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根据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探索中药灌肠治疗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分型按方以药液肛滴灌肠,配合做好心理、临床和饮食护理.结果:64例患者痊愈58例,显效5例.结论:按中医辨证施治原理进行中药灌肠治疗,从情绪、生理和心理上搞好整体护理,有利于调节脏腑功能,保护溃疡面,增强修复功能.
作者:刘莉 刊期: 2005年第14期
微创血肿碎吸术是一种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外径仅3 mm),应用正压连续冲洗液化引流的方法治疗脑出血的新技术,与开颅术、钻颅术等方法比较创伤小,安全可靠,可保持颅内压平稳,大大降低死残率.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04年6月用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脑出血36例,效果满意,现将术后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邵云巧;刘爱荣;郭虹 刊期: 2005年第14期
肺结核大咯血是肺内科的急症之一,随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我科共收治肺结核咯血病人101例.其中咯血量24 h在300 ml以上者42例,均抢救成功,现将我们临床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苑红英;李伟;冯桂华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骨伤科病人常见便秘的原因,解除病人的痛苦.方法:通过对骨伤科病人如下肢骨骨折、脊椎损伤、断肢(指)再植等绝对卧床期病人的护理,分析其便秘的原因,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应用药物等措施,消除便秘症状.结果:病人饮食有规律,定时排便,便秘症状得到解除.结论:预防病人出现便秘并发症,在病人入院后即指导病人采取适当的排便姿势,指导和帮助病人掌握饮食规律,多食粗纤维食物或水果,摄取足够的水分,以防大便干结,每日按时排便,杜绝便秘症状的出现.
作者:冷冬梅;李飞飞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痔瘘术后镇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病程的佳护理方法.方法:将84例痔瘘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实验组,42例使用PCA泵加个体化主动促康复护理,B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止痛及痔痿科护理常规.结果:PCA泵加个体化主动促康复护理镇痛优良率达88%,镇痛时间达28 h~72 h,传统药物治疗加痔瘘科术后护理常规镇痛优良率达19%,镇痛时间2 h~8 h,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PCA泵加主动促康复护理,在痔瘘术后镇痛、睡眠质量、缩短病程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从而提高了痔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并发症.
作者:李景兰;许海平 刊期: 2005年第14期
介绍了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泌尿外科住院病人,解决留置尿管、压力性尿失禁等问题的实践过程.成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和护士组成的循证护理小组,每周1次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应用性作出评价,确定结论.详细介绍了经过循证留置尿管患者0.5个月~1个月更换留置尿管,减轻患者痛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通过盆底肌锻炼,收到良好效果.认为循证是临床护理的基础,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负担,而且可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泌尿外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作者:贾红兵;高云;夏静;王存香 刊期: 2005年第14期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在新生儿科更是常规采用,我科的使用率已达到98%以上.静脉留置针在临床运用中既保护了患儿的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又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为合理用药提供佳途径.我科采用的是BD公司生产的24号小儿留置针,综合2004年1 200余例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给予分析总结改进,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宋苏萍;王文静;孙俊翠 刊期: 2005年第14期
母乳是婴儿佳食品,既经济、卫生,又方便.提倡母乳喂养是世界范围内的爱婴行动.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适应证的扩大,剖宫产率也随之急剧上升,加之奶粉市场的冲击,母乳喂养率有下降趋势.为此,剖宫产术后如何正确、顺利进行母乳喂养,是产科护理工作者较为关注的问题.据文献报道,给予产妇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使产妇疼痛减轻,增加其舒适度[1].我院近年来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一定实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美如;吴佩雁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对23例食管贲门癌病人术后静脉炎的发生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食管贲门癌病人术后静脉炎的发生与局部药物的刺激、输入高渗液体、连续使用同一静脉通路进行静脉输液、静脉推注药物的速度、年龄及血管因素,输液过程中缺乏无菌观念直接相关.方法: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一级、二级静脉炎患者,患肢制动,持续局部碘伏外用,三级静脉炎患者如意金黄膏外用.结果:23例全部治愈,无不良后果.结论:以上方法简单方便,疗效显著,且经济价廉,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邢美丽;邓洗尘;刘道菲;马甜 刊期: 2005年第14期
近2 a来对收治转移性骨肿瘤病人,经综合治疗和积极护理,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恶性骨肿瘤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洁;刘梅三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重度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的意识清醒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观察18例严重颅脑损伤长期昏迷的植物状态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心理需求情况,并据此采取心理护理.结果:18例患者中,出现严重情绪波动,不同程度性格变化,角色认知冲突,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经积极治疗和心理护理,患者在昏迷40 d~120 d后意识逐渐恢复.结论:心理护理对重度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意识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晓清;陈兵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Coulter JT-IR细胞分析仪能否用于稀释血的测定.方法:12份抗凝全血作10倍稀释前后上机测试,其中稀释后的测试结果乘上10作后结果.结果:比较稀释前后结果,发现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参数无显著变化,而红细胞系统的大部分参数均有显著变化.结论:本文认为Coulter JT-IR细胞分析仪测定稀释血只可提供白细胞系统及血小板系统的可靠结果.
