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对恶性淋巴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染色方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DNA含量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0.5~2.0μmol/L三氧化二砷和1~4 Gy γ射线均能抑制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Raji细胞亚G1期细胞明显增多,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效应,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抑制作用显著.结论三氧化二砷能够提高恶性淋巴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作者:聂林;张洹;李萍;郭良君;王奕鸣;庄承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巯基修饰剂DL型丁胱亚磺酰亚胺(DL-BSO)对大鼠C6神经胶质瘤细胞谷胱甘肽(GSH)含量的修饰作用.方法利用Tietze还原酶法观察DL-BSO对大鼠C6神经胶质瘤细胞GSH的作用.结果经DL-BSO作用后大鼠C6神经胶质瘤细胞GSH含量逐渐下降,并随时间延长下降速度延缓,GSH低为对照组的6.08%.结论DL-BSO能降低神经胶质瘤细胞的GSH含量.
作者:徐慧琴;刘功传;金敖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三羟异黄酮(Genistein)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的防护作用.方法6.0Gy γ射线全身照射BALB/c雄性小鼠,分4组,照射前24 h给予genistein灌胃,观察小鼠照射后30 d存活情况及不同时相点有关造血指标的变化,同时HE染色观察骨髓病理学改变.结果Genistein处理组小鼠骨髓照后损伤较R组轻,外周血WBC、骨髓有核细胞数和CFU-S下降幅度小且恢复较快(P<0.05),同时genistein能明显延长辐射损伤小鼠的平均存活天数、提高小鼠30 d存活率(P<0.05),以上结果均与已烯雌酚处理组相似,而且genistein对小鼠脾重系数的恢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Genistein能降低辐射对小鼠造血系统的损伤,具有一定的辐射保护作用.
作者:周永;糜漫天;杨镇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重离子不同分次照射的生物效应.方法除对照组外,选择了2个剂量点:低剂量为12 Gy,高剂量为24 Gy.每个剂量分单次、2和3次照射组,观察Lewis肺癌的肿瘤体积变化、肿瘤生长延迟时间和荷瘤小鼠生存时间.结果无论高剂量还是低剂量,分3次照射的肿瘤生长延迟和生存时间都显著大于单次和分2次照射.结论采用分3次照射的肿瘤生物效应优于单次和分2次照射,低剂量又优于高剂量.此研究结果为我国重离子束治疗肿瘤的临床试验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丁小凡;李文建;李德杏;陈龙华;郭红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动物移植瘤模型探讨三氧化二砷对鼻咽癌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将荷SCNE-1鼻咽癌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综合组,对照组给予单纯放射治疗,不给予药物处理,下设空白对照、2、4和6 Gy 4个不同的放射剂量亚组;综合组所有动物均行药物治疗,下设药物对照组(单纯用药,不照射)、2、4和6 Gy 4个不同的放射剂量亚组,综合组于肿瘤成活后连续6 d经腹腔注射三氧化二砷,药物剂量为4 mg/kg鼠重;第7天移植瘤局部给予140 kV深部X射线一次性照射.每组(或亚组)各4只小鼠.结果对照组中2、4和6 Gy亚组移植瘤体积达到照射前4倍的时间(TGT4)较空白对照组分别延长了1.7、7.8和11.8 d;综合组移植瘤TGT4较药物对照组分别延迟了2.2、13.2和24.2 d.生长延迟4、8和10 d时的肿瘤生长延迟增敏比分别为1.55、1.71和1.77.结论三氧化二砷在BALB/c小鼠体内对鼻咽癌移植瘤有放射增敏作用.
作者:谢良喜;李德锐;林昆;陈炯玉;洪超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从纺锤体损伤诱导的凋亡反应,探讨α粒子诱发癌变细胞的遗传不稳定性机理.方法用噻氨酯哒唑破坏纺锤体微管蛋白诱发细胞凋亡,Giemsa染色以及3种荧光染料(FDA、Hoechster 33258和PI)复合染色检测凋亡;松胞素B阻止细胞分裂,分析凋亡与细胞周期时相的关系.结果0.3μg/ml噻氨酯哒唑作用6~48 h,癌变细胞BERP35T1和BERP35T4的凋亡发生率要显著低于正常BEP2D细胞2~2.5倍(P<0.01),而且正常细胞的凋亡主要是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前,癌变细胞特别是BERP35T4细胞,有近50%的凋亡是发生在有丝分裂之后.结论纺锤体损伤后凋亡机理异常,将导致非整倍体或多倍体的子代细胞增多,加剧α粒子照射细胞的遗传不稳定性.
