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编码及分类规则.方法 通过学习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相关文献资料,利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进行编码分类.
作者:褚云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指标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6月收治的心律失常病人10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病人口服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病人口服胺碘酮治疗,均连续治疗5周.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比较治疗前后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压(SBP)等心功能指标和血清hs-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57%)明显高于对照组(73.88%)(x2=5.19,P=0.02);治疗后,观察组HR、SBP及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病人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病人的心脏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文友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水平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方法 分别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循环酶法和酶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46例,冠状动脉病变(ACS)病人50例,我院体检中心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的血清hs-CRP、Hcy、U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与ACS组、健康体检组hs-CRP、Hcy、UA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MI组与ACS组、健康体检组两两相比三项指标的检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hs-CRP、Hcy、UA水平高.结论 血清hs-CRP、Hcy、UA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密切相关,采用3项指标联合检测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作者:李凌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的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7月三峡大学中医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医医院心病科收治HFpEF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6MWD)、生活质量(QoL)、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速度(E/A)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8周治疗后,两组病人6MWD、QoL、E/A及CRP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有助于进一步提高HFpEF病人的6MWD,改善QoL与E/A,并降低CRP.
作者:刘宏军;许强;夏晓鹏;叶攀;张磊;张妍婷;刘学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MS)病人血清胱抑素C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入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病区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病人200例为合并MS高血压组,选取同期住院的单纯高血压病人100例作为单纯高血压组.检测血清胱抑素C、血脂、血糖等指标,超声检查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FMD的关系.结果 FMD与年龄、血糖、三酰甘油(TG)、血尿酸、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是FMD的影响因素(B=-1.312,P=0.009).结论 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病人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呈负相关.
作者:刘红红;沈小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清眩平肝降压汤联合西药对于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就诊于安徽省五河县中医院心病科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40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降压治疗方案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20例,降压方案采用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清眩平肝降压汤.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压.结果 两组病人全天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治疗组全天平均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清眩平肝降压汤与常规西药联合应用在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领域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常规西药.
作者:骆家富;周兆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016年收治的1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疾病转归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发病时间、冠状动脉病变情况、ECMO辅助前时间、ECMO初始辅助流量等.结果 19例病人经ECMO联合PCI治疗均成功,存活10例(52.63%),死亡9例(47.36%),死亡组病人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梗死相关血管若为左前降支,其死亡率均高于其他部位梗死血管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ECMO治疗辅助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病人的效果可行,若病人并非左前降支血管梗死则生存率会更高,此类病人需要更快地采取治疗,熟悉掌握ECMO的植入时间,可能改善病人的预后.
作者:祖木来提·吐尔逊;哈斯叶提·吐尔逊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心脉隆注射液联合西医基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心力衰竭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心脉隆注射液联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病人的左心室射血分数,B型脑钠肽及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及B型脑钠肽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5%,优于对照组78.43%(P<0.05).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作者:司献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养心氏片对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病人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养心氏片口服.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改变和有效率等.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心电图、AST、LDH、CK、CK-M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73.7%,治疗组有效率9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养心氏片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安全、有效,疗效优于西药单纯治疗.
作者:张文砚;李方仁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尿酸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对照组,各40例.氯沙坦组采用氯沙坦降压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降压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血压及尿酸水平.结果 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血压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氯沙坦组尿酸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对照组尿酸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氯沙坦组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氯沙坦降压同时可降低尿酸,其降尿酸作用独立于降压作用.
作者:吴立华;姜阳;苏豪;高莉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小剂量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AHF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rhBNP负荷量及维持量治疗3 d,治疗组在rhBNP每日维持量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输注.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浆BNP水平、肾功能和低血压反应率、住院费用变化.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BN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联名小剂量rhBNP能增强后者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且避免rhBNP引发的肾功能损害和低血压情况、降低住院费用等.
