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672
  • 国内刊号:11-1325/R
  • 影响因子:1.49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235
  • 全年订价:4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中国医学近次目录数据库》收录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5年9期文献
  • 新媒体时代下“破窗效应”和“蝴蝶效应”对医疗机构的挑战与对策

    新媒体时代,在“破窗效应”和“蝴蝶效应”的作用下,虚假信息和负面信息给医患关系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公众的从众心理和宣泄需要、网络信息发布与传播的随意性和监管与惩罚机制的缺失是导致“破窗效应”和“蝴蝶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新媒体,运用新媒体改善医患关系,利用新媒体发出声音,引导舆论,化解危机,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和理性的舆论环境,促使医患关系回归正常。

    作者:向雅倩;张韦;黄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遂昌县“县院管乡院”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介绍浙江省遂昌县挂靠县中医院成立县社区卫生总院,负责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财、物统筹管理的改革做法,着重分析其利弊,认为在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建立区域纵向医疗联合体的改革,应注意“强基层、利百姓”的定位需明确,权益和责任需一致,在患者就诊以及人员、设施设备、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需加强功能整合和资源共享。

    作者:叶水福;周兴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医保按病种分值付费对医院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银川市2015年1月1日开始实行“总额控制下按病种分值结算”住院费用的结算办法。新的结算办法迫使医院必须加强内部自主管理,强化成本控制、落实临床路径、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医院医疗信息上传。本研究主要对此结算办法实施的政策背景及对医院内部管理的要求以及医院应对的措施进行阐述和分析,为政府医保管理部门在制定政策具体措施过程中提供参考,也为医院内部及时调整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以便更好地应对和执行政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杜永强;杜娟;李颖;丁莉;关曼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基于 HACCP 体系构建溯源机制提升医院决策管理质量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医院的内部系统管理与协调,流程组织与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健全完善医院内部决策和制约机制,是当前医改关于探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因此,本研究借鉴其他领域中管理监督方面成功有效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分析方法(HACCP),采用德尔菲法获得决策管理监督环节中的关键因素,提出实施操作流程,构建医院决策管理溯源机制新模式,以期促进医院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实现决策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孙圣凯;宋菲;陈孝储;杨震;王振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河南省医疗卫生机构病床工作效率分析

    目的:运用不同方法分析河南省2012年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病床利用效率,发现当前病床利用上的问题,为合理配置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静态床位利用模型法(SBMA)和秩和比法(RSR)对《2012年河南省卫生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进行规化,综合分析病床利用效率。结果河南省2012年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中,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所、站)2类医疗卫生机构病床利用率较高。其他机构(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类医疗卫生机构病床利用率较低。结论河南省2012年病床利用总体上较为高效,但不同医疗机构差异显著,基层医疗机构有待加强。

    作者:邢丹;田庆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重建医患信任的医学人文教育路径

    2014年3月22日,《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指出,在中国,病人看病需要漫长的等待,看医生的时间却很短,他们对医生开出的昂贵检查和药物心存疑虑,认为医生和医院会从中获取暴利。解决医患关系问题可能有很多方法,但“医学教育当然可以有所改变为解决问题贡献力量[1]。”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都在进行医学人文教育,但不能否认的一点是,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是造成医患不信任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拟在调研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医患不信任的现状和原因,并从医学模式和医学人文教育的角度说明解决问题的一个途径。

    作者:李亚明;吕兆丰;王晓燕;莫陶欣;郝晋;李一帆;苗京楠;刘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知情同意权视角下医患信任缺失的原因及其重建

    医患信任是知情同意制度的产生基础,理想状态下知情同意制度应当对医患信任发挥巩固和强化的作用,然而在现实中知情同意制度却对医患信任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负面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医患信任与知情同意制度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的分析,寻求医患信任缺失的原因,并对医患信任的重构提出了建议。

    作者:刘扬;吕兆丰;王晓燕;郝晋;苗京楠;莫陶欣;李一帆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医疗服务整合视角下构建医患信任的政府责任

    本研究通过调研了解到,城市医患信任危机在于过度倚重技术信任,而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双重缺失,造成医患信任的稳定性不高。在卫生领域存在较为突出的“父爱式政府创新”,由于缺乏解决社会问题的针对性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和公众预期的落差,进一步侵蚀制度的合法性,加剧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政府构建医患信任时必须考虑的应然责任。

    作者:郭蕊;吕兆丰;王晓燕;莫陶欣;郝晋;李一帆;苗京楠;刘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医德规范视角下的医患信任问题研究

