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673-7717
  • 国内刊号:21-1546/R
  • 影响因子:1.00
  • 创刊:1982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
  • 中医学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2016年5期文献
  • 白藜芦醇对A549肺腺癌细胞促凋亡机制的研究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A549肺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并对促凋亡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使用MTT方法观察不同浓度与作用时间的白藜芦醇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取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白藜芦醇对A549细胞促凋亡情况与细胞周期的影响,选用Western-blot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下A549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53、Bcl-2家族及Caspase的变化.结果:白藜芦醇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呈浓度/时间双重依赖,作用24 hIC5o值是29.3 μM,这种抑制作用有凋亡机制的参与.A549细胞发生了S期阻滞,凋亡相关蛋白中p53浓度增加,Bcl-2家族蛋白中促凋亡蛋白/抗凋亡蛋白比值上调,Caspase-3、-9发生剪切.结论:白藜芦醇能通过促凋亡作用抑制A549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出现S期细胞阻滞,与细胞凋亡线粒体途径相关的p53、Bcl-2家族蛋白、Caspase-3、-9等多种凋亡相关因子也参与促凋亡作用中,白藜芦醇对A549的促凋亡效应可能是一个多靶点多层次的作用机制.

    作者:邹俊勇;陆国华;周建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从氧化应激谈白藜芦醇对高尿酸介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高尿酸介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给予改良的高酵母高脂饲料喂养合并氧嗪酸皮下注射建立高尿酸介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3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白藜芦醇治疗组(C组),每组12只.分别观察白藜芦醇对高尿酸介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体重、肝湿重、血清尿酸(U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的影响,并与模型组比较分析其病理学改变.结果:白藜芦醇治疗后,高尿酸介导的脂肪肝大鼠肝湿重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血清UA、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而血清SOD、GSH-PX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且白藜芦醇治疗后,肝组织脂肪变性及炎性反应较模型组减轻.结论:白藜芦醇可抑制高尿酸介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组织氧化应激,一定程度上对其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赵旭;刘寿荣;冯仙菊;包剑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复方楂金颗粒(CZJG)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质代谢及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楂金颗粒(CZJG)中试产品对高脂饲料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大鼠脂质代谢及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易善复组(61.6 mg/kg)及复方楂金颗粒高、中、低剂量组(3.50、1.75、0.88 g/kg),每组10只.以高脂饲料喂养造模,给药12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测定大鼠肝组织匀浆上清液TC、TG、FFA的含量;ELISA法检测大鼠肝匀浆中SOD、MDA、GSH-Px、TAOC的活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肝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ZJG各剂量组大鼠肝组织匀浆T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中剂量组TG含量、高剂量组FFA含量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高、低剂量组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电镜下可见模型组肝细胞超微结构异常,肝细胞胞浆脂滴聚积,线粒体嵴变少缩短,细胞核部分呈现固缩;CZJG高剂量组肝细胞胞浆可见大量脂滴,线粒体多数嵴清晰可见,细胞核呈圆形,无明显异常.结论:CZJG中试产品可有效调节NASH实验大鼠肝脏脂质代谢及抗脂质过氧化水平,其作用可能与改善线粒体代谢等有关.

    作者:李兆翌;田静;施军平;盛振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4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根据中医学理论,结合临床,辨证分型,确定埋线穴位.每2周埋线1次,共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率、体围、皮褶厚度、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瘦素、胰岛素、血脂等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临床总有效率为84.52%,男性总有效率为88.88%,女性为83.33%,辨证分型中胃肠实热型有效率为91.48%.穴位埋线对于单纯性肥胖病患者与肥胖相关的各项指标均有调节作用,包括:体重、体质量指数、体脂百分率、体围、皮褶厚度、腰髋比等肥胖指标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血脂相关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瘦素、胰岛素治疗后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治疗后明显回升与治疗前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在明显减轻患者体重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降低了与肥胖相关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表明穴位埋线可改善脂代谢,重塑体形,预防和减少肥胖并发症.

