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2096-0867
  • 国内刊号:31-2114/R
  • 影响因子:
  • 创刊:2015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联盟期刊
  • 护理淡定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2016年2期文献
  • 流产后优质计划生育服务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与护理方案.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接诊的流产患者10000例进行研究,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其中2013年1月-2014年2月4920例患者人流后计划生育服务与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而2014年3月-2015年5月5080例患者人流后计划生育服务与个性化护理干预者作为研究组.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对护理满意率,以及术后随访1、3、6、12个月时避孕率.结果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VAS评分、SAS评分均显著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随访1、3、6、12个月时研究组避孕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在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中效果良好.

    作者:储丽萍;董丽;唐玉娟;戴锦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124例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析2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和复诊时的舒张压(SBP)、收缩压(D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进行指标测试,观察组患者的生理职能、基本健康情况、情感职能、精力、精神健康和躯体疼痛6项生活质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8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P<0.05).结论 个体化延续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施彩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自我管理教育对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采用自我管理教育法.2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通过家庭访视来评估患者华法林治疗依从性的情况.结果 未合并其他疾病、接受过抗凝宣教的患者抗凝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合并其他疾病、未接受过抗凝宣教的患者;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的抗凝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入院时评分;干预组患者经自我管理教育后,抗凝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能提高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徐兰;朱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2月一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法将11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血糖始终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血糖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羊水过多等不良妊娠结局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韩宇洲;郜恋恋;王静;陈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PICC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乳癌化疗给予PICC置管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护理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比2组静脉炎情况.结果 护理组静脉炎Ⅰ度、Ⅱ度、Ⅲ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静脉炎发生时间、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PICC置管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能减少发生静脉炎,患者痛苦明显减轻.

    作者:关卓;陈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皮硝外敷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皮硝外敷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水肿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例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局部清洁、抬高患肢、肢体锻炼、佩戴弹力袖套等;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皮硝外敷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对比2组干预前后双上肢周径差值、肿胀程度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2组上肢周径差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干预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干预组肿胀和疼痛改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皮硝外敷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症状,减低疼痛程度.

    作者:沈洪;刘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膳食护理联合营养管理对老年食管癌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

    目的 探讨膳食护理联合营养管理系统干预对老年食管癌术后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本院行食管癌切除术的围术期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6个月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体质量指数(BMI)测定,并在入院时、术前1d、术后第8天和术后6个月随访时进行血清蛋白监测.对照组围术期实施肠外营养下的常规膳食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实施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的常规膳食护理联合系统营养管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营养状况及身体质量指数.结果 入院时,2组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时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术前1d,2组患者血清蛋白监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术后第8天、出院6个月后,2组血清蛋白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实施膳食护理联合系统营养管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限.

    作者:吕修竹;李素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集中护理干预对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健康知识及术后复发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集中护理干预对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健康知识及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92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集中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1个月后的健康知识认知水平、满意度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入院时,2组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个月后,2组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认知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83% (45/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6%(3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35%(2/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91% (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中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汪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品管圈在提高心内科静脉用药安全性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心内科静脉用药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的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持续6个月.首月不开展品管圈活动,给予患者心内科常规护理及静脉用药.后5个月在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实验活动.比较开展前后静脉输液成功率、静脉输液错误率、静脉输液执行单记录规范性平均缺失率.结果 品管圈开展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静脉输液成功率较开展前依次显著提高,静脉输液错误率、静脉输液执行单记录规范性平均缺失率较开展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显著提高了心内科静脉输液成功率,有效降低了静脉输液错误率及静脉输液执行单记录规范性缺失率,全面提高了心内科静脉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郑容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规范化管理对手术室锐器伤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规范化管理在减少手术室锐器伤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 对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损伤的原因进行调查,根据原因制定规范化的管理措施,加强培训、规范手术器械的传递操作、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重视损伤后的处理.比较规范化管理前后护士的锐器伤认知水平、锐器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经调查发现,护士的对锐器损伤的知识掌握差、意识差、工作年限短、操作等是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P<0.05).经规范化管理后,护士的锐器伤认知水平高于管理前,锐器伤的发生率低于管理前,正确处置率和上报率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 规范化管理能够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意识,降低锐器损伤的发生率,提高锐器损伤后的处置能力,确保职业安全.

