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3-8914
  • 国内刊号:11-1592/R
  • 影响因子:0.53
  • 创刊:1985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525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医学
光明中医杂志   2016年9期文献
  • 济川煎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便秘的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济川煎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济川煎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果导片治疗。结果经治疗3周后,两组相比较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都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济川煎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便秘的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姜楠;孟湧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医贯》都气加柴芍桂汤治疗功能性低热39例

    目的:探讨《医贯》都气加柴芍桂汤治疗功能性低热的疗效。方法采用《医贯》都气加柴芍桂汤对临床39例功能性低热患者进行治疗。结果都气加柴芍桂汤在治疗功能性低热时根据不同具体病情灵活进行临床加减,并与六味地黄汤对照观察和总结,都气加柴芍桂汤治疗39例功能性低热患者中总有效率达97.44%,治愈者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医贯》都气加柴芍桂汤治疗功能性低热疗效确切。

    作者:尹克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药联合臭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8例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汤联合医用臭氧注射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计4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给予补肾通络汤内服,每日1剂,分2次内服,连用15天;医用臭氧关节腔内及周围痛点注射,每周1次,连续4周。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次300 mg,饭后内服,每日2次,连用7~10天。自拟中药外洗方每日1剂,水煎湿敷患处,每日2次,每次15~30 min。连用4周。设计疗程为4周,疗程结束统计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统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6例(23.1%),显效15例(57.7%),好转4例(15.4%),无效1例(3.8%),愈显21例(80.8%)。对照组治愈3例(13.6%),显效6例(27.3%),好转9例(40.9%),无效4例(18.2%),愈显9例(40.9%)。结论医院臭氧关节腔内注射对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钱永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中医综合方案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中医综合方案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单纯手法复位治疗,复位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专业的功能训练。研究组给予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记录其治疗前后机体功能、疼痛程度变化情况,将所得数据经专业统计学检验后获得结论。结果两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前功能、疼痛程度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上述不同方法治疗后两组VSA、Oswestry评分情况均较之前显著减少,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给予中医综合方案治疗可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任红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补阳还五汤冲剂治疗缺血性中风100例

    目的:对补阳还五汤冲剂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4年12月1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都采用一般治疗方式,同时研究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冲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愈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愈以及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比较具有明显改善效果,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缺血性中风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应用补阳还五汤冲剂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消银化瘀汤治疗银屑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消银化瘀汤治疗银屑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消银化瘀汤辨证给药。两组连续治疗1个月后,记录其临床疗效并加以分析。结果两组银屑病患者经上述相应措施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89%,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仅为73.33%,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银屑病患者给予常规西医联合中医消银化瘀汤辨证给药后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作者:李成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探讨化痰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化痰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方法按照入选标准选取62例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补肺汤,2周为1个疗程。对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肺功能、血清等客观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好转程度及肺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补肺汤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肺功能,并能减轻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的含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徐宜全;宗琼;吕守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地黄饮子治疗中风后失语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地黄饮子治疗中风后失语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86例中风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调脂降脂及相应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黄饮子加减汤剂,治疗2月后进行疗效统计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为51.16%,治疗组为72.0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黄饮子治疗中风后失语,能显著提高有效率,无毒副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雪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芎膝洗液的制备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芎膝洗液的制备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濮阳市某医疗机构心内科5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芎膝洗液足浴治疗结合常规疗法与单独常规疗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对比。结果芎膝洗液对缓解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有较好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心功能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70.37%;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66.67%;治疗前后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芎膝洗液组方合理,使用方便,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王彦科;韦灵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辨证分型论治为主治疗月经过多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月经过多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气血亏虚型、肾阴不足型、肾阳亏虚型、血热内盛型、气滞血瘀型、肝郁化火型、脾虚肿满型)论治(以补气养血升提,滋肾养阴固冲,温肾助阳固冲,清热凉血固冲,活血化瘀止血,疏肝解郁清热止血,健脾利湿化气行水止血)为主,随症加减,治疗本病55例。结果总有效率96.4%。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补气升提、滋肾养阴、温肾助阳、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清热、健脾化水,消肿止血的功效,达到安冲止血,使月经量减少的作用。