    作者:闫润虎;白洁;顾劲松;于江;李雪飞;隋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妇科千金片联合中药外洗对老年盆腔炎患者血清CRP、血液流变学及白介素族水平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妇科千金片联合中药外洗对老年盆腔炎患者血清CRP、血液流变学及白介素族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收治的老年盆腔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血清CRP、血液流变学指标、白介素族水平以及临床疗效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①实验组患者血清CRP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患者的血液全血黏度、FIB水平以及血沉速度较低(P<0.05);③实验组患者的血清IL-1β、IL-8水平较低,血清IL-10水平较高(P<0.05);④实验组患者的血清TGF-β1、MCP-1水平较低(P<0.05);⑤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妇科千金片联合中药外洗能够显著降低老年盆腔炎患者血清CRP、IL-1β、IL-8、TGF-p1以及MCP-1水平,提高血清IL-10水平,降低血液黏度,提高临床疗效,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作者:杨美平;袁超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清中S100-β和NSE的含量以及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共选取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N组患者20例不做经皮穴位电刺激,E组患者加例术中在内关、百会和风池穴使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观察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NSE和S100-β水平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与N组比较,E组有较低的NSE和S100-β水平(P<0.05)以及POCD的发生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百会和风池穴可能会降低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魏巍;滕秀飞;杨延超;黄昕;朱俊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豁痰清窍解郁汤、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及综合康复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豁痰清窍解郁汤、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及综合康复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方法:本组研究对象来源于医院收治的12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根据掷骰子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及综合康复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豁痰清窍解郁汤、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及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HAMD评分情况及Zung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HAMD评分情况(9.25±0.26)分及Zung评分情况(50,10±3.2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HAMD评分情况(16.96±0.68)分及Zung评分情况(64.25±9.89)分,其差异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应用豁痰清窍解郁汤、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及综合康复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系统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但远期的临床效果仍然需要通过延长随访时间和加大样本量来进行证实.

    作者:钱淑霞;岳卫清;张晓玲;官俏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细辛凝胶剂甲基丁香酚与马兜铃酸A离体经皮吸收实验研究

    目的:考察细辛凝胶剂中甲基丁香酚与马兜铃酸A的经皮吸收特性.方法:以SD大鼠腹部离体皮肤为渗透屏障,应用Franz扩散池进行离体经皮吸收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基丁香酚与马兜铃酸A的含量.结果:本实验方法下得出甲基丁香酚的时间-累积透过量方程为:Q =0.029 4t-0.008 9,相关系数r为0.9907,稳态渗透速率J为0.029 4 mg/cm2/h.细辛凝胶剂接受液中未检测出马兜铃酸A.结论:初步阐述甲基丁香酚的经皮吸收特性与马兜铃酸A的经皮含量,为细辛凝胶剂多组分经皮吸收规律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刘博琳;宁一宁;王哲;袁子民;啜飞飞;张会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通芪方对胃癌MGC803细胞周期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从mRNA和蛋白水平阐明通芪方对胃癌MGC803细胞周期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作用.方法:MGC803细胞常规体外培养24 h,加入6个质量分数的通芪方,分别于24、48和72 h用MTT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PCNA和Cyclin-D1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通芪方抑制MGC803细胞增殖24h的IC50浓度约为6.75 g·L-1;48 h的IC50浓度约为3.17 g·L-1;72h的IC50浓度约为2.71 g·L-1.通芪方可抑制细胞于G1期,48、72 h时S期细胞比率显著下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显示48、72 h通芪方组细胞PCNA和Cyclin-D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 h,P<0.05;72 h,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通芪方作用细胞72 h,Wnt、B-catenin、PCNA和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芪方抑制MGC803细胞增殖,具有明显量效、时效性;可调节细胞周期,分子机制与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分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贾永森;江春花;韩炳生;曹慧娟;秦丽娟;林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舒筋解痉方、捏脊、头皮针等三联疗法结合Bobath技术对步行痉挛型脑瘫患儿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舒筋解痉熏蒸方、捏脊和头皮针等三联疗法结合Bobath技术对步行痉挛型脑瘫患儿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31例步行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三联疗法治疗组(简称A组,n =43)、Bobath治疗组(简称B组,n=44)、三联疗法加Bobath治疗组(简称C组,n=44),分别予以相应的方法治疗2个疗程,检测治疗前、后三维步态时空参数和踝关节痉挛肌及拮抗肌的iEMG、AEMG、CR等指标.结果:3组患儿治疗后的三维步态时空参数,腓肠肌被动活动状态下的iEMG及MIVC下的iEMG、MF、CR,胫骨前肌MIVC下的iEMG、MF、CR与各组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的C组与治疗后的A、B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有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舒筋解痉熏蒸方、捏脊和头皮针等三联疗法联合Bobath技术能改善步行痉挛型脑瘫患儿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等各项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和强;赖新波;李哲;陈孟鲜;刘兵;朱惠萍;李锦嫦;叶耀华;陈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滋阴抑亢调冲汤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目的:研究滋阴抑亢调冲汤(zyyktc)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模型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20日龄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吲哚美辛组及zyyktc组,每组15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采用改良的Ujioka方法建立OHSS模型,分别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于用药第7天处死大鼠,称取卵巢重量,肉眼、光镜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E2水平,凝固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ELISA法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D-D)含量.结果:zyyktc能显著降低OHSS大鼠血清E2(P<0.01)含量和血浆D-D、Fib、t-PA、PAI-1水平(均P<0.01),改善卵巢组织形态学变化.结论:zyyktc可有效调节OHSS大鼠凝血纤溶系统,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对OHSS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杨树花;邱晓晓;程蕾;程泾;孙永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久泻宁颗粒治疗大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醋酸致大鼠溃疡性模型试验,探讨久泻宁颗粒治疗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方法: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以2,4-二硝基氧苯和醋酸联合应用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将70只SD大鼠分层随机分空白组、UC模型对照组、补脾益肠丸阳性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片阳性对照组、久泻宁颗粒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空白组与UC模型对照组给饮水,其他分别给相应的药物,连续14天后,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清IL-2、TNF-α、免疫球蛋白IgG、IgM以及SOD、MDA,同时取结肠溃疡明显处作病理分析.结果:UC模型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UC模型对照组明显出现免疫异常(P<0.01),血清TNF-α、IgG、IgM水平明显升高(P<0.01),IL-2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久泻宁颗粒组TNF-α、IgG、IgM、MDA水平降低(P<0.05~P<0.01),IL-2、SOD水平升高(P<0.05~P<0.01).结论:久泻宁颗粒能明显调节UC大鼠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对模型大鼠结肠溃疡面有较好的修复和恢复作用.

