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0979
  • 国内刊号:15-1101/R
  • 影响因子:0.44
  • 创刊:1982
  • 周期:旬刊
  • 发行:内蒙古
  • 语言:中文
  • 邮发:内蒙古
  • 全年订价:2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期刊三等奖
  • 中医学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2015年7期文献
  • 益气活血类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益气活血类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益气活血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在治疗后,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益气活血类中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作者:张成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浅析活血祛风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安全性

    目的:分析活血祛风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安全性。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分为两组,单纯给予对照组针灸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活血祛风通络汤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头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下降程度以及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给予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活血祛风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童翔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六君子汤治疗长期卧床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六君子汤治疗长期卧床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50例长期卧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六君子汤治疗4周,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及复方消化酶胶囊Ⅱ联合用药4周,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72.73%,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六君子汤治疗长期卧床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满意,优于多潘立酮片与复方消化酶胶囊Ⅱ联合用药。

    作者:王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耳穴贴压在肛肠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肛肠病手术病人应用耳穴贴压减轻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通过对我科503例肛肠病病人手术前采用耳穴贴压,应用疼痛评估量表之词语描述量表,以问答方式对患者术后24小时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肛肠病手术病人术前采用耳穴贴压的方法可减轻术后疼痛,有效率可达90%。结论:耳穴贴压对肛肠病术后疼痛有明显缓解作用,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赖燕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药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旨在观察中药治疗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以期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治疗半个月和1个月后将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出院后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慢性盆腔炎的复发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药治疗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确切,可以加快症状缓解,防止疾病复发,体现了中医中药及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治疗盆腔炎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温华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以222例诊断为涂阳肺结核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西医组以常规西医化疗方案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化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中医治疗痨病的方法予以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2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7.5%和76.3%,3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2.3%和83.1%,治愈率分别为95.2%和86.4%,经统计学检验,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涂阳肺结核病人中对于促进患者病情尽快好转、加速痰菌阴转、缩短疗程等都有着明显作用,并能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治疗依丛性,提高治愈率,疗效肯定。

    作者:于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结直肠癌术后发生炎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结直肠癌术后发生炎性肠梗阻,经密切观察,禁食水,胃肠减压,全场外营养。,以及中药灌胃,中药灌肠,吴茱萸加粗盐炒热布包热熨腹部,针灸,以及加强心理疏导等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护理,42例直肠癌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杨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慎独”精神在特需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慎独”是指在独处时,依然小心谨慎,仍能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和法规的行为。特需护理服务的对象是病人,是一对一的护理,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安危。且都是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独立完成,这就需要特需护理人员具有“慎独”精神,“慎独”在护理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苦楝皮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苦楝皮为楝科植物川楝或楝的干燥树皮或根皮,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萜类、香豆素、酚酸和甾体等。研究表明,其主要的药理作用为驱虫、神经药理、抗菌和抗病毒等。通过对苦楝皮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综述,为苦楝皮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张方;郜红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复方生化汤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39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药物流产后配合服用中药复方生化汤效果。方法:将门诊自愿药流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流产后立即给予复方生化汤口服,对照组流产后立即给予益母草冲剂口服,嘱流产后10天、15天、30天分别来院随诊。结果:治疗组39例,少于月经量23例,等于月经量12例,多于月经量2例,1例因出血较多与服药第2天行清宫术,1例失诊。对照组41例,少于月经量13例,等于月经量20例,多于月经量5例,3例因出血量多,分别于服药第3~5天行清宫术。结论:复方生化汤组药物流产后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比益母草冲剂组明显缩短。

    作者:徐春玲;孙官珍;刘洪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82例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体会。结果:本组所有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均康复出院。取得较好满意度,随访无并发症。结论:对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碧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前列腺质地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 ,PC)中医分型与前列腺质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32例慢性前列腺患者,依据患者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各分析分布频率和触诊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前列腺触诊中指诊为扁平的患者显著多于其他指诊(P<0.01);体积减小的患者显著少于其他指诊(P<0.05);PC主要以湿热下注证和气滞血瘀证为主,且多合并出现;体积减小与肾阳虚证呈相关性,前列腺饱满与湿热下注证密切相关,气滞血瘀证与前列腺硬度呈明显的相关性。结论:PC以湿热下注证和气滞血瘀证为主要中医辨证分型,且多合并出现,前列腺的质地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吴庆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从脏腑论治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消化系统常见病,采用中医脏腑辨证论治、口服中药、灵活遣方用药、结合饮食调理、情绪调节、标本兼治、恢复机体阴阳气血津液平衡,可收到近期和远期的显著疗效,应该大力提倡和推广应用。

