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温暖月份零售带壳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VP)的污染情况,2003年4~8月在福建省福州和厦门两地共收集带壳牡蛎113份,样品分别来自水产品批发市场(18%),零售市场(46%)和饭店(36%).采用Vitek鉴定系统和可能数法进行VP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带壳牡蛎中VP密度的几何均数为60 MPN/100g,41.6%的样品VP密度低于30 MPN/100g的低检出限,仅厦门2个样品菌量超过24 000 MPN/100g.两个地区、不同采样点和不同月份之间样品VP密度的几何均数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厦门样品污染菌量高于福州;批发市场样品菌量高;5月份样品菌量高,为149 MPN/100g,而6~8月样品菌量约为40 MPN/100g.零售环节带壳牡蛎VP的检出率较高.未来应加强对生食海产品中VP污染状况的监测.
作者:陈艳;刘秀梅;王明;马群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控制由食用鸡蛋而导致的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利用中国的资料与信息建立了带壳鲜鸡蛋沙门氏菌定量危险性评估模型,对中国带壳鲜鸡蛋的沙门氏菌污染情况进行定量评估.模型计算每年以带壳鲜蛋形式被消费的带染鸡蛋数量平均为2.5×108(5th~95th百分位点值:1.9×106~1.1×109)个,消费前每个污染鸡蛋中的沙门氏菌菌量平均70 CFU(5th~95th百分位点值:14 CFU与172 CFU),该定量危险性评估的框架为中国每年沙门氏菌病暴发的危险性提供了评估依据.
作者:赵志晶;刘秀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推动鲍鱼的深加工,比较了鲍鱼酶解提取物(Enzymolytic extracts of abalone,EEA)与传统水提物(Water extracts of abalone,WEA)的生理活性.EEA的生理作用呈良好的量效关系,2~8 mL/kg使小鼠耐常压缺氧时间延长18.4%~53.9%,耐化学性缺氧时间延长28.0%~67.7%,耐低温时间延长24.3%~36.9%,耐高温时间延长7.3%~30.9%,游泳时间延长66.7%~138.9%,爬杆时间延长23.1%~130.8%,碳粒吞噬指数提高13.9%~29.1%,溶血素水平提高26.4%~38.8%,WEA的生理活性较弱,多数指标仅在剂量达到8 mL/kg BW时方能起效.结果表明,EEA可提高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功能,作用强度远高于WEA.
作者:彭汶铎;陈启亮;赵金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给评价声称具有提高免疫的能力的含乙醇保健食品提供依据,观察不同剂量乙醇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采用17~20g的雄性BalB/c小鼠9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分别以0、0.67、1.33、3.33、6.08、8.00g/kg BW乙醇每天一次灌胃给予,灌胃量为20 mL/kg BW,连续灌胃30 d后,分别测定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及NK细胞活性等7项指标.结果表明:(1)乙醇可以导致小鼠的免疫系统损伤.(2)8.00g/kg BW(50%)剂量组在一次灌胃后20 min内全部进入昏睡状态,24 h内全部死亡.(3)6.08 g/kg BW(38%)组小鼠死亡率为82.2%.存活小鼠碳粒廓清能力低下,至30 d时仍未恢复.(4)1.33 g/kg BW(8%)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吞噬率)降低,但对鸡红细胞吞噬指数无显著性影响.(5)0.67 g/kg BW(4%)组NK细胞活性降低.(6)3.33g/kg BW(20%)组小鼠的7项免疫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7)以酒精为载体的保健食品在进行免疫调节作用评价实验时,小鼠灌胃液中酒精的浓度不宜超过20%.
作者:韩春卉;李业鹏;李燕俊;李玉伟;江涛;赵熙;钟凯;张靖;陈庭君;计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了解黄酮对人体的美容祛斑作用,选取部分以黄酮为功效成分的保健食品为试验样品,选择具有黄褐斑或痤疮的适龄人群为受试对象,按照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进行人体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受试物能显著降低黄褐斑色度(P<0.01),减小黄褐斑的面积(P<0.01),并且未观察到新的黄褐斑产生;受试者痤疮数量较试食前显著减少(P<0.01),皮损程度较试食前显著减轻(P<0.01),表明黄酮的祛黄褐斑作用和祛痤疮作用明显.
作者:穆源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介绍美国、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不同的食品添加剂管理模式和法规标准概况,着重从不同的食品添加剂范畴、评价要求、使用规定以及标识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为加强我国食品添加剂管理以及与国际相关标准接轨提供参考和建议.
作者:李晓瑜;王茂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复合物缓解体力疲劳的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160只,体重18~22 g,按体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0.13、0.27、0.40 g/kg BW 3个剂量组,每组40只.小鼠经口灌胃给予大豆异黄酮复合物30 d后,分别测定负重游泳时间、血清尿素氮、血乳酸及肝糖原含量.结果大豆异黄酮复合物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4.31、4.41、4.86 min)与对照组(2.98 min)相比均明显延长,小鼠游泳前后血乳酸测定曲线下的面积(21 815.9、22 266.2、20 572.4)明显低于对照组(24 699.2),中剂量组血清尿素氮含量(7.46 mmol/L)低于对照组(8.76 mmol/L),中、高剂量组小鼠静息状态肝糖原水平(30.0、30.7 mg/g)明显高于对照组(23.3 mg/g).结论大豆异黄酮复合物具有缓解体力疲劳的作用.
