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中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8-1062
  • 国内刊号:21-1381/R
  • 影响因子:1.20
  • 创刊:1990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哥白尼索引(波兰),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文摘杂志,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 国家“双百”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1年6期文献
  • 纵隔畸胎瘤:CT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研究纵隔畸胎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畸胎瘤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表现对照.结果:囊性畸胎瘤31例,良性实质性畸胎瘤20例,恶性畸胎瘤5例,CT表现与手术病理表现基本一致.结论:纵隔畸胎瘤的CT表现能反映其手术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术前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虞辛强;金莉莉;杨光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MRI对脊膜瘤的诊断及临床意义的评价

    目的:探讨脊膜瘤的MRI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搜集并分析术前行MRI检查且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膜瘤16例,观察肿瘤部位、数目、瘤体信号表现及邻近硬脊膜改变,瘤髓交界带的MRI信号及增强后的MRI表现特征.结果:位于上、中胸段14例,颈段2例.肿瘤信号不均者6例.全部病例均未见囊变及出血,肿瘤邻近硬脊膜增厚1例,瘤体均有一定的增强特征.结论:脊膜瘤多位于硬膜下间隙、脊髓侧方,单发多见且无囊变、出血.肿瘤信号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钙化.瘤髓交界带T2WI呈低信号时,肿瘤与脊髓可能存在粘连.脊膜瘤可引起硬膜增厚.GdDTPA增强具有明显均一的特征.

    作者:马春忠;杨振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支气管动脉插管并发脊髓损伤治疗的再探讨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插管中并发脊髓动脉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BAG),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及支气管动脉栓塞(BAE)中出现脊髓损伤的11例分别采取普通方法和推荐方法治疗.结果:用普通方法治疗的4例中1例永久性截瘫,2例单侧下肢麻木,肌力下降为Ⅲ~Ⅳ级,1例基本恢复.用推荐方法治疗的7例中除2例遗留右下肢肌力Ⅳ+级外,其余5例均基本恢复.结论:脊髓损伤治疗时间窗为术后5小时内,早期贯序性应用扩血管药、足量激素、脱水剂、神经营养药能有效地治疗脊髓动脉损伤,并使之恢复正常.

    作者:虞希祥;黄林芬;李阳;彭文献;林友岳;王玉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腹部Castleman病影像学诊断

    目的:探讨腹部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腹部Castleman病4例,女3例,男1例.均行X线、超声、CT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病灶为单发,肾形或椭圆形,均有完整的包膜,可见条状、绒毛状或珊瑚状钙化;超声以低回声为主,可见点条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CT平扫示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楚,周围有点条状影,增强肿块与周围点、条状影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肿块不侵及邻近组织和器官,见到肿块内出现条状、树枝样钙化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作者:马民;卢明花;张亮;王其军;刘红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多层面螺旋CT肝脏双期增强技术的研究--造影剂量及团注造影剂跟踪技术的影响

    目的:评价造影剂量及团注造影剂跟踪技术对多层面螺旋CT肝脏双期增强效果的影响.材料与方法:40名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从周围静脉注入Omnipaque300100ml、100ml和75ml.第一组以固定时间间隔扫描,第二组及第三组以团注造影剂跟踪技术启动扫描.以腹主动脉增强值超过150Hu为动脉期开始,肝实质增强值大于20Hu为动脉期结束.结果:①第一组中5例(45%)动脉期扫描序列未处于其佳扫描间期,第二组为2例(13%),第三组为1例(8%);②第一组中2例(18%)肝实质强化峰值未包括在其门静脉期扫描序列中,2例(18%)强化峰值位于扫描序列的末期,而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强化峰值均位于其扫描序列的中心层面;③各组间主动脉及肝实质增强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团注造影剂跟踪技术能更准确确定动脉期的起点;②75ml的造影剂量能够满足多层面螺旋CT肝脏双期增强的要求.

    作者:周良平;郭青;徐香玖;沈国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儿童主动脉弓中断的影像诊断与病理分类

    目的:报道23例先天性主动脉弓中断(IAA),评价磁共振对儿童主动脉弓中断的实际诊断价值并讨论主动脉弓中断的病理分类.材料与方法:在23例中,14例经心血管造影诊断,2例经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CE-MRA)诊断,7例同时做了两种检查.结果:23例中,21例伴有动脉导管未闭,19例伴有室间隔缺损,A型主动脉弓中断19例,B型4例,14例经手术证实.在7例同时做了心血管造影和CE-MRA的病例中,CE-MRA优于心血管造影4例.结论:CE-MRA能相当准确地诊断儿童先天性主动脉弓中断.

    作者:朱铭;钟玉敏;李玉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大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大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并探讨扩张器选择及扩张技术.方法:对31例临床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采用经口送入直径30cm,35cm,40cm的大气囊扩张狭窄的贲门管,每次扩张维持3分钟,间歇2分钟,至扩张过程中气囊切迹消失为止.一般为3~4次.结果:扩张技术成功率为97%,操作时间平均40分钟,贲门管直径平均增粗064cm,排空明显加快,食管下段潴留排空率平均提高3873%.1例胸腔-食管瘘,随访结果30例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消失,无食管反流.结论:对贲门失弛缓症,采用直径为30~40cm大气囊扩张治疗,创伤小,治愈周期短,且安全有效.

