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溃疡散治疗消化性溃疡

张建华;解承林

关键词:溃疡散, 治疗, 消化性溃疡,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胃酸分泌过多, 非甾体抗炎药, 幽门狭窄, 饮食因素, 遗传因素, 心理因素, 临床表现, 腹部疼痛, 周期性, 中医学, 胃脘痛, 节律性, 运用, 应激, 血证, 吸烟
摘要:消化性溃疡临床主要表现为节律性上腹部疼痛,具有周期性发作的特点,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狭窄,少数病人,存在溃疡恶变的可能,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中医学将其归属胃痛或胃脘痛的范畴,且与血证有关.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原因,其次是胃酸分泌过多,非甾体抗炎药运用过多,还有应激和心理因素,饮食因素,遗传因素,吸烟等等.
辽宁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首乌降压胶囊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首乌降压胶囊对二肾一夹(简称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机制.方法:以SD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选用大鼠血压、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来研究首乌降压胶囊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将大鼠(n=3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首乌降压胶囊高剂量组(简称首高组)、首乌降压胶囊低剂量组(简称首低组)、卡托普利组,每组8只,另假手术组8只,共40只.结果: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血浆和肾脏组织PRA、AngⅡ、ALD等异常,这些变化是肾性高血压大鼠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首乌降压胶囊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有一定的改善和降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及肾脏组织PRA、AngⅡ、ALD的水平相关.

    作者:张笑丽;韩景辉;杨瑞霞;刘子旺;杨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溃疡散治疗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临床主要表现为节律性上腹部疼痛,具有周期性发作的特点,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狭窄,少数病人,存在溃疡恶变的可能,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中医学将其归属胃痛或胃脘痛的范畴,且与血证有关.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原因,其次是胃酸分泌过多,非甾体抗炎药运用过多,还有应激和心理因素,饮食因素,遗传因素,吸烟等等.

    作者:张建华;解承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刘国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经验

    介绍刘国强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刘教授治疗注重祛除湿邪,攻下排毒,结合临床化验,抓住治疗时机,根据现代药理研究,适当加减用药,提出明明白白治乙型肝炎,这些都是治疗本病的可贵经验.

    作者:叶峥嵘;谢立芳;杜卫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溢尿停对实验性脾虚SD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溢尿停对实验性脾虚SD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以脾虚SD大鼠模型为载体,选择反应脾气虚主要病理改变的几个生化指标,从一个角度初步探讨该制剂对应力性溢尿症病机的影响.结果:溢尿停能改善大黄泻下法脾虚SD大鼠模型症状及病情,提高脾虚SD大鼠的血清木糖含量、血清淀粉酶含量、尿木糖排泄率.结论:溢尿停对大黄泻下法脾虚SD大鼠的模型症状及病情可能有治疗作用.

    作者:张翥;马继伟;李寅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生脉散(或参脉针)联合复方丹参针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A组治疗组4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中药生脉散为主方和复方丹参针对照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B组治疗组2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脉针和复方丹参针;对照组20例常规西药治疗.结果:A组治疗组降低PBG总有效率95%,对照组降低PBG总有效率73.3%(P<0.05);B组治疗组降低FBG总有效率95%,对照组降低FBG总有效率80%(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可提高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

    作者:江茹菲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着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综合征,属祖国医学痹症范畴.笔者按疼痛部位的所在经络分型,以循经取穴为主,以经络辨证取穴为辅,对32例坐骨神经痛患者进行针刺疗效观察,并以中药汤剂辨证治疗的30例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成勉;尹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生精养育汤改善睾丸生精功能的临床观察

    运用自拟生精养育汤治疗男性不育症420例,不仅对不育患者的精液常规化验进行了治疗前后的对比,而且将不育患者分为精子成熟障碍和睾丸生精功能低下二型.观察了生精功能低下型的等级分布情况和精子成熟障碍型病例生精细胞层次分布情况.总结出生精养育汤对不同原因而致的不育效果不尽相同.对精子成熟障碍和轻型生精功能低下型效果明显.

