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和营通气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醋酸扭体法诱导小鼠疼痛模型;用二甲苯、鸡蛋清作致炎剂引起小鼠炎症模型;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浸泡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用外力打击致家兔急性软组织挫伤模型.结果:和营通气片能明显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减轻二甲苯引起的小鼠的耳廓肿胀及蛋清引起的大鼠足踝肿胀;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并促进家兔急性软组织挫伤修复.结论:和营通气片具有镇痛、抗炎、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活血化瘀作用.
作者:张朝驹;李孝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确定太白洋参药材适宜的采收季节和合理的炮制方法,为太白洋参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不同采收季节和不同方法炮制的9种太白洋参样品运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氨基酸分析测定.结果:秋季采收太白洋参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酒蒸炮制品均较清蒸炮制品和未炮制品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和总氮基酸含量高.结论:太白洋参宜在秋季植物未完全枯萎时采收.
作者:范少敏;雷国莲;李智勇;岳若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运用不同方法制备糖尿病肠病大鼠模型以得出理想的造模方法.方法:在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基础上,分别西药肌注及中药苦寒泻下的方法造模,对大鼠便稀度进行分级,并测定大鼠血浆胃肠激素(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的水平变化.结果:利血平组及氢化可的松加用利血平组较其他各组造模后稀便级升高(P<0.01),这两组中大鼠生长抑素增高及胃泌素和胃动素降低较其他各组明显(P<0.01).利血平组死亡率较高(30%).结论:氢化可的松加利血平肌注是制备糖尿病肠病大鼠模型理想的方法.
作者:蔡润策;于世家;侯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近年来我国在防治失重生理适应方面展开了探索性研究,西医重视其机理的探讨,中医重视寻找有效的对抗方法.依据中医基本理论对失重生理适应进行了初步的辨证研究,其次开展了对抗失重生理适应的中药和其他治疗方法的研究.但中医药在此领域的研究仍存在问题:辨证与组方未能有机结合、缺乏复方作用机理的探讨、缺乏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为此,作者提出以下研究思路供参考:以失重生理适应的病机为基础,对证选方进行研究;以失重生理适应的西医病理为参照,结合其中医证型进行研究.
作者:张林;谢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TA术后血府逐瘀胶囊药物血清对兔VSMC分泌M1P-1、MCP-1的影响.方法:首先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运用球囊原位扩张和喂饲高脂饲料致PrA术后再狭窄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含血府逐瘀胶囊和西药组(普伐他汀、巴米尔)的饲料进行治疗4周,获取模型动物和给药动物血清;采用ELISA法观察药物血清作用12h、24h时,对兔VSMC分泌MIP-1、MCP-1的影响.结果:①血府逐瘀胶囊和西药组药物血清作用12h均能显著抑制VSMC分泌MIP-1,与模型血清组比较,P<0.05;但随作用时间的延长,24h血府逐瘀胶囊未显示出抑制作用,而西药组仍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两者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二组药物血清作用12h、24h均未显示出抑制VSMC分泌MCP-1的作用.结论:①血府逐瘀胶囊具有抑制VSMC分泌MIP-1的作用,但随作用时间的延长作用逐渐减弱,比西药(普伐他汀、巴米尔)的作用差;②验证了普伐他汀、巴米尔具有抑制炎症反应作用,同时也为血清药理学的合理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佐证.
作者:彭哲;王硕仁;李秋梅;牛福玲;崔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补肾健脾中药吸收后不同浓度血清对离体大鼠成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Smad2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补肾健脾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P)的作用机制.材料方法:采用胶原-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新生大鼠的成骨细胞(rOB),用改良钙钻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鉴定rOB;以补肾健脾药物吸收后药物血清,加入体外培养的rOB中进行培养,分别以RT-PCR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rOB的Srnad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补肾健脾吸收后药物血清可上调rOB的Smad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P<0.01).结论:补肾健脾中药通过诱导rOB TGF-β1的信号转导分子Smad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促进rOB的增长与分化.
作者:任艳玲;郑洪新;杜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制造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方法:反复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制造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采用HE染色和尼氏体染色方法,比较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数明显降低.