作者:周平坤;隋建丽;吴德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构建含Egr-1启动子和Smad7 cDNA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并研究射线诱导Egr-1基因启动子调控Smad7体外表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为下一步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以Adeno-XTM表达试剂盒为基础,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将穿梭质粒pShuttle的CMV启动子替换为Egr-1启动子,将Smad7 cDNA亚克隆至穿梭质粒内,与腺病毒DNA重组,在HEK293细胞中进行包装、扩增,纯化测定病毒滴度.通过Western blot检测X射线照射激活Egr-1启动子调控Smad7体外表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结果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含Egr-1启动子和Smad7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pAdES.病毒滴度为3.0×1011 TCID50/ml.感染重组腺病毒的靶细胞经不同剂量的深部X射线照射后Smad7蛋白表达量存在一定的时间、剂量差异:实验组Smad7蛋白表达量在照射后1 h即已升高,2~7 h之间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尔后表达量开始下降;实验组中Smad7蛋白表达量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8~15Gy之间维持一个较高的表达水平.而对照组Smad7蛋白表达量无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结论成功构建了含Egr-1启动子和Smad7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pAdES,重组于腺病毒内的Egr-1启动子经射线激活后具有调控下游Smad7表达的活性.
作者:蔡旭伟;杨健;宋后燕;付小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二咖啡酰奎宁酸(IBE5)对博莱霉素诱导的C57小鼠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进行羟脯氨酸(Hyp)检测、图像分析、Ⅰ和Ⅲ型胶原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基质溶解素(MMP-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①IBE5能降低纤维化肺组织内Hyp含量(P<0.05);②BLM组肺泡明显减少,间隔增宽,肺内胶原沉积和纤维化.IBE5能减轻肺泡破坏和纤维化(P<0.05);③BLM组肺间质合成大量Ⅰ、Ⅲ型胶原,IBE5治疗后胶原减少(P<0.05);④BLM组α-SMA增加,位于纤维化区的肌成纤维细胞中;MMP-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肌成纤维细胞阳性.应用IBE5后α-SMA、MMP-7减少(P<0.05).结论IBE5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和MMP-7表达对肺纤维化具有防治作用.
作者:刘涛;宋良文;董俊兴;黄山英;李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HDAC3、NF-kB和NRAGE基因与食管癌细胞放射抗性的关系.方法以人食管癌细胞系TE13和由TE13经γ射线反复照射建立的放射抗性细胞系TE13R120为研究对象,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这两种细胞于不同时间、剂量点照射后基因HDAC3、NF-kB和NRAGE的蛋白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相同时间、剂量点两种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Western blotting显示,与TE13相比,TE13R120细胞照射前后HDAC3的核表达均增高,NF-kB的表达也明显增强,NRAGE在两种细胞胞浆中的表达无差异.与TE13相比,TE13R120中S期细胞明显增多,照射后G2期阻滞明显,凋亡水平较低.结论基因HDAC3和NF-kB可能在食管癌细胞放射抗性形成中发挥作用并可能有协同作用;NRAGE与食管癌辐射抗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薛晓英;高献书;周志国;张萍;卢付河;段惠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端粒酶(telomerase)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具有逆转录酶活性的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大量的研究充分证实了端粒酶和肿瘤的高度相关性[1].这种相关性使其不仅可用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而且可用于早期诊断及各种肿瘤治疗后的疗效检测和长期效果监测.端粒酶用于肿瘤治疗的靶点,其特异性远超过现有的抗肿瘤治疗手段[2].本实验观察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探讨端粒酶活性变化机制.
作者:刘卫东;王绪;刘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照射前后结合珠蛋白在小鼠骨髓中的表达和分布,及其与骨髓细胞周期进程改变及凋亡的可能关联.方法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及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骨髓细胞Hp mRNA及细胞内外Hp蛋白的存在,及其辐射后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分析了骨髓细胞中Hp阴性及阳性细胞群周期分布及凋亡率的差异.结果在骨髓细胞中检测到Hp mRNA的存在,而且8 Gy照射后24 h较正常小鼠有明显升高.骨髓细胞内及外液中检测到Hp蛋白的存在,同样8 Gy照射后24 h较正常小鼠亦呈明显升高.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小鼠骨髓细胞中部分细胞含有Hp蛋白,照射后Hp阳性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加,并有着较好的时效关系和剂量依赖关系.骨髓Hp阳性细胞与阴性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照射后6 h骨髓细胞凋亡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明显增加,而Hp+细胞凋亡率增加不明显.结论小鼠骨髓组织中可以检测到结合珠蛋白的存在,并且在辐射后有明显的增加,骨髓细胞中Hp阴、阳性细胞的周期分布和凋亡存在明显的差异.推测Hp可能参与辐射诱导骨髓损伤的修复过程.