    作者:曹向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自拟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本研究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服用自拟活血化瘀汤、同时配合康复功能锻炼,总疗程1月。对照组:仅予以基础治疗上口服自拟活血化瘀汤;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情况。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评价,并观察给药后患者不良反应、依从性及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本研究100例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经两组治疗方法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活血化瘀汤联合康复功能锻炼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具有不良反应较低等优势,可推广作为内科临床治疗该病的方案。

    作者:申金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并发症的中医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糖尿病并发症的中医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中医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2个月的中医中药治疗之后,所有患者中显效者有36例(51.43%),有效者有25例(35.71%),无效者有9例(12.86%),总有效率为87.14%。结论糖尿病并发症的中医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任成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针刺、推拿联合中药治疗产后早期乳痈的疗效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手法联合中药治疗产后早期乳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2在我院门诊就诊的乳痈患者100例,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推拿手法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静滴青霉素钠粉针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刺、推拿手法联合中药治疗产后早期乳痈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付晓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针药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38例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相应手法针刺风池、百会、太阳、太溪等,每日1次。采用中药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水煎分服,每日1剂。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3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2例,显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眩晕患者,外治内调,相辅相成,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耳穴埋豆预防乳腺癌化疗呕吐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预防乳腺癌化疗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厦门市某中医院2012年01月—2014年08月胸外乳腺科乳腺癌需行化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昂丹司琼+NS4ml静推预防顺铂化疗呕吐,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埋豆法预防呕吐。结果急性呕吐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迟发性呕吐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迟的总有效率为52.5%。经χ2检验,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呕吐和迟发性呕吐发生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耳穴埋豆能有效降低化疗呕吐率。耳穴埋豆法为中医技术操作,不损伤皮肤,刺激强度可自行掌握,一般没有绝对禁忌症,无不良作用,是临床预防呕吐的良好方法。

    作者:陆爱玉;刘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针灸耳穴贴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疾病效果观察

    目的:对应用针灸与耳穴贴压联合方式对患有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方案基础上采用针灸与耳穴贴压联合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超检测残余尿量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排尿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疾病药物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灸与耳穴贴压联合方式对患有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魏云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方法6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片治疗;观察组予针灸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作者:吴红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五行针灸治疗抑郁症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五行针灸治疗抑郁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门诊100例患有抑郁症的病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50例。针刺组采用五行针灸治疗,西药组口服圣·约翰草提取物片(路优泰)或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博乐欣)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进行评分以观察疗效。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之后,针刺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与西药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行针灸治疗抑郁证疗效优于西药治疗,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曹爽;刘波;赵艳超;刘春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腹部推拿联合电动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S及IgG、IgM的影响?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联合电动牵引对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S及IgG、IgM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电动牵引治疗,治疗组采用腹部推拿联合电动牵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对VAS评分及IgG、IgM指标进行评定。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IgG、IgM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推拿联合电动牵引能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及相关免疫指标,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案。

    作者:吴超英;林涛;郑梓灌;张慧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估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3年6月—2014年9月收治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患者16例,其中A2型10例,B2型2例,B3型2例,C1型1例,C2型1例。 Colles骨折6例,Smith骨折4例,背侧Barton骨折3例,掌侧Barton骨折3例,均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威枫骨科外洗散进行治疗。结果经3~18个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良好。按Gartland and Werley腕关节评分表进行评估:优8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1.2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威枫骨科外洗散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疗效明确。

    作者:郑炜宏;杨健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单纯输卵管通液术治疗,研究组在输卵管通液术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记录两组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患者临床疗效,将所得数据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两组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患者经上述相应方法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研究组(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患者经常规输卵管通液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针刺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作者:袁宇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火针配合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2月共选择我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85例膝骨关节炎的患者。按照火针火罐组为观察组44例,普通针刺加电针对照组41例进行评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结果评分比较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5.3%,两组比较P<0.05。结论火针配合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石莎;朱峪英;叶仿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口疮中药外治法刍议