    作者:高众;杨秋吉;王爱华;夏敏;韩玉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心血管数字造影和超声心动图在大动脉错位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心血管数字造影和心脏超声在大动脉错位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采用心血管数字造影和心脏二维超声心动图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等检查技术对34例大动脉错位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其中14例有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心血管数字造影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857%(12/14);心脏超声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786%(11/14).两者均能清楚显示心室与大动脉连接部畸形;心脏超声对心内结构的显示具有优势,心血管数字造影对大血管及其他心外结构的异常的评价更加准确.结论:心血管数字造影与心脏超声相结合,能提高大动脉错位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江菊芬;孙立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自动活检在诊断弥漫性肾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用超声引导自动肾活检给弥漫性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病理依据.方法:用长射程内槽切割式活检枪和相应的活检针,在超声引导下对100例弥漫性肾病进行自动肾活检.结果:100例患者共穿刺210次,所取组织条长度为08~1.8cm,取材成功率为99%,其中肾小球轻微病变占60%,1例术后出现肾周血肿,97%的患者有镜下血尿.结论:超声引导自动肾活检,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值得推广,对弥漫性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童明辉;朱秀芳;武桂芳;马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眼底无改变糖尿病人视网膜动、静脉血流变化

    目的:探讨尚无眼底改变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提供诊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信息.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26例确定无糖尿病眼底改变的糖尿病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的视网膜动脉(CRA)收缩期高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低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Vmax/Vmin(S/D)值及视网膜静脉流速(Vcrv)和Vcrv/Vmin值.结果: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动脉Vmin、Vmean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I、RI、S/D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视网膜静脉的Vcrv以及Vcrv/Vmin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眼底尚无改变时,其视网膜动、静脉均已发生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郭丽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物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物中的应用.方法:对8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浅表软组织肿物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分析.结果:82例为良性,2例为恶性.82例良性肿物中,12例可探及血流信号,均为血管瘤和炎性肿块.囊性肿物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爱;张生光;杨歌;俞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PTC-CT在胆管癌立体放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PTC-CT在胆管癌立体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例胆管癌患者,分别行普通立体放疗CT扫描和PTC-CT定位扫描,对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例胆管癌患者,PTC-CT明确显示病变的准确部位及侵润范围,而普通CT扫描仅能观察到肝内外胆管扩张情况,无法明确病变的准确部位.结论:PTC-CT在胆管癌立体定向放疗中定位准确可靠.

    作者:商健彪;刘方颖;裴著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左眼眶内皮脂腺囊肿1例

    病例女,27岁.左眼突出7年,自诉7年前有拳击左侧头部病史,不久即出现眼球突出,无眼红、痛及视物模糊、复视等.未经治疗,左眼球突出加重.现常左眼不适,视物模糊,劳累后左眼胀痛.

    作者:陈玉辉;林赐荣;郑向东;杨平生;陈凯;马中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右心房粘液瘤并多发房间隔缺损1例

    病例男,20岁,活动后胸闷气短两年,加重半年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2次/分,血压13/9KPa,呼吸18及早搏。

    作者:曾慧茹;郭猛;毛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先天性皮毛窦1例

    病例男,18个月,以头部左偏,双下肢活动障碍,伴双下肢间断抽搐1月就诊.查体:精神状态佳,体温38.8℃,双下肢腱反射减弱,颈北部中心部位皮肤局部隆起,表面略红,中央见一毛发.

    作者:高云东;张铎;李桂霞;权奇月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B型超声诊断胎儿右上肢缺如并腹裂内脏膨出1例

    病例女,27岁,孕30周,第一胎.常规B超检查见:胎儿左枕前位,双顶径7.3cm,股骨长径5.2cm,胎盘前壁,I度成熟,羊水大暗区5.6cm,羊水指数约19,偏多.

    作者:朱艺玲;唐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先天性阴道斜隔致阴道内残留胎物1例

    病例女,23岁,孕42天,药流后4天,未见胎囊排出。患者平素月经量中等,经期延长,伴痛经。妇检:右侧阴道壁饱满,可触及一实性包块,不活动。宫体、附件触不清。

    作者:马西蕊;于祎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颈髓上段合并小脑动静脉血管畸形临床及MRI特征(附1例报告)

    脊髓动静脉血管畸形以颈髓较为少见,其自然预后甚差,因而充分认识该病,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现报告1例典型颈髓上段合并小脑动静脉血管畸形患者临床及MRI特征,并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作者:吕佩源;李玲;梁翠平;董艳红;吴育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肝脏炎性假瘤1例

    炎性假瘤较为少见,术前诊断困难.现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普福顺;季云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1例

    病例男,50岁,半月前出现腰背部疼痛,呈现间歇性,未向他处放射.近四、五天来疼痛加剧,持续性夜间无缓解.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姜忠宇;张东泉;江时忠;郑勇明;余小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

    肺泡蛋白沉积症(PR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疾病,现我院经开胸活检证实1例,报告如下.

