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辽宁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0-1719
  • 国内刊号:21-1128/R
  • 影响因子:0.81
  • 创刊:1958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87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医学
辽宁中医杂志   2004年8期文献
  • 生精养育汤改善睾丸生精功能的临床观察

    运用自拟生精养育汤治疗男性不育症420例,不仅对不育患者的精液常规化验进行了治疗前后的对比,而且将不育患者分为精子成熟障碍和睾丸生精功能低下二型.观察了生精功能低下型的等级分布情况和精子成熟障碍型病例生精细胞层次分布情况.总结出生精养育汤对不同原因而致的不育效果不尽相同.对精子成熟障碍和轻型生精功能低下型效果明显.

    作者:马伟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自拟清咽雾化剂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临床中慢性咽炎由于反复发作治疗较为棘手,湖北地区名老中医,我院徐精诚教授从医五十余载,自拟利咽汤治疗慢性咽炎效果满意,但部分患者因各种因素服汤剂有困难,我们将利咽汤改制为清咽雾化剂,通过超声波雾化器雾化治疗慢性咽炎,自2002年3月-2003年12月,治疗3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祁友松;全国芳;付艾妮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与中药药酒内服、消痹膏外贴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推拿疗法配合中药药酒内服、消痹膏外贴综合治疗(A组)8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并与推拿疗法配合中药药酒内服(B组)74例,推拿疗法配合消痹膏外贴(C组)60例进行比较.结果: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C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突出中医特色,标本兼治,彻底根除病邪、病根,疗效显著.

    作者:刘小刚;崔箭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中医治疗肺心病高粘滞血症60例

    肺心病患者因长期肺瘀血导致高粘滞血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即使在病情缓解时,亦有乏力,头晕、耐受力下降等症状.此时,用中药治疗,能有效缓解高粘滞状态,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次数.

    作者:武斌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生脉散(或参脉针)联合复方丹参针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A组治疗组4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中药生脉散为主方和复方丹参针对照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B组治疗组2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脉针和复方丹参针;对照组20例常规西药治疗.结果:A组治疗组降低PBG总有效率95%,对照组降低PBG总有效率73.3%(P<0.05);B组治疗组降低FBG总有效率95%,对照组降低FBG总有效率80%(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可提高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

    作者:江茹菲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复方三七片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40例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将4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50~70岁,平均60岁;病程1~3周,平均2周.其中L1为2例,L2为26例,X光片显示均为椎体契型样变压缩为1/3~1/2.

    作者:李朝旭;白元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补中益气汤治疗妇女外阴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妇女外阴复发性尖锐湿疣.结果:治疗组48例,总有效率97.92%;对照组45例,总有效率84.44%.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妇女外阴复发性尖锐湿疣,可以有效地提高该病的治愈率,并且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毒、抗菌之效,明显抑制复发.

    作者:冯欢;张海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川芎嗪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预防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预防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3例尚未出现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川芎嗪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8例).所有患者均需进行治疗前后和追踪随访紫癜、胃肠道症状、关节症状及尿常规监测.结果:治疗组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为22.9%(8/35例),而对照组为53.6%(15/28例),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对于两组紫癜性肾炎病人,治疗组病情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川芎嗪能明显缩短过敏性紫癜患儿紫癜消失时间(P<0.01)及胃肠道和关节症状的缓解时间(P<0.05),且能预防儿童过繁性紫癜复发(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川芎嗪能有效、安全地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发生.

    作者:胡小英;许华;许双虹;莫清萍;章文平;陈晓刚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强心冲剂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强心冲剂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具有益气养心、化痰祛瘀作用的强心冲剂(由补中益气汤和温胆汤化裁而成)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0例,并与传统改善心功能西药(地高辛、双氢克尿噻和安体舒通、消心痛)治疗30例相对照.利用超声多普勒技术检测治疗前后心功能(包括收缩和舒张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6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其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血流速度E/A比值治疗前后有显著提高(P<0.05或P<0.01),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强心冲剂能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

    作者:邓斌;何绪屏;陈芸;杨曙东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壮医药线点灸合独活寄生汤治疗慢性腰腿痛疗效观察

    采用壮医药线点灸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慢性腰腿痛56例,并与单纯口服独活寄生汤治疗30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作者:李珪;牙廷艺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无排卵型子宫出血的治疗体会