    口疮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对此病并未认识透彻,认为跟免疫力有一定关系,临床治疗方法杂乱但无特效疗法。中医对此病早有深刻认识,且有丰富有效的治疗手段。其中中药外治更是屡用屡验,收效确切。

    作者:李瑞成;马鸿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延伸应用

    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针灸学家石学敏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所创。他认为中风病的病机是“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治疗上应“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中医十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之一。醒脑开窍针刺法在中风病的治疗上独树一帜,疗效卓著。笔者在临床中受其启发,临诊注重“神、气”,治疗上注重调神、调气,在其他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满意疗效,如颈椎病、顽固性失眠、慢性疲劳综合症、梅核气、呃逆、耳鸣、脑鸣等,并各列举典型病例以飧读者。

    作者:冯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辨证论治小儿特应性皮炎

    近年来小儿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日趋上升,中医认为其多由于患儿先天禀赋不足,血热内盛及后天调摄不当而致肺脾俱虚加之感受风、湿、热邪导致发病。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分期分型内服外治,注重调护等治疗方法,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的疗效显著,并在防止复发方面,显现出比单纯应用西药更明显的优势,同时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万英;赵相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从辨寒湿型体质治疗痤疮1则

    目的:探讨寒湿型体质痤疮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痤疮并取得较好效果这一显著案例。结果证实了苓桂术甘汤温阳化气法治疗痤疮有良好效果。结论寒湿型体质患有痤疮的治疗,不可拘于清热解毒散结一法,苓桂术甘汤作为温阳化气的代表方从体质而治,治痤效果显著。

    作者:王仃仃;王祥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针对喉癌术后放疗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喉癌术后放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喉癌术后开展放疗治疗的62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仅行头颈放疗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例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开展分析与讨论。结果观察组患者放疗后咽干发生率为22.6%,吞咽困难发生率为25.8%,放射野皮肤干性反应发生率为48.4%,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25.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喉癌术后放疗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显著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作者:刘绿花;李燕;陈会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特色疗法加心理护理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观察

    目的:观察和探讨风湿寒性关节痛的发病原因、性格特征、症状特征、应对措施以及中医特色疗法加心理护理对风湿寒性关节痛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2例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抗风湿药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特色疗法加心理干预,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1)。结论要特别重视和加强拔火罐、中药全身薰洗等中医特色疗法在风湿寒性关节痛中的运用,同时,心理干预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放在护理的首位。

    作者:鲁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肛肠疾病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探讨

    目的:评价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应用于术后发生尿潴留的肛肠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在术后发生尿潴留的肛肠疾病患者48例随机分成中医组(24例,采用中医护理)和常规组(24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常规组相比,中医组的护理显效率、总体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5),同时中医组患者的自行排尿时间更短、残余尿量更少,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中医理论对患者在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穴位按摩、针灸刺激、药贴药浴、敷足脐疗法等适宜技术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缓解肛肠疾病患者的术后尿潴留症状、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实践。

    作者:陈海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综合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病并发症和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防治脑血管病并发症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血管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的康复情况,同时于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评分均高于入院时( P<0.05),观察组患者的ALD能力提高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显著降低脑血管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帅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耳穴压豆治疗肾病综合征失眠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激素冲击所致失眠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择78例激素冲击治疗后出现失眠症状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其中39例为研究组,在相应护理基础上予以耳穴压豆法治疗;另39例为对照组,给予非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入睡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睡眠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两组疗效相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法对肾病综合征激素冲击出现的失眠症状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雅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循证护理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循证护理。方法对本组326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即口服中药和西药、物理治疗和中药熏蒸)和循证护理。结果本组326例患者,416膝,经三个疗程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循证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2.7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充分体现了各自的优点,互为良性循环,疗效正向叠加,对于膝关节整体功能的恢复亦诸多裨益。而循证护理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水平,也向患者提供了佳的护理服务,在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很好地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使护理质量也明显提高。

