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平勇;辛雨玲
目的:评价大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并探讨扩张器选择及扩张技术.方法:对31例临床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采用经口送入直径30cm,35cm,40cm的大气囊扩张狭窄的贲门管,每次扩张维持3分钟,间歇2分钟,至扩张过程中气囊切迹消失为止.一般为3~4次.结果:扩张技术成功率为97%,操作时间平均40分钟,贲门管直径平均增粗064cm,排空明显加快,食管下段潴留排空率平均提高3873%.1例胸腔-食管瘘,随访结果30例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消失,无食管反流.结论:对贲门失弛缓症,采用直径为30~40cm大气囊扩张治疗,创伤小,治愈周期短,且安全有效.
作者:高众;杨秋吉;王爱华;夏敏;韩玉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脊膜瘤的MRI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搜集并分析术前行MRI检查且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膜瘤16例,观察肿瘤部位、数目、瘤体信号表现及邻近硬脊膜改变,瘤髓交界带的MRI信号及增强后的MRI表现特征.结果:位于上、中胸段14例,颈段2例.肿瘤信号不均者6例.全部病例均未见囊变及出血,肿瘤邻近硬脊膜增厚1例,瘤体均有一定的增强特征.结论:脊膜瘤多位于硬膜下间隙、脊髓侧方,单发多见且无囊变、出血.肿瘤信号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钙化.瘤髓交界带T2WI呈低信号时,肿瘤与脊髓可能存在粘连.脊膜瘤可引起硬膜增厚.GdDTPA增强具有明显均一的特征.
作者:马春忠;杨振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刘文源;关长群;杨本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纵隔畸胎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畸胎瘤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表现对照.结果:囊性畸胎瘤31例,良性实质性畸胎瘤20例,恶性畸胎瘤5例,CT表现与手术病理表现基本一致.结论:纵隔畸胎瘤的CT表现能反映其手术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术前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虞辛强;金莉莉;杨光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近年来,67镓对肺癌的肿瘤显像剂的研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1].MIBI、TF等心肌显像剂用于肺癌诊断已有不少报道[2-5],说明99mTc标记的中性亲脂性一介阳离子作为肿瘤阳性显像剂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
作者:曹剑鸣;李金彪;晁福;张红;苏玉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数字影像有别于模拟影像在于可以毫不费力地相互混合,同时或分别地被重复使用,并且可以以光速传输,通过数据压缩和纠正错误的功能,能够在非常昂贵或杂音充斥的信道上准确、快速地传递信息,这是进行PACS建设所必须的.PACS则是医院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包括医学影像的获取、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在线存储、离线归档、图像显示与处理、RIS/HIS的接口、胶片打印,通过PACS的建立能够达到异地访问、图像复制、同步显示、快速传送,并且易于病变的观察和诊断.远程影像学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正在蓬勃发展,它将充分发挥专家优势,能够使异地的患者同样享受高水平的影像诊断,并且有利于大样本的医学影像研究和各种教育的需要.目前数字影像除一些大医院正在完成或努力建设中以外,中小型医院还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够完成.PACS由于技术含量高、各种设备缺乏统一标准,所需费用巨大,造成开发与建设的困难,真正达到HIS系统下使用的PACS尚未见到.对于地域广泛、医疗水平差别较大的我国,远程医学影像是非常有意义,也是非常需要的.但是现有国情下,如果需要建立和完善远程医学影像学则需要国家或公司的大量投入,才能够完成远程医学影像学和远程医学的建设,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医疗水平.而单纯依靠基层医院,则需要数年,以至10数年才能够完成.
作者:郭启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1997年1月至今乳腺癌手术病人109例,其中7例中晚期患者先期接受介入治疗.乳房病灶直径超过5cm,腋窝触及转移淋巴结并融合成团块,乳房皮肤有桔皮样改变或炎症表现,但尚未发现远处转移病灶.