    作者:程远棚;阮时宝;苑述刚;邱美榕;马少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风1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干预及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风1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者按随机单盲原则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在同等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风1号,14天为1个疗程,测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14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及BI评分明显改善(P<0.05);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水平降低(P<0.05).治疗组90 d的生活能力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风1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有效安全的,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水平,减少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作者:胡万华;陈克龙;张慧和;吴志敏;吴旭杰;赵娜;周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大黄芒硝腹部外敷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肿块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大黄芒硝外敷结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肿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4年9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盆腔炎性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34例).两组均采用左氧氟沙星0.5g1次/d+甲硝唑0.5g1次/8 h静脉滴注治疗,临床症状改善后改口服持续至少14 d;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黄芒硝袋敷下腹,1次/d,经期停药,15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停药两个月后两组复发率,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总积分的改善情况,B超测定治疗后两组盆腔炎性肿块体积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实验组患者复发率为2.94%,对照组复发率为11.76%,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178);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组治疗后中医症候总积分为(10.03±6.37)分,对照组为(20.98±3.75)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实验组治疗后盆腔炎性肿块体积缩小至(5.21±4.98) cm2,对照组为(15.49±6.83)cm2,两组盆腔炎性肿块体积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结论:大黄芒硝腹部外敷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肿块临床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童桔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益气化痰方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化痰方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9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益气化痰方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化疗治疗.两组均化疗3个周期.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生存质量、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58.33%)明显高于对照组(39.58%),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生存质量提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D3+、CD4+、CD4+/CD8+以及NK细胞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CD8+明显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CD3+、CD4+、CD4+/CD8+以及NK细胞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D8明显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毒性、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痰方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杨新妹;徐玉芬;宋斌斌;李侠;刘加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痛风性关节炎ABCG2尿酸转运靶点的穿山龙调控机制研究

    目的:首次引入ABCG2尿酸转运蛋白,探讨其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作用机制和穿山龙总皂苷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高尿酸血症小鼠肾脏ABCG2转运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mABCG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01).穿山龙总皂苷低剂量组可明显回调该基因的mRNA表达(P<0.001),穿山龙总皂苷高、中剂量组均可回调ABCG2 mRNA表达(P<0.05,P<0.001).穿山龙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均可回调ABCG2蛋白的表达(P<0.001,P<0.05和P<0.05).结论:穿山龙总皂苷可通过对肾脏尿酸转运体ABCG2的调控来促进尿酸的排泄实现对高尿酸血症的降尿酸作用.