作者:庞伟君;黄伟英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血清含量在各类肝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1例肝病病人,使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血清TT3、TT4、FT3、FT4和TSH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各类肝病患者中甲状腺激素常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并随治疗后肝功能的恢复而接近于正常水平.结论:血清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检测在了解肝病病情及判断预后上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闻士霞;王萍;闵祥玺 刊期: 2005年第14期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的流动与变形规律.主要探讨疾病在发生、发展、诊断、预后诂计.本文检测西藏拉萨世居居民和援藏人员进藏10 d前、30 d、0.5 a以上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加以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郭培琛;党薇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慢性胃溃疡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发生癌变的38例慢性胃溃疡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老年人慢性胃溃疡癌发病率较高,病史较长.好发部位:胃窦部及近小弯处.结论:年龄在50岁以上的慢性胃溃疡患者,疼痛性质发生改变、营养状态不佳、明显消瘦等应引起重视.早发现和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陈改臣 刊期: 2005年第14期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的累及全身各系统的疾病.它作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和其他危险因素一起,在心血管病的发生上起重要作用.长期高血压可影响重要脏器尤其是心、脑、肾的功能,后导致脏器功能衰竭,造成患者的病残或死亡.目前倾向认为,其病因是在一定的基因遗传基础上,各种后天因素的影响,导致调节血压的机制失代偿的多因素疾病[1].本文用酶动力学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血脂(包括TC,TG,HDL-c,LDL-c)、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的含量,探讨其对高血压患者身体损害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文兴;王全凤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为了解肾病综合征(NS)患儿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CR)水平对NS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受体放射配体结合技术测定NS患儿外周血白细胞GCR水平.结果:NS患儿GCR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对糖皮质激素敏感的NS患儿GCR水平较高,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的NS患儿GCR水平低.结论:对NS患儿治疗前检测GCR水平,有助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毛云英;赵岫;王慧萍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PAB、TF、ALB含量测定在慢性肾功能不全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溴甲酚绿法测定50例正常人和141例肾功能不全患者的PAB、TF和ALB的水平.结果:各期肾功能不全PAB、TF、ALB检测结果与正常健康组比较,其中PAB.TF均P<0.01差异存在显著性.ALB在肾功能不全代偿期P>0.05差异无显著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P<0.01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PAB、TF、ALB的含量测定是慢性肾功能不全诊断及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而且PAB、TF较ALB敏感.
作者:林列坤;潘昆贻;吴晓蔓;李惠芳;关广雄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这些项目在冠心病和健康人之间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冠心病患者65例和健康组50例(年龄22岁~65岁),用日本东京医疗1024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分别测定这两组人的TC、TG、HDL-C.结果: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所得结果做比较分析,发现冠心病组的TG、TC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或<0.01),而HDL-C则明显低于健康人组.结论:TG、TC、HDL-C异常表明冠心病的风险明显增加,防止血脂异常对于临床上预防和诊断冠心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卢云凤 刊期: 2005年第14期
我院于1999年3月至2004年3月对198例消化性溃疡(PU)的住院患者,均同时给予3种药物治疗,出院后进行1 a~5 a随访,得到回音的174例,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庄礼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在产程中的作用.方法:对122例导乐陪伴分娩和121例非导乐陪伴分娩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导乐陪伴分娩剖宫产明显低于非导乐陪伴组,两组比较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产时产后2 h出血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差异显著(P<0.05),两组无新生儿死亡.结论:导乐陪伴分娩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降低了剖宫产和提高了产科质量.
