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国际刊号:1004-6194
  • 国内刊号:12-1196/R
  • 影响因子:1.09
  • 创刊:199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6-71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 科技核心(2018自然科学)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   2011年1期文献
  • 抗甲状腺药物联合曲安西龙对Graves病的疗效

    目的 研究抗甲状腺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曲安西龙对Graves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的60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抗甲状腺药物组(A组)和联合曲安西龙组(B组),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个月分别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含量.B组还测量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浆葡萄糖水平.结果 A组治疗后FT4的含量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TSH的含量略有上升,TPOAb和TGAb未见明显下降(P>0.05).B组治疗后TSH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FT3、FT4的含量和TPOAb、TGAb明显下降(P<0.01).与A组比较,B组的血清TPOAb、TGAb下降和TSH上升,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 抗甲状腺药物与曲安西龙联合应用能更快恢复甲状腺功能,抑制甲状腺的自身免疫反应,可能使Graves病更快康复并且减少复发.

    作者:袁凤山;孙敬茹;张鸿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清铁蛋白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检测空腹血清间型半胱氨酸(tHCY)及血清铁蛋白(SF)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95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83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B组)60例及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C组)52例,分别测定身高,体重,抽空腹血检查tHCY、SF、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INS)等.计算体质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B组BMI、TG、TC、LDL-C、ALT、AST、GGT、tHCY、SF、FINS、HOMA-IR均明显高于A组(P<0.05),C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而B组HDL-C均明显低于A组(P<0.05),C组均明显低于B组(P<0.05).3组间HbA1c、FBG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HCY与BMI、TC、TC、LDL-C、FINS、HOMA-IR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SF与BMI、TG、TC、LDL-C、FINS、HOMA-IR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tHCY及SF是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并且与BMI、TG、TC、LDL-C、FINS、HOMA-IR、HDL-C水平具有相关性.

    作者:李凤丽;张会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

    目的 研究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血尿酸(SUA)的关系.方法 将80例住院T2DM患者分为不伴NAFLD的T2DM组(A组)和伴NAFLD的T2DM组(B组),T2DM的诊断标准符合2003年WHO标准,NAFLD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标准(2010年1月修订),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HUA)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建议中国专家共识.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游离脂肪酸(FFA)及瘦素等,进行24 h尿定量分析.对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T2DM组相比,伴NAFLD的T2DM组腰臀比(WHR)、S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三酰甘油(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尿微量白蛋白(UMA)均升高,FFA降低,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NAFLD的T2DM患者SUA的水平显著升高.FFA及瘦素在T2DM患者SUA与NAFLD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尚不明确,仍需对大样本对象继续进行研究.

    作者:赵莹莹;郝久营;李凤敏;刘春梅;李明珍;孙丽荣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靶向CDC42基因小干扰RNA分子的制备

    目的 制备靶向CDC42基因的小干扰RNA分子(siRNA)并检测其对CDC42基因表达的抑制效果.方法 针对CDC42基因的不同区域设计4条siRNA分子,体外转录法合成siRNA分子,将siRNA与CDC4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HEK 293T细胞,Western blot法测定CDC42蛋白含量.结果 合成了siR1、siR2、siR3、siR4共4条siRNA分子,siR3对CDC42基因表达的抑制率为95%,siR1、siR2以及siR4对CDC42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不明显.siR3对HEK 293T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 体外转录法制备的siR3分子能够高效特异地抑制CDC42基因表达.

    作者:邵圣文;薛利军;周洪昌;段劲;王洁;卢添宝;徐菊玲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危险因素1:2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相关环境危险因素,为预防习惯性流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60例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者和120例正常怀孕妇女相关流行病学资料进行了调查.应用SAS 8.1软件对调查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低学历(OR=10.82,95%CI:2.49~47.04)、生殖道感染(OR=3.53,95%CI:1.44~8.62)、丈夫饮酒(OR=4.75,95%CI:1.48~15.22)、现居地每日噪音暴露时间大于6h(OR=5.39,95%CI:1.03~28.22)、新家具有气味(OR=2.33,95%CI:1.07~5.06).孕期被动吸烟、居地噪音暴露程度的增加可能与习惯性流产的发生有关联.结论 低学历、生殖道感染、丈夫饮酒、现居地每日噪音暴露时间大于6h、新更换家具有气味是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危险因素,孕期被动吸烟可能与习惯性流产有关.