    作者:卢芳;周琦;张颖;刘树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冰片开放血脑肿瘤屏障程度与H2受体表达的关系

    目的:阐明冰片开放血脑肿瘤屏障(blood-brain tumor barrier,BTB)程度与H2受体表达情况的相关性.方法:建立C6、RG2和9L大鼠颅内移植瘤模型,测定各移植瘤模型鼠冰片灌胃后各组脑肿瘤组织伊文氏蓝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移植瘤模型鼠脑肿瘤组织H2受体表达情况.结果:伊文氏蓝含量C6组高于RG2组(P<0.05),C6组与9L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G2组与9L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6组H2受体在阳性面积、平均光密度、总光密度均高于RG2组(P<0.05),C6组H2受体平均光密度与9L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G2组H2受体平均光密度与9L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冰片开放BTB的程度与H2受体平均光密度呈较好的相关性.

    作者:吴涛;张爱琴;周群琴;钱祥;卢红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证候研究回顾与分析

    证候研究是中医学术研究的核心内容.上世纪50年代开启了证候研究的序幕,研究内容主要分为证本质研究、证规范化研究以及证候动物模型研究,其中以证本质研究为广泛、深入.将证本质研究以时间为纵轴分为4个阶段来回顾与分析,总结每个阶段的研究现状及特点,分析证候研究存在的问题,结合机体电磁辐射理论提出中医证候假说,为中医证候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范华;庞靖祥;王国荣;杨美娜;韩金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背部循经推拿干预亚健康疲劳状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背部循经推拿的方法调治亚健康疲劳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亚健康疲劳状态人群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性的口头及书面健康教育的方法,每周1次,共3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健康教育基础上加用背部循经推拿的调治方法,每次25 ~ 30 min,隔天1次,共10次.采用国际公认且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测评疲劳型亚健康的5个主要症状程度评分.比较疲劳程度评分及症状改善综合疗效.结果:观察组进入统计分析为47例,对照组45例.疲劳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比较,观察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改变不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综合疗效方面:观察组47例中,优良25例,有效19例,无效3例;对照组45例,优良4例,有效12例,无效2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背部循经推拿对亚健康疲劳状态具有理想的干预效果.

    作者:雷龙鸣;黄锦军;唐宏亮;邱石源;何育风;伦轼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张仲景祛火邪思路探析

    对张仲景祛火邪的思路做相关总结,从何谓火邪、祛火途径、祛火方法和注意事项四方面进行论述.总结祛火途径包括汗孔、口、前后二阴、针刺放血,方法包括汗、吐、下、清、和、针刺放血、扶正祛邪及消瘀预防,并总结相关注意事项,有助于临床更加合理应用祛火邪的方法,使祛火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朱星瑜;谢璐帆;管斯琪;范永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青藤碱经皮给药制剂药动学及药效学的研究进展

    综述青藤碱经皮给药制剂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青藤碱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青藤碱在经皮给药方面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以及青藤碱经皮给药的PK-PD模型的建立,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作者:丁涵滢;单连菊;王锐;李永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复方钩藤降压片对SHR腹主动脉壁白细胞黏附浸润及E-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试从干预高血压病血管壁炎症细胞浸润角度,进一步完善复方钩藤降压片降压及防治靶器官损害的机制.方法:21只7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SHR-S组)、复方钩藤降压片组(SHR-G组)、缬沙坦组(SHR-D组),另7只WKY大鼠为空白对照组(WKY组).连续干预6周,HE染色观察腹主动脉白细胞黏附跨壁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管壁E-选择素(Es)的表达水平.结果:(1)对腹主动脉壁白细胞黏附浸润的影响:SHR-S组管壁皆有不同程度白细胞黏附浸润,以黏附为主,内皮连续性较差,弹性纤维排列紊乱,平滑肌细胞显影模糊,部分大鼠平滑肌细胞有空泡样变性,SHR-D组管壁均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黏附浸润,以中膜浸润为主,未见其他明显异常改变,WKY组及SHR-G组动脉管壁无上述异常病变;(2)对腹主动脉Es表达的影响:Es的表达水平SHR-G组低于SHR-S组(P<0.05),与WKY组与SHR-D组无显著差异(P>0.05),SHR-D组表达水平亦低于SHR-S组(P<0.05).结论:SHR腹主动脉壁存在白细胞黏附浸润,且E-选择素表达水平升高,复方钩藤降压片能有效减少管壁白细胞黏附浸润及降低E-选择素的表达水平.