作者:徐江霞;陈艳丽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L-6和IL-8的临床意义.方法:67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IL-6和IL-8,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组(22例)、B组(25例)、C组(20例),并与正常对照组65例作比较.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L-6和IL-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A、B、C三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血清IL-6和IL-8水平是反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程度及判断病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方有根;雷德利 刊期: 2005年第14期
老年性消化性溃疡有自己的特点.现将我院近10 a来经胃镜检查确诊的消化性溃疡252例总结如下,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提供一些有益的资料.
作者:张玉平 刊期: 2005年第14期
急性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病势凶险,当以中毒性休克为首发症状时,原发病常被掩盖,极易误诊或漏诊.因而,及时明确诊断,可争取抢救时机,降低病死率.我们对2000年至2003年收治的16例患者中,现总结临床诊治如下.
作者:周海旗;丁平生;朱德乾 刊期: 2005年第14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基层医院常见急症,而呼吸衰竭是造成中毒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2002年7月至2004年7月住院病人27例做一总结.
作者:杨增刚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用双相正压气道通气(BIPAP)呼吸机经鼻罩辅助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2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4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呼吸机经鼻罩辅助通气治疗1 d,对照组14例常规药物加氧疗.结果:试验组除3例改有创机械通气,11例经BIPAP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下降,血氧饱和度上升,动脉血氧分压(PaO2)增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而对照组有6例改有创机械通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用BIPAP呼吸机治疗重症哮喘是一种有效措施,能在短期内明显改善症状.
作者:白丽 刊期: 2005年第14期
我院自1999年6月至2004年10月共接诊276例意外骨伤,年龄14岁~78岁,平均28岁.其中,踝关节骨折122例;疲劳性骨折(包括:胸腰椎、尺桡骨、胫腓骨、跟骨等,以跟骨骨折为主)47例;腕舟状骨骨折32例;肱骨骨折25例.其他骨折50例.对其中几种常见意外骨伤的发生机制、特点、临床表现及处理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赵先会 刊期: 2005年第14期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措施,尤其是肺组织压缩>40%的患者必须做闭式引流才能挽救生命.但部分患者(大多为年老体弱者)术后常出现皮下气肿,并且引流管置入胸腔内的长度也不容易掌握而常出现胸腔积液、引流管脱出等现象.为克服以上缺点,我们自1999年1月采用乳胶球囊导尿管代替胸腔闭式引流管治疗自发性气胸3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英海;李广才 刊期: 2005年第14期
严重烧伤的病人,由于病史长,机体抵抗力差,极易发生感染、休克等并发症,终导致病人的死亡.只有充分掌握了其并发症的原因,才不致延误治疗时机和盲目治疗.现将伤后的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总结如下.
作者:李慧;赵钰林;吕光霞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讨论护理在提高机械通气效果及并发症预防中的作用.方法:观察84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儿的并发症与护理的关系.结果:84例机械通气患儿中,存活率75%,死亡19例,11例死于原发病,8例死于机械通气的各种并发症.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婴幼儿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率的保证.
作者:吴卫芳;黄伟芸 刊期: 2005年第14期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健康人的心理活动多指向外界客观环境,而病人则更多的指向自己的疾病.我们通过对124例住院病人心理活动的观察总结出以下共同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王美波;金玉光 刊期: 2005年第14期
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成功的关键之一.吸痰前气道湿化,吸痰管的选择,正确拍背,吸痰方法,吸痰压力大小都与吸痰效果息息相关.通过对90例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进行合理正确气道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卢燕君;张少燕;黄巧凤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在手术前、中、后的病理生理变化、心理状态、对自身及其周围环境的要求,以及根据以上情况而采取的一系列护理措施.方法: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回顾性分析其手术前、中、后所采取的护理方法和结果.结果:62例患者均能安全、顺利通过手术,安全度过术后危险期,而达到无术后并发症或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目的.结论:对老年病人手术前、中、后施行全方位的护理,可大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质量和成功率.
作者:寇红梅 刊期: 2005年第14期
在第一产程中,产妇经常会因腹痛剧烈,精神紧张,体力过度消耗,而导致宫缩乏力.我院自2001年2月以来,采用静脉推注安定用于第一产程宫缩乏力的产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日华;苗华平 刊期: 2005年第14期
泛影葡胺是离子型造影剂,它对细胞膜的通透性和血脑屏障的损害较小,其毒性低,特别是神经毒性更低.在较高浓度和较大剂量下,一般不引起毒副作用,而且具有给药方便、作用快、安全可靠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静脉尿路造影(IVP).现将我们近8 a来使用国产离子型造影剂,用于IVP副反应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作一分析讨论.