    无排卵型子宫出血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85%,主要发生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祖国医学认为其属于崩漏范畴,其发病机制为冲任损伤,不能固摄,血随经下,以致血离其经,甚或瘀血内停,新血不得归经再生所致.而导致冲任损伤的主要原因为脾肾亏虚.为了探讨无排卵型子宫出血的适宜治疗方法,笔者将198例功血患者经诊刮送病检为无分泌期改变,或测基础体温为单项等方法明确为无排卵型功血,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中草药止血固本法及西药性激素治疗,对其治愈好转率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安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归脾汤治疗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2例

    笔者自1996年开始,应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共32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语琪;孙海琨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中药保留灌肠加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西医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笔者于1999-2003年,收治慢性盆腔炎120例,随机选择80例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加理疗,临床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庆秀;乔平;李咏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首乌降压胶囊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首乌降压胶囊对二肾一夹(简称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机制.方法:以SD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选用大鼠血压、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来研究首乌降压胶囊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将大鼠(n=3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首乌降压胶囊高剂量组(简称首高组)、首乌降压胶囊低剂量组(简称首低组)、卡托普利组,每组8只,另假手术组8只,共40只.结果: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血浆和肾脏组织PRA、AngⅡ、ALD等异常,这些变化是肾性高血压大鼠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首乌降压胶囊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有一定的改善和降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及肾脏组织PRA、AngⅡ、ALD的水平相关.

    作者:张笑丽;韩景辉;杨瑞霞;刘子旺;杨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溢尿停对实验性脾虚SD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溢尿停对实验性脾虚SD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以脾虚SD大鼠模型为载体,选择反应脾气虚主要病理改变的几个生化指标,从一个角度初步探讨该制剂对应力性溢尿症病机的影响.结果:溢尿停能改善大黄泻下法脾虚SD大鼠模型症状及病情,提高脾虚SD大鼠的血清木糖含量、血清淀粉酶含量、尿木糖排泄率.结论:溢尿停对大黄泻下法脾虚SD大鼠的模型症状及病情可能有治疗作用.

    作者:张翥;马继伟;李寅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中医体质类型的常模

    中医体质类型常模思想的提出,使中医体质分型的研究有总的方向可以遵循,有助于实现体质分型的标准化、规范化.从中医体质类型常模的含义、建立中医不同体质类型常模的原因及方法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构建常模在中医体质分型研究中的重要性.

    作者:王睿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急性会厌炎临床述评

    汇总了近年来有关急性会厌炎文献资料,从发病季节性、发病原因、临床分型、诊断、药物治疗、喉梗阻原因、建立人工气道的问题、中医临床认识等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中西医结合研究设想以及在中医院开展治疗此喉科急诊必备条件.

    作者:王东方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李祥云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的经验

    输卵管梗阻,是造成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据有关报道因输卵管因素致不孕占不孕症的20%~50%[1].引起输卵管不能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病原体感染、盆腔炎波及、人流术后感染、结核菌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息肉等。

    作者:冯锡明;李祥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刘国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经验

    介绍刘国强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刘教授治疗注重祛除湿邪,攻下排毒,结合临床化验,抓住治疗时机,根据现代药理研究,适当加减用药,提出明明白白治乙型肝炎,这些都是治疗本病的可贵经验.

    作者:叶峥嵘;谢立芳;杜卫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时振声治疗肾病方剂学应用的特色

    介绍时振声治疗肾病应用的方剂学特点,从方剂应用分类特点、重视泻火类方剂的应用、临床重视辨病与辨证选方及经典名方新用四个方面,探讨了时振声肾病方剂学应用学术思想,对于提高肾脏疾病的治疗水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傅文录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HPLC测定复方通便片中大黄酸的含量

    目的:为制订复方通便片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用HPLC方法对制剂中番泻叶中所含的大黄酸进行含量测定研究,检测波长为440nm.理论板数按大黄酸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并经方法学考察,该方法可行,能有效地控制成品的质量.

    作者:李贺君;吴宏丽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槟榔七味丸质量标准研究

    槟榔七味丸由槟榔、肉桂、荜茇、白卤砂、石榴子、干姜、白豆蔻等7味中药组成,具有祛寒补肾的功效.用于治疗肾寒肾虚,腰腿疼痛等症.本文采用显微鉴别法鉴别槟榔、白豆蔻;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肉桂、干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荜茇中胡椒碱的含量,为该制剂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作者:王怡君;辛向群;宋长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黄连胶囊中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中成药双黄连胶囊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C18(250mm ×4.6mm,5μm)柱,以水-乙腈-冰醋酸(92:7: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6nm,流速1.0ml/min.结果:绿原酸在0.11~0.55μg,都与相应的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11%,RSD为0.58%(n=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双黄连胶囊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继英;赵辉;单振顺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针灸治疗胰岛素抵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胰岛素抵抗(IR)的研究是目前临床所瞩目的课题,对胰岛素抵抗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方法.针灸治疗胰岛素抵抗的报道极少,本文试图从针刺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角度来阐明针刺防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理、相互关系.就近5年来,针灸治疗胰岛素抵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报道综述如下.

