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
  • 国际刊号:1004-8456
  • 国内刊号:11-3156/R
  • 影响因子:1.17
  • 创刊:1989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450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2003~2004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2005~2006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4年4期文献
  •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PCR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为建立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P)的PCR检测方法,选取tl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用该引物对14株从国内食品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经传统方法验证)和30株非副溶血性弧菌进行PCR扩增,并用此方法对人工污染食品进行检测.扩增片段表现出极好的特异性,对人工污染的冷冻虾仁、沙丁鱼的检出限为10 CFU/g,且与传统方法结果吻合.该方法适宜于食品中副溶血性孤菌的检测.

    作者:钟凯;田静;李业鹏;刘秀梅;计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法规、标准状况及分析(续完)

    介绍美国、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等国家和国际组织不同的食品添加剂管理模式和法规标准概况,着重从不同的食品添加剂范畴、评价要求、使用规定以及标识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为加强我国食品添加剂管理以及与国际相关标准接轨提供参考和建议.

    作者:李晓瑜;王茂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锌酵母与有机锌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补锌制剂对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对锌酵母与有机锌制剂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随机抽取宜昌市城区4所幼儿园450名年龄在2.5~3.5岁的入园新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3组锌酵母制剂组(168人)、葡萄糖酸锌组(150人)、对照组(132人),采用双盲法观察补锌前后身高、体重的变化情况,并对其头发中5种营养元素钙、镁、锌、铁、铜的含量进行检测.对幼儿注意力和食欲状况、患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组幼儿补锌前后身高平均增长值各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体重增长情况锌酵母制剂组与葡萄糖酸锌组和对照组比较,分别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和差异有显著性(P《0.05),葡萄糖酸锌组与对照组比较,仅部分年龄段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O.05).锌酵母制剂组发锌升高达正常者明显高于葡萄糖酸锌组和对照组.锌酵母制剂组常患感冒儿童补锌后大有改观,食欲改善情况和集中注意力情况也优于葡萄糖酸锌组和对照组.结论锌酵母较有机锌能更好地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作者:刘军;李晓雯;张希洲;杨春秀;余明华;赵军;郭光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维生素B12的研究

    为监管保健食品中维生素的含量,建立了保健食品中维生素B12的化学分析法,采用固相萃取(SPE)进行试样富集、净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分离检测.方法的小检出量为0.3 ng,低检出浓度0.2 mg/kg,线性范围在0.334~167μg/mL之间,平均回收率为72.1%~131.7%.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可靠、容易推广等优点.

    作者:鲁杰;杨大进;王竹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国内外保健食品管理法规、标准比较研究(待续)

    将中国大陆、澳大利亚、欧盟、日本、美国、中国台湾以及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有关保健(功能)食品或食品健康声称的法规、标准作为比较对象,重点分析和比较这些国家或地区在保健(功能)食品范畴、法律地位、产品成分、剂型、安全和功效要求等方面的异同,了解国外保健食品管理法规及标准建立的背景及科学依据.通过介绍各国或各地区针对保健(功能)食品或其标识、声称所建立的审批或审核机制,分析其管理模式的利弊,提出完善我国保健食品管理体系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进行国际协调提供技术依据.

    作者:赵丹宇;张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植物乳杆菌ATCC 8014对寄生曲霉NRRL 2999孢子形态影响的研究

    为探讨植物乳杆菌ATCC 8014和植物乳杆菌CGMCC 1.103对包括寄生曲霉NRRL 2999在内的5株曲霉孢子活性的影响,将曲霉孢子接种到植物乳杆菌24h MRS培养液中,28℃培养24 h后检测孢子的活性.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ATCC 8014和植物乳杆菌CGMCC 1.103对5株曲霉孢子均有灭活作用.镜下观察植物乳杆菌ATCC 8014将寄生曲霉NRRL 2999的孢子灭活,使其不能发育成菌丝,故也不能生长.