    医德规范作为他律的行为准则,对于维系医患信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比较分析国内外医德规范的信任内容、实地调查首都城市大医院医患信任和医德品质现状的基础上,从内、外因的角度辨析医德规范应用中医患信任“善”意不足的原因,后从他律入手,提出完善医德规范对医患信任“品塑”功能的对策建议。

    作者:梁立智;王晓燕;莫陶欣;郝晋;苗京楠;李一帆;刘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护士夜班绩效复合杠杆系数模式的研究

    夜班工作扰乱了护理人员的生物钟和生活节律,给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带来诸多不利影响[1]。有研究表明,影响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主动承担夜班岗位的主要因素是夜班工作容易出现差错,易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60%的护理差错事故发生在夜班,这给护士主动承担夜班岗位带来巨大压力[2]。另有研究表明,只有14.5%的护士愿意承担夜班岗位,大多数夜班岗位由低年资护士承担,一定程度影响夜班岗位的护理质量[3]。为了解决这一护理管理难题,我院根据护理岗位风险等级、护士能级、夜班频次与数量的不同,探讨护士夜班绩效复合杠杆系数模式,研究制定了《护理夜班岗位绩效实施方案》。该方案旨在使用三个系数(护理岗位风险强度系数、护理人员能级系数、夜班频次系数)激励临床一线各能级护理人员主动承担夜班岗位,为患者提供连续性优质护理服务,建立公平公正、合理有效的夜班绩效奖励模式,从而提升夜班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服务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赵青;陈燕;赵霞;范红;李慎美;韩俊洁;苏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DRGs 评价指标在医疗绩效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评价指标在医院医疗绩效管理体系中的应用。方法提取该院2009~2013年的出院病历首页,通过“BJ-DRGs”分组器对其自动化分组,以医疗业务量指标、效率指标、成本控制指标、药品控制指标、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指标为基础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对医院绩效进行评价。结果引入 DRGs 评价指标后我院业务评价指标有改善。结论DRGs 的引入在该院绩效考核体系中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苗丽琼;山德生;陈晋;杨宇;柯江;朱红媛;李礼;隋维华;李晓翠;杨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我院提升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

    充足的人力资源、稳定的护理团队对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护理人员流失已成为全球护理事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内此现象更为严峻[1]。因此,如何保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并激发其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之更好地完成工作,成为现代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目前国内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在岗位、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困惑,具体表现为护理岗位界定不清,现有的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体系不能完全反映不同岗位的真实价值,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这使得护士缺乏组织公平感与成就感,导致工作积极性、满意度下降,加重了护士的流失,进而影响了临床护理质量与安全[2-3]。

    作者:邵荣雅;冯志仙;黄丽华;邵乐文;章梅云;徐红;沈丽娜;赵雪红;梁迎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北京儿童医院集团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组建了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开始了公立医院改革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本研究介绍了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在管理上的目标定位、管理机构、网络体系、共享机制等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并在总结成效的基础上思考了这种集团运作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作者:倪鑫;刘永;田剑;王辉;沈颖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分级诊疗工作进展及问题浅析

    介绍了我国各地分级诊疗的探索情况及核心机制措施,并分析了各地分级诊疗的初步成效,各地分级诊疗工作带动了区域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落实了基层首诊、逐步建立了急慢分治的诊疗格局,也从政策、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等方面分析了各地分级诊疗探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分级诊疗的成功实施需要具备的要素,提出需要加强综合性政策支持、强化多部门协同,利用公立医院改革契机,探索分级诊疗实现的可行路径。

    作者:周瑞;肖月;赵琨;史黎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分级诊疗政策内涵与理论基础初探

    在明确分级诊疗概念的基础上,将分级诊疗的概念与国外分级诊疗有近似意义的整合型服务提供、协同医疗服务等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诊疗服务体系整合的理论,阐述构建和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理论框架。现阶段我国分级诊疗体系是通过有效布局资源和服务体系,整合诊疗服务流程,实现医疗资源、服务和患者的合理下沉,为患者提供便捷价廉的适宜服务,终实现诊疗服务体系效率优化。

    作者:肖月;赵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浅析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国际经验

    阐述了不同国家对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情况及经验,介绍了不同卫生筹资体制国家所采用的诊疗体系,以及多数国家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和服务范围情况以及确保患者有序流动的措施情况,后归纳各国分级诊疗做法的四点经验并提出对我国分级诊疗工作的启示。

