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英;王汝勤;赵忠萍
目的探讨土壤性质对土壤氡浓度及地表氡析出率的影响.方法在北京、贵阳、呼和浩特的31个测量点进行土壤氡浓度及析出率的现场实测.采集土壤样品,在实验室进行土壤镭含量、含水量、孔隙度和粒径分布等物理性质测量.用线性拟合方法分析了实测土壤氡、析出率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它们与土壤镭含量的关系.结果地表氡析出率与土壤氡浓度和土壤镭含量有正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饱和度过高或过低均会使析出率和土壤氡浓度降低;贵阳地区土壤镭含量较高,但其粉砂黏土壤的特性使土壤氡浓度很难准确采样,导致结果偏低.结论地表氡析出率和土壤氡浓度虽然与土壤镭含量有正相关关系,但在实际环境中易受含水量等多因素影响,而且土壤氡浓度的准确测量受土壤特性限制较大.
作者:孙凯男;郭秋菊;程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对恶性淋巴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染色方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DNA含量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0.5~2.0μmol/L三氧化二砷和1~4 Gy γ射线均能抑制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Raji细胞亚G1期细胞明显增多,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效应,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抑制作用显著.结论三氧化二砷能够提高恶性淋巴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作者:聂林;张洹;李萍;郭良君;王奕鸣;庄承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三羟异黄酮(Genistein)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的防护作用.方法6.0Gy γ射线全身照射BALB/c雄性小鼠,分4组,照射前24 h给予genistein灌胃,观察小鼠照射后30 d存活情况及不同时相点有关造血指标的变化,同时HE染色观察骨髓病理学改变.结果Genistein处理组小鼠骨髓照后损伤较R组轻,外周血WBC、骨髓有核细胞数和CFU-S下降幅度小且恢复较快(P<0.05),同时genistein能明显延长辐射损伤小鼠的平均存活天数、提高小鼠30 d存活率(P<0.05),以上结果均与已烯雌酚处理组相似,而且genistein对小鼠脾重系数的恢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Genistein能降低辐射对小鼠造血系统的损伤,具有一定的辐射保护作用.
作者:周永;糜漫天;杨镇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连续监测手段,分析和评价北京市环境大气中氡水平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静电氡监测仪(ERMB1)对室外氡浓度进行长期连续测量,给出每小时的氡浓度.结果通过对2003年整年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北京地区室外大气氡水平年平均值为(14.1±5.5)Bq/m3,全年大值为40.4 Bq/m3(10月),小值为2.7 Bq/m3(5月).各月平均值分布在(9.9±4.1)Bq/m3(5月)到(18.5±5.0)Bq/m3(11月)之间;日变化中,大值出现在6:00至8:00,小值出现在16:00至18:00频率高.结论北京地区室外大气氡水平年平均值高于世界平均值和全国平均值,月平均大值出现在11月,小值出现在5月.
作者:张立国;郭秋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2003年3至5月笔者对四川省新都区30个放射工作单位中的35台X射线机进行了放射防护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启友;张红华;刘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HDAC3、NF-kB和NRAGE基因与食管癌细胞放射抗性的关系.方法以人食管癌细胞系TE13和由TE13经γ射线反复照射建立的放射抗性细胞系TE13R120为研究对象,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这两种细胞于不同时间、剂量点照射后基因HDAC3、NF-kB和NRAGE的蛋白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相同时间、剂量点两种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Western blotting显示,与TE13相比,TE13R120细胞照射前后HDAC3的核表达均增高,NF-kB的表达也明显增强,NRAGE在两种细胞胞浆中的表达无差异.与TE13相比,TE13R120中S期细胞明显增多,照射后G2期阻滞明显,凋亡水平较低.结论基因HDAC3和NF-kB可能在食管癌细胞放射抗性形成中发挥作用并可能有协同作用;NRAGE与食管癌辐射抗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薛晓英;高献书;周志国;张萍;卢付河;段惠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温度效应是放射生物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降低温度可使机体辐射敏感性降低,对于其机理研究较少,认为是机体代谢变慢所致,还有一些研究表明降低温度只能延缓辐射损伤出现的时间.生物系统辐射敏感性的温度效应较为复杂,结果不同.为研究冷应激是否会引起辐射敏感性的变化,笔者对冷应激后的受照射大鼠进行了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L)活力的测定.