作者:林海;张壮;孙塑伦;崔巍;高颖;闫颜芳;赵彦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tosum(Willd.)MB.的干燥地上部分,目前也有以菊科植物刻叶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Bge.)Kitam.的干燥地上部分作为小蓟入药.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炭用.刺儿菜在不同地区别名不同:小蓟,刺刺菜(江苏),野红花(四川),大小蓟(河北),小刺盖(贵州),青青菜(山东).
作者:陈毓;丁安伟;杨星昊;张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肾脏疾病晚期,肾功能减退体内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引起的一系列全身中毒症状,而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水肿、癃闭、淋证等病证久治不愈转化形成,主要病理机制是脾肾两脏受损湿毒浊邪内停.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水,纳气,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两者生理上互根互用,病理上互损互衰,久之则形成脾肾两虚,阴阳俱虚并见,因此在治疗上补脾益肾,是施治原则,临床准确辨证、精选方药,获效显著.兹刍议于下.
作者:郭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癌痛宁散对癌性疼痛患者的止痛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共治疗癌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癌痛宁散组(治疗组)45例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组(对照组)15例.用药前及用药后记录疼痛强度,瘤体变化,并观察记录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5.73,P<0.05).结论:癌痛宁散可有效地控制癌性疼痛,与芬太尼透皮贴剂相比,疗效有显著差异,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孙玉冰;周亦农;张诚光;李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999年-2003年,笔者自拟方治疗2型糖尿病4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6例患者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36~50岁8例,50~60岁12例,60~70岁20例,70岁以上6例,平均年龄57.2岁;病程10年以上者7例,5~9年18例,1~5年16例,1年以下5例;合并症有高血压12例,冠心病12例,脑梗塞6例,末梢神经炎1例,高黏、高脂血症17例,眼底病8例.
作者:涂远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自拟益肺颗粒联合化疗预防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非小细胞肺癌术后ⅡA-ⅢA(偶然性)期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益肺颗粒加化学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学治疗,观察疗效、血常规、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后1年内复发转移数为11例,占28.95%;对照组为16例,占53.3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服用益肺颗粒能减轻化疗后血白细胞的下降,提高NK细胞活性及CD4值,使CD4/CD8比值趋于正常(P<0.05,或P<0.01).结论:益肺颗粒联合化疗预防肺癌术后复发转移具有良好疗效,其机理可能与提高免疫机能,保护骨髓功能,调动机体自身抗肿瘤能力有关.
作者:张志娣;黄挺;杨少山;张建刚;黄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采用吸附树脂与离子交换树脂联合去除人参提取物杂质,建立人参皂苷的纯化方法.方法:人参醇提物不溶液经吸附树脂AB-8除去水溶性杂质后,再用强碱树脂D280进一步脱色纯化;并通过HPLC等多种分析手段,监控树脂纯化过程中各阶段的树脂除杂脱色能力以及皂苷的损失程度,验证本法的可靠性.结果:树脂联用处理人参醇提物后,除杂和脱色能力由单用吸附树脂时的94.7%和93.0%分别提高到99.6%、97.4%,样品纯度由单用吸附树脂时的84.21%提高到98.57%,皂苷损失小于2%.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回收率高,可用于人参皂苷的大枇量纯.
作者:李洪刚;何克江;韩蔚;栾宏伟;杨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复方青黛散对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介绍该制剂的处方、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结果:复方青黛散治疗口腔溃疡总有效率98%.结论:该制剂临床疗效较好,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刘煜;孟繁珍;李野;胡连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因为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药自身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我国已加入WTO的大背景下,中药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既有诸多机遇,又面临着许多挑战,为此,我们想就中药的现状、中药的现代化以及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实施GAP的意义等问题谈谈个人的管见,供大家参考.
作者:罗兰;潘金火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就近十年内国内外对抑郁、焦虑症的研究状况,对中药及有效成分治疗抑郁、焦虑症做以综述.
作者:张迎春;何红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酸枣仁与其伪品滇枣仁FTIR指纹图谱的鉴别方法.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仪,分别测定酸枣仁与其伪品滇枣仁生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结果:KBr直接压片法测定所得的图谱,在1800~960cm-1间,酸枣仁与其伪品的红外吸收峰的峰数、峰位、峰形和峰强等,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酸枣仁与滇枣仁的重要区别.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操作简便,红外图谱具有特征性和指纹性,且谱峰显著,可为酸枣仁与伪品滇枣仁的真伪鉴别提供红外光谱的鉴别指标.