作者:王瑞娟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药物的应用及观察要点.方法:观察患者药物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结果:碘过敏试验阴性,非离子型造影剂非绝对安全,少数病人有过敏反应.结论:在CT增强扫描中,正确使用造影剂,避免过敏反应.
作者:叶迎春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相关抗体,并结合肝功能等其他检验项目,为临床诊断免疫性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Leber-LIA法对临床疑似AIH的患者血清进行测定,分析其AIH相关抗体的情况.结果:通过Leber-LIA法检测临床可疑AIH38例,其中阳性结果16例,阴性22例.结论:通过AIH相关抗体的检测再结合其他的生化检测结果可以为临床诊断AIH提供有效的依据.Leber-LIA法操作简便、快速,为一种在AIH诊断中值得推广应用的良法.
作者:谢国强;张勇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黄疸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新生儿黄疸血清中的巨细胞病毒IgM、IgG抗体.结果:72例患儿中共检出抗体阳性者16例,其中IgM阳性2例,IgG阳性14例,阳性检出率为22.22%.结论:提示新生儿黄疸与CMV感染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致新生儿黄疸的原因之一.
作者:黄宇泽;朱红军;曾嫦;刘兴进;韩丽君;周厚成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评价BACTEC 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比较使用BACTEC 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对536份血培养结果与传统硫酸镁肉汤培养法对466份血培养结果,对两种方法在培养阳性率、阳性报告时间、培养出的病原菌种类等方面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使用血培养仪培养的阳性率为15.1%,90%的阳性标本在48 h内报警提示,早阳性报警时间为3 h,共培养出细菌81株27种.传统硫酸镁肉汤培养法培养的阳性率为10.3%,早出现阳性反应时间为18 h,共培养出细菌48株21种.结论:BACTEC 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与传统硫酸镁肉汤培养法相比,培养阳性率高、阳性报告时间短、培养出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卢亚林;万军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肾结核的X线、B超及CT表现,评价它们对肾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肾结核,全部病例做了KUB+IVP及B超检查,57例做CT扫描.结果:各影像手段不同程度显示了肾结核的形态改变或肾功能,KUB+IVP诊断正确率50%,B超诊断正确率51.7%,CT诊断正确率94.7%.结论:B超与X线检查各有优缺点,两者宜相互补充,CT的影像学价值更胜一筹.
作者:姜玉芝;赵立新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建立检测丙肝不同片段抗体的斑点免疫结合法,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分别取基因工程表达的丙肝融合抗原及分片段抗原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建立了检测丙肝不同片段抗体的斑点免疫结合法.使用RIBA确证试剂进行评估,并与分片段酶联免疫确认试剂进行比较.结果:使用RIBA确证试剂进行评估,灵敏度可达95.7%,特异性为100.0%.斑点免疫结合法与分片段酶联免疫确认试剂法相比,阴性符合率为100.0%,阳性符合率为95.6%.结论:斑点免疫结合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简便价廉,有很强的实用性.
作者:何谦;楚雍烈;王香玲;刘余静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77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其中无微血管病变者41例,伴微血管病变者36例)及3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CD63)、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CD61和CD42b)及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TSP),同时用RIA法检测血浆内皮素(ET)和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结果:NIDDM组血小板CD62p、CD63和TSP阳性的百分率分别为(1.51±0.73)%、(4.93±1.06)%、(79.37±11.17)%和CD41、CD61的平均荧光道数值(MnX)(15.62±4.22、7.78±1.9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49±0.26)%、(2.22±0.61)%、(63.58±9.37)%、(9.86±1.05)、(3.03±0.43),P<0.05,伴微血管病变组又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NIDDM组血小板CD42b的阳性百分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有无微血管病变组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糖尿病患者血小板CD62p、CD63、CD61和TSP与血浆内皮素呈显著正相关(r=0.57、0.52、0.37和0.33,P<0.05).结论:活化血小板测定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作者:李卓成;罗蓉;艾辉;阎德文 刊期: 2005年第14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58岁,主诉2个月前因下腹胀痛在当地县医院就诊,B超诊断为双侧卵巢肿瘤,随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左侧卵巢,具体手术情况不详,无详细病历资料.