    作者:祝晓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集束干预策略在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气管插管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集束干预策略在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气管插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4例行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气管切开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干预策略,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术后导管留置时间(28.1 ±7.5)h、住院时间(10.8±2.6)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1±6.4)h、(14.6±2.5) d(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 (1/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8% (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干预措施能降低行额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气管切开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天数.

    作者:刘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下肢骨折患者入手术室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入手术室后出现疼痛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收集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4月收治的5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随机收集本院2015年5-10月收治的5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针对疼痛因素施加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等.结果 因搬运原因导致的疼痛占30.0%,因麻醉因素导致的疼痛占26.0%,因疾病因素导致的疼痛占19.0%,因手术操作不规范造成的患者疼痛占8.0%,未出现疼痛的患者占17.0%;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疼痛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中护理非常满意度及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 导致下肢骨折患者入手术室疼痛的主要原因有搬运操作不规范及手术麻醉体位因素,明确疼痛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操作对减轻疼痛效果显著.

    作者:孟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美皮康泡沫敷料在临床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探讨美皮康泡沫敷料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冠心病合并慢性肺部阻塞性疾病中出现呼吸衰竭症状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用美皮康泡沫敷料贴在面部两侧及鼻跟部,对照组采用普通口鼻面罩法,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及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气体泄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和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美皮康泡沫敷料能提高使用面罩患者血氧饱和度和舒适度,减少面部气体泄漏情况的发生.

    作者:张加荣;陆海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综合用药护理指导对冠心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指导在提高冠心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用药护理指导.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知识的掌握评分、用药的依从性、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用药护理指导能够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用药知识和用药依从性.

    作者:耿莹;朱玉先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伤口床准备理论指导下处理腹部裂开伤口的效果

    目的 探讨伤口床准备理论指导下处理腹部裂开伤口的效果.方法 13例腹部切口裂开伤口,遵循伤口床准备理论,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计划.做好伤口床准备后,使用免缝胶带拉合,或由外科医生行切口二期缝合.观察治疗前后伤口床状况,包括伤口面积、深度、渗液量及伤口床组织类型计分,并观察伤口床准备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结果 13例伤口愈合,治疗后伤口渗液量和伤口组织类型计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口床准备时间(10.23 ±4.46)d,愈合时间(16.31±3.17)d.伤口床准备时间与伤口组织类型计分(r=0.819,P<0.01)和年龄(r=0.738,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伤口床准备理论对各种腹部愈合不良切口均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改善伤口床情况,促进肉芽新生,加速创面愈合.

    作者:刘静;沈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辨证营养管理及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辨证营养管理及护理干预对儿童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儿16例,在患儿住院治疗及出院后家庭随访期间,给予辨证营养管理配合护理干预,1年后比较干预前后患儿营养状况、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辨证营养管理配合护理干预前后相比,患儿营养状况、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儿实施辨证营养管理及护理干预,能帮助患儿及家属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及养生理念,改善患儿营养状况.

    作者:武传慧;丁玉琴;杨思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乙肝患者自我效能的提升对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乙肝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B组实施常规护理,A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以自我效能干预为中心的综合性护理.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干预后,A组GSES评分高于B组,PIH各维度评分均低于B组,QLS-CHB各维度评分均较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乙肝患者实施自我效能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杨春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治疗、用药指导和自我监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2组血糖相关指标水平、用药依从性和自护行为能力差异.结果 干预后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自护行为中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护能力.

    作者:鲍美华;李小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会阴评估表在低危初产妇经产道头位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低危初产妇经产道头位分娩会阴评估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100例经产道头位自然分娩的低危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由助产士凭经验判断是否行会阴侧切术,研究组经会阴评估表评估,选择性行会阴保护或侧切术.结果 研究组产妇产后发生不同程度会阴裂伤共29例,发生新生儿头皮血肿1例,且研究组中行选择性会阴切开者无会阴裂伤发生.对照组中有33例行会阴侧切术,出现会阴裂伤14例,新生儿窒息1例和头皮血肿2例.结论 专科会阴评估量表可指导临床助产人员正确地选择性实施会阴侧切术,更好地保护产妇会阴并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唐春燕;文明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3年1-6月收治的6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将2013年7月-2014年1月收治的6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急救护理路径措施.对比2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并记录2组院内心肌梗死复发、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再PCI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改善临床结局.

