已是很不容易了,更不用想和他聊天了.我家里有很多的工人,所以吃饭的时候,我们一大家子和他们在一起.

    作者:张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好久不见,见字如面

    1我曾经就读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县城中学,那时,电脑、手机尚未普及,资讯和思想都相对闭塞滞后.家和学校构成的两点一线的生活,单调而刻板,如同日历的数字,月与月、年与年之间几乎一成不变.因此,少年的心境,青春的色彩,都简单、苍白得如同一张一尘不染的纸.

    作者:范俊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如何对孩子保持耐心

    Q老师:您好!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每天在单位累了一天,很期待回家能见到妻子、孩子,但却经常因为很多小事,比如孩子把玩具扔了一地,吃东西撒了一桌子,没有将衣服收整齐等而对孩子发脾气.虽然知道这都是小事,但是很多时候还是控制不住对孩子发脾气,每次我教训孩子做得不好时,孩子就非常沮丧或生气,其实我也很难受,也很想跟孩子相处的时候有更多的耐心,老师,请问我该怎么办呢?

    作者:秦艳霄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精神分裂症能够预防吗?——关于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一,其在世界各地人群中的患病率相差不大,大约在1%左右.发病后,患者往往出现幻觉、妄想、思维和情绪、行为紊乱,对患者的工作、生活、人际交往和生活质量往往造成严重影响.

    作者:周福春;王传跃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