    作者:牛兴东;肖成;魏玉霞;高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桂枝加葛根汤合止痉散加减治疗枕大神经痛13例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合止痉散对枕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诊断为枕大神经痛的病人,采用张仲景之桂枝加葛根汤合止痉散加减治疗。结果:13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桂枝加葛根汤合止痉散对枕大神经痛确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作者:田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李培教授运用柴胡香附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

    李培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四川省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多年,重视中医古籍理论,擅长诊治胃肠肝胆胰等脾胃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内科疑难疾病。李教授潜心脾胃病研究,其运用自拟柴胡香附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李教授通晓中医典籍,学术见解独到,遵古又不泥古,知常达变,效如桴鼓。笔者有幸跟恩师学习,亲聆教诲,获益良多,现就其运用自拟柴胡香附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与同道共飨。

    作者:苏慧芬;秦万玉;王小平;赵淑妙;王朝富;李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病的事实研究分析,对哮喘病诱发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对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的呼吸道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帮助其提高心理健康和促进康复。

    作者:李艳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

    选取2013年1月~12月期间的30例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通过术前充分准备、术后积极护理,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赵海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综合医院内科住院病人焦虑/抑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精神压力的无处抒发,使得焦虑抑郁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流行病”,人类步入“心理精神疾病时代”,综合医院也成为了诊治焦虑/抑郁障碍的主要战场。

    作者:李婷婷;王东;温秀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6例肿瘤患者夜间非计划性胃管拔管原因分析与对策

    分析6例肿瘤患者夜间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因素分为患者心理因素、知识缺乏、医护人员因素、置管时间影响、拔管时段。护理对策为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加强医护人员业务能力建设(建立管道评估机制、提供舒适护理)、加强置管知识宣教、及时掌握拔管指证、加强薄弱时段管理,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作者:沈建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先天性脊柱脊髓畸形30例MRI分析

    目的:探讨MRI全脊柱扫描技术在先天性脊柱脊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先天性脊柱、脊髓畸形全脊柱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椎体畸形10例,椎板隐性裂19例,脊髓纵裂16例,脊髓空洞10例,脊髓脊膜膨出10例,脊髓低位13例,脊髓栓系10例,骶管囊肿2例,腰骶部脂肪堆积5例。多种畸形合并存在,6种2例,5种5例,4种5例,3种5例,2种6例,同时发现椎管内肿瘤4例合并脊柱、脊髓畸形。结论:先天性脊柱脊髓畸形病变复杂,常多种畸形合并存在,应用全脊柱MRI扫描,对病变的准确定位及全面诊断有重要意义,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影像依据。

    作者:王燕;关兴;胡海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尿潴留73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女性的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时间段,来我院就诊的女性的尿潴留患者,共143例。其中7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治疗尿潴留的的方式,设为对照组,即A组。剩余患者则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设为实验组,即B组,共73例。对比分析两组对尿潴留的治疗效果。即经治疗后2h、4h、3d后各组治愈的患者的百分比的大小的比较。结果:经各组的治疗后的2h、4h、3d后,统计两组的治愈的患者人数,并计算其百分率。A组在2h、4h、3d后可以自行排尿的患者分别有46、54、67例,分别占本组的65.7%、77.1%、95.7%。B组在2h、4h、3d后可以自行排尿的患者分别有63、70、73例,分别占本组的86.3%、95.9%、100%。在治疗4d后,A、B组完全治愈的患者分别有47、66例,分别占67.1%、90.4%。经统计学计算,两组的结果差距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治疗尿潴留的方式比较,本研究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的方式。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可以增加患者的治疗的效果。即可增加治愈患者的百分比。

    作者:晏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Meta分析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5年1月至2014年10月国内期刊公开发表的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试验资料,采用 jadad质量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价,并利用RevMan 5.3软件对多个研究结果的总体效应进行meta分析,stata11.0软件进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1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均属于低质量文献,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漏斗图图形基本对称,不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疗效。

    作者:马岱朝;刘海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膝痛Ⅰ号方治疗风寒湿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2例观察

    目的:观察膝痛Ⅰ号方治疗风寒湿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6例,治疗组服用膝痛Ⅰ号方,对照组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注射液。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8对照组68.8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痛Ⅰ号方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确切。

    作者:徐子卿;张媛;张爱萍;李永祥;谢发清;朱保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医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卒中单元的理论,以药物治疗、针刺和推拿早期介入,结合功能煅练等方法,对急性脑梗塞进行综合治疗32例,取得了显效率为77.8%(26/32)、总有效率为90.6%(29/32)的满意效果。