    作者:王燕;刘银梅;戴以恒;赵静;袁伟;沈月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长短与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病程长短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8例,按其病程分为三组,Ⅰ组:病程<5年,18例;Ⅱ组:病程5-10年,22例;Ⅲ组:病程>10年,28例,并随机选择与糖尿病组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非糖尿病对照组18例.采用生化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总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尿钙、尿磷等,应用DPX-L型双能X线法测定腰椎、股骨颈和全身的骨密度.结果 不同病程长短的3组2型糖尿病患者性别比例相当,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组较对照组骨密度降低(p<0.05);Ⅲ组腰椎、股骨颈及全身的骨密度较对照组减低(P<0.05);Ⅰ组股骨颈及全身的骨密度均高于Ⅲ组(P<0.05).Ⅰ组、Ⅱ组血钙明显高于Ⅲ组(P<0.05),而Ⅰ组与Ⅱ组血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程大于1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作者:马远方;高桦;邱明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载脂蛋白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载脂蛋白浓度变化与糖尿病肾病(DN)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83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52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208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105例,分别测定血清载脂蛋白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SDM组血清载脂蛋白浓度(APOA1、APOA1/B1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DN、CDN组血清APOA1、APOA1/B100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SDM组(P<0.01).SDM组血清载脂蛋白B100(APOB100)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N组APOB100水平明显高于SDM、EDN组(P<0.01).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血清APOA1、APOA1/B100浓度呈直线负相关(r=0.176 5,P=0.011;r=0.201 8,P=0.003 4),与APOB100浓度呈直线正相关(r=0.221 6,P=0.001 3).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尿UAER逐渐升高,血清APOA1、APOA1/B100逐渐下降,APOB100逐渐升高,提不血清载脂蛋白水平与DN进展有关.

    作者:刘静芹;刘莉;宗燕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正常组(19例)、颈动脉内膜增厚组(38例)、稳定斑块组(34例)、颈动脉狭窄组(1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sICAM-1、sVCAM-1、MCP-1和TNF-α水平,分析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结果 血清sICAM-1、sVCAM-1、MCP-1和TNF-α水平随着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各组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sICAM-1、sVCAM-1、MCP-1和TNF-α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675,P<0.0l;r=0.693,P<0.01;r=0.723.P<0.01;r=0.851,P<0.01.另外,各炎性因子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炎性因子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作者:赵永才;李新胜;张金成;钱红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老年2型糖尿病与血清趋化素、高敏C反应蛋白间以及与各血液指标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趋化素(chemerin)与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P.hs-CRP)水平之间以及与各检测指标的关系.方法 受试者分为3组,52例单纯 2 型糖尿病(DM组),54例 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DMG组)和52例健康的60岁以上老年人(正常对照,NC组),观察指标有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血清chemerin、hs-CRP、空腹血糖(FPG)、外周血白细胞(WB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进行组间比较,并比较了血清chemerin、hs-CRP以及与其他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 DMG组、DM组的BMI、WC、chemerin、hs-CRP、TC、TG、LDL-C、FPG 均高于NC组(P<0.05);与DM组相比,DMG组chemerin、hs-CRP、FPG、TC、LDL-C增高(P<0.05).血清chemerin和hs-CRP呈正相关(r=0.694.P<0.01).血清chemerin、hs-CRP与TG、TC、LDL-C、FPG、BMI、WC、SBP、DBP呈正相关(P<0.05).结论 伴有高血压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chemerin和hs-CRP高于单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chemerin和hs-CRP同时检测并进行联合分析,为寻找预防和治疗肥胖、2 型糖尿病及高血压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作者:侯方;陈建中;王雪桃;李妹;林涛;朱雨岚;曹凤林;郑少雄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上海市宝山区老年人意外跌倒及危险因素调查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快速进展,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后果非常严重,是老年人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1].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严重危害其躯体及心理健康[2].为了能够有效地预防老年人跌倒,笔者对上海市宝山区某社区的老年人群的跌倒状况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及平衡能力测试和评定,了解近一年的老年人跌倒发生情况,分析老年跌倒发生的原因、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跌倒的社会经济损失情况等.