    作者:刘淑杰;吴跃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生存质量与中医的关系及在中医的运用

    阐述生存质量与中医基础理论、临床的关系及生存质量在中医中的运用.

    作者:项凤梅;符林春;王永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谈神经性耳鸣的中医治疗思路

    耳鸣,指患者自觉耳内有鸣响的感觉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的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症状,通常伴有烦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娱乐和社会交往.据临床统计,17%~20%的成人有耳鸣,65岁以上老人发生率可达28%,耳疾患中耳鸣出现率高达85%[1].目前,对其机理不甚明了,现代医学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耳鸣具有独到之处,能弥补西药治疗上的不足,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兴强;亓卫东;杨光;李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卵巢早衰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卵巢早衰(POF)系一种多病因所致的卵巢功能衰竭,是指月经初潮年龄正常或青春期延迟,第二性征发育正常的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持续闭经和性器官萎缩,并伴有FSH和LH升高,而雌激素降低的综合征.其相关病因多而复杂,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该文从中西医结合角度综述了近10年来关于卵巢早衰的病因病机、辨病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夏天;韩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固定骨折方法探析

    例举各种骨折固定方法的特点和适应症.提倡具有不开刀、痛苦小、费用低、疗程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方法.同时阐述在强调微创骨科手术的同时纠正一些偏差和误区,从而使骨折治疗有更大的进展.

    作者:苏继承;张广智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128例为治疗组,并随机抽取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用盐酸氟桂嗪治疗.结果:治疗组128例中,总有效118例,有效率为92.03%.对照组40例,总有效31例,有效率为77.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作者:韩月珍;付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误诊为心绞痛的食管源性胸痛14例

    食管源性胸痛多由返流性食道炎及食道平滑肌痉挛引?起,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疼痛,严重时可为剧烈疼痛,甚至可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颈部、牙齿、耳后等地方,酷似心绞痛.多数患者伴有烧心、反酸症,临床较易与心绞痛鉴别.但有些患者无明显伴随症状,且多为老年人,兼备冠心病的多种危险因素,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能缓解疼痛,心电图检查多有ST-T非特异性改变,临床易与心绞痛混淆.笔者中西医相结合治疗了被误诊为心绞痛的食管源性胸痛1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淑芳;冯彩琴;朱文斌;卢化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笔者自2000年10月-2003年10月,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西药综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希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应用变法治疗脾胃病析义

    中医治病,要知常达变,然而常法易知,变法难达.笔者经过20余年的专科实践,深深体会到应用变法治疗脾胃病的实际意义.现就点滴体会介绍于同道,以冀举一反三,少走弯路;亦避免矫枉过正、顾此失彼,因噎废食,从而达到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目的.

    作者:周晓虹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乌鸡白凤丸新用

    根据乌鸡白凤丸的药物组成和功能主治,将其用于内科腹胀、泄泻、咳嗽的治疗,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姚黎;唐玲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经霜老丝瓜治疗慢性咽喉炎

    中医认为,慢性咽喉炎是由于体内的热毒向上蔓延到咽喉,造成咽喉部位经络不通畅而产生的一种病症.笔者用经霜老丝瓜治疗慢性咽喉炎,疗效十分明显.

    作者:邵俊惠;宋筱宁;于雪农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溃疡散治疗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临床主要表现为节律性上腹部疼痛,具有周期性发作的特点,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狭窄,少数病人,存在溃疡恶变的可能,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中医学将其归属胃痛或胃脘痛的范畴,且与血证有关.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原因,其次是胃酸分泌过多,非甾体抗炎药运用过多,还有应激和心理因素,饮食因素,遗传因素,吸烟等等.