作者:黄种文;叶彼德;张起楷;王慧华;黄梓平;张连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心血管数字造影和心脏超声在大动脉错位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采用心血管数字造影和心脏二维超声心动图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等检查技术对34例大动脉错位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其中14例有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心血管数字造影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857%(12/14);心脏超声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786%(11/14).两者均能清楚显示心室与大动脉连接部畸形;心脏超声对心内结构的显示具有优势,心血管数字造影对大血管及其他心外结构的异常的评价更加准确.结论:心血管数字造影与心脏超声相结合,能提高大动脉错位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江菊芬;孙立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脊髓动静脉血管畸形以颈髓较为少见,其自然预后甚差,因而充分认识该病,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现报告1例典型颈髓上段合并小脑动静脉血管畸形患者临床及MRI特征,并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作者:吕佩源;李玲;梁翠平;董艳红;吴育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造影剂量及团注造影剂跟踪技术对多层面螺旋CT肝脏双期增强效果的影响.材料与方法:40名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从周围静脉注入Omnipaque300100ml、100ml和75ml.第一组以固定时间间隔扫描,第二组及第三组以团注造影剂跟踪技术启动扫描.以腹主动脉增强值超过150Hu为动脉期开始,肝实质增强值大于20Hu为动脉期结束.结果:①第一组中5例(45%)动脉期扫描序列未处于其佳扫描间期,第二组为2例(13%),第三组为1例(8%);②第一组中2例(18%)肝实质强化峰值未包括在其门静脉期扫描序列中,2例(18%)强化峰值位于扫描序列的末期,而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强化峰值均位于其扫描序列的中心层面;③各组间主动脉及肝实质增强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团注造影剂跟踪技术能更准确确定动脉期的起点;②75ml的造影剂量能够满足多层面螺旋CT肝脏双期增强的要求.
作者:周良平;郭青;徐香玖;沈国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胃肠穿孔是常见急腹症之一,由于本病发病急,变化快,如不及时治疗,可由于腹膜炎而危及生命,故临床对影像检查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将我院1992年来经手术证实的52例胃肠穿孔的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讨论,旨在证实超声检查代替X线检查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康锡宏;王海贞;李海兰;吴劲松;蔡树雄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阐述图像存档与通讯系统建立过程中的各项准备工作.医院的准备工作是确立目标、筹划、网络改建和工程设计,放射科作为主导科室要在人员培训、设备更新、工作流程管理和质控方面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作为建设数字化医院的系统工程,建立图像存档与通讯系统的总体原则是高起点、总体规划、工程分部实施和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
作者:陈德基;李扬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病例女,27岁.左眼突出7年,自诉7年前有拳击左侧头部病史,不久即出现眼球突出,无眼红、痛及视物模糊、复视等.未经治疗,左眼球突出加重.现常左眼不适,视物模糊,劳累后左眼胀痛.
作者:陈玉辉;林赐荣;郑向东;杨平生;陈凯;马中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物中的应用.方法:对8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浅表软组织肿物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分析.结果:82例为良性,2例为恶性.82例良性肿物中,12例可探及血流信号,均为血管瘤和炎性肿块.囊性肿物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爱;张生光;杨歌;俞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尚无眼底改变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提供诊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信息.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26例确定无糖尿病眼底改变的糖尿病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的视网膜动脉(CRA)收缩期高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低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Vmax/Vmin(S/D)值及视网膜静脉流速(Vcrv)和Vcrv/Vmin值.结果: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动脉Vmin、Vmean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I、RI、S/D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视网膜静脉的Vcrv以及Vcrv/Vmin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眼底尚无改变时,其视网膜动、静脉均已发生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郭丽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肺泡蛋白沉积症(PR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疾病,现我院经开胸活检证实1例,报告如下.
作者:冯平勇;辛雨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报道23例先天性主动脉弓中断(IAA),评价磁共振对儿童主动脉弓中断的实际诊断价值并讨论主动脉弓中断的病理分类.材料与方法:在23例中,14例经心血管造影诊断,2例经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术(CE-MRA)诊断,7例同时做了两种检查.结果:23例中,21例伴有动脉导管未闭,19例伴有室间隔缺损,A型主动脉弓中断19例,B型4例,14例经手术证实.在7例同时做了心血管造影和CE-MRA的病例中,CE-MRA优于心血管造影4例.结论:CE-MRA能相当准确地诊断儿童先天性主动脉弓中断.
作者:朱铭;钟玉敏;李玉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氩氦刀是一种超低温冷冻技术,在高压情况下常温氩气可产生超低温现象,极短时间内可达-260℃,在氩氦刀尖部形成冷媒;而常温氦气在高压情况下产生+45℃高温,即为该系统的热媒.
作者:刘成国;侯锐;张毅霞;郑洪柱;韩大跃;田志坚;陶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病例女,23岁,孕42天,药流后4天,未见胎囊排出。患者平素月经量中等,经期延长,伴痛经。妇检:右侧阴道壁饱满,可触及一实性包块,不活动。宫体、附件触不清。
作者:马西蕊;于祎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病例男,20岁,活动后胸闷气短两年,加重半年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2次/分,血压13/9KPa,呼吸18及早搏。
作者:曾慧茹;郭猛;毛丽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