    作者:周晓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补阳还五汤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合醒脑开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补阳还五汤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能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海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黄连膏湿敷治疗糖尿病性大疱1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大疱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在积极控制血糖、血压、改善循环、防止感染等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黄连膏局部湿敷、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局部皮肤创面痊愈出院。结论:黄连膏局部湿敷治疗糖尿病性大疱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胰腺炎25例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两组,治疗组25例采用大柴胡汤口服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25例单纯应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73.3%(P<0.05)。治疗组能明显缩短病程,减轻临床症状及体征。结论:大柴胡汤口服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张永忠;杨维建;李彦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刘春甫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伴失眠的临床经验

    冠心病心肌缺血伴失眠是临床上中老年人常见病,刘春甫老师临床选酸枣仁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获得满意效果,本文从疾病的病因病机及老师治疗疾病的临床经验等方面加以总结。

    作者:李俊枝;刘春甫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段迎喜主任医师临床应用小柴胡汤的经验总结

    小柴胡汤是临床上常用的方剂,有和解少阳的功效,由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组成。可治疗伤寒少阳证、热入血室证、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少阳经脉循胸步胁,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伤寒邪犯少阳,病在半表半里,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与表,邪盛欲入里并于阴,故往来寒热;足少阳之脉起于目内眦,其支者,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而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若妇人经期,感受风邪,邪热内传,热与血结,血热瘀滞,疏泄失常,故经水不当断而断,寒热发作有时。治疗大法,邪在表者,当从汗解;邪入里者,则当吐下;今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惟宜和解之法。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郁滞,使黄芩之降泄,二者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邪从太阳传入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是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使诸症自除。原方“去滓再煎”,使药性更为醇和,药汤之量更少,减少了汤液对胃的刺激,避免停饮致呕。

    作者:刘占全;段迎喜;贺涛;张丽荣;陈保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开天门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观察开天门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明确开天门疗法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开天门疗法。填写汉密斯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即GQOL-74各维度评分表,对比治疗前后的积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AMD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间积分比较t=0.363,P=0.71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比较t=5.405,P=0.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QOL-74各维度积分比较,在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方面,治疗前两组间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天门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急性心梗后合并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乐丽珍;叶燕芯;李瑞玉;严金霞;黄婷婷;李燕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整体护理在异位妊娠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用于异位妊娠手术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行异位妊娠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8.33%,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率为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用于异位妊娠手术治疗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韩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6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给予中药内服、外敷及中药灌肠治疗。结果:68例患者,痊愈24例,显效27例,有效11例,无效6例,痊愈率35.3%,总有效率91.2%。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德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补阳还五汤合玉液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合玉液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采用相同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合玉液汤口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积分、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证候积分及UAER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玉液汤能改善早期DN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临床无不良反应。

    作者:陈明;王海明;王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猫爪草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

    中药猫爪草为毛茛科(Ranunculaceac)毛茛属(Ranunculus)植物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的干燥块根,块根形似猫爪故名猫爪草,猫爪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抗结核、抗肿瘤、抗炎、免疫活性等药理作用。本研究对近期猫爪草的药理作用进行了详细综述,进而为进一步开发猫爪草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陈津慧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药足浴联合足部护理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足部护理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5例)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组(n=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联合足部护理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快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快更为显著(P<0.05)。结论:中药足浴联合足部护理治疗DPN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要红;孙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体会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中频、离子导入、超声波、磁疗物理方法;膝关节针灸;膝关节中药熏洗等治疗膝骨关节炎107例146膝。结果:总有效率96.4%以上。结论:本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具有:舒筋活血,散寒止痛,减轻炎症,改善膝关节功能的作用。

    作者:朱良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方法:抽取本院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针灸治疗,研究组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46%,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与研究组治疗前功能评分对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配合推拿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临床疗效显著,两者结合,优势互补,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在心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干预

    目的:观察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的使用和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对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将918例患者按治疗的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97例、对照组421例,观察组在跌倒风险因素评估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的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跌倒发生情况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跌倒风险评估和护理干预后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跌倒风险因素的正确评估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可降低心内科老年患者意外跌倒的发生率,而且有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和谐医患之间的关系。