    作者:肖月;赵琨;史黎炜;丁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我院参与构建医联体的实践与思考

    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指出“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构建各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1]。为推动分级诊疗,我院在2年前开展了医联体的试点工作,医联体试点建设两年以来,“双向转诊、资源配置、优势互补”等作用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尤其是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的开通,为各级医疗机构合理分流患者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我院作为北京市早开始试点医联体建设的医疗机构,在试点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也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实践为进一步的试点探索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茜;李凤如;史培娜;崔玫;金宗平;王秋樵;刘建;辛有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加快实施分级诊疗工作的政策建议

    我国分级诊疗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加快分级诊疗工作,实现资源、服务和患者下沉,解决困扰居民的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是卫生决策者面临的重大决策问题。本研究分析了我国分级诊疗工作的难点,并基于分析对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提出了近期和中远期政策建议,包括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分步实施分级诊疗,建立相关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社会宣传和医患教育等。

    作者:赵琨;肖月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医联体内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策略探索

    2009年8月我国正式启动基本药物制度,经过5年的不断探索,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正逐步充实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也已基本建立。现阶段如何继续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即在夯实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与基本药物制度同步进行的,我国医疗体系改革中的医联体建设正在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路径,即通过医联体内管理体制、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重塑,突破单体医疗机构自身难以突破的障碍,超越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在自身体系内无法超越的包括目录、招标采购、使用等一系列瓶颈问题的束缚。为探寻基本药物制度与医联体建设的桥梁,课题组以辽宁省某地级市医院集团内2家三级医院、1家二级医院和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研究对象,以2011年和2012年为时间线索,重点分析了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托医联体,探索性地提出了对于这些问题解决的建议。

    作者:蔡源益;邹长青;宋杨;吴华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我国和谐医患关系的法律基础

    论述了法治是实现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途径。提出应完善医药卫生立法,从法律层面上严格规定医患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将医疗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同时,应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培养民众的法律意识以依法维权,在法治的环境中构建良好的医疗秩序和医患关系。

    作者:王海容;程文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天津市医疗纠纷调解办法分析

    天津市医疗纠纷调解工作经过6年的创新实践,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大量医疗纠纷得到有效化解。随着社会不断变革,群众维权意识加强,医疗纠纷呈现一系列新的变化,调解难度日益加大。2014年5月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天津召开了全国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现场会,会上明确表示将在全国推广天津经验。本研究通过对天津医疗纠纷调解办法的分析,探讨如何借鉴天津市的工作经验。

    作者:杨磊;刘建国;时振富;李桂玲;郭战军;邹颖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医院后勤服务外包之风险管理初探

    随着新一轮医改的不断深入,目前越来越多的医院将价值链中原本由医院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医疗业务和基于医疗技术服务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外包给医院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使医院通过重组价值链、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并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这既符合国际先进的医院管理趋势,也便于医院更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专注于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作者:叶华;陈群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儿童诊疗环境设计

    基于对儿童行为和心理特征的研究,引入马斯洛需求理论,探讨儿童对诊疗环境的特殊需求,以此为基础提出满足儿童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不同需求的儿童诊疗环境设计的人文表达要求。并介绍了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诊疗环境设计工作中开展的一些具体实践。

    作者:唐燕;奚益群;乔蓉;张志毅;金广予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现代医院运营与管理高端论坛与培训及会议安排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教学医院规范化临床基本技能培训模式优化与应用

    重点介绍了长海医院临床基本技能培训的做法,即从教学内容、条件建设、师资素质、教学方式、考核体系、激励机制等6个方面进行优化管理,探索建立临床技能教学新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从而完善了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培训体系。

    作者:丁鸿;范群铭;李全;孙金海;袁鹏群;潘晨;赵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关于提高住院医师临床带教师资素质和能力的研究

    2013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1],标志着我国较为完善的国家医学教育体系就此建立。住院医师培训以在临床有关科室轮转为主,在参加规范化培训过程中,除了接触患者,接触多的就是带教老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师资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培养合格住院医师的重要保障[2-4]。但如何不断提升带教师资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研究自2013年1月,对在培住院医师及临床带教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实施了针对性的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王磊;霍墨菲;王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更正

    本刊2015年第6期(第31卷第6期)411页《北京朝阳医院医联体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作者信息中“侯生财”更正为“侯生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郑重声明

    近期,有单位、个人假冒本刊名义开设投稿网站,给作者、读者带来困惑甚至造成损失,严重损害本刊声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