作者:焦笑鸽;王瑜 刊期: 2005年第14期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简称CDFI)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目前是先天性心脏病不可或缺的诊断手段,已成为心血管医生听诊的一种延续和延长手段.近年来,我们使用先进的CDFI诊断仪诊断先天性心脏病229例,部分病例与手术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门永忠 刊期: 2005年第14期
我院1997年8月至2005年3月经B超检查并手术证实脾破裂26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郭文英;田四娥 刊期: 2005年第14期
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脑梗死易发生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梗死面积大,其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早期诊断极为重要,可为临床提供佳治疗时机,现将我院近2 a来收治的MCA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0例,对其中54例发病1 h~12 h就诊且进行首次CT检查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做一回顾性总结,对其早期CT征象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再认识.
作者:赵新玉;王东;马庆凯;李花芬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总结讨论超声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特征.方法:高频探头观察各类甲状腺结节形态、边缘,内部回声、结节数目、大小、是否有钙化、血流状态.结果:经病理证实,55例甲状腺结节中,37例甲状腺瘤,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甲状腺囊肿,7例甲状腺癌.结论:超声诊断对甲状腺结节有实用价值,但早期诊断甲状腺癌尚需进一步探讨和观察.
作者:唐晓君;刘雪云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116例乳腺肿块的二维及CDFI显像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乳腺肿块的二维及CDFI的显像特征及鉴别要点较为明确,超声诊断良、恶性乳腺肿块的符合率及总符合率分别为77.5%、86.4%及80.7%.结论:二维图像是鉴别乳腺良、恶性的基础,病灶的边界、包膜、形态是鉴别诊断的首要标准;CDFI通过对肿块内血管分布、密度的评估及血流信号的定量分析,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仁军;周利侠;张杠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形成机制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总结22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征象.结果:22例中均不同程度出现直接或间接征象.结论:间接征象如中线结构移位,脑室系统受压变形诊断意义上较直接征象明显,有利于诊断,必要时可行增强CT扫描进一步明确诊断.
作者:李普选;代启练 刊期: 2005年第14期
超声心动图(UCG)是一种无损伤、无痛苦、无电离辐射的影像学技术,又具可重复性及价廉等优点.近年来证明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占充血性心衰的30%,但其诊断标准尤其早期标准尚不完善.UCG能揭示早期舒张功能障碍的存在.为了提高其诊断水平,将其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王驰升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青霉素联合双黄连静脉滴注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80例确诊为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痊愈32例(80%),有效6例(15%),无效2例(5%).对照组痊愈16例(40%)有效14例(35%),无效10例(25%).结论:青霉素联合双黄连粉针剂静脉滴注疗效较好,降低了耐药性.毒副反应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英;牛玉琴 刊期: 2005年第14期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在皮肤黏膜上引起的炎症反应.近几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引起药疹的药物也在不断的增加,而比较常见引起药疹的药物仍是青霉素类抗生素.以往治疗药疹应用抗组胺药、钙剂及激素类药物,轻症可以治愈,而重症则缠绵难愈.近十余年来,自己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青霉素类抗生素引起的药疹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文正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甘油灌肠剂灌肠对刺激术后肠蠕动的恢复.方法:选择胃肠道手术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术后第2天给予甘油灌肠剂灌肠,对照组靠自身恢复肠功能.结果:观察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提前1.4 d.经χ2检验(P<0.01)两者差异显著.结论:甘油灌肠剂灌肠对刺激术后肠蠕动恢复效果显著.
作者:柳翠萍;解萍 刊期: 2005年第14期
利多卡因是临床较常见局麻药,麻醉效能强,起效快,扩散渗透性强,毒性小,深受临床医生的欢迎.本人将本院遇到的小儿局部麻醉致呼吸停止2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修建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以其创伤小、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率低、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被誉为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金标准.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在全国尤其是基层医院得以普遍开展.但据临床观察,尽管TURP术中我们始终严格遵循以精阜为手术野远侧的标志,术者每至此也常高度警惕,小心谨慎,但术后仍有部分病人在拔除尿管后有尿失禁(暂时性居多,永久性者极少)发生,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难以言状的痛苦和烦恼.下面就此问题做以简要分析.
作者:薛宏文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VICRYL网包裹脾脏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报告18例实施VICRYL网包裹脾脏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术中配合过程.结果:18例均手术成功康复出院,无再出血和其他并发症.结论:VICRYL网包裹脾脏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主要手术配合包括术前准备好常规器械包及特殊材料,术中巡回护士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熟练地使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及时准确地传递各种器械和物品,默契配合术者止血.
