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人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孕激素受体亚型表达的动态变化的调控.方法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IB,以乳腺癌细胞系MCF-7为对照,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blot)法观察不同剂量IGF-Ⅰ对两种孕激素受体亚型表达的动态变化的调控.结果 (1)HEC-IB细胞中,IGF-Ⅰ 10 ng/ml作用24h,人孕激素受体B亚型(hPRB)表达有明显上调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hPRB表达逐渐下调,IGF-Ⅰ 20 ng/ml作用72h及40 ng/ml作用48 h时,下调明显.人孕激素受体A亚型(hPRA)表达的变化趋势与hPRB大致相同,IGF-Ⅰ为20 ng/ml作用48h时下调至低.(2)MCF-7细胞中,IGF-Ⅰ 10、40 ng/ml对hPRA、hPRB表达均有上调的作用,在第24、48、72h时较为明显.IGF-Ⅰ 20 ng/ml作用24 h对hPRB表达有上调的作用,但在48、72h出现明显的下调;而对hPRA表达均为下调作用.结论 (1)IGF-Ⅰ对人孕激素受体亚型的调控具有细胞特异性、以及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2)HEC-IB细胞中,IGF-Ⅰ 10 ng/ml作用24 h对hPRA、hPRB表达有上调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hPRA、hPRB表达渐下调.
作者:张晓红;魏丽惠;王建六;屠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对体外培养的4-细胞人类胚胎卵裂球发育及分化情况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采用控制性促超排卵获取人类卵子,体外受精获得早期胚胎,待发育到4-细胞阶段时将透明带去除,分散成为单个卵裂球进行培养,观察卵裂球发育及分化的情况.结果 20个4-细胞、2个3-细胞人类早期胚胎分散后获得单个卵裂球83个,经体外培养后有35个发育成为扩张囊胚.结论 4-细胞人类胚胎卵裂球具有发育成为完整囊胚的能力.
作者:高士友;孙伟;闻姬;管群;张琪瑶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DNA免疫吸附治疗用于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9例妊娠合并SLE患者随机进行免疫吸附治疗35例(治疗组)和常规治疗34例(对照组).将治疗组的动脉血流经DNA免疫吸附剂(罐),然后由静脉回输至体内.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妊娠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胎盘功能不全、流产等]发生率:治疗组为28.6%、对照组为85.3%,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胎儿丢失率:治疗组为20.0%、对照组为58.8%,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早产儿发生率:治疗组为8.6%、对照组为26.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DNA免疫吸附治疗妊娠合并SLE,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李桂芬;赵允;李艳玲;王爱婷;李治玖;蔺恩富;陈长治;俞耀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贴膜治疗早产的临床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60例先兆早产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加舒喘灵常规治疗组(常规组,30例)和硝酸甘油贴膜治疗组(贴膜组,30例),两组孕妇治疗前、后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水平.观察两组孕妇延迟分娩的时间.结果 (1)贴膜组延迟分娩48h,有效率为90%,平均延长孕期25 d.常规组延迟分娩48 h,有效率为80%,平均延长孕期8d.贴膜组延长先兆早产孕妇孕期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2)贴膜组孕妇血浆中CRH水平由治疗前的(257±61)ng/L,显著下降至治疗后的(38±17) ng/L.常规组孕妇血浆CRH水平由治疗前的(248±60) ng/L,显著降低至治疗后的(56±22)ng/L,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硝酸甘油贴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早产药物,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浆CRH水平有关.