    作者:赵晓玲;王月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心可舒结合针灸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心可舒结合针灸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疗效观察。方法:确诊的90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采用双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心可舒组、心可舒结合针灸组,每组均为30例,疗程8周,对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对比分析。结果:结合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焦虑量表评分均大幅度降低,优于心可舒组、对照组(P<0.05)。结论:心可舒结合针灸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症状及焦虑情绪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患者的身体及心理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陈彦卿;李小薇;薛亮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11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丹参川芎嗪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而丹参川芎嗪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ml,静脉输注每日1次,治疗疗程为1周。结果:丹参川芎嗪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异常心电图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心肌耗氧量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杨树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厚朴四君子汤单煎与合煎浓缩颗粒治疗慢性胃炎临床对比观察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对厚朴四君子汤单煎与合煎浓缩颗粒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认为:两种煎剂可以互相通用。表明厚朴四君子汤单煎浓缩颗粒可以代替传统饮片汤剂在临床上使用。

    作者:杨小秋;莫庭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药艾易舒联合半量化疗应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副作用评价

    目的:评价艾易舒联合半量化疗药物应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副作用。方法:选择医院肝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例使用艾易舒及半量化疗药,对照组15例使用药物为全量化疗药物,化疗药物均为5-氟尿嘧啶、表柔比星、丝裂霉素,每月1次,共行3次。观察两组白细胞、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白细胞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发热、肝区疼痛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药艾易舒联合半量化疗药物应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其不良反应较低,使用安全。

    作者:魏玉芳;武纪生;霍志刚;贾震宇;齐姗姗;王旭旭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AVE-766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测定尿液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仪器AVE—766测定尿液有形成分中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管型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例阳性尿样本用AVE-766分析检测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管型,并将检测结果与人工镜检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论:AVE-766不能完全替代显微镜检查,还需要与人工镜检相结合,以保证结果准确无误。

    作者:高宏宇;腾鹤;姚东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护理体会

    近年来,我科共收治心脑血管疾病合并顽固性呃逆病人10余人次,通过足三里药物注射,均取的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马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柴胡桂枝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应用体会

    柴胡桂枝汤源于《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原治疗太阳与少阳并病。现该方在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主要用于治疗外感病、肌肉关节疼痛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许多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与原方证的表现很多一致,病机大体相同,故试用该方治疗此类患者,取得很好疗效,现将体会归纳如下,总结规律,供同道参考指正。

    作者:李向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必净注射液的药理研究进展

    血必净注射液属国家中药保密品种,是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奠基人王今达教授根据“三证三法”辨证原则及“菌毒并治”理论[1],以王清任血府逐瘀汤组方为基础研制的静脉制剂,其有效成分包括红花黄色素A、川芎嗪、丹参素、阿魏酸、芍药苷、原儿茶醛等,具有活血化瘀、扶正固本、清热解毒、菌毒并治等功效。自从面世之后,一直有较广泛的临床研究。现就其药理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郑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疏肝理气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肝郁状态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运用疏肝理气针刺法干预周围性面瘫肝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集到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疏肝理气针刺组(观察组1)、常规疏散外邪针刺组(观察组2)和常规西药组(对照组),每组2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21天、28天,对面瘫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PSQI)的评分比较,从而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肝郁状态及疏肝理气针刺法的干预作用进行客观评价。结果:疏肝理气针刺法较常规西药治疗更能降低面瘫患者的PSQI评分,差别显著( P<0.01);相较疏散外邪针刺法,疏肝理气针刺法更能改善面瘫患者的睡眠质量,其中治疗后14天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1天、28天差别显著(P<0.01)。疏肝理气针刺法较常规西药治疗更能降低面瘫患者的SDS评分,其中治疗后21天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8天差别显著(P<0.01);28天治疗后的对比研究发现,疏肝理气针刺法较常规疏散外邪针刺法更能降低面瘫患者的SDS评分( P<0.05)。结论:疏肝理气针刺法对于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肝郁状态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作者:蔡南哨;于海波;马晓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当归芍药散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治疗妇科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当归芍药散口服,14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0%,治疗组为9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能有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

    作者:任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GSTπ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乳腺癌GSTπ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8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血瘀证23例,肝郁证30例,脾虚证17例,肾阴虚证1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不同中医类型及GSTπ表达。结果:血瘀证型乳腺癌患者GSTπ表达的阳性率为82.61%,肝郁证、脾虚证及肾阴虚证型乳腺癌患者GSTπ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64.71%及30.00%,血瘀证型GSTπ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组,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癌组织中GSTπ的表达与中医辨证有相关性,血瘀证者GSTπ表达的阳性率高,预后差。