作者:王治东;陈肖华;董波;张军权;饶亚岚;高荣莲;侯丽莉;毛秉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本研究对比观察Es3s、炔雌醇(EE2)、炔雌三醇(EE3)、雌三醇(E3)对照射小鼠30d存活率及E83s、炔雌醇雌活性对比测定.方法实验分E838、EE2、EE3、E3、对照共5组,第1批小鼠照射前36 h腹腔注射给药1次,对照组腹腔注射茶油,第2批小鼠在照射前3 d连续腹腔注射给药、对照组注射茶油,每日1次,经137Cs γ射线8.0 Gy全身一次性照射后,观察小鼠生存天数.出生18 d雌性小鼠腹腔注射0.2 ml,连续3 d给药后取子宫称重.结果照射前3 d连续注射E838药物效价高,存活率提高33.9%,雌活性低.结论 E838药物对造血组织有明显的放射防护作用,毒副作用小,能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作者:王月英;王汝勤;赵忠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对早年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进行剂量重建.方法用1#、4#全染色体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了22名探伤人员及10名对照者的染色体畸变.结果探伤人员染色体易位率、总畸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染色体易位率随探伤工龄增加而增加;探伤人员生物剂量与物理剂量比较基本一致.结论用FISH方法检测染色体畸变对早期受照射人员进行剂量重建是可行的.
作者:刘伟;林海群;李新鸾;高敏;邵华;李洁清;侯殿俊;乔健维;商希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3.5 Gy γ射线照射对小鼠骨髓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为阐明射线损伤骨髓细胞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3.5 Gy 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小鼠.利用蛋白质组织学技术分离、分析和鉴定小鼠骨髓细胞差异蛋白质.结果3.5 Gy γ射线可使小鼠骨髓细胞蛋白质18个上调,6个下调,这些蛋白质多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有关.结论γ射线影响骨髓蛋白质表达,并可能由此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
作者:郭平;王继峰;王升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温度效应是放射生物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降低温度可使机体辐射敏感性降低,对于其机理研究较少,认为是机体代谢变慢所致,还有一些研究表明降低温度只能延缓辐射损伤出现的时间.生物系统辐射敏感性的温度效应较为复杂,结果不同.为研究冷应激是否会引起辐射敏感性的变化,笔者对冷应激后的受照射大鼠进行了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L)活力的测定.
作者:谢怀江;于宁;金焕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放射损伤对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bFGFR、Flt-1表达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射后昆明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bFGFR、Fltt-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放射损伤后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bFGFR、Flt-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t=2.33~6.35,t=4.14~20.61,P<0.01~P<0.05),随时间延长,bFGFR、Flt-1表达逐渐增高,但14 d时仍稍低于正常组(t=2.33~4.17,P<0.05~P<0.01);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bFGFR表达与Flt-1表达呈正相关(r=0.5533,P<0.05).结论6.0 Gy 60Co γ射线可损伤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bFGFR、Flt-1的表达,进一步说明辐射所致骨髓微环境损伤与骨髓组织中bFGF、VEGE表达异常有关.
作者:吴宁;孙汉英;刘文励;孟凡凯;李春蕊;何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进一步证实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Z确实存在着放射敏感性的异质性,并探讨其有关机理.方法观察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Z亚克隆株H5和S1的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不同;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Western-blot检测H5和S1凋亡能力的不同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差异;用3H掺入法说明DNA合成抑制率与放射敏感性的不同;用RT-PCR观察相关癌基因(fas、p53)的表达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细胞系CNE-2Z中确实存在放射敏感性的异质性,H5、S1两种细胞的凋亡率都随着照射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H5比S1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细胞的DNA合成率于放射前无差别;照射后都较放射前受到抑制(P<0.05),H5受抑制程度大(P<0.05).H5与S1细胞fas、p53基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再次证实了鼻咽癌细胞系CNE-2Z确实存在放射敏感性异质性,并证实了其异质性的机理与细胞受射线照射后引起凋亡的能力不同有关、与DNA合成的抑制率成正相关、与癌基因fas、p53的表达无关.