    作者:肖雪青;上官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艾灸结合穴位贴敷在治疗失眠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艾灸结合穴位贴敷在治疗失眠中的疗效和护理,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脑病康复科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入院的脑卒中合并睡眠障碍患者56例,进行艾灸结合穴位贴敷治疗以判断疗效。结果56例患者中,治愈8例,显效28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5%。结论艾灸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疗效良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是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穴位贴敷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穴位贴敷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138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应用及相应护理,观察组联合穴位贴敷及专项护理,对比两组疗效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AQLQ评分(124.67±17.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2.51±18.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专项护理可显著提高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红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针灸结合护理干预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护理干预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灸结合护理干预治疗失眠患者20例,时间为2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量表判断其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灸结合护理干预治疗失眠症效果显著,有效的提高了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张清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湿疹一号方结合护理干预治疗妊娠期湿疹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外洗方(湿疹一号方)以及该方结合相关护理干预治疗妊娠期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统计学的随机分配原则将200例病例分为两组,120例采用我院自制的外洗方(湿疹一号方)外洗治疗为治疗组,80例采用艾叶外洗治疗为对照组。另外将120例治疗组再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60例在采用湿疹一号方外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仅以湿疹一号方外洗,分别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妊娠期湿疹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个治疗组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我院自制的湿疹一号方治疗妊娠期湿疹疗效显果著,且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治疗效果更佳,且方法安全、方便、经济,能够很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黄远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在癫痫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采用中医康复护理的方法治疗癫痫病人,并研究其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癫痫的患者28例,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正常的护理,观察组患者除进行正常护理外,还给予中医康复护理。对28例患者中治疗后再次发病及治疗后出现抑郁的情况进行记录,通过比较,进行分析。结果经中医康复护理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抑郁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在经中医康复护理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一年出现癫痫的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减少。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在治疗癫痫病人的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刘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38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药物,记录两组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数据经统计学检验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获得高达89.47%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仅为71.05%(P<0.05),提示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研究组18.42%患儿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对照组患儿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6%(P>0.05)。结论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王晓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药汤剂配合西药治疗反复发作性痤疮的探讨

    目的:为了提高反复发作性痤疮的治疗效果,采用中药汤剂配合西药治疗。方法通过中药汤剂配合西药的使用方法,并设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了疗效对比观察,治疗结束后每月随访跟踪。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37%,对照组有效率81.8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汤剂配合使用西药治疗痤疮比单独使用西药治疗效果更好,其治愈率提高16%。

    作者:魏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血府逐瘀汤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及降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口服和丹参多酚酸盐静滴,治疗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的改善状况、心电图疗效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的改善状况及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程度也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疗效。

    作者:吴湘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反应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癌术后化疗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食管癌术后住院接受化疗后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和中药治疗56例为治疗组,同期化疗后常规西医治疗56例为对照组,比较化疗反应治疗主要观察指标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显著好转38例,有进步6例。对照组治愈5例,显著好转18例,有进步33例。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升高白细胞和缓减消化道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和中药补中益气汤配合化疗,能明显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疗效优于西医治疗。

    作者:李天亮;刘宽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桂枝茯苓胶囊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单纯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记录两组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效果,将所得数据经专业统计学检验后获得结论。结果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经上述相应措施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6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仅为68.18%,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给予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高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李家庚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目的:总结李家庚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方法列举李家庚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例经典医案并作分析讨论。结果李家庚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主要病机是湿热气血搏结致血败肉腐,故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是治疗的主要原则;缓解期的主要病机是脾肾两虚、瘀血内阻,故补益脾肾、活血止血是治疗的主要原则。结论李家庚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黄亭;李家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罗才贵教授治疗月经不调经验?