    作者:刘起胜;刘怀;徐筱红;彭微;曾治中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康复科优质化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科病房优质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期间入住我院康复科治疗的56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有针对性的护理支持,贯彻优质化护理目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整体恢复效果。结果:经8周治疗,实验组整体疗效及运动功能状态积分Fugl-Meye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科护士掌握患者心理诉求,给患者施以全方位优质化护理,可以明显促进其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其功能恢复效果,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嘉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头针滞针法加体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方法。方法:对临床2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治疗,一组头针滞针法加体针等治疗,一组单纯体体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众多保守疗法中,头针滞针法加体针的治疗方法简便,疗效确切,痊愈率更高,乐于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汪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黄海超治疗痰湿内阻型不孕症的临床经验

    探讨名老中医黄海超治疗痰湿内阻型不孕症经验独特,病机上认为主要是脾肾阳虚为本,痰瘀阻滞为标;治疗上重视肾脾二脏,主张审因寻源,证病同治,可提高疗效。

    作者:王淑丽;黄海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情感支持对外科患者的治疗影响及相关调查

    目的:探讨情感支持对外科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及患者满意度的反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干预组(n=52),干预组行情感支持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心理状态及对护理质量的认可度、满意度。结果:治疗效果,干预组较之对照组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P<0.05);SAS、SDS评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护理质量评估,相比对照组,干预组对病情、治疗配合、出院指导等更为熟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调查结果,干预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随时了解患者情绪,对患者心理状态予以分析、准确评估,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进而对患者进行特定的情感干预,可有效分减患者对病情的担忧,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一则提高护理质量,另外也可提高患者认可度,对于有效缓解医患、护患关系也起到潜在的作用。

    作者:刘俊平;陈丽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阿盟药品安全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药品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药品进行正确科学的检测,同时实施有效的监管是直接关系到公众生命健康权益的维护和保障。现就我盟药品安全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作者:哈斯巴根;刘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经方合方论治慢性盆腔炎临证心得

    本文旨在通过对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当归芍药散、薏苡附子败酱散病方证特点进行分析,得出慢性盆腔炎应采用温阳利湿活血法,仲景经方合方当归芍药散合薏苡附子败酱散为首选之方。

    作者:黄海超;任存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系指胃动力障碍,排空延迟,但不伴有机械性梗阻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胃脘胀满、食后胀增、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吞酸等,为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仍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就近年来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巧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手法配合促通疗法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6例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6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病例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予手法(以阳明经为主)配合PNF(促通疗法)法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共随访6例。随访时间8周~24周,治疗后8周效果评定,有效率67%;治疗后24周效果评定,有效率100%。结论:手法配合PNF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能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郑宝;魏永康;刘如兰;梁建高;赵宁建;马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药活血化瘀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中药活血化瘀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对策。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使用中药活血化瘀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类型,探究提高中药活血化瘀注射剂用药安全性的方法。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从高到低为血栓通、复方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发生类型以皮肤的发生率为主,其次是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结论:中药活血化瘀注射剂临床应加强规范化使用管理的监管,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孙慧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健康体检中心定科护士带教体会

    目的:做好体检中心定科护士带教工作,使定科护士在短时间内适应环境,能够独立完成工作。方法:重视入科教育,制订合适带教计划、方法、内容。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结果:通过有计划地带教,定科护士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实际,更快地适应临床思维,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结论:为使定科护士尽快融入科室,应加强带教培训。

    作者:郭润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浅谈虚和瘀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因病机中的作用

    运用中医理论分析了“虚”和“瘀”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程中的作用,提出了“虚”为始动因素,“瘀”为病理转归理论,以及临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过程中需重视“补虚”和“化瘀”的观点。

    作者:车军勇;郭海燕;陈广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苏日克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经验浅谈

    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发病率日益升高,苏日克老师中医药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方面经验丰富,从风论治,注重润肺养肺、益气健脾补肾,取得良效。

    作者:赵丽萍;苏日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自拟益气疏肝健脾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疏肝健脾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采用自拟益气疏肝健脾汤加减治疗。结果:试验组痊愈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和1年复发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疏肝健脾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安全性高,且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建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药内外合治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内外合治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5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以中药煎剂止痛消结汤口服,外敷消结止痛膏(附子、川楝子、三棱、昆布等)治疗。对照组25例以口服逍遥丸,乳癖消,外敷阳和解凝膏,出自《外科全生集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8%,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外合治,相得益彰,疗效显著。

    作者:李婷婷;蔡国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肺癌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科肺癌切除手术患者护理效果。方法:应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病例,经手术和精心护理除1例心梗死亡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做好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素萍;陈素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临床举隅