    作者:高金丽;朱吉伟;胡卫华;胡利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兰州市城乡结合部居民慢性病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结合部发展迅速,成为人口流动频繁的主要地区.为了解兰州市城乡结合部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及行为影响因素,为慢性病防治提供依据,于2009年3月对兰州市七里河区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

    作者:孟蕾;郑山;李娟生;胡晓斌;王玉明;申希平;王敏珍;卢永吉;张荣强;寇嘉宁;白亚娜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昌平区居民体质指数和腰围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代谢综合征(MS)是中老年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笔者于2009年8月进行调查,探讨昌平区居民体质指数(BMI)和腰围(WC)与MS的关系.

    作者:宋亚平;庞武元;徐志鑫;葛翠瑶;莫荟蓉;李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2009年宝鸡市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死因监测是疾病监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反映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而Ⅱ能够体现一个地区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水平,是世界卫生报告中的重要内容[1,2].为了解宝鸡市居民死因结构及特异性死亡水平,笔者对该地2009年死因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温金锁;戚玉琴;田辉;陈小英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泰安市某医院中老年体检人群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反映体内脂肪含量和分布的指标,也是提示超重和肥胖的重要指标,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1].为了解中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笔者对2008年6月-2009年12月在山东省泰山慢性病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部分中老年人进行BMI检测并进行问卷调查,为提高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延清;王昭金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的影响

    心脑血管病(CVD)是我国人群重要的死因之一[l].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和死亡重要的危险因索[2.3].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等CVD并发症并不是单独由血压决定的,还明显受到其他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靶器官损害等)的影响[4].

    作者:李新建;程昊娜;王玉恒;缪隼;陈义生;卢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Ⅰ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研究

    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代谢异常综合征,I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两者具有共同的遗传免疫学基础,表现为激素水平、自身抗体表达等方面的异常,且其表现与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等有关.两者合并发生与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22基因、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及Xp的FOXP3基因等基因多态性关系密切.血清抗体的检测有助于提早发现疾病,尽早治疗.目前两者合并发生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需开展更多研究.

    作者:李红蔚;宋岩;林来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乳腺癌的社区干预与综合防控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范围乳腺癌的发病呈逐年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乳腺癌是少数几个能够通过早期筛查而降低病死率的恶性肿瘤之一.社区是人们从事生活、生产的基本处所,乳腺癌的干预与综合防控立足社区,能达到预防和控制乳腺癌危险因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该文就有关乳腺癌的社区干预和综合防控措施作一综述.

    作者:段学葵;罗志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Ⅰ型菌毛的研究进展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UTIs)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UPEC)是引发UTIs的首要致病菌.I型菌毛是UPEC重要的毒力因子,在UPEC中分布广泛,介导其住泌尿道的粘附、侵入和定植.该文对UPEC I型菌毛的结构、装配和毒力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杨东靖;葛新;李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系统分阶段糖尿病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控制达标的作用

    目的 探讨系统分阶段糖尿病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系统教育组、随机教育组、未教育组各50例.2003-2006年间,系统教育组全程参加系统分阶段模式的糖尿病教育,分基础、深入和继续教育三个阶段,知行合一.随机教育组不作要求,凭患者兴趣进行间断教育.未教育组不参加教育.2006年比较三组患者糖尿病控制达标状况及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教育后,系统教育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分别由24%,32%,16%升至48%,56%,9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FBG、2 h PG、HbA1c达标率高于未教育组(P<0.01).系统教育组糖尿病知识测试成绩为(78.41±14.82)分,合格率达78%,高于教育前及其他组(P<0.01).结论 系统分阶段糖尿病教育模式可以改善糖尿病控制达标率.