作者:唐娜;褚庆民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实验阳性病人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连续选取本研究中心35例发泡实验阳性和40例发泡实验阴性正常对照者参与此项研究.所有参与者均进行基本信息采集及事件相关电位检查,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P300波幅及潜伏期的差异及心脏右向左分流量大小对P300的影响.结果 两组P300波幅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300潜伏期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右向左分流量与P300潜伏期存在正相关关系,阳性病人分流量越大,P300潜伏期延长越明显(P<0.05).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合并偏头痛人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泡实验阳性病人认知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且影响程度与分流量大小有关;心脏右向左分流可能与偏头痛病人认知损害的发生有关.
作者:杨敏;闫丽;梁晓慧;吴雅丽;宋永斌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对血脂、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接诊的8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胰岛素控制血糖,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扩血管药物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每次10 mg,每日1次,两组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病人尿酸、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肝肾功能水平,治疗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P<0.05),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效果明显,可有效调节病人血脂,降低尿酸水平,改善病人心功能,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翟铁;田雪品;郝凤杰;张宗群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室重塑与B型钠利尿肽(BN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接诊的92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冠状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BNP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SV)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7 d时,观察组BN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3 d、7 d时,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死亡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冠脉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心室重塑,降低BNP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降低死亡率.
作者:杨薇;王得恩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丁本酞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血管生成素Ⅰ(Ang-Ⅰ)、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表达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10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Ang-Ⅰ、ET-1低于对照组;试验组VEG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神经功能、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丁本酞治疗疗效比较确切,能有效调节相关血清因子分泌,促进病情恢复.
作者:张军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与老年帕金森病病人跌倒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分析194例海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帕金森病病人,调查问卷有明确的跌倒史,跌倒次数及类型,代谢综合征是根据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项目成人治疗组第3次指南(NCEP-ATPⅢ)标准诊断.结果 194例病人中有91例跌倒,发生率有47%.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代谢综合征与降低跌倒的发生密切相关(OR=0.26;95%CI=0.10~0.69;P=0.007);根据泊松回归模型,帕金森病病人中,代谢综合征预测跌倒次数减少(RR =0.43;95%CI=0.20~0.89;P=0.024).结论 代谢综合征与老年帕金森病病人跌倒密切相关.
作者:刘凯;陈英;韩坤元;周晓莉;仝珊;江帆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清细胞因子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病例来源于河北省宽城县中医院2013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确诊ACI病人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ACI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感觉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NHISS评分、ADL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白介素-1(IL-1)、白介素-5(IL-5)、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感觉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NHISS评分、ADL评分、TNF-α、IFN-γ、hs-CRP、MMP-9、IL-1、IL-5、IL-6及IL-8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ACI病人的临床疗效显著,能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感觉功能及运动功能恢复,并改善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对脑组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春超;苗虎;桑宏超;李国利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病人氧化应激及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依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疗效、丙二醇(MDA)、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醇(SOD)、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DA、LPO、S-100β、NSE、IL-1、TNF-α,NIHSS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OD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病人采用依达拉奉联合Rt-PA静脉溶栓疗效肯定,可缓解氧化应激损伤,有利于自由基清除.
作者:陈冬丽;汪显琪;李江;刘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参芪注射液对胶质瘤病人洛莫司汀联合放疗效果及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经病理确诊的胶质瘤病人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病人采用洛莫司汀联合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芪注射液,比较两组化疗效果及化疗不良反应,并随访两组病人远期生存率.结果 58例病人完全缓解(CR)22例,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18例,疾病进展(PD)8例,有效率(RR)55.2%,以死亡或肿瘤、复发为终点事件随访到2016年10月31日,出现终点事件病人9例.观察组CR12例,PR6例,SD8例,PD3例,RR62.1%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白细胞减少(Ⅰ级)、白细胞减少(Ⅱ级)、呕吐(Ⅱ级)、头痛(Ⅱ级)、癫痫发作发生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中位复发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注射液可提高洛莫司汀联合放疗治疗胶质瘤病人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远期生存率.