作者:贺茜;沙金燕;顾清;古航;陈雄;杨宙辉;宁红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胎鼠宫内缺血缺氧后,线粒体与内质网钙离子-腺苷三磷酸酶(Ca2+-ATPase)与钠离子-钾离子腺苷三磷酸酶(Na+-K+ATPase)的变化,及细胞内Ca2+超载与紊乱的机理.方法制备胎鼠宫内不同程度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模型(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时间分别为15、30、45、60min;再灌注组:缺血缺氧15 min后,分别再灌注1、4、8、15、24h),各时间点分别有胎鼠7~11只,假手术组胎鼠12只.分离出胎鼠脑组织中线粒体与内质网(匀浆后称微粒体)行酶活性测定.结果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15、30、45、60min时,线粒体Ca2+-ATPase活性明显减弱,分别为(6.1±0.5)、(5.7±0.8)、(5.7±0.5)、(5.41±0.7) μmolPi/mg(蛋白*小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Na+-K+ ATPase活性也进行性降低(P<0.01).内质网Ca2+-ATPase活性变化不明显(P>0.05),而Na+-K+ATPase活性仍进行性降低(P<0.01).再灌注组:1、4、8、15、24h时,线粒体Ca2+-ATPase活性明显减弱,分别为(7.0±1.0)、(6.8±1.2)、(7.5±0.8)、(7.2±0.9)、(6.7±0.9)μmolPi/mg(蛋白*小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内质网Ca2+-ATPase活性变化不明显(P>0.05);Na+-K+ATPase在线粒体与内质网中变化趋势一致:再灌注1 h后回升,8h后开始第2次降低.结论线粒体Ca2+-ATPase在宫内缺血缺氧后的显著变化可能在胎鼠脑细胞内Ca2+超载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内质网中变化不明显;Na+-K+ATPase在内质网与线粒体中的变化可能是上述细胞器水肿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宋薇薇;富建华;贾显静;韩玉昆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正常孕妇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孕妇胎盘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的定位及定量测定,探讨其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对31例正常早、中、晚孕妇女(正常孕妇组),及38例轻、中、重度妊高征孕妇(妊高征孕妇组)的胎盘组织进行NE和DA定位;并应用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其结果以灰度值倒数表示.结果 (1)两组孕妇胎盘组织NE及DA免疫组化定位:正常孕妇组中,早期孕妇的胚胎绒毛滋养细胞NE及DA免疫反应呈现强阳性,呈深棕色,定位于细胞滋养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浆中;中、晚期孕妇胎盘组织NE及DA免疫反应表现为阳性,呈棕色,或弱阳性呈浅棕色,定位于合体滋养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浆,以及毛细血管内皮.妊高征孕妇组的胎盘组织NE、DA定位与正常孕妇组中的晚期孕妇相同.(2)两组孕妇胎盘组织NE及DA免疫组化定量(灰度倒数值):正常孕妇组NE由孕早期的1.595±0.018降至中、晚期的1.488±0.019和1.419±0.014(P<0.01);DA由孕早期的1.552±0.067,降至中、晚期的1.369±0.051和1.302±0.013(P<0.01).妊高征孕妇组妊高征轻、中、重度的DA,依次为1.378±0.029、1.305±0.023和1.237±0.024(P<0.01);NE依次为1.494±0.018、1.624±0.014和1.917±0.044(P<0.01).结论正常孕妇组孕早期胎盘组织NE及DA定位于绒毛滋养细胞中,于孕中、晚期则定位于合体滋养细胞中,正常孕妇组NE及DA含量随孕周增加而逐渐降低.妊高征孕妇组胎盘组织的NE及DA定位同正常孕妇组的孕晚期相同,NE含量随妊高征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DA含量则相反.
作者:朱宇;张为远;陈沫;刘念稚;郭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侵犯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新生儿免疫接种的影响,并从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变化分析其可能的机理.方法对5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HBVac)联合免疫接种,7个月时进行随访.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检测新生儿血清和PBMC中HBVDNA,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PBMC在植物血凝素(PHA)和HBsAg刺激下,培养上清液中IL-2的含量.结果 HBV侵犯PBMC后,新生儿免疫接种的失败率为73.3%,显著高于PBMC未受侵犯新生儿的5.4%,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接种失败新生儿的PBMC培养上清液中,IL-2含量为(85±37)ng/L(PHA刺激)、(51±18)ng/L(HBsAg刺激),明显低于免疫接种成功者和正常对照,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宫内感染HBV并侵犯PBMC,是新生儿免疫接种失败的重要原因;HBV侵犯PBMC可使其IL-2分泌能力下降,可能是导致新生儿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之一.