    作者:邱静雯;翟锦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产褥期妇女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及经验

    目的 分析产褥期妇女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88例自然分娩产褥期妇女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法,把88例产褥期妇女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干预,随访时间到产后45 d,观察并记录2组妇女的产褥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褥期的乳汁分泌、食欲等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产后子宫底高度和恶露排出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褥期妇女应用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乳汁分泌和食欲,促进子宫复旧与恶露排出,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陈雪;韩宇洲;白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高龄人群冠脉支架术后焦虑程度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高龄人群冠脉支架术后焦虑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需进行冠脉支架治疗的高龄患者(年龄≥ 70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在术前与术后3天的焦虑程度及出院时的满意度.结果 2组高龄患者焦虑程度及满意度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患者焦虑程度,提高住院满意度,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

    作者:张苗苗;张婷;张珺珂;张红;段秋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前馈控制在防范门急诊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护理干预中应用

    目的 探讨运用前馈控制防范门急诊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的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在门急诊接受静脉输注可致双硫仑样反应药物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用药宣教护理,观察组采用前馈控制在常规用药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用药后出现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馈控制能显著降低药物性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杨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早产儿腹壁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护理

    目的 探讨早产儿腹壁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腹壁静脉留置针穿刺的4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总结腹壁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护理要点.结果 早产儿平均穿刺时间(2.09士1.27)min,留置时间(6.26士1.03)d,一次穿刺成功率90.00%(36/40),并发症发生率7.50% (3/40);护理过程应加强患儿保暖、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不必要损伤及正确封管操作.结论 腹壁静脉留置针穿刺能有效缩短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时间,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血管损伤.

    作者:庄贵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七何分析法在不锈钢器械锈渍预防及处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七何分析法在不锈钢器械锈渍预防及处理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七何分析法理清思路,分析器械锈渍产生的原因、程度,改进方案,提出预防和解决锈渍问题的对策.结果 七何分析法可有效清除不锈钢器械的锈渍.结论 在器械锈渍预防和处理过程中引入七何分析法,能提高除锈效率.

    作者:王旭;胡秋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建立脑卒中患者健康指导课程和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建立脑卒中患者健康指导课程,评价其提升患者疾病知识水平的效果.方法 选择59例脑卒中患者参加健康指导课程,分5期,每期10 ~12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指导前后患者脑卒中知识得分及对课程的满意度.结果 患者脑卒中知识得分由指导前的(41.12±17.8)分提升至指导后的(52.45±10.2)分(P<0.05);对课程的形式和内容总体满意度分别为100%和96.22%.结论 建立脑卒中患者健康指导课程,能显著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度.

    作者:徐建秀;孙燕琴;张建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血糖管理

    目的 探讨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合理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方法 根据骨科手术的复杂程度和创伤大小,制定围术期血糖控制要求.回顾200例骨折患者控制血糖及实施手术的情况.结果 20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率为2%,疗效较好.结论 控制好围术期的血糖水平,骨科手术是安全的.

    作者:曹志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骨科手术治疗患者108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54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54例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100%(54/54),高于对照组的87.04% (4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唐宏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认知行为干预,观察干预前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 干预后,除物质生活状态维度,2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CQOLI-74)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能够进一步改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君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延伸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研究延伸护理对脑卒中伴有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脑卒中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与延伸组各40例,常规组实施一般护理,延伸组实施延伸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结果 延伸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为8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满意度50% (P <0.05).结论 对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加以延伸护理,可加强医院与社区及家庭之间的联系,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涂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延伸护理在严重烧伤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在严重烧伤患者康复期的效果.方法 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一般出院指导.65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在出院后半个月、1个月、3个月及半年后分别进行电话随访,给予用药指导、康复指导、心理问题分析等措施.比较2组患者生存质量、生活能力、心理状况等.结果 干预组肢体功能正常/异常比例、生存质量评分、焦虑抑郁得分、自理/不能自理患者比例、重返社会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伸护理能提高严重烧伤患者康复期功能锻炼依从性、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