作者:袁健;孙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卡拉胶寡糖对受X射线照射小鼠T细胞功能和亚型的影响.方法采用直线加速器6 MV X射线一次全身照射BALB/c小鼠,卡拉胶寡糖组照射前连续14 d和照射后继续给药7 d.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胸腺细胞表达CD69变化,外周血T细胞表达IL-2、IFN-γ和TNF-α变化及CD4+/CD8+比值.结果卡拉胶寡糖能有效提高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胸腺T细胞表达CD69显著升高,使受照射小鼠外周血T细胞产生IL-2和IFN-γ的能力显著增强,外周血T细胞表达TNF-α的能力降低,并能显著升高外周血T细胞CD4+/CD8+比值.结论卡拉胶寡糖对放射损伤小鼠的T细胞功能和亚型有明显调节作用.
作者:李翊;王海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鼠头部照射后早期大脑皮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放射性反应及MK801和NBQX对其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10 Gy单次头部照射后即分别向其脑皮质立体定向注射5mmol/L的MK801和50 mmol/L的NBQX各1 μl,然后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时间点大脑皮质NG2和04阳性细胞数量.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照射组大鼠照射后7 d时大脑皮质NG2和O4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MK801组大鼠照射后各时间点大脑皮质NG2和O4阳性细胞数与照射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BQX组大鼠照射后1和7 d时的大脑皮质NG2和O4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照射组大鼠(P<0.05).结论大鼠头部照射后早期大脑皮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反应性增多,并有时程性变化;NBQX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早期的放射性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华杰;包仕尧;田野;吴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测量窑洞内氡、钍射气及其子体和氡浓度,并对致肺癌危险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方法按照典型抽样原则,从山西省吕梁地区和陕西省延安地区共测量调查202户,包括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和普通平房.用氡-钍射气鉴别探测器测量室内氡、钍射气浓度,用沉积率装置测量钍射气子体浓度.连续暴露时间为365 d.结果土窑洞是当地常见的居室,氡、钍射气及EECTn浓度较高且存在较好的梯度.延安和吕梁地区土窑洞室内氡浓度GM±GSD分别为(71±1.5)Bq/m3和(73±1.5)Bq/m3.钍射气浓度在10~760 Bq/m3之间波动,明显与探测器离墙壁的距离相关(r=-0.24,P=0.0008).延安和吕梁地区土窑洞室内EECTnGM±GSD分别为(2.2±1.55)Bq/m3和(1.6±1.72)Bq/m3.笔者对既往窑洞地区氡浓度测量中的钍射气污染的问题做了详细讨论.本次调查地区56%的男性为吸烟者.延安地区做饭和取暖燃料以柴草为主,空气污染轻微,吕梁地区以燃煤为主,空气污染较重.居民居住稳定性良好,86%的调查对象没有迁移史,调查对象一生曾居住过的居室,90%可进行测量.1年内预计有数百例肺癌病例.结论延安及其邻近窑洞地区适宜进行居室220Rn和222Rn暴露与肺癌关系的研究.
作者:孙全富;床次真司;侯长松;张守志;卓维海;古川雅英;石川徹夫;米原英典;秋叶澄伯;郑桂芳;俞惠莲;聂晓潜;王润溪;尚兵;山田裕司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以其较好的剂量分布和保护正常组织等特点已在国内多家医疗单位开展.但是由于此项治疗技术受到诸如影像、逆向计划设计、精确定位及治疗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治疗方案的剂量验证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周振山;于广辉;乔艳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3D-CRT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QC)方法.方法采用拓能系统的固定装置、计划系统、激光灯、弓形尺、头部模型(简称头模)模拟3D-CRT的实施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分组实验.结果复位标记标在固定装置以及面罩开窗处患者皮肤上的B组,实施过程误差小于复位标志标注在面罩上的A组.能达到3D-CRT过程QC要求.结论开展头颈部肿瘤3D-CRT必须合理使用头部固定装置.严格按本文规定标准方法操作可达到3D-CRT的实施过程的QC要求.