    作者:马伟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应用变法治疗脾胃病析义

    中医治病,要知常达变,然而常法易知,变法难达.笔者经过20余年的专科实践,深深体会到应用变法治疗脾胃病的实际意义.现就点滴体会介绍于同道,以冀举一反三,少走弯路;亦避免矫枉过正、顾此失彼,因噎废食,从而达到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目的.

    作者:周晓虹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针挑疗法治疗不射精症628例

    不射精症,属男性性功能障碍,是不育症中的主要类型之一,多采用药物或针灸等综合性治疗.自1997年11月-2003年3月,我院不育症专科门诊,以中西医结合的针挑疗法治疗628例,疗效满意,兹报道如下.

    作者:吕纪轩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128例为治疗组,并随机抽取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用盐酸氟桂嗪治疗.结果:治疗组128例中,总有效118例,有效率为92.03%.对照组40例,总有效31例,有效率为77.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作者:韩月珍;付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急性会厌炎临床述评

    汇总了近年来有关急性会厌炎文献资料,从发病季节性、发病原因、临床分型、诊断、药物治疗、喉梗阻原因、建立人工气道的问题、中医临床认识等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中西医结合研究设想以及在中医院开展治疗此喉科急诊必备条件.

    作者:王东方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循经推拿配合针刺治疗肥胖症80例

    1临床资料笔者观察80例,均为女性,年龄18~56岁.标准体重计算方法为: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1],若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排除肌肉发达或水分潴留因素即为研究对象.

    作者:王少军;郭辉;王立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生存质量与中医的关系及在中医的运用

    阐述生存质量与中医基础理论、临床的关系及生存质量在中医中的运用.

    作者:项凤梅;符林春;王永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补中益气汤治疗妇女外阴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妇女外阴复发性尖锐湿疣.结果:治疗组48例,总有效率97.92%;对照组45例,总有效率84.44%.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妇女外阴复发性尖锐湿疣,可以有效地提高该病的治愈率,并且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毒、抗菌之效,明显抑制复发.

    作者:冯欢;张海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自拟清咽雾化剂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临床中慢性咽炎由于反复发作治疗较为棘手,湖北地区名老中医,我院徐精诚教授从医五十余载,自拟利咽汤治疗慢性咽炎效果满意,但部分患者因各种因素服汤剂有困难,我们将利咽汤改制为清咽雾化剂,通过超声波雾化器雾化治疗慢性咽炎,自2002年3月-2003年12月,治疗3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祁友松;全国芳;付艾妮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寒热真假紧要处(下)--火神派案例赏析之五

    上期医话介绍了火神派两则真寒假热、阴极似阳的治案,现在再介绍两则真热假寒、阳极似阴案例,两相对比,有助于我们体会其辨识寒热真假的功夫.

    作者:张存悌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中医体质类型的常模

    中医体质类型常模思想的提出,使中医体质分型的研究有总的方向可以遵循,有助于实现体质分型的标准化、规范化.从中医体质类型常模的含义、建立中医不同体质类型常模的原因及方法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构建常模在中医体质分型研究中的重要性.

    作者:王睿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卵巢早衰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卵巢早衰(POF)系一种多病因所致的卵巢功能衰竭,是指月经初潮年龄正常或青春期延迟,第二性征发育正常的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持续闭经和性器官萎缩,并伴有FSH和LH升高,而雌激素降低的综合征.其相关病因多而复杂,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该文从中西医结合角度综述了近10年来关于卵巢早衰的病因病机、辨病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夏天;韩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电针加心理疏导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笔者自2000年以来,以电针加心理疏导治疗中风19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相永梅;殷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针灸治疗胰岛素抵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胰岛素抵抗(IR)的研究是目前临床所瞩目的课题,对胰岛素抵抗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方法.针灸治疗胰岛素抵抗的报道极少,本文试图从针刺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角度来阐明针刺防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理、相互关系.就近5年来,针灸治疗胰岛素抵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报道综述如下.

    作者:刘淑杰;吴跃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