    经方,做为一种中医术语,有两种意义,一是指医家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确有疗效的“经验之方”,一是指在张仲景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使用过的“医经之方”。近现代中医界所说的经方,其意义多指后者,即张仲景医经之方。经方由于其产生年代久远,文字理解有一定难度,加上药味少、药量轻,极易被临床医生忽略,会让人产生“如此小的药方,到底能不能治病”的疑问。其实则大不然,经方一直以来是众多名家尊崇备至的法宝,若运用得当,往往能立起沉疴,效如桴鼓。笔者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喜读经典,每遇疑难病例,《伤寒论》《金匮要略》往往能使之茅塞顿开,收益菲浅。以下列举我在临床中运用经方治疗的几例疑难病症,都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智伟;门九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治有常法变法辩证存乎一心-浅探郑敏主任辩证思维及对变法应用经验

    总结郑敏主任医师临床辩证思维,及变法的应用经验,用解表发汗法治疗外感挟痢的“逆流挽舟法”、以甘温益气等温热药来治疗气虚发热的“甘温除热法”、用宣肺利水治疗肺气闭塞,水道不通的淋证及癃闭之“提壶揭盖法”、用纳气归肾、引火归源的“导龙入海法”治疗慢性肾炎水肿蛋白尿。

    作者:林承钦;郑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塞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1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心肌梗塞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分成两组(中西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组患者联合惠东县人民医院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组患者给予西药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组患者治疗好转率(96.7%)、并发症总率(3.3%)和西医组(好转率76.7%,并发症总率20.0%)相比,均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借助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心肌梗塞患者,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率,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罗寿君;周振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70例肝硬化腹水病人的护理体会

    腹水是肝硬化患者晚期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主要是由于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引起。大量腹水的患者常表现为腹部高度膨隆、呼吸困难、极度腹胀、下肢水肿、尿少等,由于该病迁延难愈,常使患者对病情产生绝望的心理,所以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从2010年5月~2012年5月共收治了70例肝硬化腹水的患者,死亡3例,其余均好转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繁皓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HPLC-ELSD法测定知母药材中知母皂苷BⅡ的含量

    目的::建立知母药材中知母皂苷B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HPLC-ELSD法;C8柱(4.6×1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5:75),流速为1.0 ml/min;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5℃;气体流速为3.0 L/min。结果: HPLC-ELSD法测得知母皂苷BⅡ的平均回收率为96.8%,RSD为1.5%。结论:该法准确可靠,简便快速,可用于知母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郑风敏;刘会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自拟润肺生津汤治疗肺燥伤津型咳嗽200例

    目的:观察“润肺生津汤”治疗肺燥伤津型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肺燥伤津型咳嗽患者予“润肺生津汤”治疗2~10天,观察咳嗽的缓解程度、兼症的好转情况等。结果:200例患者痊愈122例,占61%;显效62例,占31%;有效10例,占5%;无效6例,占3%;总有效率97%。结论:“润肺生津汤”治疗肺燥伤津型咳嗽疗效良好,无不良反应,便于临床推广。

    作者:李明懋;寸天琼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浊型偏头痛3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浊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方治疗36例,15天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36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痊愈,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型偏头痛疗效显著。

    作者:张志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高热惊厥是当前儿科中较为多发的疾病之一[1],主要发病年龄集中在6个月至3岁,且大部分均为上呼吸道感染初期。该病患儿均存在明显的肌肉强直与痉挛等惊厥症状,同时体温在38.5℃以上,大部分病例均存在脸色发紫、牙关紧咬以及意识丧失等表现,持续惊厥时间约为数分钟。一旦发生高热惊厥后极易由于短时间内的反复发作引发脑内损伤,进而引发智力障碍与癫痫等严重情况。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该病患儿的急救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合理有效的临床方法,并观察急救护理的实际效果,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作者:石蓉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探讨痛经周期辨证用药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痛经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痛经周期患者共146例,在患者接受为期5~7个月中医辩证护理过程中,观察患者不同周期的痛经治疗效果。结果:痛经周期患者146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痊愈患者84例(57.5%),好转58例(39.7%),无效4例(2.8%),总有效率为97.2%,其中原发性痛经96例(65.7%),继发性痛经27例(18.5%),伴有不孕症13例(8.9%),B超检测显示有子宫内膜增生过长7例(4.7%),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2.1%)。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女性不同的痛经周期时,可以采用中医辨证用药的护理方法,提高患者依从性。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李艳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病和多发病,它呈进行性发展,具有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及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合理治疗,科学护理可延缓病情发展,减轻患者痛苦,减轻经济负担。2015年1~4月,我科收治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林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加味圣愈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探讨及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味圣愈合剂辅助西医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疗效及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我院近期收治慢性肾衰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分别采用单纯西医对症治疗和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味圣愈合剂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脏功能指标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肾脏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圣愈合剂辅助西医治疗慢性肾衰竭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肾脏功能,并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作者:刘磊;顾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产后按摩护理对初产妇分娩后泌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后按摩对初产妇分娩后泌乳以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初产产妇400例随机分为产后按摩护理的产妇200例作为观察组,未进行产后按摩的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产后1个月随访所有产妇产后泌乳情况,比较两组产妇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产妇3度胀痛比率低于对照组,1度胀痛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泌乳充足患者183(91.50%)高于对照组133(6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按摩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泌乳情况,提高泌乳量,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全冬华;梁燕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张平主任医师对就“静脉曲性肛裂”的认识