作者:李黎军;朱海军;李飞舟;黄井冈;宋宏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前瞻性地研究鼻咽癌放射治疗时组织填充模体对颈部皮肤放射性损伤以及颈淋巴结转移灶消退情况的影响.方法从2000年6月至2001年12月,9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按T、N、M分层配对分为不加模体组(1组),加0.5 cm厚模体组(2组),加1.0 cm厚模体组(3组).采用低熔点铅挡块等中心照射技术,对原发灶及颈转移灶行根治性放射治疗.常规分割照射全颈50 Gy后,2、3组除去模体,再缩野至原发灶加量至70 Gy.计算出3组患者皮肤表面及转移灶表面平均百分深度剂量(PDD),比较3组患者皮肤早期和晚期放射反应及颈淋巴结转移灶消退情况.结果2、3组皮肤表面百分深度剂量高于1组100%以上,1、2、3组分别为(42.54±2.38)%,(86.03±1.23)%,(97.77±0.24)%,而3组转移灶表面平均百分深度剂量只相差6%以下,1、2、3组分别为(94.58±5.19)%,(99.80±0.38)%,(98.91±1.37)%.1组患者皮肤早期和晚期放射反应均轻于2、3组(P=0.000),而3组的颈淋巴结转移灶消退率及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颈部放射治疗一般不应加组织填充模体,除非转移灶已侵犯皮肤.
作者:陈善义;李先明;吴冬;闫茂生;任浙平;胡岳然;吴超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为了解河南省CT机应用质量的现状,推进影像质量保证工作的进展,从1997年开始,笔者对全省390台CT机进行了应用质量检测.
作者:程晓军;楚彩芳;戴富友;张钦富;王建华;秦文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对舟山市某医院介入放射手术时的被检者和操作者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永军;陈本宝;徐孝波;傅立军;王红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已纳入到法制化管理.辽宁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开展已近20年,监测技术和方法已趋于标准化、规范化、量值统一化.但在职业人员常规监测过程中,异常数据出现的频次近年明显增加.为了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和放射工作单位的利益,笔者对6个单位中的16人进行了异常剂量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及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鲍松滨;王宁;李玉凡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移动式床旁X射线机以往主要应用于病情危重、骨折牵引等不便活动的患者,因其方便灵活,被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大量使用,在SARS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起广泛关注.该类机型多为移动性小型机,具有低电流、低电压、曝光时间长等特点,故障发生率高[1].为了解其摄片所致受检者体表剂量水平,笔者调查了10所医院的15台移动式床旁X射线机,均为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常规用机,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任庆余;刘卫;赵进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放射性131I是应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的放射性药物,病人服用131I胶囊后,其γ射线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辐射污染.为此,笔者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服用131I胶囊后进行了不同时间不同距离的γ射线的监测,结果和分析如下.
作者:刘剑锋;郭庆玲;李欣;王安瑜;王英;祝辉;何玲;周振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连续7 d常规分割加速放射治疗食管癌的毒性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57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连续7 d常规分割加速放射治疗组(连续组)29例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组(后超组)28例.连续组治疗方法1次/d,2 Gy/次,7 d/周,吸收剂量60 Gy/30次,共30d;后超组前半程为常规分割(5次/周,2 Gy/次),照射至30 Gy时改加速超分割(2次/d,1.5 Gy/次,5 d/周),吸收剂量60 Gy,共35次,33~35 d.结果连续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高峰出现的时间较后超组早,食管炎发生的程度较后超组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以上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连续组与后超组分别为34.4%和1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晚期反应连续组与后超组相比没有明显增加,Ⅴ级食管晚期反应发生率连续组和后超组分别为10.3%和7.1%(P>0.05).连续组和后超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14%和64.72%.结论连续组急性黏膜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但是大部分患者能忍受急性反应并完成放射治疗.
作者:高献书;周志国;乔学英;杨香然;张钧;万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放射治疗是脑瘤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治疗中和治疗后常继发中枢神经系统程度不同的放射损伤.老年患者及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者尤其常见.笔者将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脑部肿瘤合并糖尿病实行放射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观察其放射治疗损伤反应发生情况并探讨防治方法.
作者:刘淑贞;杜国威;马学真;李海英;于峰;王志海;鞠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对甘肃省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从1993-2001年进行了9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受照射剂量的观察和分析.
作者:罗伟立;徐向红;杨海燕;程初恺;张敏;刘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电离辐射可以使机体产生大量的活性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包括过氧化氢、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等.活性氧族可以破坏生物大分子,如生物的脂膜、核酸和蛋白质等,产生严重的生物效应.这些活性的氧化物在机体的大量堆积可导致细胞、组织的死亡[1].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形成了各种抗氧化系统,以抵抗这些活性氧族的破坏作用.