作者:刘莉 刊期: 2005年第14期
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我科吸取国内先进经验,采用新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复合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的方法用于妇科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手术,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娜娜;陈长玲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吗啡单次硬膜外推注与芬太尼PCIA的镇痛效果.方法:100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M组(吗啡单次硬膜外推注组);F组(芬太尼PCIA组).比较镇痛效果,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M组不良反应情况略高于F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M组的镇痛效果的优良率低于F组.结论:吗啡芬太尼均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本文通过观察不同给药途径的镇痛效果,虽然M组的镇痛效果优良率低于F组,但M组操作简单,更重要的是大大的节约了患者的花费,不失为基层医院的首选.
作者:刘继娴;陈治富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3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及对照组,评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得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干预组(P<0.01),且临床疗效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银屑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并可提高其临床疗效.
作者:潘玉凤 刊期: 2005年第14期
随着先进仪器的普及应用,医学检验技术有了快速发展,生化室过去手工操作被自动生化分析仪所代替,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工作质量.但是有些检验项目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却难以应用.如AMS测定是胰腺疾病常用的诊断方法,当罹患胰腺疾病或有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时都可以引起其活性升高或降低,有助于胰腺疾病的诊断.碘-淀粉比色法作为AMS测定的首选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作为一种急诊生化项目,对于急性胰腺炎的尽快诊断、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琳;刘长柏 刊期: 2005年第14期
泌尿系结石(肾、输尿管、膀胱)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突然,疼痛剧烈,且逐年上升.采用超声引导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waev lithotripsy,简称ESWL),治疗效果肯定,比药物及手术方法治疗简单易行,痛苦小且费用低廉,不需住院治疗,病人易接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高申明;贾文智;李格利 刊期: 2005年第14期
选择我院1992年9月至2004年9月期间高压氧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资料完整者60例,总结如下.
作者:崔新国;孙希芝 刊期: 2005年第14期
输血作为临床重要治疗手段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成功的抢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经验的积累,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输血的风险所在和各种副作用.如输血有传播多种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所致疾病的可能,尤其是输血传播各型肝炎,艾兹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机会相对较大,此外,输血还可发生免疫抑制、溶血、急性肺损伤、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多种严重副反应,除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坚持成分血输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相关疾病.由于病毒污染血液成分的排列顺序如下:白细胞>血浆>血小板>红细胞.因此,日本、欧洲几个国家已正式规定所有的血液成分必须去白细胞[1],自我国生产的白细胞滤器临床应用后很多医院已普遍开展去白细胞输血,现将我院开展去白细胞输血情况总结报告.
作者:杨琳娜;周清霞;刘莹;刘郁明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生化分析是临床诊断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血液和其他体液生化分析测定的数据,再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帮助诊断疾病,对器官功能做出评价,并可鉴别并发因子及决定以后治疗的基准等等.生化分析仪就是把生化分析中的取样、加试剂、去干扰物、混合、保温反应、检测、结果计算和显示,以及清洗等步骤自动化的仪器.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稳定了检验质量,减少了主观误差.
作者:张洁;周东芳;成艳;屈萍 刊期: 2005年第14期
在实习中,我认识到,要想干好工作,必须要学好有关的药政法规,我认真学习了<药品管理法>及有关毒性、麻醉、精神及放射性药品等有关法规,用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了处理问题的能力,为更好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我把在实习中学到的知识及体会作一汇报.
作者:张林平 刊期: 2005年第14期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病原流行病学与病原谱特点是抗生素合理使用的主要依据之一.在抗生素选用的基本原则中,首先应鉴别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感染,只有细菌性CAP才是抗生素使用的适应证;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的药物是抗生素选用的基本原则,年龄是儿童CAP病原学好的提示;在选用抗生素时还应根据当地或本院的细菌耐药情况和药敏实验结果,根据每抗生素的突出特点和儿童生理代谢特点选择适宜的抗生素.肺炎严重程度和临床治疗效果判定,也是选择或调整抗生素的依据.
作者:白晓红;胡秋霞 刊期: 2005年第14期
本文分析了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几大优点,认为多媒体教学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性思维.
作者:康崇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在改进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对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应用于生理学实验教学前后进行比较和总结.结果: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大大提高了生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结论: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它必将成为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好帮手.