    目的:主要介绍罗才贵教授在治疗月经不调中,运用中医理论,从整体、肝、脾、肾及气血方面论治的临床经验。方法本人师承罗才贵教授,通过跟师学习,整理罗老治疗月经不调的病案,进而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罗才贵教授治疗月经不调经过临床验证,疗效确切。结论罗才贵教授治疗月经不调临床经验丰富,疗效确切,其经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籍冬冬;杜慧玲;李庆兵;焦欣;万义文;罗才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杨新中治疗乳腺癌验案举隅

    目的:总结杨新中教授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用药经验。方法临床跟诊、记录病案、分析用药、总结规律。结果根据数百例乳腺癌患者辨证分型,杨师认为虚者多为气阴两虚,实者多为气滞痰瘀。故治疗应标本兼顾,临床以养阴清热,解郁散结为主。并总结出经典基础方。结论乳腺癌相对于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及预后都是比较乐观的,在临床上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并且治疗上应该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除此之外乳腺癌病人还应尤其注意心理治疗,应叮嘱患者平时应保持心情愉悦。总而言之,辨证准确、用药规范,方能施治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作者:崔一怡;杨新中;余谨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冯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经验探讨

    目的:为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冯师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的临床经验的总结。结果 COPD患者稳定期的主要矛盾为正气虚损、本虚标实,以虚为本。结论 COPD稳定期以“补”为基础原则,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增强患者体质,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慢阻肺大发作及住院次数。

    作者:贺玉姣;冯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邹小娟教授治疗哮喘经验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以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痰鸣,呼气延长,严重者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口唇青紫为特征[1]。该病为呼吸科常见疾病,具有发病急、发病快、易反复发作等特点。中医药在控制哮喘发作和防止哮喘复发均有较好的疗效。邹小娟教授系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门诊部内科主任医师,从医多年,在肺系疾病治疗方面造诣颇深,尤其善于哮喘的治疗。笔者有幸跟师侍诊,现将邹师治疗哮喘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卞庆来;刘娇萍;李萍;罗粤铭;覃鑫;彭坤;麦炜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王志文教授辨证治疗痹病经验举隅

    目的:总结王志文教授治疗痹病的经验。方法王教授认为痹病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正气亏虚、外邪入侵、痰浊瘀血三方面,根据风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寒热错杂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肾阳亏虚证这六种证型总结王志文教授对痹病的治法及用药规律,而且用临床病例验证了王教授的辨证治疗经验。结果王志文教授多年辨证治疗痹病的经验可行有效。结论王志文教授通过辨证治疗痹病,疗效可佳,使上万风湿骨病患者受益。

    作者:王惠;王志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李灵芝教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经验

    不孕症是妇科的常见病,疑难病。近年不孕症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问题。李灵芝教授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以补肾为主,重视调经,在临床治疗中以女性生理特点为依据进行中药人工周期疗法,依据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分期而治,以期调节改善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及相互间的平衡协调,促发排卵,从而达到助孕之功。同时根据患者基础体温、性激素六项、B超监测卵泡大小及子宫内膜的厚度,适时调整用药,收到较好的助孕疗效。

    作者:姬晓丽;李灵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针灸治疗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研究近况

    目的:为预防及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提供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通过查找文献对近年来针灸治疗此病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结果近些年来应用针灸疗法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研究越来越多,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结论针灸治疗本病具有作用平稳、见效快、疗效好的特点,在提升白细胞的同时,还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避免使用药物所产生的毒副作用,很好的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爱芹;张继海;赵长林;王术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治疗血管性头痛综述

    血管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虽然经过积极治疗症状可以逐渐缓解,但常反复发作,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甚至继发更严重的身心疾病。中医对血管性头痛有较详尽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因此就近年来中医对血管性头痛治疗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血管性头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覃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小建中汤(颗粒剂、胶囊)的药效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目的:在临床中更加合理的应用小建中汤(颗粒剂、胶囊)。方法检索小建中汤(颗粒剂、胶囊)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其主要药效学及临床应用相关情况进行综述。结果小建中汤在临床中的应用广泛,对于古方如何在现代扩大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结论随着小建中汤(颗粒剂、胶囊)药效学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疾病的治疗及防治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杨连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对促进神经细胞再生方法的研究进展?