作者:孟金来;岳亚飞;张树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筛查方法即宫颈涂片自动检测系统(papnet cytology computertechnology, CCT)和新柏氏程控超薄细胞检测系统(thinprep pap test,TPT)两种细胞学检查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因细胞学检查异常而行阴道镜下多点活组织检查(活检)及病理检查的3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胞学检查诊断为炎症者9.1%,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43.3%,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20.3%,可疑癌1.9%;经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病理检查,诊断为炎症者增加到53.5%,CIN Ⅰ减少到17.9%,CINⅡ、CINⅢ、原位癌占25.4%,可疑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增加到3.2%.25.4%的细胞学不能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病变中,52.6%(50/95)为炎症或未见异常,47.4%(45/95)为CINⅠ以上的病变.374例患者中,行CCT检查者188例,TPT检查者186例,两种细胞学检查结果分别与阴道镜检查结果相比,TPT的符合率显著高于CCT(P<0.01).细胞学检查诊断为LSIL及以下病变的符合率(79.7%)显著高于诊断为HSIL以及癌变者的符合率(20.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种细胞学检查方法间无差别.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发生率为34.0%,阴道镜检查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细胞学检查(P<0.05).HPV感染和CIN的高发年龄分别为20~30岁和30~50岁.结论细胞学筛查异常者,应结合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进一步诊断,有利于提高CIN以及HPV感染的检出率.生育年龄段的妇女应定期行细胞学筛查或阴道镜检查.
作者:金力;王友芳;郎景和;李彩娟;程雪梅;冯海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将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自1984年至2000年收治的43例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卵巢透明细胞癌对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的敏感性和生存率,与51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卵巢透明细胞癌早期患者所占比例为14.4%,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为3.8%,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行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晚期透明细胞癌化疗耐药型患者为88.9%,明显多于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患者的57.1%;1年生存率(79.0%)明显低于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患者(96.2%,P<0.01);行不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晚期透明细胞癌患者化疗耐药型的比例(83.3%)和生存率(71.4%)与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患者(94.1%和85.1%)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卵巢透明细胞癌早期患者较多,易复发,预后差,应于术后进行以顺铂为主的化疗,并严密随诊.
作者:石敏;张羽;沈铿;郎景和;黄惠芳;吴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子宫内感染的途径.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法和DNA测序法,对772例临产孕妇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沙眼衣原体检测.对沙眼衣原体检测阳性孕妇,进行宫颈分泌物、羊水、脐血、新生儿眼结膜和鼻咽拭子等标本组成的母婴配对标本的检测;另选择24例沙眼衣原体检测阴性孕妇的母婴配对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1)772例孕妇宫颈沙眼衣原体检测有87例阳性,阳性率为11.3%.(2)对其中81例宫颈沙眼衣原体阳性的母婴配对标本检测显示,脐血中均未检出沙眼衣原体;新生儿沙眼衣原体阳性30例(羊水、新生儿眼结膜和鼻咽拭子等标本阳性),垂直传播率为37.0%(30/81).(3)新生儿30例阳性中,有26例经阴道分娩,4例经剖宫产分娩.两种分娩方式的垂直传播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4)羊水沙眼衣原体阳性11例,其配对新生儿均受沙眼衣原体感染.PCR-SSCP分析显示,同一组配对标本电泳图谱完全相同;DNA测序结果显示,配对标本沙眼衣原体DNA序列完全一致.(5)宫颈沙眼衣原体阴性孕妇的母婴配对标本均未检测出沙眼衣原体.结论沙眼衣原体经宫颈上行进入羊膜腔是胎儿宫内感染的重要途径;沙眼衣原体经胎盘传播途径未得到证实;剖宫产能显著降低宫颈沙眼衣原体阳性孕妇的垂直传播率.
