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评价腹腔化疗对进展期胃肠癌根治术后腹腔内和肝转移的治疗和预防价值,我院自1996年以来对经内镜活检及手术后病理证实的78例进展期胃肠道癌患者进行了腹腔内化疗和静脉化疗的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武莉;张正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长期以来,胸段食管癌以清扫全胸段食管淋巴结、隆突下、左右支气管旁淋巴结和胃贲门旁和胃左淋巴结的二野清扫为标准式而普遍应用.在不同医院或外科医师之间存在技术水平上的差别,清扫纵隔淋巴结的彻底程度上也存在差异.如何界定清扫的彻底程度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因其影响对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尤其是淋巴结数少的情况下导致临床分期降期,放弃了恰恰需要进行术后放射的病例,对于预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回顾分析101例食管癌手术病例,就纵隔淋巴结及胃周淋巴结清扫彻底程度的差异对生存率影响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洪明;许林;陈金坝;骆一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西艾克是1975年由Dyke半合成的脱乙酰长春花碱酰胺(长春地辛,Vindesine,VDS).国内外临床应用表明,它对各类晚期实体瘤疗效显著.我院自2000年1月~2002年10月应用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西艾克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3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伍建蓉;郑玲;谷焰;张鸿彬;王晓毓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自1998年1月~2001年1月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机(3D-CRT)治疗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10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光胜;尹文广;孙剑笠;张晓燕;邢建军;徐文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热疗加放疗治疗局部复发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热疗加放疗治疗的85处病灶,其中39处病灶曾接受过放疗,未曾放疗的部位给予59.5±6.8 Gy(40~70 Gy)照射,曾放疗的病灶实施43.0±12.4 Gy(12~74.4 Gy)照射;热疗每周1次或1周2次,平均每例患者的热疗次数为4.5(2~9)次.结果治疗1个月后CR率为92.0%,过去未曾放疗的病灶CR率为47.1%(16/34),曾放疗过病灶的CR率为56.1%(23/41),虽然曾放疗组的剂量(43.0±12.4 Gy)明显低于未放疗组的剂量(59.5±6.8 Gy),但两组间CR率差异无显著性(P=0.40).治疗后4周时弥散/多发型病变较肿块/结节型病变的CR率高,而6个月后弥散/多发型的局部控制率却明显降低.结论局部热疗配合放疗可以提高复发乳腺癌的局部控制率,特别是对曾经接受过放疗的区域可以降低放疗的剂量.弥散/多发型肿块较肿块/结节型的病灶对治疗的反应较早,但是很容易在短时期内复发.
作者:黎功;于金明;张品良;王仁本;广森通英;平冈真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自1991年1月~1999年12月共行食管癌切除术512例,术中对侧纵隔胸膜破损者39例(7.6%),其中术后有相关并发症者7例(17.9%),均经积极治疗而痊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存红;于延兴;赵玉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CAP方案与CAP+IFN-α 2a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92例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卵巢上皮癌,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采用CAP方案;B组48例,采用CAP+IFN-α 2a方案.结果 B组有效率、3,4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均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B组发热反应较A组明显,其余毒副反应相似.结论干扰素联合化疗远、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化疗.CAP+IFN-α 2a是一种较好的联合化疗方案.