    作者:冯平勇;辛雨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原发性隔肌肉瘤1例

    病例女,间断性咳嗽半年,胸闷1个月.查体:右胸呼吸活动度及语颤减弱.右肺中下部大面积叩诊呈实音,未闻呼吸音.超声检查:肝、胆、脾未见异常.

    作者:高建津;刘洁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脾脏含铁血黄素沉着1例

    本文报告1例手术、病理证实脾功能亢进,伴有含铁血黄素沉着病例.

    作者:陈瑞官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VEGF在脑肿瘤中的表达及MRI对照研究进展

    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对疾病特别是肿瘤的认识已深入到蛋白质和基因水平,并已形成分子病理学、肿瘤免疫学等新兴边缘学科。广义的分子病理学概念,可以认为是从蛋白质、mRNA和DNA水平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作者:耿承军;陈君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读片窗及答案

    作者:刘文源;关长群;杨本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CR与屏/片乳腺摄影临床应用比较

    近年来,随着乳腺发病率的增加,X线检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乳腺疾病的诊断[1,2].虽然乳腺屏/片摄影国内外已有很多报道,但关于乳腺CR(Computed Radiography)摄影方面报道较少,并尚未见从摄影技术方面比较CR和屏/片钼靶摄影比较的报道.

    作者:陈志安;李梅;李晓非;张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氩氦超低温治疗肿瘤的超声监控探讨

    氩氦刀是一种超低温冷冻技术,在高压情况下常温氩气可产生超低温现象,极短时间内可达-260℃,在氩氦刀尖部形成冷媒;而常温氦气在高压情况下产生+45℃高温,即为该系统的热媒.

    作者:刘成国;侯锐;张毅霞;郑洪柱;韩大跃;田志坚;陶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胃肠穿孔的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的对照分析

    胃肠穿孔是常见急腹症之一,由于本病发病急,变化快,如不及时治疗,可由于腹膜炎而危及生命,故临床对影像检查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将我院1992年来经手术证实的52例胃肠穿孔的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讨论,旨在证实超声检查代替X线检查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康锡宏;王海贞;李海兰;吴劲松;蔡树雄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介入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意义

    自1997年1月至今乳腺癌手术病人109例,其中7例中晚期患者先期接受介入治疗.乳房病灶直径超过5cm,腋窝触及转移淋巴结并融合成团块,乳房皮肤有桔皮样改变或炎症表现,但尚未发现远处转移病灶.

    作者:黄种文;叶彼德;张起楷;王慧华;黄梓平;张连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99mTc-N(NOEt)2肺阳性显像对肺癌诊断临床价值的探讨

    近年来,67镓对肺癌的肿瘤显像剂的研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1].MIBI、TF等心肌显像剂用于肺癌诊断已有不少报道[2-5],说明99mTc标记的中性亲脂性一介阳离子作为肿瘤阳性显像剂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

    作者:曹剑鸣;李金彪;晁福;张红;苏玉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数字影像-PACS-远程影像学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数字影像有别于模拟影像在于可以毫不费力地相互混合,同时或分别地被重复使用,并且可以以光速传输,通过数据压缩和纠正错误的功能,能够在非常昂贵或杂音充斥的信道上准确、快速地传递信息,这是进行PACS建设所必须的.PACS则是医院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包括医学影像的获取、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在线存储、离线归档、图像显示与处理、RIS/HIS的接口、胶片打印,通过PACS的建立能够达到异地访问、图像复制、同步显示、快速传送,并且易于病变的观察和诊断.远程影像学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正在蓬勃发展,它将充分发挥专家优势,能够使异地的患者同样享受高水平的影像诊断,并且有利于大样本的医学影像研究和各种教育的需要.目前数字影像除一些大医院正在完成或努力建设中以外,中小型医院还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够完成.PACS由于技术含量高、各种设备缺乏统一标准,所需费用巨大,造成开发与建设的困难,真正达到HIS系统下使用的PACS尚未见到.对于地域广泛、医疗水平差别较大的我国,远程医学影像是非常有意义,也是非常需要的.但是现有国情下,如果需要建立和完善远程医学影像学则需要国家或公司的大量投入,才能够完成远程医学影像学和远程医学的建设,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医疗水平.而单纯依靠基层医院,则需要数年,以至10数年才能够完成.

    作者:郭启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图像存档与通讯系统的建立及其准备工作

    阐述图像存档与通讯系统建立过程中的各项准备工作.医院的准备工作是确立目标、筹划、网络改建和工程设计,放射科作为主导科室要在人员培训、设备更新、工作流程管理和质控方面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作为建设数字化医院的系统工程,建立图像存档与通讯系统的总体原则是高起点、总体规划、工程分部实施和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

    作者:陈德基;李扬彬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