作者:郭天利;焦同立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脑微出血(CMB)在不同脑血管病病人中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急性脑血管病病人112例为观察组和同期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住院病人10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均行常规MRI和磁共振梯度回波T2加权MRI检查,并记录所有病人的基线资料,分析不同类型脑血管病病人脑微出血的患病率,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脑梗死、脑白质病和高胆固醇是CMB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白质病病人中脑微出血患病率较高,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脑梗死、脑白质病及高胆固醇,其对脑卒中防治方法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利;王娟娟;刘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脑梗死病人即刻行头颅CT影像的原因.方法 对我院接收治疗的行脑血管造影术脑梗死病人1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其位置、高密度灶CT值及24 h随访结果,术后头颅CT图像高密度灶分为3型,Ⅰ型(正常对比剂分布),Ⅱ型(对比剂滞留或者渗出),Ⅲ型(颅内出血).结果 CT头颅表现Ⅰ型为126例(84.00%),支架置入术70例,机械取栓术15例,急诊溶栓术41例;Ⅱ型为30例(20%)支架置入术20例,机械取栓术7例,急诊溶栓术3例;Ⅲ型4例(2.6%),支架置入术4例.结论 正确鉴别及诊断脑梗死病人介入术后即刻行头颅CT高密度表现可指导术后治疗.
作者:徐谢生;王开福;邓桂珍;刘付燕玉;王敏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脑梗死急性期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确诊为脑梗死急性期的住院病人132例,并进行入院静息状态血压及动态血压监测,同时对病人进行入院时、入院1周、入院2周及入院4周的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急性脑梗死病人入院时血压高于入院后12 h血压值(P<0.05);24 h动态血压监测显示杓型高血压病人68例(51.5%),非杓型高血压病人64例(48.5%),超杓型24例,反杓型10例.杓型血压节律病人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入院时与非杓型血压节律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周、入院2周及入院4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非杓型血压节律病人(P<0.05);非杓型血压节律病人中,超杓型血压节律病人与反杓型血压节律病人在入院时、入院1周、入院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4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血压昼夜节律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人预后的重要参考因素.
作者:逯琴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远隔肢体缺血后适应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8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接受治疗时间分为72 h内就诊的观察组与对照组,72 h后至1周内就诊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4组病人神经功能(NIHSS)评分情况、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72 h内就诊的观察组病人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72 h后至1周内就诊的观察组病人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而72 h内就诊的观察组病人NIHSS评分则优于72 h后至1周内就诊的观察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不同治疗时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合并后,比较TNF-α水平变化,观察组病人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隔肢体缺血后适应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病人TNF-α水平,通过此机制可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
作者:张文珺;孙文静;张玉芳;彭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尼麦角林联合帕罗西汀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病人血清神经细胞因子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病人1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使用尼麦角林联合帕罗西汀治疗,两组病人均治疗6周后观察其治疗疗效及血清神经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6(IL-6)、白介素-23(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病人使用尼麦角林联合帕罗西汀进行治疗,能缓解其炎症反应,增加神经细胞因子水平,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唐霞;单建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糖尿病前期是指病人处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病人之间的一个状态,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可有效延缓和减少其向糖尿病转化.综述临床常用的针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中医非药物干预、药物干预等.
作者:陈文文;杨志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脑缺血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和神经元功能的后续损耗,目前缺乏有效而广泛的治疗手段.冬虫夏草是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一种麦角菌科真菌,作为一种传统名贵中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研究报道冬虫夏草对脑缺血有防治作用,但未见相关综述.本文检索近年冬虫夏草对脑缺血防治作用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冬虫夏草提供帮助.
作者:白雪;汤轶波;孔冉;赵玉青;刘振权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合并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临床发生率较高,焦虑抑郁可能加重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症状,增加心力衰竭病人死亡率.分析焦虑、抑郁影响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相关机制,对心力衰竭合并情绪障碍病人治疗进行分析总结和探讨.