作者:朱龙涛;方晓敏;陈静;王守海;栾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本研究观察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和(或)肝动脉插管持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无外科手术指征的晚期胃肠癌肝转移患者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共72次,单采取Seldinger法肝动脉内插管皮下埋置药盒持续灌注化疗48次,或先用吡柔比星(THP)60 mg/m2和DDP 50 mg/m2加入超液化碘油10~30 ml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再联合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共24次.肝动脉插管灌注的方案:CF 200 mg/m2,d1,d14,静脉滴入;顺铂(DDP)50 mg/m2,d1,或用奥沙利铂100~130 mg/m2,d1,从皮下药盒处缓慢推入;5-Fu 2 000~2 500 mg/m2,d1,d14,装入美国百特公司的便携式输液泵持续动脉灌注48 h.结果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59.0%.肿瘤负荷<30%者的有效率为77.8%,明显高于肿瘤负荷>30%者(46.2%,P<0.005).本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害、发热及胃肠道反应等,经相应对症处理可缓解.结论经肝动脉栓塞及插管持续化疗是治疗胃肠癌肝转移的安全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文玲;文小平;周石;黄韵红;董洪敏;宋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手术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能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1],但对放、化疗顺序先后的选择,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1990年1月~1995年12月我们对可手术的乳腺癌(T1N0M0者除外)218例术后随机分组,采取不同的顺序进行治疗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殿禄;尹燕坤;赵智慧;崔国忠;李慧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希罗达治疗转移性或复发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希罗达剂量为每天2 510 mg/m2,分早晚2次餐后口服,连用14 d,间隔7 d,21 d为一个周期.结果 21例中无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6例,总有效率28.6%(6/21).不良反应有手足综合征15例,皮肤色素沉着11例,恶心19例,厌食14例,呕吐7例,白细胞下降6例,血小板下降2例,大多数为Ⅰ~Ⅱ度.结论对经含蒽环类和(或)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用希罗达仍有较好的疗效,其不良反应可耐受,且口服方便.
作者:郑涛;陈伟;王树滨;白桦;郑瑾;夏俊贤;叶建增;田忠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胰钩突部癌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7例胰钩突部癌采用胰头后侧进路、预置PV-SMV阻断法手术切除.结果胰头十二指肠根治性切除4例,合并SMV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及相关并发症,中位生存时间18.1个月.结论胰钩突部癌采用胰头后侧进路手术有助于提高切除率和减少局部复发.
作者:彭俊平;胡勇;刘爱祥;丁福全;饶健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索5-Fu持续化疗相关中枢毒性情况及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对从1999年4月~2002年11月期间在我科采用大剂量醛氢叶酸+5-Fu持续48 h滴注为主方案进行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复习,分析5-Fu化疗与严重中枢神经毒性反应相关情况,及其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的疗效、预后,进一步总结临床经验.结果此期间共有242例患者采用大剂量醛氢叶酸+5-Fu持续48 h滴注为主方案进行治疗,总疗程数达750个,其中2例(3个疗程)出现严重的中枢毒性(浅昏迷,Ⅳ度神志改变),发生率为0.8%,未见毒性相关死亡.2例出现严重中枢毒性患者经改用不含5-Fu方案化疗,未出现类同毒性.结论 5-Fu可导致严重中枢毒性发生,但发生率不高,其中枢损害呈可逆性.5-Fu相关严重中枢毒性与用药剂量、机体差异密切相关.