作者:章波;粟永萍;艾国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放射性肺纤维化(radiation pulmonary fibrosis,RPF)是临床上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和骨髓移植预处理后常见的并发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被公认为与RPF发生和形成关系为密切的介导因子,是RPF形成的关键.笔者总结了近年来TGF-β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及其在RPF发病机理与防治中的作用.
作者:李广虎;李志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hort-tau inversion recovery,STIR)与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fast spin echo T2 weighted imaging,ESE T2WI)在鼻咽癌成像中的应用.方法5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鼻咽癌病人进行磁共振STIR序列和FSE T2WI扫描,对两者进行对比度/噪音比值(C/Ns)比较和肿瘤影像征像(包括肿块边界和肿块内部细节)清晰程度的比较.结果STIR序列的C/Ns为20.41±3.87,FSE T2WI的C/Ns为8.24±1.74.STIR序列比FSE T2WI有更高的C/Ns,t=20.29,P<0.01.STIR序列成像对鼻咽癌的边界和内部结构的显示比FSE T2WI成像更清楚,两者影像征像比较:鼻咽癌肿块边界χ2=23.19,P<0.01、肿块内部细节χ2=16.23,P<0.01.结论STIR序列在鼻咽癌成像效果比FSE T2WI更敏感、更能有效显示鼻咽癌.
作者:林伟;苗英;陈彬;沈国惠;李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鼻窦CT扫描已逐步成为鼻窦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但常规CT扫描曝光量过大,且CT技师对不同年龄患者均使用相同的mAs或稍作估计地调整,往往使受检者特别是对射线高度敏感的青少年受到大量不必要的射线照射,这不符合辐射防护原则[1].本研究在保证图像质量及诊断要求前提下,以常规扫描剂量为参照,以患者头颅上下径为依据,探讨低剂量扫描鼻窦技术的可行性,并分析比较其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情况及单次扫描加权的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weighted,CTDIw)值.
作者:魏文洲;刘昌盛;李俊;于皆平;殷响林;郑晓华;章志霖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旋转DSA技术在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诊疗中的应用.方法建立小型猪肺栓塞模型13头,进行常规肺动脉造影并应用旋转DSA技术,对造影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和研究.结果将每头猪的肺分为相应的15条血管,共有195条血管.以病理阳性结果为标准,评价肺动脉造影及旋转DSA技术诊断PE的价值.肺动脉造影及旋转DSA共有47个血管阳性(24.1%),敏感性为98%,特异性为99%,诊断准确性98%;有2个血管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阳性,病理阴性,假阳性率为1%;有1个血管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阴性,病理阳性,假阴性率为2%.结论旋转DSA技术有助于肺栓塞诊断,尤其对疑似病变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郁鹏;李伟;陈光利;李眉;梁熙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对比研究非晶硒平板探测器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及计算机X射线摄影(CR)两种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影像质量与吸收剂量的关系.方法应用DR和CR系统分别对对比度-细节体模(CDRAD 2.0)进行不同吸收剂量的曝光成像.记录每次曝光的体模表面吸收剂量,并将所获取的影像在图像诊断工作站显示器上由4位观片者进行观察,计算影像质量表征因子(IQF).应用ANOVA检验法统计、比较两种数字化摄影技术的图像质量与吸收剂量的差别.结果与CR相比,DR具有更低的IQF值,对人体组织对比度和结构细节有更好的信息检出特性.两种成像技术产生相同IQF值时,DR系统在体模表面产生的表面剂量比CR系统降低了77%.结论DR技术对于低对比度组织细节的检测好于CR技术.在获得相同影像信息的前提下,与CR相比应用DR大大降低了被检者吸收剂量.