    作者:梁英;焦丹丹;肖文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目的 调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方法 选取90例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OSAHS知识问卷(AKT)调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OSAHS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内容调查表调查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情况.结果 90例患者AKT均分为(5.27±3.16)分,其中得分≥12分者5例(5.56%),得分<12分者85例(94.44%).OSAHS疾病相关知识中,“什么是OSAHS”、“OSAHS的3种症状”、“CPAP治疗可能存在的问题”、“CPAP治疗时漏气可能发生的部位”、“医院CPAP治疗时患者怎样配合”回答正确率较低,依次为11.11%、35.56%、33.33%、27.78%、37.78%.对“治疗相关知识”、“自我管理知识”需求较高,分别为92.22%和94.44%.结论 OSAHS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普遍较低,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OSAHS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曹燕;郝巍巍;陈素贞;张霞;江智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其对患者负面情绪以及睡眠治疗的影响,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肺气肿患者,按照各自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分别对2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表现以及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护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负性情绪症状较少,患者普遍睡眠质量较高,与对照组整体情况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邬洋;饶玉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结膜囊冲洗法治疗流行性结膜炎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结膜囊冲洗治疗流行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50例流行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各75例.常规组应用传统的药水滴眼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结膜囊冲洗法对流行性结膜炎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疗程效果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传统的治疗方法结合结膜囊冲洗法治疗流行性结膜炎安全有效.

    作者:黄景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焦虑及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心病伴焦虑及抑郁患者114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7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57例结合护理干预,探究2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焦虑及抑郁程度较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总依从率8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9.1%(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吕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等离子体灭菌技术的综述

    等离子体是带有电粒子和中性粒子的电离气体,包括自由电子、正负离子、原子和分子[1],同时也包含有大量的可见光、紫外光和红外光[2].等离子体是一种宇宙中常见的物质,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形成的离子化气体状物质,被称为是除固体、气体、液体外的第4种物质.等离子体的能量状态主要由电能、核能、热能、机械能和辐射能组成.不同类型的等离子体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压力、电荷密度、温度和外部电场及磁场强度.整体等离子体状态呈电中性,即电子和负电荷密度同正电荷密度相同.等离子体的产生方式包括电晕放电[3]、DBD[4]、DC放电[5]和微波放电[6]等.其可分为高温等离子体和低温等离子体.高温等离子体主要由电弧、核热反应和激光激发,低温等离子体主要同低压下电荷放电有关.

    作者:徐智勇;高小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1例鱼胆中毒患者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护理

    鱼胆中毒指食用过量鱼胆导致的一种急性中毒症状,主要为胆汁损伤人体细胞的损害和所含组织胺类物质致敏作用[1].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够同时清除体内小分子和大分子毒物,超滤脱水的同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是救治鱼胆中毒患者的重要手段[2].老年患者体质弱,免疫力、恢复能力低,因此实施救治时需要更加全面的护理措施[3].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于2015年5月收治了1例老年鱼胆中毒并发急性肾功衰患者,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和护理后顺利康复,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建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1例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伴复杂肠瘘患者的护理体会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例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伴复杂肠瘘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首次住院(2012年5月)主诉突发上腹部刀割样痛4h,行结肠后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术后半月开始进食,排便、排气通畅.出院诊断:胃溃疡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出院后间断腹胀、腹痛伴排气、排便不畅,再次住院,予禁食、禁水,促胃肠动力治疗后可进流质,排便、排气略通畅.出院诊断: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炎、肠胃炎、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后.

    作者:曹艳;马颖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 从护理结局层面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法在老年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6例老年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性护理干预,中西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入院时、护理后5d及10 d的呼吸功能情况.结果 护理后,2组患者的护理结局评分均改善,且中西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肺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升治疗效果,取得较好的护理结局.