作者:江艺;邱希辉;林丹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神经胶质瘤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开颅手术或定向活检证实为脑神经胶质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9例均有颅高压表现,CT扫描共发现23个病灶,其中病灶累及3个脑叶者5例,累及2个脑叶者4例.CT平扫病灶呈高密度5个,等密度5例,低密度13例,大多数病灶强化不明显,瘤周轻中度水肿.4例行MRI检查,发现胼胝体肥大2例.9例均获得半年以上随访.结论脑神经胶质瘤CT扫描易误诊为转移瘤,MRI扫描对脑神经胶质瘤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程度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分割放疗是控制肿瘤生长及延迟复发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郑兆聪;王守森;王如密;赵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放疗同时应用顺铂治疗晚期宫颈癌时的放射增敏作用以及生存率提高情况.方法将60例晚期(Ⅲa~Ⅳa期)宫颈癌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RT)30例,顺铂联合放疗组(RT+P)30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RT+P组在放疗的第2周同时应用顺铂,每次30 mg静滴,并给予适当水化和止吐药物,每天1次,连用5 d.比较两组病例肿瘤缩小情况、毒副反应、3年复发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结束宫颈癌全消率RT+P组高于RT组(P<0.05).中、低分化鳞癌病灶全消时的平均放射剂量RT+P组低于RT组(P<0.05).近期临床疗效:RT+P组CR 76.6%,PR 23.4%,有效率(CR+PR)100%;RT组CR 36.7%,PR 50.0%,NC 13.3%,有效率(CR+PR)86.7%.RT+P组的CR及有效率均优于RT组.3年内盆腔复发率RT+P组低于RT组,分别为20.0%和33.3%,差异有显著性.3年生存率RT+P组、RT组分别为80.0%和66.7%(P<0.05).结论放疗同时给予适量顺铂,具有一定增敏作用,并能抑制或延迟肿瘤复发,从而延长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刘凌;王霞;张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第5~6位[1].近年来由于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开展,胆囊癌已逐渐被认识,发现率有所提高.但由于其早期确诊率较低,恶性程度高,根治机会少,预后仍很差[2].我院1983~2001年共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癌2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翔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对比乳腺癌术后以THP为主及ADM为主的两种化疗方案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72例Ⅱ、Ⅲ期乳腺癌术后患者中42例用CTF方案(CTX+THP+5-Fu)化疗6个疗程,30例用CAF方案(CTX+ADM+5-Fu)化疗6个疗程,观察这两种方案的毒副反应及疗效.结果 THP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7.6%,心电图异常发生率4.8%,脱发发生率33.3%,胃肠反应发生率33.3%;ADM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76.7%,心电图异常发生率20.0%,脱发发生率100.0%,胃肠反应发生率56.7%.结论 CTF方案是乳腺癌术后理想的化疗方案,其疗效与CAF方案相当,但其毒副反应较轻,特别是白细胞减少、心脏毒性及脱发作用较小.毒副反应轻可减少患者对化疗的恐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伟峰;庄业忠;黄棉生;郑白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1994年8月~1998年10月收治结直肠癌中Dukes B期手术患者42例.为探讨腹腔内化疗预防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及局部复发的价值,我们将病例分为两组,术后腹腔内化疗20例(A组),同期未行腹腔内化疗22例(B组),将两组病例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良玉;刘运山;龚晓松;欧阳植正;段永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B超对判断胸腔积液量的临床价值.方法引流前用B超测量胸水的大深度、胸水波及的肋间数、纵向区数以及引流次数,与完全引流后胸水总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疗前B超测量胸水的大深度,与引流的胸水总量呈明显正相关,得方程式为估计胸水量=284.75×(B超胸水大深度-3.2 cm).结论 B超测量大深度可指导胸水量的估计,并有助于胸水治疗后的疗效判定.
作者:申戈;宋三泰;杨武威;高红军;袁小潮;鲍云华;胡小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肿块直径<1.0 cm乳腺微小癌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对194例乳腺微小癌的临床检查,钼靶X线检查以及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检查:194例乳腺微小癌均为单发;肿块质地硬、活动差、边界不清的临床诊断阳性率高于肿块质地韧、软、活动好、边界清者;腋下触及淋巴的结临床诊断阳性率低于腋下未触及淋巴结者.钼靶X线检查:肿块影和细砂钙化与结构不良及腺体致密的钼靶X线表现相比,诊断阳性率高,平均年龄大.超声检查:数字彩色超声检查诊断乳腺微小癌阳性率高于普通B型超声检查.超声诊断可疑癌和乳腺癌的平均年龄大于超声诊断纤维瘤和增生结节的平均年龄.结论严格掌握乳腺微小肿块的临床诊断标准,高度注意钼靶X线片肿块影及细砂钙化表现,对腺体结构不良及腺体致密者不能轻率诊断良性.数字彩色超声检查可提高乳腺微小癌检查的阳性率.
作者:肖春花;宁连胜;曹旭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角化棘皮瘤是皮肤的少见肿瘤之一,其大体形态和组织学形态表现与鳞状细胞癌相似,易误诊为恶性.我们报告14例经手术及病理会诊后证实的角化棘皮瘤,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做一简要论述.