作者:张春平;朱道银;郭晓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生长特性的人宫颈癌细胞亚克隆株CS03和CS07与其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两株细胞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用含有234条人类全长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cDNA表达芯片,对两个同一来源、生长特性不同的人宫颈癌细胞亚克隆株CS03、CS07进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谱分析.结果正常生长条件下培养的CS03细胞G1期百分比明显较CS07细胞高,而CS07细胞S期百分比则较CS03细胞有所增加;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CS03细胞在48h后凋亡(亚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CS07细胞,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两个亚克隆细胞株CS03、CS07有3个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人BN51mRNA、人热休克蛋白90(hsp90)mRNA和Mcl-1基因,荧光强度的比值分别是0.480、0.479和0.490.结论不同生长特性的宫颈癌细胞亚克隆株与其细胞周期相关基因BN51、hsp90和Mcl-1有密切关系.
作者:陈葳;李旭;付伟;杨玉琮;陈丽宏;程小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瘦素、促卵泡激素(FS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雌二醇(E2)、孕酮(P)生成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黄素化颗粒细胞,分别以瘦素(3.0ng/ml)、FSH (1.0 ng/ml)、IGF-Ⅰ (30.0ng/ml)以及相同终浓度的瘦素+FSH、瘦素+IGF-Ⅰ、FSH+IGF-Ⅰ、瘦素+FSH+IGF-Ⅰ对其刺激24h,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对药物作用后的黄素化颗粒细胞行形态学观察、细胞计数;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中E2和P水平;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黄素化颗粒细胞行瘦素受体mRNA检测.结果瘦素、FSH和IGF-Ⅰ对黄素化颗粒细胞生长无影响.瘦素对黄素化颗粒细胞E2生成量无影响,对FSH刺激E2的生成也无影响,E2水平作用前分别为(0.103±0.036)pmol/1 000细胞、(0.323±0.042) pmol/1 000细胞,作用后分别为(0.120±0.008) pmol/1000细胞、(0.343±0.034) pmol/1000细胞;而对IGF-Ⅰ、FSH+IGF-Ⅰ刺激黄素化颗粒细胞生成E2有显著的抑制作用,E2水平作用前后分别为(0.318±0.037)pmol/1 000细胞与(0.493±0.036) pmol/1 000细胞、(0.193±0.025) pmol/1000细胞与(0.251±0.033) pmol/1000细胞(P<0.05,<0.01).各作用因子对P生成量均无影响.黄素化颗粒细胞有瘦素受体mRNA表达.结论瘦素对IGF-Ⅰ、FSH+IGF-Ⅰ介导的E2生成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黄素化颗粒细胞上的瘦素受体发挥作用.
作者:黄荷凤;陈丹青;朱依敏;杨小福;金敏;JL Mershon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羊膜带综合征是指部分羊膜破裂产生纤维束或纤维鞘,使胚胎或胎儿与羊膜带粘连、束缚、压迫、缠绕胎儿,使胎儿受累器官出现分裂或发育畸形.常见于头部、躯干和四肢,从肢体完全离断或产生环形缩窄,包括手、脚及指(趾)等小的畸形到复杂的全身多发性畸形.其发生率与出生活婴之比为7.8∶10000,而自发性流产者可高达178/10 000[1-3].下面将近几年来有关羊膜带综合征发病及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吴青青;陈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血液流变学是在宏观和微观水平上,研究血液的细胞成分和血浆的变形及流动特征,以及血液与微小血管组织相互作用的宏观效应.当妇女进入绝经期或卵巢功能不良时,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而行雌激素补充治疗(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ERT)则可以降低患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性.目前对其作用机理仍不十分清楚,但在绝经后常常伴随有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的异常.现结合近几年的国内外文献,就雌激素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冯凤芝;张卫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绝经后妇女宫腔内形成透明变性结节,临床上较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因绝经后取宫内节育器(IUD)而发现的2例宫腔内透明变性结节患者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上官雪军;杨梅丽;陈方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病因复杂.有文献报道,FGR孕妇血清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c,hCG)显著升高[1,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清中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α(free subunit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α,Fα-hCG)显著升高,并与病情及脏器损害严重程度有关[3].我们通过测定FGR孕妇血清Fα-hCG水平,旨在探讨Fα-hCG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褚红女;周馥贞;谢幸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是妇科常见病,由于卵巢逐渐不排卵,常导致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少数可发展为子宫内膜癌.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和数字图象处理系统(CHAMPION)检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子宫内膜组织bcl-2基因的表达,探讨bcl-2基因表达对子宫内膜病变的作用.