    作者:曾勇;谭超;文爱珍;段吾磊;胡笛;谭元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学研究概述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CHF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CHF是一种慢性、自发进展性疾病,很难根治,但可预防.探索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有较深刻的意义,对近年来CHF中医证候学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有益于临床研究.

    作者:闫奎坡;朱翠玲;朱明军;孙彦琴;刘新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唐农教授运用“扶阳思想”次第治疗痴呆病的经验

    痴呆病的患病率、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快速增长,被称为“21世纪沉默的流行病”.火神派弟子唐农教授受《内经》“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等重阳思想的影响及中医扶阳学派扶阳理念的启发,认为痴呆病病极为“阳虚阴实,阳虚为本”,以“扶阳为主,次第治疗”为治则.在治疗上具体提出:“先以温通中上焦;继以温补下焦;再以益精填髓,益气养血之法以养其本”的一般治疗次第,以达到“扶其真元”致“阴阳和”的状态;同时,就唐农教授治疗痴呆病的病案做一举隅.

    作者:王晋平;唐农;刘布谷;李景玉;李海沅;蒋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府逐瘀汤对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等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血府逐瘀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血管内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和血府逐瘀汤组,用LPS刺激2h后分别加入阿托伐他汀和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干预,24h后收集细胞,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LOX-1、TNF-α、VCAM-1及ICAM-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用LPS刺激内皮细胞后,引起LOX-1、TNF-α、VCAM-1及ICAM-1的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0.01),而用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干预以后显著抑制LOX-1、TNF-α、VCAM-1及ICAM-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P <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可抑制LOX-1、TNF-α、VCAM-1及ICAM-1等炎症因子的表达,这可能是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姜华;姜玉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丹酚酸B、甘草次酸、白藜芦醇单用及联用对小鼠肺间质纤维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究丹酚酸B(Sal B)与甘草次酸(GA)、白藜芦醇(RES)单用及合用对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气管注射博来霉素(BLM)的方法复制小鼠肺纤维化模型,设置对照组、模型组、醋酸地塞米松组(DXM)组、甘草次酸(GA)组、白藜芦醇(RES)组、丹酚酸B(Sal B)组、GA+ RES组、GA +SalB组、RES+ SalB组、GA+ RES+ SalB组,共10组,7d后开始口服给药治疗,记录小鼠日常情况、体重,于造模后7、14、28 d分别采集小鼠肺部样本,计算肺系数及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7d各BLM造模小鼠体重均小于对照组,14 d、28 d各给药组小鼠体重小于对照组且大于模型组;14 d各给药组肺系数明显小于模型组,大于对照组,28 d除RES组外,其余各给药组肺系数均小于模型组;7 d模型组肺组织Hyp含量小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14 d、28 d各组Hyp含量不同程度变大,各给药组Hyp含量小于模型组大于对照组,28 d时,DXM组Hyp含量小于模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xM =0.012 7).除GA十SalB组和三药合用组外其余组与DX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合用给药组及三药合用给药组Hyp略小于单用给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A、Sal B、RES单用及合用均对BLM致小鼠肺纤维化显示出一定的干预作用,两两合用给药、三药合用干预效果略好于单味给药,其中两两合用给药组中,Sal B与GA配伍效果相对较好,三味药合用对肺纤维化前期炎症细胞产生阶段影响较大.

    作者:金粟;李士远;陈芳宁;王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复方参金凝胶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复方参金凝胶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了方中黄柏、金银花、蛇床子、苦参、虎杖、冰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方中盐酸小檗碱、蛇床子素、绿原酸3个指标成分.结果:薄层鉴别专属性强,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盐酸小檗碱、蛇床子素、绿原酸苷分别在0.12 ~0.60 μg (r=0.999 9)、0.056μg ~0.28 μg(r=0.999 9)、0.08~1.60 μg(r=0.999 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25%、97.04%、98.99%,RSD分别为0.97%、0.71%、0.69%.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够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汤迎爽;储雪蓉;王倩云;顾欣;康阿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人参皂苷Rb1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

    目的:评定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人参皂苷Rb1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对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人参皂苷Rb1浓度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评定其不确定度,确定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并对各个因素进行评估,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并进行扩展.结果:置信概率P为95%时,血浆中低(4.73 μg,/L)、中(94.50 μg/L)、高(7 560 μg/L)浓度人参皂苷Rb1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11.64、15.42、820.58 μg/L.结论:本方法适用于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人参皂苷Rb1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不确定度主要由线性回归过程引入.