作者:黄斌;王爱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对鼻T/NK细胞淋巴瘤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10例本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位年龄49.5岁,男女比例4∶1.7例病检之前曾被临床误诊为慢性鼻炎、鼻窦炎、鼻疖、鼻息肉及咽喉炎,误诊率达70.0%(7/10).首次病检诊断鼻T/NK细胞淋巴瘤4例,首次或前2次病检未确诊6例,病理假阴性率达60.0%(6/10).全部病例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鼻T/NK细胞淋巴瘤.误诊主要原因为:①对本病认识不足,病检不及时;②取材不当致假阴性病理结果.结论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男性,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异性,且病理形态多样,易误诊及延误治疗.重复病检并结合免疫组化检查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
作者:何超;戴熙善;李全胜;简洁君;付彦乔;余滋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k与肝癌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22例肝癌、22例肝癌伴肝硬变、20例肝硬变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bcl-2及其相关蛋白bak的表达.结果 bcl-2蛋白在肝癌中表达阳性率为50.0%(22/44),而正常肝组织为60.0%(6/10),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肝癌组织中bak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8.6%(39/44),而肝硬变组织为95.0%(19/2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bcl-2在肝癌和肝硬变组织呈中等表达,而bak在肝癌和肝硬变均呈高表达.
作者:杨长培;林明晞;杨映红;杨发端;林秀芳;李秀金;郑宇辉;王小众;王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CYP1A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病理证实的67例食管癌和63例正常人的CYP1A1基因型进行分析,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R)的方法,危险因素分析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结果食管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YP1A1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明显差异性,Logistic回归法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4个因素后,食管癌的危险因素为CYP1A1基因型、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酒、吸烟、饮酒指数和吸烟指数.在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中显示食管癌的危险因素为CYP1A1基因型、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吸烟.结论 CYP1A1基因型与食管癌易感性相关.
作者:杨靖;杨瑞森;李会庆;温培娥;金世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2(cyclin D2)和p27kipl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cyclin D2和p27kipl的表达情况.结果 63例NSCLC中cyclin D2和p27kipl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7%和54.0%,与正常支气管黏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kipl的表达与NSCLC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病理分期相关(P<0.05).cyclin D2与p27kipl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cyclin D2和p27kipl的异常表达与NSCLC的发生有密切关系.p27kipl还与NSCLC的进展有关,并可作为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刘现军;金东岭;柴锡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E-cadherin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7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石蜡标本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并与同期36例食管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组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E-cadherin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中具有一定作用.而两组间病理类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排除了病理类型对结果的干扰.结论 E-cadherin蛋白低水平表达或表达缺乏致肿瘤细胞间黏附功能丧失,使肿瘤细胞去分化和侵袭能力增强,易于从原发肿瘤脱落游离,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中起重要作用,而与病理类型无直接关系.对于E-cadherin表达不同的食管癌,临床治疗要区别对待.
作者:秦子敏;李冰;蒋月;郅兴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中癌细胞及癌周基底膜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6例鼻咽癌组织蜡块进行层粘连蛋白检测.结果癌细胞LN阳性表达率为45.5%(30/66),癌周基底膜LN阳性表达率为36.4%(24/66);癌细胞LN表达与鼻咽癌T分期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而癌周基底膜L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癌细胞LN阴性癌周基底膜LN阳性病例预后好.结论层粘连蛋白的表达与鼻咽癌细胞的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联合监测癌细胞及癌周基底膜LN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鼻咽癌的预后.
作者:赖振南;黄应桂;姚运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前,卵巢巧克力囊肿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和阴道B超.为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我们对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进行血清CA125测定,以探讨CA125测定对卵巢巧克力囊肿诊断和疗效评估、预测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红;刘泽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MTT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能够半自动化定量分析细胞增殖及药物细胞毒作用的方法.青蒿素是从天然植物青蒿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关文献曾报道了青蒿素的一些生物活性[1].为了探讨青蒿素的抗癌活性,我们通过体外MTT法分析检测了青蒿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癌细胞系Hella细胞的细胞毒效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海金;张瑞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HLA-DR抗原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7例原发性肺癌组织中HLA-DR抗原表达情况,并分析了该抗原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57例肺癌组织中,腺癌、鳞癌和大细胞未分化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42.1%和28.6%,6例小细胞未分化癌(SCLC)和20例癌旁组织均未见阳性表达.腺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和大细胞未分化癌(P<0.05).随着肿瘤进展,HLA-DR表达逐渐降低,Ⅰ期和Ⅱ+Ⅲ期之间其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分化程度高的肺癌HLA-D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程度的肺癌(P<0.01).HLA-DR表达与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HLA-DR异常表达可能是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标志物之一,对判断肺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陈清勇;阎利;钱斌;吴玉泉;戴晓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内镜下介入治疗方法对食管贲门吻合口癌性狭窄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将147例食管贲门吻合口癌性狭窄的患者分为单纯沙氏探条扩张组48例,内镜微波加局部化疗组41例,国产金属支架置入治疗组48例.各组在年龄、性别及Stooler分级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结果沙氏探条扩张组58例共扩张治疗102次,吞咽困难进步1~3级,一次治疗后有效率为97.4%;随访3~18个月,30例存活.内镜下微波加局部化疗组41例,经2~3次治疗后吞咽困难后进一步1~3级,经三次微波加局部注射治疗的有效率为95.1%;随访3~21个月,30例存活.金属支架治疗组48例45例一次置入成功,术后吞咽困难进步1~4级,总有效率达100.0%.随访3~38个月,42例存活,6例死于全身衰竭.结论金属支架置入治疗疗效好,再狭窄发生率及出血、穿孔发生率低,且对有食管气管瘘的患者可经置入带膜支架从而达到堵塞瘘口的目的.