    神经细胞受损后,如果神经细胞胞体没有受到损害,神经轴突可以再生,一旦神经元胞体受到损伤,神经细胞将不能完全再生。有实验表明,在神经细胞胞体受到轻微的损伤后,能够进行修复,因此临床上采用多种方法应用于神经损伤,达到神经恢复及再生。因此通过查阅相关数据文献分析多种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的方法,如针灸、高压氧、超短波、脉冲电磁场、直流电场等,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郑婉君;王坦;高剑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从阳虚论治盗汗浅析

    目的:浅析阳虚盗汗理论的临床运用。方法首先寻找出从阳虚证论治盗汗的经典中医理论,从“扶阳”角度获得对盗汗的治疗启示,然后从临床诊治中举出两个案例加以佐证,后谈谈心得体会。结果中医经典理论中虽然多将盗汗的病机归纳为阴虚火旺、营血不足,临床中根据阴虚盗汗的理论指导盗汗的治疗,屡获显效,获益良多,亦不乏其例非温阳益气不能治愈者。结论临床上阳虚盗汗并不少见,临证时当审因辨证,细加详察,视其阴阳属性,不可拘泥于“盗汗必属阴虚”一说。

    作者:彭海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髋部骨折老年人中医体质分布及与骨密度关系?

    目的:针对髋部骨折的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的调查,并且对老年髋部骨折与骨密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为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帮助。方法入选2013年1月—2014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124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老年人124例作为对照组,针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的探查,并对两组患者骨密度进行测量和研究。结果健康体检老年人群中平和质常见,占总体的47.58%,其次为气虚质,占总体的15.3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髋部骨折老年患者中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和阳虚质占主导地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健康体检老年人群平均骨密度明显高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P<0.05;针对两组患者合并后,将骨密度和体质类型进行相关性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和阳虚质为主要的体质影响因素,对比健康体检老年人群,髋部骨折老年患者骨密度显著下降,中医体质类型和骨密度有较为密切的相关性。

    作者:杨澍;邱月娜;邹丽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平疏结合法治疗郁证之机理初探

    分析郁证的病因病机,总结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展出的疏通气机与平肝潜阳相结合的治法,从肝脏的疏泄功能、郁证的临床分型、临床疗效三种角度阐述采用平疏结合治法的机理和作用,就郁证临床七种证型逐一说明平疏结合之利弊,从理论上探讨其可行性,后通过经验病例加以检验。实践与理论均说明该法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不失为当今中医临床治疗郁证的一种新思路。

    作者:李婷;陈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防治的多中心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优化方案在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的多中心研究。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150例,均自2015年1月抽自我市10家医院,依据血肌酐值按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层划分,应用SAS随机分配表,按10个研究中心,分为A、B、C组。结果证候疗效评估,总有效率A组为86%,B组为50%,C组为90%,A、C组与B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治疗前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疗后均有下降,但A、C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防治优化方案治疗,经多中心研究,相较单纯西医药,效果较为显著,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促使中医药更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作者:胡顺喜;盛新民;王立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益气消瘀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益气消瘀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86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9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消瘀汤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疗效(χ2=6.14,P<0.05),心功能等级疗效(χ2=3.78,P<0.05),差异显著。结论采取益气消瘀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满意,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所致不良反应的中医药辨证防治观察

    目的:临床观察中药防治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过程中所致不良作用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科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者73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采用口服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治疗。治疗组根据中医分期辨证论治加入中药汤剂治疗。结果治疗组发生不良作用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药辨证论治法可有效防治糖皮质激素对肾病综合征患者产生的不良作用,对疾病本身具有治疗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朱俭;王英丽;魏江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我校中医专业毕业考核实践探索