    作者:李雯霞;程捷;刘建英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息肉潜在恶变的Meta分析

    目的 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绝经状况及子宫出血状况对内膜息肉潜在恶变或恶变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维普和CNKI数据库等,纳入所有关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风险的文章.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相对危险度(RR)以及其95%CI.结果 19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共12431名患者,其中428位患者的内膜息肉为恶性,恶性率为3.44%.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子宫出血状况作为内膜息肉恶变的风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Z=3.72.P<0.05),RR=2.14,其95%CI为1.43~3.20;同样,绝经状况作为内膜息肉恶变的风险因素也有统计学意义(Z=7.64.P<0.01),RR=4.25,其95%CI为2.93~6.17.结论 本研究认为子宫异常出血和绝经状况是影响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独立风险因素.

    作者:陈红晓;曲芃芃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呼伦贝尔地区1536名居民超重、肥胖及腹型肥胖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呼伦贝尔蒙古族地区居民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现况.方法 对呼伦贝尔地区18岁以上居民1536人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和腰围,按照中同肥胖问题工作组给出的判断标准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 呼伦贝尔蒙古族地区居民超重检出率为男性37.7%,女性31.5%,肥胖检出率为男性29.0%,女性18.1%,腹型肥胖检出率为男性63.9%,女性43.8%.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超重、肥胖和腹犁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蒙古族中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4.6%,24.9%和53.5%,汉族中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4.3%,18.7%和48.9%,肥胖检出率及男性腹型肥胖检出率蒙占族高于汉族.结论 呼伦贝尔蒙古族地区居民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检出率较高,且不同年龄、性别和民族的居民间存在差异.

    作者:王寻;韩勇;肖鑫;陈艳丽;包宝泉;胡日查;席卫东;孙婷婷;雷彩云;董鹏程;王子昕;林晓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中老年腰围与血脂水平及脂代谢异常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腰围(WC)与血脂水平及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于2008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地区40~79岁的居民5205人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脂等测量,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老年腹型肥胖人群三酰甘油(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腹型肥胖人群,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非腹型肥胖人群;中老年女性腹型肥胖人群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高于中老年女性非腹型肥胖人群.中老年腹型肥胖人群高TG血症、低HDL-C血症、高LDL-C血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非腹型肥胖人群;中老年女性腹型肥胖人群高TC血症患病率高于非腹型肥胖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老年人群TG、LDL-C、HDL-C水平及中老年女性人群TC水平,中老年人群高TG血症、低HDL-C血症、高LDL-C血症及中老年女性人群高TC血症患病率均与WC相关,是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一.进行中老年人群超重肥胖的干预,尤对腹型肥胖人群加强干预,对于脂代谢异常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郑庆昆;黄晓波;曾伟;刘雅;欧阳凌云;张廷杰;徐俊波;聂晓莉;刘剑雄;易延静;贾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绝经后易跌倒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干预成本-效益研究

    目的 探索绝经后易跌倒骨质疏松患者干预治疗的成本-效益关系.方法 对绝经后高危跌倒患者应用阿仑膦酸钠+钙尔奇D进行干预,运用Markov模型、增量成本-效益比分析干预后的成本-效益.结果 经3年干预治疗后,干预组的腰椎L<,2-4>骨密度为(0.944±0.114)g/cm<'2>,股骨颈骨密度为(0.741±0.153)g/cm<'2>,大转子骨密度为(0.631±0.152)g/cm<'2>,骨密度值均显著性提高.干预3年并运用模型预测10年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平均每例净节省成本1 732元,净增质量调节生命年(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QALYs)0.042年,每获得1个QALY的费用为41 238元.结论 在抗骨质疏松药物干预成本适度提高的基础上,QALY有所增加,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戈;张春林;章振林;沈国民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宜昌市夷陵区农村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调查