作者:饶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XBJ)对脓毒症大鼠心肌及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等内皮功能指标的影响及对心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n=6)、模型组(CLP,n=18)、中药组(XBJ,n=18),通过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中药组腹腔注射血必净注射液(浓度为1 mg/mL,10 mg/kg);假手术组、模型组则灌胃生理盐水,每12 h予1次.应用小动物超声、ELISA、免疫组化及病理学等方法观察XBJ对脓毒症大鼠模型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I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室间隔厚度(IVS),内皮功能(ET-1、vWF、eNOS)及外周血、心脏的NF-κB等指标变化.结果 造模24 h后心脏彩超提示与Sham组比较, CLP组HR上升(P<0.05);LVEF及IVS活动度(P<0.05)下降;LVISD及LVIDD上升(P<0.05).与Sham组比较,XBJ组HR上升(P<0.05),LVEF下降(P<0.05).CLP组48 h后HR较24 h下降(P<0.05).XBJ组24 h及48 h与CLP组同时点比较心率下降(P<0.05),LVISD减少(P<0.05),LVEF及IVS升高(P<0.05).造模后24 h,CLP组ET-1及vWF较Sham组升高(P<0.05),eNOS较Sham组降低(P<0.05).XBJ组ET-1(P<0.05)及vWF较Sham组升高(P<0.05),eNOS较Sham组降低(P<0.05).XBJ组24 h ET-1、vWF水平低于CLP组(P<0.05)、eNOS高于CLP组(P<0.05),48 h ET-1水平低于CLP组(P<0.05).造模后24 h,血清NF-κB水平CLP组、XBJ组较Sham组升高(P<0.05),XBJ组低于CLP组(P<0.05).Sham组偶见NF-κB表达阳性细胞,细胞质浅黄色且阳性率较低,显著低于CLP组.CLP组可见大量阳性细胞,多数为棕黄色,阳性率高.XBJ组阳性细胞减少,多数为浅黄色或黄色,且阳性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血必净可改善CLP大鼠心功能及内皮功能,降低内皮细胞标志物浓度,其机制可能是干预NF-κB信号通路,降低NF-κB表达,增加eNOS表达,减少内皮损伤,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的其中一个重要机制.
作者:何健卓;尹鑫;马世玉;郭力恒;张敏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病人血清胱抑素-c(Cys-c)、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 收集西京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50例冠心病病人,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相关指标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Cys-c、MPO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DA、SO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炎症因子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的疗效确切,能有效调节病人血清Cys-c、MPO、MDA、NO及SOD水平,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冀永春;韦程程;杨秦;王蕊;刘彦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48例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或鼻饲化痰脉通片,每次5片(1.6 g),每日3次,治疗4周.比较两组病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恢复状况量表(m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MBI指数)评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M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质量.
作者:向兴刚;安杨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不同证型间红细胞与血小板参数的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病人199例,对入选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比较分析各证型上述指标的临床特征.结果 阳虚水泛证的红细胞分布宽度CV(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SD(RDW-sd)、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均明显高于其他各证型(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和痰瘀互阻证(P<0.05).痰瘀互阻证的血小板比容(PCT)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和气阴两亏证(P<0.05).各证型血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中,阳虚水泛证与RDW、P-LCR、PDW,痰瘀互阻证与PCT密切相关.
作者:邱志凌;胡元会;薄荣强;石晶晶;汪九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系统评价通窍活血汤对脑出血病人神经功能和血肿体积影响,为临床上通窍活血汤治疗脑出血病人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有关通窍活血汤加入脑出血常规治疗方案文献,通过文献纳入标准进行选择文献,同时采用排除标准进行文献排除,采用Review Manager 5.1汇总分析神经功能缺损(CNIS)评分和血肿体积.结果 ①共纳入文献11篇,11篇关于神经功能缺损(CNIS)评分,4篇关于血肿体积;②通窍活血汤联合组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显著性优于常规治疗组(MSD=-3.96,Z=7.46,P<0.00001);③通窍活血汤联合组对血肿体积降低要显著性优于常规治疗组(MSD=-5.83,Z=9.53,P<0.00001).结论 通窍活血汤联合治疗可明显降低病人的CNIS评分和血肿体积,有利于病人神经功能的保护、减少血肿体积.