    教育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而毕业生质量是判断学校教育质量的终极尺度,也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后反馈。为了提高毕业生质量,我校在借鉴其他医学院校经验的基础上,从2013届毕业生起,积极探索新的毕业考核方式。我校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具体考核方案在参考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模式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实践,我校中医专业的毕业生考核方式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质量。

    作者:时伟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浅谈中医院校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

    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是中医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中医院校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体系的相继建立,中医药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全面加强。现从实验内容、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等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医学机能实验教学的具体改革措施。

    作者:张明昊;李玉洁;孙曙光;李亚萍;潘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六味能消胶囊治疗中青年功能性便秘30例

    目的:观察六味能消胶囊治疗中青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六味能消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餐后口服;对照组给予舒泰清每次2袋( A袋+B袋),每日2次,餐后冲服。连续服用4周,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六味能消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且安全。

    作者:张欣;欧阳建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升陷祛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机,结合相关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综述近年来升陷祛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衰的研究进展,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搜集整理近年来中医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文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宗气下陷、血瘀水停为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机制,升陷、祛瘀、利水法在降低心衰患者血浆BNP、NT-proBNP水平,改善左室功能,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心室重构,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疗效显著。结论心力衰竭以宗气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治疗上应以升陷祛瘀利水为主,结合相兼证候表现,辨证论治,标本兼顾。

    作者:赵丽;王凤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浅谈抑肝散加味的临床应用

    目的:抑肝散源于古方,以往主要用来治疗小儿肝经虚热等疾病。现代医家对其加味后治疗情志因素引起的功能性疾病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故研究古方抑肝散加味后在临床中的应用疗效。方法主要是通过2则病案来阐述抑肝散的临床应用。结果病案来源于临床,用抑肝散加味治疗更年期失眠和肠易激综合症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结论抑肝散加味治疗情志因素引起的功能性疾病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邢磊;浦佳希;章若画;折娅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读《扶阳讲记》有感

    目的:以阳为梯攀上卢氏的肩膀去发现更多中医的精华。方法通过阅读《扶阳讲记》,熟知人体之本———阳气,其立命、治病在于阳,姜附桂的配伍使用将扶阳理路发挥的淋漓尽致,临床医案中标本虚实混杂却完全体现阳主阴从的思想,不忘扶阳。结果阳气是人体的根本。结论火神派扶阳的思想值得当代医家认真思索和探讨,我们应以阳为梯攀上卢氏的肩膀去发现更多中医的精华,去振兴中医,去疗苦济世。

    作者:郑婧;石昆;王群;张思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柴胡常见伪品的鉴别检验方法探析

    目的: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柴胡较多,对柴胡常见伪品的鉴别检验方法进行探析,为柴胡的鉴别检验提供可靠的技术和方法。方法文章对柴胡及其常见伪品的来源、性状及理化鉴别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柴胡及其常见伪品的来源、性状特征及理化特征有明显区别。结论可以利用柴胡的来源、性状及特征性理化反应对正品柴胡及伪品柴胡进行鉴别检验。

    作者:张朝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丹参功同四物之探讨

    目的:通过古代本草文献及方剂文献的考证,对丹参的应用进行全面总结。方法具体的论述分为“丹参养血说”与“丹参去瘀生新说”,将历代古籍中丹参的相关记载,与现在临床、药理研究对比,并作详细的论述。结果丹参的活血之功占主导地位,养血之效也存在重要意义。结论“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值得商榷,更不能因此将丹参作为养血药物使用。

    作者:吴艺琼;周祯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茅苍术对H9c2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茅苍术水煎液和它的含药血清对H9 c2该细胞的保护效果的研究。方法采用双氧水制造 H9 c2大鼠心肌细胞的氧化损伤模型,以Vc为阳性对照,通过对受损心肌细胞形态学观测、SOD活力检测及细胞相对凋亡情况的检测,测定茅苍术水煎液和它的含药血清对H9 c2细胞的保护效果。结果不同浓度的茅苍术水煎液均使细胞生长状态得以改善,外部形态明显好转。高剂量组细胞生长较好,中剂量组次之,低剂量组较差;茅苍术水煎液组LDH释放量和MDA含量明显低于Vc对照组,SOD活力明显高于损伤组;细胞的相对存活率随着茅苍术水提液的浓度升高而明显增大,分别为72.37%、66.19%、55.44%,低剂量组的茅苍术水提液对H2 O2损伤的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不明显。结论茅苍术水提液的保护作用机制与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导致的细胞膜损伤有关。