    肛裂是临床常见疾病,张平老师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认识到有一部分肛裂常常合并有静脉曲张外痔的临床表现,并且常常在肛门后侧。在该疾病的具体的临床上有独特的思路与良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杜仲代;张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王玉英教授治疗失眠经验总结

    失眠又被称为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产生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特别是随着如今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人们的工作于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文中主要就王玉英教师治疗失眠的经验进行总结。

    作者:王丽伟;韩松雪;孙语男;王玉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童安荣主任医师治疗肾病临床经验

    童安荣,男,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师从全国著名肾病专家时振声教授、沈庆法教授学习。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分会宁夏分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肾衰中医升降理论及应用重点研究室主任,宁夏中医医院肾脏病学科带头人。从事临床工作35年,擅长肾脏病及其他内科病的治疗。

    作者:张江伟;石方玉;童安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分两组,治疗组30人,服用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对照组30人,服用恩替卡韦治疗3个月。终测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IV-C)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结果: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可降低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IV-C)纤维化指标,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结论: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有改善作用,优于单用恩替卡韦抗纤维化。

    作者:田翠峰;吕乃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鼻渊汤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对鼻渊汤运用于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和分析,着重探讨中医药在慢性鼻窦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治疗组患者采用口服中药鼻渊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中医辨证论治下,运用鼻渊汤加减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有进一步做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李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两步法ELISA试剂初筛HIV时的影响因素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进行大批量的HIV抗体、抗原初筛时比较常用,此法方便且快速,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1]。本院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共检测6412份标本,初筛阳性12例,经过当地疾控中心确证,其中5例为HIV抗体阳性。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ELISA法试验结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笔者浅析一下对两步法ELISA试剂初筛HIV时的影响因素。

    作者:姚东平;崔丽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肠炎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肠炎。方法:中药基础上加用调整肠道菌群药物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口服24例为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中药基础上加用调整肠道菌群药物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口服治疗慢性肠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华芝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马钱子外敷治疗老年人骨折42例疗效观察

    老年人骨折发病率高,愈合迟缓,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之一。我们在常规接骨方法的基础上,采取马钱子膏外敷治疗各种老年人闭合性骨折42例,结果消肿止痛快,骨痂生长快,功能恢复快,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骨折患者全部是我院骨科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共8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生命征平稳,未伤及内脏和大血管。男性54例,占64.3%,女性30例,占35.7%;年龄60岁~70岁,平均64.5岁。上肢骨折32例占38.1%,下肢39例占46.4%,躯干13例,占15.6%。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骨折部位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正常。

    作者:杨志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优化操作流程在肝硬化失代偿合并急性大出血时输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优化操作流程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急性大出血时输血时的护理要点。方法:105例患者实施优化输血护理操作流程,评价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采用输血不良反应率、差错率及输血病例合格率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实施规范的操作流程,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和差错,输血病例合格率达88%。结论:通过优化输血操作流程,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作者:潘海燕;李莉;李星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医情志护理对肠造口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肠造口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对40例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O例),对实验组运用中医情志护理法进行干预,实验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以检验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SAS标准分有明显差异(P<0.05),经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SAS标准分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对肠造口患者焦虑情绪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促使患者心理更好的接受结肠造口,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俊苗;郑婵美;陈宝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47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分析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集的47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多数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30分钟内;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结论:临床应加强清开灵注射液的合理用药,尽量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钟颖;张永东;杨子雄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痛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设中药外敷神阙穴;对照组:予以654-2针肌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10分钟后均可缓解腹部疼痛,作用相当。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痛疗效肯定,安全可靠,依从性高,是治疗小儿腹痛较理想的一种疗法,值得推广。