作者:李彦文;周凤琴;王丽萍;任小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糖克软胶囊对正常动物和不同模型动物血糖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不同的动物模型:静脉注射四氧嘧啶或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胰岛细胞损伤模型;高脂饲料加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伴高粘血症模型;腹腔注射肾上腺素建立应激性血糖增高模型;灌服甲状腺素片和利血平建立阴虚动物模型,采用One-touch稳捷Ⅱ型血糖仪测血糖水平.数据经t检验统计处理.结果:糖克软胶囊对正常大鼠血糖有一定的降低作用(P<0.05),对四氧嘧啶型大鼠高血糖有降低作用(P<0.05,P<0.01),可使链脲佐菌素型大鼠高血糖明显下降(P<0.05,P<0.01,P<0.001),能明显降低糖尿病伴高粘血症大鼠高血糖(P<0.05)、对肾上腺素型小鼠高血糖影响不显著(P>0.05),可对抗阴虚小鼠血糖的非正常下降(P<0.01).结论:糖克软胶囊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尤其对于高血糖动物明显,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影响胰岛β细胞发挥作用,且有一定的补阴作用.
作者:柴可夫;杨明华;杨苏蓓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概述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减退有关,是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减少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病理改变可引起全身代谢紊乱及大、中、小、微血管病变与神经病变,因此其并发症较多.常见的并发症有高血压、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作者:陈大舜;董克礼;陈泽奇;葛金文;周德生;唐晨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和剂局方戊己水煎液在无生命培基中抗H·pylori的作用.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试管稀释法检测戊己水煎液对H·pylori的抑杀作用.结果:戊己水煎液对H·pylori的低抑菌浓度是62.5mg/mL,低杀菌浓度是125mg/mL.结论:戊己水煎液有直接抑杀H·pylori的作用.
作者:唐小梅;伍参荣;田雪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水蛭作为传统的活血化瘀药,其临床应用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其功效卓越而倍受历代医家的青睐.世界上的蛭类有数百种,在我国约有60多种.
作者:刘君;杨松松;栾淑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寻常型银屑病多病程长,迁延日久,极易耗伤阴液.田静教授自拟汤剂二地四根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了探讨其作用机理,笔者进行了该方对小鼠阴道基底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蕤;田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浙江产蜡梅嫩叶沸水浸提物的急性毒性及蜡梅叶生物碱的分析.方法:ICR小鼠随机分组,按0.3mL/10g体重的灌胃量1次灌胃测定蜡梅叶水提物的LD50,按0.4mL/10g体重的灌胃量灌胃1日6h内2次,观察14天内动物反应及死亡情况测定大耐受剂量.用酸溶碱沉法提取总生物碱,碘化铋钾试剂检查法确证,总生物碱干燥后称重计算得率.结果:0.3mL/kg体重灌胃量不能测出浙江产蜡梅嫩叶沸水浸提物的LD50,测得其大耐受剂量为80g/kg体重.经分析浙江产蜡梅叶含有生物碱,得率为0.0048%.结论:浙江产蜡梅嫩叶沸水浸提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直接饮用.
作者:程东庆;方浩;丁志山;洪行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舒乐宁洗剂的抗炎消肿作用.方法:选用多种炎症模型观察舒乐宁对小鼠耳肿胀、大鼠足跖肿胀、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在多种炎症模型中证实舒乐宁洗剂有良好的抗炎消肿作用:能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和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能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结论:舒乐宁洗剂有良好的抗炎消肿作用.
作者:吴启端;方永奇;李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孙忠人教授是中青年神经病学专家,从医20余年,擅长针灸与中药合治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如对神经症,疗法不仅新奇独特,而且简单灵验.笔者获益良多,现将其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王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查玉明教授生于1918年2月,辽宁省新民市人,现为辽宁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确定的全国500名老中医之一,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作者:姜春梅;查杰;尹远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高奎滨导师在五十余年的中药研究生涯中,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注重中医的辨证论治,结合扶止祛邪理论,把补益中药作为自己的重要研究课题,并把这种观点渗透到每种新药的研究过程中,在临床和药物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进一步研究补益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兰少红;王朝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通过了解邓铁涛教授提出五脏相关理论的历史背景,学习其内涵,试图将其分解为心脾、肝脾、脾肾、肝肾、肺脾相关五个模块,分别配以其擅长诊治之冠心病、肝硬化、重症肌无力、高血压病、慢阻肺等五个病症为载体,以临床调研、病例对照及实验研究三种方式进行研究.以期在这种思路上诠释五脏相关的本质,论证其客观存在性,并用以指导临床.