作者:沈小毅;王军波;龙珠;闫少芳;肖颖;李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保障广交会食街快餐熟食品供应的食品卫生,防止食源性病患发生,对进入广交会食街的餐饮加工单位运用危害性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卫生管理系统,确定接受蔬菜和肉类等食品原料、熟食品烹调加工和熟食品售卖过程3个环节为关键控制点,并提出关键控制点的干预措施.结果表明,引入HACCP后,广交会食街快餐熟食品的卫生质量检测合格率显著上升,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法律意识和卫生知识明显增强,无食品卫生质量投诉案件和食源性疾患发生.该方法在大型短期重大公众活动中保障食品卫生是非常积极有效的和切实可行的,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马林;张玉莲;何洁仪;方建国;刘健;彭志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国标法GB/T 5009.48异烟酸-吡唑啉酮测定酒中氰化物产生浑浊的原因及其干扰因素,并对方法进行改进.方法在pH7.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氯胺T将氰化物氧化生成氯化氰,然后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LS)作增溶剂,在胶束条件下与异烟酸-吡唑啉酮反应生成蓝色染料.结果方法产生浑浊的原因主要是酒中乳酸乙酯成分所致.在2.5 g/L SIS胶束条件下,成功地消除了浑浊及基质成分乙醇的影响,并对方法产生增溶、增敏、增稳作用.CN-的线性范围为0~0.3mg/L,相关系数r=0.999 5,低检出浓度为0.03mg/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达1.26×105 L/(mol·cm).回收率为82.0%~104.0%,RSD为0.5%~4.9%,与吡啶-巴比妥酸法比较,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改进后的国标法用于酒中氰化物的测定,抗干扰力强、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度好.
作者:张文德;张光仲;郭忠;孙仕萍;强力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了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保护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了解学校食堂餐具的消毒情况,我们对动力区34所学校62件餐具进行了卫生学检查.
作者:武红玲;周志勇;刘凤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有效预防控制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合理有效提高学校食品卫生监督质量,通过举例分析海南省1999年~2003年在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提出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建议学校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重点在于加强食堂的卫生监督和对学生开展健康教育.
作者:王红美;杨斌;赵仁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提高食品卫生水平,1999年~2001年对佐料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共检样120件,自调味品小葱中分离出肠道致病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纽波特沙门氏菌各1株.由此提示引起食源性传染病的食品是多样化的.
作者:郑华英;刁平;朱焰;孙敏;方敏;陈汛芳;李秋玲;王永红;余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针对在食品卫生行政处罚适用较大数额听证规定中存在的矛盾、听证范围的狭窄及在紧急情况下听证规定的不足进行了讨论.为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听证的立法提供建议.
作者:张东红;王水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确定珠海市各类学校托幼机构集体食堂食品卫生风险度、信誉度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制定监督频次和监督重点,我市于2003年2月起对市辖区内246所学校托幼机构集体食堂推行了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评定.实评的235所各类学校托幼机构集体食堂中,信誉度和风险分级B级多,占46.8%;其次为C级,占30.6%;A级占17.9%;少为D级,占4.7%.小学和托幼机构食品卫生等级总体差于大中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及领导卫生管理意识是其重要影响因素,而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对提高学校托幼机构集体食堂食品卫生水平具有一定成效.对今后学校食品卫生工作提出了建议.
作者:杨卫国;黄宏瑜;黄彪;李厚明;袁永红;杨经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了提高食品添加剂的卫生质量,对广州23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及65份食品添加剂企业产品标准(其中复合食品添加剂企业产品标准58份)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有的企业的标准技术要求不能充分反映产品的主要特性和卫生安全要求;有的企业标准的内容不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有的企业标准的检验方法不切实际,可操作性差,影响产品检测;有的企业不按企业标准生产食品添加剂.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7项建议.
作者:毛新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推动O157:H7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介绍了近年来对EHEC O157:H7的基因组和特异性大质粒pO157上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主要致病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淑萍;李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介绍三磷酸腺苷荧光微生物检测法在食品卫生中的应用.该法可以依据检查结果,直接改善卫生环节的状况,防患于未然;现场确认污染状况并使其数值化,使从业者当场知道自身的问题,知道改善的必要性;使细菌检查的工作量大幅度减轻,实现简捷化、效率化;对于卫生监督员的现场应急处理提供快捷可靠的依据,提出具有说服力的行政指导;可应用于HACCP的关键环节监测[4].
作者:王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在食品生产中传统的益生菌有很长的安全使用历史,新的益生菌菌种也正在不断地开发.目前我国需要完善对这些新菌种进行系统的安全性评价的程序.益生菌对消费者安全方面的问题包括全身性感染、有害的代谢活性产物和耐药基因的转移三个方面.新的益生菌菌种在使用前应进行安全性评价.
作者:杨宝兰;徐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给转基因食品检测提供参考,介绍包括除草剂生物分析法(herbicide bioassays)、western印迹法(Western b1o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1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southern印迹法(Southem blot)、聚合酶链反应法(Polymerase Chin Reaction,PCR)在内的蛋白质检测和DNA检测方法.一些新的方法如近红外光谱法(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DNA微阵列技术法(Microarray)等略做介绍.对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应用范围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可供转基因食品检测研究选择分析方法时借鉴.
作者:周萍萍;吴永宁;张建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