作者:王爱梅;马凤巧;傅刘鹏 刊期: 2005年第14期
儿科患者的特殊年龄和综合疾病决定了儿科护士要充分发挥多功能的保育护理、多层次的健康教育、全方位的灵活护理及多样化的沟通联系等特殊作用.这就要求儿科护士既要富有爱心,具备有高尚的品质和情操,更要有全面、综合的素质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作者:祝昆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措施.方法:产后抑郁症主要在采取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围产保健、加强产后访视等措施进行预防.结果:孕产妇更好的预防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结论:采取措施能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陈吉玲;李萍 刊期: 2005年第14期
护患关系道德及其规范是护理伦理学的核心内容.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对道德关系的影响和科学技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人们的价值观、伦理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引发了一系列医护患矛盾和医护质量与服务问题的争议,甚至诉讼法律,因此,从护理伦理学的角度看,优秀的护理技术和护患之间适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对改善与协调护患关系具有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作者:郑景仙;宋杰;马博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本文对2003年2月至10月的273例住院患者临床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咽部疼痛12例占3.84%;肩背痛8例占2.96%;部分性麻痹性肠梗阻3例占1.11%;恶心呕吐3例占1.11%;腹胀腹痛3例占1.11%;1例发生腹腔出血表现转为开腹手术治疗.结论:虽然电视腹腔镜手术相对开腹手术具有安全、可靠、有效、住院时间短、痛苦少、术后恢复快、患者易接受等优点.但术后的护理与观察与患者早日康复息息相关.
作者:张彩利;郭亚萍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老年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60例老年顽固性鼻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鼻内窥镜下微波凝固止血术,B组采用传统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出现的症状和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出现的症状和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老年顽固性鼻出血较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具有明显优越性.结论: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老年顽固性鼻出血痛苦少,效果好,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梁煜程 刊期: 2005年第14期
自2004年1月至2004年11月,胃镜室在胃镜下诊断为上消化道息肉、溃疡、癌瘤,并在镜下取活检组织者有30例,占同期胃镜检查的4.5%.现报道如下.
作者:毋文江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巨块型肝癌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的疗效.方法:对20例患者通过肝动脉插管化疗并栓塞的治疗过程给予观察护理.结果:20例患者插管化疗栓塞顺利,并有5例成功进行3次介入治疗,效果显著.肝肿瘤不同程度缩小15%~30%,活存期超过3 a以上,只有2例合并消化道出血及肝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巨块型肝癌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可使肿瘤缩小从而获得手术机会或延缓肿瘤生长,提高生活质量,而正确护理又能对治疗的成功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丽珍 刊期: 2005年第14期
我院自2001年建立骨康复科以来,加强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训练,效果满意,体会如下.
作者:于红玲;曲选;曲玲玲 刊期: 2005年第14期
中风又称脑卒中,中风患者发生顽固性呃逆,常用方法不易止住,从而影响咀嚼、呼吸、睡眠功能,使患者精神萎靡,体力下降,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的康复.笔者1994年至2004年运用针刺配合耳压治疗中风患者顽固性呃逆5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符少杨 刊期: 2005年第14期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对本病早期的治疗不够重视和误诊等而导致病情发展到中、后期方来就诊者较多,此时因疼痛和功能障碍,单纯使用一种方法效果欠佳,而透热疗法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炎症性疾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我院自2004年9月以来采用推拿配合珠海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HG-2000体外高频热疗机治疗肩周炎6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涛 刊期: 2005年第14期
自从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无偿献血工作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在献血过程中,由于献血者的个体差异及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可引发献血反应.为了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总结如下.
作者:刘翠萍;李海霞;朱应杰 刊期: 2005年第14期
血细胞分离机制备的机采血小板以其纯度高、白细胞、红细胞污染少的优点,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机采血小板中血浆蛋白组分会引起部分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笔者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制备机采洗涤血小板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晋林;何其通 刊期: 2005年第14期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成分可以减少献血人数、降低血源浪费、提高血成分采集数量与质量,从而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概率和输血反应率,提高临床输注效率.目前,部分血站只采用双钔连续式血液成分分离,献血者必须具备双臂充盈的血管.在这种情况下,我站出现了1例选择血管失败而造成的采集失败,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艳华 刊期: 2005年第14期
分析了2例冷凝集素综合征致交叉配血不合病例,认为对于含有高效价冷凝集素的患者,应采用37 ℃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并用冷凝集素被红细胞吸收后的患者血清进行血型鉴定和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以排除冷凝集素的干扰.同时,对于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应尽量避免输血,必须输血时,可输入同型的洗涤红细胞,输注应缓慢.