    作者:张建华;解承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产后身痛36例

    笔者自2001年以来用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产后身痛3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慧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

    斑秃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中青年,笔者近年来收治了15例脱发患者,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秀兰;王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施护

    自2000年6月-2003年6月,笔者对4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爱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针刺 捏脊 走罐相结合治疗腰肌劳损76例

    腰肌劳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病人长期腰痛.多由急性腰扭伤未获得及时而有效的治疗,损伤未及时恢复,或反复多次的腰部扭伤,或久坐久立,或长期劳累过度等所致.笔者于1998年9月-2003年10月,采用针刺结合捏脊、走罐治疗腰肌劳损7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伟;陈勇;张奕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着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综合征,属祖国医学痹症范畴.笔者按疼痛部位的所在经络分型,以循经取穴为主,以经络辨证取穴为辅,对32例坐骨神经痛患者进行针刺疗效观察,并以中药汤剂辨证治疗的30例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成勉;尹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针挑疗法治疗不射精症628例

    不射精症,属男性性功能障碍,是不育症中的主要类型之一,多采用药物或针灸等综合性治疗.自1997年11月-2003年3月,我院不育症专科门诊,以中西医结合的针挑疗法治疗628例,疗效满意,兹报道如下.

    作者:吕纪轩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电针加心理疏导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笔者自2000年以来,以电针加心理疏导治疗中风19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相永梅;殷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循经推拿配合针刺治疗肥胖症80例

    1临床资料笔者观察80例,均为女性,年龄18~56岁.标准体重计算方法为: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1],若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排除肌肉发达或水分潴留因素即为研究对象.

    作者:王少军;郭辉;王立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便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天枢穴为主对中风恢复期便秘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比观察近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观察,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双侧天枢穴为主是治疗中风恢复期便秘的良好方法.

    作者:崔海;张海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寒热真假紧要处(下)--火神派案例赏析之五

    上期医话介绍了火神派两则真寒假热、阴极似阳的治案,现在再介绍两则真热假寒、阳极似阴案例,两相对比,有助于我们体会其辨识寒热真假的功夫.

    作者:张存悌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软脉煎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为了探讨具有补肾益气作用的中药复方软脉煎干预动脉硬化(AS)的作用,主要是对颈AS患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的变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以及中医辨证分值.方法:采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有颈AS证据,且符合中医肾气虚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治疗前、后颈AS灶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硝酸还原酶法测一氧化氮(NO),放免法测内皮素(ET)以及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辨证分值,并设舒降之(辛伐他汀)组进行对照.结果:AS患者应用软脉煎治疗后,其颈动脉IMT减小(P<0.01),粥样斑块面积缩小(P<0.05),舒降之对照组无上述作用.治疗前后血清ox-LDL、ET、NO、ET/NO的变化无显著意义(P>0.05).软脉煎组治疗后中医症候分值明显改善且优于舒降之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软脉煎能使AS病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消退,同时说明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作者:顾耘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医学模式变迁的人文思考

    中国民族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引领着中国医学模式的变迁,具有深远的当代价值.从世界医学模式的变迁、天人合一对中国医学的影响以及天人合一的当代价值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

    作者:郑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四物汤的发展及临床引申应用刍议--李祥云妇科经验系列报道(2)

    介绍了四物汤的沿革,现代研究,重点阐述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加减变化特点.

    作者:李祥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消托补并重治疗痤疮

    消托补为治疗疮痒的总则,但亦可应用于治疗痤疮,临床中很多医家以消法为重,有的甚至只用消法,显而易见,这种片面强调的治疗方法是不对的.但也有部分医家消、托、补并重治疗痤疮.现就近几年来痤疮内治方面的文章分析整理综述.

    作者:杨骥;张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读《朱良春杂病廉验特色发挥》一书感怀

    中医古籍出版社近面世之<朱良春杂病廉验特色发挥>一书26万字,乃我国名医朱良春教授之入室弟子邱志济历四年余艰辛写成,作者邱君既得朱老之薪传,又在继承中大胆创新,更有独辟蹊径,发扬师之特色之处,全书50篇文论,集50余种杂病难症之治疗特色,其中颇多摘奇探幽,揭未传之秘,发未发之意,更有世所不传之秘、廉验之的实用简方、单方、验方,尤其是丸散膏丹的妙用和实用,确为青壮年后学者解难析疑,另辟治疗杂病之途径,提供颇多借鉴,本书理论联系实际,继承重在创新,特色重在廉验,每论一病、一症的治疗特色,理、法、方、药一应俱全,既能旁证博引,又能抒发己见,其学术价值之高在于把继承和创新的紧密关系作为阐述重心,使读者对诸多杂病难症治疗的疑难之处,如结斯解,未尝不抚案称快.

    作者:谢海洲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