作者:陈凯佳;邓铁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分析了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中、后期的病机及相关病理改变,认为本虚标实、正气不足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主要因素.治疗上早期邪盛正已虚,当以祛邪为主,如邪气已退,则必须扶正,佐以清理余邪,切勿伤及元气;中、后期邪退正虚须益气养阴,若心阳受损,应及时温补心阳,甚则回阳救逆;病久瘀血郁于脉络则应补气活血以使心脉正常运行.后指出: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需抓住各期特点,分清虚实.做到辨证明确,用药恰当,方能控制病情发展,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张国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通过近10年来对多种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和观察,从约5000多例次实践中总结出8型中医证治和中西医结合对有关病例的病证诊断、治疗及4级疗效评定的整体医学模式,使有利于改进以往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为中西医结合的整体医学模式而有效提高诊疗水平.
作者:王明辉;王风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复方七芍降压片降压及逆转左室肥厚(LVH)的作用机制.方法:以10只14周龄WKY大鼠为阴性对照,32只14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用尾动脉法测血压、测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局部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结果:复方七芍降压片能够降低SHR血压、LVMI、血浆及心肌AngⅡ.结论:复方七芍降压片能有效地降低SHR血压及逆转左室肥厚,其作用机制与复方七芍降压片降低心脏局部AngⅡ、抑制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代谢有关.
作者:谭元生;谭胜真;宋雪云;唐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9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头颅CT检查,观察血肿量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肿量吸收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马琍;龚菊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进一步研究阳和汤的组方原理,探讨其对后世临床组方用药的启示,本文就其方义、功效以及所针对的病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该方组方配伍科学,用量配伍精确独到,在治疗病机、主治功效、组方原理上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性,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徐重明;汪自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调控是神的特性,所以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调控特性的器官应是神的实质所在.现代医学证明,脑髓(中枢神经系统)调控着人体的生命活动,所以神的实质应是脑髓.
作者:贾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索近50年来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证文献的现状和质量,以更好地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机检和手检结合,对现有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和分析.结果:共检出文献106篇,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4篇,仅占文献总量的3.77%;非随机对照试验(CCT)9篇,占文献总量的8.49%;叙述性研究和专家意见共93篇,占文献总量的87.74%.结论: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证的文献质量有待提高,只有临床多开展高质量、大样本的RCT研究,才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证据.
作者:夏晓红;梁繁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应用小鼠体外T淋巴细胞模型,对几种常见祛风湿类中药进行体外实验研究.方法:无菌分离小鼠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与待测药物预孵1小时,加入刀豆蛋白A刺激剂继续培养,总计培养72小时后收获细胞,进行MTT染色,以酶标仪进行测定.结果:放线菌酮对T细胞有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4.01×10-4mol/L,五种祛风湿类药材对小鼠T淋巴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加皮的抑制作用强.结论:可以把应用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作为药物抗炎活性筛选的一种模型.
作者:林力;王耘;王春梅;乔延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兴灵汤对正常大鼠血清瘦素(Leptin)、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万艾可组、男宝组、兴灵汤组,每组10只,连续用药15天.检测正常大鼠血清Leptin、FSH、LH、T的含量.结果:男宝和兴灵汤可降低血清Leptin、FSH、LH,升高血清T.
作者:刘建荣;魏桃兰;周安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手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确切疗效.方法:通过对35例腰扭伤患者针刺腰痛穴进行手针运动疗法治疗,并与31例服用美洛昔康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者治疗后在腰部疼痛、肌肉紧张程度、活动度及局部压痛四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在肌肉紧张程度、活动度方面手针治疗组优于美洛昔康组,在腰部疼痛及局部压痛方面两组无差异.结论:手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具有疗效好,方法简单,经济价廉的特点.
作者:李可大;刘旸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脂肪肝病理上主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三种类型(阶段),临床上则有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之分.为了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筛选有效的防治措施,除了通过临床研究对人类患者直接观察外,采用动物模型开展实验研究已成为科研攻关不可缺少的手段.兹介绍如下.