    目的 分析宜昌市夷陵区农村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状况,并比较移民与非移民MS的患病率.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2004年提出的诊断标准,于2008年2月对9 871名年龄在35~74岁的农村居民进行MS患病率调查,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结果 该人群MS的粗患病率为8.17%,男性为8.10%,女性为8.21%;MS标化患病率为8.10%,其中男性标化患病率为7.94%,女性标化患病率为8.26%.移民MS患病率为8.77%,非移民MS患病率为8.04%.性别间及移民与非移民间MS患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MS各组分检出率为10.63%~36.14%,至少有一项代谢异常者占35.10%.结论 宜昌市夷陵区农村居民MS的患病率达8.10%;移民的MS患病率略高于非移民,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屈克义;董艳萍;屈万红;赵曦月;梁小云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通州市农村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因子分析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的性别差异,分析不同性别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聚集特征.方法 有效样本20 502名,男性6 997人,女性13 505人,分别对其代谢综合征的组分[血压、体质指数(BMI)、腰围(WC)、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代谢综合征患者3 434人,粗患病率为16.75%,其中男性为11.52%,女性为19.46%,女性粗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01);标化率为10.74%,其中男性为10.35%,女性为11.16%.男性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于女性,女性BMI、TC、HDL-C、FPG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之间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因子分析分别都提取了4个主要因子,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分别为80.898%,78.347%.男女代谢综合征组分的聚集性基本相同但也存在差异,肥胖因子处于核心地位,血压因子为重要且独立的因子,其次是血脂紊乱因子、血糖因子.结论 代谢综合征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该调查研究显示肥胖因子、血压因子作用较强,男女代谢综合征的因子构成存在差异.

    作者:黄建萍;夏小娟;尹敏;杨自力;沈洪兵;顾东风;曹杰;武鸣;刘伟圣;刘明;庄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我国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主要指标的地区差异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地区差异,为制定提高卫生服务利用水平的卫生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200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中卫生服务利用的4项指标数据采用差异指数、地理分布图这两种方法,分析比较全国不同地区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 未就诊率在全国各区域间的分布不均衡,差异指数为0.225.四项指标在西南内部的不均衡性高,两周就诊率、未就诊率、年住院率、应住院未住院率的差异指数分别为0.266、0.289、0.214、0.329.地理分布图与统计数据一致表明,两周就诊率较高的聚集在西南(18.87%)、中南沿海(17.80%)、华东(14.37%)及华北(14.23%);未就诊率较高的有东北(10.94%)、华北(8.28%);大多数地区的年住院率相近;应住院未住院率较高的是东北(33.16%).结论 我国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存在着地区分布不均衡,应加强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提高卫生服务公平利用的程度.

    作者:蒋雯雯;洪倩;王德斌;马立国;李洪飞;李蓉洁;唐梦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新余市被动吸烟控制策略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索新余市开展被动吸烟控制的有效策略,并对控制策略的效果进行评价,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采用修订和实施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政策和法规、社会动员、创建无烟单位、创建无烟家庭和无烟社区、建立健全烟草控制社会网络等5大控烟策略在新余市开展控烟干预.于干预前(2007年6月)和干预后(2008年12月)采用现场观察法对新余市政府对外办公大楼、医院、学校、交通机构、餐馆和网吧6类28个场所的禁止吸烟的执行情况和禁止吸烟效果进行调查.采取拦截调杳法对场所内人群1400人和市区内人群1000人进行关于吸烟和被动吸烟情况、吸烟相关知识和态度等的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6类场所禁烟力度和禁烟执行效果均显著改善(P<0.05).干预后人群对被动吸烟健康知识认识正确率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人群对学校、政府办公室、交通机构、网吧和餐厅的禁烟政策的支持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新余市被动吸烟控制5大策略的实施对提高群众吸烟危害知晓及控烟意识、降低被动吸烟暴露有效.