    作者:杨宝兰;李志刚;李玉伟;姚景会;徐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拟黑多刺蚁提取物对小鼠缓解体力疲劳作用的研究

    为研究拟黑多刺蚁对缓解体力疲劳的作用,将6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4组,3个拟黑多刺蚁水提取物阳性试验组(1.074、0.358、0.036g/kg BW)和1个阴性对照组,每日分别给昆明种小鼠称体重后经口灌胃,连续30 d后做负重游泳实验和三项生化指标(血清尿素、肝糖原、血乳酸)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低剂量组小鼠负重游泳试验时间显著延长(P《0.05);高剂量组小鼠运动后的血清尿素水平降低;3个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小鼠肝糖原储备量相比均有非常显著的增加(P《0.01);小鼠运动后血乳酸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试验结果提示拟黑多刺蚁水提取物具有缓解体力疲劳作用.

    作者:刘德文;孙启时;李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技术结合GC-MS测定酱油中多组分氯丙醇的研究

    目的以两种同位素内标建立同时测定酱油中4种氯丙醇的GC-MS方法.方法试样中加入稳定性氘代同位素内标,采用硅藻土Extrelut(R)NT进行基质固相分散萃取结合固相萃取净化酱油试样,经七氟丁酰衍生化后,在DB-5毛细管柱中经程序升温得到良好的分离,用选择离子储存(SIS)定量.结果各个氯丙醇在进样量为20~500p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3-氯-1,2-丙二醇(3-MCPD)、1,3-二氯丙醇(1,3-DCP)和2,3-二氯丙醇(2,3-DCP)的定量限分别为0.003、0.005和0.005 mg/kg;3种浓度水平下加标重复测定6次,回收率分别为98.8%~115%、75.0%~119%和93.6%~132%,精密度分别为6.99%~16.2%、3.80%~9.25%和7.07%~10.4%.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和特异性,满足了酱油样品中痕量氯丙醇的分析要求.

    作者:傅武胜;吴永宁;赵云峰;马金波;张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国带壳鸡蛋中沙门氏菌定量危险性评估的初步研究--Ⅱ.危害特征的描述与危险性特征的描述

    为控制由沙门氏菌污染鸡蛋引起的食物中毒,对我国带壳鲜鸡蛋的沙门氏菌污染引起人群感染的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估.带壳鲜蛋沙门氏菌定量危险性评估模型模拟了从农场到餐桌(即从生产到消费)由于消费带壳鲜鸡蛋引起沙门氏菌病的危险性.模型计算每年因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带壳鲜蛋而引起沙门氏菌病的人数平均为5.3×107人(5th~95th百分位点值:4.0×105~2.2×108).与全国疾病监测点的监测数据预测的沙门氏菌病例数据吻合,表明该模型可以合理地预测危险性.通过改变该模型的重要参数,评估了几种降低危险性措施的效果,发现控制鲜蛋贮存的温度与时间是影响危险性结果的重要因素.该评估方法的框架为我国今后进行其它类似的定量危险性评估提供了参考.

    作者:赵志晶;刘秀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藜芦醇胶囊中的白藜芦醇

    为监测保健食品中的有效成分,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藜芦醇胶囊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方法.实验采用Kromasil C18柱,以乙腈+水(体积比30+70)溶液为流动相,用紫外检测器于304nm处检测.结果表明,白藜芦醇浓度在10~250μg/mL时,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加标回收率为92.5%~102.6%;低检出浓度0.6 mg/g.方法的精密度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3%.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作为胶囊类保健食品质量检验的一个定量检验方法.

    作者:赵海燕;赵榕;王正;罗仁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微波消解测定食品中金属元素的方法探讨

    为了快速、简便、准确地测定食品中的金属元素,建立了硝酸微波消解法.本方法需要固体样品0.2~0.5 g,液体样品0.5~3.0 mL,浓硝酸0.5~2.0 mL,加水至8 mL消解,定容至15 mL,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Fe、Mn、Cu、Zn、Pb、Cd;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Hg.由于所用试剂量大大减少,空白值低,结果准确可靠.检测国家标准物质GBW08508米粉,GBW08513茶树叶,平均回收率为82.35%~108.70%,RSD为0.63%~7.37%,测定值与标示值相吻合,适于食品中金属元素的测定.