作者:张险峰;和平 刊期: 2005年第14期
汞及其化合物是有强烈毒性的化学物质,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汞作为当前严重的公害物质之一,正引起社会极大的关注.进入体内的汞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排出(约70%由肾排出).因此尿汞含量的测定可以了解是否接触汞及接触的程度.另外,发汞可以较好地反映人体对汞的吸收和蓄积情况,而且含量比尿汞高,因此头发的监测可作为汞分析的补充手段.
作者:孙世宏;朱琳 刊期: 2005年第14期
合理的营养对促进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学习能力、增进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更好地对少年儿童进行营养指导,2004年5月我们随机抽取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进行健康监测,并对健康检查中相关反映学生营养状况的项目作为重点指标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传斌 刊期: 2005年第14期
健康体检愈来愈被人们重视,腹部脏器的B超检查因价廉无创、结果可靠而越来越成为健康体检中必不可少的项目.其重要作用无庸质疑.随着超声检查技术不断进步,现在只有两三个毫米的微小组织变化也能检查出来,B超的阳性率大大提高.由此也产生一些副作用.
作者:郑玉凤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针对与医学影像学科密切相关的院前急诊急救流行病学调查,和同期医学影像学科相关室人员配置及工作量作回顾性调查分析,依此就医学影像学科的建设、工作流程和人员配置进行研究.方法:对自1998年10月至2002年10月我院急救中心和医院计算机信息统计中心资料等进行调查、分类、统计和总结.调查统计同期与上述急诊救治相关的医学影像学科人员配置、工作量和工作流程,回顾性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对医学影像学科的建设和人员配置作分析研究.结果:3 a合计院前急救出车总次数为11 404次,抢救病人数11 139人次.院前急救昼夜分布以8:00~14:00为第一高峰时段;18:00~22:00为第二高峰时段.年度内以7月份至12月份为主要时间段.同时期医学影像学科医师总数11人~12人,执业医师人数明显减少(1998年10人;1999年减至6人;2000年后为5人).结论:通过对院前急诊急救流行病学与医学影像学科同期人员配置和工作量相关性调查分析.提出建立以解剖、系统划分专业组为基础的PACS中心报告站,具有节省人员、经费,缩短发出报告和图像检索时间,有利于年轻医师的培养和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等优点.
作者:刘红光;徐治宽;杨兆红;王伟强;李冰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本文按照WHO1987年制定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方法:对1 632名青少年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715名青少年的口腔健康情况.结果:总患龋率为49.09%,患者龋均为1.23,患者的龈炎患病率、牙石检出率分别为77.48%、50.90%.结论: 青春期造成青少年口腔健康状况下降,龋病、牙龈炎患病率增高,口腔健康不令人乐观.调查提示加强青春期青少年口腔卫生宣传,口腔健康教育,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应引起重视.
作者:何冰冰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运城地区正常人群甲状腺摄131碘率的动态变化.方法:对158名正常成人进行甲状腺摄131碘率测定,并与1985年、1996年的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本次测定值较1985年、1996年明显降低(24 h摄131碘率比较,P均<0.01.结论:运城地区正常人群甲状腺摄131碘率20 a来呈明显递降趋势.
作者:韦宝星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供应室无菌间不同空气消毒方法的比较来探讨佳的空气消毒方法.方法:选取供应室无菌间为消毒场所,分别采用紫外线消毒、定时空气洁净器消毒及自动空气洁净器消毒方法,而划分为紫外线组、洁净器组和自动洁净组三组.并对空气采样培养后计算空气所含细菌总数来比较各组空气消毒方法的效果.结果:三组消毒后消毒效果均能达到消毒技术规范要求,但紫外线组和洁净器组随着消毒后使用时间的延长,空气中细菌数呈增长趋势;而采用自动洁净组,则可使消毒间始终保持供应室无菌间洁净状态.结论:采用空气洁净器取自动开启模式,可使供应室无菌间始终保持洁净的状态,消毒对人体无毒害作用,对环境条件也无特殊要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机共存,特别适合供应室无菌室等场合使用.
作者:梁瑞华;张青;林兰芳;黄丽霞;王爱东 刊期: 200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