作者:谢怀江;于宁;金焕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本研究对比观察Es3s、炔雌醇(EE2)、炔雌三醇(EE3)、雌三醇(E3)对照射小鼠30d存活率及E83s、炔雌醇雌活性对比测定.方法实验分E838、EE2、EE3、E3、对照共5组,第1批小鼠照射前36 h腹腔注射给药1次,对照组腹腔注射茶油,第2批小鼠在照射前3 d连续腹腔注射给药、对照组注射茶油,每日1次,经137Cs γ射线8.0 Gy全身一次性照射后,观察小鼠生存天数.出生18 d雌性小鼠腹腔注射0.2 ml,连续3 d给药后取子宫称重.结果照射前3 d连续注射E838药物效价高,存活率提高33.9%,雌活性低.结论 E838药物对造血组织有明显的放射防护作用,毒副作用小,能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作者:王月英;王汝勤;赵忠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已纳入到法制化管理.辽宁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开展已近20年,监测技术和方法已趋于标准化、规范化、量值统一化.但在职业人员常规监测过程中,异常数据出现的频次近年明显增加.为了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和放射工作单位的利益,笔者对6个单位中的16人进行了异常剂量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及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鲍松滨;王宁;李玉凡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测量窑洞内氡、钍射气及其子体和氡浓度,并对致肺癌危险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方法按照典型抽样原则,从山西省吕梁地区和陕西省延安地区共测量调查202户,包括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和普通平房.用氡-钍射气鉴别探测器测量室内氡、钍射气浓度,用沉积率装置测量钍射气子体浓度.连续暴露时间为365 d.结果土窑洞是当地常见的居室,氡、钍射气及EECTn浓度较高且存在较好的梯度.延安和吕梁地区土窑洞室内氡浓度GM±GSD分别为(71±1.5)Bq/m3和(73±1.5)Bq/m3.钍射气浓度在10~760 Bq/m3之间波动,明显与探测器离墙壁的距离相关(r=-0.24,P=0.0008).延安和吕梁地区土窑洞室内EECTnGM±GSD分别为(2.2±1.55)Bq/m3和(1.6±1.72)Bq/m3.笔者对既往窑洞地区氡浓度测量中的钍射气污染的问题做了详细讨论.本次调查地区56%的男性为吸烟者.延安地区做饭和取暖燃料以柴草为主,空气污染轻微,吕梁地区以燃煤为主,空气污染较重.居民居住稳定性良好,86%的调查对象没有迁移史,调查对象一生曾居住过的居室,90%可进行测量.1年内预计有数百例肺癌病例.结论延安及其邻近窑洞地区适宜进行居室220Rn和222Rn暴露与肺癌关系的研究.
作者:孙全富;床次真司;侯长松;张守志;卓维海;古川雅英;石川徹夫;米原英典;秋叶澄伯;郑桂芳;俞惠莲;聂晓潜;王润溪;尚兵;山田裕司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动物移植瘤模型探讨三氧化二砷对鼻咽癌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将荷SCNE-1鼻咽癌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综合组,对照组给予单纯放射治疗,不给予药物处理,下设空白对照、2、4和6 Gy 4个不同的放射剂量亚组;综合组所有动物均行药物治疗,下设药物对照组(单纯用药,不照射)、2、4和6 Gy 4个不同的放射剂量亚组,综合组于肿瘤成活后连续6 d经腹腔注射三氧化二砷,药物剂量为4 mg/kg鼠重;第7天移植瘤局部给予140 kV深部X射线一次性照射.每组(或亚组)各4只小鼠.结果对照组中2、4和6 Gy亚组移植瘤体积达到照射前4倍的时间(TGT4)较空白对照组分别延长了1.7、7.8和11.8 d;综合组移植瘤TGT4较药物对照组分别延迟了2.2、13.2和24.2 d.生长延迟4、8和10 d时的肿瘤生长延迟增敏比分别为1.55、1.71和1.77.结论三氧化二砷在BALB/c小鼠体内对鼻咽癌移植瘤有放射增敏作用.
作者:谢良喜;李德锐;林昆;陈炯玉;洪超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对比研究非晶硒平板探测器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及计算机X射线摄影(CR)两种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影像质量与吸收剂量的关系.方法应用DR和CR系统分别对对比度-细节体模(CDRAD 2.0)进行不同吸收剂量的曝光成像.记录每次曝光的体模表面吸收剂量,并将所获取的影像在图像诊断工作站显示器上由4位观片者进行观察,计算影像质量表征因子(IQF).应用ANOVA检验法统计、比较两种数字化摄影技术的图像质量与吸收剂量的差别.结果与CR相比,DR具有更低的IQF值,对人体组织对比度和结构细节有更好的信息检出特性.两种成像技术产生相同IQF值时,DR系统在体模表面产生的表面剂量比CR系统降低了77%.结论DR技术对于低对比度组织细节的检测好于CR技术.在获得相同影像信息的前提下,与CR相比应用DR大大降低了被检者吸收剂量.