    作者:杨瑞;唐思;董晓茜;张世良;靖博宇;夏素霞;李国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银芍散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模型大鼠防治作用的研究

    目的:应用银芍散干预高脂饮食诱导的单纯性脂肪肝模型大鼠,明确银芍散对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加10%果糖水喂养18周,诱导SD大鼠形成单纯性脂肪肝,造模同时灌胃给药,记录体重,观察一般行为学.末次给药后取下腔静脉血和肝脏,检测血清血脂四项(TC、TG、HDL-c、LDL-c)及肝功能指标(ALT、AST).计算肝指数,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的变化,并检测肝组织中总脂酶活性和FFA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较为明显,血清TC、TG、LDL-c、ALT、AST、肝指数及肝中FFA水平明显升高,血清HDL-C水平及肝总脂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P<0.05).病理学显示模型组大鼠出现了严重脂肪变和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汇管区渗出、肝细胞坏死.应用银芍散干预后,大鼠血清TC、TG、LDL-c、ALT、AST、肝指数及肝中FFA水平明显降低,血清HDL-C及肝总脂酶活性明显升高(P<0.01,P<0.05).同时可明显减轻大鼠肝肿大,改善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和炎症程度.结论:银芍散可通过纠正血脂紊乱,改善肝功能和肝细胞脂肪变性防治单纯性脂肪肝,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肝总脂酶活性,减少肝中FFA,进而增加TG分解,降低TG合成有关.

    作者:程斌;吕圭源;陈素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和胃安神方对失眠模型大鼠血浆及下丘脑瘦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和胃安神方对失眠大鼠血浆及下丘脑瘦素(leptin)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失眠模型组、和胃安神方中药组.采用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及下丘脑组织leptin的含量.结果:和胃安神方组血浆leptin含量为(1.405±0.347) ng/mL,低于模型组(2.159±0.421)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1.279±0.535) ng/m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和胃安神方组下丘脑leptin含量为(55.094±9.991) pg/mg,低于模型组(74.877±10.977) pg/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51.459±10.623)pg/mg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和胃安神方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机制可能与其调节leptin含量有关.

    作者:黎发根;李绍旦;刘毅;于磊;杨明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消渴卷》治疗消渴病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探讨古今名医治疗消渴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消渴卷》中各医家治疗消渴病的经验方,其中共选取复方156首,将156首复方中涉及到的单味中药输入EXCEL 2003建立用药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对用药规律进行一般统计学分析,研究分析治疗消渴病的用药规律.结果:156首复方中,共涉及药物175味,用药频次达1702次,其中用药频次大于50次的分别为黄芪、山药、茯苓、生地黄、麦冬、天花粉.按照中药类别分析,用药多的类别为补虚药,其次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聚类分析揭示中医治疗消渴病的药物组方规律,如知母配石膏,麦冬配天花粉等.结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以及利水渗湿药对于消渴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治疗消渴病的药物进行统计分析,能发现组方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作者:曹雯;喻嵘;王琦威;彭智远;苏丽清;曾婧;张翔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机理及中药抗感染的研究现状

    归纳总结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理和中药抗感染的研究现状,为抗铜绿假单胞菌的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查阅、整理近十年关于关铜绿假单胞菌的文献资料,从致病性的信号系统、致病机理、相关中药、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通过释放毒性因子破坏宿主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甚至导致宿主细胞的死亡,同时信号系统是铜绿假单胞菌在机体内形成感染和难以清除极为重要的因素.中草药是天然药物中的精华,很多中药具有明显的抗细菌感染作用,且较少出现耐药性,可以为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新思路.

    作者:唐金凤;李莉;左国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针药并用治疗不宁腿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针药联用治疗不宁腿综合征方法多样.通过对2005-2015年间针药结合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的现代文献进行分类综述,肯定了针药并举治疗该征的临床疗效,并客观分析目前研究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展望.

