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夜班工作扰乱了护理人员的生物钟和生活节律,给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带来诸多不利影响[1]。有研究表明,影响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主动承担夜班岗位的主要因素是夜班工作容易出现差错,易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60%的护理差错事故发生在夜班,这给护士主动承担夜班岗位带来巨大压力[2]。另有研究表明,只有14.5%的护士愿意承担夜班岗位,大多数夜班岗位由低年资护士承担,一定程度影响夜班岗位的护理质量[3]。为了解决这一护理管理难题,我院根据护理岗位风险等级、护士能级、夜班频次与数量的不同,探讨护士夜班绩效复合杠杆系数模式,研究制定了《护理夜班岗位绩效实施方案》。该方案旨在使用三个系数(护理岗位风险强度系数、护理人员能级系数、夜班频次系数)激励临床一线各能级护理人员主动承担夜班岗位,为患者提供连续性优质护理服务,建立公平公正、合理有效的夜班绩效奖励模式,从而提升夜班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服务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赵青;陈燕;赵霞;范红;李慎美;韩俊洁;苏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基于对儿童行为和心理特征的研究,引入马斯洛需求理论,探讨儿童对诊疗环境的特殊需求,以此为基础提出满足儿童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不同需求的儿童诊疗环境设计的人文表达要求。并介绍了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诊疗环境设计工作中开展的一些具体实践。
作者:唐燕;奚益群;乔蓉;张志毅;金广予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本研究通过调研了解到,城市医患信任危机在于过度倚重技术信任,而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双重缺失,造成医患信任的稳定性不高。在卫生领域存在较为突出的“父爱式政府创新”,由于缺乏解决社会问题的针对性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和公众预期的落差,进一步侵蚀制度的合法性,加剧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政府构建医患信任时必须考虑的应然责任。
作者:郭蕊;吕兆丰;王晓燕;莫陶欣;郝晋;李一帆;苗京楠;刘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本刊2015年第6期(第31卷第6期)411页《北京朝阳医院医联体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作者信息中“侯生财”更正为“侯生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新媒体时代,在“破窗效应”和“蝴蝶效应”的作用下,虚假信息和负面信息给医患关系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公众的从众心理和宣泄需要、网络信息发布与传播的随意性和监管与惩罚机制的缺失是导致“破窗效应”和“蝴蝶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新媒体,运用新媒体改善医患关系,利用新媒体发出声音,引导舆论,化解危机,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和理性的舆论环境,促使医患关系回归正常。
作者:向雅倩;张韦;黄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充足的人力资源、稳定的护理团队对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护理人员流失已成为全球护理事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内此现象更为严峻[1]。因此,如何保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并激发其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之更好地完成工作,成为现代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目前国内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在岗位、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困惑,具体表现为护理岗位界定不清,现有的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体系不能完全反映不同岗位的真实价值,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这使得护士缺乏组织公平感与成就感,导致工作积极性、满意度下降,加重了护士的流失,进而影响了临床护理质量与安全[2-3]。
作者:邵荣雅;冯志仙;黄丽华;邵乐文;章梅云;徐红;沈丽娜;赵雪红;梁迎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指出“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构建各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1]。为推动分级诊疗,我院在2年前开展了医联体的试点工作,医联体试点建设两年以来,“双向转诊、资源配置、优势互补”等作用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尤其是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的开通,为各级医疗机构合理分流患者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我院作为北京市早开始试点医联体建设的医疗机构,在试点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也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实践为进一步的试点探索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茜;李凤如;史培娜;崔玫;金宗平;王秋樵;刘建;辛有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近期,有单位、个人假冒本刊名义开设投稿网站,给作者、读者带来困惑甚至造成损失,严重损害本刊声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论述了法治是实现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途径。提出应完善医药卫生立法,从法律层面上严格规定医患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将医疗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同时,应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培养民众的法律意识以依法维权,在法治的环境中构建良好的医疗秩序和医患关系。
作者:王海容;程文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2009年8月我国正式启动基本药物制度,经过5年的不断探索,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正逐步充实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也已基本建立。现阶段如何继续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即在夯实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与基本药物制度同步进行的,我国医疗体系改革中的医联体建设正在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路径,即通过医联体内管理体制、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重塑,突破单体医疗机构自身难以突破的障碍,超越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在自身体系内无法超越的包括目录、招标采购、使用等一系列瓶颈问题的束缚。为探寻基本药物制度与医联体建设的桥梁,课题组以辽宁省某地级市医院集团内2家三级医院、1家二级医院和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研究对象,以2011年和2012年为时间线索,重点分析了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托医联体,探索性地提出了对于这些问题解决的建议。