    作者:刘芳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中国居民四项健康指标地区差异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居民健康状况四项指标的地区分布差异.方法 以200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94个县(市、区)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差异指数和地理分布图分析两周患病率、严重伤害发生率、慢性病患病率、循环系统慢性病患病率的地区差异.结果 中国居民健康四项指标的城乡和地域区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居民除严重伤害发生率外,其余三项指标均高于农村居民,华北、东北和华东患病水平相对较高;城市居民两周患病率(ID=0.13)均衡性较差,农村居民循环系统慢性病患病率(ID=0.11)较不均衡,西北地区的各指标ID较小且分布均匀;地图显示西南地区各项指标的分布很不均匀.结论 中国居民健康状况四项指标存在地区差异,有助于了解各地区卫生服务需要实际情况,为卫生相天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作者:马立国;洪倩;王德斌;李洪飞;蒋雯雯;李蓉洁;唐梦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唐山地区44~64岁城乡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调查

    目的 了解唐山地区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状况,并对城市和农村居民MS患病率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09年3-4月选取唐山地区44~64岁,平均年龄(54.2±6.9)岁城乡居民共6 616人(男2 286人,女4 330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相关代谢指标的测定,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诊断标准进行MS筛查.结果 唐山市44~64岁居民MS粗患病率、男性及女性粗患病率分别为20.9%,19.5%和21.7%,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0.3%,19.2%和21.1%.女性MS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0.01),从44~49岁的12.4%增加到60~64岁的30.5%,而男性MS患病率在年龄水平上差异无显著性;城市居民MS患病率(27.8%)高于农村(18.3%,P<0.01),农村居民中男性MS患病率(16.7%)低于女性(19.3%,P<0.05).MS各组分的检出率依次为超重肥胖(61.4%)、高血压(51.3%)、高三酰甘油(36.6%)和空腹血糖升高(29.0%).结论 唐山地区44~64岁城乡居民标化患病率为20.3%,城市居民MS患病率显著高于农村,超重肥胖和高血压是该地区MS重要的组成成分.

    作者:张志坤;张晓慧;刘丹;项东;张绍文;高庆华;何金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天津滨海新区劳动人口的慢性病研究

    目的 了解天津滨海新区劳动人口的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男性1 950人,女性1 962人.用stata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慢性病控制的影响因素用逐步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天津滨海新区劳动人口的慢性病患病率为12.01%,男、女患病率分别为10.21%和13.81%,其中有12%的人未治疗;男性和女性的主要慢性病均为循环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营养与代谢系统疾病,占全部慢性病的80.85%.慢性病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终进入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的因素有年龄、经济、婚姻、文化程度、就诊机构.结论 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就诊机构类型是天津市滨海新区劳动人口慢性病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其防治的重点人群是未婚、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人群.

    作者:许荣杰;齐秀英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2006-2009年天津市和平区4种慢性病报告发病率分析

    目的 了解天津市和平区常住人口4种慢性病(伤害、肝硬化、精神病、糖尿病)的发病情况,以便对疾病预防控制的相应措施做出合理调整.方法 收集2006-2009年天津市和平区各级医疗部门的慢性病发病报卡,计算4种慢性病的发病率,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4种慢性病的发病特点以及在4年中的变化趋势.结果 伤害的发生率在4种慢性病中高,肝硬化的患病率低.伤害在各年龄段均有发生,而肝硬化、精神病和糖尿病在10岁以下人群尚未见发生,精神病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呈现梭型分布,即主要分布在10岁以上90岁以下的人群.糖尿病发病率呈现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4种慢性病的发生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年轻化趋势.结论 伤害、肝硬化、精神病及糖尿病对人群健康已构成威胁,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并且呈现发病年轻化,有必要调整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控制、降低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作者:李鹏;孙伟;杨雪静;郗志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2007-2009年十堰市城区居民死因分析

    目的 了解十堰市城区居民疾病谱和死亡谱的特点及威胁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制订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7-2009年十堰市城区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系统数据和公安、民政部门提供的人口资料,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编码手册进行根本死因分类,对十堰市城区居民死因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十堰市城区居民总死亡率为504.66/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10位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围生期疾病.损伤与中毒的减寿年数为16189人·年,减寿率为14.26‰,在全死因减寿顺位中居第一位.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该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因为,损伤与中毒导致的寿命损失大.

    作者:陈辉;程时秀;易卫兵;周尚成;朱秀英;黄卉 刊期: 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