    作者:赵非一;燕海霞;许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药治疗抗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抗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3月医院收治的精神药物所致肥胖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例,两组均在原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不变的基础上完全2个月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我院自拟中药方,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体重变化以及精神病量表(BPR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0.97%)显著高于对照组(2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BPR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BP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ESS评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我院自拟中药方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肥胖患者具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对抗精神病药物疗效无影响,运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史月仙;林小芬;俞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沙利度胺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沙利度胺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血液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血常规,外周血TNF-α水平、CD4+水平、CD4+ CD25+ Treg水平以及Th17水平占CD4+比例.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NF-α水平较低(P<0.05),CD4+水平较高(P<0.05),CD4+ CD25+Treg水平较低(P<0.05),Th17占CD4+比例较低(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沙利度胺能够降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提高CD4+水平、降低CD4+ CD25+ Treg水平,Th17水平占CD4+比例下降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夏轶姿;陈莹;王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活络散治疗颞下颌关节后区疼痛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活络散治疗颞下颌关节后区疼痛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于医院口腔科诊治的颞下颌关节后区疼痛患者7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行临床常规疗法治疗;实验组37例,在与对照组相同的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络散予以治疗,检测两组患者Friction颞下颌关节指数、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羟脯氨酸(Hyp)和不良反应的变化,进而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血清MMP-2、Hyp水平较低(P<0.05),DI、PI、CMI指数水平较低(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活络散对颞下颌关节后区疼痛患者治疗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MMP-2、Hpy、Friction颞下颌关节指数水平,对临床治疗颞下颌关节后区疼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常攀辉;王东;李威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银杏叶制剂对全麻下非心脏术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在老年患者全麻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中,使用银杏叶制剂治疗对其认知功能恢复造成的影响.方法:在医院实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性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服用安慰片剂,观察组患者服用银杏叶片,两组患者术中均实施静吸复合全麻,比较两组术后1、7d的POCD发生情况以及术前、术后1和7d的MMSE评分.结果:术后1、7d,两组患者的POCD发生率对比,以及两组患者术后7d的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术后1d的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d,观察组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全麻非心脏手术患者使用银杏叶制剂,对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与安慰剂无显著差异;但对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银杏叶制剂,对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小于安慰剂,可推广应用与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全面非心脏手术临床中.

    作者:郑丽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温阳活血颗粒中芍药苷及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温阳活血颗粒中芍药苷、人参皂苷Rg1、Rb1、Re的量.方法:色谱柱AgilentTC-C18(250 mm×4.6 mm,5μm),芍药苷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14∶86),检测波长为230nm,流速1.0 mL/min;人参皂苷Rg1、Rb1、Re流动相为流动相A(乙腈)-B(水)梯度洗脱(0 min 19%A,35 min 19%A,55 min 29%A,70min 29%A,100 min 40%A),漂移管温度为60℃,雾化气体为高纯氮气,Gain 6,氮气压力3.0MPa,流速1.0 mL/min.结果:芍药苷在0.402~4.02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5%,RSD为2.07%.人参皂苷Rg1、Re、Rb1分别在0.445 ~4.45μg(r =0.999 7)、0.464~4.64μg(r =0.999 6)、0.647~6.47μg(r =0.999 8)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3%、97.36%、97.58%,RSD分别为2.21%,2.17%,2.09%.结论: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本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方德宇;田原;樊晖;张明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白藜芦醇对小鼠肾纤维化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干预研究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构建的小鼠肾纤维化模型TGF-βJ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对肾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Sham)组,UUO模型(UUO)组,UUO+白藜芦醇低剂量(20 mg/kg)治疗(ResL)组,UUO+白藜芦醇高剂量(40 mg/kg)治疗(ResH)组,UUO+氯沙坦(10 mg/kg)治疗(Los)组,每组8只.均于术后当天灌胃给药,每24h 1次.14 d时处死小鼠,留取血清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病理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TGF-β1、Smad2、Smad7mRNA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可以减轻肾组织纤维化的病理损害,使肾组织TGF-β1、Smad2 mRNA表达降低,Smad7 mRNA表达升高(P<0.05,部分P<0.01),以高剂量组改善显著.结论:白藜芦醇可呈剂量相关性下调TGF-β1、Smad2及上调Smad7来抑制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陈薪薪;仝欢;陈宇;吕吟秋;李凡凡;陈孝倩;陈朝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补肾舒脊颗粒对强直性脊柱炎关节液成纤维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舒脊颗粒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关节液成纤维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共同孵育,选择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与AS患者膝关节液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并与空白血清,SSZ血清组作对照.结果:AS成纤维细胞周期中G1、G2期细胞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成纤维细胞显著减低,统计学有差异显著(P <0.05);AS成纤维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成纤维细胞显著升高,统计学有差异显著(P<0.01).与空白血清组相比,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成纤维细胞的S期比例均明显减少,G1、G2期细胞均明显比例增加,统计学均有差异显著(P<0.01).结论:补肾舒脊颗粒可以改变成纤维细胞各期细胞所占百分比,调控成纤维细胞DNA的合成,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从而发挥抗炎抗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朱俊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附子与人参配伍对心衰大鼠IL-10、IL-18、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附子配伍人参对心衰大鼠IL-10、IL-18和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其与心衰的相关性.方法:复制心衰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附子组、人参组和参附组,同时设立正常组;成模后给予灌胃给药30 d,然后测定各组大鼠心功能水平,运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中IL-10、IL-18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L-10、IL-18和TNF-α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附子组及参附组IL-10表达上调,IL-18和TNF-α水平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人参组IL-10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各用药组进行组间比较,西药组在IL-10和TNF-α上与附子组、人参组以及参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参附组在各指标上与附子组、人参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附子组与人参组在各指标上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参附相伍能够有效提高血液中IL-10表达水平,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提高心衰大鼠存活率;其还能有效抑制IL-18和TNF-α的表达水平,改善心衰大鼠心功能水平,较单独应用人参或附子的效果更佳.