    作者:王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一例2型糖尿病合并右下肢丹毒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症。随着病程延长可出现多系列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1]。丹毒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丹毒链球菌)侵入皮肤或黏膜内的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感染。好发于下肢及面部,蔓延迅速,多发生组织坏死或化脓。中医学认为丹毒多先由皮肤、粘膜破损,外受火毒与血热搏结,蕴阻肌肤,不得外泄所致。生于头面部,轻者称“抱头火丹”,重者称“大头瘟”,生于下肢的称“流火”,新生儿丹毒发无定处,称“赤游丹毒”。糖尿病是丹毒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我科于2014年11月10日收治了一例2型糖尿病合并右下肢丹毒的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与护理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103例,我们对手术方式不同,进行了针对性的护理,及时辅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进行出院指导和随访。结果:103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后,均安全的度过了手术期,平均住院时间16.5d,除了3例死于脑血管意外,2例死于心脏病外,所有患者得到随访。

    作者:刘淑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癫痫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癫痫患者160例,将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与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定痫丸加减治疗。随访1年,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月平均发作次数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月平均发作次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癫痫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发作次数,且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喜炎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原因探索

    目的:分析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以期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1992~2013年文献中报道的应用喜炎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病例,从患者个体因素、药品配伍、溶媒选择、静滴速度、药品成分与制剂等因素方面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幼儿和老年人以及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的患者较易发生不良反应。多数在用药后的1小时内发生,且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性休克、皮疹为高。结论: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机制较复杂,应加强用药过程的监护,尽量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丁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病,它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常常引起心脑血管及肾脏疾病,是造成这些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占首位,在全世界每年导致1200万人死亡,高于任何一种疾病[1]。为了遏制这一心血管病高峰的到来,保证人民健康,大力开展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减少心、脑、肾脏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科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马燕;杨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同轴微切口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及体会

    目的::观察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对同轴微切口白内障围手术期的效果及体会。方法:选择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56例,对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给予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围手术期的细心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住院时间缩短,无一例并发症,术后随访视力均明显恢复疗效显著。结论:对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全程优质的综合护理,可以明显缩短疗程,促进患者的恢复。

    作者:张连芝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68例老年性眩晕实施中医辨证护理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施护对老年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护理,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94.12%,观察组总有效率85.29%,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辨证护理能够提高老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和增进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姜正荣;吴长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耳针结合腹针治疗原发性痛经36例

    目的:观察耳针结合腹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采用耳穴皮内针刺子宫、卵巢、内分泌、皮质下、交感及腹针。配穴:气血瘀滞加肝、神门;寒湿凝滞加脾、三焦;肝郁湿热加肝、脾;气血亏虚加肾、脾;肝肾亏损加肝、肾。从月经前7天开始,每天1次,直至月经来临。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随访3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愈14例,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2%。结论:耳针结合腹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好。

    作者:牛利文;黄海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

    目的:检验血凝试验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我院2223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检测与查阅有关资料。结果:影响血凝试验的因素主要有药物、疾病与样本。结论:分析血凝试验结果要从多角度考虑,特别是从患者的病因上观察。

    作者:许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耿刚主任治疗胃癌的经验总结

    耿刚教授在治疗胃癌中强调本虚标实辨证治疗,主张分阶段治疗、整体调治。他将扶助正气,促进纳食进谷贯穿于治疗始终。导师耿刚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在胃癌的中医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就其辩证规律及用药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史雅婷;耿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寇琼教授运用益气健脾、豁痰祛瘀法治疗胸痹

    寇琼教授认为胸痹的基本病机为上焦阳虚,胸阳不振,下焦痰浊水饮之阴邪乘虚而侵袭胸阳之位,以致痰浊壅塞,胸阳不通。指出胸痹疾病属本虚标实,故治疗当以补虚泻实。提出以益气健脾、豁痰祛瘀为治疗胸痹的根本大法,从而达到补虚不留邪,去邪不伤正,临床运用效果显著。

    作者:孙美凤;杨贵林;王振;寇琼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情况、特点、规律等,进一步了解中药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从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产生的320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结果:中药引起不良反应所累及的器官、系统中,以皮肤及其附件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以注射液不良反应多。结论:中药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应引起重视。

    作者:李小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刍议艾滋病之治未病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简称,系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1]。中医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2]。艾滋病这个新出现的疾病,因为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中,以往没有先例可循[3],目前对艾滋病的早期检测和治疗方面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作者:吕乃达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