作者:杨英昕;毕秀丽;朱培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 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全身性胰岛素感受性下降的一种病理状态,使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不能发挥其相应的效应.现代研究证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障碍.显性糖尿病的发生既存在IR,又存在胰岛素分泌缺陷.因此,IR是贯穿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对于2型糖尿病而言,究竟有多少人存在IR,尚缺乏准确的数字.近Haffner等采用改良FSIGT微小模型法测定了479例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胰岛素敏感的2型糖尿病为37例(8%),IR者占442例(92%),可见IR在2型糖尿病中具有普遍性.
作者:李小娟;王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血尿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发病原因各不相同.其中肾性血尿是指排除尿路感染、结石、结核、肿瘤等肾外出血因素,血液单从肾脏中随小便排出体外的疾病.目前现代医学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控制措施,中医治疗也颇为棘手,但中草药对肾性血尿的治疗有着较好的疗效,其在改善临床症状、消除肉眼或镜下血尿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故有必要对目前治疗肾性血尿的有效方案加以总结归纳.
作者:时凯锋;戴飞;王昕;蔡浔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探讨化瘀祛痰颗粒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及中药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筛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3例,用化瘀祛痰颗粒剂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有效率86.7%,其中显效46例,有效8例.治疗后,症状及心电图有明显改善.结论:化瘀祛痰颗粒剂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药之一.
作者:王昕;杨关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肾虚湿(热)瘀是慢性肾炎的基本病机,肾虚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病因病机学意义.在病因学方面肾虚是人体正虚的基础,与卫气功能的异常、湿瘀等标邪的产生密切相关;在病机学方面,涉及到肾失封藏、开阖失司、殃及他脏、肾虚湿(热)瘀等四方面.
作者:高坤;孙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桂枝汤功能调和营卫,解肌发汗,滋阴和阳,补益脾胃.原方既可治表证,又可治杂病.从体质学说角度,进一步阐述了桂枝汤治疗太阴表证的机制,即微汗解表,调节和改善脾阳虚体质,防止疾病的传变.
作者:陈辉;陶汉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益气降糖片对糖尿病大鼠血糖、体重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Wistar大鼠用链脲佐菌素造糖尿病大鼠模型,用益气降糖片治疗10周.结果:益气降糖片2g/kg组、4g/kg组、参芪降糖颗粒3g/kg组,血糖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益气降糖片4g/kg组血糖下降值与2g/kg组、参芪降糖颗粒3g/kg组相比有显著差别(P<0.01).益气降糖片2g/kg组、4g/kg、参芪降糖颗粒3g/kg组体重增加值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益气降糖片4g/kg组体重增加值与2g/kg组、参芪降糖颗粒3g/kg组相比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益气降糖片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增加糖尿病大鼠体重.
作者:徐秋香;张奎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的相关性,以推断病情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53例临床病例,根据<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三型,兼证外感风热、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观察以上各证型与性别、发病年龄及病程、诱发因素、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结果显示53例病人中以气阴两虚型为多见,诱发因素以外感为主,兼证以湿热内蕴为多见.脾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三种证型比较,脾肾气虚型临床表现轻,气阴两虚型临床表现重,P<0.05.结论:IgA肾病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标实主要是外感、湿热、瘀血等.其病机演变规律多为气虚-阴虚-气阴两虚,且随病机演变,其临床表现逐渐加重.
作者:王耀献;王秀梅;刘尚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笔者运用云南中医学院孟如教授之经验治疗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等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获得较好疗效,兹介绍如下.
作者:季广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从脏腑衰老之无先后而有主次,分析并探讨肝脾肾的生理病理在衰老过程中的机制与地位,并提出肾虚渐亏是衰老的核心及根本原因,肝之虚实是衰老的启动因子,脾虚是促进衰老的重要环节.
作者:杜艳军;康玉屏;孙国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通过文献资料法,阐明了体脂成分测定的方法以及运动减肥的机理.帮助人们了解身体是否肥胖、肥胖的程度以及不同年龄阶段运动处方的制定.
作者:刘恒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微观辨证是传统中医学的优势和特色之一,在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竞争发展中,必须与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相结合,建立基因组整体基础上的微观辨证学,然后再与宏观的辨证论治学相结合,从而建立整体的全面的新的辨证论治学.