作者:蔡源益;邹长青;宋杨;吴华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医德规范作为他律的行为准则,对于维系医患信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比较分析国内外医德规范的信任内容、实地调查首都城市大医院医患信任和医德品质现状的基础上,从内、外因的角度辨析医德规范应用中医患信任“善”意不足的原因,后从他律入手,提出完善医德规范对医患信任“品塑”功能的对策建议。
作者:梁立智;王晓燕;莫陶欣;郝晋;苗京楠;李一帆;刘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介绍浙江省遂昌县挂靠县中医院成立县社区卫生总院,负责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财、物统筹管理的改革做法,着重分析其利弊,认为在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建立区域纵向医疗联合体的改革,应注意“强基层、利百姓”的定位需明确,权益和责任需一致,在患者就诊以及人员、设施设备、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需加强功能整合和资源共享。
作者:叶水福;周兴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201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组建了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开始了公立医院改革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本研究介绍了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在管理上的目标定位、管理机构、网络体系、共享机制等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并在总结成效的基础上思考了这种集团运作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作者:倪鑫;刘永;田剑;王辉;沈颖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天津市医疗纠纷调解工作经过6年的创新实践,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大量医疗纠纷得到有效化解。随着社会不断变革,群众维权意识加强,医疗纠纷呈现一系列新的变化,调解难度日益加大。2014年5月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天津召开了全国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现场会,会上明确表示将在全国推广天津经验。本研究通过对天津医疗纠纷调解办法的分析,探讨如何借鉴天津市的工作经验。
作者:杨磊;刘建国;时振富;李桂玲;郭战军;邹颖 刊期: 2015年第09期
2014年3月22日,《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指出,在中国,病人看病需要漫长的等待,看医生的时间却很短,他们对医生开出的昂贵检查和药物心存疑虑,认为医生和医院会从中获取暴利。解决医患关系问题可能有很多方法,但“医学教育当然可以有所改变为解决问题贡献力量[1]。”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都在进行医学人文教育,但不能否认的一点是,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是造成医患不信任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拟在调研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医患不信任的现状和原因,并从医学模式和医学人文教育的角度说明解决问题的一个途径。
作者:李亚明;吕兆丰;王晓燕;莫陶欣;郝晋;李一帆;苗京楠;刘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医院的内部系统管理与协调,流程组织与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健全完善医院内部决策和制约机制,是当前医改关于探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因此,本研究借鉴其他领域中管理监督方面成功有效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分析方法(HACCP),采用德尔菲法获得决策管理监督环节中的关键因素,提出实施操作流程,构建医院决策管理溯源机制新模式,以期促进医院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实现决策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孙圣凯;宋菲;陈孝储;杨震;王振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我国分级诊疗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加快分级诊疗工作,实现资源、服务和患者下沉,解决困扰居民的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是卫生决策者面临的重大决策问题。本研究分析了我国分级诊疗工作的难点,并基于分析对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提出了近期和中远期政策建议,包括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分步实施分级诊疗,建立相关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社会宣传和医患教育等。
作者:赵琨;肖月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在明确分级诊疗概念的基础上,将分级诊疗的概念与国外分级诊疗有近似意义的整合型服务提供、协同医疗服务等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诊疗服务体系整合的理论,阐述构建和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理论框架。现阶段我国分级诊疗体系是通过有效布局资源和服务体系,整合诊疗服务流程,实现医疗资源、服务和患者的合理下沉,为患者提供便捷价廉的适宜服务,终实现诊疗服务体系效率优化。
作者:肖月;赵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运用不同方法分析河南省2012年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病床利用效率,发现当前病床利用上的问题,为合理配置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静态床位利用模型法(SBMA)和秩和比法(RSR)对《2012年河南省卫生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进行规化,综合分析病床利用效率。结果河南省2012年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中,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所、站)2类医疗卫生机构病床利用率较高。其他机构(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类医疗卫生机构病床利用率较低。结论河南省2012年病床利用总体上较为高效,但不同医疗机构差异显著,基层医疗机构有待加强。
作者:邢丹;田庆丰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