    作者:刘素华;刘岚铮;翟明霞;刘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单扫描极谱法测定食品及水样中氰化物

    为测定食品及水样中氰化物建立单扫描极谱法.通过仪器分析条件、不同介质及其用量的选择,探索氰化物出峰电位及峰形.在0.01g/mL硼砂溶液中,氰化物于-280 mV(vs.SCE)附近产生一个清晰的极谱波峰.氰化物浓度在0.05~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2,相对标准偏差为1.2%~2.9%,试样加标回收率89.0%~99.8%.所建立的方法用于食品及水样中氰化物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杜洪凤;向仕学;殷德桂;王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食品卫生行政时效制度初探

    运用法学理论,阐述行政时效制度的概念、含义及价值取向,分析了现行食品卫生行政时效制度的现状及缺陷,提出了完善该项制度的原则及方法.

    作者:曲文轩;李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非食用碱水的鉴别

    在传统中国面制品(如面条、馄饨皮等)中加入碱水,能增加面筋强度,使面制品富弹性和延展性,形成具有独特口感和风味的面食制品.食用碱水是以食品级的碳酸钾、碳酸钠、磷酸盐按一定比例溶于适量水中而制成的澄清溶液,比重在1.20~1.33之间.

    作者:陈湛;陈云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应用HBV DNA阳性饮食服务人员的家庭聚集性探讨其传染性

    检测感染HBV的饮食服务人群的HBV DNA,研究HBV 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性,探讨其传染性,为修订有关法规提供依据.用聚合酶联反应-微孔杂交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对HBV 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性进行对照研究.在28 516名饮食服务人员中检出HBsAg阳性1 022人,阳性率3.58%.其中被依法调离的HBV感染者364人,占HBsAg阳性者的35.62%.在感染HBV且符合法律规定的658名在岗饮食服务人员中检出HBV DNA阳性者234人,阳性率35.56%.HBV 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率为86.49%,家庭成员HBV感染率为64.38%,相对危险性6.58.HBV DNA阳性者的家庭成员HBV感染呈家庭聚集性.研究结果表明HBV DNA阳性的在岗饮食服务人员血清学检验结果符合法律规定,但是HBV的危险传染源.

    作者:徐岚;龚玉华;仲志鸿;陈新;陈娟;石笑笑;高慎男;王抒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国际食品标签标准的演变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意义

    通过介绍国际食品标签标准的主要内容、制定及演变过程,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中食品标签在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食品贸易公平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对其的影响.阐明在WTO贸易规则下食品标签在国际食品贸易中的现实意义.

    作者:殷文渊;张馨;赵丹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卫生部关于2004年第一季度重大食物中毒情况的通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关于印发《2004年全国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标示管理规范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关于印发《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卫生部关于2003年健康相关产品国家卫生监督抽检工作情况的通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上海市民食品安全认识水平的调查

    目的了解上海市民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水平.方法对上海市区的100名市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安全放心是被调查者选择购买食品场所时首先考虑的因素;仅有15%的人在发生质量问题时会主动索赔,近半数的人在购买食品或就餐后没有索要发票的习惯;对小型餐饮店和临时摊点食品卫生状况的评价较低;对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知晓率为65%~74%,对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知晓率依次降低(分别为85%、59%和26%);电视和报纸是获得食品安全信息的主要渠道.结论上海市民的总体食品安全意识较高,但在具体的消费过程中,自我保护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对有机食品和转基因食品等知之甚少,有必要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

    作者:薛琨;郭红卫;达庆东;陈刚;曹文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卫生部关于干黄花菜中不得使用漂白剂的批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卫生部监督司关于白酒中甜蜜素检验方法的复函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卫生部关于水解动物蛋白不能作为奶粉原料的批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卫生部关于罐头中防腐剂适用标准问题的复函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卫生部关于对广东省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复函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一起侵袭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2001年4月28日新疆某厂职工举办婚宴,270人就餐,139人食物中毒,男性78例,女性61例,年龄小7岁,大70岁.潜伏期10~50 h,体温37℃~39℃,59.7%的患者在39℃左右.139例患者全部出现腹痛、腹泻症状.95.7%的患者伴有发热现象,其次为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轻病人每日腹泻3~4次,重者6~8次.腹泻物多为水样便.经医院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无一例死亡.

    作者:李春玲;葩丽泽;罗俊;马斯乎提;林莽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一起类志贺邻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及分离鉴定

    类志贺邻单胞菌在水、鱼类、多种哺乳动物及人类肠道中发现,能引起人的腹泻,是一种重要的肠道致病菌,此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国内比较少见,下面分析一起类志贺邻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王连秀;彭智慧;左晨;王宝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4年第6号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第227号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