作者:刘家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医药学是我国医药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药学几千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继承前人成果,并充分吸收时代先进科学技术和知识,逐步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历史,也是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医疗需求的氛围中求发展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中医药学理论及其当代的现代化过程产生了一些误区.
作者:裘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同世界经济的合作与竞争,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各国企业界的普遍关注,各行各业面临着前所未有地新挑战.
作者:冯夏红;孙宏;林秀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近年来,大量临床资料显示颈椎病的初发年龄有明显下降趋势,发病率显著升高,且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关系密切,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笔者从1998年至今,运用羊肠线穴位埋藏疗法对6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同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葭;宋丹阳;苏畅;刘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治疗多发脑梗塞性抑郁症的疗效.方法与结果:以继发于多发脑梗塞的抑郁症为观察对象,以活血通经、开郁醒神为治疗原则,刺血组治疗49例,总有效率为91.84%,针刺组治疗45例,总有效率为62.2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刺血疗法治疗多发性脑梗塞性抑郁症有较满意的疗效,为本病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途径.
作者:金英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对胃黏膜损伤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乙醇灌胃造成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观察电针足三里对损伤指数(LI)、胃黏膜血流量(GMBF)、一氧化氮(NO)的影响.结果:电针模型组NO回升,GMBF亦明显增加,LI下降.结论:电针足三里对胃黏膜损伤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浆NO水平有关.
作者:林庶茹;阎醒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佳治疗方法.方法:在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采用针刺、维生素B12穴位注射疗法与常规针刺方法对照观察.结果: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82.5%,对照组痊愈率52.5%,3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97.5%,对照组痊愈率77.5%,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面神经麻痹采用针刺、维生素B12针穴位注射法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作者:任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苍龟探穴法针刺率谷穴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7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取率谷穴,采用苍龟探穴针法治疗,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进行治疗.结果:观察1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苍龟探穴法针刺率谷穴治疗偏头痛疗效较好.
作者:邹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绮石又称之为绮石先生,以善治虚劳见称.其遗著有<理虚元鉴>上下两卷,理法方药具备,为虚劳证治的专著.笔者从病因、病机、证候、治法、预防及调护等方面,再现绮石先生对虚劳病证的论述,以期读者对虚劳病机、病证、治则及预防调护等方面有更全面的领会,以便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治疗,尤其是对虚劳病症的防护提出了更独到的见解.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作者:王桂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是高质量中医药人才健康成长的重要思想基础;中国革命文化传统是高素质中医药人才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创新文化传统是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走向成功的不竭动力源泉.
作者:季惠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医诊断学>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现已出版了多版教材,可以说称得上教材的市面就达数十种,教材之多,浩如烟海,可见在<中医诊断学>教材的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仔细揣摩起来,又确实都存在着不少问题,对教材的发展也不应只放在量上,而更应看重的就是质的提高,即教材的建设也应从粗放型实现向集约型的转变,今笔者对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中医诊断学>教材(以下简称七版教材),谈一些自己的肤浅认识,特别是笔者认为的疑点、误点,希望与同道交流,目的是完善<中医诊断学>教材.
作者:赵新广;刘丹卓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医神经信息学是中医学、神经科学、信息学交叉的边缘学科,其目的是借用现代神经科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的有关研究成果,充分利用中医的学术优势,使之促进中医脑科学的发展,促进现代神经科学的发展,使中医脑研究真正融入到现代科学的模式中,为人类了解脑、保护脑、创造脑寻找新的思路和模式.
作者:王爱成;王玉来;尹岭;李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提取柴胡果实精油并分析其化学组成.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革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简称SFE)提取柴胡果实的精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精油的提取率为6.60%(V/W),确定了73个化合物.结论:首次采用超临界革取法从柴胡果实中提取精油,精油的提取率是柴胡根的3倍多,亚油酸、鲸蜡醇乙酸酯、亚油酸乙酯、(-)石竹烯氧化物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4.85%、16.63%、2.64%、1.81%,植醇、鲸蜡醇乙酸酯、亚油酸乙酯、(-)-石竹烯氧化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作者:刘玉法;阎玉凝;刘云华;武莹;魏太明;杨瑶君;贾红婷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