作者:杨雪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者24岁,因进行性腹胀、胸闷2个月,于1990年8月24日入我院内科.16岁月经初潮,规则,无痛经.入院后检查发现右下肺叩诊呈浊音,腹水征阳性.肝功能白、球蛋白之比为3.5∶3.5,余项无异常.腹腔穿刺抽出腹水为褐色,生化检查提示腹水为渗出液.反复行腹水细菌、抗酸分枝杆菌培养及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胸部X线摄片显示右侧胸腔积液.腹腔B超检查:腹水,肠粘连.我科会诊:直肠子宫陷凹可触及结节,表面不光滑,无触痛,余无异常.
作者:周白;罗永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腰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因其起效快,镇痛效果明显及安全性好而越来越多用于临床.特别是新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罗哌卡因具有使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分别阻滞的特性,使产妇处于可行走状态下的分娩镇痛成为可能.本研究通过对罗哌卡因腰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观察,探讨其对产妇产程进展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金胜威;徐旭仲;苏尔瞻;赵宇;陈素华;许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多色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助孕.应用间期细胞行原位杂交是检测染色体异常的新技术.我们应用多色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 ization,FISH)检测未受精卵X/Y、18、21等染色体的非整倍体,以分析未受精卵与染色体非整倍体之间的关系.
作者:张群芳;卢光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本研究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峰期妇女1 012例及绝经后妇女576例不同部位骨骼的骨密度,并分析体质指数(BMI)对骨峰期及绝经后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黄干;伍贤平;廖二元;邓小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激素补充治疗(HRT)能有效地缓解更年期症状,但使用不当可发生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子宫内膜癌.现报告2例绝经后妇女应用HRT发生子宫内膜癌.
作者:杨欣;廖秦平;王丽;郑淑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原发性输卵管癌是妇科少见的恶性肿瘤,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约占0.1%~2.8%[1].由于本病较少见、早期不易发现、治疗效果不好、预后差.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2例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资料,探讨早期诊断、合理手术、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放射治疗(放疗)对原发性输卵管癌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晓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妊娠合并心脏病心功能衰竭(心衰)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预测心衰对挽救产妇生命和提高围产儿成活率至关重要.心率变异(HRV)是指窦性心率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改变的现象,是反映自主神经对心脏调控的无创指标,已成为冠心病、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的监测及药物疗效评估指标之一[1],并对判断孕妇心脏储备力,预测妊娠期心衰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价值[2]
作者:徐小玉;汤希伟;洪素英;林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卵巢浆乳癌)中p16蛋白表达缺失率约为7%~24%[1,2],但其与肿瘤预后的关系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卵巢浆乳癌石蜡包埋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以及预后的关系,以探讨p16蛋白在卵巢浆乳癌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为卵巢浆乳癌的生物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美一;王刚;杨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近年来,性攻击和性虐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儿童期遭受性虐待的妇女及经历过性攻击的女性,经常会出现性功能异常[1].我国目前尚无有关报道,妇产科医生对受害者的处理也缺乏培训.现将国外报道的有关资料介绍如下.
作者:杨欣;董悦;廖秦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中华医学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随着宫腔镜手术的普及,手术适应证有所拓宽,手术难度逐渐加大,处理好术后出血是提高手术质量的关键之一.我们在进行宫腔镜电切术中,采取宫腔球囊导尿管置入控制或预防术后出血,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夏恩兰;陈芳;薛翔;左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 发生在10%~15%的育龄妇女, 是妇科常见病.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 很多学者从免疫角度进行研究,发现内异症局部变化的特点与不育的原因有关.
作者:张丽珠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