    作者:徐菲拉;颜梅;何忠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虫草素抑制Ras蛋白表达并诱导非小细胞肺癌H358细胞凋亡研究

    目的:研究虫草素在体外对K-Ras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H358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虫草素对H358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虫草素诱导H358细胞凋亡情况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用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8、9的活性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K-R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虫草素对于H358细胞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以浓度依赖的方式诱导H358细胞凋亡和引起G1期周期阻滞;Caspase3、8、9均被不同程度激活;虫草素能够抑制H358细胞K-Ras的表达.结论:虫草素能够在体外有效诱导H358细胞凋亡并抑制H358细胞增殖,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治疗K-Ras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疾病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田忠林;赵克明;李季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白芍潜在功能发掘与利用

    通过对古代本草、《普济方》数据库[1]和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白芍功用的比较,确认历代本草所载基本功用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但由古本草提炼出来的活血化瘀、清热泻火、清热解毒、安神、利尿、安胎、益气补虚、生津止渴、止泻止痢等功能,以及古代含白芍复方治疗中风、跌打损伤、诸热、骨蒸、时气疫疠、瘟病、怔忡惊悸、小便不利、水肿、胎动不安、诸虚、消渴、泄痢等病症,《药典》未曾收录.结合现代药效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初步确认活血化瘀、清热泻火、清热解毒、安神、利尿、安胎、益气补虚、生津止渴、止泻止痢是白芍的潜在功用.

    作者:崔运浩;梁茂新;初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医目诊——眼底病理改变的获取与分析

    中医目诊是通过观察眼睛各部位的神、色、形态变化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眼底是活体唯一能直接观察到人体终末血管的组织,是全身微血管病变的观察窗口,眼底观察是目诊重要的内容.观察眼底病理改变形态和功能的方法包括检眼镜、眼底照相机、激光扫描眼底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视网膜断层扫描仪、偏振激光扫描仪、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及视野、色觉、眼电生理、非侵入性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测定、视网膜分形维数分析等检查技术;眼底病理改变的分析方法包括对眼底常见体征的辨证分析、对眼底各部位病理改变的辨证分析、对眼底组织结构图像和功能的分析等.

    作者:彭清华;彭俊;谭涵宇;晏峻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从而提高医院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从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所产生的随机数列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采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经过4周的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后,患者血液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分别为(1.69±0.12) mPa/s、(4.02±0.28)%、(41.98士3.32)%;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后,患者血液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分别为(1.76±0.14) mPa/s、(4.14±0.32)%、(44.62±3.12)%;两组差距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距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在采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更加明显,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冯小智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