    作者:陆兴玲;梁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并分析对使用针灸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使用针对性干预的效果.方法 收集周围性面瘫患者共90例,根据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患者均接受针灸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针灸治疗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周围性面瘫简易评分表评分、治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周围性面瘫简易评分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周同性面瘫患者的针灸治疗过程中,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保证综合疗效,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自制伤科黄药水在静脉输液外渗致局部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伤科黄药水在静脉输液药物外渗致局部软组织损伤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骨伤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导致药物外渗发生局部软组织损伤的住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自制伤科黄药水湿敷患处,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患处.对比2组患者损伤处肿胀消退时间、更换敷药次数及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组肿胀消退时间和更换敷药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护理总有效率96.67% (58/60),高于对照组的78.33% (4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制伤科黄药水在静脉输液药物外渗致局部软组织损伤中消肿止痛效果显著,应用方便,值得借鉴.

    作者:陈延芳;封月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健脾和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多并症的护理观察

    目的 探究健脾和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多并症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 选择10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多并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健脾和胃汤进行治疗,以常规优质护理为基础,针对患者的病情分型进行辨证施护,观察患者治疗护理后生存质量和治疗结局.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和护理前相比,实施护理后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均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健脾和胃汤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多并症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陆华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心理状况及满意度影响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改善孕产妇心理状况和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将118例于本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联合情志护理干预措施,于入院时和出院前评估2组孕产妇焦虑抑郁、心理状况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2组孕产妇入院时和出院前焦虑抑郁评分、心理舒适度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孕产妇实施舒适护理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或消除孕产妇恐惧与焦虑等负性情绪,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症发生,显著改善心理舒适度和满意度.

    作者:夏同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患沟通方法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护患沟通方法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各类急诊患者共100例,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性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常规急诊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干预,加用护患沟通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干预.对比2组患者在急诊护理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6.00%(3/50),显著低于对照组26.00%(13/50)(P<0.05).观察组患者对急诊护理工作总满意率为98.00%(4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6.00% (43/50)(P<0.05).结论 护患沟通可有效降低急诊护理期间各类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提高护理总满意率.

    作者:郭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肝胆胸心外科护理工作人员14名,分别评估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2013年7月-2014年6月)和实施后(2014年7月-2015年6月)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文件书写、病房管理、专科操作、服务态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实施前后分别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555份和560份,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为96.1%(538/56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2.8% (515/555) (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付显芬;黄灵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交接班效果评价的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交接班的效果.方法 采用中文版护理交接班评价量表为研究工具,便利抽取本院护士160名进行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59份.结果 159名护理人员对护理交接班进行评价,平均(67.94±9.29)分;“促进有效沟通”条目得分高,“交班时相对无压力的”条目得分低.结论 调查显示护理人员对交接班效果评价总分不高,护理管理者应根据调查结果对交接班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从而提高护士交接班的质量.

    作者:张彩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主学习能力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在校本科护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现状和自主学习能力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丽水学院286名在校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校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25.20 ±4.63)分,“使用email等与别人交流”是一般自我效能感独立影响因素(P<0.05);在校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信息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引导在校护生合理使用邮箱等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有助于提高其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应碧荷;陈建华;赵磊;陈一莉;练正梅;王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析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在护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中的应用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明确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但实际情况是,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事业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1].有针对性地加强中职护理专业和高职护理专业的教育衔接,系统设计、统筹规划中高职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将会对护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2].

    作者:张苹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优化输液室护生带教模式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优化输液室护生带教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时间段将80名实习护生分为对照组40名和实验组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实验组采用优化带教法.实习结束后,比较2组出科理论、操作成绩、穿刺成功率,同时进行临床综合能力评估.结果 2组护生的出科理论、操作成绩及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科临床综合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优化后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输液室护生带教,可有效提高护生临床实践能力及老师带教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璇;谢敏;郝卫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查对制度情景模拟训练在低年资护士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查对制度情景模拟训练在低年资护士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6名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实施查对制度情景模拟训练,分别观察2015年1-5月(培训前)和2015年6-12月(培训后)查对制度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人员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培训后低年资护士对情景模拟演示的满意度.结果 培训后查对制度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培训前显著降低(P<0.05);培训后护士GSES评分(3.14±0.23)分,较培训前的(2.56±0.25)分显著提高(P<0.01);培训后护士对情景模拟训练能够“提高规范操作能力”“提高专业发展能力”的满意度均>95%.结论 查对制度情景模拟训练教学能够降低年资护士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士的规范操作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

    作者:刘小燕;沈雪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