作者:徐玉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家居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提出改善其生活质量的对策.方法参照宁养服务综合评估表和我国1990年制定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试行草案拟定问卷,对南宁市及周围地区的312例家居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疼痛发生率为83.7%,其中中、重度疼痛发生率分别为39.7%和32.7%;心理症状方面,焦虑、孤独、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63.5%、34.9%和31.1%;总的生活质量评价,差以下占59.6%,一般占32.7%,好以上仅占7.7%.结论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加强癌症姑息治疗知识宣传,保证麻醉止痛药的供应,发展宁养服务是提高家居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梁远;钟进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人们的价值观和利益格局随之改变[1].如何使肿瘤患者的护理工作满足肿瘤患者生活生存的高期望值,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分析了现阶段基层医院肿瘤患者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护理管理对策.
作者:李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如何有效地防治放疗并发症,是保证放疗顺利进行及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我院自1996年6月~1999年8月共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32例,我们对放疗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建亮;徐怡;路云青;杜明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已成为除手术、放化疗外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并进入临床应用阶段.我们综述了目前基因治疗在血液肿瘤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因标记技术应用、反义核酸技术、耐药基因、自杀基因和免疫疗法.
作者:邵茜雯;陈宝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黏蛋白(mucins,MUC)是一类高度糖基化、高分子量的糖蛋白.正常情况下,存在于胃肠道、分泌期乳腺、唾液腺、胰腺、胆囊、呼吸道等多种组织的上皮中,起到润滑、保护作用,在上皮细胞表面形成屏障.但这些上皮一旦出现异常,如炎症、化生,尤其是癌变时,将出现黏蛋白的异常表达,其结构及功能也将发生改变.
作者:安锦丹;于秀文;王静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实用价值,我们对42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国;苏学华;刘爱华;曹红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胃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因胃癌住院患者病期偏晚,手术治疗的疗效不佳.对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患者及预防术后复发,化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尽管胃癌是对化疗相对敏感的肿瘤,但晚期胃癌的化疗疗效常不尽如人意.因此,寻找安全有效而又经济的方案仍是目前研究的方向.我们采用小剂量亚叶酸钙(CF,Leucovorin)、丝裂霉素(MMC)、5-Fu、顺铂(PDD)治疗晚期胃癌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凤仙;吴森;刘晓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女,54岁.因右乳房肿物10年,肿瘤破溃6年,进行性四肢肌肉无力半个月住院.患者于10年前发现右乳房外上象限2 cm×2 cm肿物,质地硬,患者拒绝检查治疗,肿瘤逐渐生长,6年前长至9 cm×7 cm,表面皮肤破溃坏死,范围逐渐扩大,经久不愈,肿瘤继续长大,至入院前约有19 cm×17 cm×12 cm,表面多处破溃坏死,中心部位发黑,并有大量分泌物,伴恶臭,因四肢肌肉无力并进行性加重半个月住入我院.
作者:王启文;张立新;卢卫平;王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2年我们对高龄(≥65岁)和肺功能有一定障碍的开胸手术患者采用罗比卡因(或布比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的方法进行术后镇痛,现将12例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小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