    作者:杨嘉永;刘碧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和医派基本学术观点

    中医定义:中医,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望闻问切“四诊”为主要手段采集临床信息,通过四诊合参,运用辨证论治诊断疾病及其证候,采用天然药物组方或采用非药物疗法,实施预防、治疗、保健的医学行为主体。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黄连吴茱萸配伍不同剂型降血脂作用研究?

    目的:黄连吴茱萸配伍传统丸剂与现代临床水煎剂治疗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研究两种剂型对高脂血症大鼠降血脂作用的差异性。方法高脂乳剂灌胃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丸剂、水煎剂灌胃给药,采用酶法测定血清TC、TG、LDL、HDL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肝脏HMG-CoA还原酶、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血清中TC、TG和LDL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丸剂、水煎剂组上述指标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模型对照组肝脏HMG-CoA还原酶、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较空白对照组分别增高20.7倍、6.33倍,丸剂组较模型对照组上述基因表达分别降低3.28倍、39.08倍,水煎剂基因表达分别降低2.92倍、11.35倍。结论黄连吴茱萸丸剂、水煎剂均能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抑制HMG-CoA还原酶、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高表达,丸剂降血脂作用优于水煎剂,基因抑制作用更显著( P<0.01),提示黄连吴茱萸配伍传统丸剂在降血脂方面更有优势且更具科学性。

    作者:林晶晶;王静;沈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气至而有效”之“气至”《灵枢》本义

    “气至”是针刺取得疗效的关键。通过对比《灵枢·小针解》和《素问·针解》对《灵枢·九针十二原》部分条文的解释,发现要探明“气至”在《灵枢》中的本义,必须从《灵枢·九针十二原》原文中寻找答案。“气至”在《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中的本义是指“清气”至。“气至”不是目前普遍理解的“得气”,而是指通过九针的操作使经脉血气运行如常。

    作者:高玉杰;左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仲景辨治腹痛规律探析

    目的:仲景对腹痛有精辟的阐述,为现代内科杂病辨治之典范,文章对仲景辨治腹痛的精要规律进行解析、梳理,以深入领会其辨治之精髓,用药之精炼,进而指导临床。方法腹痛涉及多脏腑,多系统,临床辨证复杂。通过对《伤寒杂病论》腹痛原文的研读来解析仲景对腹痛证候、病因、病机、治法和方药的辨证论治规律。结果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运用望闻问切中医四诊判断腹痛的性质、部位、程度进而辨明腹痛的寒热、虚实。为进一步审因论治,辨治用药提供了依据。如中阳虚之腹痛善用干姜,实邪内阻之腹痛善用大黄,痰饮内停之腹痛善用苓桂术,少阳之腹痛善用柴芩。结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腹痛进行了较详尽的描述,其论述精辟,辨证准确,临床每获良效,对后世影响较大,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明艳;李亚琪;方园园;王蓉;颜玲;张珊;桑红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伤寒论》经方治疗太阳经头痛的体会

    通过运用《伤寒论》中经方麻黄汤及葛根汤加减治疗长期枕后头痛连及项背痛的太阳经头痛患者取得明显疗效的病例,体会《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运用及临床意义及麻黄汤和葛根汤选方用药的思路和配伍特点,介绍六经头痛的分型及太阳伤寒兼经络不舒证头痛的特点及《伤寒论》的动态辨证的思维方式的运用。

    作者:姜艳;赵凤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本刊针对个别网站及个人以本刊名义从事非法活动的声明

    作者:光明中医杂志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光明中医》杂志征订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征订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