作者:吴永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系统评价汉族人群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方法 通过检索国内外2015年-2016年已发表的ApoE 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相关研究,入选相关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计算各文献的合并效应量指标.结果 共纳入10篇病例对照研究,ApoE ε2/2、ε4/4、ε2/3、ε2/4基因型及ε2等位基因在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异质性(P>0.05),而ApoE ε3/4、ε 3/3基因型和ε4、ε3不同研究之间异质性较显著(P<0.05).若个体基因型为ApoE ε2/2、ε4/4、ε3/3、ε2/3、ε3/4、ε2/4,则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对应的OR值分别是0.855、0.554、2.721、0.816、1.793与2.330.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数据的合并OR值与对应P值基本一致.结论 汉族人群ε4等位基因和ApoE ε4/4、ApoE ε2/4、ApoE ε3/4基因型可能属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及遗传易感因素.
作者:张晋霞;张志勇;刘斌;张蕊;张宏伟;张彩凤;王雅楠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MCE)对冠心病病人心肌灌注的临床研究效果,评价病人心肌缺血状况.方法 以60例临床拟诊冠心病病人作为观察组,造影前通过二维超声观察不同节段室壁运动来判断局部心肌的异常,评价心肌缺血的程度.于静息状况下进行实时超声心肌声学造影,对病人左心室显影效果进行评分及心肌灌注的半定量分析,储存记录病人心尖四腔、二腔和左室长轴图像数据供检后分析,评价冠心病病人心肌灌注和微循环状况.经病人同意行冠脉造影评价造影结果.结果 MCE心肌显像效果好,可直观显示心肌灌注的异常部位和面积,并与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一致,且不良反应小.结论 实时超声心肌声学造影技术半定量评价冠心病急慢性心肌缺血的微循环灌注,具有对心肌微循环评价直观、准确、无创的优势,可重复性强,并能及时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指导治疗及疗效评估.
作者:闫媛媛;丁玫;田园;崔智飞;李广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多媒体生物反馈系统对脑卒中病人腕手运动功能的评价.方法 在脑卒中病人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两周后分别对其手及腕关节运动功能进行多媒体生物反馈系统评价和量表评价,其中量表包括传统偏瘫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量表(MBI).将治疗前后多媒体生物反馈系统各评价结果分别与各量表评价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多媒体生物反馈系统治疗前后各评价结果进行地板效应及天花板效应计算.结果 病人治疗前后多媒体生物反馈系统各项评价结果的相关性无明显规律性;总屈曲缺失值、总伸展缺失值、大活动度、大活动频率与FMA量表比较显示出相关性;与FMA7,8,9,MBI量表评分比较,有显著相关性.多媒体生物反馈系统各评价结果均未表现出地板效应及天花板效应.结论 多媒体生物反馈系统可用于脑卒中病人腕手运动功能评价,准确性及敏感度均有保障,且较传统量表更客观,操作更便捷.
作者:周莉;张勇;李宗衡;李婷;陈恺;金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近些年,老老年高血压逐渐受到关注,老老年高血压病人有自身的特殊性,其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治法用药有别于一般高血压病人.目前,针对老老年高血压的降压药物和诊疗方案存在一定的争议,疗效欠佳.杨传华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自拟补肾和脉方,切中老老年高血压病人年高肾亏、肾虚为本及痰凝血瘀、络脉自病的病机特点,以补肾和脉法为基本治法,灵活权变,随症加减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疗效显著,为今后老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作者:杨宝;黄丽娜;杨传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致死率较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生发展已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近年来,中医药的优势性及独特性在防治心血管疾病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认为,心与肾关系密切,心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疾病,在病程发展过程中,日久可累及肾,而在这一过程中血瘀又是常见病理因素,肾虚血瘀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病机之一.立足病机,以补肾活血法为主要治法在心血管常见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阐述立足肾虚血瘀,综述近20年补肾活血在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作者:何浩强;高嘉良;陈光;刘超;王阶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