作者:王鹏程;张富利;李士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影像像素值与曝光因子(kVp和mAs)、被照体厚度的关系,传统屏-片系统照片密度与曝光因子、被照体厚度的关系,并对两种能量响应的关系进行比较,为使用CR影像像素值和成像板(IP)平均入射照射量的测量值作为自动曝光控制系统的设定参数提供依据.方法厚度为10、15、20 cm的丙烯树脂板分别在50~90、70~120、90~140 kVp和密度档为-2时成像,对照屏-片系统与CR系统在不同管电压、相同被照体和密度档时的自动曝光响应.以上测试都使用滤线栅,用电离室测量IP的入射照射量.结果在获得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情况下,CR所需曝光量大约是高速屏-片系统的2倍.CR系统的管电压像素值关系曲线与管电压照射量曲线相同.10 cm被照体时,50~90 kVp间的照片密度差值为1.21,像素差值为270;而20 cm被照体时,90~130 kVp间的密度差值为0.30,像素差值为100;15 cm被照体时密度和像素差值居于两者之间,分别为0.62和160.结论Kodak CR900系统的感度值与中速屏-片系统的感度比较接近.均匀野影像的曝光指示器值EI和IP照射量测量值可以用来设定自动曝光控制系统的光电计时器.屏-片系统照片密度和CR影像像素值随kVp变化的规律以及两者的差异,对自动曝光控制系统的校准起参照作用.
作者:牛延涛;綦维维;张富利;燕树林;袁聿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2003年3至5月笔者对四川省新都区30个放射工作单位中的35台X射线机进行了放射防护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启友;张红华;刘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自Luckey提出低剂量辐射的兴奋效应(hormesis)以来,低剂量率小剂量(low dose rate low dose,LLD)全身照射可诱发机体的适应性反应和刺激机体的免疫功能上调,已被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所证实.笔者曾提出刺激疗法(hormesis radiotherapy,HRT)这一概念,并对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免疫学基础进行了探讨.1997年进行了预试验,2000年10月开始了前瞻性随机研究,现报道临床观察的初步结果.
作者:陆进成;张宜勤;李枫;魏青;翟振宇;钱普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由于放射线可损伤口腔黏膜及腺体,影响其功能而导致口腔溃疡及口干,笔者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6月采用中药治疗放射治疗引起的口腔溃疡、口干等副作用,取得了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陈国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BJ-6B加速器百分深度剂量(PDD)(67±3)%为合格,而我院1999年5月测量值为63.7%.验收的专家们一致认为仪器的X射线能量偏低.因此笔者在没有三维水箱的情况下,对PDD进行了测量,并与2000年4月三维水箱所测PDD对比分析,大偏差绝对值≤1.2%.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蓝澄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土壤性质对土壤氡浓度及地表氡析出率的影响.方法在北京、贵阳、呼和浩特的31个测量点进行土壤氡浓度及析出率的现场实测.采集土壤样品,在实验室进行土壤镭含量、含水量、孔隙度和粒径分布等物理性质测量.用线性拟合方法分析了实测土壤氡、析出率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它们与土壤镭含量的关系.结果地表氡析出率与土壤氡浓度和土壤镭含量有正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饱和度过高或过低均会使析出率和土壤氡浓度降低;贵阳地区土壤镭含量较高,但其粉砂黏土壤的特性使土壤氡浓度很难准确采样,导致结果偏低.结论地表氡析出率和土壤氡浓度虽然与土壤镭含量有正相关关系,但在实际环境中易受含水量等多因素影响,而且土壤氡浓度的准确测量受土壤特性限制较大.
作者:孙凯男;郭秋菊;程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连续监测手段,分析和评价北京市环境大气中氡水平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静电氡监测仪(ERMB1)对室外氡浓度进行长期连续测量,给出每小时的氡浓度.结果通过对2003年整年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北京地区室外大气氡水平年平均值为(14.1±5.5)Bq/m3,全年大值为40.4 Bq/m3(10月),小值为2.7 Bq/m3(5月).各月平均值分布在(9.9±4.1)Bq/m3(5月)到(18.5±5.0)Bq/m3(11月)之间;日变化中,大值出现在6:00至8:00,小值出现在16:00至18:00频率高.结论北京地区室外大气氡水平年平均值高于世界平均值和全国平均值,月平均大值出现在11月,小值出现在5月.
作者:张立国;郭秋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广西发病率较高,治疗首选放疗.根治性放疗往往引起放射性反应及损伤,鼻腔鼻窦因邻近鼻咽部危害较重.笔者收治56例放射性鼻-鼻窦炎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陈伊宁;宋斌;温文胜;谢成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在加速器机房防护门设计时,既要考虑X射线防护,又要考虑中子防护.机房门口处的X射线、中子的剂量及能量大小,是防护门屏蔽设计的主要依据,与机房的迷路设计、机房内辐射场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卢峰;邓大平;朱建国;侯金鹏;袁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