作者:王鹏程;张富利;李士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对舟山市某医院介入放射手术时的被检者和操作者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永军;陈本宝;徐孝波;傅立军;王红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3.5 Gy γ射线照射对小鼠骨髓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为阐明射线损伤骨髓细胞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3.5 Gy 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小鼠.利用蛋白质组织学技术分离、分析和鉴定小鼠骨髓细胞差异蛋白质.结果3.5 Gy γ射线可使小鼠骨髓细胞蛋白质18个上调,6个下调,这些蛋白质多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有关.结论γ射线影响骨髓蛋白质表达,并可能由此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
作者:郭平;王继峰;王升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旋转DSA技术在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诊疗中的应用.方法建立小型猪肺栓塞模型13头,进行常规肺动脉造影并应用旋转DSA技术,对造影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和研究.结果将每头猪的肺分为相应的15条血管,共有195条血管.以病理阳性结果为标准,评价肺动脉造影及旋转DSA技术诊断PE的价值.肺动脉造影及旋转DSA共有47个血管阳性(24.1%),敏感性为98%,特异性为99%,诊断准确性98%;有2个血管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阳性,病理阴性,假阳性率为1%;有1个血管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阴性,病理阳性,假阴性率为2%.结论旋转DSA技术有助于肺栓塞诊断,尤其对疑似病变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郁鹏;李伟;陈光利;李眉;梁熙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移动式床旁X射线机以往主要应用于病情危重、骨折牵引等不便活动的患者,因其方便灵活,被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大量使用,在SARS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起广泛关注.该类机型多为移动性小型机,具有低电流、低电压、曝光时间长等特点,故障发生率高[1].为了解其摄片所致受检者体表剂量水平,笔者调查了10所医院的15台移动式床旁X射线机,均为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常规用机,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任庆余;刘卫;赵进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广西发病率较高,治疗首选放疗.根治性放疗往往引起放射性反应及损伤,鼻腔鼻窦因邻近鼻咽部危害较重.笔者收治56例放射性鼻-鼻窦炎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陈伊宁;宋斌;温文胜;谢成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进一步证实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Z确实存在着放射敏感性的异质性,并探讨其有关机理.方法观察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Z亚克隆株H5和S1的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不同;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Western-blot检测H5和S1凋亡能力的不同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差异;用3H掺入法说明DNA合成抑制率与放射敏感性的不同;用RT-PCR观察相关癌基因(fas、p53)的表达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细胞系CNE-2Z中确实存在放射敏感性的异质性,H5、S1两种细胞的凋亡率都随着照射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H5比S1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细胞的DNA合成率于放射前无差别;照射后都较放射前受到抑制(P<0.05),H5受抑制程度大(P<0.05).H5与S1细胞fas、p53基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再次证实了鼻咽癌细胞系CNE-2Z确实存在放射敏感性异质性,并证实了其异质性的机理与细胞受射线照射后引起凋亡的能力不同有关、与DNA合成的抑制率成正相关、与癌基因fas、p53的表达无关.
作者:袁健;孙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构建含Egr-1启动子和Smad7 cDNA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并研究射线诱导Egr-1基因启动子调控Smad7体外表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为下一步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以Adeno-XTM表达试剂盒为基础,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将穿梭质粒pShuttle的CMV启动子替换为Egr-1启动子,将Smad7 cDNA亚克隆至穿梭质粒内,与腺病毒DNA重组,在HEK293细胞中进行包装、扩增,纯化测定病毒滴度.通过Western blot检测X射线照射激活Egr-1启动子调控Smad7体外表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结果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含Egr-1启动子和Smad7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pAdES.病毒滴度为3.0×1011 TCID50/ml.感染重组腺病毒的靶细胞经不同剂量的深部X射线照射后Smad7蛋白表达量存在一定的时间、剂量差异:实验组Smad7蛋白表达量在照射后1 h即已升高,2~7 h之间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尔后表达量开始下降;实验组中Smad7蛋白表达量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8~15Gy之间维持一个较高的表达水平.而对照组Smad7蛋白表达量无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结论成功构建了含Egr-1启动子和Smad7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pAdES,重组于腺病毒内的Egr-1启动子经射线激活后具有调控下游Smad7表达的活性.
作者:蔡旭伟;杨健;宋后燕;付小龙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